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8918|回复: 7

[燕赵中医·名家讲堂]曹东义讲述《辅行诀》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发表于 2017-11-28 20: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1-30 19:28 编辑
1 S6 ~" Y! ]: q2 N3 I! R) F( ?4 l. {! |7 e& Z: K. q
       曹东义教授讲座    吴媛媛医师整理
% \( o) ^% ~, z! S0 X& b9 t- e1 W7 U% n4 a/ J3 X& p& y
主讲专家: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燕赵中医药丛书》执行主编,《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主编,《国医年鉴》副主编,《河北中医药文化》杂志副主编。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41部,文字累计500余万。
9 Q# H& v- |, \! P    “曹东义说仲景·第四十七讲”主要内容:
  e7 x7 C" _% O0 C+ r3 V3 ~《辅行诀》藏经洞本复原校订稿
; n3 w$ G5 O% J/ R" _! X衣之镖$ m6 G0 R' l0 w/ O7 I# `4 |) E
卷首日月三皇四神二十八宿星图同《整订稿》,略。
1 j" g2 O( _8 f8 }% Q辅行诀藏腑用药法要
( S  K5 J6 g- D- w' D; @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r& v& J8 l0 W" t( F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袪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至令五脏虚疲,当即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下,庶几识别焉。
' m" i$ q2 \8 V# C: V% s; u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 Y" |* }, I% A% H" I" L  R- i肝虚则恐,实则怒。8 O1 D  J) W& W; J; @% i" ]( j2 x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2 ^5 p! j1 m8 B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中寒,恶血在内,则胻善瘈,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瘈。
- V8 G8 \# k9 a& h) D6 R陶云:肝德在散,故以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缓其中以衰其势也。. u. o: k/ x& M8 k! b" }  d
小泻肝汤:治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时多怒者方。
+ W8 g1 J. [  q) R# W; U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3 v1 W9 x8 X& g上三味,以水(一本作清浆水,当从)三升,煎服一升,顿服。$ g! a4 j/ W" ^0 K9 y& P& _' I
呕者加生姜二两;心中悸者加甘草二两;咳者加五味子二两;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二两;下利赤白者,加黄芩二两,或加薤白一升。
# I- v$ E$ P5 u4 L1 r! [9 m: p4 d! X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时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急迫者方。  
( K4 i% Y5 i' [$ U0 Q4 G枳实熬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甘草  黄芩  大黄各一两
5 F) M0 ?/ ^1 P' d3 c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R+ J0 X0 h2 v9 I* F5 G
小补肝汤:治忧疑不安,头目眩晕,时多恶梦,气上冲心,汗出,周身无力者方。
9 I( K3 n1 U2 ?" {% T! A, \1 M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薯蓣一两(一方作大枣十二枚,去核,当从)4 m! @: {" `3 {( Y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I& C" H, g( B! m
