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 u! B F w1 G0 j
张仲景与“仲景村”的传说
5 e: v) W0 N! G% P曹东义8 _, d) L6 S: i V/ S+ ^' F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G: k% J, ~4 ]) e5 q$ T0 W9 N5 H8 V! D# R! ^3 J/ I1 U
目录( ^3 S6 e' `: s$ Z* ^4 m: t& E
+ i5 O" G, o# j5 w" e1. 引子:仲景村民到南阳祭拜张仲景 1
7 m' ]) ^) k! W% u1 b8 M, C2. 穿越千年,张仲景的青少年时代 2
: A, r% w6 J/ C) P3 `3. 张仲景成年时代,见证历史不平凡 4
! Y! U9 Q, S' l. k4. 黄巾军“借中医传道”,开启“合久必分” 6
0 i ]& R6 u' Q' T2 S5. 张仲景求医问药到河北,治病救人显身手 8% x2 S8 a7 d" Q# U4 i
6. 华佗的不幸遭遇,让张仲景有所顾忌 10* {( q8 V8 h6 X) P; J: ^; [$ ]& k5 ]
7. 张仲景“避道家之称”,事出有因 11
. L& l9 A8 `, u5 ]+ _8. “坐堂行医”实在是被逼无奈 124 Z* h; c+ r( U2 T4 u3 M
9. 张仲景愤世嫉俗,大胆创制经典 13! {8 ?/ N1 A o
10. 张仲景改传经理论,尊古不泥经 13$ K' F# a% B1 f, K5 Y3 l. m
11. 变革“六合正精”,提倡“随证治之” 14, |" u6 M* \+ k, f- _. O5 E
+ T& q. I! I& b" Q* L
引子:仲景村民到南阳祭拜张仲景/ O$ t: P* D, x0 q1 j% Z
《南阳晚报》记者张燕报道说,2017年2月14日,正月十八,是医圣张仲景诞辰1867年的日子。这一天,医圣祠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全国百名中医学子祭拜医圣仲景先师、中医祖庭仲景智库揭牌、国医大师唐祖宣收徒等,这其中,还有一个河北衡水“仲景村”纪念仲景的匾牌捐赠仪式分外引人注目。原来,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曾在河北衡水治病救人,挽救了一个村子人的生命,从此这个村改名“仲景村”,世世代代纪念这位伟大的“万世医宗”。这一次,“仲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特意护送匾牌来到南阳,祭拜医圣张仲景。
* `' g- ^, C9 B% n0 c( _3 V张记者说,1800多年前,张仲景救活了“仲景村”。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风尘仆仆从河北省衡水市彭杜乡“仲景村”,来到南阳医圣祠祭拜的“仲景村”党支部书记司立田、村委会主任司洪群告诉记者,“仲景村”原本名叫“路马村”,东汉年间,村里发生了可怕的瘟疫,一个又一个村民相继离世,这时,张仲景来到村里支起大锅煎熬中药,村民经过治疗神奇地康复了,村子得救了。为了纪念张仲景,“路马村”村民自愿改名为“仲景村”。千百年来,家家户户恭恭敬敬供奉仲景牌位,逢年过节虔诚祭拜。+ L e$ O' L. ^5 o
医圣祠馆长刘海燕、副馆长杨蕾从仲景村代表手中接过匾额,上面写着:“仲景村人拜仲景,新林千载学医圣。河北省衡水市彭杜乡仲景村,二零一七年正月。”
/ g+ W2 e5 G. B' P8 l( k. c* @* U+ s6 S张记者说,在1985年由河北省衡水市地名办编发的《衡水市地名志》(内部资料)中这样记载:“传说,‘仲景’是历史古村。汉朝名医张仲景著有医书《伤寒论》,古时这一带瘟疫时常流行,村民依其方治好了很多人的病。作为纪念,把村名定为‘仲景’。” 不管是一辈又一辈“仲景村”村民世世代代的口口相传,还是地方政府志书里屡经走访、调研、考证的记录,有一点可以断定,张仲景曾经在全国各地求学求医、治病救人,足迹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的神医妙方使数不清的病人转危为安,他的名字永永远远镌刻在了百姓的心上。
: u/ H% {& N( l说起此次缘何专程前来医圣祠祭拜张仲景,带着浓浓衡水口音的司立田激动地说,去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秘书长杨建宇从网上得知衡水有个“仲景村”,就来村里调研,并邀请他们正月十八一起来南阳祭拜张仲景。司立田说,村里人都知道“仲景村”的村名是为了纪念张仲景,也知道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但以前从来没有来过,这次来了才真正了解了张仲景的生平、履历和他的伟大贡献,回去后准备在村里修建“百草养生园”,雕刻仲景塑像,弘扬仲景文化,建设美丽乡村。0 U7 v3 i# D% Y* I0 [0 ~! o
