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耄耋老人陈业兴,呼吁大家注意经、脉、络的区别,不可乱用
曹东义 发表于:2024-4-3 18:03:3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81
耄耋老人陈业兴,呼吁大家注意经、脉、络的区别,不可乱用- V$ I* _- R0 b& r! N! O8 |7 m1 f- m
; o6 j. Z/ Y* M, M6 ?' f
曹东义
+ C% D7 i; }& r. K1 ]4 X/ T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7 i/ A8 ^, Q
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 T0 z+ B/ `+ U2 O# _+ \) o

3 x. c, h3 x) G6 u" E

: u+ i# M7 E# g' P4 W) p. M   陈业兴先生早年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是邓铁涛先生的学生,因此与我有缘分。他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之中,发现很多专家不注意经、脉、络的区别,乱用“经络”一词的现象很严重,他多次来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有写信给其他专家的情况。
/ i! m% b8 X! d% p2 k- }* k6 A( n' ~   由于学术问题,多有不同见解,各位专家也很忙碌,不能及时交流,陈先生很着急,希望借燕赵中医网,提醒大家注意经、脉、络的区别,不可乱用“经络”一词,为了保持讨论的原貌,我把他的信件刊登出来,供大家参考。他来信说
/ @8 G, y! q! a# P) Y( W9 q
- q  h0 w- i: S, J- x: k) Y

; r: J' z7 K) q# T; `
. Q# b4 i+ j5 l. B曹东义先生您好:
8 g" N6 p/ H% o) d1 K, t      您发的信息我看到了,对于您的疑问,我尽我所知,给予答复。! _+ B* W. k( u( v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家只有在“经络系统”中研究,都不深究“经络”是环型行气血十二脏腑的混用概念,王教授主编的《内经选读》中说:“经脉,又称经络”,证明了“经络”即经脉的混用概念,当今教材中,到处都是经脉混称为经络,现在是经络满天飞。
# h2 E3 z; _- X   前几年我给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写信,告诉他不能将经脉混称经络,他说用“经络”没有错,国家立项“经络研究”说明用经络是对的,我再次给他写信,竟不回信了;
8 |, I9 f$ C+ _2 `* `   近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老所长82岁的先生发回的信息,称强调经脉与经络内涵不同,不能混用,他完全赞同。
% k6 ]6 j1 B  y6 B  一个门外人,知错认错,实在难得。  W5 R2 q8 R7 t( Z
  观当今教材及报刊所说,还是到处混用“经络”,手机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已退休的某博士,竟不知“经络”是经脉的混称概念,还在争论“经络不存在”,一个概念误解了,还纠正不过来,让后学怎么有标准概念呢?+ ^+ j" C1 w* p6 S/ n
  《灵枢》《素问》各81篇,初时只有各九卷即九篇,经历代扩充到现在的各81篇,人们还顽固地认为《汉书·艺文志》中18卷即18篇的《黄帝内经》的二个组成部分,竟无人公开纠正,我知道您是坚持《灵枢》《素问》不是原本《黄帝内经》的,刘*中也持此观点,黄龙祥的专著也用《灵枢》《素问》,可惜他有时也称现传本《黄帝内经》。
1 t( X( k6 p5 C' s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教授,研究与引用的文字都是现传本《灵枢》《素问》,可是专著却名为《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我多次给他写信,告诉他不可用《黄帝内经研究》,他不回信,谈何更正?6 B* [! p7 p, Q8 B" ^
  《伤寒论》讲的是太阳病等三阴三阳病的“脉证病治”,不是《素问·热论》三阴三阳六经脉病的“脉证病治”,也不是《灵枢·经脉》的环型行气血的十二脏腑经脉的“脉证病治”,《伤寒论选读》竟拿六经脉及十二经脉来阐释《伤寒论》太阳病等三阴三阳病,真是习惯成自然,见怪不怪了,难道大家都不明不白,太阳病等三阴三阳六病不是三阴三阳六经病,也不是手足三阴三阳十二脏腑经脉病吗?那么多编者,指导者,评审者竟没有人发现用六经脉,十二经脉阐释《伤寒论》太阳病等三阴三阳六经病是错误的?
