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鲁印建先生《一千五百年沧桑白果寺》,请大家学习参考
曹东义 发表于:2024-9-6 17:48:3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92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4-9-12 10:44 编辑 - j; n& a. @( p1 Z+ _* ~

6 O. r* R4 G) K2 m
一千五百年沧桑白果寺
鲁印建初稿
- X0 E" y) g: o  y
元氏县西北部前仙乡牛家庄村的白果寺(又叫湘山普济寺)内现有一棵银杏树。树龄已有1500余年,树高28.1米,胸径1.82米,树干挺立,极为壮观。此树一直枝叶繁茂。1973~1975年兴建水利时,在银杏树西侧3米处挖一深5米的渠沟,使部分树根被切断裸露,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树体营养不良,生长不旺,树叶变小,约有1/5的树枝干枯。在1990年至2000年左右,树身遭到硬币的破坏,好多游人在树身上凿进硬币,以求祈福。上面的硬币绝大部分已经都取出,现今已无此现象。2008年准备筹建旅游区,项目进行至今(2013年1月)仅仅只是把白果树东面的水库修缮。
《真定府元氏县重修湘山普济禅寺之记》
该碑立于元氏县牛家庄湘山寺,刻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青石质,碑额为二龙戏珠(现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太行山山地生态试验站),额高1.07米,宽1.06米,厚0.30米,碑座今已佚。碑身高2.10米,宽0.97米,厚0.27米。碑文共655字,19行,行字不等,楷书。主要讲述佛教传入中国兴起的历史,普济寺始建荒废及景泰年后重建情况。
  
真定府元氏县重修湘山普济禅寺之记
洨川正觉寺空门悟真撰书丹  
盖闻西方有大圣人号释曰佛,为愍后世众生迷沦苦海,深溺邪途,应世四十九年,□法三百余。会金人梦感于汉明,妙法肇兴于斯土,教之兴也,岂偶然哉。隋唐以来,王都郡邑,胜境名山,□□建□,按僧地有兴而有废。兹者真定之元氏,去郭西北七十里许,有山曰湘山,寺曰普济,乃古之名蓝也。叠岭回拥,□□□丽,幽深邃远,俨若兜率之境。谚云:兴于唐宋,废于残元,由世乱之燹毁,渐消泯以为空,唯瓦砾、故基之□□□碑塔而存焉,萧廖岁久。迨我国朝景泰三年,有京都大兴隆寺僧録⑴左街善识旺公,大和尚法□觉慧之徒讳明德,游方达彼,爱留于此,□遗寺□故基□□葺庼而侧□之至五年有僧行□□,姓孙氏,世家山东济南之茂族,行藏挺拔,幼志峥嵘,□□□□荒凉次发□行道□□□行观□□募□诸缘,备材□造,鸠工建立正□□□,内造释迦金像,迦叶阿难□尽入□□龛地藏十□,节次建立中殿,伽蓝祖师堂内□造像庄严悉□□青杂□台□交辉,后以□□□室□右□□云堂厨库,钟鼓供器、碾磨井池,悉皆完美。□四民祈福之所,归真禅容修行之□。向者次有苍岩福庆寺僧承信在本寺立石一纪,又于栾城县称上[村]⑵刘村桥建桥二座,各立石为誌⑶。今普济寺虽古,无徵不信,同行清立石,以记古刹之迹,留传不泯,利益无穷,由是以为记。
     大明弘治七年岁次甲寅九月初九日立石,僧行清、澄信
