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医有西医切不掉的脾,更有西医看不见的“经络”
曹东义 发表于:2024-6-11 09:18:0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585
中医有西医切不掉的脾,更有西医看不见的“经络”
$ E' e+ F& U! H1 ]0 i& }
8 ~) O, T/ L/ ^( ]) I% \2 F8 y) }
曹东义
- {  d% w9 k2 `4 e  b3 w1 ^/ _% F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 ^. p, U6 q
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6 \7 U( m* Z8 c9 b  l1 K/ K
中医把五脏代表整个人体的核心,并且以五脏为中心,把四肢、九窍、五色、五声、五音、五味、七情、六淫、天地五方、一年四季等都串联起来,把它们看成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是整个生命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医的五脏是没有边界的五脏,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模型。因此,当现代的西医对病人实行了“脾切除之后,患者再到中医那里去看病,中医依然会认为病人还有脾的存在。中医的脾,是标准化、虚拟化之后的脾,也是西医“切不掉”的脾。假如在中医的学说里没有了脾,也就没有了“后天之本”,中医的理论也就不能成立了。
中医说的肺,就像天空的大气,有升发,有肃降,与全身的血液一起流动不居,出入不止。中医说的肝脏,就像充满生机的树木,也有升发和肃降。但是中医只说肝气的升降运动的是太过分,还是不足,而不说肝脏本身的硬度有多大,也不说肺里有气管、肺泡。
《难经·七十五难》说:“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因此,中医说的“水”、“火”,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水火,而是被“时空化”的水火,是具有“肾”和“心”、“冬与夏”、北和南的涵义,不了解这些在西医的区别,就说中医错了,那时不具备中医思维的西化概念,是“外行话”。
中医的经络学说,也是一个古老概念,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灸经”,张家山汉墓《脉书》是古老的脉学著作,保留有肩脉、耳脉、齿脉等阴阳学说与经脉相接合之前的原始经脉名称。《五十二病方》书中所附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室关于《马王堆帛书四种古医学佚书简介》指出:“从这三条脉的循行过程来看,也不仅是分布于肩部、耳部和齿部,而是和《灵枢·经脉篇》中的手太阳、手下少阳和手阳明三脉大体一致的,由此可知,这三个脉名正是在本书这 (古老)传本中保留下来的手部三阳脉的原始旧称。这是因为,一方面‘阴阳的概念尚未直接与脉的名称相结合,另一方面‘肩’‘耳’‘齿’之类的脉名,只能说明脉所在的一个局部,既不能恰当地表明起点或止点,又无法表达脉的循行点,是很不全面的。”
文章还概括两部古灸经的特点:有“脉”的概念,没有“经”和“络”,也没有“腧穴”,是比较原始,或者早起对于脉的认识。
尽管属于很原始的知识,但是毕竟提出了“脉”的概念,有了具备一定“联络”功能的“脉”,这是中医学理论奠基时代的结晶。
十一脉的走向,多由四肢向近心端走行,并且各脉之间不相衔接,不构成周而复始的网络联系;脉与脏腑罕有联系,没有与內脏的属络关系;治疗上仅有灸法,没有针药疗,并且无辨证施治的迹象。
专家们从而认为,这两种古“有关经脉的理论,还是处于比较幼稚的,尚未成熟和定形化的阶段。……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提到‘中经,维络’的话。西汉初名医淳于意传授弟子时已有《经脉高下》《奇络结》《上、下经脉》等专著出现。”从而肯定这两种古灸经绝不是西汉时期的作品。
上述论断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同,也是学术研究的基础。
这种有脉无经,没有经脉、经络、俞穴的概念早期医学,为我们探索扁鹊脉学提供了条件,可以比较扁鹊有关论述,知道扁鹊的发明创造。
  《史记·扁鹊传》云:秦越人“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古今相传,扁鹊是发明脉诊或是脉诊集大成者,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扁鹊阐发脉诊时,首先要借鉴前人对于脉的认识,此前我们说过《左传》记载的楚医,依靠脉诊断定装病的人“血气未动”。扁鹊在诊赵简子的时候,也主要依靠脉诊,说他“血脉治也”,断定可以很快醒来。这说明当时医学发展到了可以凭脉决断健康的高度,扁鹊本人对脉诊做出了独创性和集大成的成就,对后世脉学及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
