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王墩墓,神秘在哪?' K, P5 B# c& B# y, }5 U3 z
发布时间:2024-04-16 16:34 信息来源:安徽时评 淮南日报 作者:柏松 浏览次数:526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1 W1 Y' o! n; b! f4 I( M/ T, @2 P' D$ L
武王墩一号墓封土底部直径超过130米,墓口开口边长约51米,墓坑底部面积超过400平方米,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
) J' ^! E E! Z3 D; @3 I& `% F3 v7 ?5 ^1 ]$ w
武王墩一号墓具有极为复杂的多重棺椁结构,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5 a; b0 `) B; Y+ g* g% D
9 n4 {7 w: _; D+ g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有墨书文字,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 n `3 w8 w% _( r/ A f" }( }% R
- N% v7 D1 r* m u武王墩一号墓中发现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 l1 z8 P2 c$ x& s* L
* j/ t @9 S' X. P/ {2 U…………% [5 ^- y' G0 W
# Y, ?' G4 l/ E1 _& M, X- |1 p
% L% m+ N8 J2 \7 b& g' r) h9 |
h- c: `1 r# l& _+ p( G' m9 r$ w2 {# {- R. V. y, @2 ]
N/ d: j3 n9 t) w: [- y. E3 K6 ^( @
4月16日,“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召开 柏松/摄9 Y8 Z3 F3 I5 v: i" |+ Z$ n+ ~. z
) I! f5 J% {* o: H0 Q安徽淮南武王墩古墓,集聚了众多关注的目光。4月1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淮南市召开,介绍武王墩墓地考古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通过近四年持续的考古发掘,武王墩墓葬正在揭开神秘面纱。$ x; X6 U9 N& u1 ^/ J1 g j
+ [# i- `5 P7 D, z# Y
楚国国君好玄幻,也多神秘,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大墓?
! j( W# t2 Z. n
/ x$ d3 A y8 j: L9 u5 v, ?; j+ A
, b! u/ V6 M) e2 X/ V# @* ?八百年楚国的记忆
" I0 C$ H: Q- a" ^4 y9 F. U6 I( {, v3 s" b4 T/ ?+ Y
楚国八百年,大事不少。我们从《史记》《战国策》等一些史料收集整理发现,楚国自鬻熊开国,历经800多年的可歌可泣发展史。
3 ` Z s; O6 `$ }) E) L$ u9 x1 b) V! v4 \& ^) R' f: @2 X
春秋战国时期,秦楚都是大国。楚王向来是和秦王平起平坐的,一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8 X5 D( z, N; V. t3 j
8 D( M: o$ `: q, y% O在长达800多年的历程中,他们从汉水中游的一个小部落,突破重围,灭国无数,发展为拥有江淮、称雄华夏南部的泱泱大国。
9 f4 ?3 k" U- ^% W" Q6 C
[. H' S9 X6 y) ?
: s( g. K+ k! Z9 X7 c
0 K( h1 c' U+ j7 h9 }. j3 }
7 q/ K$ c" C [& Q% G% c6 g5 v9 @8 Z H4 y5 Y) F, `
发掘区(资料图片)- z C% _5 ^. h. L
# T* ?) u0 ~* S. H
战国末期,七国争雄,是中国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秦楚两国最具统一中国的实力。纵横家苏秦曾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秦楚之争,决定了中国文明的基本走向。
, {8 \+ z0 Y3 l) r7 j
9 D6 D' a$ R1 N: ~2 S: j3 }5 `楚国历经八百年风雨,楚墓星罗棋布于两湖的江汉平原地区以及安徽、河南淮阳一带。: I: f9 j6 p/ f9 S# T. V' b
: K0 u4 f- O0 @, D0 K7 \$ X L; F
中国迄今发掘的东周时期的墓葬,80%是楚墓。真正意义上的王墓也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淮南市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其中出土的铸客大鼎成为如今安徽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o3 h7 [3 U2 g; x4 D/ m$ n
# M- W6 \+ C5 y“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能工巧匠,事关国体、国用、国运,一定也要跟着御驾走。随着楚都东迁至寿春,相信楚王也会带着楚国几乎全部的财富,以及王室所需的**工匠艺人,特别是与战争、祭祀有关的工匠艺人 。
1 R* [" R; ]5 N d