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薯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薯蓣,心中如饥者,还用薯蓣;咳逆头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4 F7 k- l: J4 m& Q2 M% ?6 {5 D大补肝汤: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治夙曾跌仆,内有瘀血,或缘久劳,精气衰少,倦殆无力,常自惊恐,眠息不安,头目眩运,时多呕吐,此名痹厥者方。) D" u% U# K7 T. ]% |  V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薯蓣(一方作大枣十二枚,去核,当从)  旋覆花  牡丹皮(一方作代赭石,当从)  竹叶一方为葶苈子,熬黑,捣如泥各一两
, l; M( y/ l$ p$ W, e5 B4 Y!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5 l8 L; w+ e* V: k$ S. h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y8 W) V" V9 n
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o4 J( _1 Y2 z) P* M9 ^+ T
心病者,必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5 u5 `0 ~. f0 c# y7 n5 Z# Q  Q- r# o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7 B/ a5 n$ @: [, H# ~) P# A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5 |8 D9 R) u2 J6 c0 }7 t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闭上焦以抑其气也。/ e$ L$ F. m) _+ L
小泻心汤: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笃者方。
3 p+ ]; y% y* U3 X" C; r龙胆草  栀子打,各三两  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
3 j8 Z) H6 R8 n+ H0 y上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少顷,得吐瘥,不得吐亦瘥。
. E7 h+ h- I  [, u8 p, S大泻心汤: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胁背胸膺支满,迫急不可奈者方。. X  A  z7 f* O( ^# O4 S# ]' Z' w
龙胆草  栀子打,各三两  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 苦参  升麻各一两  豉半升    i; Y& Z6 a% z. L/ X$ V1 G
上六味,以酢六升,先煮药五味,得三升,去滓。内戎盐,稍煮待消已,取二升,服一升。当大吐,吐已必自泻下,即瘥。一方无苦参,有通草二两,当从。
2 l; U# x9 {, p% r. o  B# r9 q小补心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方。
3 s9 V7 u, g  m' [8 G; z7 b) }( C栝蒌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7 ]$ y  E* H3 q9 Q: {7 p
上三味,以白酒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日再服。一方有桂心,无半夏,当从。4 F' h& H$ A6 a: W
大补心汤:治胸痹不得卧,心中痞坚,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者方。# j& j& e- g' |+ B2 ^
栝蒌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枳实熬  厚朴  生姜切,各二两  桂枝一两
6 P, e) d+ Z! S- V8 h2 \上七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每服二升,日再。一方有杏仁半升,熬,无半夏,当从。
0 ^5 t( I' C+ {* `又:邪客心胞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若车马惊,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或吐衄血,口舌生疮。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 l) d- @, R' C1 l) B5 R4 y