扁鹊在论述虢太子病情的时候,说尸厥的诊治道理皆五脏厥中之时暴作也”,治疗的时候取“外三阳五会”,都说明扁鹊建立了脏腑学说,对于五脏的生理及其病机,都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在临床之中加以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古人对脉和血的认识可能在远古就有了,因战伤,劳动中的破伤会引起出血,而体表浅显的静脉和耳前、腕后等跳动的动脉也比较容易发现。脉最初的含义可能是脉管,即《灵枢·决气篇》所云:“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后来脉诊出现之后,脉的主要含义便转为脉搏与脉象,所谓有脉、无脉,脉象如何,皆指脉搏而言。
虽然,浅表的静脉和动脉容易被人察,但人体内有多少条脉,这些脉与疾病的关系如何等,是不能仅凭知觉获知的,而是需要在医学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抽象和验证的,最初关于脉的条数的认识,不是十二经十一经。
扁鹊能够依靠诊脉“尽见五脏症结”,不论他是独取寸口,还是遍身诊法,都应该建立在脏腑经络气血循环的基础上,否则就不能做到通过诊脉而尽见五脏症结。
扁鹊关于脏腑经络生理病理的具体叙述,虽然散见于《脉经》之中,但是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系统的知识。
   古人先认识了经脉,后认识了脏腑,并且经脉、经络学说,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脏腑突出为第一位的核心,同时关注人的精神,突出了“形神一体”的人体观,脏腑经络居于“不可撼动”的核心地位。
  否定经络学说,就是用西医解剖概念改造中医的“霸凌”作风,我们反对这样的评价标准。
   正是有了经络学说,中医才能建立整体观念,才可以有“四诊”的科学依据,才可以在肢体、体表施治进而解决内在脏腑气血疾病的治疗问题,这也是西医所不具备的“大智慧”,而不是中医的缺陷。西医的外科不是外治,而是“内病内治思想指导下的实用技术”,不会在体表、远离病灶的肢体实行治疗,所以需要切开肌肤到里边去治疗。
  一旦失去了经络学说,中医就没有了理论依据,也就不能与西医并重、并立了。
  因此,我们必须捍卫中医的经络学说,不允许有人用西医的解剖来取消它,污损它。
  我们需要批评的是强行用西医解剖评价中医的错误做法,而不是轻易否定中医理论体系的做法。
2024、6、11
% D" e% Q  p9 Y+ ]
) ]$ @& r* I5 B. j( W$ P( A# @& O
8 n+ {6 d: q- I: k  ~% h7 a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千千节 发表于 2024-6-11 10:13:52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西医的理论,总体上是很落后的,之所以看起来厉害,无非是设备罢了,设备只是技术层面。总有西医医生说:手术很成功!但事实上,大多数疾病在手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差了,甚至还加速死亡,这就是西医的落后之处,甚至可以说很多西医理论是错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6-11 10:19:37 | 阅读全部
曹东义21集《正说扁鹊》说明& e( ]  e! `9 x

3 G; T" L, i% W
7 K! K! @6 \; i: {8 f1、告别神话与误说,正说扁鹊很必要
. x' u, N. {0 P3 ^9 x2、深入研究有新作,扁鹊脉学传千年: u; [: ?0 A4 f9 h% O
3、医宗扁鹊迁新居,曾在雄安学成才$ g& O( W! y. m1 N
4、“齐侯次于虢”,扁鹊结缘长桑君( V- x$ }3 e/ |, g
5、“在赵者名扁鹊”,鸟图腾胜过120) Q7 M- [$ W2 x  A) ~3 i, C5 k
6、赵简子赐田四万,见证春秋开战国
+ l- {, K) q/ x3 ?) W7、虢国虽亡有太子,扁鹊诊治事不虚: _$ q3 ?* ]4 u2 E9 [. B: N# F) p
8、师徒抢救虢太子,杂合以治有路径9 [% `8 T- P' Q. p& r
9、弟子柏千年传承,师徒问对写《内经》
( J8 B2 s  @  o; @1 b10、仲景敬仰望桓侯,《史记》韩非说不同4 u1 j' p9 |+ T2 t* R
11、桓侯身份很特殊,无非就是某患者" y/ d8 A! B0 b1 f, Q
12、中医经典源扁鹊,不是扁鹊学《内经》
( f' x9 C0 L1 m1 H8 m, Q) u7 j& U8 c13、王叔和是太医令,扁鹊著作存《脉经》6 J# Q; ~! F, O8 ?* [# c
14、古十一脉不循环,扁鹊创立“五十营”
; Q) K+ T0 l; c& z7 O15、扁鹊创立损至脉,后世发展论虚损8 D& P6 B) m$ j, X' E% X
