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医药本来是中国医药竞争的天然优势,但却成了中医药弱国
曹东义 发表于:2017-4-6 17:44:1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28
关注】中医药本来是中国医药竞争的天然优势,但却成了中医药弱国2017-04-06 梁孝 平心论( D' r5 Z) m; Z  u1 }
点击上方“平心论” 可以订阅哦!中国是个中医药大国,在这个领域应该有天然优势。但是,在国际中医药产业竞争中,中国却是弱国!当一些人还在质疑中医药时,外国人却在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得到我国的民间验方、技术,占为己有。中草药在发达国家越来越被重视
8 ~* b1 r0 b- F5 U" _5 K) G0 |

就在国内还在争论纠结于中医药是否是科学的时候,中草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被接受,并且有越来越热的趋势。

1998年,美国大型制药厂和消费品制造商就已经推出用中草药制成的补剂。中草药补剂不但已打人美国主流药业, 且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美国人开始注重养生,注意预防疾病。他们对美国传统的医疗制度不满,转而求助于中草药,需求日渐增多。此外,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放宽管制中草药制品等的健康食品, 使制药商乐于投资开发中草药补剂, 零售商也乐于推销。据统计, 美国中草药补剂零售额1997年已经达到3 6 亿美元, 增幅为18 %。如国从1 9 9 4 年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放宽管制算起, 零售额增幅高达到75%。增长快速,前景广阔。

1999年末,美国《时代》把“ 中草药流行美国” 作为封面主题,并以1 2 页的篇幅介绍中草药。1999年,美国用于治病的中草药营业额达到37亿美元, 用于食品增补剂的消费额高达80 亿美元, 也就是说, 中草药制品在美国的年销售额达到1 2 0 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每年仍以1 0 %的速度在增长。 美国人在当年已经开始办起了中草药生产工厂, 以中草药为原料生产片药、丸药、胶囊、酊草药茶、口服液等,年销售额也达到3 0 亿美元。而美国中草药进口的市场潜力达到年均6 亿美元。在这时,美国已经出现中草药产品网购。2000年,《美国医学会学报》年初以整版篇幅对中草药开展讨论。

德国是在西欧国家中使用中草药最多的国家。在2000年时,中草药占领了德国和欧盟7 0 %的市场, 服用中草药的德国人就已经超过5 8 %。在德国的任何一家药店里,都可以买到中草药。由于担心现代制药的副作用,中草药在英国和法国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早在2000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时全世界有40亿人服用中草药。世界卫生组织就认为,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 0 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

中医药本来是中国医药竞争的天然优势,但中国却成了中医药弱国

医药行业涉及国计民生,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国际产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自然要在医药产业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在西医药领域内,中国医药要面临残酷的竞争。

就现代医药来说,医药研发高风险、高投入,从合成新药分子到实验室动物实验,再到临床试验、最后上市,平均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投入金钱都要以亿美元来计算。一旦新药上市,价格昂贵。在专利保护期,国际医药巨头就能以超出成本十倍甚至百倍的方式定价获得巨额垄断利润,直到专利保护期结束,其他公司才能够模仿。这时,价格和利润均急剧下跌。即使这样,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药物仿制能力,药品的价格仍旧会很高。现在,一些国际医药巨头也在尽量减少投入,变相维持垄断。近十几年来,美国FDA批准的大多数“新药”,其实不过是旧有药物的微小改良版。制药业巨头热衷于研发这类药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结构类似的新分子实体替代专利已经过期的新药(本质上,化学药物都可以视为分子实体),以维持超额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西药生产多仿制,少开发。由于我国有强大的仿制能力,能够生产专利保护期结束的药品,我国很多西药才能价格低廉。但要更大幅度上降低医疗费用,就必须打破国际医药巨头垄断,必须加强创新,自主研发新药。这个必须要做,但难度很大。

国际医药产业竞争有如打仗,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优势。

按照常理来说,在我国医药产业和国际医药巨头竞争中,中医药是我国的天然优势,不管是从医药来源、验方,还是中医人才,那都是外国医药公司无法比拟的。

但是,就在这个中国本该占优势的传统医药领域,在国际市场上,中医药产业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强大,甚至可以说是落后的!  

  2010年,中国中医药学者陈勇来到美国,面对美国的中草药市场既兴奋又痛心。兴奋的是,看见美国有机食品专卖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中草药制剂。比如,美国人喜欢羚翘解毒丸,认为它既能减轻咳嗽,又给咽喉带来一阵清凉舒服的快感,称之为“中国巧克力”。可以说,中草药发展大有希望。
  痛心的是,在琳琅满目的中草药制剂中,在中医药的传统领域,大多是欧美制造。比如美国加州宝宝公司以金盏菊、金银花、仙人掌为原料生产的纯中药软膏,治疗婴儿皮疹疗效非常好;瑞士一家公司生产的纯中药眼药水治疗红眼病点几次就痊愈了;德国生产的纯中药喷剂治疗鼻炎一喷立即见效。但是,这里很少看见有中国制造的重要产品。7 B% m  j( O, u( b" T* \- W. I0 ^

更严峻的是,日、韩、美、欧等企业利用中国古方,造出了质量更佳的“洋中药”,占据国际市场,冲击中国国内市场。

2004年,陕西省科学院主持的一项研究显示,当年,“洋中药” 已占了20 %的国内市场, 而且这个比例还有扩大的趋势。陕西省中药材协会提供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03 年,我国中药出口突破7 亿美元大关,较前些年有了较大增长。但是,日本某公司利用中国的六神丸古方,稍加改造,改名为“救心丸”,行销世界各地, 年销售额达1 亿美元。韩国仅“高丽参” 一项出口就相当于我国全部中药材出口额的50 %,且其价格比我国人参高出10 倍左右。当年中成药国际市场的销售额每年约160 亿美元, 其中日本占到了80 %, 韩国占10 %, 而中国只占5 %左右。

但是,国外企业所用中药原材料八成来自中国。在全球中医药产业中,中国实际成了中草药原材料出口国。

2013年,我国全年中药类产品出口额将达30 亿美元。虽然每年增长较快。但是,在中药类产品中,植物提取物占据中药类产品出口比例最大,有时达一半以上。2010 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额达8.2 亿美元,2011 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额突破10 亿美元大关。2012 年植物提取物外贸增幅明显放缓,出口额为11.6 亿美元。很明显,这种提取物实际是中药材的初级加工。如果草药初级加工在出口中占据比重较大,实际上说明我国中成药的研发和制作还是处于劣势。