本县知县常清,县丞高泰,教谕梅[宁]⑷ ;礼房李学、□洪;训导:李□、谢□ 医官:李戌;阴阳官:魏深;万岁村郎中孙安、耿荣、李文魁、刘真、刘进;
石匠:王茂、张贵、张问、阎钦、张旦   
注释:
⑴録(lù):见“录”。
称上□:中的□应为村,查询清代陈咏修,张怀德纂的同治十一年《栾城县志》,栾城县有程上村,其他再无相关村庄。
⑶誌(zhì):“志”的繁体字。
教谕梅□:查民国《元氏县志》□应为宁字,梅宁,河南归德人,举人,弘治六年任元氏教谕。
据残留下的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所立修寺碑记载,白果寺始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这是错误的。元代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和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重修。也有人说该寺由东晋僧光(释道安的师弟)禅师所建,是观音大士的道场,唐朝时义玄禅师在寺前植菩提(银杏)树两株(现存一株)。有待仔细斟酌。
《真定府元氏县普济寺重修佛殿记》    已核对
该碑刻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立于元氏县牛家庄湘山寺。青石质,碑额为二龙戏珠(现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太行山山地生态试验站),额高0.87米,宽0.82米,厚0.22米。碑座(今已佚),碑身高2.10米,宽0.80米,厚0.22米。碑文共668字,17行,行字不等,楷书,主要记述了寺僧圆臻等人重建佛殿的过程。
            《真定府元氏县普济寺重修佛殿记》   
                  获鹿县龙池苍头澄高书
元氏县者,寺有六十余所,在乡村多非隘则陋,惟普济寺在县治之西北有七十里许,有山曰湘山,寺曰普济。昔人谓之樱桃院,其中垣阔,树木阴翳⑴,泉流澄碧,冬夏不竭,其甚幽而最邃者也,为邑景之最胜者。创建于唐,增修于元至正元季,国初烧于兵火,断碑文字犹然尚存。迄至我朝景泰二年,有京都大兴隆寺僧录左街善识旺公,门人曰觉慧,慧之徒曰明德,游方达彼,观其地势平垣,爱留于此,仍建为寺、为殿、为堂、为楼阁、为僧房、为厨库。储粮有余,蔬菜有园,寺事大备。经岁深远,惟佛殿故已,有寺僧圆臻,号曰至道,乃山西太原府寿阳县谷村董氏之子,投礼行清为师,精持戒律,闲观其殿,墙壁隤落,佛像残坏,我心未忍,与其法孙曰清林,其姪⑵曰满祯,共议其事,同功德主牛志名、张朝甫、牛朝宝、牛朝经、冯敖、钱金玉,辈赞协力,化诸有缘,□使知信捨□□建为殿,塑□壁绘,仍旧气象金碧皎辉,有鸟革翬⑷飞之美。其工讫已后⑸,至嘉靖二十五年春正月内兴其殿,前凿石为槛并大狮二箇,工皆悉备,不求能者而俟于记,请其辞以记岁云。
时嘉靖二十五季岁次丙午冬十月吉旦立
修造僧:圆臻;住持:清林、满祯;
本县知县:侯瑜  南佐村功德主:张廷,长甥:张朝用 张朝甫 张朝经;
县丞:刘斌;阴阳官:康祝;礼房:魏致元、梁天玺、杜氏;苏庄村功德主:张梅、刘鸾;
典史:郭玺、李廷祐、王大伦
高迁村致仕主簿:杜天爵、张氏;  仙公寨功德主:钱忠、乔鸾
张朝经
获鹿县寺家庄义官主诏:张氏、李氏;  
口头村功德主李选;  
本县石匠:李成  李宽;长甥:李真济;
僧会司:明聪;义官杜商、郑氏、刘大良、 刘道    同刊
