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回首国医节95周年,国家支持是发展中医药的“天”
曹东义 发表于:2024-3-17 07:48:4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133
回首国医节95周年,国家支持是发展中医药的“天”6 m% z# `, w+ \8 @3 }: O
0 U! k9 D$ ^# C
曹东义: C. Z, q$ c0 c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K9 s2 J$ s9 X2 b2 [  o: T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委会" f" d+ C. o- u) c) W9 g
7 F2 j$ r5 g" A; R& K0 \  d

7 @/ i( f  i, L* I4 @) c95周年前的3月17日,在上海爆发了中医药界求生存,争发展空间的全国中医界集 会,此后推选代表,到南京政府各部门请愿,反对废止中医药,希望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帮助,这些斗争虽然风起云涌、壮怀激烈、前赴后继进行了几十年,但是,直到1949年的20年里,成就虽然有一些,但是并不突出,以至于逐渐衰落到很多中医大家自认为属于“一代完人”,即将濒临灭绝的地步。
9 s7 A( K& Y% p$ p: A8 ]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始的时候废止中医的余波未灭,中医界仍然未获得根本性好转。
/ M) a* n9 L; }7 ^5 P0 c- Q6 Y1954年开始,执行一些列的正确的中医政策,中医药的复兴逐渐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了一些列的成就,突出表现为:; L" ]' M. k- U! E
国家表彰中医药成果;建立中医研究机构;推动大规模西医学习中医运动;成立中医学院;建立中医医院等逐渐在中医人才培养、医疗机构规模化等方面,逐渐步入现代模式。5 C1 `- S# c6 m. ]0 p2 g, p
尽管存在各种不尽如意的地方,但是从1984年把“发展传统医药”写入《宪法》,到2017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成为了国家战略,经历非典、新冠的重大疫情考验,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后疫情时代,更需要中医药智慧救世。3 W# _  U; e5 L' G/ M) h
一个发展中医药事业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期,正逐渐到来。; z# Q$ v2 S8 O& f: b

' N4 f4 ?5 M% }  D' `

  A( s7 S& X6 I# d; q! G9 K看过会议通知之后,我们继续讨论:% H) [' a/ \1 W" i+ v3 \

  ?% r. B5 ~% S+ K' {" g. D
6 b( J) M- @3 \7 _) N
2024年4月19日、20日,在石家庄的河北会堂大会,是一次难得机遇。2 ^6 W7 p! _& ?9 |8 g2 ]2 s. h" i$ E; x
一技之长是“确有专长”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医人才价值和技术产品价值最大化的前题。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一技之长是健康事业的瑰宝,如何发挥一技之长的作用,做到“安全有效”,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提出意见、建议”;有技术产品,希望找到投资人,推广技术和产品,就需要展示自己技术产品的优点,引起有人士的注意和关心,然后才能吸引到投资,或者找到推广的方式、方法。
4 s1 d" M+ l$ n珍惜这次机会,* [$ g9 A7 l. Y3 M* d# A. J5 K
会员、学生可以半费参加会议。
8 m) x7 b8 x8 [; V) j通知如下:
' H( _+ N( C1 q$ b关于举办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会议暨传统医学国际交流大会的通知
" @) d; n  `( p, r各相关单位和专家:6 B4 ^; B& _0 l
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传统医学合作的政府间协议,不断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彰显中医药在世界健康领域的作用,也是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的贡献。; S# O! f* @' \/ A1 w* G' ~
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凝聚中医药医术确有专长人员,依法做好一技之长的搜集整理、研究验证、总结提高、成果展示、开发推广、人才交流、教育培训等工作,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医药和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输送中医人才和技术的平台。6 X- M7 O, w, \& M. Q
本次会议将选举产生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并在石家庄举办传统医学国际交流大会。一技之长项目的海内外推广,将是新一届理事会工作的重点。
/ q3 q1 p- C8 {诚邀海内外一技之长人员、相关专家参会,诚邀医疗机构、教育培训、诊疗设备、医疗信息系统、药品耗材、药品流通以及从事医疗、养老服务等企业参会。现就大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W$ k* }8 q6 t2 u6 {
一、会议组织单位:* m$ {0 [* v5 |' M0 P+ P$ m
主办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
  Z" D2 q  T+ `       俄罗斯传统医学专家专业协会
  L7 p% O% B3 M, w5 T承办单位:俄罗斯中医药专家学会6 X; q0 Y8 o( I8 d; t
北京天地中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 M) v* `$ r+ A" ^" I5 E
协办单位: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药食同源专业委员会8 g3 U  }. d# L* V" Z8 D5 T/ N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匠人一技之长孵化基地
/ p$ X0 ]2 Z0 ^( T+ E+ d才人堂集团综合服务平台   
1 u% ^5 M3 E0 u- n二、会议时间% A/ @/ a: j7 \. p* I, `
2024年4月19-21日+ ~) M2 T/ l8 [* X& N# F
三、会议地点. M; Q6 p+ N$ H$ Q3 Z/ A. x( R% T
石家庄·河北会堂
# N5 ^& P' S5 m( W: z四、会议内容
1 J# A/ X! T* `9 }: n+ ~- N1.选举产生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 {! [/ f$ O2 ?: w; g  w# k
2.一技之长技能展示与项目培训。
# H  U( L2 g2 c$ u2 n3.探讨国际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卫生健康机构学科共建,提升传统医学服务水平和现代化发展。8 h* p4 u7 l6 b$ ]
4.探讨国际传统医学特色疗法交流与合作模式,向世界推介针灸、中草药疗法、推拿按摩及相关产品等。
" g( _' d3 x- @7 T5.探讨中俄传统医学产业在政策、标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中俄传统医学产业升级发展。
4 L8 y6 t  u' i  c3 J1 O: P# B0 r6.征集世界各国传统医药的学术、技术等成果,编辑出版会刊。; M! b6 u& _1 g2 S) J
五、会议征文
" U/ D, O# J( h+ t论文要紧紧围绕中医药一技之长的搜集整理、研究验证、总结提高、成果展示、开发推广,以及探索培育后继人才,强化继续教育;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世界各地有关机构输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和推广适宜的中医药技术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 f7 j4 |1 _- K. S截稿日期:2024年3月15日;
3 P% z2 R* i. t% P4 N1 j7 Z六、费用
5 D! i- i- _& o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员费:500 元/人/届(五年)" j, C+ ~( d" g# _( o. g
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会议暨传统医学国际交流大会会务费1800元(含大会注册、会议资料、会议正餐,合影,电子照片等),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员及在校大学生半价收费。交通费自理,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 u0 V  d. Z! ]" f5 d7 M汇款名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I, N3 o3 N& _' }1 n3 T' d, @2 ?7 \账号:110060971018002604480336
7 x$ s+ k* g6 w! ^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京育惠东路支行" \& ^+ l0 |1 b  F
八、注意事项
; M+ t- i- z# O$ r6 I7 r按照换届工作要求,所有会员请于2024年3月20日之前须完成网上注册申请(注册流程见附件 )。% N6 \: J/ @! |' N
九、联系方式
* n/ w2 R; }% Q- }) U& |联系人:
0 z, {6 Q( Q6 j4 z9 H董建国   18910885139
6 V4 l) o7 W  Q3 [8 y张培红   13582342134
* K, F: X% S5 N! e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 ( m2 i* B$ N. t( }
2024年2月19日
* E3 Q" v3 r) E+ y, E附件:会员注册及申请入会流程% M# ?. a& k1 }3 y
附件:
! i: i, V3 w; _9 m# I! d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员注册及申请入会流程
- g, w2 M' Q0 Q5 `6 d3 g" W一、重要说明) d7 {, A' N5 Q4 D: E
1.现有会员已经到期,根据换届工作要求,所有会员均需重新申请入会。7 W. g, x. }+ S: X+ q
2.新加入会员需先完成注册,再申请入会。
5 h6 R* I8 C- x' H( {3.所有会员(包括现有会员和新加入会员)申请入会须在2024年1月30日之前完成。
, b& ?5 a5 C- K( f# q二、新会员注册
! `: ]9 g+ n! K, a# u7 w& F说明:若已在会员系统注册过(不论之前属于哪个专业委员会会员),则无须再次注册,只需登录即可。
3 j+ K7 O1 @: w1 [: c. _3 t$ d1.在浏览器打开世界中联会员系统网址
2 [% e" O9 U% v0 s1 x* Q0 Khttp://wfcms.medmeeting.org/Muser/M/236
, o2 i6 v5 T3 [$ G. D. Y& D5 P2.点击右上角“注册”,在弹出的页面中填写注册信息。
; B, T; H! I% z) s; k- W填写完成后点击“注册”。# q& A- ~. z7 I- G) H5 ?