7 `' _5 G; H( O6 H( P% K" m9 R: q" M   树型向心模式的气脉,更没有人去深入研究了,大家都被《灵枢》《素问》中的经脉迷住了,赵先生误树型向心模式的气脉为向心模式的经脉,黄教授误为树型经脉,刘*中也说为经脉,李某忠等许多人都误为“经络”,专著名称为《经络是水通道》竟然还有人相信他的说法,您看过这些人的专著吗?有何看法?  {! P2 p) B! g; z" I
  《实验针灸学》中文用“循经感传”而“循经”并不是循经脉,英文表达却channel,这是树型向心模式的气脉的英文表达,他们那么多的编者,指导者,评审着竟也无人分清感觉是循channel,还是循(英文)即不能区分循气脉还是循经脉,这还算是精品教材吗?《实验针灸学》竟不知树型向心模式的气脉与环型行气血的经脉,真是大笑话!我也是受骗了几十年,自觉可笑!# F4 y0 M0 }) p* x0 J
   指导针灸治疗的理论是树型的向心模式的气脉,赵、黄、刘误为经脉,张、李误为经络,这些概念的标准是什么呢?哪一个是标准概念呢?请回信谈论。此致- ]  X3 k: V& Q& R& [: h, F
敬礼
+ S" R. Y8 D- }中医梦老人 陈业兴
  _0 C, P! H: [6 i2023.11.31
' T: Z: L/ w9 B, Y1 ], V: j% q

$ q) ^; r) `) B8 Q' e1 _  j& L& A; d) L3 x
7 l& `  k' J4 A5 R# i3 V) w$ L' Q! |: \  f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4-3 18:18:22 | 阅读全部
磨杵散人:5 I+ N8 w+ P4 U1 z+ p
老师 我弄好了,有空您看看,他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给您发图片能放大看。) e1 R0 O# O9 N# E: h+ `; |8 G$ Y
我再检校后发成文字给您,方便上网+ T, j1 K* ~5 x8 G! [
, o/ p  B6 F$ y" J( S" Z
磨杵散人:
6 n7 h% X. K% |; q- a) ^2 I6 z$ W[图片]
0 t  h$ V0 A4 a+ X# U; u  |8 w: {3 y# u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W" ]8 z1 I6 Y4 @% G你把文档电子版发给我吧,这样便于编辑
3 f1 u+ a) l+ N0 k& f- u3 v0 n3 P5 h( q( u  P- ^
磨杵散人:/ x2 g! I0 V. @# f, X  e1 e
曹东义先生您好:8 B! u7 U! J4 u1 I; J
      您发的信息我看到了,对于您的疑问,我尽我所知,给予答复。7 ~- A6 u6 s8 B2 ]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家只有在“经络系统”中研究,都不深究“经络”是环型行气血十二脏腑的混用概念,王庆其教授主编的《内经选读》中说:“经脉,又称经络”,证明了“经络”即经脉的混用概念,当今教材中,到处都是经脉混称为经络,现在是经络满天飞,前几年我给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副校长写信,告诉他不能将经脉混称经络,他说用“经络”没有错,国家立项“经络研究”说明用经络是对的,我再次给他写信,竟不回信了,近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老所长82岁的刘长林先生发回的信息,称*强调经脉与经络内涵不同,不能混用,他完全赞同,一个门外人,知错认错,实在难得。观当今教材及报刊所说,还是到处混用“经络”,手机上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已退休的张洪林博士,竟不知“经络”是经脉的混称概念,还在争论“经络不存在”,一个概念误解了,还纠正不过来,让后学怎么有标准概念呢?《灵枢》《素问》各81篇,初时只有各九卷即九篇,经历代扩充到现在的各81篇,人们还顽固地认为《汉书 艺文志》中18卷即18篇的《黄帝内经》的二个组成部分,竟无人公开纠正,我知道您是坚持《灵枢》《素问》不是原本《黄帝内经》的,刘*中也持此观点,黄龙祥的专著也用《灵枢》《素问》,可惜他有时也称现传本《黄帝内经》?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研究与引用的文字都是现传本《灵枢》《素问》,可是专著却名为《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公开欺骗世人,我多次给他写信,告诉他不可用《黄帝内经研究》,他竟拒不回信,谈何更正,《伤寒论》讲的是太阳病等三阴三阳病的“脉证病治”,不是《素问.热论》三阴三阳六经脉病的“脉证病治”,也不是《灵枢.经脉》的环型行气血的十二脏腑经脉的“脉证病治”,《伤寒论选读》竟拿六经脉及十二经脉来阐释《伤寒论》太阳病等三阴三阳病,真是习惯成自然,见怪不怪了,难道大家都不明不白太阳病等三阴三阳六病不是三阴三阳六经病,也不是手足三阴三阳十二脏腑经脉病吗?那么多编者,指导者,评审者竟没有人发现用六经脉,十二经脉阐释《伤寒论》太阳病等三阴三阳六经病是错误的?
