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没有特效药,益肾蠲痹是大法 ——读《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有感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中医对风湿病的探索,有着悠久的历史,《素问》《灵枢》《金匮要略》对于痹痛的论述,代表几千年前中医先贤的深入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理论高度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人们对这一类疾病的认识并没有完结,世界卫生组织近年仍然认为风湿病没有特效药,并且将风湿病对人体的危害总结为5D,即致残(disability)、死亡(death)、痛苦(discomfort)、药物副作用(drug reactions)、经济损失(dollar lost)。风湿病是一类包括100多种结缔组织疾病、免疫性疾病的总概括,属于很难彻底控制的慢性病,其造成的痛苦和高致残率,让人虽然不至于闻风丧胆,却常常使很多名医眉头紧皱。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这三类患者就有1亿多人,风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期待全球对此有新的突破。 中医界诊治风湿病,有很多著名医家,“风湿三老”、“南朱北焦”等约定俗成的说法,在业界很有影响力。 “风湿三老”,一是说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他曾长期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不仅领导有关专家深入研究,他自己也在多年之前主编并出版了《中医湿病证治学》;二是曾经在中日友好医院长期工作的焦树德先生,他领衔研制的尪痹冲剂享誉全国;三是江苏南通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不仅早年研制出了益肾蠲痹丸,而且还创新出“益肾蠲痹法”。“南朱北焦”,当然是对手里握有国药准字号的朱良春先生、焦树德先生的赞美之词。 笔者曾经担任过五年的风湿科主任,也曾经多次聆听朱良春先生讲述风湿病的诊治经验,他在全国中医优才班上论述风湿病“三大主症(疼痛、肿胀、僵直拘挛)”、“三个环节(治证与治病、扶正与逐邪、通闭与解结)”,让这些来自于临床的主任医师们,听得如痴如醉,大呼这些“干货”让人过瘾。如今这部凝聚着朱老心血的《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已经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海内外中医同道可以凭借这本专著,向已经西去的朱良春大师请教有关问题。大师虽然“九九归一”远离了我们,但是他的学术思想却能借着文字固化的语言告诉后来人,这里边有他奋斗的历程,有临床经验的积累,有科学实验的设计,有感悟,有心法,并且有分病种排列论述的大量病例,辛辛苦苦几十年,“学术传承”的主旋律不变。 尽管当代西医还没有找到治疗风湿病的特效药,但是自古中医从邪正斗争角度就有扶正祛邪的好方法,朱良春先生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不断探索,把益肾蠲痹法提升为风湿病的普适法。当然,益肾蠲痹法与中医关于病因辨证、五体痹与五脏痹的传统认识,既互相关联,又迥然不同。 中医历来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个观点流行了几千年。《素问·痹论》甚至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似乎已经穷尽了有关痹症的学术理论。但是,其中没有直接回答为什么会“风寒湿三气杂至”?病人为什么晨僵?患者为何“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 朱良春大师经过细心观察,体察到人体的正气不足,是“风寒湿三气杂至”的根本原因;阳气下降,阴寒邪盛,就会出现晨僵;正气虚损,肝肾亏虚,就会损筋伤骨,由五体痹发展为五脏痹。治疗风湿病虽然有各种有效方药,但是“益肾蠲痹”是彻底扭转病机的关键措施、根本治法。 “益肾蠲痹法”是朱良春大师留给后世杏林,“本立而道生”彻底战胜风湿病的一件法宝。 正是这份厚重的收获,坦诚的心态,赢得了领导的赞誉、同道的推崇、后学的敬仰。 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路志正先生、陈可冀先生题词祝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孙光荣大师分别为本书撰写序言。 卫计委王国强副主任的序言说:“朱老乃朱熹公嫡裔,先后承杏林星火于马惠卿、章次公先生,悬壶济世于南通州,这位毕生奉献于基层的国医大师,以其在药物学、虫类药、风湿及肿瘤等疑难疾病诊疗上的深厚造诣和宝贵经验,赢得了‘风湿病泰斗’的美誉。先生承鉴叶天士、马培之、章次公等前贤之学,结合本人临床实践,秉持章次公先生‘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学术主张,在风湿病(痹证)治疗方面提出了‘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观点,经进一步挖掘总结、创新发展,渐次形成了独特的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的诊疗体系,成为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一大学术流派(章朱流派),并创研出国家级新药和多个中药制剂。” 国强主任的赞誉,是对朱老学术传承、“道术并重”的高度肯定,并且对朱老“敢为天下先”,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奋斗精神极为赞佩。他说:“朱老不仅在学术上、医疗上独树一帜,成就斐然,而且敢为人先,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其子女、学生创立了国内首家名老中医自办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所,之后又陆续牵头创办了风湿病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等。