当一些人还在热衷于质问中医药是否科学时,“欧美日”中医药技术正在发展,中国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蕴含着千百年智慧积累的传统中医药宝库潜力未能挖掘,这不值得中国人警醒吗?不值得中国人反思吗?7 I4 A  F4 ]8 c" x: X2 g

你嗤之以鼻,别人却在“偷宝”

正当某些网络大V对中医药嗤之以鼻时,外国医药公司却早已盯上了“中医秘方”。一些外国公司一方面抢先申请专利,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在中国寻找秘方。多年前,韩国商人就多次找到北京国葆堂王氏脊柱疗法的负责人,要花巨资买疗法的医药配方,被传承人拒绝。韩国商人也曾找到药物火罐第二十二代传人辛仕成,愿意花大价钱买药物火罐的配方。广州某教授研发一皮肤病用药, 被英国一家机构窃走配方, 并在许多国家申请了专利。 被誉为“中华特色药” 的抗癌新药金龙胶囊就是在餐桌上, 在仅有口头协议的前提下, 美国某基因科学家纳达金获得 3 0 0 克半成品,很快研制出有价值的“ 活性成分”

这些外国公司获取中国医药秘方、验方的手法各种各样,有些公司通过在我国成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以商贸活动形式收买已接近技术鉴定的中医药科研成果,然后申请专利;有些外国研究机构,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大肆收集中医药技术情报;还有些外国机构邀请我国医药企业、研究单位赴境外进行合作研究直接获取情报;日韩等国则利用国内一些企业资金上的缺乏,采取合资建厂或技术合作的方式,名正言顺地拥有专利申请权;还有些外商利用国内民间有大量中医秘方、偏方,而处方拥有者又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现状,大量以低价购买,并抢先申请专利。

一旦国际医药大公司大量获得中国的古方、验方,再凭借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进行大量研究,用现代的制药工艺进行制作加工。那么,中国医药产业就会优势尽失,中国的医药市场将被这些医药巨头垄断,中国这个中医药发源地,就会变成了他们的加工车间,变成他们的原材料。

7 f6 X; @" K5 u5 z: S4 M

; X2 ^0 I% ~- w. M& @1 T# A3 {0 {* J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4-6 17:45:09 | 阅读全部
醒世恒言:科学对人类的危害性源于科学自身1 ]- K! o; `( q2 E/ c8 c4 K
+ Z6 [6 w3 o3 G) ?, {! m2 g: {
原创 2017-04-06 王世保 中华静修园
% O0 z: p5 ]: K1 M0 {* M% f& \9 ~- M9 l, p- r3 \