- ]" v) k- w# q5 [8 s+ l      树型向心模式的气脉,更没有人去深入研究了,大家都被《灵枢》《素问》中的经脉迷住了,赵京生误树型向心模式的气脉为向心模式经脉,黄龙祥误为树型经脉,刘*中也说为经脉,李定忠等许多人都误为“经络”,专著名称为《经络是水通道》竟然还有人相信他的胡说,您看过这些人的专著吗?有何看法?. U; @3 _# ?7 {6 @0 W; M" C% Y
       《实验针灸学》中文用“循经感传”而“循经”并不是循经脉,英文表达却channel,这是树型向心模式的气脉的英文表达,他们那么多的编者,指导者,评审着竟也无人分清感觉是循channel,还是循(英文)即不能区分循气脉还是循经脉,这还算是精品教材吗?《实验针灸学》竟不知树型向心模式的气脉与环型行气血的经脉,真是大笑话!我也是受骗了几十年,自觉可笑!9 ?% X% P, k- w5 ]6 b7 ]! u7 R
      指导针灸治疗的理论是树型的向心模式的气脉,赵京生、黄龙祥、刘*中误为经脉,张维波、李定忠误为经络,这些概念的标准是什么呢?哪一个是标准概念呢?请回信谈论。此致: A  d) y( Z' w( F
敬礼
; V! g. e# q3 e" @! c4 {6 J中医梦老人 陈业兴
5 A* V8 E8 V: p5 m2023.11.31: K3 `3 H+ i6 ]1 Z

  V2 P7 c! t+ C( ~6 k磨杵散人:# [9 c6 E7 a8 k
这能直接复制
5 j+ _1 p5 _* F, R" r0 M, J, \- [, R/ r2 }
磨杵散人:
4 N% s- K( f( [; u) w. O[图片]
- F( y- _3 z$ E3 y, `6 F* M, b$ J+ [! i. h  E/ T- I
磨杵散人:+ P% J; p1 ~! W) I! t0 I
[图片]
" w5 V. A: [$ H" b
9 {  H" k1 H0 [1 @5 ^, ]3 T磨杵散人:
3 L8 M5 i% t! E) f[图片], r, f, Z  D% i" ?" z; V/ y# l0 n6 G

