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张效霞:论中医文化研究与中医理论发展的辩证关系
曹东义 发表于:2017-3-1 08:44:5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859
张效霞:论中医文化研究与中医理论发展的辩证关系原创 2017-03-01 张效霞 张效霞
& R5 l  t# H  j- F

1.中医理论的突破和发展需要中医文化研究

众所周知,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理论基础,还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如气、阴阳、五行等学说,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套用而来的,整个传统中医理论体系都是以中国文化的若干范畴为理论基础的,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没有现有形态的中医理论。换言之,中医的理论、概念和范畴均是中国古代文化关于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体现与反映,不了解其本源,则难以准确地把握其实质;不辨析其流变,则难免误解中医为“玄虚”,甚或为“伪科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关于中医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或医学的角度来进行的。从哲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往往将中医理论作为哲学体系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或哲学派别的论据来使用,忽视了中医本身所特有的学科特点,常常导致对中医理论先入为主的划分和定性。如通常将中医理论发展的成果视为唯物主义意识形态的胜利,而将天人相应、阴阳五行视为唯心主义的糟粕。从中医角度进行的研究,则往往从医方和医理的关系与发展着手,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历史虽有不少论述,但多就医论医,鲜有将中医放在整个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研究和再现其形成过程的探讨。两种研究角度,都往往将中医理论作为即成的论述前提,着重研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后中医的发展变化,而将这一理论形成于何时,因何形成,形成于何领域等对中医理论突破和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则避重就轻,甚或一笔带过。

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要想使中医理论突破和发展,必须正确回答“什么是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从何而来?”“中医理论向何处去?”这样一个“三段式”的理论命题。而要回答“中医理论从何而来?”则必须全面阐发中医理论的思想文化基础,探索和揭示中医理论与中国文化的内在联系。若要回答“什么是中医学理论?”则又必须在全面梳理历代经典著作和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系统地对中医理论内涵和思维方式进行深入的解析和阐发。便言之,只有把中医回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医理论进行返朴归真式的还原研究,才能从中医理论体系自身寻绎出其内部所蕴涵着的某些带有本质性的规律,寻找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切入点和可以影响、带动全局的突破口。这是因为:医学是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文化的审视与剖析,才能更准确地阐释、理解医学问题;只有结合对文化总体趋势的把握,才能胸中有底气地进行今天的中医理论研究和发展工作;也只有将中医放在当时具体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去考察,目光放远一点,视角宽阔一些,才能对中医理论如何突破和发展有着更深更清晰的了解。总之,要理解中医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它的思想文化基础和方法论特点。

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医文化研究是认识中医理论、研究和阐发中医理论,以及中医理论突破和发展的需要,谅不为过。现阶段影响和制约中医理论突破和发展的因素,则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一门学科理论的突破与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质量,是决定学科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但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型,可以说,在1956年招收的第一届中医大学生的思维理念中,就已然不可能完整地接受“人与天地相参”的理论,对“比类取象”缺乏真切的体会和感受,故而难以入门,更不要说登堂入室了。其根本原因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全盘西化而导致了文化传统的削弱。

临床实践是中医理论突破和发展的源头活水。传统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说到底就是把握和运用天地自然的各种规律,并将天地自然万物作为调治患者“阴阳不和”的手段和工具。但由于传统文化土壤的丧失而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异化,如今能用中医的思路和方法看病的中医,已寥若晨星了。

群众信任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前提和基础。而现在,“中医药不好,中医药根本不起什么作用”等种种非议,在年轻人中间甚嚣尘上。其深层的原因在于:五四以来所形成的以西方文化为至上标准的“科学话语”语境中,中学即是旧学,国粹就是垃圾。所谓中学、所谓国故、所谓经典、所谓中医,全被归入旧的、倒退的、迷信的、要抛弃的范围。

让中医走向世界也是中医理论突破和发展的应有之义。而要想让中医走向世界,就必须让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走向世界才行。而非“改轨”、“接轨”。西医东渐所采取的“传教士策略”确实值得我们中医学界借鉴和深思。

2.中医文化研究应紧密围绕中医理论突破和发展的主题

目前中医文化研究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系统有机地发掘、整理中医文化研究素材,是中医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但“现有对中医文化研究素材的发掘、整理,虽在拓宽文化研究视野、提供资料和线索方面有一定价值,但由于存在局限性与无序性,其现实意义毕竟有限。”中医与易、儒、道、释的关系历来是中医文化研究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但“精细深入的研究不多,大而空泛的论题不少”;“复杂的文化问题在某些研究者那里却成了程式化的定论,只须在这些定论下,填充事例,即可成就一篇‘研究’”。或者将中医文化研究当作附庸风雅、发思古之幽情的载体,甚至将中医文化研究搞成了“杂货铺”、“大拼盘”,“成了伪科学的防空洞”者,亦不鲜见。

详中医文化研究兴起、命名之缘由,不外乎由于研究的范围、利用的资料、所要说明的问题等已然超越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故加上“文化”二字以正其名。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文化”的初步定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研究中医药文化,就是以中国哲学、文学、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为对象,研究中医理论与临证发展规律、中医名家学术思想、中医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以及名家风范……从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已赫然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了。

之所以在时机、条件均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将中医文化立为一个学科,关键的原因是我们长期以来混淆了医学史与医史学的界限,将它们二者等同起来的缘故。其实,医学史与医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学科,研究医学进展的过程,叫做医学史。研究编纂医学史的理论与方法谓之医史学。探讨中国医学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之间的关系与影响,理应属于医学史探讨的范畴之一。正如廖育群先生所云:“纵观这些年国内的‘医学文化’研究,基本上属于‘历史性的’,即主要围绕着医学与哲学、宗教、经济、交流等等的关系,综合性地探讨医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所以从长远的角度、宏观的角度看,‘中医文化’‘传统医学与文化’的研究,应该视为史学研究的一部分。”

因中医文化研究形成气候已达二十余年,不烦易名。但是,所谓的中医文化研究,必须紧密围绕如何使中医理论突破和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工作才有价值和意义可言。具体说来,就是在对历代文献(包括各类非医学文献)进行分类、爬梳、提炼、总结、概括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学、史学、文字学、哲学、社会学、逻辑学、发生学等方法,从一个个概念,一条条理论,一项项学说入手,运用现代治学的科学方法,将中医理论回置于其产生、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放在其得以产生、发展的具体历史环境的哲学、文化、宗教、伦理道德等背景下,去研究和再现其形成过程。对其合理内核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求更加符合客观而加以发扬光大,对不合理、不科学的内容在说清其错误何以为错误的基础上加以扬弃。否则的话,其前景是令人堪忧的。


3 _! p- y, U2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