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4-8-26 14:51 编辑 ! F7 G5 B/ t$ I y
5 a$ l+ `" t8 [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P: ?8 A4 `6 B* z( |
3 z9 N" |( B' h1 G( @ c5 ]* |5 E 8 f/ ^9 j6 X" H- |+ t4 o7 \
本报讯(记者田垣)1月29日,中国哲学史学会分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我院召开。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任继愈,我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罗希文等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就中医哲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热烈研讨。
+ M8 ]& Z+ m7 X b- M/ q" ?" \, U 与会者认为,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医,是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中医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整体观,人体生态平衡观念,“治未病”强调预防的思想,以及个性化诊疗方法,在现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并且日益受到国外医学界的重视。然而,由于对“科学”的片面理解,某些西化派人士不是坚持实事求是,而是从“本本”出发,以西医标准衡量中医,指责中医“不科学”,甚至提出要取缔中医,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这种情况下,成立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适逢其时。 ( I* O: J( r7 v% L
与会者指出,任何一门应用科学,都有其基础理论。在中国古代,“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中医学与传统人文不分家,是中国文化和科技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哲学居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近代以来,西化思潮盛行,绝大多数中医院校不重视中医哲学课,中医渐渐变成一门纯粹的“技术”,从而也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加强中医哲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说明中医理论思维特点与合理性,深化对中医学原创性的理解,有助于中医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同时也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国哲学忽视科技领域的局限,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中国文明的认识水平,是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回归”与“光复”。 ^+ V& `8 G/ ]* _5 ?4 q
" X3 ^4 e* c0 V# R& }! t7 x
& N, u/ e0 [, D2 r' n) T z0 C中医哲学是中国哲学重要组成部分 ' g+ t! M$ Z4 i& N# w- B t
5 [% V, d/ L+ k, H# U) g
社科领域首个全国性中医哲学学术团体成立 9 V7 A1 S# t+ f7 P
& p5 [7 s$ M$ i; V0 U 中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不但是中医哲学的原点,也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这是当代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1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阐述的观点。
1 c$ l6 D( ], b. p 方克立教授表达了当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基本共识,即中医哲学不是中国哲学的分支,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明了中国哲学界的鲜明态度:不仅要明确支持中医的发展和振兴,而且要给予它历史的、文化的和哲学理论的支撑。 / w! S. p$ o/ _
据介绍,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第一个全国性中医哲学学术团体,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实施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发展的产物;它的成立表明,中医哲学已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学科和研究方向。专业委员会成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全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和跨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专业委员会会长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首席科学家罗希文研究员出任。 * T- e, `' B. i& z9 k I2 u$ w h6 \
来源:健康报 2007.01.31 1版 作者:时骏;张南
& R0 L5 \+ j y5 V* T# b% w中国哲学界为中医发展提供人脉支持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8 w; k) z1 y4 U+ H2 I" t 1月29日,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成立大会。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任继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等60多位哲学界、中医学界和科学界的专家到会祝贺,并就中医哲学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进行深度研讨。
0 o4 U* Q* U+ [0 }! d% M 与会专家认为,研究和发展中医哲学,不仅将突破以往中国哲学研究的领域,而且有可能为阐明中医药学作为原创科学的性质,发挥中医药的原始创新潜力做出贡献。
* `# r* D: U6 Z& A) U 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是在组织实施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的基础上筹备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罗希文研究员主持完成了《本草纲目》、《伤寒论》等的英译工作。项目实施中,专家认识到,文本的传播需要理论的支撑,只有在阐明和把握中医药学的哲学性质和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更大价值。
/ |$ p2 f2 ~5 u. Z 与会专家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实质上是由于人文素养不足造成的,这也是制约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薄弱环节。加强中医哲学的研究,深化对中医学原创性的理解,将有助于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 z$ l! Y0 f# @$ [% z
& V% g" V# Y6 \( H4 `. W3 l" [0 i+ ?/ B! O, O- w
中医哲学界有了自己的专业委员会
$ f% F) _8 d; G5 ?