1 F! G' n  v: Z  d; l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7 N5 Z! e" v6 A8 u5 X好的,谢谢!
* z# {/ @9 ^: x1 C6 L2 S- ?1 ~# Z* m7 j' b& g
磨杵散人:0 G6 @  X& y0 d: W( E; f( |
老师您辛苦
) Z7 T$ t# _( _; d" E# l- A* S0 f( _0 Z; v/ h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W, j% U9 V8 x1 ]
【新提醒】耄耋老人陈业兴,呼吁大家注意经、脉、络的区别,不可乱用[来自:燕赵中医]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tid=3214&extra=/ n. ?' M/ a. ?- f

3 G5 a% R$ E9 T* [5 i! I, [磨杵散人:) \2 f! V  k  m: T
老师神速
4 e' _+ m/ B4 Z; N4 ~+ {" B5 t. M7 h" \, H" a8 U( O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H8 i# ?& b  G4 t* T
[链接]耄耋老人陈业兴,呼吁大家注意经、脉、络的区别,不可乱用[来自:燕赵中医]
  B; Y4 \0 i) d+ M
+ Y" x* q% G0 M, f1 S6 M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X: L1 x- S. c- M0 T% O! t
你问一下陈先生,看看这样处理是否合适?3 s4 U1 q0 b  D3 {% z2 A: l
- H1 [( y: a7 Q& B8 S6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w0 H; w: N) S6 ^+ }
如有不妥,我可以修改,或者撤稿$ I' o7 ~, e+ F8 W! L# I+ r( i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善元一 发表于 2024-4-4 15:04:38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个人赞同经脉与经络的区分 但是此文也没有讲清楚经脉经络 怎么样 必须区分或者是区分的原则 或者是指出一个例子出来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 你有专门机构 统一的 筹划与实施 这个问题还将延续非常长的时间 所以个人认为 在目前的情况下 经络经脉这个勉强凑合着啊 就算是一个词儿 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因为要讲清楚经络学里面的经络跟12经脉的经和脉 这个非常非常之复杂 仅。靠民间中医是绝不可能完成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4-18 06:47:44 | 阅读全部
曹东义先生及您的学生,你们好!% t0 f% G$ w2 V2 l
       针灸的指导理论是什么理论,至今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几千年的中医理论,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也分不清,真遗憾!) {/ K9 h$ R& Z" A2 D1 C' }
       针灸研究所原副所长黄龙祥《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立志要解构环型十二脏腑经脉,因为看到了“经脉连环”成“气脉之树”倒了,所以要还原环型经脉中的血脉理论,重构树型气脉理论,只可惜啊!他竟不知道环型经脉是没有呈树型的,呈树型的是气脉,气脉有气至病所现象,气脉的走行可以改变方向趋向病所,经脉是十二条连接的穴位连接线,被穴位固定不能改变方向趋病;树型气脉的英文表达是(英文),有些人认为是环型经脉的不同的英文表达,这是误解,气脉不是经脉,必须界定清楚,《实验针灸学》用(英文)表达气行,但仍然用“循经感传”这个错误的概念,二十多年前,原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已经说过,传递的是神经冲动而不是感觉,可是《实验针灸学》全教材都在用“感觉传导”的简称“感传”太不该了。- d7 S. F6 b- X/ C/ V9 s) n
       《针灸学》与《实验针灸学》都认为指导针灸治疗的是“经络学说”,真可怜!编者,指导者,评审者竟无一人知道“经络”是环型十二脏腑经脉的混用概念近人杜撰的“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别,经筋,络脉等,竟不知道原来《灵枢》《素问》两书中的经脉系统是经脉,络脉,孙脉三级组成,经络系统则改变了经脉与络脉的上下级关系为同位并列关系,络脉与孙脉的上下级关系被改为同位并列关系,这样违反常理的组织结构竟拿来教学生,真是笑话!现在教材要阐明“经络的实质”“经络的研究”搞了几十年,“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呢?***在验收“经络的研究”时,结论是“经络是功能调控系统”,现在还没有共识,这是经络实质吗?* s& o5 I- c( U% f& i$ E
      针灸研究所原副所长黄龙祥误树型气脉为树型经脉,针灸研究所赵京生也误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为向心模式经脉,刘*中等用(英文)表达树型气脉,中文都称“经脉,经脉现象,经脉医学”,概念界定不清,大家都分不清气脉与经脉,树型气脉理论才是指导针灸治疗的理论,环型经脉行气血,其流注途径是由胸至手,由手至头,由头至足,由足至腹,再至胸,所络属的脏腑都是都是功能概念,联结这些脏腑的环型经脉不可能是能行气血的解剖实体,这样的环型十二脏腑经脉理论是不能指导针灸治疗的,这是中医理论中的糟粕,应该废弃,不能当做精华来继续传承,《中国基础医学杂志》2024年第1期刊登了王永炎等人的文章谈及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之道,我们《针灸学》《实验针灸学》竟要求我们阐明“经络的实质”,岂不可笑!盼你们多写文章投稿,以正视听,此致  y/ _7 z+ F1 d2 u0 z
      敬礼
0 X( U- u: u! J: e陈兴业敬上' N4 @: r4 [+ G' K
2024年3月13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4-18 06:48:10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4-18 06:47; T8 D# x0 ?) G" Z: {
曹东义先生及您的学生,你们好!
. P& c: `# _, Q8 D. X: z3 R       针灸的指导理论是什么理论,至今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几千年的中医 ...

) `+ Z  n' C" t2 ~4 S# {6 o# `( q3.