6 D$ g' [/ l* n. m+ }( ]0 S* a楚文化考古的特点是:墓葬多,遗址少;墓葬以战国时期多,春秋以及西周年间的少。目前发掘的楚国系列墓葬中,主要有湖北随州的擂鼓墩、大冶的冶铜工艺技术遗址、江陵望山楚墓,但他们多不是楚王墓。6 L. y! [1 l+ t
6 b# m! e6 r' D& k! ~: Y# X
楚文化历史悠远,楚国建立26代。按照学者张正明的考证,楚国历经五个时期,楚文化史中的滞缓期与转化期应该在淮南。目前已知的熊家冢墓尚不允许开挖,武王墩墓的发掘将会奠定其在楚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1 A7 T: m% H/ z7 O" }1 s& c+ Y6 X6 }/ h& _
武王墩墓位于淮南市高新区三和镇徐洼村。1981年9月,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同年9月,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正式启动,引起了极大关注。# m" ^/ `+ _5 E% T8 M4 u+ T
- F7 Z8 u8 X* R, H& r% S% A武王墩墓地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国家文物局成立了考古专家组和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专家组,全程指导发掘工作。
l2 L2 z" [5 u4 H4 y# F1 A
, g" Z4 J- L% a. S
, a+ S$ o6 ], V, {! q, A: J7 k抢救性发掘的推进* f$ [" L9 z5 `- H9 a5 u6 {
- b/ i2 y3 z# R- z9 k- a, X
武王墩墓历史上多次被盗。经评估:文物地下埋藏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文物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亟需开展科学考古发掘,抢救地下文物。
% v$ Q$ D7 k n0 g9 f$ j5 P
0 k/ Z; B4 u; q' h% j& n2019年,安徽省报请国家文物局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2020年启动武王墩考古工作。
6 m9 \+ H- L Y0 w8 h* M" u Y" _8 R# H4 p/ E
! H4 ~$ L& B8 B9 \( Q4 n1 m
发掘至10米深(资料图片)
- {6 w+ E" o. P. Z" I8 ]) @9 V6 c2 r8 |* y
武王墩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陵园平面近方形,以周长约5千米的围壕为界,面积近150万平方米。陵园内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车马坑位于武王墩一号墓西侧,南北长约148米,东西宽约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 c6 L" Q! @( P8 c) ] W3 I
8 d" U0 d4 i4 R1 R
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主墓,位于陵园中心,是一座带封土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封土土质为五花土,整体营建工艺由夯筑和堆筑相结合。
2 B# ]9 b" }& P' ?# D$ C% T. o' H* r7 B
经过数月的前期准备(考古勘探、设施设备、安保、技术、队伍等),2020年9月起,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发掘,12月提取了椁室上铺设的竹蓆,发掘出土有铁锸、铁锛、铁矛、扇面、竹筐等遗物。
& `# b" O- o, O) Q/ t
+ K$ A5 b. Q6 ~( n0 O F
1 P c1 {# `' {0 x3 O! E" W4 A1 C' G, Y5 ^
' a( M9 J9 p+ p1 Q( B3 ]9 N. g4 w) A填土内出土木柄铁锸(资料图片)+ C- Q5 n* m( p2 s2 u/ ?. Z# j6 x [) {
3 G1 r& J+ r4 N
; e; l4 c" r$ f& F6 U) F" z. {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武王墩一号墓椁室发掘保护工作方案》,自2024年3月7日,联合考古队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现已进入椁室发掘第二阶段,即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1 x S& n, n" C$ v" i, b
1 O$ F9 O& J1 q6 p% ?0 e0 m& Q0 S( G9 U- b# [
武王墩考古工作遵循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指导思想,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同步推进,综合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开展多学科与考古学深度融合,全面挖掘和阐释考古信息。