小泻心汤:治心气不定,吐血、衄血,心中跳动不安者方。
% M1 C& z( z8 k$ q*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9 z$ {+ p6 U0 G3 t4 V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温服一升,日再。# _# C+ ]0 I( p* o
气噫者加生姜二两;呕者加半夏二两;汗出恶寒者加附子一枚,炮;腹痛下利脓血者加干姜二两;目痛口苦生疮者加枳实二两。
4 R7 `3 y  W9 G1 k( w, K% A- Y大泻心汤: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满,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V3 ^; y% g; t, I! ?! }; e) K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芍药  干姜炮  甘草各一两
2 b1 h  i4 [3 ~9 i; h

& |7 ~4 b8 t" B3 V% f% C原文及音频链接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view&aid=1181
; l, O4 Q5 u7 ~9 \

. h2 h0 V/ a4 [+ C. [: g. D
3 I9 w7 i( m8 `! t( o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7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76
发表于 2017-11-29 18: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吴主任,有些地方,我发音不准确,记述不是很准确,我修改一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20: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1-29 19:50 编辑
2 i' Q+ u- ~3 I) k4 w3 ?" Z5 `1 C2 J! Y5 k( W
“曹东义说仲景•第四十七讲”主要内容: 8 f4 @- A% q% @7 r& T9 v
上一讲讲张仲景生活的时代推定生于公元150年,写伤寒杂病论的时间也就是50到60岁之间,建安纪元是公元196年,“建安纪元十年”就是205年。推定张仲景生活时代,经历了四个帝王,一个是生于汉桓帝时期,后来到了公元168年,桓帝驾崩,汉灵帝掌权,后来经历了当几个月的汉少帝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中国汉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然后是汉献帝,一共四个皇帝。张仲景生活的时代既是不幸的,也是很幸运的。. O7 x. R" K% o6 `
在汉灵帝时期,相对稳定,却潜藏着政治风险。在黄巾军起义还没有爆发的时候,宫廷斗争激烈,但民间相对平静。
: h) b& {& N! L8 v* Y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在他25岁的时候,汉灵帝让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刻写五经经文,立在太学的门前。这件事在当时很轰动,每日在门口学习、抄写经文的人,一天就达到1000辆车,有隆重的追求经典的学术氛围。
3 {  u9 {: w7 _6 e  ]+ W在张仲景28岁的时候,汉灵帝建立了学校,叫鸿门都学。鸿门都学,虽然也有孔子像,但是不讲经书,讲的是诗词歌赋,是个文学院。# W! Z5 u* u6 d% L4 M
太学讲五经,按照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人都是出身贵族,与鸿门都学不一样。
& T  K+ w2 p8 Z( ?* ~在张仲景25岁至28岁,那时候人们有书可念,进入仕途,一个靠上学;一个是有人推荐,举秀才,举孝廉。
, M$ I; L2 \3 \! [+ U+ [% N) O5 F7 e3 l华佗就被人推荐过,《华佗传》里描述,三国志,说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还有太尉,黄琬“辟”(举荐),但是华佗不去当官。有人大力举荐,被曹操征为医官,他没办法,跟着曹操南征北战,他年龄又大,很不甘心。3 v4 v- M6 l- _+ L
在公元184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是汉灵帝统治的最后5年,他一共当了21年皇帝,在16年的时候,爆发了黄巾军起义。( Q* {7 B; s3 R" ?5 u
黄巾军号称太平道,因为头上裹着黄巾,被人称为黄巾军。
