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绝学: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必须收藏)2016-12-01 秦伯未 悦读中医
* }7 x S2 q: j8 Q$ i小编导读 中药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若是不加以分类,笼统而学,怕是难以厘清各药之间的关系,也不易掌握各药的效用,影响临床的发挥。如何快速掌握中药的作用?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若将中药分门别类,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具体怎么分呢?本文介绍现在常用的分类法,详见正文! 9 ~+ F& Z2 |# s/ ^$ o6 k
北齐徐之才曾把药物的效能分为十种,他说:“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内容是: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即理气和胃药;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即利尿药;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即强壮营养药;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即泻水、通大便药;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即解肌发汗药;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即安神镇静药;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即利尿润肠药;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即收敛固涩药;燥可去湿,桑皮、赤小豆之属,即理湿化痰药;湿可去燥,白石英、紫石英之属,则滋润药。宋朝寇宗奭补充两种:寒可去热,即清凉药;热可去寒,即温热药。清朝贾九如又提出:雄可表散,锐可下行,和可安中,缓可制急,平可主养,静可制动等。各有见地,可供参考。 现在一般分法比较明朗,大致如下: 6 R( u# Z8 Z" o8 R$ t, b
1.解表药 8 s8 o: G8 z; p5 x* p/ A& F- `- W
具有发散作用,包括疏解风寒、风热、风湿、暑气等外邪犯表。辛温解表,如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细辛、香薷、白芷、秦艽;辛凉解表,如葛根、柴胡、薄荷、豆豉、豆卷、桑叶、菊花、浮萍、升麻;驱风湿,如威灵仙、白芷、络石藤、五加皮、海风藤等。" U5 P/ {7 V* P, F0 G ^8 k
, {" k0 L. v% Q* Q2.泻下药 2 x5 m9 D) F2 t' `/ o6 m7 y8 a$ @! Y
具有通大便作用(包括泻水)。寒下,如大黄、玄明粉;热下,如巴豆;润下,如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泻水,如大戟、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葶苈等。
0 M& t! @& G; F2 M W! x% A
6 Q6 _6 Z7 e+ }3 `4 Y9 K3.理湿药
! ~! M- ?+ J. x" c1 ^$ {具有除湿渗利作用。芳香化湿,如藿香、佩兰、佛手、苍术、厚朴、草果;淡渗,如茯苓、通草、苡仁;利尿,如车前、泽泻、木通、防己、瞿麦、猪苓、萆薢、萹蓄等。6 Y) Y; C* F$ U7 y5 Y
1 _% p6 x/ ^1 e7 Z6 h6 H! D4.祛寒药
; S* z! M6 E' \8 |具有温中作用(包括回阳)。温中散寒,如吴萸、丁香、干姜、茴香、乌头;扶阳壮火,如附子、肉桂、益智仁、肉果、巴戟天等。
0 y4 ^* F( B3 l6 v5 n4 | 5 ]4 p, f$ v& G6 ~$ d/ r4 L
5.清热药
8 s" P; g9 z* s; Q N) Q具有清解内热作用(包括解毒)。苦寒清热,如黄连、黄芩、黄柏、知母、山栀、龙胆草、连翘、青蒿、夏枯草、丹皮、银花;甘寒清热,如鲜生地、石膏、竹叶、竹茹、天花粉、地骨皮、芦根、茅根;清热解毒,如玄参、犀角、青黛、大青叶、马勃、射干、山豆根、地丁草、板蓝根等。
' _8 c, z: I3 {& }- C8 K1 B k
6 ~, S5 x' Q2 A- _+ |6.涌吐药
- x; o1 y. Q, m4 G具有催吐作用。如瓜蒂、藜芦、胆矾等。' q6 C" G/ I: J; G' e: t
+ ^& T7 \2 _' w q/ _' b, T9 y7.消化药
% e4 P; i& y! ^% @具有消食健胃作用。如神曲、山楂、麦芽、砂仁、蔻仁、莱菔子、鸡内金等。3 X; U8 Q7 `3 F8 P8 Y6 N. M3 b8 u
3 n* D! e% z" J; {* p# b
8.止咳药 j6 ~% B: s0 G& h' ?! [
具有肃肺作用(包括化痰平喘)。清肺止咳,如前胡、牛蒡、杏仁、贝母、桔梗、桑白皮、枇杷叶、马兜铃、百合、百部、胖大海;温肺止咳,如白前、旋覆花、紫菀、款冬花;消痰平喘,如胆星、半夏、白芥子、苏子、天竺黄、海浮石、鹅管石、竹沥、海藻、昆布、海蜇等。
- O/ m; |9 l9 z8 s+ E# }
/ h' W& W5 ]8 f" B/ T2 o/ O9.理气药 . `$ r+ v* e x- _# d% h/ h) B3 j
具有舒畅气机作用。行气,如陈皮、乌药、木香、香附、郁金、金铃子、香橼;破气,如枳实、青皮、沉香、厚朴等。6 r4 W7 c& Y9 o% I% S% P
U- _- a( W" z+ E. C
10.理血药 2 W0 J+ a& a) g% f+ L% o3 u' |, S
具有和血作用,包括破瘀、止血。活血,如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五灵脂、延胡、乳香、没药;破瘀,如桃仁、败酱草、益母草、姜黄、刘寄奴、地鳖虫、水蛭、虻虫;止血,如仙鹤草、参三七、蒲黄、白及、槐花、地榆、侧柏叶、茜草、血余炭、大小蓟、棕榈、藕节等。
