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免疫技术为何萌生于中医,而不是西医?
曹东义 发表于:2017-4-5 11:32:5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599
免疫技术为何萌生于中医?
曹东义、朱胜君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
摘要:种痘技术来源于中国,经玛丽夫人传到英国琴纳改良,巴斯德推广,逐渐完善,成了战胜传染病的有力武器。然而,在西方此前的观念里,毒就是有害,药就是有利,他们一开始不接受把患者的痘痂“嫁接”“移植”到健康人体的做法,因此,也就不可能出现“种痘”的原始创新思想和技术。中医自古就有“化毒为药”、“以毒制疫”、“化害为利”的传统,与西医倡导的“毒与药对立”的观念不同,因此,免疫思想起源于中医,免疫思想孕育了“疫苗”的免疫技术。中医原始创新的免疫技术,逐渐传到了西方,并进一步集成,发展,人类消灭了天花,控制住了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因此说,免疫思想和免疫技术,是中医对于世界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中医理论,免疫学,中西医比较
Why vaccination idea and vaccination technique comes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O Dong YI ,   ZHU Shen g – Jun
(The Hebei Provii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Shijiazhuang ,050031)
Abstract : :      Vaccination Technique comes from china ,and has been spread to England by M. W. Montague, Improved by E. Jenner, Expanded by L.Pasteur; In the idea of Western person, poison does harm,, medicine does good , originally they didn’t accept the method of transplanting patient’s scab to healthy person ,so they could’t   invent vaccination technique originally. Since ancient times china has the tradition of turning   to harm for the benefit, turning to poison for medicine ,treating pestilence by poison ,which differences the idea of confronting   poison and medicine that western medicine proposes .So vaccination idea comes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gives birth to vaccination technique .Depending on original inno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man eliminated smallpox and controlled many epidemics .So   vaccination idea and vaccination Technique are the great contributi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de to the world.
Key words: Theor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munology, Comparison of the wester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到目前为止,人类只消灭了一个疾病“天花”,依靠的是中医的原始创新,而不是抗生素,更不是靠解剖。中医所开创的免疫学思想,也是控制其他传染病的法宝,免疫技术就是依靠预防接种“疫苗”。而“疫苗”的科学原理与实用技术的原始创新,起源于中医,而后传向世界,造福于人类,它是中医免疫科学思想哺育出来的实用技术。
种痘“嫁接”震惊了玛丽
2005年张荣昌编译出版的《药物简史》,是德国学者恩斯特·博伊姆勒(Ernst Baumler)的著作,该书第一章“当种牛痘来到欧洲时”,开篇就写到:“一位贵夫人、一位英国乡村医生和一位法国化学家,为人类立了功
作者看到了“疫苗”免疫学技术的进展,对于世界医学进步的巨大贡献,也高度赞扬了传播免疫技术的蒙塔古M. W. Montague 1689-1762)夫人玛丽、改进种痘技术的琴纳(E. Jenner1749-1823,也常被译为詹纳)、推广免疫技术的巴斯德。但是,对于原创于中医的种痘发明,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
原创于中国的科技发明,就这样被淡化了,《中国青年报》在介绍“种痘”的时候,也否定种人痘对于种牛痘再创新的启示作用,说什么:“琴纳的‘牛痘免疫学’是独立发现并完成的科研。”并借以批评中国的人痘术不安全,甚至有中医不但无功而且有过的意味。说什么“某些中医学家或急于考辩种痘术中国第一的人们,与其争来争去,不如学习一点琴纳的科研精神,假以时日,中医或许会有更光明的前途。”
历史果真是这样的吗?