3.注册完成后可返回会员系统首页用邮箱和密码登录。
$ N& @) I% \1 ~  W三、申请入会(原有会员及新会员均需申请)
- K+ l4 u- U$ _9 O& t(一)原有会员
$ U5 s, K' l, V1 D& y8 z& r/ i% K" s原有会员现已处于“已过期”或“已退出”状态,请在“我申请的专委会”或“我退出的专委会”中找到“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点击“重新申请入会”。若个人信息有变动,请先修改。
, ?7 [7 m  X/ f6 Q' B, t; _(二)新会员
* j- E2 a1 }1 s; |" Y6 r, @: v9 u1.在会员系统首页登录。
- M- o" n+ H) S7 [& ^6 z2 i( J2.点击“个人中心”,在页面左侧点击“会员申请”。
) u( Z" k) z9 F/ ?3.点击“开始申请”后,在选择分支机构中查询“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在列表的“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前面的方框点击勾选,然后点击“下一步”。
( C5 _0 h7 Y1 d( q, _4.填写申请表,提交后等待审核。
, T/ k& ^' J2 \2 j4 P% K3 ^5.后续可在“个人中心”-“我的专委会”查看审核进度。
4 V! W) U3 |# L5 _4 \) P* ^8 A( m+ q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3-17 07:49:41 | 阅读全部
《新青年》认为中医不科学
% O5 ]1 T  y- [8 n- w! {% S3 ~9 \1900年前后,学术界已经出现了否定五行的思潮,名医恽铁樵(1879-1935年)曾说:“戊戌而后,校中文课,偶涉五行,为师所呵叱[①邓铁涛主编、《中医近代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2257页]①。”
# h/ Z% [; [- T8 k& P2 O翻译《天演论》的著名学者严复(1854-1921),虽出身福建儒医世家却说:“听中医之言,十有九误,切记切记。”(《严复家书》)。他在《〈穆勒名学〉按语》中说:“中国九流之学,如堪舆、如医药、如星卜,若从其绪而观之,莫不顺序。第若穷其最初之所据,若五行干支之所配,吾九星吉凶之各所主,则虽极思有不能言其所以然矣。无他,其例之立根臆造而非实测之所会通故也。”。9 l' k% z  m1 n7 r$ _
严复在讲演的时候,就曾经说:“金胜木耶?以巨木撞击一粒锡,孰胜之邪?!”
$ |, k' P! ]# V, Q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他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其中把中医学作为落后不科学的代表,其中说:“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苗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凡此无常识之思惟,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为科学。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H6 Q, w' b- _
梁启超(1873-1929)在1923年的《东方杂志》上,发表“阴阳五行说之来历”,说“阴阳五行为两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辞而辟之。”“嘻!吾辈生死关系之医药,皆此种观念之产物!”他因此而感慨:“学界之耻辱,莫此为甚矣!”梁文一出,一时之间,附会其声者甚众,中医之灾难,由此日渐加深。' G  G4 r, ?! S  G- g- U0 P# H
社会舆论对阴阳五行进行丑化、抹黑、批驳的时候,也就让中医痛失指导理论,只能在临床有效的阵地上固守,体系一破,难免事业逐渐衰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3-17 07:50:12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3-17 07:49
5 H/ J3 c0 D9 d$ ]6 W# G! ]' c《新青年》认为中医不科学: _+ ^6 w: g2 K1 w- ]3 F8 h
1900年前后,学术界已经出现了否定五行的思潮,名医恽铁樵(1879-1935年)曾说: ...

7 p- I( t, o# C. C" i, U, S余云岫(1879-1954)是反中医的领袖人物,他与章太炎先生还有很多或明或暗的联系,他比太炎先生小十岁,也与鲁迅等人一样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跟随太炎先生学习国学,有师生之谊,私交比较深。) a. M0 j8 J# y! X, W' j
汤国梨的养女沈平嫁给了余云岫的长子余本年,章太炎先生送了对联:“上医有经,黄帝不妨求素女;良冶之子,莫邪今已配干将”。也应邀为余云岫的父亲写了《余觉先先生墓志铭》:“先生家非给富,斥财不吝,云岫又推其意,深入虎穴,以针药济人,遇危而家人不以为惧,非世所难能者耶?故曰:‘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敦,薄夫宽。’”尽管如此,但是他们对于中医未来的看法不同,学术理念与政治主张也不一致。7 `) l7 ?7 `* K6 q% ?/ y
余云岫放大了太炎先生时代局限,蒙蔽太炎先生而搞政府提案取消中医,二人越走越远。一个要灭中医,一个要起中医。& T8 M9 I" C4 p' C: Y+ Z
余云岫1917年出版了《灵素商兑》,他说:“或问余子曰:灵素商兑何为而作耶?曰:发《灵枢》《素问》之谬误也!曰:自人体解剖之学盛,而筋骨之联络、血管、神经之分布、脏腑之位置功能大明。自显微镜之制兴,而四体百骸之微妙无不显露。于是乎官骸脏腑之关系日明,而生理病理之本源流末,渐得其真相。至于今日,强半已为定论,洞然豁然,不容疑虑。《灵枢》《素问》,数千年前之书,以粗率之解剖,渺茫之空论,虚无恍惚,其谬误可得而胜发乎?曰:撷其重要,而尚为旧医称说之中坚者,而摧之也。”
6 z+ u8 Y. i" H7 i& |, g& o3 J) @余云岫借用西医的解剖、生理,批判中医学的解剖错误。这是王清任《医林改错》之后被大家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这个机械唯物主义的生命观甚至说《人是机器》,这样错误的著作曾风靡全世界,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人不是机器。
& `! p1 o" @6 x* p5 v. L余云岫不是给中医改错,而是为了从根基上废止中医,“堕其首都也,弃其本源也。”是斩草除根。他与日本首先从行政上废止汉医不同,是先造舆论,把中医理论搞臭,然后“使国人而皆有学术之头脑,则医学革命之举,已可如吹枯振落,迎刃而解矣。”这是一条从精神上打垮中医的战术,余云岫借助西医解剖实证的优势,逐渐升级取消中医的行为。9 W1 o/ v$ [5 G) x
余云岫把几千年的中医历史,看成一个保守落后,永不进步的历史,而这不进步的原因,就在于传统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所以他说:“是故积数千年而国势不长,学术不进,儒盩于思孟,医锢于岐黄,凿空逃虚,不征事实,其中毒久矣!不歼《内经》无以绝其祸根,仓(仓公)鹊(扁鹊)而下,无讥可也。”余云岫“医学革命”的选题,直奔中医的根基,然后就是借政府力量摧毁中医。
- |/ Q# O- k  Z: ^: ]! ]1929年,余云岫等人提出了“废止旧医以扫清医药卫生之障碍案”,激起了全国中医药界的强烈**,也使中医界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派代表到南京政府请愿,取得了斗争的初步胜利。& J+ C: s# {0 _! q6 H( l: n2 g
余云岫取消中医的行政措施虽然失败了,却缓慢地深入了一部分人的“筋髓”,今天仍有余毒未尽的后遗症存在,有着强大的“后效应”。中医在民众之中的影响是很深的,中医药的疗效也是不容质疑,因此中医的命运很坎坷。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3-17 07:51:4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3-17 07:50
