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3049|回复: 2

曹东义:大数据是为了向象思维回归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8

主题

6932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616
发表于 2017-11-9 16: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1-9 17:18 编辑 7 c8 f3 B( ?6 k# e
- N7 ~+ y) N& y
大数据是为了向象思维回归
, F1 N4 ]  O1 P; X0 ]6 e
曹东义
! r- g7 |: V$ J$ f9 K
河北省中医院科学院
8 m: W6 i; r7 G" I) `' q
         象数之学,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也就是《内经》说的:“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1 g, _: M7 g0 j, M7 ]( W
       (文章修改之中,敬请期待)
, L2 z+ L% K! {1 O* S) j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8

主题

6932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6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19: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数据研究是向“象思维”的回归,开启中医复兴大门# o+ k# ?! E) y

" w9 u" ?2 X, ?: B原创 2017-12-26 曹东义 中国中医药报
# f7 ^0 g3 \+ R" U3 I1 W作者:曹东义
3 A4 i  v6 C) [单位: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i' f6 T9 h/ u2 M# |) o8 s, p; r8 \3 Z4 c1 R( X8 X' k/ R
0 M2 h0 M! Q$ u) i. D

# i0 f6 N* ~& l! z0 R中医之所以长达数千年而传承不绝,就是因为它善于把握象数关系,掌握了健康和疾病的规律。现代科学、计算机识别、西医影像检查等,一系列的“大数据”研究,都是突破还原论“破碎化数字研究”,在向古老的中华文化“象思维”回归,向中医的学术理念靠拢。2 k; r6 \  w) d' O6 z
) l+ \4 a0 U8 s1 m: x  L4 S
象数之学,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也就是《内经》说的:“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象可以概括数,数不能取代象,但是数构成象。任何象的背后,都有数据做支撑。
( g/ U  B, [, E, I4 Q2 I9 H/ q8 [5 V3 d" c# w
还原论是从整体出发,“破碎化”研究对象,由大到小,希望找到构成整体形象的“质点”,一再分析,逐渐到了“基本粒子”,仍然没有找到物质的本源,也说不清纷繁世界的复杂变化。因此,希望借助微观化的数字说明世界,“数字化地球”“数字化人体”,都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不可能“进行到底”,因为地球和人体,都是无限可分的,而且是变化不止、运动不息的。
7 u* X. F& p5 K" R$ K
# X; O/ n) S9 u' ?天地万物互相关联,绝对不是“破碎”之后,就能解释一切,解开所有谜底。( j6 E8 X. d# E
; N& s. s: s; V/ F5 ?
电子计算机能够瞬间处理海量数据,似乎为“以数为本”的学问找到了可以“无往而不胜”的工具。但是,海量数据处理的结果,并不是以告诉人们这些具体数字为目的。人们利用这些数字必须借助计算机的快速计算,希望得到的是“象”,也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数据看到数据所代表的整体。
+ H* o2 m9 ~: F4 \5 C3 M' ]9 p' q& B7 P/ ?  w
比如“二维码”技术,是在条形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看上去一堆很混乱的线条或者图形,它实际上是计算机“0,1”二进制编辑起来的图像,为的是标示这个目标的大量细节信息,通过大量细节信息来区别不同的个体。
0 w; `& |, |' I4 d7 o# S* [+ t
3 d0 U6 x. y1 R: h0 {" M很多时候,象和数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因此每一片树叶的“二维码”也不会一样,自然也就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人,更不可能有绝对一样的病变和病情。这样说来,研究规律必须“求同存异”,这个“同”,就是“象同”;所谓的异,也就是“数异”。& F* r, U, S! v

# W7 p' j* |% j, M  F看上去大致一样的象,背后的数存在着差异;如果只强调数的差异,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不可能发现宏观规律。所谓规律,都是反复出现,不断重复的结果。其实,所谓的重复,只是“象的重复”,而不是“数的重复”。) D7 a8 t; [5 l* i

5 F" E5 D0 }7 O重复出现的象,是相似的象。比如白天和黑夜,四季轮回。其实,严格地说,每一个时刻,地球在宇宙空间的位置,都是不可重复的。也就是说,重复出现的现象,只是大致相同,根源上不相同,所有的规律都是概率。研究规律,也就是取象比类而已。$ S. w( w5 C- X4 m

! f$ E3 ~3 D0 ^5 O数变了,象不一定变;象变了,数一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象,就是研究规律,中医几千年,就是研究象。四诊的结果,都是“象的描述”,不是数据的表达。中医关于疾病性质、证候特点、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药物性能的表述,都是通过象来表述,不是通过数。而现代医学检查的CT、核磁、B超,都是数据转化,计算机合成的图像,属于数的层面,而不是“直接反应的象”。' o3 _, W" {- @3 t: t

9 p6 V* ~& {/ o6 ^( m在象和数的关系之中,中医探索了几千年。《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候就是物候,是象,取象比类,就是研究规律。《易经·系辞》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 r1 {6 n' \% e4 l: ^. g$ W# M1 S6 _2 D* h0 r
中医之所以长达数千年而传承不绝,就是因为它善于把握象数关系,掌握了健康和疾病的规律。现代科学、计算机识别、西医影像检查等,一系列的“大数据”研究,都是突破还原论“破碎化数字研究”,在向古老的中华文化“象思维”回归,向中医的学术理念靠拢。
% k8 ~' t! C# o/ b. J' O6 S) A0 Y
& b* [1 x% T% W  b$ m* z大数据时代,开启了中医复兴的大门。/ F' R1 K% W; _' |+ e3 G