蒙塔古夫人玛丽在土耳其时,了解到接种人痘疫苗之后,可以预防天花,希望这项技术也能在英国推广。
接种人痘在英国的坎坷
1717年秋,玛丽夫人依靠了解到的情况,让自己的爱子爱德华接种了人痘,获得了成功。
1721年,玛丽夫人回英国,希望推广接种人痘,遇到了英国医生们的坚决反对。国王拿七个死刑犯先做实验,他们种痘后都存活了下来,为种痘在英国的推广开辟了道路。
试想:当初尽管有玛丽夫人成功的“现身说法”,为什么还要用死囚进行实验呢?关键是难于接受这种把患者的脓庖疮“移植”、“嫁接”到健康人体上的做法。
在希波克拉底的《誓言》里,提到“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也就是说,有毒的物品是绝对不可能施与病人的,更不可能把病人的毒疮痂“嫁接”、“移植”到没有患病的人体上。因此,在西方也就不可能出现“疫苗”接种的“原始创新”。
种牛痘在英国为何有曲折
18世纪,天花已成为当时英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发明牛痘的安特·爱德华·琴纳小的时候,也接种过人痘疫苗。他注意到: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感染了牛痘,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曾被传染上天花。牛痘的病情症状比天花轻得多。
1796年5月14日,他为菲里普斯接种了牛痘,使他抵抗住了天花病毒的侵害。英国皇家学会有些科学家不相信一位乡村医生能制服天花,琴纳也遭到了教会的威胁。
在琴纳种牛痘成功之后85年,也就是1880年之后,法国的著名学者、化学家路易·巴斯德(1822-1895)把免疫的“疫苗”技术,推广、移植到鸡霍乱、牛炭疽、狂犬病等领域。后人更是不断研究,在斑疹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等领域,推广了免疫疫苗技术。但他们都没有见到致病的微生物,更没有揭秘免疫原理的分子机制。
因此说,由中医开创的种痘免疫实用技术,是一种科技原始创新,此后的免疫技术改良、推广,都是引进、吸收人痘苗的再创新过程。
中医如何萌生了免疫思想
既然中医种痘属于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那么,这种原始创新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认为,这是中医的科学思想哺育的结果。
首先,关于疫病的认识由来已久,甲骨文里就有关于疫的认识,甚至有“御疫”的记载。《说文解字》说:“疫,民皆疾也”。
御疫,应当是免疫思想最早的表述。当然,科学的进步是缓慢而曲折的,防疫、免疫技术探索的历史过程,也是很漫长的。其中,最鲜明的是中医关于毒与药辨证关系的认识。
《周礼》之中说:“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也就是说,毒与药都是中医医生用来治疗疾病的,药与毒没有本质的区别。
《内经》之中不仅有关于疫病的许多记载,还有预防疫病的丰富内容。尤其是以具有大毒、小毒、常毒的药物治疗疾病的论述,对于疫苗的发明也是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如《素问·刺法论》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可干,避其毒气,……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神农本草经》记载365种药物,其中上品药120种,多是无毒的药物,可以久服养生。中品药120种,“有毒、无毒”的药物都有,需要医生“斟酌其宜,欲遏病补羸者”用之,下品药物125种,多数有毒,可以用来“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治疗疾病。
以上这些记载都说明“有毒无害,化毒为药”治疗疾病,是中医学的特色。
在西方医学的观念里,毒与药的界限是分明的,是不可转化的,毒就是有害,而药就是有利,观念与中医完全不同。
因此,西医不可能发明一个“用毒去防病”的技术。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很多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多是以服用有毒的药物,或者接触有毒的药物,来预防传染病。
为什么“毒可以制疫”?
孙思邈说:“《易》称天地变化,各正性命。然则变化之迹无方,性命之功难测。……是故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故有天行温疫病者,即天地变化之一气也。斯盖造化必然之理,不得无之。其次有贤人善于摄生,能知撙节,与时推移,亦得保全。天地有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命曰知方。”
从孙思邈的叙述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所认识的温疫传染病,都是自然变化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天地之间的传染病“瘴疠”,可以用天地之间自然产生的物质“以防备之”。
在孙思邈的《千金方》里,预防传染病,有服太乙流金散、辟温雄黄散的内服方法;也有外用辟温病粉身散常用方等等,如服用了由丹砂、雄黄、鬼箭羽等有毒中药组成的方剂, “可与病人同床、传衣”。可见,孙思邈对于传染病的接触传染是有很深认识的。
“以毒制疫”思想,是鼓励中医接种人痘技术的理论渊源。
对于毒的认识,今人与古人不同。《说文解字》说:“毒,厚也。”《阴阳大论》说:“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也可以说明,一种不利的因素厚重之后,就可以成为“毒”。
相反,由厚重转化为轻薄,毒也就可以转化为药。
毒所以能够化为药,还可以从防微杜渐谈起。
