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国一百五十年来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文化教育问题
曹东义 发表于:2017-9-10 08:44:3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200
中国一百五十年来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文化教育问题2017-09-10 南公怀瑾先生
4 l( }8 Z; V* a! j. M


- C9 l) ^7 x; i; k4 D  C5 V出版和新闻业现在有个名称,叫做“媒体”。我说我反对这个名字。以中国固有文化讲,新闻、出版不应称为“媒体”,这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随便称呼。这个做媒的,在中国文化像是令人看不起的“媒婆”,媒婆是两边骗的。出版和新闻或电台、电视台,怎么能叫“媒体”呢?我说他们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先驱,具有领导和中介的功能。


2 v) ]# ?3 o; g( D8 w& T

我们最近一百年来的文化非常有意思,多半跟着外国的文化乱跑,自己没有正名。说起历史,今天我们文化界、学术界,好像还没有一本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中国出版事业史》也许有,我还没有看见。希望诸位努力,写一部好的《中国出版事业史》或者《中国出版事业年史》。

新闻出版业和文化教育是连在一起的,新闻、出版的内容,都是文化教育的范围,不要把学校课本当作就是文化教育,书本只是一点点,因为整个新闻出版都是文化教育的范围。


7 F- v2 O9 ?7 L' `


- e4 {; H3 }# @! O0 o" z9 R4 m  l4 H+ w% G

最近,我为了中国的文化教育问题,在写一篇文章。我的话好像有点岔开了,其实还在本题上。因为中国一百五十年来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文化教育问题。……

推翻满清以后到现在,只有九十五年。我是民国初年出生的,可是我开始受的还是清朝末年的教育。你们可以由这九十五年中的教育演变,研究整个社会演变的因果。

过去有人碰到事就骂政府,我在办报纸的时候给他们讲一个笑话,有一次做了一个小型演讲,我说你们不要骂政府,政府没有罪过,所谓“政府”,是文字上一个符号。政府机构是水泥木头建的一个房子,政府里头的内容是官员。这些官员哪里来的?不是政府生的,是我们老百姓生的子女培养出来,送进去做官的。他们做得不好,就是政府做得不好,应该骂我们自己,是我们没有把子女教育好。政府没有罪过,这是文化教育问题。……

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四个字——敬业乐群,“敬业”就是好好学习学问,好好学习做一个人,学习人文,养成人格,再学习谋生技术,对学习、对行为、对工作要有诚恳敬重之心,不可以马马虎虎混得像现在这样。“乐群”就是培养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的道德、伦理、礼节、秩序、能力,礼节就有秩序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环境的健康。……

我现在经常听到新闻界有个术语,任何一件案子发生,就说是“社会问题”。我说我也是社会的分子之一,这个问题发生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家庭教育问题,不要推给社会。社会是个群众的团体,各有各的范围。……

要讲政治管理,宗法社会的经验很值得研究。中国几千年的地方政治,大家也没有好好研究。所以我在美国的时候,人家问我,说你们中国的帝王政治如何如何。我说你不要跟我们中国人乱讲,你们懂什么叫“封建”吗?中国的封建不是欧洲的封建,内容完全不同,这个名称当年翻译搞错了,就连锁地错下来。我说你们美国立国不过两百年,如果讲文化史,你给我做徒孙我都不要,太年轻了,我们是五千年历史。如果讲科技的发展呢,我愿意做你的徒孙。我在国外经常讲这些笑话,也都是真的内容。……

我们中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作一个人,职业技术则是另外学的。而且教育从胎教开始,家教最重要,然后才是跟先生学习。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所以社会除了政治、财富力量以外,还有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品格修养,作为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不像现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专门为了职业,为了赚钱,基本人格养成教育都没有。人如果做不好,你讲什么民主、科学、自由、法治、人治、德治、集权,乃至信用、环保、团结、和谐等等?理想都很好,可是没办法做到,因为事情是人做的。

这是一个好像最讲民主平等自由的时代,其实现在全世界的皇帝姓“钱”,都是钱做主,以钱来决定贵贱,没钱就没自由。没有真正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修养、学问修养,有的只是乱七八糟的所谓个性张扬和向钱看,变成听“钱”指挥,连科学研究、教育、学术都在听“钱”指挥,为就业忙,为钱忙,没有精神支柱……