% D' q6 k; l1 T' g8 ?" G: D* ^& i, E/ b3 o+ {
新媒体编辑:赵 丹# i0 X) U+ `5 X: ^1 D1 ~1 ]
内容合作:010-84249009转6303  
6 Y" m! E1 o: w3 q                  或 加QQ3225851292/ h# c: C: ^8 F. z  {
商务合作:151179671192 n7 K  e, r9 K! |& o# G3 D
微信投稿邮箱:cntcm01@126.com
1 n" B: w- }, h' s' T* o! e0 c' ](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原创首发,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 J( g. o8 \2 I% f3 e
' O5 S1 J$ h/ _) l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中医药报》(微信号:cntcm1989)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授权。1 t3 E5 _- B$ P  ~" k
阅读原文阅读 123219 投诉: W7 D+ n% v( v, o, A. f! g
精选留言* t, v8 }! {8 ~. W. \/ ^! {% n* }3 P
写留言; Q! R+ \& ~9 v  d* r

! A; r1 s9 N; k( H; R 1
* q" y/ H" B5 Z+ r2 Z沈晓东|和风清阳
9 x3 v# s3 H& s) `" N3 J5 B 很好的切入点。经验数千年的中医对象数规律的研究应该有很多借鉴。从数量出发,到成象定性,是一个质变的过程。7 A# W# w% R+ X4 g% D) E  t
1小时前
2 v! Q/ j" K5 C0 g4 C; g6 B 6 g" ^$ |) H  H. H0 m% D. o
黄帝内经预测(朋友)
8 f6 d: F. v7 b+ e; O' y- a 对的!不仅仅是大数据。《内经》有精确的象数形数据的测定和计算。建立在今天所说地球自转公转轨道函数周期值的精确数据之上,所以,是精准的科学;同时,符合天体自动控制论原理,所以,中医理论是自觉地运用了控制论原理,系统论原理。
+ A( u4 q: ]9 o51分钟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8

主题

6932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6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7 16: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ming shu:
9 t, {* _" ]! y& A( i-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由像到论,再由论到像,是医生个体和整个医学不断提高的过程。4 s, E) ?3 e9 S- }8 _: y
只有具备充分实践经验并深入和广泛涉猎的医家体会到像和论。" h2 H) I- |) k+ d
ming shu:
% T- y9 R. _& A" ~@王启才  不能以偏概全,具备雄厚中医基础后学习研究参考借鉴现代医学的中医师,以及具备雄厚现代医学基础后深入学习研究参考中医学的人,我觉得都可以被看作优秀的中医师,如张锡纯那样的医家。本人什么都不是,但干了一辈子中医,前辈人也都是吃中医饭的,本人感觉最遗憾的就是来不及去系统学习现代医学并深入了解他们诊断,用药特别是他们药物在体内发生作用的具像。: G! y) O3 s% p
我:* N& f4 W1 b' K6 B# t  E
@ming shu   英格兰 carlisle ,欢迎讨论。您说的“论”与“像”,我不太明白,请展开讨论为好。! p' v2 b. s& n) W7 k  m
ming shu:
- t  a' U/ H; D5 l* F# h+ V% d@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不好意思,在火车上有点时间看了大作有感而发。
- B5 `& u3 o7 T% ]此处所言之像,不等同于一般形象或现象,是离开理论指导的直觉或离开具体事物的抽象,比如谈到溃疡,他脑海里出现的不是溃疡这个词或相关理论,而是溃疡的具体图像。
" Y- `/ V$ Z6 {" }此处所提的论,指思辨,理论。: {( ^, K8 V8 @
这跟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有联系但不尽相同,当医生将正确理论消化为自身营养时,他对事情的了解和思考往往以图像为载体,比如提到针灸穴位,他想到的不是老师讲的具体位置,而是银针刺入机体的视频,提到前列腺肥大,他想到的不是这个词,而是存在脑海里的视频。黄帝内经里边很多都是以像表达的 比如“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瀆”等。
4 g3 I/ J& R/ {/ B4 ^0 W! e我:
; m5 K  e: o( g' _@ming shu   英格兰 carlisle ,谢谢,大概明白了您的意思。我觉得,象数之学,是古老的智慧。“不用数说事,用象代表这个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其变化”,这是一种大智慧。阴阳是象,虚实、表里、寒热也是象。脉有脉象,气有气象。精气神,无一不是象,很难用数字准确表达。
, U$ d/ I  B5 L, g" H0 kming shu:5 Q4 O- H! O/ G; c+ E, ^' _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这正是我想表达的。感谢您揭示了这个秘密。1 ]8 U7 @8 w# J' U  V  F
我:
/ M2 i& q5 `8 O人了解世界,首先从象入手,儿童接触世界,语言、温度、硬度、颜色、声音也是象,不是数(当然象之下可以有不同层级的数字进行测量和表述,那很复杂。过于精细的东西就是繁琐和浪费),天地万物进入人的感官都是象(佛家所说的“色”,也就是象),《易经》卦象,爻之下有数,“九、六”这样的数,还是象,阴阳之象,不是具体的数字。
' S. ?' R& q' F. l" r3 Y1 a李一明/中山/南中/苏黎世:3 _# e* [" t$ C$ B% v( l
@王三虎 此类肿瘤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一年。不简单
0 ?1 ?, R6 O- z; W! `王三虎教授肿瘤专家:. N. t, j( i2 P  c9 y+ p) }/ `
@李一明/中山/南中/苏黎世 这个月看,仍然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