值得我们特别指出的是,古人对于“疫苗”的认识。所谓苗,既可以是植物初生之幼苗,也可以是燎原烈火之火苗。在“治未病”预防思想极为浓厚的中医学里,“苗”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
《内经》说:“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火就是可以控制的火,是可以利用来照明、取暖、熟食的有用之火,而燎原烈火则是有害的火。
所以,中医的人痘疫苗叫“时苗”、“熟苗”、“旱苗”、“水苗”,总之都是疫苗,而不是叫“疫毒”。
中医免疫技术是如何创造的
我国古代医籍上见到有关天花的确切记载,始于晋代葛洪(公元281-342年)的《肘後备急方》,书中这样写道:“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
清代朱纯嘏《痘疹定论》(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一书中记载有这一则故事:说宋真宗时,峨嵋山一个“神医”为宰相王旦的儿子种痘,这是我国医籍上追溯有关种痘记载的早期记录。其实明代末年,喻嘉言在他的医学著作《寓意草》(1643年)里,就记载了两例种痘失败的病例,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促进了有关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10年后的清顺治十(公元1653年),董含的《三冈识略》中又记载安庆的一位医师,取患儿的稀痘浆贮存,使用时将所贮浆染衣,使小孩穿著,三日萌芽,五日痘长,十日痘萎。这是清初人记录种痘的最早文献。
清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刊于乾隆七年,1742年),书中对于种痘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介绍有痘衣法、浆法、旱苗、水苗法四种痘法。书中分析了这四种方法的优劣:“水苗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应验,痘浆太涉残忍。”
早期的种痘术,采用的是天花的痂,叫作“时苗”,实际上是以人工的方法使接种者感染一次花,这疫苗的危险性比较大。我国在种痘的过程中,逐步取得选择苗种的经验。
清代郑望颐在《种痘法》中主张用接种“苗性和平”的痘痂作苗,叫做“熟苗”,这类疫苗的毒性已减,接种後比较安全。
朱奕梁《种痘心法》进一步指出:“良由苗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练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患也。若‘时苗’能连种七次,精加选练,则为‘熟苗’”这种通过连续接种和选练多次来减低痘苗毒性的方法,是合乎现代科学原理的。
推广免疫技术造福世界
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俄国首先派医生来北平学习种痘及检痘法。十八世纪,我国的人痘接种术由俄国传至土耳其,英国驻土耳其大使人蒙塔古夫人玛丽看到当地人为孩子种痘以预防天花,将此项技术传到了英国。1796年琴纳改良种人痘,变为种牛痘。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医宗金鉴》传入日本,于是种痘法在日本也流传起来。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鉴于军队反复流行天花,牧师马瑟把他所知道的人痘接种术情况告知波士顿有关人员,政府要求所有部队实施人痘接种。这是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术前20年的事。
英国科技史家罗伯特·玛格塔在《医学的历史》中说:“古代中国人懂得将脓胞结痂研成粉末吸入鼻腔,用来预防天花,在历史上是他们首先做到了这一步。”
上述分析表明,种人痘预防天花,有可能出现在出现于我国宋代,并且长期在民间流传,然后传向世界。这项科技发明决不是轻松得来的“偶然事件”,而是长期科学探索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民为了这项科技发明,曾经付出过生命的代价,明代周晖的《金陵琐事剩录》就记载陈评事之子死于种痘。因此说,种痘是中医科学文化孕育的千万朵鲜花中的一朵,是无数宝贵果实之中的一个。
由于种痘术,中国在明代有李氏编有《免疫类方》,创立“免疫”一词,沿用至今。
总之,通过历史回顾,我们看到是中医学向世界贡献了免疫学的思想,贡献了可操作的实用免疫技术“疫苗”;欧洲科技工作者、医学家引进吸收了中医的技术,进一步创新推广,才使人类控制住了传染病的大流行;进一步的原理认识,则是今天尚未完成的历史使命。
2009715
( e/ j9 m3 v4 _; `& p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4-5 11:33:42 | 阅读全部
中医60年沧桑巨变# E6 V7 V. m/ z; Z
曹东义* I7 Y# r: k. O: ?% H' d

5 I" o, g1 R( U8 P, \0 e# s中医药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有四部经典构筑的深厚理论,也有历代医家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一个“理法方药”完备的独特学术体系。建国前后,中医学经历了沧桑巨变,这种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其中共产党的中医政策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i$ X8 }1 `/ Q1 t& `
一、中医历经辉煌,在近代走向衰落, I4 N0 E, }2 R0 o# K" w# X7 t/ h
