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首先是“治人”。朱婉华教授咬了一口作为世界中医药大会会议标配午餐的简易汉堡包,一边讲述自己的行医心得。
作为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后人和继承人之一,朱婉华与700多名代表一起于11月12日参加了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市中心的会议中心召开的第13界世界中医药大会。
“我对患者,首先‘话疗’,然后‘食疗’,最后才是‘药疗’。”身穿一件米色长风衣、背着一个黑色大包的朱教授今年67岁,讲话中气十足,看起来也就五十出头。
“药效最多只能占到疗效的三分之一。”她一直坚信这一点,“按照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的说法,药效只能占到十分之一。”“话疗”就是要端正患者的心态,在疾病面前,保持人的尊严。
这是朱婉华第二次参加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举办的年度大会,去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世界大会,她也应邀出席。不过,之前她去欧洲考察过中医药的发展,对中西医的关系有自己的见解。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现在的国际医疗产业基本上被西医‘绑架’了。”在她看来,中医是老祖宗几千年来的经验积累、哲学智慧,核心就是人体内气血阴阳的“平衡”,“我只相信中西医配合,而不是结合”。
的确,在世界中医药大会的风湿专题分会场,几名专家都谈到利用西医先进的检测技术,配合中医理论与治疗,往往事半功倍。
在中午短短一小时的午餐时间里,朱婉华和众多中医学界专家一样,端着盘子,在会议中心大厅一侧的巨大玻璃窗下,斜靠一座三角钢琴边上,咬着汉堡包与记者聊着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不时,国内的熟人见到她,热情招呼;见到会上的生面孔,她主动上前递名片,介绍自己担任院长的江苏省南通良春中医医院,听到朱良春三个字,对方一把抱住她,激动不已。
国医大师,是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大师级中医药专家,迄今只评出两届,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每届30人。朱良春在第一次评选中当选。
朱婉华是朱良春次女,她的姐姐也是中医师,她的女儿在读中医博士,中医世家名副其实。不论父亲、姐姐,还是她自己,从她手上治疗和介绍的患者已难以计数,不论危重病患,还是疑难病例,她都坚持要为患者减轻痛苦,不能妙手回春,也要还以患者尊严。
遵父亲之命,朱婉华最早接受的是西医教育,之后才转而学习中医。她认为,在急诊急救领域,西医确有长处和优势,而辨证施治、标本兼顾则是中医精妙所在,一些在西医中看上去不可思议的治愈“奇迹”,往往在中医实践中司空见惯,一些西医毫无办法的杂症,中医往往能够四两拨千斤。
按照世界中联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的话说,正因为有了西医的束手无策,才有中医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乃至在一些国家立法尚未成熟,中医诊疗尚属灰色地带,看到效果的政府也选择放手一试,让中医成为便捷的替代医疗。记者 田野
【编辑:魏巍】
$ ?3 u" n e3 K8 j5 h* ?% v2 W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