9 G( d/ o$ e5 V! t( ]! h8 f% L5 t( o4 W6 D, h* ]3 V
+ \1 s1 A9 }, g2 E1 L8 J
武王墩一号墓的墓坑为方形,开口边长约51米,开口层位距木椁室顶部15米。墓坑以东设有斜坡墓道一条,长约42米。墓坑四壁有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形制规整。填土层层夯实,夯层厚度15厘米-30厘米,每一夯层表面有密集夯窝。8 D' f2 a0 Q5 p1 u8 [) t9 I
! Q7 u. D3 [, h3 U. M2 L! ]墓坑底部边长约22米,其中央用巨大枋木构筑出呈“亞”字型、九室、多重棺椁结构的木椁室。椁顶部覆盖竹蓆,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中室在第一层枋木之下使用了一套半肩透榫套接的“井”字型框架结构。盖板表面发现大量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大部分字迹通过红外设备可以清晰辨识。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 H& R" g0 Y1 V* U- k- _+ v& d" s+ r1 j
* H& j( P9 V& f0 K$ ?! {
0 X, ~) T+ l/ Z8 P1 h, X4 m木俑首(资料图片)
% E8 J5 w0 g+ r. O5 G( L
/ B8 d' r9 N" O# J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
8 L7 `2 n. ~+ \5 C! m; x9 _
1 }2 n1 C5 K0 j( P3 \( \8 I5 L# [6 e1 D. g ^1 W4 w
铜钫(资料图片)2 B& M* [. i! a! k% U" `
, o: o: d* H0 Q
武王墩墓的无限遐想
! a$ L4 f! w* F8 q* Y3 ^+ R& {% n
4 c/ \$ h: s/ V' k0 M- ]曾经,壮丽的城池,奢华的宫殿,隆重的礼器,绚烂的歌舞,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典籍,优美的楚辞,楚人创造并引以为豪。
! K3 J- L, O9 O4 r" A
/ W+ n- M k F2 ?浪漫的楚人在文化中是兼容并蓄的,一方面崇拜周王朝的礼乐分封,一方面在长江淮河流域,兼收并蓄地开展了文化融合,形成了楚国热烈奔放的文化特色。
3 f/ {9 n, |) ]& j" K/ |3 o9 E8 r1 S; f1 h2 {" e
据史料记载,楚国自考烈王(熊完)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寿春以来,经历了楚幽王(熊悍)、哀王(熊犹)和负刍四世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被秦所灭。
" Z$ g9 J( s$ }7 ]& K4 u3 r1 W
" S- i% c' H% k1 u$ `1 x其中,哀王即位仅两个月被杀,负刍被秦国俘虏,故此两王依制下葬的可能性较小,符合武王墩墓规制的只有考烈王和幽王。上世纪三十年代被盗的淮南杨公镇朱家集李三孤堆,已被学界证实是幽王墓,所以武王墩墓的墓主到底是谁?
W' _2 h8 p6 `3 [% ?) k0 N9 I. ?: m# Y* V
目前发掘显示:
7 K7 P, Q9 g2 ^, K8 K. J. F% u, g! N" f+ P* z s. t" @
武王墩一号墓封土呈现覆斗状,填土层层夯实、夯窝密集,有台阶21级,是研究战国晚期大型墓葬营建工艺的重要标本。
( @- @7 P3 Q! W" V( ^! s* u2 [$ l/ F3 v1 v4 f' d$ K; z: N& d
* a% ~( B) }% E* {; S |4 I" h木椁室布局(资料图片)* s, S) c. D3 m; T1 _/ P
' V! N3 V1 G, S, k+ w2 v. t
椁室盖板上有墨书文字,结合文字内容和考古情境判断,其内容记录有中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具有重要意义。1 y4 D! b7 x! b G) J' J
T d- [! F- B( O- ?. V: \
6 R/ u' c- w6 h7 I# @& t( J
a$ \- i' u6 E4 e" X }/ Q* G8 m
盖板上的墨书文字(资料图片). O) r( _: j$ ?& ~
) ~! G4 G% i: n: t% d( m+ k4 X
综上,武王墩一号墓规模巨大、内涵丰富,应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
9 }# t" b; ]9 X$ d3 y4 r0 t$ d5 w% E. p; ?, q7 m$ [, N; |
楚国将最后19年的时光留给了淮南寿春。历史在这里驻足、回眸,随着武王墩的开掘,或许楚国的面纱会层层掀开,让我们更多地了解那个刀光剑影的时代。
+ { A( y$ e, E( C% d* P6 ]7 D
^4 [/ e$ l% ^' B( a9 }青铜礼器为国之重器,楚人的青铜铸造工艺可谓独步一时。武王墩一号墓中发现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
2 z0 `, y4 I' `: y$ Z
& Q9 X$ f) _% A6 `8 L4 V: J& ? [' ~0 B
! y% c: f* h/ W& J I
9 @: l0 _5 p; D/ j8 E
提取脆弱文物(资料图片)
4 }* Z9 Q/ N. \& B2 ?% }# ~ O/ M" Y; c. j
我们在此猜想:武王墩墓究竟是谁的墓?