; m7 e4 d: T# i2 f& S7 S    现代科学诞生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它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基础上,融入基本的数学抽象空间和实验建构技术,进而取得了强有力地发展。西方的文艺复兴促进的是西方社会的世俗化,但在当时还很不彻底,早期大多数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基本上还是宗教性的,其目的就是证明上帝的存在和完美性。然而科学终究只是一种世俗的认知活动,随着西方社会的世俗化进程,等到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活动的目的就完全被世俗功利化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指向的不再是自己内心的信仰,而是为其国家经济的发展服务。
$ k) J5 u8 z0 d( _# a  自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到现在,在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段内,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物质文明极大地繁荣的同时,给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带来了诸多灾难性的威胁,诸如全球气候变暖、化学物质过剩、基因秩序紊乱等等。生态环境的破坏正在加剧威胁人类生存的力度,在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灾难性问题时,大多数人由于对科学的盲目信仰,便幼稚地以为这些问题是人类滥用了科学才导致的,只要人类能够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就可以避免。
0 |; }2 G% \  k* A2 F% d  对科学的迷信已经导致大多数人产生了智障,不能对科学技术自身进行有效地反思。事实上,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性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与人类如何利用无关,它源于科学自身的文化特征。  w) L8 B, T( ?+ D1 m5 _
一、科学的还原思维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秩序的破坏
- ?' R# a+ p' X/ M1 _4 U5 |  科学的还原思维带来的是一种机械的分裂思维,这种分裂思维导致科学家对研究对象采取一种破坏性的重构,既而产生的必然是见木不见林的不健全的科学理论。这些不健全的科学理论被用来满足人类放纵的欲望必然要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8 O" m9 A% g) O  U( u! A3 @( q  我们知道,科学的还原思维来源于古希腊的四元素说。
/ K5 c- t+ n' O4 s0 t% @% |  古希腊的哲学之父以其“水是万物的本原”开启了西方哲学的源头。接着,空气、土和火先后被认为万物的本原。恩培多克勒综合了这四种元素,形成了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也是第一个科学知识体系,即四元素说。后来,阿拉克萨哥拉放弃了这些有形的实体,以更小的微粒作为宇宙的本原,而德谟克里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提出了原子论。原子论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成为了近代化学和物理学开始的基点和基本理论框架。
+ z# ]% w6 a7 D9 _, ~7 ]" m4 ]4 }3 J  事实上,原子论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构成论,它否定了自然物的整体性,把自然物还原成形体更小的单一的有形实体。原子论蕴涵着一种机械和分裂的还原思维,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后世的科学家为了寻找研究对象中的构成单元,就采取各种实验建构手段割裂研究对象,把这些研究对象解析成众多的物质碎片。因此,还原思维主导下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两个不可避免的内在缺陷:
& j+ t& X8 b" c7 C( q3 R2 z$ b- V  第一、还原实验破坏了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并错误地把破坏后产生的物质碎片看作研究对象的本原。. `$ G- |+ r' _
  第二、原研究对象被破坏后产生的物质碎片能够按着人的意志去构造新的人工造物,既而破坏了既定的自然秩序。
+ h3 |1 b  h5 e) B# \  自然物只有在自然整体中才能是其所是,而科学家在还原思维的主导下却破坏了自然和万物的整体性,也就导致这样的科学研究彻底失真。科学家把这些自然物显现的自然层面不断降低到越来越低等的构造层级上,当这些低等的构造单元被从其母体中解析出来后,就失去了其母体的制约,而进入了一个无限可能的属于人的构造世界之中。因此,还原思维为人类按照自己的欲望来构造新的人工造物提供了无尽的技术和质料,进而带来了物质文明的繁荣。但是,这些从自然秩序中脱离出来的物质碎片却扰乱了既存的自然秩序,而自然秩序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9 W' N/ q: x/ c  还原思维导致科学家陷入了一个破坏——构成——再破坏——再构成的无限循环下去的认知陷阱。在这种破坏性的认知环境下产生的那些机械的不健全的科学理论又可以衍生出众多的技术,既而去破坏自然物以满足人类日益放纵的占有欲望。
# N, K) |: n) T& ]二、科学世界的抽象性和孤立性导致了人类与自然的对抗
. X. i5 Q: T- S4 Z  我们知道现代科学赖以产生的关键因素除应用了实验技术之外,就是抽象的数学空间的完善。数学空间不是自然空间,它是存在于人类的自我意识里,依靠人类的逻辑思维建构起来的,科学就是在这个抽象而虚幻的空间里去建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
) Z% s8 y& l% [+ M) }: s/ r  建立在数学空间基础上的科学世界是一个抽象的、孤立的理念世界,这个世界成型于古希腊的巴曼尼德斯。巴曼尼德斯以自己的存在论否定了自然万物变化的真实性,既而构造了一个颠倒的世界,即存在于人类自我意识中的那个不变的理性的存在世界,它把这个世界看作自然的本质。这种理念世界后来在柏拉图和欧几里德那里获得了几种构成元素,即概念、数和几何图形,既而丰富了自己。7 C+ d( C; P/ `! q: b
  现代自然科学使得这个属于人的理念世界变得日益精微和庞大,人类也在不断把这个理念世界加以物化,既而在自己的周围构建了一个抽象的形体世界,只要看看那些人工造物,无一不具有数学空间的特征。
$ F( c* L  ~! _  人类正在依据科学技术构建的这个抽象的形体世界,是符合人的意志的。但是,这个形体世界及其构成的人工造物却与自然物和自然界格格不入,因此,这个形体世界越是庞大,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抗程度也就越大。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必然带来更多的毁灭性灾难,当人类依据科学技术走向与自然全面对抗的时候,恐怕也是人类即将消亡的时候。
) U0 P0 W; q3 q# Z8 [4 @# |# i  科学是人类对周围的自然物采取一种破坏性的认识手段建立起来的,人类在这些机械的和不健全的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无尽的纵欲技术,既而在无知地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8 S; _* }+ I4 {# D' Q, W  科学理论产生于破坏,也必将应用于破坏,既而制造新的破坏!# W, g3 d6 m( w0 {
破坏,就是科学理论的本质。只要我们应用它,就必然要产生破坏,这种破坏既有有利于我们生活的,也有危及我们生存的。
5 G1 ~/ J) A$ S0 L% J" `2 s  还是我们的祖先有智慧,为了我们人类的可持续性生存,就必须仍掉这些“奇技淫巧”,让它成为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玩的智力游戏!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4-6 17:48:12 | 阅读全部
拯救中医!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四分天下”,中国差距惊人!
& R# n/ m" S# Y$ m$ R1 A  l7 w
+ V1 O" S4 ?1 U& q% d4 J2017-03-31 東京在線9 i# x2 n" m% X5 c! b' m

3 C! w: f% n* y6 |$ d, O5 C/ _9 E9 o4 _. z9 W1 Z% @3 C

; ?0 p5 b9 C9 U0 e+ w5 i日本医学权威大眆敬节弥留之际嘱其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 k' `; @: V6 |$ t  
/ M0 z; o8 K3 d1 f& U) X8 K中医药泰斗邓铁涛老先生曾警告: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3 C4 b  H# Q5 Y+ k- k* K
  
/ q6 w/ d) j% M1 J9 c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早在1980年代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S8 r9 N( [% J5 k- x2 n
  
# X2 R. y1 j5 z1 P5 v国医大师陆广莘曾说:“百年来中医是被阉割和扭曲了的。”
, i6 a) B. _/ g" ^5 e0 i' _' Y- T* ?1 \& ~# ^
由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多位国医大师以及众多国内优秀的中医工作者齐聚,为中医的传承、发展出谋划策。  o4 o0 R. D. B9 [. J$ c9 L% Y# f( z

( ^- W3 s# R1 v3 R0 B  o形势紧迫,中医产业面临倒逼压力$ H# o- R+ W  z" W+ K! K! {+ }

( R$ v$ h: [8 \9 ^6 f* h据悉,目前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的中医发展迅速,大有“四分天下”的趋势,我国中医产业发展面临“倒逼”压力。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中草药出口额仅为5.6亿美元,仅占国际市场总额160亿美元的3.6%。2015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2%,差距在不断拉大,形势紧迫。
  n! ^& `! k: C3 m8 c- h7 }
9 y- l7 L% k* I6 u国医大师力证“中医科学”
! K6 V2 H, q4 U, V' D; @$ E5 S* \1 L' Z$ y  d
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医妙手回春的案例数不胜数。王琦、张大宁等参加会议的国医大师和中医工作者,通过中医在治疗埃博拉病毒、中医治疗肿瘤等方面的临床案例,来力证“中医科学”的理论。 并且呼吁公众要科学地认识中医中药。他们认为,中医中药存在了5000多年,必然有其科学性,尤其远古时期,还没有西医的时候,“看病靠的就是中医把脉和中草药”。因此,他们坚信,中医科学是有历史依据的。
* g2 O3 |5 o0 X" @7 ^  I5 ^- {. {9 w! {
) n; O* s0 X: M/ g% y" j4 E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则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力证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林洪生说,中医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但是临床治疗的规范性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中药在药量的使用上,要进一步规范。因此,她建议国家制定《中医肿瘤临床实践指南》,通过尽可能细化、标准化的流程,以及现代化手段去提高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与水平。' D5 w2 V7 [8 c# P4 V0 {2 v
3 v  d$ ?6 q' Z+ a- j+ K/ G
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宁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奔赴非洲,用中医中药帮助塞拉利昂防控埃博拉病毒。据杜宁介绍,中医疗法在“西非抗埃”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医诊断和中药治疗,减少了抽血和输液的高危传染可能,加上中药使用简便、安全、有效,非常符合抗击埃博拉等类似病毒的治疗要求。* i( q. G! u5 m$ n% L5 A
" u) k5 W- }  L; b/ J9 ~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在民间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医科学的理念需要坚持和弘扬,只有人人参与,才能走出一条中医产业发展大道。0 R$ u# O( x8 v* k2 h* A

7 @! z* B- u% I8 M5 S日本人“偷”走了中国最宝贵的东西!5 F; C* T( f3 l8 ?# e+ W- ?