注释:⑴阴翳:通“荫翳”。
⑵姪:古同“侄”。
⑶捨:古同“舍”。
⑷鸟革翬⑷飞:旧时形容宫室华丽。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翬”(huī)见“翚”。
⑸已后:同“以后”。
. o" a+ r9 ~! E1 g5 L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元氏县志》:“白果园在湘山上,即普济寺。寺中多奇花异草,别有风致。寺门前有白果树一棵,大二十余围,殆千年物也。”白果树的树龄超过1500年,为元氏县内“万木之冠”,也是石家庄市现存最高的古树。老百姓就以白果树,俗称白果寺。这颗白果树,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北方,早在1500年以前,就有银杏树存在。
湘山普济禅寺经历千年,都已坍塌,只剩下几根高高的石柱。还有五座石塔、两通石碑,它们被集中安放在寺院一隅,成为悠久历史的见证。相比于装饰精美的朗公和尚塔(元代,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果寺中五座明代石塔的式样简单了许多,虽然也是由塔座、塔身、塔顶及塔刹组成,除了四角石兽和一些线刻花纹,几乎没有装饰。这些石塔,是历代湘山普济禅寺住持的寿塔。始于东晋,兴于唐宋,废于残元,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道宣《续高僧传》释智舜。俗姓孟。赵州大陆人。少为书生。博通丘索工书善说。庠序附焉。年二十余。厌世出家。事云门稠公居于白鹿。始末十载。常乐幽隐不事嚣杂。才有昏情便有灵只相诫。或动身衣。或有声相。又现白服。形量丈余绕院相警。往往非一。尝与沙门昙询。同修念定经于四年。后北游赞皇许亭山。依倚结业声绩及远。有资其道供者。便权避之。遂经纪载不须资待。又猎者逐雉飞入舜房。苦加劝勉终不肯止。遂将雉去。情不忍此。因割耳遗之。感舜苦谏。便投弓解鹰。从舜请道渐学经义。于是课笃数村舍其猎业。斯则仁济之诚也。后专习道观不务有缘。妄心卒起不可禁者。即刺股流血。或抱石巡塔。须臾不逸其虑也。故髀上刺处。班驳如铺锦焉。其翘励之操。同伍诚不共矣。处山积岁剪剃无人。便以火烧发。弊服遗食屡结寒炎。度景分功无忘造次。性少贪恼手不执财。每见贫馁泪垂盈面。或解衣以给。或割口以施。由此内撤外化。所亲之中。见其弥敬十人出家。并依舜行。练心节量。踵武扬风。后年疾既侵身力斯尽。常令人称念。系想净方。遂终于老。末感气疾忽增。十有五日。励念如初。卒于元氏县屈岭禅坊。时年七十有二。即仁寿四年正月二十日也。初葬于终所山侧。后房子县界嶂洪山民。素重舜道。夜偷尸柩瘗于岩中。及往追觅皆藏其所。三年之后开示焚之起白塔于崖上。自舜之入道精厉其诚。昔处儒宗颇自矜伐。忽因旬假得不净观。肠腑流外惊厌叵陈。所见余人例皆不净内溢。乃就稠师具蒙印旨。为云门官供当拟是难。因就静山晓夕通业。不隶公名不行公寺。而内德潜运远闻帝阙。开皇十年下诏曰。皇帝敬问赵州房子界嶂洪山南谷旧禅房寺智舜禅师。冬日极寒。禅师道体清胜。教导苍生。使早成就。朕甚嘉焉。朕统在兆民之上。弘护正法夙夜无怠。今遣上开府卢元寿。指宣往意。并送香物如别。时赵州刺史杨达。以舜无公贯素绝名问。依敕散下方始知之。乃为系名果寺。用承诏旨而舜亦不临赴。山民为之起寺。三处交络四方闻造。欣斯念定。而莫堪其精到。不久还返。斯勇猛之诚不可例也。每于冬初化诸缘集。多办复贮之衣。就施狱囚。春秋二时方等行道。余则加坐幽林。块然不寐及登耳顺心用力疲。转读藏经凡得四遍。左手执卷右手执烛十宿五宿目不曾敛。佛名赞德诵阅如流。昏昼六时礼忏终化。有弟子智赞。幼奉清诲长悟玄理。摄论涅槃是所综博。今住蓝田化感寺。承习禅慧荣其光绪。比多征引终遁林泉。