《南阳晚报》记者张燕,采访完仲景村支书和村主任,还特别提到,从 “仲景村”走出去的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主任委员曹东义,已是第二次来到南阳祭拜医圣张仲景。正是在张仲景的影响和激励下,他立志祖国医学,走上了悬壶济世的道路,如今已是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成为仲景学说的优秀传承人。& z4 V8 C8 P C7 a2 {! f0 q9 s
在医圣诞辰日,在仲景祠墓前,司立田、司洪群郑重地将刻有“仲景村人拜仲景,杏林千载学医圣”的匾牌,捐赠到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副馆长杨蕾的手中。仲景故里南阳、“仲景村”衡水,两个相距千里的地方,因为医圣,因为一个美丽的传说,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k8 K2 {4 P0 Z/ u" F6 E5 @3 H
讨论张仲景的生平,离不开基本史料,一是《伤寒杂病论》的各种传本,二是王叔和、皇甫谧、葛洪、陶弘景、陈延之、甘伯宗等人的记载。另外,就是依靠时代背景,各种历史著作进行推理。
; B$ M* _# L) N4 V3 A2 f我们的推理依据如下:
6 w9 X5 k; C- \, u) J第一,张仲景是一个读书人,大学问家,可能做过官,即使是最大做到长沙太守,也应该从县级小官员开始,民间传说,口碑形成的“坐堂行医”,都可以考虑;& i8 ]6 y$ B" v4 k1 J( X
第二,他是一个好的医生,他的参照人物是华佗。毫无疑问,“自从懂了张仲景,中医不再学华佗”,中医一千多年以来走的道路,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的道路,而不是华佗外科手术的道路。这一点很重要。可谓“成也仲景”现象。
) y; c$ }3 h, i% k. Z- s5 } P5 k第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提供的《汤液经》的线索,张仲景“避道家之称”事出有因,而且可以说明张仲景当时的困惑。
& a/ p3 z6 ^( p, l x; ~- k4 [第四,黄巾军起义,太平道、天师道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当时读书人的命运和前途,也改变了张仲景的人生道路。有趣的是,道教的宗主虽然被推举为老子(太上老君),但是道教的创始人、领袖人物张角、张宝、张梁、张道陵、张鲁等都是“老张家”的人。汉代姓刘的可以不纳粮,姓张的在道教里的地位受人尊重,也是一个事实。; ^! R, O" d: i. K% Q( I& f
第五,结合《汉书艺文志》所提到的医经家、经方家的学术流派特色。有了这些条件支撑,我们就可以谈论张仲景对于中医的传承与创新了。& h8 i* }: E. c# h; F% @1 D* Z
( E3 |3 ~ m% x6 P穿越千年,张仲景的青少年时代) R8 \& o& v+ ?; q5 v1 s
根据《伤寒杂病论•自序》,张仲景说“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也就是在公元205年左右他才开始写这部不朽的著作,从一般名医需要具备的文化素质、医学素养和写书的年龄来推测,那时的张仲景大约50多岁。现在多数专家假定他出生于公元150年,也就是他比曹操大5岁,比汉灵帝大7岁。 |& H S- O) V) I/ ~- q
曹操幼年读书,汉灵帝也读书,张仲景“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必然也是书香门第,有着快乐的童年,那是汉桓帝刘志的年代,虽然政府有卖官的政策,大多数士族还是靠读书,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 d. I1 _. E5 B0 d$ R$ n6 M公元167年的时候,35岁的汉桓帝驾崩了,17岁的张仲景沉浸在国丧之中,也开始了他人生道路的思索,汉桓帝一生的事迹让他感慨。