- K& ?$ d7 X8 h w4 ^( I- I2 @2 _
春申君黄歇押宝考烈王熊完,陪熊完在秦国当质子,经历了十余年的忍辱负重,又施以移花接木策略,偷梁换柱,帮助熊完只身回到楚国,成为楚考烈王。
; T2 C0 M6 c% p( A
- C* Y& ]9 p9 ]$ @) \0 F t武王墩中是否有对这段历史记录的竹简?
# u: V K' E% M; U% }% g' g$ f( Q8 W' p& b* ~' |3 n( {
开棺定论!经过近4年的努力,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椁室发掘清理。/ y+ k3 U* I! V/ h1 R' Z, S* z
$ ^! I s, T$ n5 r这武王墩墓里,到底还有什么?
/ d1 [ G5 y) t* c! ?; \3 J8 k1 L( G: L8 Z: y
武王墩墓葬的神秘面纱正在被一点一点掀开。
6 s* B! ]# [2 e7 [
, k3 e2 V! U" g4 d+ d% B+ c0 _我们期待能够出土更多的惊喜!8 | e" f2 o( C1 o, {( x% p
+ ]! X6 `2 n' y* T9 Y% t
6 E3 n A. Y8 D, H3 ~撰稿:柏松
6 w- g1 x5 V" x. d( `编辑:陈昌清 刘振,神秘在哪?
( c6 {" g' l( h7 G/ b发布时间:2024-04-16 16:34 信息来源:安徽时评 淮南日报 作者:柏松 浏览次数:526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到:
- H) \8 I/ t! ]
5 r5 z0 Y( C4 X: a武王墩一号墓封土底部直径超过130米,墓口开口边长约51米,墓坑底部面积超过400平方米,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 @( l/ I/ L/ z( E: D2 b
5 k# p8 a1 {( ?/ ?2 z武王墩一号墓具有极为复杂的多重棺椁结构,是目前国内首次见到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7 Y) _+ J, s$ I# `1 {; c
9 S+ B, J V9 T |1 I) ?
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有墨书文字,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
% R' {8 I6 |, }6 o4 P A8 I6 H4 ~) {. g: i# |( s
武王墩一号墓中发现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5 W+ o+ }& Q7 Q
5 e% c+ V* B, F: h
…………0 y, w- @4 `; s% B# s6 J W# B
) i$ }0 c/ j; @; }1 G% g( k
. B# B3 }6 a- k t* G+ i
l$ l( ^9 X; u* I, j4 X5 ~0 B
. j/ u. ]1 C. P) W7 W6 u' v0 f0 g$ A( V! L+ x' p6 U1 R
4月16日,“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召开 柏松/摄
7 o6 L: @- C2 Z# O$ \; C' d x/ y% v, J* k. U' h
安徽淮南武王墩古墓,集聚了众多关注的目光。4月16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淮南市召开,介绍武王墩墓地考古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通过近四年持续的考古发掘,武王墩墓葬正在揭开神秘面纱。6 Y. m8 o- |: o9 q# X( B
7 k9 Y( [$ [. `2 _' d2 E楚国国君好玄幻,也多神秘,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大墓?1 p, \5 t$ M( p6 q! q
4 O7 N- K4 y+ R
% K: t( R, I2 l) j: g2 h八百年楚国的记忆
E1 \; A+ ^% N; I- s! U i {4 t; ^# n5 J' G& V1 ?