大家常常提到“封建”两个字,好像代表了专制、愚昧、落后的味道。几十年来看很多报刊和书,常见到这个说法。

所谓中国周朝时的封建,是中央领导,分封诸侯,换句话是联合国的组织,各个诸侯国有自己的法令、自己的文字,那个时候可以说“书不同文”,言语更没有统一,交通也没有统一,这是中国的封建,根本不同于西方那个封建。

当初翻译西方著作的时候,“封建”两个字用错了。我们把西方那个封建拿来解释中国的封建,学术上根本是错误的,这个错误导致的后果相当严重。说起翻译西方著作,又是一个关于文化和出版的大问题,例如“经济”这个词,在中国文化本来是“经纶济世”的意思,包括政治在内了,近代翻译也是用错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翻译的错误,随着书报一出版,就引发一连串错误。后果很严重。

周朝的封建,尽管许多没有统一,但是文化观念是统一的。中国文化基本用一个字可以代表——“道”。由“道”后来演变出儒家、道家、墨家等等诸子百家。道是什么东西?这是哲学问题,我们今天没有时间讨论。……

对于新闻出版业以及文化教育问题,我今天简略谈了这一席话。目的是希望年轻的一代自我反省,为后一代着想,努力为国家民族、为社会做顶天立地的事业。我现在九十岁了,每日每夜都还在读书、做事,休息得很少……

所以最近七八年中间,我带了年轻同学们,拚命推广儿童读书。社会上把我的意思理解错了,说我推广儿童读经,好像提倡复古。但是我提倡的是“中、英、算”一起上,包括四书五经在内,尤其是唐宋以前的经典,要读诵、会背、默写,还有英文经典,并且要练习珠心算(珠算熟习以后,心里有个算盘作心算就很快)。这是文的教育,还要武的教育,艺术的教育,融合人格养成教育一起来。看上去内容很多,实际的安排很科学,效率很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智慧得到开发,自己会读书,体魄健康,知道怎么做人,会懂得东西方的传统文化,可以谈开创未来了。