# e* \6 P* P' C5 \9 K! K; V以前陈胜吴广起义是被逼的造反,这次黄巾军主动要改造社会的起义,改天换地的起义。
  \, H; k9 \# T: O* U5 U在张仲景35岁的时候,爆发太平道起义,首领张角、张宝,张梁,叫天公、地公、人公将军。在那个时代,他们经过十年准备。在汉灵帝统治早期,在民间传道,给人看病,通过画符念咒,喝汤药,混淆了中医和传道者的界限。
+ ?- u" b  Z, f2 [. D4 z& t在此前后,张道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了天师道。张道陵的孙子张鲁,在陕西汉中建立了政权,长达20多年,在建安20年(公元215年)的时候,被曹操诏安,他投降了曹操,所以他的教民没被屠杀。
  V: T/ l  Y& U) ^4 g黄巾军起义,在184年被占压下去,但并没有消灭。皇帝下召以后,有人借口镇压黄巾军,起来拥有了军队,形成了割据的地主武装,曹操、刘备、袁术、袁绍等人,都是靠杀黄巾军发家,以后进行割据。
( s( G# s- n9 v, m( h5 ~! l: ]公元189年,在张仲景不到40岁时候,皇帝死了。汉灵帝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刘辩即位,被称为汉少帝,非常不幸,当了几个月的皇帝就被董卓杀了。
7 J9 J2 q7 e2 D, t" m9 _汉灵帝这个儿子刘辩的命运不好,生下来以后,他是一个姓何的宫女所生,出生低微,他母亲低贱。之前的太子们生下来以后,都被皇宫里的人杀了,汉少帝小时候被一个姓史的道士养着,他不敢说皇家血统,他也不受汉灵帝待见,何宫女所生的刘辩,在汉灵帝之后成为汉少帝,是被外戚立帝。后来董卓找个借口把他杀了,谥为汉少帝。
, Q* Y+ T; g! \3 o0 U董卓又立刘协为帝,就是汉献帝。这里很乱,这时候张仲景经历了第三个皇帝。
8 U- @, _1 ?  }% ~$ K% J汉献帝登基以后,董卓在洛阳,烧杀抢掠,可以说天下大乱。汉献帝就被挟持到陕西,到了西安一带,因为洛阳不能呆了,很混乱。
3 c0 N5 \0 T& @. g" O有一件事情,值得注意。
6 v* f% S# E9 D! h& g在汉献帝登基以后,初平年,曹操收降了30万青州军。
6 f5 y3 n$ t, F# N3 m这些人都是有信仰和政治主张的人,是天师道(黄巾军)的人,这些人不好利用,曹操只能让他们屯田,不让打仗,20多年之后,曹操死了以后,青州军没人管,政府不能领导,一哄而散,政府不能领导。
+ p. W7 E9 x/ w2 H" c7 e, F; D1 i公元200年,在建安4年的时候,这时候还有鲁南郡的人,被称为黄巾军的刘辟又造反,曹操镇压,又杀了5万黄巾军。
; ~: i$ t: y9 a1 e( k" i. |" F* V当时的道教,为了让人们信仰他的说法,借着中医知识和技术在民间传道,或者画符念咒。) p8 x- B$ T: |' v
中医被道教利用,借行医之名传道。
$ H6 i& e0 M6 G; \因此,中医行医治病,就变得很不容易了。5 ~/ {! F5 N& u# o- f
如果,你是普通的小大夫,没有危险,越有名的大夫越危险。% t. M) M' q) m: H
像华佗那样的医生,在家时候,很多人等着看病,很多群众找他,这都像传教一样。
4 b* U' c) H0 Q5 H/ U2 D, Z当时汉灵帝下召,要镇压传教,这和后来道教 受政府重视不一样。
* q. j: a6 r$ R8 _0 x7 o  f3 G天师道的道教传到北方,就成了国教,在北魏受尊重的地位。
4 g4 G& y, L. i' D7 k/ C7 [在魏晋的时候在南方,葛洪在炼丹的时候,没人干扰,道教也不再干推翻政府的事情了。* Q4 m. ~2 _, [/ r
茅山道的陶弘景也是受政府重视。$ ~' o! m$ Q7 V5 P
我们不能用后世帝王对道家的态度,说张仲景那个时候。6 T' S& g9 Q% `  n. a% |& k
太平道,天师道都是借中医反朝廷。太平道当时喊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在184年3月,举行起义,推翻政府。汉灵帝下召各地,帮助政府镇压黄巾军,以皇权让地主武装,协助政府镇压太平道。! l7 J, t9 w2 C- e
后来的天师道在四川也是这样,不受朝廷重视,是朝廷的敌对势力。8 W9 ~  g% T' R+ k
唐朝的时候,李世民推崇宗教领袖老子,李尔,《道德经》的作者,因此唐朝把道教作为国教,儒释道合流。
+ p7 C/ _/ @5 m魏晋南北朝,那个时候开始,道教也不再为平民百姓服务了。而是到山里,修建庙宇,为追求长寿,为读书人的士大夫,当权者服务,这时道教的政治地位地位有变化。
9 d2 {" t9 W9 @  d- W汉灵帝的儿子汉少帝,小时候就住在一个姓史的道人家。
4 E1 p% ]: e8 b% w" p, @1 r: V汉灵帝后来经历了黄巾军起义,他才仇恨道教。
, N* x0 v$ n$ c! D: e- i* f张仲景“避道教之称”是有原因的。9 G' F. o( Y3 n% w( h
张家人,往往都是张良后代。
7 X0 u5 `* h* ]; y张良是个权谋士,是鬼谷子的后裔,擅长权谋。张角、张宝、张胜、张梁、张道陵、张鲁,老张家当时是产生非常显赫的宗教首领的家族。