16、武王非亲见扁鹊,《战国策》故事离谱% A$ L9 h) j' y) \% K7 B+ m0 ^7 D3 L
17、张仪甘茂非常人,信任困扰秦武王: |% x& T5 c0 x/ p  S/ u# b, J$ \& J
18、互换心脏不留疤,神话扁鹊不可取
; D9 L4 {9 x) i) U( f1 m+ q19、哥仨水平谁最好,未病先防数第一6 T5 \6 ^6 L- o) r% z3 T
20、“扁鹊卢人”冷笑话,误解杨雄不应该
) ]  E4 B5 k( s, ~3 n+ N# u/ |21、“后世笔法”很常见,不能错怪司马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6-11 11:38:33 | 阅读全部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0 R( M9 E2 f% I; S& M1 E[链接]中医有西医切不掉的脾,更有西医看不见的“经络”[来自:燕赵中医]4 I+ ~; V  l. u8 I! W

# \; g% }* a, d% h) A5 R* p1 x: x2 u7 O文力—解密揭密治愈糖尿病密码:
' v9 i6 f8 ?3 G@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篇文章写的很好,如果加入经络穴位真实存在的论断就更好了,其实证明经络穴位的真实存在,我个人很多年前,就有一个想法,只是我没有条件和经济实力去攻克,如果有人愿意一起做这件事,相信一定会成功的
) A( v$ p) r8 v! J) N9 a7 [& q( n7 c0 f, H. P5 W9 k* Q  K' V  q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x( c# u9 G( R; L8 f; j3 y" v谢谢@文力 + b4 |, ^, N4 R% [% @&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善元一 发表于 2024-6-11 16:19:32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说脾,离不开胃。说脾胃离不开内升降。说升降离不开三焦。说三焦离不开气水液的内化。于是身器官、气呼吸、意念识,就咋也没办法可以独立分开只在脏腑形、气、神的某一个范畴之内,说明白这个范畴之内物质能量之间的生化关系。% g! P' Z; I- [  A
溯源开路,术技铺路,康庄大道,有情同筑。2 o7 t. W" g7 l& @8 S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善元一 发表于 2024-6-11 16:27:46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炁道门《道医学》之生命学、方药学、针灸学合诊断学,融国医精髓于一炉,水火交融,氤氲中。身心疾患止于炁道门———当然也涵括道医其它有完整体系框架内涵方法体系契合如一的门派。
/ `. C0 u' F+ a5 @4 N无量天尊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9-2 16:59:55 | 阅读全部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0 ?6 J1 A: O! C9 n* n# \9 y2 U; k针刺, 它的哲学基础是脏腑经络,技术路线是“内病外治”;# }9 @8 N% n+ T' g5 H2 G
手术,它的哲学基础是脏腑解剖,技术路线是“内病内治”。& }& H9 E* w) N( X* Z( c% E
因此,解剖越发达,手术越多,中西医越走远远。6 b7 u2 T- Y9 m& s& Q

' K  M% D( g  Q: |5 f( J0 j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j! s% ^8 @: Q! i% T
西医不会“内病外治”,所以不用针刺腧穴,7 s2 J1 l" E5 d8 H7 p5 E
西医的外科不是“外治”,而且是“内治”,是割破皮肤到里边治疗,也就是西医外科属于“内病内治思想指导的实用技术”。
" q% T  D( ~  |  c2 k1 ~- O! I他们不知道有经络,因此也就不会有针刺腧穴治疗内在脏腑疾病的技术。
5 p" t- }! U. ]( ~( }. u; }! z  D* B. Y0 E0 z/ y
这是不同世界观,造成了不同方 法
$ H5 b4 f0 A3 x! o: u8 D- S
+ C# R9 M) w' Y0 j: C- |* j: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武当弟子 发表于 2024-9-4 08:18:05 | 阅读全部
五藏六府就是人体物质的物理性质,五种藏生命运动信息的运动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肾,六种放信息的库房,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