楚国八百年,大事不少。我们从《史记》《战国策》等一些史料收集整理发现,楚国自鬻熊开国,历经800多年的可歌可泣发展史。) S0 `" |) o5 `: L7 T, x
# l8 k* F. q0 b0 q# D2 Q: O3 u春秋战国时期,秦楚都是大国。楚王向来是和秦王平起平坐的,一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 s1 Z4 q, x0 x/ i" q/ n1 c+ A" M; u% {# C _; u$ _+ L4 p, N1 L
在长达800多年的历程中,他们从汉水中游的一个小部落,突破重围,灭国无数,发展为拥有江淮、称雄华夏南部的泱泱大国。
+ Q; N2 |! _ G9 \0 r& j
# J- L( F% y9 X
" a, P3 s- R- |5 D5 p& z5 b; o3 s5 g& b
4 e- {- ^1 z- ?- M- Q! I# L
) B4 h9 G: E$ t, l发掘区(资料图片)
( w- {, ^8 v( S+ A: s
4 T+ L. c3 Q5 l0 T/ H- [战国末期,七国争雄,是中国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秦楚两国最具统一中国的实力。纵横家苏秦曾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秦楚之争,决定了中国文明的基本走向。5 M' g5 D5 I, p" F O( X2 f) T. e
& S5 `; k$ J: q. ^% m9 J
楚国历经八百年风雨,楚墓星罗棋布于两湖的江汉平原地区以及安徽、河南淮阳一带。4 V! X; ]- J t0 Z: y5 l
$ Q9 Z2 j" j$ g; X4 h9 p, C中国迄今发掘的东周时期的墓葬,80%是楚墓。真正意义上的王墓也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淮南市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其中出土的铸客大鼎成为如今安徽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0 _. f3 I# P. O5 J2 r
! r( H' l) u: E4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能工巧匠,事关国体、国用、国运,一定也要跟着御驾走。随着楚都东迁至寿春,相信楚王也会带着楚国几乎全部的财富,以及王室所需的**工匠艺人,特别是与战争、祭祀有关的工匠艺人 。
$ _1 |; Z6 ^- g) J( r5 F- S' I$ S v; L& V
楚文化考古的特点是:墓葬多,遗址少;墓葬以战国时期多,春秋以及西周年间的少。目前发掘的楚国系列墓葬中,主要有湖北随州的擂鼓墩、大冶的冶铜工艺技术遗址、江陵望山楚墓,但他们多不是楚王墓。0 |% b# m3 C' w. G! S
9 ~1 ~ w5 W0 \, |/ G
楚文化历史悠远,楚国建立26代。按照学者张正明的考证,楚国历经五个时期,楚文化史中的滞缓期与转化期应该在淮南。目前已知的熊家冢墓尚不允许开挖,武王墩墓的发掘将会奠定其在楚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 d$ `1 M- U- ~1 u/ t# D: c
) l0 a6 ]7 k% Z# P7 i7 y! M% |" Y: X武王墩墓位于淮南市高新区三和镇徐洼村。1981年9月,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同年9月,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正式启动,引起了极大关注。
' P; Q, E9 l1 F6 b5 Y3 `/ ]0 I' |% s% \# ?7 c7 u
武王墩墓地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国家文物局成立了考古专家组和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专家组,全程指导发掘工作。
; E9 J# K) g6 c3 h6 f y" `2 i5 L8 F: `% r7 U
, F8 X _! g- B7 ?- Y: o抢救性发掘的推进* h9 B$ r# n5 m; ?. d9 P, r9 o
1 m5 i- }4 j6 Y0 d& ~$ D: ?