8 x  _) g& t4 Q" a: C; |张仲景姓张,他说“余宗族数多,向余二百”。; {! A+ _8 q- [
我们知道以前皇帝诛杀灭九族,张仲景是不是黄巾军首领的九族之内?我们不知道。
; p+ z4 |" E- ?0 y张仲景肯定姓张,不敢张扬,他是被打击家族的,这样一类人。
/ P5 N; |( b# N5 Q8 B! d) x; l我们理解了张仲景身份以后,知道了这个例证。
! f2 ?# y# S$ g: w  O8 {华佗本来没有什么过错,但华佗不想,却不得不为曹操看病。: F6 X$ o7 e: g6 k
曹操捏造罪名,把他杀害了。
2 O3 b$ \% I6 Z如果张仲景不为朝廷服务,就很有可能被人陷害,他的坐堂行医是被逼无奈的避嫌的行为。
# z# Q9 Z) g' J有人说他坐堂行医是亲民行为,好像为人民服务的。这样说,是没理解张仲景的无奈。( P" o# P+ k; U0 {0 U" Q; v% b/ f/ N
那个时代,有幸成为不幸的中医。9 F  o& v- U( x' }
张仲景他是一个读书人,不得不在大堂看病是很悲哀。, a' q; s# O' ~
理解这个以后,对于外感热病,张仲景之前撰用《胎臚药录》,《素问·热论》等,在治疗热病时候用六经辩证。; l6 d7 W; i& o9 ], @
张仲景按照六经辨热病的思想,他对待经典的态度,和那时读书人对待五经态度是一样的。* v  @# N3 V( ^' q
当时博士讲经,解释一个字,可以写一万字的文章。
" {9 p& F8 q1 F1 B, i* \, W# F那时候是繁琐哲学,叫皓首穷经,繁琐哲学。
; W: d2 f! x  J. y. g+ _" m对于经典表面尊重,实际上不是,是可以改造经典。
0 L2 t5 M  u* j- Z张仲景对于《素问·热论》既有继承,又有改造,他继承六经辩证。他的创新,除了汗和泻法,还有八法。. Q4 f6 X+ d% o2 H
张仲景论述外感病传变,没有按照《素问·热论》的描述,“日传一经”,这是《素问》的论述,但张仲景没有这么做。《素问·热论》的日期,都是很规律的,不容质疑。
) N0 h. |1 W2 ~, M. f过去讲,古人为维护声誉,不能随意创新。( S6 a' [8 O7 ^. i) g( w
张仲景的著作不是这样的,日期很含糊,没有说板上钉钉,治法也不局限于《素问》的汗法、泄法。
9 y6 P" H0 n  M0 i: H+ ^! F, q( S1 s" u: R,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20: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2-1 11:05 编辑
3 X, v3 V, P3 |( i6 j
( p. d  M4 a5 L& y, g$ v《素问·热论》说,三日之前的热病,用汗法,三日之后用泄法。张仲景不仅有汗、吐、下,而且有温、清、补、消,很多方法都有。" x& t) v5 Q& l/ @
有人说《伤寒论》字字皆法,句句皆法。
, z3 i# s* e  U! l6 z5 L有方的条文,一百多条,每条都很重要。
4 V! Q; X$ ]! v2 j& ]* l  @张仲景对于医经家的尊重,不是匍匐在经典前头,光知道磕头一句不敢改地继承。而是按照经文,创新、发展地继承。
5 s6 i# I7 ]; X6 V; ]经方家,伊伊《汤液经法》,既治外感病,用“六合之正经,神明之剂”来治外感热病。
. I( ?  X! g; p所谓六合正经:阴旦汤阳旦汤,“升降阴阳”。阳旦汤是扶阳之剂,阴旦是益阴之剂,补阴,补阳。
# N1 o; U+ \, v. c/ B青龙白虎是“交互金木”,青龙属于木,白虎属金,木主升,金主降。
+ n. R& E% s& Y朱雀汤玄武汤水,“既济水火”,肾水升,心火降。
& N5 c* h- ^7 a! ^: {6 `) H
0 V7 F$ x% r( q治疗外感热病,张仲景之前的《汤液经》,用“六合之正经”,阴旦阳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皆为“神明之剂也”,非常了不起。% C2 F) @7 v) d) @
  i" A$ ^5 U' b. \( C
陶弘景说这是“神明之剂也”,非常神圣。
% g1 l% t: W$ D3 \" N! m但是,张仲景对于这些“六合正经、神明之剂”,加减变化很厉害。
  k  V/ d0 O$ U2 x0 e. R+ a' P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阴旦阳旦大汤小汤都有神明之剂,神圣的方剂,张仲景的心中没有当神拜。完全没有按照六合正经思路来摆布方子,而是按照六经病篇,拆方组合,加减变化,来使用这些方剂。
  |. P( q& Y. C  C太阳病篇的麻黄汤,就是《汤液经》的小青龙;
, [+ m4 y3 D( L( N# Z, j, J( I9 X《伤寒论》的小青龙,是《汤液经》的大青龙。9 j" l- A( r& O/ {! P% O5 Y
张仲景的白虎汤,只有一个白虎汤,没有大白虎、小白虎之分;
5 q, g' f8 |! c1 F- r% b/ J. g0 o$ F《汤液经》的小朱鸟汤,变成了张仲景的黄莲阿胶鸡子黄汤,大朱鸟汤没被收录进来。3 v7 F4 d$ A* g- u