1 L& k; q+ o( x/ @: \- w4 O余云岫(1879-1954)是反中医的领袖人物,他与章太炎先生还有很多或明或暗的联系,他比太炎先生小十岁,也 ...

5 v% a% c- b* k- b清代的公元1742年,吴谦等撰成《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自乾隆十四年后(1749年)被定为清太医院必读内容。太医院13科中,清沿明制,针灸为其中之一。嘉庆二年(1797年)太医院改为9科,针灸仍为其一,当时还多次翻刻针灸名著《针灸大成》。- `  R9 p$ M5 u+ _* G  Q$ U5 t
但是,道光帝在其继位第二年(1822年),下诏说:“针灸一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
0 E3 N2 @6 P, _7 b$ r5 f这份禁止针灸诏书,对于在北京行医的王清任撰写《医林改错》是否有影响,我们不敢断定。但是深受《黄帝内经》推崇的针灸被禁止使用,尤其是其后不久鸦片战争失败,与日本取消汉医政策的实施,都对中医存废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 H- p0 Z& y8 q; o, I
日本的医学,几千年以来,属于从中国传入的“汉医系统”。自1868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采取新的医学政策,引进建设德国与欧美的医学体系,逐渐废止“汉医”,促使日本医学得到很快的发展。
6 ]4 [8 W3 j. I) ^$ z' J& Z, Z日本于1879年2月24日由内务省发布了“医师考试规则”,此后在“致道馆”学习汉医的学生,有一大半“弃汉从洋”,改成了西医学生,致道馆也因此而被迫关闭[ 潘桂娟、樊正伦编著《日本汉方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223页。]。协助内务省卫生局长的长与专斋,其消灭汉医的得力助手原履信,也曾经是著名汉医浅田宗伯的门人,明治维新之后转换门庭,于1877年前后,到力主取消汉医的长谷川泰那里“再度受业”,并游学西医院校,不仅一变而成开业西医,而且转眼就四处游说,以现身说法劝说他人“弃汉从洋”,甚至百般诋毁汉医。他因此而得到赏识,不仅成为区议员,而且还成了卫生会的会长。他的老师浅田宗伯气愤至极,写了一封“与原履信书”,忠告他“足下诚知其罪,则宜翻然悔悟,愤然感激,以有所报于吾道,则朋友亦将知足下改过不咎。若不然,不惟取笑于当世,亦将遗臭于千载,窃为足下不取也。[潘桂娟、樊正伦编著《日本汉方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237页。]”
, t( ^/ `" r2 i: e学术斗争,植根于世界观的不同,是很难改变的。但是,1895年之后,汉医作为一个医学体系在日本被取消了。此后,坚持恢复汉医学术体系的许多学者,却是出身于学习西洋医学之后,又学习了汉医知识的有识之士。其中很多人,都是看到了汉医能够独立解决西洋医学所不能解决的临床难题,看到了汉医巨大的现实价值,才起而维护汉医的。
. c% s& L4 P- h  k+ n5 l: ^创建中医学院,把中医教育纳入国家正规教育系列,也是中医界梦寐以求的理想,建国前中医界为此奋斗了几十年,一直没有取得有成效的结果。中医教育萎缩,不能吸引有志青年加盟中医队伍,中医事业的兴旺发达就是一句空话。
( d9 _7 a) A" h% l中医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坎坷。辛亥革命之后,北洋政府于1913年颁布“大学规程”,把高等教育分为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工科、农科、医科七门,建立了现代教育的学术体系。
% d/ w2 J2 h3 M4 G医科里边,只有西医的内容,没有中医的课程。中医教育被排斥于现代教育体系之外,这就是“漏列中医教育案”。当时,主管教育的官员,不断撤换,虽然有极少数人像汪大燮那样主张取消中医教育,但是,内务部或者教育部的不少官员,并不主张取消中医教育。只是因为,现代医学教育,分科很细,而且科目很规范,不象中医学都是用一本书、一本书地做教材科目。因此,很多人借口中医教育需要现代形式,应当规范科目,所以“暂时未列”中医教育。  C; w- ^7 q+ L- y* ~' g( T
1912年北洋政府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法规颁布后,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人带头提出抗议,还联合了其它省市的中医药同业组织“医药救亡请愿团”。至1913年10月已有19个省市的医学团体响应此举,推举的代表晋京请愿。争取办学立案,将中医教育列入学制系统之内。未曾想,遭到教育总长汪大燮的拒绝,他于1913年12月29日,在接见请愿代表的时候说:“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谓立案一节,难以照准。”又说:“按日本维新已数十年,其医学之发达,较之我国不啻天壤,乃日本乡间仍有中医者。我国欲全废中医,恐一时难达目的,且我国所有西医不敷全国之用也。”此论一出,全国哗然。
$ y" U6 L' g& J3 k! E2 R中医争取教育权的第一次请愿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医界的努力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时隔不久,在丁甘仁等中医学者的努力下,竟然获得成功。其斗争手段之高妙,今天看来仍然不能不令人击股叫绝。0 y9 `, o) D& K7 c" A3 ~
根据邓铁涛先生主编的《近代中医史》记载[邓铁涛主编、《中医近代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120、页],近代名医丁甘仁(1865-1926年),名泽周,祖居武进孟河,医历三世。他本人先受业于马仲清和费伯雄的学生丁松溪,后又师从马培之,尽得马氏内外科与喉科之长。初开业于苏州,后来迁到上海,医名大震,连西方欧美在上海的人士有病,也不惜重金请丁甘仁诊治。1915年4月,丁甘仁、夏应堂、谢观联合发起,成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他们向北洋政府递呈了备案申请,其《呈大总统文》说:“教育为国家之基础,医学实民命之攸关。我国光复以来,各省学校林立,恩准奉行,仰见我政府陶铸医学真才,为四百万兆生灵造仁寿无疆之福。洵乎民之强,即国之强也。”[邓铁涛主编、《中医近代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139页]
8 r% V" K7 z9 N丁先生无愧学界英才,一番颂扬之辞,使北洋政府的官员也许会因此而重新认识中医。但是,下文话锋一转,他就说到了中医教育漏列的严重问题,“但查各省之内容,类皆偏向西医,而中医徒袭其名。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恐数十年后,中国数千年神圣之医学,日就式微,甚可痛也”。丁先生把中医称为“神圣之医学”,这样崇高的医学,这样关系到民命的教育问题,竟然漏列了,是在没有批评北洋政府的文辞之中,已经包含了严厉地声讨。9 P3 \' t3 c5 L: V. L! A$ `; k
丁先生紧接着谦逊而不乏自信地写到:“泽周(丁甘仁的名)等庸晒不才,何敢妄陈管见,但已忝列医界,振兴之责,义不容辞。若今不图,坐视中医之日衰,中药之日废,已可扼腕。且吾华四百兆民命,悉悬于外人之手,生死之权不能自主,天下至可悲痛之事,孰有逾此?!”& `0 g# m6 C2 c; ?( }% H# ]4 c
丁先生把中医的存废,与国家主权相联系,这在列强欺凌中国的北洋政府看来,或许激起了他们的同感。爱国图强,毕竟是良心未泯的中国人所共同希望的。
# f; @8 d8 I' c/ u4 k丁先生没有把希望都寄托在同情心上,而是把建立中医学校的可行性,与已经进行的准备工作,都进行了充分的表述。他说:“泽周等爰拟自筹经费,先择上海相宜之处,建设中医学校,而以历代先哲之书,遴选其精深者为课本,延医之高明者为教员,明定年限,详察成绩,考之合格,然后授凭。行道济世,庶几神农岐黄之真传,于以昌明而勿替。”这一大段文辞当时都是构想,没有一件落实的东西,丁先生竟然说的和真的一样,有板有眼,让人不得不信以为真。% H& y5 ?/ M% j# y; K
丁先生的大胆设想,还不止于办成一所学校,培育中医人才,而且还勾勒出远景规划,提出来推广中医学校和附设附属医院的设想:“由是全国推行,民命攸赖,岂不懿欤?学校附近,尤当设立医院,聘中医数人为医员,俾学生实地观摩,以资造就,兼聘华人之精于西医者一人,凡遇病之可用西法者,以西法治之。学生可以兼通解剖,而补中医之不足。医为仁术,择善而从,不分畛域也”[邓铁涛主编、《中医近代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140页]。9 H  m. }2 C, ?
丁先生的完满计划,以及兼采中西医的“进步态度”,终于打动了行政当局,因此有了中医现代教育的新局面。- K9 x1 {& x  o9 P4 S4 Q/ H
教育部说:“今丁泽周等欲振余绪于将湮,设学堂而造士,兼附设医院,兼聘西医,具融会中西之愿,殊足嘉许。”教育部看重的是形式上的现代化,勉强同意了中医办学校振兴图强的要求。
! G" m! ?7 {' ~4 G1 n1 D内务部认为:“教育部既深嘉许,本部有所赞同,应准备案。”批准了他们的申请,近代中医教育因此而开端。
% v- ~7 v# R! v; P# M7 t8 O5 t8 Q取消中医的代表人物余云岫,于1905年(光绪31年)27岁时来到日本,他看到日本成功取消汉医之后10年,一个曾经千百年来向中国学习的日本,在各个方面的崛起,他和鲁迅一样也是觉得“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因此就希望依靠“医学革命”,来改造中国。今天我们可以客观地说,余云岫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他开出来的“治病药方”却是“饮鸩止渴”。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3-17 07:52:28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3-17 07:51
) U, q6 B# ]# S  p清代的公元1742年,吴谦等撰成《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自乾隆十四年后(1749年)被定为清太医院必读内 ...
