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8 17: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1-8 17:10 编辑 - A% w- S# o U
3 ?9 h% S) l' t7 \3 j! E 关于中医学术的传承,是需要机遇和缘分的,在过去没有“学院式培养”的时代,尤其具有偶然性。
5 a. E( i, L& w 十几年前,圈疗的发明人刘俊岑生前一直希望有人来学习和研究这个神奇的技术,但是,他在2002年82周岁的时候,写给刘淑香的《证明书》中感叹说:“药物圈疗法问世五十余年,已得到无数病患者赞叹,但医界对这一独特疗法不重视,至今没有第二人进行研究。”这实在是一个悲哀!7 o' @5 n. y! R# T3 y
刘先生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没想到日后国家有“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也没想到会成为国家推广的“高薪适宜技术”。
1 k6 z8 N1 Z: |; g3 _3 I @, {( M) o 这一切奇迹的发生,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他的合伙人刘淑香、刘淑香的徒弟马文毅,以及《杏林寻宝·保护中医》的专家组成员,对于“圈疗”升级成为“河洛回生系统涂药圈疗新法”,都做出了贡献。- n3 `& k! I. H) ?, U
2 |6 a: i# q& ^$ X) c2 d( e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