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从老百姓的普遍观点中寻找突破口……
名中医,就是好中医?很显然,现在“名中医”这三个字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什么分量了。太多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名老中医确实让老百姓大跌眼镜了,稍微有点常识的老百姓都不看好这一点了,虽然很多医馆及医疗机构任然对拥有一枚名老中医而沾沾自喜,以此作为医馆的宣传“名片”,但是作为实实在在掏钱消费的老百姓来说,已经少了那份原始的冲动,少了以名求医的快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所谓的名中医名负其实,名中医也泛滥成灾,用老百姓的话讲,哪来那么多好中医?
前不久拜访一名医时,有一位强直性脊柱炎求名医十三载的患者这样告诉我:别和我说名医,有本事您让我好好的在没有用止痛药的前提下好好的睡一觉。
但是事实上也只有找到我这位朋友时才能让他做到,而我这位朋友是位西学中的所谓中医人,别说名中医了,连中医执照都还在苦逼的申请中……
) G& M" ~1 A1 Z' c0 V, q P
& i4 j& f4 b6 \! x1一票难求就是好中医?
5 q! }1 W% U. s' P0 `
! S8 u1 {7 s. p% r. [2 [% v
就像吃饭一样,中国人干啥事都喜欢扎堆。老百姓的口头禅一般都是这样的:给你推荐一个好中医,但是这个中医的号很难挂,起码要一个月才能约上。被介绍的人往往掩饰不住内心的冲动:这么厉害啊,我一定想办法去看看。各位朋友,看出逻辑了吗?一票难求,就是好中医。事实上,这逻辑关系显得很牵强。我是从国营体质出来的,在公立医院,只要把诊所的门打开,就有大量的患者涌入,如果没有一点自知之明,医生很容易把自己定位为名中医,我拜访过不少这样的医生,除了看病水平不匹配之外,包括说话的姿态,动作,表情等,一派大师的感觉。
当然,能拥有一定的粉丝群是能说明一定的问题的,但是和好中医之间没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和网络推广,平台推广,微信公众号推广等有很大的关系。水平一般的医生通过一两年的运作而成为名中医的比比皆是,博客,微博,公众号确实“网红”了一大批中医,至于临床水平,真是“谁用谁知道”。
5 k: o7 e# x! c1 j9 t# Q# B/ o! ?" W$ Q# g4 N- @& d
2著作等身就是好中医?
: M. O" ^+ ?+ a' X8 L6 {0 s
, P7 C$ D& D. ?我平素特喜欢看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我发现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医都很高产,年纪尚未半百,但是著作基本等身。但是翻开一看,结果也只能一看。当然不排除一批文笔很好的高手,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自然也拥有了很多粉丝。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圈外的中医爱好者也瞄准了这样一块福地,好多还开始办起来培训班,不禁为之汗颜……
8 O; d7 J, p. o; i! }3 V
9 ^ \3 K8 v7 ~4 r3医德高尚就是好中医?
4 h+ {' n/ Q/ K/ x2 N% X, ~. {4 p 9 b$ A5 W" w0 T5 p: O$ h2 U
中国人干啥事都喜欢套上道德的外衣。好像道德高尚就是好中医。看某某中医,都吃斋念佛,是好中医;看某某中医,态度和蔼,是好中医。事实上,中医作为一项基本的从业行为,技术还是在第一位的。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没有好的疗效,一切都是虚的。当然,道德水平是一个好中医所必备的条件之一,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更何况,很多好中医表面上一副看破红尘视钱财如粪土的样子,得意忘形时又时不时标榜某某市长的病都是我看的,我的某某患者是某某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身家过亿……这年头,装逼的人太多,装装仁义道德,很多人都会,而且也很容易,是否言行合一,老百姓心里有杆称……
% F3 d( N" R+ x' j' Z
8 F( T C3 l. e5 C5 u2 w, c4成功案例多就是好中医?
t, U- g9 h3 ]1 A4 a. [( z6 f H- J
$ ?4 f5 f) i/ S: [作为一枚中医,我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哪个中医没有几个成功的案例?这些年,参加过不少的培训班,参加过不少的学术会议,会议的一大主题基本上都是成功案例的展示。参加多了还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好像每年讲的案例也就是那么几个。中医人最怕的就是怕别人说自己不行,所以选择案例这个很技术很专业的途径去展示自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在和患者的交流中,医生也难免会骄傲的显摆显摆,以博得患者啧啧崇拜。