《汤液经》玄武分大汤、小汤,张仲景只用了真武汤,不分大、小玄武。9 q2 Z. ^4 {0 D% H+ X
张仲景对于《汤液经的》大小阴旦汤都有加减。
" E5 E, M  e7 L" l$ f: f也就是说,在陶弘景,在皇普谧的心目当中,非常神圣的《汤液经》,在张仲景这里就完全当成了一个可以随意组合的原料,成了盖房子的原料的来源:我要拆了旧庙盖新店,不更新不行。张仲景把整个“六合之正经”打散了,揉碎了,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6 L$ ~& B4 o9 D( _- D
# A2 ]+ ~3 q9 @9 v( y. K张仲景就是打散《汤液经》的体系,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体系,这是张仲景的创新。
+ y; t1 h% M8 Q% g
+ n1 a- h/ d; M( h所谓的“撰用伊尹《汤夜》”就是假借前人的东西,并不是顶礼膜拜,不敢动,也不敢讲话,也不是原汁、原味,这不是张仲景提倡的。那是傻子,傻人才“原汁原味”学,日本的经方派,就是一个原方不能加减,就是让人守株待兔,这一种学习的方法,这是傻瓜经方。
8 d" `; c6 r" n$ ]; F9 C3 D( D+ @" p: S6 O6 r
这不是张仲景所提倡的。
/ f7 k( P5 o1 V; x7 r- U2 W3 j1 K) p) |0 c; A# f
这事我们一定要认清真假,张仲景不是这样“原汁原味”用经方,有这样的子孙,他会笑话的。
% A; u; L( w, p; o/ c. U9 J* @. ]) U6 {6 t, k5 _5 k' J  }0 w1 o' Q
我们知道了张仲景对待经典的态度,就是一定要辨证施治,随症施治。' b- F" Q3 {0 W: [; {

; W0 D5 ^- I* h; X) b9 `* p: ]他看这个方剂不看《素问》所强调的日期,我该加就加,该减去就减,那才是一个大将。要建这个房子,大石头能用,小石头也可以,都是我的菜,而不是我的神,不需要我磕头,顶礼膜拜。
2 y% _" p4 y0 O# o% F% A0 I
3 q/ w; ~4 O: L$ w+ g$ a  J: u"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学习《辅行诀》了。1 l; v2 u" _0 n! K! j- C
; `' e6 G/ x' T5 n; l- K
我觉得我们已经理解了张仲景,理解了张仲景的生活。8 S. B( s! L9 l$ X# R5 l/ M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态度,对待他此前的经典,读《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你就知道他为什么会批评社会?会批评读书人?会批评那些始终循旧的医生?他对当时的医生是不满意的。
' Y$ c2 Y6 E) ^' B7 a) n
9 Z2 H5 k) ^; g8 V0 E张仲景心目当中英雄,是长桑君与扁鹊,公乘阳庆与仓公,此之后,在张仲景心中,别人都谈不上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医学家,他对那些医生根本瞧不起。
: Y; q: Y! V* i' y1 n* n8 G
. x( E: ~- P' C+ K' w他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人,不仅博采众方,勤求古训;他还是一个批评家。1 T0 ?, L9 Z& [3 \1 ]2 ]  [& K

& ]' V3 O! w7 M- ?0 u有些人自以为就是,得一个小方,会治一个病,就狂的很,谁也瞧不起,那不是张仲景,他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 A! r$ E' n. t: W
4 d) [2 X  t, \! F  ~张仲景是博采众方,勤求古训,是这样一个人。
8 H( \2 o  D- A( F! B/ B: }我们一定要理解张仲景。
# |- j1 z+ E4 ]( [# w# |# Z1 b
1 h1 H, M" T. P河北有个威县,这个“威”是威风的威。0 M; X8 P' Y( p  {  C
在北洋政府时期,有一个人叫张渥南,也就是张大昌的爷爷,被派遣到敦煌去买马。那里有良马,他是本来是学兽医的,他在日本留过学。他的儿子也上过正规的医学,就是学的是兽医,给马看病。$ U% B6 D* s3 F) b* V
+ V) }& ^  H" _
在过去的军队里边,骑兵很受重视,张大昌的爷爷,从王道士手里,买了一个敦煌卷子,进行了裱糊(在西安)。
( D$ K: J% h. o* L2 e) y! A# E: d后来放在家里存着,一直到文革前期,被别人弄的丢失了。3 ]5 J9 n, B6 }7 R! x$ C* l
, Q5 `7 ]% ]) g( V# |
丢失敦煌卷子之前,除了张大昌见过它,还有两个人也见过。
  W" d' g2 X7 k# ?$ x$ v) _- d1 k) W+ v3 W1 F+ d: a
他们也有个抄本,他们也背诵,也背得很熟。" y3 `$ u' Z: j* T3 u
3 e, R0 f% F8 h1 R! Y. ^7 v
