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教授在中医传承高层论坛的发言: T+ Z; r: @/ t2 b. s) G
7 {% H$ o6 f( R8 e" H" |# @, r我想讲这三句话,就是:我们中医的思维方法在哪里?我们中医的医疗技能在哪里?我们中医的传承模式在哪里?
- o4 J8 r4 i, {9 Y5 y
0 P ~* J6 x& ^5 j; P) X# D: s8 d这三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好,我们总归走不进自己学术的殿堂。第一点,作为中医人,你没有中医魂,没有中医的思维,那还叫中医吗?第二点,你要有中医的技能,是靠中医的技能服务。中医的贡献度必须要体现在它的诊疗能力上、治疗水平上。第三点,我们的传承模式中,工业化的教育是所需要的,但是中医特有的传承模式不可替代。: g4 q( h0 c: [: L/ ?6 f
: f, N# f. H, Z" w; C/ J' |: A; X
师承不是说跟老师抄几张方子,也不是说写几篇文章,它是个工程。作为工程,它是有设计的,有长远目标的,可以复制的,有规模的,非此就不叫工程。因此今天的传承不是过去简单的“师带徒”模式而已。所以我讲三个工程。4 W9 Y- }* `0 i) v1 {1 U
3 t& c* h) r2 h) U5 X T) L& N3 J
我讲三个问题:为师的问题、为徒的问题、三个一工程的问题。0 e* q) k- S, p6 j$ X; a( k! `3 O
7 h: x2 X' I/ ?' U5 i5 h
师承是我们中医不可替代的模式。传加承,传是传授,承是承载。我们先从老师说起,为师者要有三个鲜,即“鲜明的学术思想”“鲜活的临床经验”“鲜亮的应用价值”。第一个是鲜明的学术思想,就是属于你的思想,不是别人的思想。所以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是独到的,“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思想”。独到的就是别人没有的。那我们这些老同志呢,要自己梳理自己的思想,整理独到之处,尽量不要让学生去给我们找思想。我们现在好多的思想不是老师的思想,而是学生给我们弄出来的,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那什么叫独特呢?其一是与众不同的,其二是创新的。这不就是独特了吗?第二个是鲜活的临床经验,这个经验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在常说技术精良、疗效卓著,但是这个疗效卓著不应该是形容词,不能是自我评价。诸如“我的疗效很显著,疗效很好,我治好了张二嫂、王二妈”是不行的,现在的疗效都要经过第三方评价。第三个是鲜亮的应用价值。你的思想也好,你的经验也好,如果没价值,不可以被复制应用,是有问题的。首先是要经得起反复验证。老师的经验,徒弟要去用,比如你治慢性肠炎有方子,自己临床管用,学生临床也管用,学生到南通临床管用、到苏州临床也管用。比如朱良春老的一个方子,仙桔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你但凡拿来用准确了,肯定是管用的。其次是要经得起基础理论的升华。以上就是我讲的老师三个“鲜”。$ w' D; x* {/ K2 J' i
$ j; |+ J- [0 J+ c" T, e5 B: @第二个问题就是徒弟了。你怎么去当徒弟呢?你不要说你当个徒弟就去抄方子,你要博通经典、旁及各家。而这句话你就很难做到。经典是读了,你能读通吗?各家是涉猎了,你能旁及吗?这一点如果没底气,这个徒弟是抄抄方子而已,就算带了再多也出不了人才。中医为什么现在一代一代的人才很难出,不要怨别人,是我们基础太差,所以出不了太多的人,不是没出。其次,精于临床,形成专长。你一年上多少天临床,看多少病,有什么专长?你是看牛皮癣行,看多囊卵巢行,还是看高血脂行?你得有专长。然后呢,要独到,要能总结提升。我们老师们自己要做这些事,可是徒弟要干什么呢?徒弟们要总结升华,你们知道《孟子》这本书,孔孟之道。《孟子》是孟子写的吗?不是,是他的一个学生万章,把孟子的言论整理出来的。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是叶天士写的吗?也不是。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是朱丹溪写的吗?他的气血痰火食郁,几个郁是他写的吗?是他的学生在老师的医案里面总结出来的!类似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很多。总而言之,现在学生就是抄方子,但我说学生不要给老师乱找思想,要做到学有专攻,形成自己的特色,抓住理法方药,总结提升。" p- b$ H$ i1 H' p
# P( s1 P) \* E7 M
第三个问题是打造三个一工程,回到我们刚刚的主题。我们现在评老中医、评名师,有的人评上了,有的人没评上,真正有真才实学的可能很多人还没评上。我觉得评老中医不要评太多资料,不要弄一大摞文件去评,用三句话就可以评好。哪三句话,你不是说你是老中医吗?你告诉我,你哪一个病在全国看的最好。如果我们有500个老中医,看了500个病是全国最好的,我们中医还愁没饭吃吗?我们现在评了2871个,五批名老中医;评了100个全国名医;评了60个国医大师,又评了30个。如果一个国医大师有两个优势病种,一个全国的名中医有一个优势病种,那一共加起来是多少呢?三千多个病种!2871个全国五批名老中医,一人一个就有2871个;全国100个名中医,一人一个就有100个;然后90个国医大师,一人两个,就有180个。加起来多少个?是3151个。3151个全国优势病种,比西医都看得好,中医还需要扶持吗?然而没有!300个都没有。300个没有,250有没有?250也没有。250没有,150有没有?150也没有。150没有,75有没有?75也没有!这就是中医的窘迫,这就是它繁华的后面存在着的许多学术的萎缩问题。这些话都是别人不敢讲的,我是到处讲这个问题。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医人不自觉,不去发现自己的问题。我刚才算了一笔账,全国名老中医共有2871,高徒又这么多,90位国医大师又这么多,名老中医工作室1017个。就算我们名老中医的优势病种有四分之三重复,那也至少有725个优势病种。同志们,在哪里?所以我们大家要重视这个问题。你们一个老中医搞一个方子,我刚才说一个优势病种。其次,方子也不要多,一个人给我一个方子,那中医传承力量就大了,3151个方!然后我们培养多少人?只要我们这些名老中医一人培养2个学生,那就有6122个,我们后继就有人了。如果上述这些做不到,那就是闹着玩儿,就是浪费资源,或者说很多的方面没做到位。所以我为什么要说工程呢?就是这个道理。要有制度的保证,要有章程,要有手册,要有传承谱系。如何通过系列的研究,回答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是什么?如何提高名老中医经验的可传播性、可推广性?今天年轻学子们都在,你们以后整理老中医经验,别整什么三句话,拉肚子,胃寒,然后香砂养胃丸,这就完了。这有啥意思?一点意思都没有。既没有创新,又没有完整的病案,又不能统计,又没有大数据,这些都是没意义的东西。所以大家注重可重复性、可推广性。大家看到顾老、李老、张老都很尊重,为什么尊重他们呢?不要说你们,我看到他们都肃然起敬。你们知道这些老先生在那个年代,对中医学,无论从方剂、内科、伤寒各个方面,做了多少工作?这个工作成就了他们个人,也成就了中医学的发展。所以在我结束以前,希望大家给他们几位老先生做一次鼓掌。我的讲话完毕。- f v) D2 {6 J/ ]1 }0 ]6 a
& N$ l/ c2 Z; y/ f- s% o3 J4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