武王墩墓历史上多次被盗。经评估:文物地下埋藏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文物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亟需开展科学考古发掘,抢救地下文物。6 v6 H& G0 S: X% A5 v
4 H) ~ f# f2 i' y8 k& C5 J* Y- ]) C
2019年,安徽省报请国家文物局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2020年启动武王墩考古工作。& |- F: F) W6 Z3 R6 y7 h
) D2 Q8 V5 s7 @: W) C4 |% l% F1 l" ~8 ?2 |; ^
发掘至10米深(资料图片)
" L9 M2 H6 }" e2 w- z: r8 j5 a% E$ s3 `2 @3 i- Z" ^& @$ Y
武王墩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陵园平面近方形,以周长约5千米的围壕为界,面积近150万平方米。陵园内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车马坑位于武王墩一号墓西侧,南北长约148米,东西宽约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
# `/ q- ^/ x h
" G0 q" m! M- I, }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主墓,位于陵园中心,是一座带封土的“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封土堆整体呈覆斗状,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封土土质为五花土,整体营建工艺由夯筑和堆筑相结合。, m) F9 w3 R4 M/ h; K, e2 z
5 n2 }1 c" u- ~: M. x& K) t经过数月的前期准备(考古勘探、设施设备、安保、技术、队伍等),2020年9月起,一号墓发掘工作开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发掘,12月提取了椁室上铺设的竹蓆,发掘出土有铁锸、铁锛、铁矛、扇面、竹筐等遗物。5 q5 n' y4 |( Y7 D8 j+ `/ U4 U
+ N) c" J% J9 U- A" |/ J+ v+ X) B) k, `9 G& A5 G4 B
+ ?5 k& ?4 h) P m: I
4 f. i4 X1 s& U1 C填土内出土木柄铁锸(资料图片)
2 q: s( ^9 ?5 R& W
9 C$ g$ j/ c( K* A$ w- s1 Y7 C" V h3 h
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武王墩一号墓椁室发掘保护工作方案》,自2024年3月7日,联合考古队开始拆解提取椁盖板。至3月27日,四层椁盖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计443根,总重约153吨。现已进入椁室发掘第二阶段,即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
* \" y/ T' A$ \2 j, Z1 H2 ~/ w0 g# G m6 a# J8 r
1 {# q% Z9 P. w1 I' b1 q/ N武王墩考古工作遵循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指导思想,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同步推进,综合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开展多学科与考古学深度融合,全面挖掘和阐释考古信息。/ i+ [( T* h9 {1 @: a, z
/ }( G- @, T* z
0 [8 ^- ]6 j4 i9 `+ C
武王墩一号墓的墓坑为方形,开口边长约51米,开口层位距木椁室顶部15米。墓坑以东设有斜坡墓道一条,长约42米。墓坑四壁有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形制规整。填土层层夯实,夯层厚度15厘米-30厘米,每一夯层表面有密集夯窝。
8 `; L' s' P0 l% ]
8 d K. v4 }7 v1 D/ n/ {6 K! L墓坑底部边长约22米,其中央用巨大枋木构筑出呈“亞”字型、九室、多重棺椁结构的木椁室。椁顶部覆盖竹蓆,之下以枋木与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层封护。中室在第一层枋木之下使用了一套半肩透榫套接的“井”字型框架结构。盖板表面发现大量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大部分字迹通过红外设备可以清晰辨识。已发现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 ~2 T9 W; u8 v$ d* N3 Q9 j1 M
% D' n! G# }/ J2 u% @+ K
/ N; V9 _; M- k! m) p! Q m& G
木俑首(资料图片)' W2 R, ^2 T( J+ j2 G% U
- `" O7 s% \% h& X6 L* [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