2005年‘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传承创新硕果累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痛风发病率极低的20世纪80年代,朱老就准确地阐述了痛风‘浊毒瘀滞’的病因病机,创立了‘浊瘀痹’这一中医新病名,既有别于西医所指‘痛风’,又统一于中医的痹证范畴,补充了古典医籍中有关痹证的分类不足,继承和发展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外邪致痹理论,提出浊、瘀、痰内邪互为因果的致痹论点和‘泄浊化瘀、调益脾肾’的治则治法。朱老提出的‘浊瘀痹’从理论到实验再到临床实践,是痛风病研究的一个创新突破成果。本书的问世,对中医风湿病、痛风病学科将有很大的学术意义和临床指导、应用推广价值。” 这个序言对朱老风湿病学术特色的概括,高屋建瓴,令人眼前一亮,促人奋发上进,沿着大师开创的道路前行。 孙光荣大师的序言,也有不同凡响的赞语之词,他说:“余与朱老相识、相交三十载矣。余观而思之,朱老不仅为卓越临床家,亦是公忠体国、精勤不懈之中医理论探索者、中医文化传承者、中医发展战略研究者,故能运用‘打开中华文明宝库’之钥匙,开启诸多研究领域,多所建树、多所贡献,举如脾胃病、肿瘤、痛风等病证治疗经典案例皆成行业标杆,予中医药界有极大教益与启迪。其中,尤以‘益肾蠲痹法’著称于世,故中医界治风湿病素有‘南朱北焦’之说。” 孙大师深刻阐述了“益肾蠲痹法”的重要意义,他说:“道贵通达,学贵沉潜,法贵灵验,术贵精研。‘益肾蠲痹法’实为朱良春老教授经过难以数计之临床实例创立之中医治疗痹病(风湿病)之大法,是对中医治疗学之重大贡献。‘益肾蠲痹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确立,其渊源可上溯至孟河学派之祖师。本法来自于临床实践,逐步上升至理论,屡经提炼,再指导临床实践,将研究成果凝练成风行天下之治法‘益肾蠲痹法’及中成药‘益肾蠲痹丸’,以满足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之需求。朱老却未满足如此、止步如此,仍在临床实践中孜孜不倦探索其原理,大力提高中医辨证之精准度、提高方证之吻合度,用以提高临床疗效,扩大本法之应用范围,致使‘益肾蠲痹法’除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外,进一步拓展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系统性硬皮病在辨证基础上使用,且效验卓著。通过理论探索与指导,创新一系列精品成药:痹痛汤、益肾蠲痹汤丸、蝎蚣胶囊、寒湿痹颗粒、湿热痹颗粒、朱氏温经蠲痹膏等,皆成当代中医临床名方,广济众生。” 一个中医重要临床法则的诞生,引起了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 孙光荣大师认为,新世纪新形势下,中医药如何发展,始终萦绕在每个中医人心头,朱良春老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益肾蠲痹法之”研究,无疑为中医药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他说:“中医学术经验之继承创新,首先在于真实之‘衣钵传承’。‘益肾蠲痹法’之研究自朱良春老教授承先启后,持续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可谓渊源有自,脉络清晰。‘源清流自畅’,以朱婉华院长为骨干之朱老学术传承团队现已完全接过这个学术传承重担,并竭诚继承、尽力发扬、成绩显著,真正做到后继有人、后继有术、后继有力、后继有成。所以《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不仅记叙了一位老中医人在这一领域之艰辛奋斗历程,亦能完整反映朱良春老教授之思想、品德、学术、经验,同时亦体现朱婉华院长领衔之学术团队继承之虔诚与功力,正是如此近乎完美之‘传承链’,令我感佩、鼓舞、欣慰,预期朱老暨诸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创新系列工程日后将大放异彩,前景辉煌。” 创造了“益肾蠲痹法”的朱良春大师,虽然看到了这部学术著作的样稿,但是,恰如这部书的主编朱婉华所说:“就在《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书稿出样之时,我捧上厚厚的书稿呈给父親朱良春先生看的时候,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他得知王国强局长要给本书写序,国医大师孙光荣的序也已写好,他心痛的对我说:‘国强局长日理万机,不要给他添麻烦;孙老身体还在康复中,难为他了。’并嘱咐我一定要认真三校样稿。可就在我完成一校样稿并寄出后第二天,2015年12月13日晚10点20分,我最最敬爱的老师、我最最亲爱的父亲突然离我们而去。当噩耗传出后,世界各地的认识和不认识中医人都为之震惊!悲痛!纷纷发来唁电,表示哀思。南通地区的鲜花都卖空了,全国各地的同仁不约而同前与他老人家道别,逾千人参加了17日的追悼会,各级领导前来道别。让我们更感受到父親仁心仁术的伟大魅力。我们只有更好地传承他老人家的衣钵,造福更多患者,才能告慰父親的在天之灵。” 王国强局长深有感触地说:“为本书作序之际,12月13日传来朱老突然仙逝的噩耗,朱老为中医事业殚精竭虑,躬身而行,是中医界的楷模,先生仁义仁术永存,仁爱厚德永恒。缅怀之时,拟之为序。” 为了怀念朱良春大师,《南通日报》当时以四个整版,刊出了纪念专刊。第一版的通栏标题是“大师九九归一,学术传承永恒”。初读这本厚重的《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著作,掩卷远望,思绪翻飞,放佛看到,西行朱老,含笑九天。 当年很多人钦佩的“朱良春现象”,已经成为国医大师带出来的“朱家军”,并且由章太炎、章次公、朱良春为代表人物的“章朱学派”,也因为其代表着一百年来中医发展的坎坷道路,而展示出中医必然复兴的希望,揭示了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全面反应朱良春大师学术成就的医学全集,总共有十卷之巨,目前也相继出版。 因此,凑成几句话,来表达此刻我的读书心得: 章朱开学派,继承促发展。 一部书未了,全集共十卷。 遥看“朱家军”,奋勇齐向前。 “现象”有原因,饮水当思源。 2016、5、25
V- K5 w) \$ d5 ^%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