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不要死乞白赖地为中医贴上“科学”的标签
曹东义 发表于:2017-6-12 10:51:0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294
不要死乞白赖地为中医贴上“科学”的标签2017-06-12 张效霞 张效霞
2 ]7 h/ o  i1 `% ^- K
2016年4月18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规定了132个公民应该掌握的“基准点”。第9个“基准点”,要求公民“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一经公布,立刻在中国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阴阳五行是不是科学”的大辩论,至今尚未偃旗息鼓。
众所周知,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中医学术大厦的基石,是中医理论体系核心之核心。因此,早在百年前,中国知识界的先进分子就断然宣称“中医不是科学”。但令人悲耻感愤的是,当“废止中医”人士诟病“中医不科学”,将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统统打入“伪科学”之列时,中医学界不仅没有拿出自己的道理来反驳,反而用西医的道理来证明自己也是“科学”,遂走上了“自我革新”与“科学化”的不归之路。自此以后,对中医中药的研究整理,基本上是按照以西方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医中药的路径进行,贯穿了近百年来改造中医中药的全过程。这就有点像一个男人,本来长得标致健壮,可突然有一天,有人拿女人的体格特征来对他进行评判——没有硕大的乳房、没有生育后代的产道——结论就是这个男人不应该被称作男人,是一个“伪人”。而这个男人并没有以自己独有的“男人性征”去为自己正名,而是辩解自己也是有胸大肌的、也是有肛门的一样滑稽可笑。
时至今日,中医不但被“科学化”地不能将自身的准确含义表达出来,而且丧失了用自己的语言申明自身内容与价值的能力,沦落为“失语的中医”;不但没能踏上“科学化”的轨道,反而导致“中医是极端原始和不科学的”“中医是最大伪科学”等论调,甚嚣尘上,不绝于耳。
笔者早在2009年就撰文指出: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医学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中医不是“科学”未尝不可。近来,韩启德、樊代明院士及著名科学哲学史专家江晓原等学者,都谆谆告诫中医学界:没有必要非得给中医戴上“科学”的桂冠。但这个颇有见地的主张,却被中医学界某些拥有“话语权”的衮衮诸公看成是在“诽谤”和“否定”中医。
一方面,中医学界竭力为中医贴上“科学”的标签,且一直为之努力奋斗了近百年;另一方面,逻辑的自洽性、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可重复性、可怀疑性等,是连中医学界都不得不承认的基本“科学特性”;可是,无论用哪一条去衡量,中医理论体系都很难达到和满足。于是,出现了一个颇为吊诡的观点:中医是“超科学”的——“西医和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不能揭示中医学的知识系统”“现代科学不能解释中医,并不证明中医不科学”“西医和西方的理论还没有发展到完美解释中医理论中的客观规律及效果的水平,但是,今天不能解释,并不代表以后不能”。请问:既然现代科学尚不能解释中医,为什么如此“前卫”的中医,非要死乞白赖的贴上“科学”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标签呢?
总之,中医学界要走出一方面以现代科学为标准,主张中医不能守旧不前,需要“科学化”“现代化”,一方面又极力辩解“中医现代化”不要以现代科学为标准的“悖论”,首先要彻底抛弃“中医是科学”的立场与理念,而不是像“祥林嫂”式地仍在辩解中医是“复杂科学”、中医是“成熟的医学科学”,中医是“东方科学”……这只是中医学界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而已。现在是到了我们中医学界理直气壮地说出“中医不是科学,不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我”的时候了。

8 b2 j2 P! u6 N; `$ o" X  m: g4 s& M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6-12 11:00:45 | 阅读全部
科学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而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及其工具。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真理的方法和工具,不是世界和真理本身。$ ?2 x7 b; W- i1 a8 ?: ?4 m9 w* K
因此,科学有古今之别,有广狭义之分,科学是发展的,是开放的。5 s$ u1 `' u& B- e' m6 `! J
不能把科学只归属于西方,它不是西方文艺复兴的囊中之物。文艺复兴启蒙了西方,人们走出了神学的禁锢,解放了人性,释放了能力,不能说文艺复兴之前没有科学。' v/ o1 i: U% F) k
世界是整体生成的整体,不是分步合成的碎片;关于世界的认识和知识,也应该是一个整体(通学),或者是互通的学问。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局限,因此,就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分成了很多不同的学科。- \9 S0 \6 m4 h1 `5 m
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也就是分科之学;“通学”可以包容分科的“科学”。# m" E! q3 v# Z" _) r! u
中医不是化学、物理学、数学等狭义的“小科学”,而是关于世界万物全体“通学”之中的“中医科学”。5 M! }% P! c, r4 z5 O5 j5 N
中医按照“生成论”研究生命,西医按照“构成论”进行研究。生成论需要环境,离不开时空,所以才和青龙,白虎有关系。构成论从对“现有结构”的认识开始,逐渐精细观察,眼睛始终聚焦于身体之内,看不到天地万物、时空变化对人的重要性。
- N  S, d; w3 ^* Z2 H) `9 h8 b目前科学界、学术界,不承认中医指导理论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精津液等为科学语言,只承认中医有技术、方药。并且,按照“科学的标准要求”,中医的方药要“研究”,技术须“规范”,所以把中医列为“问题医学”。中医目前还被迫处于“废医存药”、“废医验药”的阶段,这个阶段仍然是“中医的末法时期”。- K3 P. m  E$ d2 }, ^8 [! {5 o! M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以为一部《中医药法》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目前仍然是步履艰难的传承阶段,中医的春天仍是未来才能见到百花齐放的景色,还要做好“忍冬藤”的工作。为中医完整体系而守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中医一百年的发展道路,是“求同存异,丢了自己”。希望与西医汇通,其实汇而不通;打出“中医科学化”旗号,不过是城下之盟;大力推动的中西医结合,是没有实现的美好理想。4 W6 ~* o6 f- ?4 N$ X- R
现实不容乐观,中医百年以来“重术轻道,衰落难逃”,要想步入复兴,必须“道术并重”;在中西医的关系上,要采取“求异存同,彰显个性,走向复兴”,否则就不可能达到“中西医并重”。因为“求同存异,逐渐失去了自己”,自立已不能,如何谈复兴?!
1 C" G6 _  D/ Y* ~) }; w5 X) r中医有义务说明自身的学术特质,中医必须与时俱进。回归原创思维,不是保守倒退。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