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经络不存在,是它的存在不符合西医的解剖标准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 中西医属于不同的学术体系,西医按照“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研究人体,认为所有的功能都出自于具体的解剖结构;中医按照“自然整体生成论”的原理说明人体,认为人是一个离不开天地万物的整体,因此,中医对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认识,都带有“时空化”的含义。 因此,就有了《中医有西医切不掉的“脾”,更有西医看不到的“经络”》,这是世界观与方 法 论的差异造成的,但是近百年以来不许用“阴阳五行老一套说话”的西医标准,造成了中医的“失语状态”一百多年。 中医对于生命的研究和概括,运用了一整套具有哲学智慧的概括性语言,而且这些语言深入人心,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比如“心之官则思”,菩萨心肠、肝胆相照、狼心狗肺、爱恨情仇等,都与中医“心主神明”相关;所有与精神情绪相关的汉字,基本都是心作底或者竖心旁,总之就是“心主神明”,而不是脑主思维。 彻底改正的不符合西医解剖标准的中医概念,就需要重新造汉字,改文化基因。 其实西方关于“基因”的认识,也背离了“初心”,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而已。 中医的学术体系里有很多西医“不认识”、不承认的概念,比如中医最重视的精气神,按照西医标准它们都是“模糊的”、“不规范”的术语,不能进入“西方科学殿堂”,被归为不科学。 但是,中医能不谈气吗?人能没有气吗?脏腑能没有气吗?但是,西方认为气是什么?说它含义模糊、不规范、不应该使用,甚至不应该存在。 西医不允许中医说气,就好像不允许中医说中文一样,只能说希腊文、英文,否则就是不科学。 反中医的人张功耀、方舟子之流,一直说中国古代无科学,说科学是西方创造的,不允许说中医的科学性,说“中医缺乏谈论人的资格”。 关于经络、经脉,都是中医的“元概念”,经典所指十分明确,其地位非常重要,《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素问·三部九侯》说中医诊治疾病,“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皮肤着者死。” 《灵枢·本输》说:“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俞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 《灵枢·刺节真邪》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也。” 对于中医如此重要的“元概念”,怎能想当然说其不存在?只是“西眼看中医,横竖看不惯”而已;或者用显微镜看不到“独特”的“理想结构”而已。 全身的气血无处不在,运行气血的经络岂能“不存在”?硬说经络不存在,只能是“视而不见”,或者自己“眼拙”而已。 对比西医对于中医经络的“霸凌”行径,我们可以看看他们自己对于“基因”旧说的宽容,这样的“双标”行为,也颇令人寻味。 我在2012年出版的《挺起中医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一书之中介绍“宋安群挑战基因理论”: 宋安群说,哈尔滨师大的科研人员,将美洲一种鱼的“基因”转入番茄中,结果获得许多新性状:(1)抗寒性提高。(2)生育期大大延长。(3)植株的茎增粗1倍,株高增加1/3。(4)产量增加7成。等等。获得的这些新性状,显然与美洲鱼的“基因”无关,因在美洲鱼里并没有能使番茄茎增粗、增高,产量增加等的性状,也就没有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而美洲鱼所特有的性状在这新番茄的植株中却又丝毫没有表现,连鱼的腥味都没有。正因为转入“新基因”后的动、植物出现许多良好的新性状,却无法用基因理论解释,因而不把这些动、植物称作由“基因工程”创造的新品种、新物种,只能称为“转基因动、植物”。还有,这“转基因动植物”的优良性状,按基因的忠实复制性理应代代相传,可事实也不如此,而是一代代衰退,这从我国大量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占我国转基因作物的70%)可以清楚看到,它的抗虫性、品质、产量都呈逐年衰退的景况。然而,由于基因理论解释不了的这些“新性状”及其衰退,用我们所看到的生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性,却能得到较好地解释与掌握。对于这一问题,宋安群在《新生物进化论》(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8年)一书(此书以下简称《新论》)中作了具体讨论。 宋安群女士进而提出了“基因理论的根本性错误”的观点。她论述说,我所指的仅仅是“基因”理论(包括基因工程)的错误,而不涉及“细胞工程”,像“克隆羊”是属细胞工程。再说,由体细胞能克隆出新的个体,这从理论上讲,也正好是对基因理论的否定,在《新论》中对其也作了具体分析。 我们平时所说的“生物工程”,它包括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等。 “基因工程”三十年经全世界的实践,没取得多大结果,而“转基因动植物”优良性状的出现又难以用基因理论解释,且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掌握也难在后代保持等等。