: v8 Z0 A, O" N2 \9 w0 K& T关于中医药的精华,指导针灸治疗的树型气脉理论,是研究者给予命名的,《灵枢》中有“气至病所”概念;向心走行的脉,与循环行气血的脉,为了区别,才命名为树型气脉,针灸研究所原副所长黄龙祥《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中,误认呈树型的三阴三阳十二脉为树型经脉,针灸研究所赵京生误为向心模式经脉,北京中医药大学贺娟,误为上行性经脉循行模式,刘澄中研究的对象是是有“气至病所现象”的三阴三阳十二脉,他用(英文)表达脉行,认为脉行即气行,故称为气行,但中文他与黄、赵、贺一样,用经脉表述,可以看出大家都误此向心模式的呈树型的三阴三阳十二脉为经脉,据刘澄中研究认为两种《十一脉灸经》与出土木人的脉,都是呈向心性的,应称为气脉,但他的几部著作所用概念不同,最早的《临床经络现象学》中,用经络,以后出版的几部著作又改为经脉,有时又称气脉,这是没有共识的现象,所以要给予一个统一名称,才称树型气脉与环型经脉区别,您用树型经络是不对的,此致
5 Z! \' c( t% `( {* z敬礼
6 g9 M! \) ^+ j- E陈兴业敬上
! P  e) l# s0 M* }2024.3.15
' g6 H" N! M) ^( h2 f" k5 p
$ D. N" K0 \& N. _4.- B7 s0 t& ]4 x% V/ l! z5 q. j: L
您可能没有看到大连医科大学刘澄中的著作,他的几部著作对概念的界定,是不清楚的,他是祖传中医,但他本人是西医,难免受了中医教材混用概念的影响,他的早期著作是《临床经络现象学》,这是经脉混用“经络”的开始,后来发觉“经络”这个概念不太恰当,就改为经脉现象,
2 ?' e( M  \2 @' s+ A7 Y7 d  T但是他研究的对象是:气至病所现象的气行的呈向心性的三阴三阳十二脉,当时只称脉.《灵枢》《素问》成书后,有了三阴三阳环型行气血的十二脏腑经脉,为了区别于环型十二脏腑经脉,刘澄中使用了气脉,英文()就是气脉的表达,奇怪的是刘澄中又用中文经脉,提出了“经脉现象、经脉循行、经脉医学”等概念,刘澄中在用英文()时,这明明是经脉的英文表达,刘澄中却又称为“经络”,经脉是一个概念,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组合,是两个概念,经脉怎么能混称“经络”呢?(英文)是经脉的英文表达,为什么要混称“经络”呢?) s# W2 V5 D: i5 Q- r
       在《经脉医学-经络密码的破译》这部书中,刘澄中认为“气”指循行性感觉,用英文()表达气行,但又认为,在经络腧穴医学里,还采用依然“经脉循环”的顺序排列,但是因为他没有实践根据,不利于临床循病分析,所以在经脉医学里,不采用从经脉循环为纲的顺序,这不是矛盾的吗?既然依照经脉循环的顺序排列没有实践根据,不利于临床循病分析,还称“经脉医学”吗?涪水木人的脉,是气至病所可趋病所的脉,显然是气脉,书中却称为“涪水经脉本人”,可见刘澄中对气脉与经脉概念也界定不清,才导致气至病所的气脉混称“经脉”,“经脉”又混称“经络”。' ^  J3 r% b% W& A6 W  @
       书中用(英文)表达气脉,中文却又用“经脉”,这种不对称的中英文表达还有很多人,针灸研究所原副所长黄龙祥,误树型气脉为树型经脉,针灸研究所赵京生误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为向心模式经脉,北京中医药大学贺娟也误向心模式气脉为上行性经脉循行模式,总之,大家对树型气脉都没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实验针灸学》用(英文)表达的是气脉,可是中文又用循经感传,即用(英文)为什么又用“循经”表达呢?异常感觉究是循气脉还是循经脉走行呢?教材也说不明白。
& v! ^" \) u" C6 d4 Y       现在应该明确这分树型气脉与环型经脉了,不要再含糊了,教材大讲“经络”,竟不知“经络”在《灵枢》《素问》两书中,是三阴三阳环型十二脏腑经脉的混用概念,“经络的研究”是不明对象的研究,树型气脉与环型行气血的经脉混肴在一起,都混为“经脉”,不能区别出树型气脉,可叹!我们竟如此糊涂!此致$ t8 T1 R7 @0 I& ]- C  e& \
敬礼
) ?+ z  u! S5 }( _/ e  |6 G陈兴业敬上' p# `- x) J0 Z/ r1 ~( s" O- v
2024.3.18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4-18 06:48:5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4-18 06:48! B8 b8 H0 f: R9 y4 W$ R5 q
3.0 A# z0 S9 o0 w% o+ f7 H7 n
关于中医药的精华,指导针灸治疗的树型气脉理论,是研究者给予命名的,《灵枢》中有“气至病所”概念 ...

