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延之死看民间医生软肋2017-01-25 肖格格 健康善举
: _) k+ L1 v3 B4 ?0 _原创作品,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作者肖格格为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歧黄传人”专栏负责人。
. M; ^% ` B6 }+ L4 E, P; [( {- l' z% b2 {" q- ?0 f
民间医生有绝活,是很多人的共识。一些民间医生难打交道,也是很多人的共识。个别民间医生让人又爱又恨的原因是性格有缺陷:要么极端自负,要么极度自卑。自负和自卑的性格不仅容易和人造成对抗,还会不负责任。有对抗就会有伤害,民间医生常常是受伤的那一方。不负责任就会损伤合作者的信心,民间医生常因为不能让人生起信心,而不能形成一个有力的团队,长时期单打独斗,在人生的低谷中徘徊。凡是能由民间医生变成企业家或医学名家的,如陕西赵步长、浙江赵章光和河南王文奎等,都是胸怀宽广的人。胸怀宽宽广的人才有可能与人合作,共赢共生。优秀的民间医生,是散落在人世间的珍珠,而让珍珠光茫四射的首要条件,不仅是有人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克服性格上的软肋。 上了岁数的中国人都看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因为性格导致的悲剧人物,首推蜀国的魏延。魏延之所以被后人认为死的冤,是因为他本没有反判之心却被以“反判”之名杀掉。魏延是蜀国的重臣,深得刘备信任。蜀国成立之后,汉中的稳固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危,很多人都认为刘备会派张飞去镇守,结果却派的是魏延。魏延的将帅之才由此可见一斑。深得刘备器重本来是件立功成名的大好事,但是这也让魏延极端自负,除了服刘备,似乎谁也不服。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尤其尖锐。杨仪是文官,深得诸葛亮的信任。魏延和杨仪面对面发生矛盾时,魏延是吹胡子瞪眼要亮刀砍人,杨仪则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 古人说“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亡”,刘备对魏延有知遇之恩,所以魏延为蜀国扩疆拓土的雄心一直十分坚决。刘备死后,魏延也一直是主战派。然而,诸葛亮不但没有看到魏延的忠心看到的还是“反心”,在死的时候召来魏延的死对头杨仪开会表态:魏延若不听话,杀!魏延能听自己的死对头“臭书生”杨仪的调遣吗?不可能!当马岱提着魏延的脑袋去见杨仪时,杨仪一边用脚踩踏魏延的脑袋,一边说“庸奴,复能作恶不?”1963年,邓小平同志在武候祠见文武群臣的雕像中没有魏延,问为什么,工作人说因为魏延是判臣,所以没有雕像。邓小平同志当时说:“这些塑像,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又有了,比如魏延就该有,但没有塑像。” 今天的民间医生有着魏延一样相同的境遇:有治病的本领吗?有!很多民间医生在治好一些别人不能治好的疾病之后,不仅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尊敬,也赢得一些国家级的学者或是国医大师们的尊敬。他们在欣然自得的同时,开始极端的自负。他们瞧不起地方卫生官员:京城的学者和国医大师都和我是好朋友,你算老几?他们瞧不起西医:西医是在以科学的名义杀人!他们看不起同行:我能治的你能治吗? 某一天有资本找上门寻求合作时,合作者常常发现:他们想显示疗效天下第一,却像在吹牛。他们不愿意谈合作谈规范谈责任,更喜欢怦击西医和社会对他的不公。合作者一旦对他的某些地方有质疑想得到解释,他们就会心生不被信任的羞愤,产生敌意和对抗。最终双方是不欢而散。 民间医生是中国医生的一部分。民间医生只有克服性格上的短板,才能受到民众欢迎、国家关心、资本喜欢,突破人生和事业的双重困境,成为名医和良医,成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与日俱增的人。 , n/ ?" u* I$ m1 T0 H7 d
8 l& h4 z ?6 T g& @& P+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