张大昌自己也不曾遗忘,他们都背得很熟。
; G* P. V) d# s7 J* @- \
  M+ X, z: x6 T6 s6 e$ h+ ^% V张大昌在1974年,在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批林批孔批运动”很厉害的时候,张大昌以赤脚医生的名义(把卷子抄本)献给了中医科学院,当时叫中医研究院。
' F) Q6 e6 J" [6 e0 S5 l$ a0 q, ^! q4 V, P$ n+ p3 a
他觉得应该献出去,这是一个很宝贵的东西。
& r5 O/ J, d: @9 @
5 o. a* Z  m, \) w6 n有人怀疑这是一个张大昌伪造的。我觉着不可能。张大昌没有这个水平伪造,他伪造不出来。
' K8 M/ K& Z. u那个时代,他做这个东西,也没法获得利益,只能被打击。
8 T+ F  h' O! r9 H/ U  F# a+ A
% b2 F' D. T6 |) ~大家知道,自从出了林彪事件以后,国家号召,批林、批孔、批周公,儒家都是挨批的,道家没人敢说。
$ m  g0 A; I$ c5 p. c6 G谁说我是一个学道的人?如果那时这样说,即使不被当做反革命,你也是一个落后分子,是个封建分子,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2 V1 {8 F# `: G9 A; h- u
/ H9 }" b1 V7 w# O当时不要说道的理论,如何如何,刚过了文革,要是说推崇道家的东西,那是很有风险的。
- x3 x. p& E6 e5 V+ h+ W9 C' q0 j) i6 I& j  p
张大昌敢于献出来,我觉得真是一种和氏璧的精神。, F# A7 t8 g% o. G: v* F: |3 M' j
他竟然一定要把它献出去。# h4 Q8 L0 o9 U, x6 V
这不是造假。
  O. d# u, A: _: s他没写上自己的名字,不图名;又不是为了卖钱,还宣传道家思想非常浓的东西,给国家。
4 ]. o0 f# V# k7 a$ N; A; s7 s4 x" n# a( M2 V- x  N3 j
我觉得如果造假,是没有必要的,也没这个环境。1 ^9 r8 E. h& y% q0 H

- H. \) G: G2 q人都是为了获利,张大昌不是,他没写自己的名字,写的是赤脚医生;谁也不知他是谁。另一个,写的东西又有政治风险。他是有可能被抓起来,判刑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有风险的事。我觉得,他不会在那个时代,去造假。
% v8 @" _+ z/ ~$ o% X9 s9 ]2 p* x% M, f7 m/ p
这个《辅行诀》的原文,是这个张大昌的徒弟衣之标先生整理的。
% E* i0 s( I' u5 @% f# V) `/ J/ e衣之镖先生,这个人我是非常敬仰的。
. @5 t( |7 S8 M* x# z9 `
/ V& J7 e: k7 V0 c这么一个老学者,七十来岁了,写了很多有关辅行诀的著作,他对辅行诀传承非常有贡献,我们大家有缘来学这东西,我觉得应该感谢衣之镖先生,这个威县的中医专家,虽然他的职称是副主任医师,我觉得他的水平,不低于主任医师,而且,不低于很多专家。我觉得他就是研究辅行诀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大家,非常了不起,学问很高,谁要是有缘分,可以找他。& l4 l/ j! ]6 G: c1 |; P
根据《辅行诀》藏经洞本复原校订稿 衣之镖
/ m" z1 d6 r: r( `, O& s
5 G3 e  W. u- g: f7 O按照张大昌中医研究院献书的时候,写的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后来叫《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觉得这里没提六腑,叫五脏,因为五脏就概括六腑,五脏是统领六腑的。五脏六腑,它们一阴一阳。
" y6 l" F9 z# E* {6 G9 f* U中医核心理念,五藏为主,六腑归附于五脏。8 s+ o5 l) w7 B( b1 d
; q$ b' S# |$ n% J2 @" e# j* b
卷首日月三皇四神 二十八宿星图 同《整订稿》,略。
- @" u1 X" a/ v8 H/ B, {
! ?# A+ Z+ |3 d这卷子打开以后,看到有图,有日月,三黄,伏羲,神农,皇帝,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一致的,东方,西方,白虎,七宿,星宿空间分割分28 星宿,分了四方,一方七星。
2 C; e* d# P; f. t' Z
( L! D8 m8 u- K, k% }3 Z9 `) K陶弘景是梁朝人,粱代就是梁武帝,姓萧的皇帝。- Y% u# I( T8 \% {, u  y
在华阳隐居的陶弘景,他写的,或者他的弟子整理的著作叫《辅行诀》。    : }1 e! A+ o) X* d) V4 u
“隐居曰”,相当于陶弘景说,古人说“先生”,说号,而不说名,这样避讳,是为了尊重,爷爷的名字这样,对老人家,也是说号。5 a) S& {6 q0 e' i0 u( e0 C