$ d, D; L/ Z# n& R) W3 v
余云岫1916年出版了《灵素商兑》,他说:“或问余子曰:《灵素商兑》何为而作耶?曰:发《灵枢》《素问》之谬误也!曰:自人体解剖之学盛,而筋骨之联络、血管、神经之分布、脏腑之位置功能大明。自显微镜之制兴,而四体百骸之微妙无不显露。于是乎官骸脏腑之关系日明,而生理病理之本源流末,渐得其真相。至于今日,强半已为定论,洞然豁然,不容疑虑。《灵枢》《素问》,数千年前之书,以粗率之解剖,渺茫之空论,虚无恍惚,其谬误可得而胜发乎?曰:撷其重要,而尚为旧医称说之中坚者,而摧之也。”  W. K% @% Y& Z- V' V0 W2 V6 ?1 P
从余云岫的论述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是借用西医的解剖、生理,来评价中医理论,已经不是论高低优劣,而是专门批判中医学的解剖错误。他之所以选择《灵枢》《素问》,是为了从根基上废止中医,“堕其首都也,弃其本源也。”他与日本首先从行政上废止汉医不同,是先造舆论,把中医理论搞臭,然后“使国人而皆有学术之头脑,则医学革命之举,已可如吹枯振落,迎刃而解矣。”这是一条从精神上打垮中医的战术,余云岫借助西医解剖实证的优势,高喊着“真理就在这里,你们投降吧!”  x5 D, E7 v8 I' I8 l- |) H( K
1929年,余云岫希望通过政府提案取消中医,无论其思想初衷如何,都不是章太炎先生所赞同的行为。但是,章太炎先生被余云岫蒙蔽了,这也有思想上某些难以割舍有关系。
5 z. i  e; w  Q章太炎先生的徒弟陈存仁先生,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之中详细记载了中医界反对废止中医案的经过,至今仍然值得大家学习和参考。8 C4 W7 v/ b- Z
废止中医的事迹件是逐渐发生的,也是蓄谋已久的事情。陈存仁先生说:“先要追溯到民国十七年(1928),废止中医这件事,那时刚是北伐成功开府南京,汪精卫在汉口时最出风头,他到处演说日本明治维新,第一 件事是废止汉医。他自以为革新派领袖,屡次演讲表达他的意思,报 纸上常常有这种零星的消息发表。我们中医界对他起了很大的反感,认为中医中药是全国人民的健康所赖,历史悠久,那时节西医全 上海也不过六七百名,其他通都大邑,不过数十人。至于小的县、市、 镇、乡,可能一个都找不到,所以对他的主张,认为纸上空谈,决不会 现诸事实。岂知后来他们的确不是空谈,先由褚民谊出面推动,经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召集了一个中央卫生会议,延揽各市的卫生局长、各省的医院院长、国立省立的医学院院长,以及各地著名的西医 共一百二十人为委员,开会三天。那时褚民谊奔走活动及宣传,着着领先。这个会议,通过了一个议案,是要逐渐淘汰中医,原案是留日医家余岩(云岫)所起草提出,他们设想得很周到,深恐引起全国反对,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已经开业的中医,一次发给执照,以后中医的产生就要绝迹了。”# w$ x" v5 h: T( F) e- ^
在抛出废止中医案之前,力量还比较小、打算取消中医的西医,采取的是“悄悄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说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渐蓄积量。  |' @" y  O3 Z/ ^7 a1 s. I
废止中医的议案主要内容如下:2 @" x; `% p0 e4 @3 F& v
提案人:余岩(余云岫)。
: c, `8 m# r% P) K' Q3 u议题:“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之障碍案”。
' I# ?# J& E" A, A- @案由:“人体医学,其对象在于个人,其目的在于治病,今日之卫生行政,乃纯粹以科学新医为基础,而加以近代政治之意义者也,今旧医所用理论,皆凭空结构,阻遏科学化,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
+ ]- e' t1 n! k% T" L4 ~" R& a具体办法:一、处置现有旧医,现有旧医为数甚多,个人生计,社会习惯,均宜顾虑,废止政策不宜过骤,爰拟渐进方法六项如下:+ [' Z# p: m0 q1 B- U+ y  Q
甲、由卫生部施行旧医登记,给予执照,许其经营。
: }- P; Q; P& J* d' x& O5 v乙、政府设立医事卫生训练处,凡登记之旧医,必须受训练之补充教育,授以卫生行政上必要之智识,训练终结后,给以证书,得永远享受营业之权利,至训练证书发给终了之年,无此项证书者,即应停止其营业。
$ N' E. k2 }4 p- T& M丙、旧医登记法,限至民国十九年底为止。
2 p6 O1 K  x6 w. b) m丁、旧医之补充教育,限五年为止,在民国二十二年取消之,是为训练证书登记终了之年,以后不再训练。
! k8 I" c& h! T& l戊、旧医研究会等,任其自由集会,并且由政府奖励,惟此系纯粹学术研究性质,其会员不得藉此为业。
, T& F1 A: T' X6 I5 A) R己、自民国十八年为止,旧医满五十岁以上,且在国内营业至二十年以上者,得免受补充教育,给予特种营业执照,但不准诊治法定传染病,及发给死亡诊断书等。且此项特种营业执照,其有效期间,以整十五年 为限,满期不能适用。: E+ Z9 v8 K& s( m  k5 {  Y
二、改革思想,操之不能过激,宜先择其大者入手,谨举三项于下,宜明令禁止,以正言论而定趋向:- F. u; u) l* Q" y
甲、禁止登报介绍旧医。1 x6 k. H( I: D6 X) G& x, w
乙、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旧学之宣传。! m& Z! b, D+ [& [" [
丙、禁止旧医学校之开设。
: |+ E( [7 s, y$ ]  {这是一个从根源上彻底铲除中医的提案,首先巧妙地把中医改成“旧医”,破旧立新是那个时代一个很响亮的名词,中国积贫积弱,除旧布新,深得人心;然后用“科学”作为旗帜,说“今日之卫生行政,乃纯粹以科学新医为基础”,这样一来西医就成了“科学”在医学领域的代言人,不是用是否有效做评判标准,而是用是否符合物理化学为依据,不仅把中医称为旧医,而且还给中医加上一个“阻遏科学化”的罪名,宣称“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中国当时被西方丑化为“东亚病夫”,把中医丑化成了科学的敌人,说中医是前进道路的绊脚石。- w9 B, p- X; l; k4 Y
采取的措施,也是刀刀见血,一举毙命的。发照营业,逐渐加强“行政许可”,很多中医即将沦为“无证行医”、“非法行医”,距离被政府取消为期不远;而且举办培训,改造中医成为“医助”,或者摇身一变成为新西医,是处理现有年轻中医的办法;“旧医之补充教育,限五年为止,在民国二十二年取消之,是为训练证书登记终了之年,以后不再训练。”“禁止旧医学校之开设”,这是断绝中医教育,不允许再培养新中医,后继无人是必然结果;禁止中医登报纸、办杂志,不能进行宣传,让中医渐离民众,销声匿迹。+ C( b! B2 j3 p3 B5 v5 r0 }
在西医力量很薄弱的时候,竟然有这样限制、取消中医的法案通过,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也许这件事情的谋划着朝思暮想,已经在心中谋划很久了,只是中医人不太警觉而已。
5 f7 m* R& w- e& H陈存仁先生说:“那时我们中医自称是‘国医’,这是表示中国固有的国家医术,等于国语国文国旗国徽国术国剧一类的名称。西医对这个称呼,大为不满,可是已经通行,亦没奈何,因此他们就议决把中医的名称改‘旧医’,他们自己叫作‘新医’。这表示中医是旧式的医术,不久要消灭的,他们的医药是现代化新生的,将来会新陈代谢的。当时西医们,也不愿意人家称他做‘西医’,因为“西”字,就表示 从西方来的医术,隐隐衬托出中医是中国的国家医术,所以他们一切的公私文件,一律不称西医两字,而对中医的名称绝对不称国医,一律叫作旧医。整个提案,含有深刻意义。”
+ g; E& i2 |4 {8 h! R这一一件貌似推进科学,革新医学的提案,一出笼就引起了舆论哗然。“一经各报披露,舆论界首先加以抨击,认为中医中药万不可废,要是实行的话,是行不通的。那时一般中医界,似乎并不重视这件事,惟有各自大发牢骚,痛骂国民政府措置不当,此外,只是听其自然,静观其变而已。”6 |4 Y& j4 f6 P# r) \: Y
年轻中医人有觉悟比较早的,张赞臣(1904-1993年)先生就是一个,他当时主办《医界春秋》。他知道消息之后,就打电话给主办《健康报》的陈存仁,两个人商议打算召开全国中医界代表大会来应对这一事件,就找到谢利恒(1880-1950年)先生商量,他说:“我们老一辈的还不受影响,你们年纪尚轻,对此作何打算?”