# _+ Y2 x/ m4 I( q) r4 Q . J X% E: V! a( W5 q% D& ?
11.滋补药
7 h6 \) ]8 }. i具有营养强壮作用(包括补气、补血、温补、清补)。补气,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补血,如熟地、首乌、驴皮胶、龙眼肉、当归身、白芍;温补,如鹿茸、苁蓉、菟丝子、蛤蚧、五味子、补骨脂、狗脊、杜仲、续断、海狗肾、鹿角胶、虎骨胶;清补,如沙参、麦冬、石斛、女贞子、龟板、鳖甲、枸杞子、女贞子、天冬等。
" `8 S- O3 i* X0 h2 d* ]$ q , @( K; ^& ~) |. q+ k2 z
12.开窍药
+ I4 b* x* }! H- E具有醒脑辟秽作用。如麝香、牛黄、蟾酥、冰片、苏合香、安息香、菖蒲等。2 N; L# @9 Z9 Q7 R) U+ O& D. J% l
" _" a. _4 y: A! [13.镇静药 . @/ Z4 q3 B9 ~
具有重镇作用,包括息风、安神。重镇,如磁石、代赭石;息风潜阳,如天麻、钩藤、石决明、牡蛎、羚羊角、玳瑁、蜈蚣、全蝎;安神,如远志、枣仁、柏子仁、龙齿、朱砂、茯神、珠粉等。9 b* @4 G! e/ c3 m" ]
% F' B3 Z+ R! B3 M% \14.固涩药 : }2 r7 `9 h# X: z6 Z* K
具有收敛作用(包括止汗、固精、制泻)。止汗,如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固精,如金樱子、芡实、莲须、莲肉、龙骨;制泻,如御米壳、赤石脂、石榴皮、诃子等。
/ j1 c2 x- t' J6 a! N. m $ K3 w* @* h5 T) v' Y9 M) R
15.驱虫药 - p/ E2 M) ~5 u* ]+ w+ I
具有杀虫作用。如使君子、芜荑、雷丸、鹤虱、榧子、槟榔、雄黄、苦楝根等。& W `5 ?, g( W
从上面可以看到中药的丰富,并在治疗上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 我们体会到,药物作用于人体,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为恢复和加强体力,一为驱除病邪。简单地说,就是扶正和祛邪,也即《内经》所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现在为了便于学习和临证应用,将最繁用的药物结合常见证候,再作如下分述,有应生用或炮制用的亦加注明。 ' X2 S6 v5 D2 x/ t! p0 P
1.扶正类
$ d' Q8 x9 x& |7 w8 ^. x! f: v T7 e(1)属于肺者:分肺气虚、肺阴虚。
. L& m& h0 ]0 m& o 补肺气:生晒人参、生黄芪、冬虫草、山药。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川百合。 (2)属于心者:分心血虚、神不安。 补心血:细生地、麦冬、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红枣、五味子、浮小麦。 安神:龙齿、云茯神(用朱砂拌者为朱茯神)、珍珠粉。 (3)属于肝者:分肝血虚、肝阳上升。 补肝血:当归身、白芍、制首乌、驴皮胶、潼沙苑。 潜阳息风:左牡蛎、生石决、钩藤、天麻、杭菊花、羚羊尖、炙全蝎。 (4)属于脾者:分中气虚、中气下陷。 补中气: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扁豆、饴糖。 升提中气:炙升麻、软柴胡、煨葛根。 (5)属于肾者:分阴虚、阳虚、精关不固、筋骨无力。 补阴:熟地、山萸肉、天冬、菟丝饼、桑椹子、熟女贞、炙鳖甲、龟板、制黄精、紫河车、核桃肉。 