* H5 W% x: B& K# c有一样被誉为中国国粹的宝贝,长久以来不为中国人重视,甚至一度被打压遭摧残,由它而起的乱战纷争此起彼伏,从未熄止。然而,正是这一宝贝却被东洋名曰日本的小岛国觊觎惦记了上千年,一度还想占为己有。
# F7 _; c7 b/ i7 V. Z3 g( b1 Q  ; }; C# [* @) u, y+ k1 b
这宝贝,不是日本人膜拜的中国菩萨,不是日本人手写的中国汉字,而是在日本遍地开花的——中国中医。
/ x  A+ J3 f; [  
/ R9 h: L, [; O+ F有图有真相,上图。% \; X* h3 d$ P- F

4 s+ M; j8 F" ]  
; f3 h, j+ ?3 i5 J9 K3 y在日本东京银座购物街上,众多大超市的店铺外面都挂着一块醒目牌子,上面一个斗大的“药”字,这是日本药店。大多数药店里处方药占店面的1/5,近3/5都是汉方药、保健品,买药时有种回到了祖国大陆的即视感。% I/ J8 I1 n- ^7 h

  b! z3 k# d8 ?* D* p日本某地汉方药店,各种汤剂各种丸……惊呆了。像不像你家小区门口的中药店?0 N6 _! m& \2 ~' |5 s* c4 N
, L! b) A  }5 E6 g' Y2 {9 Q5 F3 c
- Y+ u# e$ K1 N
这家日本汉方药馆名字就叫《惠信堂》,默默想起《同仁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各种堂……
+ A% S+ P+ r1 W( U/ Q$ i3 E' \4 [
汉方药馆和水果店、便利店一样普遍,看中医比在大陆还要方便,这样真的好吗!# U+ W4 v0 z9 q2 b4 I

$ o$ u# g6 M; }/ `9 {8 C- M9 \/ _这家日本汉方药馆名字就叫《惠信堂》,默默想起《同仁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各种堂……
! z- G3 w  N! i5 g* h" S+ v5 H  l* Z* Q" \3 f0 H6 V
日本某一汉方药馆的调剂室,忽略上面的日语,和我大陆的药剂室一模一样有木有!
- V# K' m  g2 _1 Q* G# Q
/ B! e6 M1 p" S# c5 C- v: T& m
  j: ?" M1 m9 s2 h) l) i日本汉方馆里的汤药标价,中国人买中药一看便知,给钱就是,简直了!2 r, X) ~: E5 i. R- P9 r  G7 y

7 [3 t, m8 o2 Z1 n( B2 S. o4 Y5 T+ R$ l4 N& n
  
+ i% P# a( M  j9 }& w; h! E日本汉方药局视中国的汉方药为【秘药】,本土化的老中医,真是他乡遇故知。
/ g5 x5 R) I4 c, n  
  I2 ^  N1 F% x5 m, w9 u( @: f; Z中国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
' X1 @% e6 z& ~2 N! g  % o: g) [( X' v
1、中医始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S" h) q8 H7 z; m( N! k9 H
最早的资料是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 I9 t7 t3 [4 {, x% B
  4 _: H4 q9 v6 E" K& t- O) g9 Q
2、1500年前,零星东传% Q& s6 `) L) G0 P! {/ U) R, O
中医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6 p; z: a1 [8 _1 }* x
  9 v; J4 ~6 @+ \' ?& e! L; o( }
3、隋朝时代,正式东传
3 m& r. Z: v$ {) [1 ]; R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
: @$ b) H  c% J0 u  
4 t& e$ D9 P: Q# E9 t0 H4、江户中期,迅速发展$ J5 \( J* v* z
江户中期,日本古方派和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2 q0 y- P, h' `
: F0 ~8 J9 i/ z2 d
5、明治时期,遭取缔3 X1 I% M/ l0 f' N8 w) j, m
日本医学主流从汉方医学转向西方医学,汉方医学甚至遭到取缔。
; ~* L" A8 K: K& \' ?% f5 z  
/ E$ r" n) W2 g6、一战后,复兴
; Q( y: `7 h  q% A% k5 L$ u! V日本重新评价汉方医学的形势,汉方医学得到某种程度的复兴。
) C7 s$ l' H0 Y: ?" I/ b1 B  " C2 H# S1 @2 @/ _
7、20世及70年代后,一派兴旺$ n+ a3 e) `0 A# u# S! D
汉方医学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地位愈高,官方给予愈来愈多的关注,公众在保健、医疗方面对其持信任态度,临床使用汉方药日益增加……) [) p( S# R" Y2 G6 r
  