& B% q4 T, i1 ]1 z* N1 {3 R陈存仁说:“我们就把召集全国中医举行抗争会的事,详详细细地说给他听,他听了一方面很高兴,一方面说:‘全国中医向无联络,究竟总共有多少中医团体,也不知道,召集起来恐怕有困难。’我们两人默默无言,认为这倒是一个难题。正在思考之时,我忽想起我办的《康健报》,各省各县市,都有中医订阅,张赞臣办的一本《医界春秋》杂志,订户也是中医,就根据我们两人所有订户地址,在各省各市各县挑出二人,将抗争通电交给他们,转呈当地中医公会。谢老师说:‘好,这样,事情就有眉目了。’”# n9 O1 G7 \0 l1 `5 A7 U7 c
那时上海本来有三个中医团体,酝酿着要组织一个统一的 “上海市中医协会”,公推丁仲英(1886~1978)为召集人,那时还没有正式成立,于是就内定丁先生做理事长,谢先生当监事长,于是他们三人就提出由丁、谢两位具名召集紧急会议,谢先生赞同说:“明天晚上就可以召集三个团体先开一个会议。”+ d) E/ ~+ s6 F5 m8 ^0 d: Z
经过陈存仁、张赞臣连夜抄录通讯录名单,很快以“快邮代电”的特快专递发往全国,那时津浦路尚未修通,发往北京、山西的信件需要十天左右才能到达,电报的费用太高,虽然大家捐款办事,但是经济问题也需要统筹考虑,全国各地的代表名额确定之后,他们后来商定接待吃住由上海中医药界来解决,筹备会也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大会。
3 j4 o3 C9 r' @7 H% E7 r3 j陈存仁先生说:“我们商讨之时,药业中有一位很激烈的青年叫作张梅庵,他自动来参加,他说:‘我们先要在上海召集中医师及中药店开一个大会,要全体停业半天,举行一个上海医界联合抗议大会。’他这句话一出,大家热血沸腾,一致赞成。就定期在六马路仁济堂施诊大厅举行。到了那天,中医界有一千多人都停诊,药店老板及职工也有几百人参加,把一个仁济堂挤得水泄不通,不但大厅满坑满谷,连天井中也站满了人。这一次集会,大家都慷慨激昂地抢着讲话,气氛很是热烈,只是站得稍远的人,什么话都听不到,惟有张梅庵利用口号的方 式,领导大家跟着他的口号一句一句高呼,显得万众一心,对于中央卫生会议议决的议案要反对到底。最后由谢利恒老师演讲,大家肃静恭听,谢老师就把已拟定的通电读出,定于三月十七日假座上海总 商会举行全国代表大会,一时掌声雷动。跟着提到经费问题,请会众自由捐助,即时大家争先恐后,各尽其力的捐到四千多元,药业方面的代表说他们也准备开会集议,再送一笔款子来支持这项运动。”! U5 u3 [1 S  a. S) Z
中医中药不分家,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医与中药界从业人员空前团结在一起,天天开筹备会,组织了秘书组、总务组、财务组、宣传组、接待组、干事组,推选有办事能力的同道,分别负担各组事宜。
0 e7 O. ?% x2 C仁济堂的筹备大会之后,陈存仁便拟了一段极长的新闻稿,亲自送到各报馆,要求他们全部刊登,报馆的编辑们一向都是信赖中医的,他们对废止中医这件事深表愤怒,一收到这篇新闻稿,都一字不删地刊登在本埠新闻版的显著地位。当时上海最大的五家报纸,还兼写社论,阐述中医是不可废止的,这一来给中医增加了不少力量。从前上海有许多社会团体,如总商会、商联会、中华国货维持会、各地旅沪同乡会,每逢社会上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他们都要发表通电表示意见,此次废止中医问题,他们激于义愤,都有通电发表,一致拥护中医中药。, r  n7 \( O; E  m
新闻界这种反应,对中医很有利,却刺激了上海的西医,当时西医界中最会动笔墨的是余云岫、汪企张、庞京周、范守渊四人,他们就出面在各报发出反对中医的言论,于是中医也推出四人,由一人应付一人,如打擂台一般在报纸上展开笔战。党国要人褚民谊也拟好了一篇很长的谈话,送到报馆发表,这段谈话对于中医很不利。《申报》编辑赵君豪接到褚民谊这篇文稿以后,马上打电话给陈存仁,告诉他:“这篇谈话,来势很凶。你要不要先看一下?”
3 `4 M2 ?# p( p+ e3 z陈存仁赶到报社,抄录一份,带回去,在姚公鹤先生指导下,连夜写出一篇对应的批驳文章,并油印十几份分送各有关新闻单位,第二天褚民谊的反中医谈话与陈存仁的批驳文章同时出来,引起大众普遍关注和支持中医。/ V2 @" A2 F) {: |
到三月十七日前一天,计算已到的代表已经有十五省代表,二百四十三县的县代表,四个市的市代表共计正式代表二百八十一人。其中 四川、云南、陕西等偏僻的省市代表,因为时间上赶不到,未能出席,可是都汇来了捐款。+ z  Q: L" {7 s$ h4 G
这次全国中医师抗争大会,会场在天妃宫桥的上海总商会大厅举行,这里是上海最宏伟的,到了这么多的代表还坐不满,于是由上海三个中医学校和药业职工会补充了全部空座连楼上楼下两旁都站满了人,会期为三天。总商会内外布置一切,并且还组织了纠察队维持秩序,款接组招待各地代表莅场。到了下午一时开会时间,各地代表均依时到达,把大厅挤得水泄不通。
  O6 e9 s6 a2 b& u! `1 P陈存仁先生说,大会开幕,先由蔡济平报告筹备经过,后由谢利恒老师主持,接 着有六个省代表致词,可是最大问题,就是方言不统一,南方人不懂 江浙人的话,江浙人不懂河南河北的话,有两个代表,说得声泪俱下,而台下听的人竟然一句也听不懂,忽然间有一位福建代表跳上台来碰台拍凳地大骂卫生会议的议决案,大家虽然也不懂他的话,但是见他那种慷慨激昂的神情,大为感动。担任大会司仪的陈存仁,见到这般情况,认为要大家一致,唯有喊口号,可以鼓动全体的热烈情绪,以及统一意旨,标语是预先拟定写好的,于是就照标语请张梅庵领导喊口号,张氏那时很年轻,中气充沛,声如洪钟,由他先念一句,大家跟着高喊一句,一时响彻行云, 好多人热血沸腾。接着由蒋文芳宣布:“今天请各地代表拟就提案,于明天大会时交来。”这天的秩序极为良好。" ?8 h9 l8 ~% u6 |7 w
第二天会议,把各方面送来的提案,搜集起来,逐件讨论,由丁仲英先生任主席。这一天,各地的代表都先后登台发表演讲,由于当时没有话筒,所以代表发言,后边听不到,很多地方话也听不懂。这一天,“讲者谆谆,听者藐藐”,有人看这个情形不对,说要派代表到南京去请愿,看看政府当局究竟采取什么态度?很快这个提议通过了。
" H+ A8 E7 V% {+ [( f1 O5 d3 v第三天的会议,就是讨论请愿代表人数和人选的问题,有人说每省要推出一个代表,到会的省份有十三省,陆渊雷建议十三省当场选出代表,上台来各作五分钟讲话,也就是要考验代表的人才和能力,原来各省选出的代表都是高龄的名医,一登上了台,连口都不会开,这就不好办了。接着又有人建议,不以省为单位,代表的人数须贵精不贵多。大家一致拥护这个办法,并且当场推选代表,第一个是谢利恒先生,由他做团长;第二个是南京代表隋翰英,由他作南京的领导,第三个是上海药业代表张梅庵,第四个是丁仲英,他说:“我情愿留守在上海,还有好多事要办,推荐蒋文芳做秘书。”大家也通过了。第五个代表,是陈存仁先生,他首先推动了这件事,需要他来做总干事,帮助各种内部工作。当晚在大西洋餐馆举行了一个惜别宴作为饯行,各省代表都勉励,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代表们被感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 k: h' e- Y6 g, ?" g6 G; X
山西代表时逸人先生振臂大呼说:“我们这次受到上海医界招待,本身用不到多少钱,我们都应该随愿捐款。不但支持抗争运动,而且我们可藉此团结全国,组织‘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从事于种种改进事宜。”此言一出,捐款的人风起云涌,当堂就捐到二万多元。