0 N! C, N) v: {% H1 i5.
# V2 A+ _* i6 X* k( ~$ M/ H
7 o* ], Y* c2 _        刚才与您通了一下电话,现按照你的意见回复。* L# O: }0 w" k) n! _
       气至病所现象是高等临床神经学现象,古人在灸疗时出现了异常感觉趋病所走行,得出了十二条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的概念,英文表达是(),树型气脉像大海上轮船的航道,可以证实,但没有解剖实体结构,《实验针灸学》表述树型气脉的向心走行,也用(英文)表达,刘澄中等对气至病所的气行的十二树型气脉也用(英文)表达,但他混用“经脉”,提出“经脉现象、经脉循行、经脉医学”等混肴概念,针灸研究所原副所长黄龙祥的《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意识到“经脉连环”成,则“经脉之树”倒,他也误“树型气脉”为“树型经脉”,针灸研究所赵京生也认为一直指导针灸治疗的是向心模式经脉,他也误向心模式树型气脉为向心模式经脉,在国家立项搞了十几年的“经络研究”竟以“循经感传”取代“气至病所”研究,邓良月验收时,结论是“经络是功能调控系统”,这说明没有找到解剖实体结构的“经络系统”,邓良月等忘记“经络”是三阴三阳环型十二脏腑经脉混称的概念,王庆其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他主编的《内经选读》说:经脉又称经络,教材都是讲“经络、经络学说、经络系统”,《灵枢.经脉》中的三阴三阳环型十二脏腑经脉被遗忘了,引用“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指经脉系统的三级组成,被杜撰的“经络系统”取代了,这是偷换概念,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教材编写者竟糊涂至此程度。
7 |, Y6 F- R' z; V- p1 q      气至病所是指向病所的拐杖,树型气脉止于何处,何处就是病所,《医古文》中的扁鹊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靠的是气至病所的树型气脉的引导,这本是针灸治疗的指导理论,是精华,应该传承,《实验针灸学》要传承的是树型气脉理论,而不是三阴三阳环型十二脏腑经脉理论,更不是混的“经络理论”“经络系统”,这是不该传承的糟粕,应该在教材中废弃,今天接到原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原所长赵镜清的电话,我说手机上争论“经络”存在与不存在的问题,希望他发表一下看法,他竟说讲不清,不好讲,免麻烦,此话来自中医基础理论的前所长,我没有话了,大家都糊涂的吗?真是讲不清吗?未必。此致; `( y( U! `7 W' y; |5 H+ ]
敬礼
1 j; z& s% }9 D# Y' e, J% L陈兴业敬上1 g, h" s2 F  p  ?; Z4 e$ g
2024.3.31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6-23 18:30:55 | 阅读全部
中医的经络学说,也是一个古老概念,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灸经”,张家山汉墓《脉书》是古老的脉学著作,保留有肩脉、耳脉、齿脉等阴阳学说与经脉相接合之前的原始经脉名称。《五十二病方》书中所附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室关于《马王堆帛书四种古医学佚书简介》指出:“从这三条脉的循行过程来看,也不仅是分布于肩部、耳部和齿部,而是和《灵枢·经脉篇》中的手太阳、手下少阳和手阳明三脉大体一致的,由此可知,这三个脉名正是在本书这 (古老)传本中保留下来的手部三阳脉的原始旧称。这是因为,一方面‘阴阳’的概念尚未直接与脉的名称相结合,另一方面‘肩’‘耳’‘齿’之类的脉名,只能说明脉所在的一个局部,既不能恰当地表明起点或止点,又无法表达脉的循行特点,是很不全面的。”& A& k4 o7 V5 d' m( }) U$ P
文章还概括两部古灸经的特点:有“脉”的概念,没有“经”和“络”,也没有“腧穴”,是比较原始,或者早起对于脉的认识。0 G0 x$ {1 D+ C- ^* R5 O# P0 T
尽管属于很原始的知识,但是毕竟提出了“脉”的概念,有了具备一定“联络”功能的“脉”,这是中医学理论奠基时代的结晶。5 r! @: e9 }1 f