神农尝百草,黄帝论医药,伏羲制九针的神话,传说着中医药的古老历史。甲骨文的病症、病名,秦简汉墓出土的医药简牍,《易经》《尚书》《左传》《山海经》等先秦古籍中有关医药的文字,见证了中医古老的渊源。可以说,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中医药与中华民族生死与共,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的历史。
- H- |) ]4 n" R/ L4 f3 @  s但是,进入明末清初之后,西方文化逐渐东传,西方的医药文明也与传教士一起来到中国。康熙皇帝疟疾日久不愈,传教士用金鸡纳治疗后很快好转,这一偶然事件促使康熙重视西医知识,他让人用满文翻译西方的解剖学著作,中西医的交流由此拉开序幕。河北玉田县的王清任,在北京行医40年,他于1830年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直指中医经典著作的解剖错误。尽管他的“改错”是越改越错,但是由于他的活血化瘀方药十分有效,因此,他的“改错”主张,震惊了中医界,也使中医界信心大失。在中医初遇西医时,中医首先用解剖标准,给自己打了一个不及格的成绩。; ^& N# ^" P( {) A) d
甲午海战之后,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一个世纪。中医学被当作阻碍科学化的堡垒,受到近代许多文化名人的不正确指责,中医的指导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被斥为玄虚的封建糟粕。中医因此而“失语”了近百年,也在“不科学”的席位上坐了近百年。
+ O7 w+ t+ f0 N  Y3 P' T- C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海归派”,效仿日本取消“汉医”的政策,要消灭中医。1912年北洋政府决定不发展中医教育,1929年国民党政府开始有组织地取消中医,建国前的中医界逐渐走向衰败,尽管还有50余万从业人员,已经是风雨飘摇之中的一个“夕阳行业”了。6 {2 c9 z9 |7 P+ L2 Z4 n
二、建国初期卫生行政部门加快取消中医9 {+ |/ Y3 v7 ^- K
1949年中国人民经历了百年磨难和艰苦的奋斗,终于站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中医界不但没有获得解放,反而加快了倒下的进程。卫生行政部门背离毛泽东“团结新老中西医”的指示精神,要“中医科学化”,办中医进修学校只讲授西医知识,以此改造中医队伍。不办中医学院,不培养新中医,中医后继无人已成定局。而且还要考试“甄别”,用“科学的西医知识”考中医,结果全国的中医仅有百分之二十以下合格,大批中医被迫改行、歇业,中医队伍锐减百分之九十。) z- t4 S6 J/ D
东北卫生部长王斌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说,中医是封建医,必将随着封建社会的消失而消失。中医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这是此前所没有出现过的“灭顶之灾”。
3 s; N5 h: ^1 u* l. m- f8 B三、毛泽东系列措施挽救了中医& K+ h( {2 T/ M
毛泽东1953年在白学光的报告上作了批示,要检查卫生部的工作,中央文委工作组发现了卫生部中医政策的严重问题,立即报告毛泽东。毛泽东严厉批判歧视、限制中医的错误政策,撤消了卫生部两个副部长的职务,尽管他们战争年代曾经功勋卓著。毛泽东这个举措,让普天之下为之震惊。0 D; v& z: w2 c
毛泽东号召西医学习中医,而不是批评、嘲笑中医不科学;中医进西医的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各种严重疾病;研究中医学术,成立中医研究院;创办中医学院,让中医不再自生自灭。大力扶持中医教育,让学中医的学生与师范生一样享受优待政策。
  _% |4 v; x( v$ w: o经过一系列的挽救、扶持,中医重新得到社会重视,不再是“封建余孽”的代表了,重新站立起来成了受人尊重的“苍生大医”。台湾的陈立夫先生说,尽管他对毛泽东很多做法不赞同,但是他要歌颂毛泽东的中医政策。$ R8 o% C7 }+ g  B! ^9 [6 K7 _4 i/ e
四、新中国中医枯木逢春
! h4 K' w3 Q! p( {毛泽东制定了扶持中医的新政策,中医界不负众望,立即就给这个正确的政策提供了事实证据。: I5 D' T8 v4 l5 P& I- ]' q3 _
1954年,放弃个人诊所,走进医院的郭可明老中医,在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以中医的方法治疗乙脑,治愈率在90%以上,这对于当时病死率30%以上,致残率也很高的世界医学界来说,犹如一声春雷。不仅如此,中医治疗阑尾炎、肠梗阻、胆石症、骨折、宫外孕等西医需要手术治疗的许多疾病,也使很多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中医治疗婴幼儿肺炎,挽救了许多年幼的生命;治疗血吸虫腹水,弥补了“华佗无奈小虫何”的缺憾。一个一个的事实成就,证明了毛泽东当初的决断非常正确,他不仅多次自豪地说:“中华民族要对世界有较大的贡献,我看中医是一项。”他还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整理提高。”, y# ]4 ^4 [' w! R' r  g
针刺麻醉获得成功,引燃了世界针灸热、中医热,也是继“乒乓外交”之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力军。% U  w; T3 t, W4 \( `% ?7 E! D3 P
五、走过文革在调整之中继续前进
) L. S; ~- p! m: y0 |文革之中许多行业受冲击,而中医学由于和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倍受损失,许多老中医受到不公正待遇,甚至被迫害致死;中医院校被合并,中医医院也在“中西医结合唯一道路”的不正确指引下,走向衰落,或者受到冲击。% X7 y) \0 Q2 ]