$ `. ]! x# S2 b" W8 q- m$ m8 H' i! U9 L/ M& l
( T8 q! z% Y' }2 @' H' w
铜钫(资料图片)0 Q* [( W2 L9 C f; p6 \: K
% F; a& z0 n8 g' P6 _
武王墩墓的无限遐想
% }) o" y' K$ U$ B; I' ^7 V: ~7 U5 y1 ^0 _( G
曾经,壮丽的城池,奢华的宫殿,隆重的礼器,绚烂的歌舞,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典籍,优美的楚辞,楚人创造并引以为豪。8 v9 J5 U8 f" Y
/ N" B0 s: n3 O
浪漫的楚人在文化中是兼容并蓄的,一方面崇拜周王朝的礼乐分封,一方面在长江淮河流域,兼收并蓄地开展了文化融合,形成了楚国热烈奔放的文化特色。3 M7 `0 @) K7 ]& y8 M7 j" G
7 q( X: y$ J) P7 C0 R, u
据史料记载,楚国自考烈王(熊完)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寿春以来,经历了楚幽王(熊悍)、哀王(熊犹)和负刍四世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被秦所灭。5 S7 a0 ]2 W: d9 U8 J! S& c+ Q
* ^3 M; o6 v$ O. ^0 {3 n其中,哀王即位仅两个月被杀,负刍被秦国俘虏,故此两王依制下葬的可能性较小,符合武王墩墓规制的只有考烈王和幽王。上世纪三十年代被盗的淮南杨公镇朱家集李三孤堆,已被学界证实是幽王墓,所以武王墩墓的墓主到底是谁?3 n- O8 t& u0 N _8 ~ O: w3 O
& W8 i1 K6 e$ k J' H- K目前发掘显示:
) P# e( y8 w+ ~2 A6 A' i
/ Y$ X% f E# q( O( p) _) I4 U R武王墩一号墓封土呈现覆斗状,填土层层夯实、夯窝密集,有台阶21级,是研究战国晚期大型墓葬营建工艺的重要标本。
: b' f* }# V4 P; v5 X, r
1 ?2 Z7 G- X5 p5 f7 |7 S
; D, l# h( x2 |/ C8 C木椁室布局(资料图片)
% x/ {6 q% Z+ {8 q, N5 a/ b9 m& l+ H$ g9 u
椁室盖板上有墨书文字,结合文字内容和考古情境判断,其内容记录有中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具有重要意义。 Y' Z8 ]" x; B2 c% d$ u. ?
$ |" l q$ q! [7 R7 K7 H9 y" t# u. {0 U7 H
& Y9 f/ B* T, U, ]
* Q8 s# p9 c9 ]7 _" c盖板上的墨书文字(资料图片)7 \# {! e' C% P# p V* {
& m1 z0 L9 }: r+ E* A综上,武王墩一号墓规模巨大、内涵丰富,应是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8 g3 O) L# T' w: Q4 H1 z' k. p8 A" a
( k% w, o. _' n- f5 t8 p8 G
楚国将最后19年的时光留给了淮南寿春。历史在这里驻足、回眸,随着武王墩的开掘,或许楚国的面纱会层层掀开,让我们更多地了解那个刀光剑影的时代。; Y- L* c6 l/ g' o/ l* E
4 V( l$ e/ _7 U- w7 x. r青铜礼器为国之重器,楚人的青铜铸造工艺可谓独步一时。武王墩一号墓中发现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 N5 o5 E3 r: o- f. [
( F0 [) I! [3 Z# W( I% [4 N4 B) J9 V! t# f& }: Y
5 g) i* Y! H9 X9 t$ _
3 @& Z; L: u7 |+ o' P9 w提取脆弱文物(资料图片)% R, U0 l! q- Q! J$ ]& f* N+ b$ g
' f! J! G, u& E! `$ _! p我们在此猜想:武王墩墓究竟是谁的墓?
/ w* S k4 f$ v, ]
7 A/ m' r# O' }5 | R春申君黄歇押宝考烈王熊完,陪熊完在秦国当质子,经历了十余年的忍辱负重,又施以移花接木策略,偷梁换柱,帮助熊完只身回到楚国,成为楚考烈王。1 c. o6 s8 ~+ k' b( q
- I, s/ U6 C+ w
武王墩中是否有对这段历史记录的竹简?" h; t+ n; q6 m% R6 a/ V& e
) V5 U2 F* O6 M+ ?
开棺定论!经过近4年的努力,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椁室发掘清理。
, F. q$ h8 R7 K5 m+ L+ x% @+ a$ b$ _& k) Y. c
这武王墩墓里,到底还有什么?% |" o L' F0 B- O
3 K* F8 x, V* U1 s$ w6 u
武王墩墓葬的神秘面纱正在被一点一点掀开。; A) j# ]3 x: I1 k+ L9 Y2 \! Q
2 B$ |3 t0 z m0 J. ]1 k7 g
我们期待能够出土更多的惊喜!
! P9 D' X( U) r2 t, U* W( b
4 P4 N2 f! N8 d7 h9 }# o
) K4 V: c' c y$ m0 P" P撰稿:柏松. l+ \! p2 k% ?
编辑:陈昌清 刘振# \) m, G/ M' v; t7 {
4 A: n0 x" L' E)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