我也很虔诚的去跟诊“十全八九”的偶像,结果发现,原来我以为只有我很多病看不好,原来很多大师很多名家一样很多病也看不好,只是他们不说而已……
Q1 r ?6 C1 O
5 I# j3 A" [ h7 h' k. q5无所不能就是好中医?
: s+ F2 ?2 U7 X( k+ v7 ]. v3 W* o7 K. \ Z6 c' [& q& O4 }
经常会听到这样几句话,中医就是一所移动的医院;中医,三个指头打天下;中医不分科。当然,做个好中医是很苦逼的,易经八卦,五运六气,四大经典,古今医案,针灸推拿,经方时方……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学习是中医永远的主题。内外妇儿都需要涉及。
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毕竟每一个特定人群每一个特定的病种是有它的独特性的。中医,没有所谓的全才。有颈椎病引起头晕的患者,中药往往收效甚微,而对于整脊高手来说,往往就是小菜一碟;中医肿瘤专家对于肿瘤的个性“心中了了”,而大部分中医还是只停留在“辨证论治”。
我说这句话肯定会得罪不少的专家,但是隔行如隔山,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对于他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是有他的优势的,这一点不容忽视。我父亲就是一名中医正骨高手,我很少有看到他的失败案例,但是看内伤杂病,我父亲真不咋地。所以我曾经有过一个论断,一个不会给患者推荐同行的医者,不是一个好中医。因为他什么都想包干,事实上他忽视了一个常识,任何人都是有短板的,同样,任何人也都是有优点的,中医行业,也没有例外……
0 U! e( L, T* a3 U5 Y: b; g2 e6 `, [$ F5 n9 B2 w- H
6高手在民间?
7 u! W- X' f6 e: t) M 9 H& V& D% A/ K: \) | y( @5 j
这句话是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同样,逻辑关系也是非常牵强的。民间有高手,而且还不少,原因有很多。民间的中医往往能很纯正地学习中医,有师承,民间中医没有那么多外在因素的干扰,所以能潜心研习;民间中医啥病都看,而且一般看的病都比较严重,容易积累在当下分科体系非常发达的体制内所不能积累的病案和经验。这也是我为什么经常去民间拜访高手的原因,往往让我喜出望外。但是民间中医也有很多知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由于传承的关系,知识存在一定的极端性,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中医以民间中医标榜自己,好像这是一个好中医的标识。事实上这里也没有很强的逻辑关系。我曾经带听一个患帕金森的患者说拜访过很多民间中医,对于帕金森的解释有很多,有的说是产后风,一直没有治好;有的说是陈年风湿;有的甚至说他老家房子建的位置不对……最后,该患者生气了,不再看中医了,说连帕金森是什么病都看不出来,不敢看了……我们处在一个与现代医学同台献技在时代,如果极力地排斥现代医学,其实也是不对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不民间中医也会陷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的守旧之流。
" L, _" N7 D) s' K! s2 G% g" h
1 r8 c3 ^( ~5 z3 M
7诊金高就是好中医?
5 a- E/ K/ ^6 t2 ^9 L) f0 ~
# Z% F* i1 o& k. x我一向是主张从诊金这一块给予中医足够的尊重的。做个中医不容易,做个好中医就更加获得相应的报酬。而中医的价值应该是从诊金来体现的。因为医者的处方或者治疗方式是医生价值最直接的体现。而不是从药品提成等方面去实现。可是现在的风气完全变了,很多医生动不动就是用自己的诊金去标榜自己,好像不套个象样的诊金对不起自己似,而不想想人家能拿2000,人家付出了什么,做出了什么。
我很尊敬的姚梅龄老师在深圳的诊金很高,但是您去看一下就知道,这是人家应该得到的价值。姚老看病非常仔细,一般40分钟以上,处方也非常严谨,疗效也非常可靠……但是事实上很多中医不是这样的,诊金看齐了,技术没有看齐,这就不行。
……
0 r) J4 O2 T' o
8 Q N% s" Z7 q, I5 O# b* n/ ]8究竟什么才是好中医?
S, i5 {: Z1 B" j y% Y & i! X9 W+ s7 @1 B2 ]7 L# X
相信很多朋友也基本上知道个七七八八了。我文章的最后还是想引用一段伤寒论的序言来引出我的观点: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其实好中医的标准,医圣张仲景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了:
要有“留神医药,精究方术”的学术态度;
要有“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的医者情怀;
要有向“惟名利是务”宣战的道德底线;
要有向“华其外而悴其内”宣战的务实作风;
要有谦虚好学,不固执“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的开放胸怀;
要有认真察病的职业操守;
要有向“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的浮躁行为说再见的医者素养;
要有能“视死别生”的能人风范,有能解决问题的扎实功底……
做个好中医,真的不容易,这是一个医者一辈子的追求。
2 }& ~& |* g; } c) P6 Z
4 t( ]2 m6 X8 @
: E0 h6 V! g, `& m/ m文章转载自明医汇
" v7 r. t& h5 ~6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