十一脉的走向,多由四肢向近心端走行,并且各脉之间不相衔接,不构成周而复始的网络联系;脉与脏腑罕有联系,没有与內脏的属络关系;治疗上仅有灸法,没有针药疗,并且无辨证施治的迹象。
2 k1 h) e8 X' Q2 [( s专家们从而认为,这两种古灸经“有关经脉的理论,还是处于比较幼稚的,尚未成熟和定形化的阶段。……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提到‘中经,维络’的话。西汉初名医淳于意传授弟子时已有《经脉高下》《奇络结》《上、下经脉》等专著出现。”从而肯定这两种古灸经绝不是西汉时期的作品。
; u0 M8 }% Z; r# T: I上述论断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同,也是学术研究的基础。1 j. s+ E1 Y5 U7 {7 {
这种有脉无经,没有经脉、经络、俞穴的概念早期医学,为我们探索扁鹊脉学提供了条件,可以比较扁鹊有关论述,知道扁鹊的发明创造。
* K' N& w' v% ?5 k  《史记·扁鹊传》云:秦越人“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 G% F& H" e7 l2 l; w  o: ]" T古今相传,扁鹊是发明脉诊或是脉诊集大成者,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9 Q- Y+ X, \) h扁鹊阐发脉诊时,首先要借鉴前人对于脉的认识,此前我们说过《左传》记载的楚医,依靠脉诊断定装病的人“血气未动”。扁鹊在诊赵简子的时候,也主要依靠脉诊,说他“血脉治也”,断定可以很快醒来。这说明当时医学发展到了可以凭脉决断健康的高度,扁鹊本人对脉诊做出了独创性和集大成的成就,对后世脉学及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 b2 [/ H/ _/ {; b% r
扁鹊在论述虢太子病情的时候,说尸厥的诊治道理“皆五脏厥中之时暴作也”,治疗的时候取“外三阳五会”,都说明扁鹊建立了脏腑学说,对于五脏的生理及其病机,都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在临床之中加以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B0 v$ }  u$ R' q4 X! c: S
古人对脉和血的认识可能在远古就有了,因战伤,劳动中的破伤会引起出血,而体表浅显的静脉和耳前、腕后等跳动的动脉也比较容易发现。脉最初的含义可能是脉管,即《灵枢·决气篇》所云:“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2 ^3 y, ~7 C  i2 M8 S: N1 E& p
后来脉诊出现之后,脉的主要含义便转为脉搏与脉象,所谓有脉、无脉,脉象如何,皆指脉搏而言。9 q) F. x  A8 h) f% U% t  C* Z3 Z
虽然,浅表的静脉和动脉容易被人察,但人体内有多少条脉,这些脉与疾病的关系如何等,是不能仅凭知觉获知的,而是需要在医学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抽象和验证的,最初关于脉的条数的认识,不是十二经十一经。& I. H/ |# _+ B' T
扁鹊能够依靠诊脉“尽见五脏症结”,不论他是独取寸口,还是遍身诊法,都应该建立在脏腑经络气血循环的基础上,否则就不能做到通过诊脉而尽见五脏症结。
& H, ^  A; b* c5 `6 D  \- C扁鹊关于脏腑经络生理病理的具体叙述,虽然散见于《脉经》之中,但是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系统的知识。
6 Q! e8 t, D/ S  q# t% H8 g* T' F   古人先认识了经脉,后认识了脏腑,并且经脉、经络学说,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脏腑突出为第一位的核心,同时关注人的精神,突出了“形神一体”的人体观,脏腑经络居于“不可撼动”的核心地位。, U5 ?2 G8 w1 k; _: v3 r5 _
  否定经络学说,就是用西医解剖概念改造中医的“霸凌”作风,我们反对这样的评价标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