补阳:枸杞子、鹿茸、海狗肾、益智仁、鹿角胶、肉桂、熟附片、巴戟肉、锁阳、胡芦巴。 固精:金樱子、煅龙骨、煅牡蛎、莲须、芡实、桑螵蛸。 壮筋骨:炒杜仲、续断、炙虎骨、怀牛膝、炙狗脊、补骨脂、木瓜。 (6)属于肠胃者:分津液虚、消化弱、滑肠、便闭。 养津液:金石斛(用鲜者为鲜石斛)、天花粉、玉竹。 助消化:鸡内金、春砂仁、白蔻仁、炒谷芽。 涩大肠:诃子、御米壳、赤石脂、煨肉果。 通大便:生大黄(亦可用炒大黄)、玄明粉、芦荟、枳实。 润肠: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淡苁蓉、蜂蜜。 (7)属于膀胱者:分小便短涩、遗尿不禁。 利尿:云茯苓、猪苓、赤苓、车前子、泽泻、冬瓜皮、通草、木通、大腹皮。 通淋:石韦、瞿麦穗、萹蓄草、海金沙、土茯苓。 止遗溺:覆盆子、五味子、蚕茧。 # g% z) \4 b* d5 P
2.祛邪类
; V4 ~/ d6 X3 R(1)属于外邪者:分风热、风寒、暑邪、中寒、风湿痛。
3 R" g% a5 L9 c0 C3 S. C 散风热:桑叶、杭菊花、薄荷、清豆卷、淡豆豉、荆芥、防风、葛根、软柴胡、蝉衣、蔓荆子、桔梗。 散风寒:生麻黄(亦可用炙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葱白、生姜、白芷、细辛、藁本、辛夷花。 清暑邪:香薷、藿香、佩兰、荷叶(端午节后中秋节前,一般都用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青蒿。 温中祛寒:吴萸、肉桂、干姜、煨姜、炮姜、丁香、川椒、小茴香、乌头。 祛风湿痛:威灵仙、海风藤、络石藤、川乌、草乌、秦艽、桑枝、丝瓜络。 (2)属于热者:分热邪、火邪、血热。 清热:金银花、连翘,生石膏、飞滑石、知母、茅根、芦根(亦可用鲜茅根、鲜芦根)、黑山栀、黄芩、淡竹叶、炒竹茹(亦可用鲜竹叶、鲜竹茹)。 泻火:黄连、黄柏、龙胆草、山豆根、生甘草。 清血热:鲜生地、丹皮、白薇、地骨皮、玄参、犀角、大青叶、板蓝根。 (3)属于湿者:分湿浊、湿热。 化湿:制苍术、厚朴、菖蒲、煨草果、白蔻仁、炒苡仁。 清湿热:萆薢、苦参、饭赤豆、茵陈、白鲜皮、防己。 (4)属于痰者:分热痰、风痰、寒痰、水饮、痰核。 化热痰:炙兜铃、淡竹沥、川贝母、天竺黄、炙桑皮、甜杏仁、地枯萝、枇杷叶(亦可用清炙枇杷叶)、胆星、射干、荸荠、海蜇。 化风痰:炒牛蒡、前胡、苦杏仁、象贝母、苦桔梗、胖大海。 化寒痰:姜半夏、陈皮、炙苏子、煅鹅管石、炙百部、炙紫菀、炙款冬。 逐水饮:葶苈子、制甘遂、黑丑、商陆、蝼蛄、蟋蟀。 消痰核:淡昆布、淡海藻、山慈菇、炙僵蚕、蒲公英。 (5)属于气者:分气郁、气逆。 舒气郁:广郁金、制香附、白蒺藜、路路通、罗子、金铃子、香橼、佛手、枳壳、玫瑰花、青皮、煨木香、乌药、制乳香、炙没药、檀香。 平气逆:沉香、旋覆花、代赭石、煅磁石、蛤蚧尾。 (6)属于血者:分血滞、瘀血、出血。 活血:全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苏木、五灵脂、丹参。 破瘀血:泽兰、益母草、荆三棱、蓬莪术、王不留行、败酱草、桃仁泥、地鳖虫。 止血:参三七、茜草、仙鹤草、侧柏叶、墨旱莲、槐花炭、地榆炭、血余炭、棕榈炭、蒲黄炭、藕节。 (7)属于积者:分虫积、食积。 杀虫:使君肉、芜荑、鹤虱、雷丸、炙百部、槟榔、苦楝根。 消食:六神曲、山楂炭、焦麦芽、炒莱菔子。 依据药物的功能来分类,主要是便于临证。但必须郑重说明,一种药有多种作用,如果因此而忽视其他方面,将会减低药物的全面效能。因此,对于每一种药应当全面了解其气味和效能,再抓住其主治重点。这样,在使用的时候便可左右逢源。 新媒体编辑:王丹
* M' q4 [) A4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