说的是宁晋县人释智舜禅师,曾住禅房寺后住赞皇许亭山,最终在元氏县曲岭禅房圆寂。智舜禅师内德潜运远闻帝阙。开皇十年下诏曰皇帝敬问赵州房子界嶂洪山南谷旧禅房寺智舜禅师。祝愿禅师身体健康。而地方官赵州刺史杨达竟然浑然不知,经过访问才得知自己地盘上还有皇帝挂念的大德高僧,这才帮他在同果寺登记名册,按例补助。
同果寺在临城县,倒是相距不远。隋朝时期属于赵州管辖,也有可能。书家怀疑是白果寺的误记或者误刻。因为即便春秋战汉之古籍,绝大部分都是明清以来所刻,因此有可能误刻。而官员不大可能虚设寺名挂靠,这极有可能招致参劾,得不偿失,有可能丢官入狱。具体有待继续考证。
而释智舜禅师圆寂的元氏县屈岭禅房,极有可能就是封龙山南坡的禅房院。禅房院所处的山岭也可能当时叫屈岭。也需要继续考证。
我们知道,湘山普济寺乃寺院正名,碑刻都是采用正名,而当地乡民则直呼白果寺,简单明了易记。
既然白果寺以树为名,那么这棵白果树当时起码应该有一百年,开皇十年(591)应该有水桶粗。前推应该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或者更早到东晋以前所栽。白果树1500多年树龄比较接近。唐朝临济宗祖师义玄禅师在世是三百多年以后(西历800年)了,不可能是义玄所栽。而所云白果寺创建于唐朝期间也就不能成立。也有说僧先或者道安所栽,查道安在350年率众弟子南迁襄阳,不可能亲手栽树。一百多年以后,也可能他的弟子所栽。书家近日至白果寺,看见除了巨大的白果树,还有几棵比较稀缺的树木——灯笼树,满树铃铛,也叫灯笼花、黑叶树。它的名字叫北栾树,在我国还是一位中药:《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记载:其性味:苦、寒;归经:归肝经;功能:清肝明目;主治:目赤肿痛、多泪;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栾树的花;采收和储藏:6-7月采花阴干或晒干备用。
    到了金朝,白果寺又曾经繁盛一时,获鹿县龙泉寺出了一个神通广大的琛公法师,同时担任获鹿县龙泉寺。灵岩寺和元氏县括壁村普净禅院。后来湘山普济寺也请琛公讲法,入其门下,琛公还委派弟子庆公前来主持普济禅院,三年后,庆公又来到元氏县城三圣院住持,二十多年后圆寂于此。有《三圣住持西溪庆公长老塔铭并序》为证。
《常山贞石志》二十卷:
三圣住持西溪庆公长老塔铭并序
槐水龙山譔并书
师本鹿泉太平乡王村许文贵之次子也,母営氏。公自幼禀性清洁,志不群同。年甫十七,礼元氏湘山普济院照公庵主为师,训名于庆,自号西溪,巾瓶执事,日夜无替。一日,辞师行脚,偏历丛林,于通辩果公大师席下,师资道契,出世成名二十余稔。公复自谓犹亦未得第一义谛为歉,复趋拜于梅溪囗琛公大禅师丈室,一见机缘密契,十载勤愨,方蒙印可,以衣颂付之,日忘归囗孙矣。公既传普济,推为住持,出世开堂,住持湘山。未及三春,退已让人,来临本县,受本院请。公既临,补旧添新,俄经一十余载,乃至增置常住田土,百囗见成,护法安人,始终如一。及以罄已囊资,置买庄田五十余亩,皆以道业资持,得如是矣。公遽于天历二年五月十三日木疾而终,俗寿七十有八,僧夏五十有一。剃度门人有四。于茶毗日淄素红黄鹜于宅兆,无不咸谓之感忉者。茶毗既已,妆师身骨,卜吉地而葬之。于时徒门执事不忘报本,随命工刊石瓶口,及丐□铭于余。余谓曰:爰公之行道已传于祖室,名久振于诸方,岂待余囗传之口口也耶?固辞不已,聊以摭其实而复为之赞曰:
伟与庆公,学问峥嵘。性禀高洁,志不群同。
年甫十七,师礼大雄。丛林偏历,禅教俱通。
嗣果公法,继临济宗。随缘应感.三圣兴隆
田园富植,仓廪盈丰。德建名立,元始□终
寿登七秩,示寂归空。龙山雾锁,槐水登龙
□□执事,克孝克恭。茶毗烟灭,宝葬深重
不忘报本,韧塔命工。勒铭于上,永播园风
天历二年(1329)六月十九日,门人法清、法滆、法湮、法洪,本院提点崇广、前监寺崇智
等建
见监寺崇道.钱帛正
本县石匠李敬祖、李□刊监库正明,侍者正信、正达
碑文说的是,庆公长老本是鹿泉太平乡王村许文贵之次子,十七岁拜元氏湘山普济院照公庵主为师,训法名庆,自号西溪。后来辞别师父云游,拜通辩果公大师席下,出世成名二十余稔。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学到佛学真谛,又拜于梅溪琛公大禅师丈为师,这极有可能就是龙泉寺的琛公,在元朝龙泉山口极有可能称梅溪,因为龙泉寺下,杏树漫山遍野,春天一片杏花海洋,游人如织,文人称之为梅溪,名副其实,至今如此。
庆公跟琛公又学佛十年,得到琛公认可,传授衣钵。琛公又传布佛学到了湘山普济寺,又把他推为主持,三年后退让,又来到元氏县城三圣院住持,历经十多年,添置田产,于天历二年五月十三日木疾而终,俗寿七十有八,僧夏五十有一。
这里的天历二年的“历”字,外边有框。这是字迹模糊不清,书者约摸斟酌用字。既然是琛公主持龙泉寺时期,应该是金大安二年1210)比较合理。大定十三年1173岁次癸巳十一月十二日辛丑,琛公在元氏县括壁村普净院示疾圆寂。俗寿七十。这时候离琛公圆寂已经37年,庆公30多岁拜琛公为师,37年后78岁而逝,比较符合事实。
原来湘山普济寺和获鹿县也有渊源。
        查唐朝年间,太原王道人就葬于获鹿县太平乡平同村,到了金朝,这里是不是还叫太平乡?
查当世鹿泉寺家庄镇并无王村,而和鹿泉区山南张庄邻村,就有元氏县王家庄。是不是金朝时期,王家庄原名王村?而且归获鹿县管辖?
而且鹿泉龙泉寺下边,也有王家庄。是不是庆公家乡?他又返回家乡拜琛公为师,这符合常理。今查上庄镇王庄没有许姓人家,但是不能说金朝也没有许姓。元氏县和获鹿县接壤地区,有没有王村?有没有许姓?事情扑朔迷离,还需要仔细考证。
(鲁印建初稿)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9-7 12:20:59 | 阅读全部
三圣住持西溪庆公长老塔铭并序
& I7 ]5 [9 g& [( d: W8 V鲁印建初稿
5 |5 f5 X! U* K* {4 H: b《常山贞石志》:
. v) J+ S* D" x/ p. a% y3 p1 l庆公塔铭:塔高二尺五寸,八面,一三五七面,各广五寸,余四面广二寸五分。第一面题:西溪长老之塔八字。第二第八面无字,第三第七面各六行,余各二行,行三十字,正书,天历二年(1329)六月十九日立,今在元氏县城内开化寺。8 l4 o# Z" `) W% I+ z) F  u
9 t* z* l7 U; }  ]+ h+ m4 R7 F* m

# B) P" P, N& G; l! M9 t* D' }$ i三圣住持西溪庆公长老塔铭并序* ^, m% {5 c5 J0 q
槐水龙山譔并书