这些情况,一般事实求是的学者也都是认同的,如在《生物进化的新探索》(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一书,第319页中写道:“虽然现代基因工程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投入的研究力量和资金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基因工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点像买彩票那样靠碰运气。” 宋安群女士为何要批评以往的基因理论呢?她说,这是因为由“基因”理论导出了种种荒谬的结论。她列举了几方面的例子: (1)“人的命运由基因决定”,一个人出生时,基因“程序”就已编好,这人一辈子的能力、才干、能作什么事,能生什么病(包括最终得什么病而死)等均由基因决定,甚至是否犯罪也由基因决定(有所谓“犯罪基因”),人成了“没有个人意志自由的遗传学机器人”。现基因决定论在国内外都遭到了普遍的反对。我国科学家在2001年4月2日于杭州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伦理与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必须坚决反对“基因决定论”。 (2)“人类的进化趋于停止”,这是美国科学家根据“基因”的性质等所作的“科学论断”(《中国科学报》、《文汇报》等几家报纸都先后刊载了这一“科学论断”)。这一“论断”也是人们所完全不能接受的,人类的进化不仅不会趋于停止,相反,当人们认识与遵循自身的运动发展规律后,将可获得更快、更大、更好的进化,人类的进化永远不会停止(《新论》中对其作了具体讨论)。 (3)“证明了上帝存在”,许多西方学者根据分子生物学的“基因”理论,认为一切都是基因事先安排的,这就证明了上帝的确实存在。如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斯登特发表论文说:“分子生物学的成就,就是上帝存在的真实证明。”又回到了“神创论”。 (4)“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破产了”,法国分子生物学家雅克·莫诺根据基因有忠实的复制性,而变化无规律性等特点,在他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一书中称“现代生物学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破产了’。” 宋安群女士说:“我通过二十多年的探索,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通过实地考察及多年的试验等等,逐渐看到生物的进化并非由‘自然选择’造成。生物本有自身的运动(变化)发展、进化规律,并总结出了十多条生物所共有的基本的运动规律与多条遗传规律。应用这些规律不仅能较好地解释生物的进化,能解释许多重要而复杂的生物现象的形成及其演变(如本能、生物钟,各种动植物各不相同的体型、体色等的形成及其演变),更重要的是遵循其规律能定向改造生物。如我使试验田小麦增产20-30%;使棉花的植株结棉桃数增加1-2倍;使辣椒抗病性显著提高:在同一块地里经处理的辣椒全长得很好,未处理的全因病害死光了,两者对比鲜明。在微生物上尤为显著(因微生物繁殖周期短、发展快),如我在重庆制药五厂,河北省高碑店生化制品厂,大港油田,北京美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对其多种生产上的菌种进行定向改造,在短期内(半月——两个多月内),使其菌种的生产能力(效价)成倍提高,繁殖周期缩短,抗杂菌污染能力显著增强,且改造后的菌种稳定性好等等。2000年4月我到新疆农科院微生物所,对该所嗜热芽孢杆菌XJT-9503进行定向改造,只用了半月时间,使该菌的产酶率由4000u/ml左右,提高到10000u/ml以上,而且很稳定,多次测量均稳定在10000u/ml以上(此为国家863项目)。在多种应用微生物上均产生如此快捷稳定显著的效果,是应用传统理论(包括‘基因’理论),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作得出来的。(这些微生物试验结果均有本厂家、单位所开证明。) 通过试验我们清楚看到,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并非细胞内的某一孤立物质,而是细胞本身是一个整体,有整体统一的运动规律,它制约着里面所有物质的运动。” 细胞的发现,是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一大成就。但是,细胞的调控,却是现代科学、医学的一大难题。 孟德尔遗传与变异学说认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之后,只找到了氨基酸排列的模板,根本没有豌豆长得高矮的“单个基因”,也就是说某些人的性格特征、个子高矮、双眼皮单眼皮、癌症之类的疾病是否发生,绝对不是某个“单基因”决定的,所谓的“精准医疗”,离开了自然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既不精也不准的疗法,因此,就又派生出“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所谓“组学”,就是对“基因”的否定,就像打靶不精准,就拿起鸟枪装沙子一样。 西医对于古老“基因”的宽容,与对于一样古老的“经络”却千百年“审核不通过”的刁难,这样的双标做法,就像“糖尿病”不用见“尿糖阳性”一样,都是对己宽容,对人严格的“霸凌”:我做的你不许做,你做的我不许可。 细胞分化之后,“各司其职”的细胞分工,有许多有趣的细节,打破了器官解剖的认识。比如,原来的器官解剖认为,肺和气管组成呼吸系统,肺的作用就是维持呼吸,心的功能就是射血的泵,肾就是排尿的滤过器,胃肠道就是食物加工厂和营养吸收的工具。