——南怀瑾先生《南怀瑾讲演录》(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


; z6 G4 _1 G6 s! D1 {" T

6 H% G  u' k' O/ p. B  B: }) |! l9 h; a9 U$ ]- q. ]1 o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9-10 08:52:09 | 阅读全部
少年毛泽东“六年私塾”学了什么?5 o. W4 i- f+ b' v1 }/ N' Y: ?
. y# K; i8 ~3 H0 r
2017-07-31 塾学文化网
1 a6 o' z4 |7 m' g) `, c
0 e) ?: c  u2 {- O# [寻私塾,访明师
7 y2 v: p5 h5 Z6 Z8 Q) Y请上塾学文化网
; ^5 ^& a% g# i: r携手打造塾学雅集传媒平台
0 @5 \) V7 A; C0 e* P! B( S共同传播儿童读经教育理念
5 ^) @0 ^7 _; ~; e$ m
4 Y. U& u0 d5 e1 s青年毛泽东
* U# u: ], x5 F- T, S4 z
3 {& [; l  h0 {- U0 E
2 p8 |- c" V5 v. y$ S9 v+ G! I* i' z1 \3 E
1936年10月,经不住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坚决要求,毛泽东一连几夜,叙述了他自幼年的人生经历。他说:3 O3 k4 z1 v$ [$ B3 `. E
“我8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读书,一直在那里读到13岁。清早和晚上我在地里劳动。白天我读儒家的《论语》等四书”(《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第6页)
# M# _* V, p2 m2 J# b7 N
: i: N9 y9 L+ G8 s对这6年的私塾读书生活,毛泽东后来曾这样概括:“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书,读了四书、五经,读了6年。背得,可是不懂。那时候很相信孔夫子,还写过文章。”(1964年8月18日,北戴河《关于哲学问题的讲话》)$ N* F  o- o+ ]; q4 O
0 f* t% u  ^' ?. x* C2 T& I  X
$ Y7 |& D0 R! A/ ~" \5 M
; {& A1 D' F1 u; `" h. m: P
对于每一位当今中国人而言,无论他多么时尚,也无论他甚至连一句经都没读过,但对“四书五经”这个词儿,应该是耳熟能详的。
- @8 B* E3 C5 U2 H8 [
6 ?! }! L6 P9 S" F! n) D8 R: _* j据《礼·互解》及《庄子》记载,“经”原本有六部,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后来由于秦始皇焚书,《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被并入《礼记》之中,于是成为“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J+ E: a# Y; \1 P+ u
$ a8 p: {& e7 F
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起,“五经”就被规定为科举用书,一直沿用到清末。# Q+ t7 e. C" q- \+ ~0 w- \% M
“四书”的确定,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之功。他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完善儒家学说,建立系统的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在原有“五经”的基础上,把《论语》、《孟子》也提升到“经”的地位,再从《礼记》中分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列,合称之为《四书》。1 `1 R/ r; o0 a( l8 m9 v4 e# G3 q
- y: A; R6 U0 m* R! j* F) N% W1 e
关于朱熹编注四书,朱自清还有这样一段概括的话:“但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了《论》《孟》的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欲,道心是天理。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心法。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他所以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育。后来规定四书为科举用书,原也根据这番意思。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5 }. Z3 ?! W1 t2 @0 ~: x
: q+ {; F2 g0 a  T5 E: E
由于“四书五经”比较艰深,成年人理解起来也比较吃力,更别说刚入学的孩童了。于是,在古代社会,逐渐形成了一套儿童启蒙用书——“蒙学”。旧时村塾蒙学最普通的是“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此外还有《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
# {! ^$ q# G4 @1 R# K4 }: a据记载,毛泽东在初入私塾时,先读的就是这类“蒙学”教材。这类书,用简短的骈俪句式,且多押韵,儿童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既能识字,又长知识,以至终生不忘。其中传达的自然观、伦理观、道理观、价值观、历史观等,活泼鲜明,通俗易懂,因之在民间广泛流传。所谓“读了《增广》会涉骂,读了《幼学》会讲话。”因为《增广》多谈世态人情,《幼学》多词汇典故。这些书的内容虽同属封建文化的范围,不免宣扬封建思想意识,甚至还有庸俗无聊和迷信荒诞的东西,但在识字、传授基本知识、进行生活教育和端正道德规范方面,还包含不少有益的成分,是不可一笔抹杀的。这种蒙书在中国文化传承过程中,自有其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价值。, Q) ?: I' y" v* Q

+ ?* T( x0 E9 {《三字经》相传为南宋王应麟(朱熹弟子)编纂,明清两代续有增补,全书共376句,包括天文、地理、典籍、历史、人物以及社会人生种种,简要赅博,便利记诵。章太炎说:“其书举者略备。观其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以较梁人所集《千字文》,虽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其启人知识过之。”  X8 ]5 Y/ f! X# U