8 j, r" X% o* z% l师本鹿泉太平乡王村许文贵之次子也,母営氏。公自幼禀性清洁,志不群同。年甫十七,礼元氏湘山普济院照公庵主为师,训名于庆,自号西溪,巾瓶执事,日夜无替。一日,辞师行脚,偏历丛林,于通辩果公大师席下,师资道契,出世成名二十余稔。公复自谓犹亦未得第一义谛为歉,复趋拜于梅溪囗琛公大禅师丈室,一见机缘密契,十载勤愨,方蒙印可,以衣颂付之,日忘归囗孙矣。公既传普济,推为住持,出世开堂,住持湘山。未及三春,退已让人,来临本县,受本院请。公既临,补旧添新,俄经一十余载,乃至增置常住田土,百囗见成,**安人,始终如一。及以罄已囊资,置买庄田五十余亩,皆以道业资持,得如是矣。公遽于天历二年五月十三日木疾而终,俗寿七十有八,僧夏五十有一。剃度门人有四。于茶毗日淄素红黄鹜于宅兆,无不咸谓之感忉者。茶毗既已,妆师身骨,卜吉地而葬之。于时徒门执事不忘报本,随命工刊石瓶口,及丐□铭于余。余谓曰:爰公之行道已传于祖室,名久振于诸方,岂待余囗传之口口也耶?固辞不已,聊以摭其实而复为之赞曰:
4 V7 K8 I0 V# |+ j伟与庆公,学问峥嵘。性禀高洁,志不群同。- ]6 B6 I+ c$ M- ^
年甫十七,师礼大雄。丛林偏历,禅教俱通。" U) Y8 @. L3 [! v( ]8 u
嗣果公法,继临济宗。随缘应感.三圣兴隆7 \  D5 l8 k$ Z' C4 q
田园富植,仓廪盈丰。德建名立,元始□终
  s# Y( \- ?4 E寿登七秩,示寂归空。龙山雾锁,槐水登龙9 M0 I7 h3 }5 N% s2 f
□□执事,克孝克恭。茶毗烟灭,宝葬深重+ V$ W: `+ v" S& A
不忘报本,韧塔命工。勒铭于上,永播园风
7 `7 g8 t/ _0 T7 V! s天历二年(1329)六月十九日,门人法清、法滆、法湮、法洪,本院提点崇广、前监寺崇智
0 i0 c% S8 |4 K2 o& P+ Y* X( M: e/ I等建( d  M) ^  ]; Z, l3 c/ H$ U1 n0 [
见监寺崇道.钱帛正9 h" e4 V; C- C! _
本县石匠李敬祖、李□刊监库正明,侍者正信、正达
# U& ?) n" G' }1 r* l" D碑文说的是,庆公长老本是鹿泉太平乡王村许文贵之次子,十七岁拜元氏湘山普济院照公庵主为师,训法名庆,自号西溪。后来辞别师父云游,拜通辩果公大师席下,出世成名二十余稔。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学到佛学真谛,又拜于梅溪琛公大禅师丈为师,这极有可能就是龙泉寺的琛公,在元朝龙泉山口极有可能称梅溪,因为龙泉寺下,杏树漫山遍野,春天一片杏花海洋,游人如织,文人称之为梅溪,名副其实,至今如此。庆公跟琛公又学佛十年,得到琛公认可,传授衣钵。琛公又传布佛学到了湘山普济寺,又把他推为主持,三年后退让,又来到元氏县城三圣院住持,历经十多年,添置田产,于天历二年(1329)五月十三日木疾而终,俗寿七十有八,僧夏五十有一。
- Z9 A* U6 b+ [. t4 [2 c: S这里的天历二年的“历”字,外边有框。这是字迹模糊不清,书者约摸斟酌用字。既然是琛公主持龙泉寺时期,应该是金大安二年(1210)比较合理。大定十三年1173岁次癸巳十一月十二日辛丑,琛公在元氏县括壁村普净院示疾圆寂。俗寿七十。这时候离琛公圆寂已经37年,庆公30多岁拜琛公为师,37年后78岁而逝,比较符合事实。& i' T' @# U% j- ^
查唐朝年间,太原王道人就葬于获鹿县太平乡平同村,到了金朝,这里是不是还叫太平乡?