) w; o3 _/ q9 }" }2 N从上海到南京请愿的路上,发生了很多令人振奋和感动的事情,火车到了苏州的时候,陈存仁先生说,看到一千多个苏州中医药界人士,都停了业,排了队在车站欢迎,先见一片旗海, 接着又听到一阵阵清脆的口号,五个代表步出车厢,见到下车时地上铺着一行金黄色的地毡(按:黄色是中医的标记表示我们是黄帝著内经的后人),五位代表踏在地毡上和群众握手言欢,挤在热烈的人群之中,身不由主,被他们包围了不得动弹,这时车站上火车要开了,代表们急于上车,但是越是想走,他们越是拉住不放。代表们不能行动,只好通知车上的陆仲安、张赞臣、岑志良,要他们先到南京,对南京车站上的欢迎群众和新闻记者说明,五位代表被苏州医药界留住了,要改坐夜车在明天早晨才能抵达南京,藉以代致歉意。5 P0 l. X/ w, u, }" u
五个代表,被簇拥到玄妙观前松鹤楼进午餐,可是松鹤楼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只能在二楼排满八席,大家很高兴地吃了一餐,吃罢之后,陈存仁见到一位医校老同学王慎轩,率领中医学生二百多人,手执旗帜来欢迎,同时又有中医三三五五地聚在松鹤楼下,大约也有六七百人,后来由一名纠察员指挥排列成行。等到我们下楼,一阵掌声,大喊口号,在观前街上游行起来,五个代表在行列之后坐了包车,随游行队伍行了好多路,到达了“留园”。
# b! Z$ _5 Q. G& D$ _苏州的中医同道,为请愿代表购买了凌晨一点钟的火车票,车到镇江的时候,停了半小时,不让代表下车,原因是镇江也和苏州一样有盛大的迎送人群,据说车站为了维护秩序而大伤脑筋,人群挤破了围栏,一个人摔下去成了重伤。因此,禁止代表下火车。
( Z! y) z! }0 z' |$ s3 H列车到南京,他们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欢迎仪式,陈存仁先生说,3月22日,车到南京下关车站,已接近天明,只听见人声鼎沸,大约有一千多医药界中人等候着欢迎我们,先由乐队奏乐,地上也铺着黄色的呢毡,我们缓步而下,立时响起一阵口号,口号过后,掌声真像雷鸣一般,其中有二三百是药业职工。不但和我们热烈握手,还簇拥我们到车站外面的广场上,来一个欢迎会。当时有许多新闻记者,争先访问,我们于是就到广场去,场上早已预备了一个讲台,先由南 京医药界致欢迎词,继由我们五人轮流演讲,新闻记者提出的问题,我们也逐一答复,警察在周围维持秩序。% a" X. z0 J4 X
不料车站中五百多个安徽难民,已经等了两天两夜,看见有新闻记者在场,就蜂拥而来 一上台就破口大骂政府取 说缔中医要不得,借机发挥说:“安徽全省西医仅三五十人,要是没有中医,人民的健康就没有保障。”接着就讲政府不照顾拆屋难民,他们一直讲下去,越讲越激烈,警察就出来干涉,要把讲话的安徽难民拖下台来,与向四五个警察一阵乱打,弄得秩序大乱。5 i7 _& D  N7 X" X( `9 f
谢先生催促几个代表离开会场,坐上了南京代表准备好的车辆,直驶中正街交通旅馆,陆仲安、张赞臣等早在那边等候,大家更换衣衫,就跟了他们二人首先去谒见国府主席。
! C9 W% T) }# E9 a: R蒋介石已经闻听了有关消息,但是接见代表的事情需要改日另行安排,他们从国府出来就去拜见党政要员,先行谒见行政院院长谭延闿。代表们还没有开口,谭院长说:“中医决不能废止,我做一天行政院院长,非但不废止,还要加以提倡。”说时他还伸出手腕,要谢利恒团长为他诊脉处方,诊毕由陈存仁执笔缮写,到了次日,各报都把这张方子全文刊登出来。* J/ x0 I, H3 a
代表们紧接着谒见于右任院长,于老说得更轻松,他说:“中医该另外设一个机关来管理,要是由西医组织的卫生部来管,就等于由牧师神父来管和尚一样。”他很赞成中医。
- j2 O: l6 r8 Q2 B( f这两位首长接见之后,已是下午二时,代表们就在夫子庙六朝居随便吃了一些干丝烧饼之类,急急乎又到小石桥街林森(子超)公馆拜会,那时他还没有做主席,但在政局中是一位主要人 物。他住一所很简陋的古老屋子,叩门后有一个老家人来开门,又有一条很大的狼狗跟出来,大家都有些害怕,陆仲安走过去用手拍拍狼狗的头,它就非常驯服。代表们走进去,林子超已立在厅中等候,满面春风,和蔼可亲,并且说:“欢迎你们来谈,我有福建带来的好茶叶,请你们来品尝一下。”大家正在诉述废止中医案的事情,林说:“这件事荒谬得很,都是卫生部几个西医和褚民谊搅出来的,相信全国人民都会反对,国民政府奠都南京之后,第一件引起全国反对的大案件,就是你们这件事情。昨天四川方面有过一个电报到中央,说四川的经济以国药出产为大宗,要是一旦废止中医药的话,就会失去四川民心,现在中央正在拉拢四川归附。所以这个电报,力量大得很,对你们是绝对有利的。”林氏说罢之后,请陆仲安诊脉,因为他是有气喘病的,陆仲安用钢笔开药方,林氏接受了代表们的请愿书,交谈一小时,大家就握别了。
; K2 d% J2 t3 V; D" B代表们又到财政部,没有见到部长;到考试院见到了戴季陶院长,他说:“你们这件事,卫生会议尽管通过,敢说是绝对不会实行的,你们放心好了。不过希望你们在行动方面,不要太过激烈,根据镇江来的消息,车站欢迎的许多人拥入月台,站长因为人数太多,加以阻止,不料许多人竟然冲倒木栅,踏死一名小孩,路警拘捕了八名镇江医界领袖。”代表们听到这件大新闻,才知道了在镇江站停车而不许行出的原因。
7 m2 x  ~) q: c1 R  z代表们又赶到立法院请愿,院长胡汉民有病,由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焦易堂接见,他说:“这件事,首先要立法院制定法律,三读通过,才能实行,卫生部是不能独断独行的。”后来在谈话中,代表们又得到消息,国民政府为了要拉拢冯玉祥,特地让冯玉祥的心腹薛笃弼来当部长,薛对中西医并无偏袒,不料这次中央卫生会议却闹出了这件案子。冯玉祥的军医,向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他电报打给薛部长,措词严厉,薛部长被弄得很为难。代表们听后,心里安定了很多。
* _/ d4 \# e4 {0 J这天晚上,代表们受到南京首席名医张简斋的招待,他很瘦弱,谈话声音细微。他说:“我早就接到你们的电报,要我做请愿团顾问,可惜我早晨起不来,要到下午二时才能开诊,所以有负大家的好意。但是我知道中央方面竭力支持你们,你们这次的行动,绝对不会失败。”
1 S; z  u8 G$ [第二天,卫生部长薛笃弼也请代表们前去座谈,还有很多政府部门的要员,会见了请愿代表。蒋介石在出门前,用“十分钟”接见了代表们,他说:“你们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对中医中药绝对拥护,你们放心好了。”他操宁波土音的国语,见代表都说上海话,他就改用纯粹的宁波话说:“我小时候有病都是请中医看的,现在有时也服中国药。”说罢, 侍从人员已拿出主席的大氅,代表们也只好告辞了,临走时他叮嘱吕兹筹把请愿书的批谕,从速发出。同时吩咐代表们:“谒见的消息,要等批谕发表之后再透露才对。”% Z* w$ B5 u$ x* h
第三天,这个胜利的消息,当夜就由张赞臣带回了上海。
7 @9 v7 Q, u( x) h6 {5 ?这次风波的中心在上海,章太炎先生这个时候也在上海,而且废止中医的带头人余云岫还是他的徒弟,他们之间有这方面的交流、论争吗?我们没看到,但是,从行为结果来看,余云岫废中医的言行并没有停止,章太炎先生挺中医、发展中医的活动也越来越突出,可以说他们走的道路不一样,思想观念也不一样。章太炎先生保护中医、发展中医,是坚定不移的。可以说是:% m9 y" T9 y" z' ]
岁寒三友都喜欢,医学第一章太炎。
+ g5 X/ C4 K( X$ [4 X+ n: Q+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3-17 07:52:58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3-17 07:527 B6 x( t( ]; U. c$ J
余云岫1916年出版了《灵素商兑》,他说:“或问余子曰:《灵素商兑》何为而作耶?曰:发《灵枢》《素问》 ...