* l6 B. w9 t! A4 j- w作为封建社会的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的确是编得很高明的。书中故事,贯穿孔孟儒家思想,但也有许多奖勤教俭,鼓励读书,传授学习方法的内容。如关于儿童教育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关于读书方法的:“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赞家贫而苦读者:“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 y: \- Z% L7 k: }2 R
1 _! X4 h4 S6 D6 F
《三字经》中的许多句子,即使没有读过的人,也耳熟易解,可以顺口背出几句。
9 P6 q8 ]3 [# a6 P8 y《幻学琼林》成书于明代,可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简明通俗小百科,也可说是民间常用的成语典故小词典。天文地理,古往今来,朝廷制度,名臣武将,文事科第,人情世故,家庭婚姻,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艺,以至鸟兽花木,神话传说,无所不包。人们生活中惯用的词汇格言,习惯常见的成语典故,不论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在书中大都可以找到,所有这些都以对仗联语表之,其中释文尤为简练恰当。短者才几字(无言曰缄默,息怒曰霁威),长者也不过20多字(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毛遂自荐才奇,处囊便当脱颖)。全书联语不下一两千条,加上注解约20多万字。- C6 X  J/ [/ k1 z
+ J; z7 B; Y" j
比如:“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平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
5 C7 a$ c$ W$ |& l! J" s“彼此不合曰龃龉,欲进不前曰趑趄。事有大利,曰奇货可居;事宜鉴前,曰覆车当戒。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管中窥豹,所见不多;坐井观天,知识不广。”
2 ?6 I+ L8 b( R" g+ g( y
) |: |+ H1 c* E$ h4 B) U;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交孙策与周瑜。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李义府阴柔害物,笑里藏刀;李林甫奸诡谄人,口蜜腹剑。”
1 g+ b+ u3 {8 g: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当知器满则倾,须知物极必反。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彼此不合,谓之参商;尔我相仇,如同冰炭。”" r4 u0 E  w: n3 p
- i5 z$ q: q1 E' T* ~# A
这里面,有词语的解释,有典故的介绍,有成语的运用,又蕴含着封建社会为人处世的道理。采用对仗的联语形式,不仅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学习吟诗作赋。
5 O' c% Z" A+ B7 u  w. I; ^上面引述的一些成语典故,如中流砥柱、前车之鉴、坐井观天、兼听则明、口蜜腹剑、物极必反等等,在毛泽东的文章和诗词中都可以找到。
; G- \3 z  E" ?, l2 r/ ]
: C1 N  b) T+ \# ?; U5 m. N# p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毛泽东提出“耕三余一”的口号,这在《幼学》中为“三年耕而有一年之食,庶几遇荒有备。”“泥丸可以封函关”中的“泥丸”出现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而“吴刚伐月中之桂”的神话典故,则出现在毛泽东的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中:“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 ^& G( G: m# u% t, G5 ?! R8 [+ {" a) E6 q: e- d% G
对《增广贤文》毛泽东也是熟悉的。“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后人”;“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等等,这些话或见于毛泽东的文章著述,或常出现于他的口头谈话中。
4 {2 r- l, O% [! D8 J* j) P
2 b2 W1 V+ E: y  ~5 l( F总之,毛泽东在“六年孔夫子”的私塾生活中读枯燥难懂的儒家经典,正是这六年,使他学会了阅读、写文章,给他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功底。
  g  w9 X5 |4 }' I$ k
9 I7 d' I) Y. F1 |$ H
5 k/ Y* B" O- Q( d5 W
8 r* s( H* i: X8 Q' M( t5 E
& p5 }1 j) ]$ R9 c  S/ b- K儿童读经推广第一人
' C; g9 }2 r2 h: H王财贵教授简介
% [* a- l1 l9 U! B) X. \- v
, q- _3 I; F% e6 s: \   王财贵教授,字季谦,1985年11月在国文天地第六期发表童蒙养正一文初涉读经观念,1995年5月由台中师范学院语教中心正式发行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系统讲述读经教育思想。自此以后20余年,每年数十次往返大陆台湾之间,公益演讲儿童读经教育1000余场,跑遍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在海外公益演讲也有百次之多,目前为止,所影响人群以千万计。近十年来,受其影响,世界各国以读经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在家自觉,读经私塾蔚然成风,这一创举为未来中国在下一个历史时期中的文化复兴及责任承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n! H* H4 H& h/ c, x' i7 s8 D4 s  n  g- V5 j1 A2 o) \- u

  M: U% @4 A; a5 J, l9 \% k王财贵教授关于私塾的寄语: J. Z% a( S& m/ B3 k8 N' s; s  {

/ i5 r/ ^0 }8 N) z; U; X) _- W: v* W在体制规定义务教育之余,如果能够留下一些窗口,或许就可以使教育永远不会离道太远,随时人间都还有希望。这就是不论在古代官学还是在现代义务教育体制之下,私塾一定要永远存在的道理所在。(鼓掌)我们各位办的所谓私塾,这种很简陋的,自艰困中、在夹缝中生存的现代私塾——我一想到“私塾”这两个字,一想到“现代私塾”这四个字,我就非常感动,非常敬佩,非常同情(鼓掌)——我们是在制度中,我们不是反制度,我们是使这个制度更合乎所谓真正的制度。真正的制度是留下窗口的制度,真正的制度是要永远以道为尊,以道为依归的制度,而我们私塾的开设,正是使我们的制度永远保持与道同行的重要指标。(鼓掌)
" ]; U- @/ d* q5 \9 p! j5 ?: c. z. N0 d  `
———王财贵教授! |' |6 Q/ K; x/ b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