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26 19: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数据研究是向“象思维”的回归,开启中医复兴大门# o+ k# ?! E) y
" w9 u" ?2 X, ?: B原创 2017-12-26 曹东义 中国中医药报
# f7 ^0 g3 \+ R" U3 I1 W作者:曹东义
3 A4 i v6 C) [单位: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i' f6 T9 h/ u2 M# |) o8 s, p; r8 \3 Z4 c1 R( X8 X' k/ R
0 M2 h0 M! Q$ u) i. D
# i0 f6 N* ~& l! z0 R中医之所以长达数千年而传承不绝,就是因为它善于把握象数关系,掌握了健康和疾病的规律。现代科学、计算机识别、西医影像检查等,一系列的“大数据”研究,都是突破还原论“破碎化数字研究”,在向古老的中华文化“象思维”回归,向中医的学术理念靠拢。2 k; r6 \ w) d' O6 z
) l+ \4 a0 U8 s1 m: x L4 S
象数之学,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也就是《内经》说的:“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象可以概括数,数不能取代象,但是数构成象。任何象的背后,都有数据做支撑。
( g/ U B, [, E, I4 Q2 I9 H/ q8 [5 V3 d" c# w
还原论是从整体出发,“破碎化”研究对象,由大到小,希望找到构成整体形象的“质点”,一再分析,逐渐到了“基本粒子”,仍然没有找到物质的本源,也说不清纷繁世界的复杂变化。因此,希望借助微观化的数字说明世界,“数字化地球”“数字化人体”,都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不可能“进行到底”,因为地球和人体,都是无限可分的,而且是变化不止、运动不息的。
7 u* X. F& p5 K" R$ K
# X; O/ n) S9 u' ?天地万物互相关联,绝对不是“破碎”之后,就能解释一切,解开所有谜底。( j6 E8 X. d# E
; N& s. s: s; V/ F5 ?
电子计算机能够瞬间处理海量数据,似乎为“以数为本”的学问找到了可以“无往而不胜”的工具。但是,海量数据处理的结果,并不是以告诉人们这些具体数字为目的。人们利用这些数字必须借助计算机的快速计算,希望得到的是“象”,也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数据看到数据所代表的整体。
+ H* o2 m9 ~: F4 \5 C3 M' ]9 p' q& B7 P/ ? w
比如“二维码”技术,是在条形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看上去一堆很混乱的线条或者图形,它实际上是计算机“0,1”二进制编辑起来的图像,为的是标示这个目标的大量细节信息,通过大量细节信息来区别不同的个体。
0 w; `& |, |' I4 d7 o# S* [+ t
3 d0 U6 x. y1 R: h0 {" M很多时候,象和数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因此每一片树叶的“二维码”也不会一样,自然也就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人,更不可能有绝对一样的病变和病情。这样说来,研究规律必须“求同存异”,这个“同”,就是“象同”;所谓的异,也就是“数异”。& F* r, U, S! v
# W7 p' j* |% j, M F看上去大致一样的象,背后的数存在着差异;如果只强调数的差异,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不可能发现宏观规律。所谓规律,都是反复出现,不断重复的结果。其实,所谓的重复,只是“象的重复”,而不是“数的重复”。) D7 a8 t; [5 l* i
5 F" E5 D0 }7 O重复出现的象,是相似的象。比如白天和黑夜,四季轮回。其实,严格地说,每一个时刻,地球在宇宙空间的位置,都是不可重复的。也就是说,重复出现的现象,只是大致相同,根源上不相同,所有的规律都是概率。研究规律,也就是取象比类而已。$ S. w( w5 C- X4 m
! f$ E3 ~3 D0 ^5 O数变了,象不一定变;象变了,数一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象,就是研究规律,中医几千年,就是研究象。四诊的结果,都是“象的描述”,不是数据的表达。中医关于疾病性质、证候特点、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药物性能的表述,都是通过象来表述,不是通过数。而现代医学检查的CT、核磁、B超,都是数据转化,计算机合成的图像,属于数的层面,而不是“直接反应的象”。' o3 _, W" {- @3 t: t
9 p6 V* ~& {/ o6 ^( m在象和数的关系之中,中医探索了几千年。《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候就是物候,是象,取象比类,就是研究规律。《易经·系辞》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 r1 {6 n' \% e4 l: ^. g$ W# M1 S6 _2 D* h0 r
中医之所以长达数千年而传承不绝,就是因为它善于把握象数关系,掌握了健康和疾病的规律。现代科学、计算机识别、西医影像检查等,一系列的“大数据”研究,都是突破还原论“破碎化数字研究”,在向古老的中华文化“象思维”回归,向中医的学术理念靠拢。
% k8 ~' t! C# o/ b. J' O6 S) A0 Y
& b* [1 x% T% W b$ m* z大数据时代,开启了中医复兴的大门。/ F' R1 K% W; _' |+ e3 G
% D' q6 k; l1 T' g8 ?" G: D* ^& i, E/ b3 o+ {
新媒体编辑:赵 丹# i0 X) U+ `5 X: ^1 D1 ~1 ]
内容合作:010-84249009转6303
6 Y" m! E1 o: w3 q 或 加QQ3225851292/ h# c: C: ^8 F. z {
商务合作:151179671192 n7 K e, r9 K! |& o# G3 D
微信投稿邮箱:cntcm01@126.com
1 n" B: w- }, h' s' T* o! e0 c' ](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原创首发,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 J( g. o8 \2 I% f3 e
' O5 S1 J$ h/ _) l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中医药报》(微信号:cntcm1989)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授权。1 t3 E5 _- B$ P ~" k
阅读原文阅读 123219 投诉: W7 D+ n% v( v, o, A. f! g
精选留言* t, v8 }! {8 ~. W. \/ ^! {% n* }3 P
写留言; Q! R+ \& ~9 v d* r
! A; r1 s9 N; k( H; R 1
* q" y/ H" B5 Z+ r2 Z沈晓东|和风清阳
9 x3 v# s3 H& s) `" N3 J5 B 很好的切入点。经验数千年的中医对象数规律的研究应该有很多借鉴。从数量出发,到成象定性,是一个质变的过程。7 A# W# w% R+ X4 g% D) E t
1小时前
2 v! Q/ j" K5 C0 g4 C; g6 B 6 g" ^$ |) H H. H0 m% D. o
黄帝内经预测(朋友)
8 f6 d: F. v7 b+ e; O' y- a 对的!不仅仅是大数据。《内经》有精确的象数形数据的测定和计算。建立在今天所说地球自转公转轨道函数周期值的精确数据之上,所以,是精准的科学;同时,符合天体自动控制论原理,所以,中医理论是自觉地运用了控制论原理,系统论原理。
+ A( u4 q: ]9 o51分钟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