% _2 U+ E: i* P( K" h5 q8 m: L太炎先生“起中医”先保张仲景
  Z; a/ {# {0 ]+ ~章太炎先生早年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家”,他对于中医的关注,也应当是出于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于国计民生的关怀。虽然他在流亡日本期间发表的系列文章,唤起了大众的思想,国内民心思变,斗争风潮暗流涌动,但是他在日本的流亡生活十分困难,在忧国忧民的思绪之中,写成了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医术平义》。8 F6 Z; ~1 h* n* K
这本书的开头他说了医学的重要作用,并且表明自己谈论医学也绝非一时兴致所致,“余宿尚方技,颇窥众家”,对于中医发展的历史脉络很清楚,这与当年的长沙太守张仲景所说的“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一样的用心。但是西方医学的传入,让中医药有了不同的对比体系,数千年独步华夏大地的中医,突然传来一个强大的对手。在这个巨大冲击面前,是废中医,还是兴中医?太炎先生选择的是“兴中医”而不是“废中医”,但是,如何兴中医?这可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 I2 g* T0 q2 M& n, I3 K( Q- t% r太炎先生根据当时的中西医临床救治传染病的疗效,看到了一个令他深思的现象:“数见伤寒、温病求治于外人(西医)者,十死八九。既不晓六经传变,又以寒物却热内聚,多成结胸,视昔人所谓误汗、误下,及今世粗工以辛凉小剂治剧病者,又失之远矣。” - ]$ h& M4 f0 x# |" [
清朝末年是一个中医“道术衰微”与“西来奇法”交织在一起的时代,说中医“道术衰微,不仅是西方医学的冲击,有了《医林改错》这样的著作,而且中医学术发展有了温病学派,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是学术进步的体现,但是章太炎先生认为江南叶派的温病学属于“辛凉小剂”,不像张仲景《伤寒论》汗吐下为代表的辛温、大剂可以解决传染病的救治问题,更何况掌握“辛凉小剂”还是“今世粗工”。当然,即使是温病学的“今世粗工”使用“辛凉小剂”,也比“外人”西医疗效好。因为那个时代的西医,没有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输液技术也远远不如今天普及和成熟。
3 L0 E9 [: t5 p$ W! r0 N9 `; u+ V章太炎先生所说的中医治疗传染病,从张仲景《伤寒论》到温病学的演变,是一个论争了几百年的学术演化过程,也是中医伤寒从广义走向狭义,温病学从狭义走向广义的过程,张仲景的学术在清末,已经严重地处于衰退的地步。这个变化过程我在《中医外感热病学史》《热病新论》《中医群应战SARS》等著作之中,进行过探索和论述。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变化的过程和主要标志性著作。0 j- D& c" r1 ~
发热,是很多疾病的一个症状。中医学中有很多疾病是以突出的症状命名的,比如咳嗽、头痛、腹泻、黄疸等等都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发热也被当作疾病记载于《素问》《灵枢》等经典之中,称之为“热病”。东汉张仲景虽然继承了《素问·热论》以六经分类热病的学术主张,但在疾病的命名上却吸收《难经》“伤寒有五”的广义伤寒学说,注重审因论治,将热病隶属于伤寒,不再称其为热病。. G. ?+ o2 h4 d- |' q5 @4 J0 ]
由于《伤寒杂病论》在治疗上成就极高,影响很大,使外感热病称“伤寒”而不名“热病”的学术特点影响了两千年,也使《素问》《灵枢》之前的热病几乎成了“绝学”,这实在是中医学的不幸。因为在病因不能直接检验的时代,“伤于风寒”与“感于温热”的病因,只能靠推测,也就是“审症求因”,以“伤寒”或以“温病”命名外感热病,只能是间接的推测,不如以发热作为病名那样直接和具体,又没有可以验证的金标准,所以外感热病的病因也就成了两千年中见仁见智、寒温论争的根源。4 D  \/ c: g) c* o
仲景继承《素问》《灵枢》《难经》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精华,著成《伤寒杂病论》,标志着外感热病与伤寒学说的成熟。《伤寒例》发展《难经》“伤寒有五”学说,使之成为“伤寒有十”。其中论述了多种热病皆与伤于寒邪有关,使十余种热病皆隶属于伤寒,把广义伤寒学说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 w( l( o* }( z% o晋唐时期,仲景的伤寒学说流传不广,许多著名医家对伤寒与温病的关系了解不深,恰如《肘后方》所云“伤寒有数种,人不能别”。《千金》《外台》皆未能阐发其精义。0 o3 W8 S+ L( V# ?. @: p' o
宋代校正和刊行医书,仲景关于伤寒证治的学术主张才得以盛行于世。外感热病学家纷纷涌现,各自著述立说,在丰富伤寒学说的同时,也对仲景时代关于“温病”的证治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新见解,使古代伏气温病的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为后世旷日持久的寒温论争埋下了伏笔。寒温论争不仅促进了外感热病学说的进步,也引发了繁荣学术的金元医学争鸣。
6 _0 G4 v/ G1 Y" n由于使用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辛温解表药治疗外感温热病,法度很严不易施用,或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误治,在许多医家阐发温病证治的同时,元末明初的著名医家王履却愤而提出“呜呼!法也,方也,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的主张,使后世医家不敢以仲景方辨治外感温热病。维护仲景的医家,则提出《伤寒论》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散佚或错简,在进行“补亡”的同时,把过错推给了仲景的功臣王叔和:“碎裁美锦,缀以败絮!”把源出于仲景的《伤寒例》也记在了王叔和的名下,以至于现在见到的都是删去了《伤寒例》的“洁本《伤寒论》”,使《伤寒例》“伤寒有十”等一系列对外感热病很有贡献的学说埋没了几百年。
7 U+ z3 e! i6 _9 V; G3 G外感热病学说发展到明朝末年,吴又可说“余初按诸家,咸谓春夏秋皆是温病,而伤寒必在冬时。然历年较之,温疫四时皆有,及究伤寒,每至严寒。”由于各医学名家,大力倡导伤寒不可作寒医,或者提出不可用伤寒法治疗温病,甚至如王安道所说“法也,方也,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为不即病之温暑设”的观点,使《素问》《难经》《伤寒论》所创立的广义伤寒学说,逐渐退缩为狭义伤寒,辛温解表的路越走越窄,甚至影响了对仲景《伤寒论》的学习与研究。吴又可《瘟疫论·自序》说:“是以业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牍,具系伤寒,及其临证,悉见瘟疫。求其真伤寒,百无一二。不知屠龙之艺虽成,而无所施,未免指鹿为马矣。”
, p1 e7 Z6 I* W5 H: B3 o& |# `清代温病学关于温病的概念,不取仲景关于春季“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定义:认为温病不仅发于春季,也可泛发于四时;初期可以有表证,而非仅是里热外发;治疗须用解表,而非直清里热。清代温病概念的巨大变化,使“温病”一词包含了四时众多热病,已与古人所云广义伤寒相似,笔者称其为“广义温病”。 广义温病与广义伤寒,证候基本相似,治疗应当同法。病因之寒温,皆从证中求得,不是区别伤寒与温病的依据。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的发明,辛凉解表法的确立,温病治疗方药的丰富等等,均体现出外感热病学说的进步与发展。近贤姜春华先生有感于清代温病学家治疗上过于辛凉清淡,“等同儿戏”,愤而提出截断、扭转的治疗思想,不遵叶天士按卫气营血逐步施治的法则,一时间也引出许多争鸣。2 k7 V+ ^, A) ^8 b9 W8 I. Z
章太炎先生在《答张破浪论医书》之中,谈了他对于中医学术的基本观点,该文收载于《春雨杏花楼笔记》,1923年出版;后载于1924年的《华国月刊》和《绍兴医药月报》,1936年的《苏州国医杂誌》。
% j, M' H- F+ L* g1 `2 @章太炎先生说:“破浪足下:惠书询以医事,不佞于此,未尝三折肱也。家门师友,专此者多,故颇涉其尾略。《学林》中《医术平议》一卷,昔年妄作。是时犹信《灵》、《素》、《甲乙》所论经脉流注,以为实然,故所论不能得要领。由今思之,辨臓腑之方位,识经脉之起止,西人积验而得之。吾土虽尝有解剖,久乃传讹,必不足以相夺。及手察病予药,彼善治痼病,独短于伤寒、温热。此则适与相反,盖有形与无形异也。自成无己以后,解《伤寒论》者多家。不佞所愿,则学柯氏。盖其破传经之谬,辨三方鼎足之非,知阳明厥阴病为温热,识太阴病为内伤。其于长沙真旨,可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矣。近代如陆九芝辈,得其余绪,遂温热病大家,况贤于陆氏者乎?独其变易章句,犹与喻、程诸家同病。有能镕柯氏《论翼》之精义,以合叔和旧本之型范者,斯于名实两得之矣。若尤在泾、徐灵胎、陈修园之徒, 亦各有所长。尤、陈大端不能逾于柯氏,徐乃留意杂病,而伤寒非其所深知也。杂病之书,所取材者众矣。《局方》《良方》之专辄,金元四大家之虚诞,近人虽无有宗之者,终不能尽废其术,盖亦其所独到者也。求之先民,《金匮要略》既不能如《伤寒论》详悉。孙思邈、王焘书,又苦集方过繁,辨症过略,使人无所依以量度。然则远西之术,诚有不可泯没者矣。予夺过中,皆非智者之言也。顷因研治伤寒,始作《时病新论》一卷,亦尚以为未了。杂病独依旧术施治,西医所不治,而不佞能疗之者,盖亦数人,然终不敢有所论著。足下暇时能过我,一与商榷,则所愿也。”' n: S" c3 _5 C+ J$ G% J* e' Y