2 \1 H8 U w' q, G/ M 本报讯为了发挥中医药的原始创新潜力,研究和阐明中医药学的哲学性质与特征,推进中国哲学、中医学、中国文化和中国科学的当代发展、创新与应用,中国哲学史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月29日成立了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
/ \) z6 p1 x8 M4 K; |4 ^( r 该委员会秘书长张超中介绍,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中医药学是一门有着深厚哲学基础的学科。对中医学的正确认识及其发展理论的研究,首先需要中医哲学的研究作为基础。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日渐衰落。前一时期出现的“取消中医”现象充分说明对于传统的中医哲学思想的研究和普及势在必行。 " l! c4 b D2 q* V/ m
中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首席科学家罗希文指出,研究和发展中医哲学,不仅突破了以往中国哲学研究的领域,而且有可能为理解和阐明中医药学作为原创科学的性质作出基础性的贡献,从而改变和提升人们对中国文明的认识水平。
& O; J7 B) g. Z" b) P$ _# I9 L (徐亚静) , k0 M2 f% r) _) P r
R/ `, C- ?' w9 g$ Y2 i
8 H9 l& `, t/ g: n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预备会议举行 ( V! [$ s/ m$ Z* A) E
* t$ f" O' T% D* N★ 9月14日,由我所主管的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预备会议在940会议室举行。
- _7 C" \% e: t4 `& X' {+ C参会人员有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国家科技部信息科技技术研究所贾谦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傅景华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廖育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黑龙江中医大学程伟教授、广东中医药大学邱裕民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哲学所王树人、刘长林、胡孚琛等研究员及有关人员。会议由哲学所罗希文研究员主持。 - R* @- b9 o) B# [3 @6 w' P+ Q% I
会议首先由中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张利民发言,张南汇报中医哲学专业委会申报成立过程。其后,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医哲学的基本范畴及其特征、中医哲学学科的整体构建、对已有国内外有关中医哲学成果的梳理、中医哲学对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影响、中医哲学对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以及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工作近期计划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1 m1 s" _, b, J" s5 ]中国哲学界为中医发展提供人脉支持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2 [ r+ ^6 V# K( V
7 L' t; y9 w! D* A8 b: H
(记者马骏)1月29日,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成立大会。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任继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等60多位哲学界、中医学界和科学界的专家到会祝贺,并就中医哲学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进行深度研讨。\@1\, 百拇医药 : a/ f ^" W& y0 Y
; Y; V# e! h. {" T
与会专家认为,研究和发展中医哲学,不仅将突破以往中国哲学研究的领域,而且有可能为阐明中医药学作为原创科学的性质,发挥中医药的原始创新潜力做出贡献。\@1\, 百拇医药 " k g: [& C- w2 u6 S3 f* f ?; ~& @
2 S+ W8 k# J+ i, J& N& H
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是在组织实施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的基础上筹备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罗希文研究员主持完成了《本草纲目》、《伤寒论》等的英译工作。项目实施中,专家认识到,文本的传播需要理论的支撑,只有在阐明和把握中医药学的哲学性质和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更大价值。\@1\, 百拇医药
4 f+ p6 o9 } a
) x R! V" @( S& A5 i+ P/ \ 与会专家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实质上是由于人文素养不足造成的,这也是制约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薄弱环节。加强中医哲学的研究,深化对中医学原创性的理解,将有助于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8 f! O+ O7 i! J K' x7 K. `, O9 c
8 c' e4 }! q& N6 R$ { s. _3 Y8 p+ V' I, }" n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 T: `& X8 d+ g0 s+ V& j; G% c/ b4 \) C" F G2 D
本报北京2月5日电(记者李瑞英)为发挥中医药的原始创新潜力,研究和阐明中医药学的哲学性质与特征,推进中国哲学、中医学、中国文化和中国科学的当代发展、创新与应用,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成立大会。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任继愈,中 * i) `$ _7 Q. b$ _
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等60多位哲学界、中医学界和科学界的有关专家到会祝贺,并就中医哲学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研讨。 , u( d" v. y3 f$ H
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哲学面对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积极开拓创新的又一举措。与会专家认为,研究和发展中医哲学,不仅突破了以往中国哲学研究的领域,而且有可能为理解和阐明中医药学作为原创科学的性质作出基础性的贡献,从而改变和提升人们对中国文明的认识水平,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展中医哲学的研究,不仅是基于典籍和文本的经院式探讨,在根本意义上是基于活生生的中医实践,并通过对这种实践的理论观照,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的原创智慧,在充分把握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基础上,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 * }( w, n* L3 ]. d1 |2 V5 h
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是在具体组织和实施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的基础上筹备和成立的。2004年,经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罗希文研究员主持的该项工程,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在此之前,罗希文研究员已经完成了《本草纲目》、《伤寒论》等中医药学基本经典的英译工作,为中医药学“走出去”奠定了基础。但是,有关专家认为,文本的传播需要理论的支撑,只有在阐明和把握中医药学的哲学性质和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对中国人民以及人类健康的巨大价值。为此,成立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联合群贤,共襄盛举,既是促进当代社会对中医药学认知的需要,更是我国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L: j; {/ Y9 g$ g- W 与会专家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和偏差,实际上是由于人文素养的不足造成的,这也是制约深入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薄弱环节。加强中医哲学的研究,深化对中医学的原创性的理解,必将促进文化自觉和科学自觉的实现,既有助于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有助于恢复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真正发挥中医药保障人类健康的潜力。
+ Y" ~2 l9 E. H2 o A8 b# g8 J& V 4 a. ]6 w% P2 j8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