6 f! ?+ @. w+ O如今众多日本民众信服汉方医学! 
9 `4 W' I* m5 ^8 f/ t% R. A日本百姓一般急病用西药,慢性病则喜欢用中药。他们认为,“汉药可以改善体质”,相信汉方药能治未病,主要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妇科治疗。日本医生们承认,与西药相比,汉方药相对便宜,且副作用小,汉方药对一些西医治不了的疑难病症往往有奇效。
: H' C4 M4 d+ W4 M0 U( g3 Y  
0 a4 X' n: c' C/ f' `6 j+ s1、80%的日本医师会给病人开具汉方药,从事汉方的医师已超过10万人。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开设有汉方门诊,大学的药房售卖汉方药的占74%(妇科占96.7%)。
% x/ M5 X# \  e9 Z  * c9 d1 \9 W$ P4 s' K& O5 D
2、汉方药可在健康保险中报销,约150个汉方药处方被列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每年的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以上。
) A5 |: e* c, I' ]" I5 C1 l5 \% x3 h    P9 W  W4 A. U, F( |5 F
3、与40年前相比,日本人服用汉方药的比例由19%增加到72%。+ K( p- T4 s1 q6 ]1 K4 L9 `
  - I$ I. m. Q8 P
4、大量中国中医古籍在过去传到日本,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
) _6 T7 \0 t; _ 0 R% N+ Q( y# s8 W. @2 z9 c. B
5、中国的中医先哲如今仍受到顶礼膜拜。
4 `6 l2 B8 {/ x- ?& F  t
$ `; q3 d0 E9 A3 f; p' s 
0 J. S. Q4 R7 G/ Y0 m: M2 q此外,每年5月的第三个周日,斯文会都在汤岛圣堂举办“针灸祭”,日本各针灸团体代表都会出席祭典。
6 b% G" Q" U& R0 q, \* c 9 K2 _8 ^0 m5 }+ X
 
1 Y( p2 }, X' \( _- T( K1 c6 j有个中国人在日本出差得了感冒咽痛,去多家医院药店都买不到抗生素。日本的一位教授对她的行为表示惊讶,从包里拿出一小袋貌似速溶咖啡的东东,说”我们日本人感冒咽痛发热都是吃这个的!”7 e% A# K& |9 S* x4 S% u
  
; P( F7 L, H4 M2 ~3 J* L. ^日本人早就把我们东汉时期《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百多方制成药剂且申请了专利!!!1 u7 D; R0 `, c
  9 y( o! x" L- A4 f7 N
  
$ f0 z% O9 b  I5 p, P8 A7 B. a! a3 z日本民众热爱中医药并非没有道理。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对191个国家进行的“健康寿命”调查结果,在这些国家中,日本人平均健康寿命为74.5岁(其中男性71.9岁,女性77.2岁),是世界上拥有最长健康寿命的国家。日本连续十年保持世界长寿的记录,除了重视体育锻炼和有先进医疗条件外,最主要是讲究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和饮食调养。在日本随处可见贩卖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汉方药局,在日本人保持长寿的记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P! N/ `0 F( E0 Q1 s
  * w' Q6 p6 D4 Y8 p+ o; v
10年后我们向日本人学中医? 
1 W5 k4 w) T7 ]. H2 Z: T 0 j9 f5 u4 z% k5 `7 {4 }- O7 G
在中国每隔三个月就会掀起取缔之声的中医,在日本却如此人见人爱。你可知道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你可知道日本生产的中药已经占据了全世界中药产量的90%,而我们只有2%的份额!( A# g5 _+ C' [) p
  
" e/ X" ^6 u" R- J$ Q/ W% O日本医学权威大眆敬节弥留之际嘱其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 Z' Q( J1 k! N! A$ K9 ^: ]  / ]- t* r  l$ _7 ~5 u. A* K' Y: ?
中医药泰斗邓铁涛老先生曾警告: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 E$ ~" @/ t( s" `5 S; f6 n
  
2 Q$ K2 {& @5 U+ W1 J* `) A  z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早在1980年代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E! w# O+ h; q  A) @: l
  
+ x% J" |% z9 V3 P; p0 o国医大师陆广莘曾说:“百年来中医是被阉割和扭曲了的。”; Y3 b: [4 o6 `
  
1 [# t# W1 J3 `1 |墙里开花墙外香。中医不是被小日本偷走的,中医是被我们拱手递给别人的! 身怀“宝玉”而不自知,更不懂珍惜,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悲哀吗?
- G" f: m, r5 A7 Q" }! k  
' }8 t6 \1 n, @& F0 u" r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担起重铸中华医魂的重任。复兴中医中药,亡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灭亡!
$ t# U) t  o( u. P
: C. f9 x. }) a" P+ r) {
. M3 g' Y, Q  q- ~3 z
9 R+ ]; C7 G, t- {8 C# c! n中医亡,则中国亡. ^1 C; B$ X! P% c: E
+ L$ t' S* ?1 ^" |
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更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说它是科学和技术显然都贬低了它,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它既是形而上之道,无形无象,通天达地;又是形而下之器,有形有象,医病救人,同时也是一种渗透于东方世俗生活的文化、哲学、艺术、价值观,甚至就是一种美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学了中医生活一定会更美好,所以我以为每个中国人都该学中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的经典语录应该直接进入大中小学的课本,因为这些都是中医的源头。试想,你即使不给人治病,学了中医也能给自己养生保健,这也是积德行善,因为你减少了自己的痛苦,也就减轻了亲友的麻烦。7 I9 [, V& C" K, e+ x& A1 ~# N
% g& D) k( p% @9 K
中医与儒释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核心文化内涵,对道的追寻令它们异曲同工。无论皇家的正统学说还是民间的世俗文化都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之道密不可分,而中医兼俱道与术之特征,并彻底融入世俗生活,且雅俗共赏,所以不仅人人皆可学习中医,进一步努力还可成为业余郎中,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从古到今的一种现象,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医还有个现代特色,就是当今的许多中医名家是学了西医后再学中医而成名的。中医自身的特色也造成了中医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0 E$ I, j# X' K; R; M