2 L/ \! H( Y4 Y查当世鹿泉寺家庄镇并无王村,而和鹿泉区山南张庄邻村,就有元氏县王家庄。是不是金朝时期,王家庄原名王村?而且归获鹿县管辖?
; ?1 W9 i5 t+ e' \+ k2 r$ Q8 F而且鹿泉龙泉寺下边,也有王家庄。是不是庆公家乡?他又返回家乡拜琛公为师,这符合常理。今查上庄镇王庄没有许姓人家,但是不能说金朝也没有许姓。元氏县和获鹿县接壤地区,有没有王村?有没有许姓?事情扑朔迷离,还需要仔细考证。
# w0 B6 Q; w6 m: |(鲁印建初稿欢迎斧凿提供蛛丝马迹雪泥鸿爪)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9-7 12:21:24 | 阅读全部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a; I1 q. p: t1 ?2 t你好
# C- C" I% P, S5 z  V. Z5 Q5 k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2 u2 `: V) v) E您写的《一千五百年沧桑白果寺》我可以帮助发在“燕赵中医网”上,可以吧?; x1 W/ G. y9 z' i4 _7 u" N, I% @

. |$ u! G- D1 y7 T, a  p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E# K" v# ?, s* t$ _
【新提醒】鲁印建先生《一千五百年沧桑白果寺》,请大家学习参考[来自: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f ... tid=3335&extra=2 X' h+ |9 W0 g: R. f
' C7 `) x5 H! M4 `  P& V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h% o6 D0 n# v  G# @8 U如果您觉得不合适,我可以撤稿3 g( R7 g8 w4 X+ q
: P8 x$ |- ]! y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b9 o( [' i9 m9 \8 \% Z
也可以修改
( S4 P# w9 n& [: e& ?+ }3 F4 O
  d6 m' @! h3 p' Q" N- X" `- u鲁印建:
" ?2 G0 E! m3 |: w  J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院长这个文章还不完善需要继续考证修改,暂时不宜转发。等完善了再说。
, j* c  q8 G; H. E; `% ]: G7 H2 y8 D' o9 k
鲁印建:
* t/ A: O3 X! B3 @% n# H封龙山历史文化有关中医药的目前很少,所以不敢随便乱说,抱歉。
8 }$ x% w# z0 ~, u/ _
% R6 s, y0 l; \: \, y4 T, d#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z( W9 t% O5 i! O我可以修改,你写好了,可以发表的文章,到时候发给我,我进行修改& N1 f" l& B4 ]8 L; V# e1 m; D

, k: k2 c4 g% b* w, Z鲁印建:
# R( o' `- R2 j8 `* k好的。
/ U/ y9 B' A) Y4 N7 r* y4 u4 M- o* i$ l1 ^0 n. h. J$ Y
鲁印建:4 K; O  ~; R( m  I
[文件]4 f* @2 [- q& ]" E
) Z. e- h7 J: L" l; b2 b
鲁印建:
) d! ?9 e: i' I$ t5 G[文件]
7 y7 l% N5 q, d  C: x, F4 l& G- g5 J4 g# u
鲁印建:
% \: f7 {) B  v6 @& W: b' d曹院长明鉴封龙山中医药文化都依附于佛道儒记载中间,留世不多,多以故事形式流传。目前本人没有深入研究考证,惭愧。
4 M7 @* ~. x! s5 \, d: _* V
7 _" Z! A2 a. C: [9 n' A  ?9 s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Q4 G5 _0 S9 t: E
谢谢,我更换一下
0 X3 P3 H; w9 T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