: X" }5 \$ j0 Q% o2 n( ]( ~. ]汉桓帝是东汉第11位皇帝,他即位大统的时候,只有时15岁,此前的两个皇帝都没有做满一年,就离开了皇帝的宝座。汉顺帝的儿子汉冲帝刘炳是第9位,死的时候只有3岁,是病死的,夭折;即位的第10位皇帝汉质帝,是汉桓帝的弟弟,来于今河北省博野县,当时都是蠡吾侯刘翼的儿子,因为骂国舅梁冀为“跋扈将军”而被毒死,死的时候只有8岁。皇太后梁纳临朝听证,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 e& A( Q+ V+ L# f
汉桓帝于公元147年当皇帝,150年梁太后病逝,张仲景大约在这一年出生。汉桓帝前边的13年,基本上是个傀儡,受尽屈辱,因此在自己真正掌握政权之后,首先诛灭梁氏,这件事发生在延熹二年,也就是公元159年,那时张仲景9岁。由于诛灭梁氏的功臣,主要是宦官,朝政于是由宦官专断。' h1 Q4 q- i% c) C9 |# e7 ]
因为不善于治国安邦,导致内忧外患,公元161年,在张仲景11岁的时候,汉桓帝以不同价钱卖关内侯、虎贲郎、羽林郎、缇骑营士和五大夫等官爵。桓帝卖官鬻爵的弊政对当时影响极坏,不仅贪污成了合法行为,直接破坏了吏治,而且由于贪官污吏的搜刮,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为灵帝时更大规模的卖官鬻爵开了先河。
% S, J+ u6 n3 {+ x% A由于宦官当政、卖官鬻爵等种种弊政,桓帝朝政糟糕至极。为了维护东汉王朝,也为了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和一些太学生及郡国士人,就联合起来发起“清议”。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在舆论上对宦官集团进行猛烈抨击。同时,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也极力打击宦官势力。这时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天师道的创始人张道陵,都开始在各地借治病的名义传教。) _! |! Z+ g9 i8 {; w
以李膺为首的反宦官斗争,激怒了当权的宦官集团。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张仲景16岁的时候,宦官派人诬告李膺等教唆太学生、都国生徒“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桓帝大怒,于是诏令全国,逮捕“党人”,收执抓捕李膺、陈实等200多人。有的党人逃走,桓帝就悬金购赏。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争遭到严重挫折。第二年,在窦武等的请求下,桓帝对“党人”略为宽恕,下诏将其赦归田里,但规定他们都终身禁锢,不得做官。这就是桓帝时著名的“党锢”。! W: D, Q! ]& r2 p8 _
汉桓帝刘志一生崇尚佛、道,沉湎女色。后宫宫女多达万人,尽管他曾接受光禄勋陈蕃的建议,放出宫女500百余人,但这仍远远低于所留宫女的数量。他一生有三位先后皇后,梁皇后、邓皇后都未生育,他有三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因此他死后的皇位继承,又出现了危机。
; P$ r8 K- f, s' Y7 K桓帝去世,窦皇后称皇太后,即与父亲窦武临朝定策,迎立今河北省深州市、饶阳一带的解犊亭侯刘宏,是为灵帝。
+ p4 F5 c% |( o0 R+ `& n9 z汉桓帝的遗孀窦太后,临朝听政后立即发难,当时桓帝的棺材尚在前殿,就派人杀了桓帝宠幸的女人田圣,并欲将其他桓帝册封的贵人全都杀掉。在中常侍管霸、苏康的苦谏下,方才作罢。不久,窦武和陈蕃等人谋诛宦官事露,中常侍曹节等矫诏杀死窦武,即把窦太后迁于南宫云台,其家属迁于比景(今越南南部)。
0 U0 o( T5 C$ `# P7 d4 |汉灵帝念及窦太后曾援立自己,对窦太后感恩,于建宁四年(171年)十月初一,曾率领群臣朝见太后,并亲自为她祝酒。以后又听从黄门令董萌的劝告,增加太后的供养。但太后心中悲愤,熹平元年(172年),终因母亲死在比景,感伤而死。
$ u4 b9 E: D" x* i0 [. G0 X汉桓帝信任宦官,大兴“党锢”,察举非人,被时人讥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东汉王朝自此江河日下,濒于灭亡。他的继任者汉灵帝刘宏,也经历了很多不平凡的事情,为东汉王朝的敗亡留下根苗。
C8 U m8 r7 N0 M7 G比张仲景小31岁的诸葛亮,事后曾经感慨地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2 j! L- i3 B: r2 M* s$ {7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