1 l) G- l2 g% F( \从古到今,大凡文人骚客都略通歧黄之术,贩夫走卒也会些治病的独门偏方,至于武林人士和道家人物,则十有八九都懂些医术。这不仅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武侠小说中可以领略,而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元代名医朱丹溪四十四岁才开始学医,典型的半路出家,一不留神成了名医;上海名医陈存仁写的《我的医务生涯》,披露了更多由文而医的神人,兹略举一二:恽铁樵,上海名医,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因长子病故,遂发愤学医,后正式挂牌行医。其主要著作22种,另有《铁樵函授医学讲义》;陆士谔,上海十大名医之一,早期鸳鸯蝴蝶派小说家,主要小说有《冯婉贞》、《新孽海花》等,医著有《医学指南》、《士谔医话》等,编著的医书有《叶天士医案》、《叶天士秘方》等。由此可见,从古代到1949年,医者与文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谁若想更进一步成为悬壶济世的郎中,就可专门拜师学医,出徒了就可成为当时的专业人士。
2 Z% N. T( P2 N: r. \2 x, h% {" z
) k  i! F8 e5 l. t0 ^0 Q
& s" k/ p- ~0 L" U: r# H- P0 B; B" p1 F: a# _
学中医最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我所看到和实践的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其实东方的学问和技艺都是如此传授的,如练武、习文、学戏、下棋、绘画、弹琴等等。若无师,那就先寻师,师肯定可以找到,只要你心诚。此外,医书也可成为半个老师!旧时的中医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体系,无任何门槛,谁都可以学,因为它低可用于修性养生,中可用于治病救人,上可用于悟道得道。加微信ttt16730,看猛料。但是你究竟能否成为好医生,能否悟道,只能取决于你的医道和医德,决不取决于你的文凭和广告。再说,中国几千年来压根儿就没有中医文凭这东西,中医高人是师带徒的结果。如此看来,中国学医的旧制和习惯法其实是一种比科举制度和现***试制度更先进的人才选拔体制,让社会成为最大的考场,颇有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有人说江湖医生骗人,世上也的确有这种江湖骗子。但那个行业没骗子?我们一生中真正上当受骗的悲剧是因为江湖医生吗?谁也不从中医教育和体制上找原因。中医高人都被消灭了,当然只有庸人和骗子当道!我以为,人世间的种种职业中,唯独医生最难骗人,因其结果只有两种:有效和无效。而绝大多数误人生命的究竟是江湖医生还是某些正规医院,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n' P  P2 j: Q+ b" _/ I2 p

# u* o1 G% T; h' w政府无为,各类人才就会自然成长,大有可为。这也是为什么中医自古就有如此多的流派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各地气候不同,物产各异,更加造就了各地、各类风格不同的中医方法,所以中医的天性就是充满个性的,多元化的,它与西医从一开始就走的不是一条道。人类返朴归真的趋势与中医的本质有种天然的契合,中医本身就可以直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在当今科技发达医疗倒退的情形下,我更建议人人学点中医,多少不限,总之都会利人利己。再说,这也算恢复了一种古风,一种失传很久的中国特色。
2 t. V" V  U& s/ f
1 O8 O7 C) v9 e) G  x: Z不知何故,中医专业是按理工科招生的。其实这是个地道的文科专业,甚至可以归为艺术类,唯独不应归入理工科,这大约也是官员们一心向往科学的结果。中医无论从文字、医学、历史、哲学、艺术、玄学等各方面看,都是与中国文化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因为其中充满了道,所以有文科天赋的人学中医比理工科天才更得心应手。我将认识中国字的人都称为文人。作为一名文人,我学中医是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所致。文人识字,所以可以先读医书,书就成了第一个老师。我就是这么开始的。可惜在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易,摧毁自己的兴趣倒不难。我坚信只要真心学医求道,自会碰到有缘人。果然,当我真心诚意地寻找学医的师傅时,他们就一个个出现了,有的在乡下,有的在城里。看似你在找他,实际上他也在找你,有缘之人迟早会碰面。& F- g8 C% V* V4 o3 e" B7 a

  X4 `2 b* o" g$ ~. x: c* z/ X
& U5 t5 O4 R' p+ N6 F; j+ [6 Z6 P- V2 W8 h7 o
中医内容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中药。其实中医的内容之丰富超出我们的想象。仅从大的方面就可分为内治与外治,而外治的内容更丰富多彩。只要搞通了中医的一法,就容易触类旁通,治疗方法多了,就能不拘一格结合运用,哪种方法适用就用哪一个。关键是必须跟着师傅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从实质上看,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人,其法在于调节阴阳平衡,故凡调节阴阳平衡之法皆为中医之法,其法并无高下之分,端看那种法更合适。从广义上讲,中医之法亦是治国之法。所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很有道理,因做良相与良医之道相通。
  U1 K& ^/ X( @: c/ N5 a# O3 ^# Q5 [; c9 f/ m
中国是文化的中国,数千年来以文教化四方而少有武力征服;而中医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核心---道。故曰:中医亡,则中国文化亡,文化即亡,则中国名存实亡!决非耸人听闻!
7 L% `, d, ?  h) o9 ~
0 e* D% }) R8 C- q过去几年中,我遍访各地各类中医人士,其中有民间的也有学院派的,有城里的也有乡下的,有道士也有和尚。在寻医访道过程中,我常常碰到一些人对中医忧心如焚,尤其对「中医不科学」的说法表现出极大的愤怒。这时我会津津有味地说:如果有人说中医不科学,那您就该说,对,中医当然不是科学!说中医是科学实在贬低了中医,因为中医是超越科学并包容科学的!何故?中医给中国人医了几千年的病,既有神奇的疗效,又有系统的理论,能说它不真吗?可是当今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也无法解释中医的理论和疗效,只能说明科学有局限,是中医的发展提前超越了科学。以科学为标准衡量中医本来就不对。什么是科学?其定义至今众说纷云。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通称为哲学,到后来才分科别类,是谓科学,亦即分科别类之学问,它只是建立在古希伯莱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传统上的一种探索真理的方法,并非终极真理。中医、佛学、道学、神学不也是探索真理的方法吗?& r4 x  r: ~" \7 h. P5 Y& ~