文革后,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的文件,这就是改变了许多中医命运的中共中央(78)56号文件,邓小平批示说:“这个问题应该重视,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
+ f9 I9 U1 m* A, R0 t; G2 P1979年卫生部确定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战略思想;198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在当年的衡阳会议上重新唱响“保持中医特色”的主旋律。198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并划拨了专门的中医事业费,为中医的发展理顺了管理机制。
$ `* s( |0 u  p* R3 q六、经历SARS中医药再显神威
+ e7 {" @" i) M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甲肝合并乙肝、艾滋病等许多传染病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但是在SARS疫情突袭之前,未受到人们注目。在世界医学还没有针对SARS的有效药物之时,在没有疫苗预防的紧急关头,中医药显示出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重视的优秀特质,中医药人员在香港与西医专家同心协力战胜非典的表现,也令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刮目相看。+ \5 d! M% p( f3 N) v9 z
西医只要有一个领域的进展,中医都可以同步跟进。比如,西医的免疫学说、自由基损伤、微量元素、细胞性因子网络调节,中医药都有不同的组方药物,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干预因素,取得试验证实的结果。中医不仅在慢性病、复杂疾病领域,善于解决很多棘手问题,而且神舟飞船载人上天的时候,中药“太空保心丹”就能预防太空病,保护宇航员健康出仓。$ y3 ~' B+ Z2 \  O& v1 d
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说明中医药还有很多优秀的特质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发扬;它很多理论、技术与经验,都落在现代西医的目光之外。比如,中医治病方药不是单一的化学对抗,而是复杂整体的“组合效应”,这在方法论上不是现代西医的法宝“定性定量分析”所能阐明的。8 w* E+ K! P+ w; k7 ~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倡科学技术原始创新的新时期,中医药蕴含着无比丰富的宝藏,等待着释放能量,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而走进世界千家万户,关爱天下众多的人民。' \. o3 o8 g  [
追往思今,在建国60年到来的时刻,我们看到中医的沧桑巨变,也对共产党正确的中医政策所引领的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5 A0 `, c6 `7 ^
2009、8、293 R+ H! P/ a)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8-12-3 18:53:56 | 阅读全部
王会敏:* A0 r$ l9 A( E+ A8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石奕丽 谢谢关注
$ D4 e1 L! F1 c1 o4 t1 \$ g0 x: t/ a
王会敏:
  L- `/ u9 S+ O2 A6 A9 Q@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免疫思想我们祖国医学是原创呀" D- }0 R# @1 x

! O7 K, D( h% r: S$ d老赵:7 q, }) {& ?" W3 x- K0 Q* W* O
半天没来。真热闹。咱们群都是大格局的人。厉害了,我的群。
5 b7 M' X6 k: G' N* [& {; `5 q  x, e) [9 P# K% D8 H8 h% S4 i- Z& H# \8 Z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9 P; |8 c7 N* i6 @# \1 i9 m
@王会敏 西方擅长隔离,港口检疫、修道院里集中收治肺结核、医生穿着“鸟人服”看病,麻风病人穿上“麻风服”要饭等,都是防止传播的有效方法,也就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1 i) |% k. g9 S9 u5 E8 s
& E+ c+ e, |" M4 K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如果有人敢于把患病的痘疮痂弄下来,“故意”“嫁接”到健康的儿童身上,这一定会遭到谴责,因此,这样的指导思想,就不可能发明“免疫技术”。  G0 W/ f& K1 f8 c( T

9 m. j; W1 T1 h  w$ M只有中医,向来擅长“化毒为药”,“有毒无害”,才能发明这样免疫思想、免疫技术。  f7 H8 O: e( _+ Q0 |
人痘疫苗,绝对不是“放毒“、”投毒“,而是可以“化毒为药”,能够“免疫”(免于得传染病)。  v4 s: |- _7 g5 r'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