现在通过组织细胞学分析,看到肺的组成不是一种细胞,而是由很多不同的细胞“组合”起来的,组成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的细胞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几乎是“一步一景”,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气管的管壁逐渐变化,气管的内膜也逐渐变化,这些变化都与不同“细胞组合”有关系。气管内膜的细胞,有的形状像一个酒杯,主要管分泌液体、粘液,可以湿润吸进来的空气,起到加湿器的作用,也可以粘附吸进来的粉尘颗粒、细菌、病毒颗粒,起到清洁和防御感染的作用。气管内膜里的脏东西、有害物质,无论是自己分泌的,还是外来的,都需要排出体外,这就是柱状细胞的作用,一个一个的柱状细胞表面,都长满了纤毛,这些纤毛都按照相同的方向、按照相同的节拍摆动,像一个一个的齿轮传送带,把气管里不需要的东西传送到咽部,变成痰液,通过刺激感受器,形成一个咳嗽反射,然后才能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组织有序的集体舞,不允许出现错误和不协调。 那么,是谁在组织这场舞会?这就是人体的自组织能力。 当然,空气进到肺泡里之后,并没有完成代谢作用,空气里的氧气要穿越肺泡的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以及两个内皮细胞之间的基底层物质(肺间质),进入血液的红细胞里;另一方面,红细胞里的二氧化碳也要按照这条道路,进入肺里,然后排出体外,完成空气的新陈代谢交换。肺泡的内皮细胞也不是单一组成,而是由分工不同的细胞来构成,有的主管分泌粘液,维持粘弹性和肺泡张力,防止肺泡塌陷、闭合的作用;有的分泌抗体;有的可以吞噬外来的侵入者。肺泡分泌的许多化学物质,具有重要的内分泌作用,现在已经出现了一门新兴的《心肺内分泌学》。外周血里的一半白细胞,存在于肺毛细血管组成的“边缘池”里。因此,肺尽管有着开放的呼吸道,空气之中悬浮的尘埃和微生物可以直接进入肺里,但是肺脏能够阻挡和消灭外来致病细菌、病毒,具有强大的自洁功能和卫外免疫作用。所以,从细胞组成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肺除了呼吸功能之外,还有循环功能、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等,有很复杂的生理功能。因此,不能整齐划一地,用器官解剖简单地说肺是一个呼吸器官,它的复杂功能不能如此粗狂地进行概括。 其实,就是呼吸这一项功能的实现来说,也绝对不是由肺独立完成的。首先,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要靠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工作来支撑。而脑呼吸中枢功能的实现,要靠血液里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平,酸碱度、电解质的正常比例来维持。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加上膈肌、肋间肌、肋骨、胸锁关节、脊肋关节等协调一致,腹部压力的大小适中,才能维持肺的呼吸功能。由此可见,气体出入人体,完成新陈代谢,是一个全身参与的过程,不是肺脏独立完成的工作。 如果把参与呼吸的每个细胞的作用,用分子水平的数据进行书写,那么这个过程的实现,或者维护,其数据将是海量的。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但是,血液、血压、血管都是血液循环不可缺少的因素,神经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代谢产物、酸碱平衡、血管活性物质都是影响心脏完成血液循环的重要因素,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必须依赖全身各个有关因素的协调一致的工作才能完成。对于某种物质的过敏,就可以形成过敏性休克。而休克的出现,首先是有效循环的崩溃。可见循环功能的维持,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更不是心脏一个器官所能主宰的。 消化吸收、尿液排泄、大便畅通、汗液显性与隐性排泄、人体情绪的正常维持,各种肢体活动的实现,都是全身各个脏腑器官协调一致才能完成的,都不是某个器官孤立进行的。 因此说,器官解剖对于人们认识身体结构,认识各个功能的参与因素,都是有帮助的,但是仅仅依靠器官解剖是远远不够的,容易陷入机械唯物论的错误,容易把全身密切相关的功能联系割裂开来,容易把人当作机器来看待。 器官解剖决定论的指导思想,容易把活人与死人的界限模糊起来。 中医认为,在人体没有了进出身体的那口气的时候,已经是“阴阳两界”的区别。尽管他(她)的体温正常,细胞也还大部分活着,可以做各种器官移植的供体,但是没有了升降出入的气化过程,在整体上这个人已经死了,生命已经消失,变为了“非人”的尸体。有了人与尸体这么大的差异性,依靠器官解剖却发现不了这个区别,这就是它的局限性。 器官解剖的认识论,也容易忽视人的精神心理作用,因为解剖刀下没有思想、精神,也就是看不到人的精神和社会属性,会把人降低为一般动物看待。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有人就是不承认这些智慧,甘愿拜倒在西医的话语标准之下,还把很多不同意自己做法的人,扣上“宗派”、“宗教信徒”的大帽子,这样的做法是“讨论学术”的态度吗? 2024、6、13
4 b7 R4 T7 r, i7 M% u8 @* g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