8 k2 G; L4 ?6 D
+ Q/ Z0 z4 b- d+ ]" r. r
+ ~$ r4 h3 q/ p可以肯定,关于医学的争论必然导致文化的争论,因为中医不仅关乎医学,而且关乎文化。西方有人认为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的确如此!只是中外文明的冲突还未在国际上展开,却首先在国内引发,因为西方在中国的代言人势力太大了!此乃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极端的西化教育所赐。文明冲突的国际化迟早会到来,西方担忧中国崛起,其实质是担心中国文化的崛起。其它国家并无本土医与西医之争,因其本土医学在早期的文明冲突中已经消亡,惟中医承载东方文化而傲然独立于世。其它国家虽无医学之争,却以宗教等其它形式与西方文明产生冲突。若没有文化争论和冲突,说明该本土文化已经消亡或被同化了。
" ^: d. y% w% d% |4 a
& K5 ?: l/ t* l5 S+ Z! |▌中医用活人,西医用死尸
# M7 K4 v% x8 [7 [. w$ y
  R3 p' [4 H3 c" G. {9 N* M如今科学在很多人眼里已不再是一种方法,而是真理本身,甚至成为一种新宗教,我称之为「科学教」。认定中医不科学的人,皆以其「科学教」的定义而非科学的精神为准绳,认为只有通过西方线性式的逻辑实证才是真理。实际上宇宙间的绝大多数现象还无法用科学来实证,尤其是根本的问题如上帝、宇宙、生命、灵魂,以及中医的精、气、神等等。6 @# P- }6 ~  L9 r2 ^. e
% C; x- ?5 k3 E( M! h3 u) I0 @
其实,对科学最早也最准确的定义来自《易传》,即学科可分为两大类: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只学西学的人很难理解,形而下之器固然可以用形而下之法实证,然而形而上之道的实证还得结合形而上的法门,比如古人孙思邈、李时珍,还有我云游武当山见到的祝华英道长,都可通过形而上之法,在其修行禅定中清楚地实证中医经络和穴位的存在,并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之。几千年来所有中医的临床实践都是东方式的实证,既在医者自己身上,也在患者身上,总之都是通过活人来实证,而西医实证解剖只能通过死人、白老鼠。人死则气散神走,只剩物体状的尸体,而死尸却是西医的研究对象。中医通过活人实证其医理,是因为精、气、神和经络只存在于活人之体。如此难度与境界,对灵性与智慧的要求,当然非形而下之科学可以度量和想象。有人却宁可相信西医在死尸和白老鼠身上试验的结果,而不愿相信几千年来在无数活人身上实证的结果。1 |4 ?- z! A: ?( }' S
- l; T- a# D) ?/ T( ?! @

8 R9 y( ^+ `$ s! Q$ k$ O6 U; T8 ?3 S/ p7 M- _) U) O
当然,西医也有在活人身上的试验结果。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在《中医的优势特色和发展战略》一文中介绍,1998年,美国因药源性反应住院抢救者高达216万人,其中死亡者10.6万人。经济损失40亿美元。1997年,在我国,210万人因西药药物反应住医院,19万人因此而死亡(相当于我国每年死于10余种传染病人数总和的12倍),这还是十年前的数字;根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岳凤先教授统计,新中国成立40年间,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仅5000例,且多属用药不当,例如把商陆当人参。可见西药那么严格的质量标准也不见得可靠,也不见得科学。3 Y; ]: ]6 \! g/ w9 z

7 r# w2 N1 O1 p3 c: I! Q当今之中医院校约有一半课程为西医、西学,为此我专门调查过许多中医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问其中医和西医课程那个更难?他们一致认为中医更难,因中医兼具形而上与形而下之特征,不仅要学,还得悟。在许多人眼里,中医始终被掩盖于传统的土方、药罐和种种落后的迷信行列中,即使有疗效也被认为「仅仅是经验的产物」,而科学却被捧上了神坛。所幸,我的有关中医与科学的「极端言论」如今有了理论支持,这就是乐后圣的《医道》。其宏论由论医而论道,由医学而哲学,由形而下而形而上,对医道如何超越、指导科学乃至人类文明做了系统的阐述,其坚实不虚的理论依据就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 W' W  [6 c( H, u) ?  z1 |
0 n  U. Z1 i% n% c) b: r) O7 ^▌《黄帝内经》与医道
$ j  E" p& S. @* }+ t
2 }& P8 ^7 _) H3 e, k( P医能进入道的境界,是中国人的杰作,也是中国人对人类的贡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医不是停留在医术和器物的境界,它全面吸收了东方文化中道家、儒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精髓并予以融会贯通,方形成了医道,并由此影响了其它思想和文化,而医道之集大成者正是《黄帝内经》。我曾看过长篇电视记录片《黄帝内经》,里面有对当今大学生和路人的随机采访,结果被采访者十有八九不知《黄帝内经》为何物。由此可见中国医道之沦落!我以为,把《黄帝内经》的经典章节列入中国大中小学的课本都决不为过。人知道了养生,必减少疾苦,这就如同佛法所说的「菩萨修因不修果,凡人修果不修因」。修去病因,自然不会得病果。所以从终极意义上讲,佛法、道法就是医万病的终极法门,因为万物由心生,这也是佛、道、医、儒皆认同的核心观点。, P2 M) @: ~& l5 {3 G* W