这是他1910年在《学林》杂志发表《医术平议》10年之后,又一篇重要学术论文,虽然他说《医术平义》是“昔年妄作”,但一个人的思想是连续的,也是变化的。尤其是余云岫发表了《灵素商兑》大肆进攻中医理论,鼓吹反对中医就是“医学革命”,在这样的背景下,是跟随余云岫一起废中医,还是“千方百计”保护中医?这是截然不同的立场问题。( n( f0 x& s: j1 {% G. ~
毫无疑问,章太炎先生是爱护中医,维护中医的,但是,如何看待中医,用什么维护中医,这是需要考虑的。限于时代的局限,章太炎先生在“废医存药”的攻势面前,根据西医“彼善治痼病,独短于伤寒、温热。此则适与(中医)相反,盖有形与无形异也”,提出来维护张仲景的战略思考,这是后来经方传承发展历史上一个关键时刻。当然,伤寒与温病学派的纷争,已经进行了几百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理清内部与外部奋发复杂的矛盾,这需要深刻的智慧。可以说,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之中,至今仍然没有走出时代的低谷,这是中医指导理论不被承认的“末法时期”。然是,黑暗之中也有一些光亮,章太炎先生也是一个发光的重要历史人物。. C2 U; }) n: j- V# U1 P2 \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进入到公元20世纪之后,由于西洋医学的传入,以中医学单打独斗治疗外感温热病的历史就划上了句号。20世纪初期,中医学求生存、反废止的斗争风起云涌,在中西医互相论争的时期,中医外感热病学说在临床治疗方面还拥有着不少优势。然而,随着西药青霉素和磺胺等抗菌抑菌药物的发明与推广使用,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最多拥有半壁江山,阵地在逐渐缩小,与西医药合作势在必行,这是章太炎先生所没见到的后事,却是他的徒弟章次公先生、次公先生的徒弟国医大师朱良春所经常遇到的临床大问题。% B7 g' U$ p2 p! F/ I- B: E
由于《素问》热病、张仲景伤寒、曹植疫气、吴又可瘟疫、清代温病都包含了现代医学所说的众多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而每一种疾病的表现、传变、转归都不尽相同,在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我们更能认清外感疾病的本质,治疗上也更有信心。我们不应该把发于冬季的流脑叫伤寒,而把发于春季的流脑叫温病;我们不用再害怕发汗过多会伤阴亡阳;“留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的古训,也因为现代液体疗法的推广而有了时代的新意;当外感热病过程之中出现亡阴亡阳的三阴死证之时,我们除了可以使用独参汤、四逆汤之外,还可以应用强心、扩容、改善微循环的中西药物进行治疗。
  u4 X9 b9 W0 n$ ]  @章太炎先生在西医没有出现抗生素的时代,见其治疗传染病“十死八九”,说他们“既不晓六经传变”,不懂张仲景学术特色,“又以寒物却热内聚,多成结胸”。
7 X! K- @* F! Z8 Z* f1 c6 J7 j对于西医这些学术不足,章太炎先生的学生陆渊雷(1894-1955)在1928年的《医界春秋》上,发表了“西医界之奴隶派”一文,说:“奴隶派的西医所自命不凡的只是空谈病理,何尝能直接应用到治疗上去!不过他们的义祖 (西洋医学)义父(东洋医学)有种种科学的依据,有酒精灯、显微镜、以及许多畜牲(动物实验)的帮助,不是完全出于推想,似乎与《内经》学说不同。所以由他们说的嘴响。但是,病理尽说的精透,若要问到治疗依旧是毫无办法。尤其是他们所沉迷不返的细菌学说,一见了急性传染病,什么验血哩、验痰唾二便哩、培养哩、着色哩、血清反应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难为他把个病菌认识清楚了。要是在前驱期中病菌没有认识清楚的时候,西医一句话推得个干净。叫做‘诊断未确,无从施行根治’。这时候病人只好忍着痛苦,呻吟床蓐,静候诊断。这也是病人自己的不好,怪不得西医,哪个叫你不懂的预防、消毒、自己传染病菌?”$ \. \. K+ b4 }! x$ E, L% L
陆渊雷先生在中西医论战之中的言辞有些激烈,这是出于对于不尊重中医言行的矫枉过正,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自信来源于中医临床的有效性,以及当时西医还没有抗生素的幼稚状态。《希氏内科学》曾经认为,西医内科学的成数应该从使用抗生素开始。6 ]/ p  J7 k' E# d$ A7 _
陆渊雷先生抓住西医的弱点,有些得理不饶人的气势,他说:“岂知西医的根治还要看病人的造化。若是有造化的病人,只应当患梅毒,因为西医有606;或者患白喉、破伤风,因为西医有比令氏血清可以把你根治。若没有造化的病人患了别种传染病-------西医也只是说一句话轻轻推个干净,叫做‘尚未发现特效药’,只有对症处理。于是热起来就用冰蒲包、电风扇;冷起来就用水汀、热水袋;肚子饿了就是牛奶、鸡蛋。诸君休小觑了这些对症处置,说他没有价值。须知西医有数理、化学、生物说做根底;有胎生、组织解剖、生理、病理做基本知识。学问这样高明,行出来的对症疗法饶你再不中用,也是有价值的。要是这种对症疗法出于中医之手,那自然是绝对谬误的了。------有一班迷信科学的人物,害了病请教西医,领略了对症处理的妙法,也尽有死而无悔的。若问他何以这样瘟,也因为西医得了西洋日本义祖义父的传授,把那些细菌传染、消毒预防的话头将迷信科学的人物灌足了迷汤的缘故。”1 e& G1 K0 m5 w* f- j# f2 S- E. v2 ~
陆渊雷先生是江苏人,他在民国元年(1912年)18岁时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跟随朴学大师姚孟醺学习经学、小学,对于诸子百家、史、地、物理、算学等书都有学习。毕业后先后工作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省立师范学校、国学专修馆、暨南大学、持志大学、中国医学院等处任教。授课之余阅读大量医书,研究中医各家学说。民国14年恽铁樵创办医学函授学校,陆渊雷拜其为师,协助办校。又师事章太炎先生学习古文学及中医基础,深得两名家之教益。
, c3 X- a" b. c& ?章太炎先生在《医术平义》中说西医虽然精于脏腑解剖,但是治疗传染病的水平很差,“涉历少久,知其鲜效”,医学的目的主要是救治病人,有心下痞满的人求治于西医,却越来越胀;如果患了伤寒病,用西药退烧而成结胸证,“微者为剧,剧者致死”,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章太炎先生说这样的疾病,用中医药有很好的效果,比如腹胀用理中汤以及大小柴胡汤;浮肿用越婢汤、防己汤、黄芪汤,大多可以获救。但是日本医生多学习德国医术,一两万留学生患病后,很少幸免于难,能或好转者多位自愈。6 P* |% m# t. J$ v/ X/ C1 t
太炎先生“伤外术之少效,念旧法之沉沦”,因此认为“黄帝、雷公之言,多有精义”,应该古为今用,“精而不迂”的只有张仲景《伤寒论》,“为专治热病之书”,后世有所失传衰落。因此,他学习孙思邈、林亿等先贤的做法,条理中医学术,“以诒后代”,他不隐匿自己的见识,希望“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
  t# L% e! V4 U( t% F3 w, q3 m( T章太炎先生《致钱玄同论医书》,写于1911年9月27日,如今存于鲁迅纪念馆。
: M# x2 Y1 ]; G书中对于古代医书的评论,虽然肯定《素问》《灵枢》,称之为“元龟”,但是对其中的五行学说也持批评态度,认为属于“附会”;由于《难经》之中有很多五行学说,所以批评其为“虽是古书,而妖妄之言甚众”,只能取其一二;诸位临床大家的著作,最重视张仲景的著作,认为“语皆精审”,对于宋之后各位注家得失,也有很多精辟见解。其对叶天士、吴鞠通的温病学著作,认为属于“浅薄之言,不足尚也。”8 {) p; X7 K" q
在清政府灭亡前夕,太炎先生写的这封信,也是他向弟子们谈论中医学术的重要文献,当然“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明珠暗投,也时而有之;知音难求,太炎先生为此吃过很多苦头。
8 D: _& S8 T; I( W! [2 |3 q- }余云岫1917出版《灵素商兑》前后,太炎先生刚从被袁世凯软禁的北京南返上海,余云岫未必请太炎先生指正,即使送到他手里也未必有心思看这本书。7 U/ R0 G: E2 w+ i& \0 g
章太炎回到上海时,孙中山也在上海,曾两电黎元洪规复约法,尊重国会;章太炎也认为“约法、国会,本民国固有之物,为袁氏所摧残”,主张维护孙中山的主张。此后他多次和孙中山一起参加会议,与孙中山尚相契合。
- z2 N1 ^# @% o+ Y3 P2016年8月,章太炎南赴肇庆看望岑春煊,出访游南洋群岛,到年末才回国。孙中山致电黎元洪:“硕学卓识,不畏强御,古之良史,无以过之,为事择人,窃谓最当”,推举太炎先生为国史馆长。此后“联省自治”与孙中山意见不一致而分道扬镳。9 I+ }8 B; o0 b* Z& G
1927年,章太炎赋诗自述:“见说兴亡事,拿舟望五湖”,因与国民党政治主张不同,发表《讨蒋介石》全国通电,后被国民党通缉。
; j* l: l8 [" ?$ c$ x- y1928年后,太炎先生自称中华民国遗民。 晚年在苏州讲学,组织国学会,欲“甄明学术,发扬国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tetivtik 发表于 2024-3-17 08:06:48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中医药的发展艰难坎坷,与能彰显中医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