" \/ ]' z9 w, y+ n  W; x《黄帝内经》不仅在形而上的高度与《道德经》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从形而下的角度对病因、病理和养生、治病做了具体、通透的论证,因此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中医典籍,居中医经典之首。《黄帝内经》约成书于秦汉时代,它托名黄帝与岐伯的对话,直接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心灵的和谐,它不仅关注果,而且更关注因,不仅关注人的身体和疾病,而且全方位关注天地人的和谐,所以自古以来它就是人类关爱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东方智慧,也是人类疗治疾病与瘟疫的灵兰秘典,这部人类的思想圣典直接影响了东方儒释道医等传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集中阐述了人类社会天地人和谐中正平和的思想。而天地人的和谐发展正是目前整个人类面临的难题。
( B/ m& X" V1 U( j; n' Z1 v7 a* S- C$ X0 n/ c
' W/ F9 E& O, ?2 G7 q
& W) _7 r6 z  B, U2 p9 I2 ]: l
《医道》特意提出了一个令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五行。说熟悉,是因为中国人对此名词几乎无人不晓,说陌生,是因为国人对其代表的深刻内涵所知甚少。中国古代人民最伟大的创造不是四大发明,而是「五行」。如果非要拿四大发明和五行做比较,那只能是大跌身价,因为四大发明不过是一技一术,而「五行」却沉淀着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进一步抽象后形成了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识到人的生命活动不是内在器官的孤立活动,不仅它们之间具有循环无端的相生相克的联系控制关系,它们与周围事物特别是自然界四时节气的变化也同样存在着资生、制约的联系控制关系。" {1 F* A6 [; Y; G4 w
# z! v9 K4 z+ J9 n# |; Q' g
这种与西方的线形化思维截然不同的环状立体思维方式使《黄帝内经》体系的形成具备了理论基础,创立了「人相应」的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整体观念。所以「医道,就是以五行为推论工具,用相生相克的规律,将宇宙万物统统纳入五行行列,并以五行之间的相互生化和制约,来阐述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家学派,在天人关系问题上都主张天人相通或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人道源于天道,天道蕴含人道,「人之始生,得于天也。」因而天道和人道并非平起平坐,天道比人道更为根本,从本源上看,人道是从天道派生的,并隶属天道。天地人三者是一致的。天人合一和天地人三者一致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有机的宇宙整体观。) B. B: r/ X5 [" O. b* T
' Y3 P8 u3 v, S/ M7 F
▌由五行到阴阳3 N1 F# f* |2 e* f5 a% g4 j4 C
0 _( z" t7 p' Z+ \2 E2 Y2 |
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从形而下之器向形而上之道升华,同时又是形而上之道不断转化为形而下之器的双向或循环过程。中国文化中历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众生平等,认为天人合一才可得道、成佛。而西方世界在文艺复兴后,从神权中解放出来的人成了万物的中心和主宰,对人类力量和理性的崇拜,使哲学家还没把人与自然、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探讨,因此造成了人与自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割裂,这进一步导致了当今人对自然界片面索取和对自然法则的公然践踏。科学技术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文明发展的源泉,又是现代种种罪恶的渊薮。+ n! ?6 @* j' c' Q) C
# a  I0 Q4 v' `6 \" b
因此,对现代科技必须反思,对现代生活方式也必须重估。《医道》对东方文化中的儒、道、释与医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儒、释、道、医在中国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和互补的,因此「儒释道医互补」的文化就是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医道既是形而下的器又是形而上的道,所以才能体用互动,道术相间,既提供治病养生之道,又总结治国安邦之道。如果否认了道,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就一无是处了!天人合一的「一」,正是那个大道所在,正所谓得一者无一不知。事实上,我们目前真正能拿出手的原创也只有中医了。外国留学生到中国除了学习汉语,主要是学中医。( j0 H( d, R4 {' }$ {; \1 e8 U1 Z

# ~5 r! w! Q4 z& `2 m6 D  @, H% T4 q7 N& t! [
% h2 Q/ l) G) s
由五行进一步抽象,便自然会得出一个更加根本性的中医基本概念---阴阳。阴阳并非中医的发明,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自然的生根、落脚的土壤,阴阳的概念通过医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医道中的阴阳和合思维是中国文化的本根、灵魂和基因,集中体现了东方辨正思维的独特价值,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全部智慧。阴阳和合是对阴阳矛盾关系的一种高度抽象,只有具体分析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揭示宇宙万物一物两体、阴阳和合的普遍特性。《易经》中,阴阳观念是潜在的或隐含的,在《易传》中,阴阳范畴及其观念才以纯粹思想的形式出现了。《易传》具体阐明了道与器的关系,指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它更进一步深刻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由阴阳和五行这两个医道中的基本概念来观察世界,会发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阴阳和合体,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阴阳,无物不是阴阳,于是医道足以成为人类认识与活动的指南。
: Y* E; n# z% X, A9 h
: \, t1 f; t5 ~4 B  H▌医道与国运7 J. o2 @! F/ k1 b- V
+ u9 d7 u6 _: J% f
中医的核心就是道,医与道从来就互为一体,互动互生,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而不可分割。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中,惟有医道精神的复归,才能使中国在当代的「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与此相伴的是日益加速的文化全球化。假如我们非要与西方哲学对比,就不妨把中国的医道视为一种哲学---医道哲学。这既是一种宇宙观和人生观,也是一种形而上学,一种与西方文化和哲学不同的道的形而上学。它是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民族之魂,并且具有超越的性质。8 M7 n+ i  W" T, d8 b+ M* Q: X

4 h: \0 a; u6 k% n如此,中国的医道不仅成了哲学,而且是以医道为本体论的哲学,这个哲学体系既表现为儒家《易传》所讲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运演体系,也表现为道家老子所说的「无」名天下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以无观其妙,以有观其微两者同出而异名的玄学体系。太极也好,无极也好,有也好,无也好,都是医道的存在形式。有了这个哲学体系和文化精神,中国人看问题、想问题就不再局限于经验实在和生活的细小,而是知周乎万物,会通医道以应变无穷了。
; z5 \: I: u- C* l' J! g3 f+ H/ I7 b3 u0 K2 e, Q& j

" w1 E6 v% l6 ?# X/ x- y; g! I# |; T+ T
中国文化和哲学几千年的发展,始终没有离开道的观念,始终没有离开形而上的医道本体。从原始儒家、道家、墨家,到魏晋玄学,再到宋明理学,整个文化思想和哲学体系都是围绕形而上的道发展演变的。道是最高范畴,是最根本性的存在,其他范畴概念都是由它推导演变出来的。天道、地道、人道,天道中的阴阳、五行、动静、刚柔,人道中的心性、仁义、善恶、真理、博爱等,无不是从最高的范畴道中引申出来的,无不是医道的存在形式和形态,它不仅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和文化的最高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本原和价值源头所在。它具有巨大的超越性力量,以至于任何个别民族的文化都无法与它抗衡。虽然它几度遭异族文化入侵,但由于这个文化价值体系太强大了,异族文化对其破坏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被它融化、整合,而它依然巍巍存在,荡荡不绝。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之所以能过历经磨难而不灭,全在于有医道本体的价值源头。而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唯道是从」的民族,一个以道的存在为生存哲学与性命之理的民族。
! X2 n* z* A& C# A' q' \2 T0 ^; ^& n" q& u1 ^, V
目前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国家已不能简单地用土地、海洋来划分疆界,因为文化早已通过网络、影视、教育、体育等现代渠道跨越了国土,所以当今国家主权最核心的资源其实是文化主权。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国家概念就是一个文化概念,其版图一直随其文化价值体系的整合而延伸,每次外族入侵中国的战争也很快演变为一次次文化的整合。中国之所以称之为中国一直是因为中国文化,如果中国文化的核心消亡,则中国虽有其名,其实已不复为中国。2 J7 i; i; J3 i* W5 u" t

" h6 J; q( s3 b8 t' p( t从此意义上讲,中医亡,则中国亡。. s: T; }) A# U) y  H
+ G" k" B% q5 v1 i$ K% `6 _
文章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