/ J+ H- E; m/ `1 Q. t& b《辅行诀藏腑用药法要》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j* C: C$ q0 j8 S% @0 R5 f. F
  - m5 Z# K! c% e6 V: W0 t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
3 I* [" B% j* n7 R3 P开头这句“隐居曰”,应该是弟子记载。. U2 `2 r1 Z( q" z( x9 o- j

6 j' a- R# T, D2 D/ O/ F- E, H8 M“欲求永年”,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很多人学道。学习道家经典的人,想追求常生不老的,必须首先去掉疾病。$ `1 _) c8 W- |4 k( z: e% k: u. _
7 d/ X4 l5 A; Y# t0 [' w
学医是治疗疾病,面对病人;
3 j% ]1 F3 _9 H( |学道的人,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永年”是神仙之术,道家都是为没病的人服务。2 a: ]  e1 i2 d, Y9 S$ [$ F* |3 N( N5 b
. N% S: T" v, U
“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 L# C/ Y% d) W
) B* z/ V) g4 N8 E  c1 v! G
有不一样的地方,分清界限,或有的人有痼疾,常年累月,很深的病、老病的人,新病的人,当时有病,新得的病。这样的人,学道都不合格,治好了才能学道。
. w* ?) V* }1 ^' }“一依”,唯一的标准,都要按照唯一标准,用五脏补泄法则,服药数剂,喝几服药,必然使得脏器平和,既不太过又不足,这样乃可,进一步修炼内视之道。6 E* |5 _' m9 n  {! i' t2 O7 v

) w7 R- F2 D) _8 V! e闭目内求,像道家练功的时候,内视内醒。5 n, u* g1 j) D5 P
; d6 C6 p" p8 x0 a
大家都知道,《真气运行法》修炼的时候,闭目养神,好像看见气沉丹田,有这样的通道。: d" o7 h9 D' _, @0 B1 g, x
有人形容一呼一吸,胸中气往下沉,因为肾主纳气,“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胸中气下沉,内视不是有些人讲的那么神秘,不是看见肚子里的东西,看见十二经气,走的一点不差的东西。是让人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自己气的走向,这是气沉丹田的意思,是一种修练的方法。
+ u7 T) `3 `9 I! u: d% B" k4 [
: l$ j! o) M2 d6 E, Q陶弘景说,不这样,真五脏经气不能接续,虚了,不够用;实了,堵。经气满,而不能实。
' I' D/ L' L0 ^  s- m1 v+ Z5 U1 N9 m: h. y. [* o- I( N
“不尔”,不这样做;3 ~  o; _  h2 m4 C; q
“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袪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
( g8 E" X  N. \! _2 R, b. B
五脏真精不能接续,守不住,不能进入修炼状态,不了解真气、正气。
; U! F7 m) k$ R# T+ |7 E
" Z% }( P2 Z8 m3 _《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有人得了传染病,医生去隔离室,怎么才能不传染?按照《素问·刺法论》讲,有修炼的方法:
7 V8 K+ [  x8 a9 ~2 |5 b. U' s( j5 {
先想头上有五气,青气出于肝,黄气出于脾,白气出于肺,赤气出于心,黑气出于肾,五气出于五脏,是体内修炼想的气。# e/ z+ F7 h  m0 h9 x

5 y$ W: c: g+ {( ?陶弘景说的,就是吃药把疾病去掉。  V% H! ?+ v4 [" a4 ^
( U1 X' X" o/ o( J/ e1 I) a# O
也就是,治病,是初学的要领,“服药祛疾”,没有这个台阶,到不了修道的境界。
7 [& x  c# z' b; r
; m  `6 k1 h& y6 o# h“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至令五脏虚疲,当即服补汤数剂以补之。”) H6 h5 d0 K4 n9 `
不是热病,是各种杂病。凡是杂病,服药,治疗杂病,服药出现汗、吐、腹泻,邪气被去除,精气被夺,正气受伤害,令五脏虚损、疲劳。/ M4 s. H0 b0 N1 T7 q
7 |! b6 |  ~$ C% |% b* u
这里有两种不同含义,虚就是不足,疲乏的自我感觉,这时候邪气走了,五脏是不足,服用补汤能补正。
" L. j  r/ n  w% G8 S
# j2 w* V  T3 \& l( v8 r“不然,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9 Q% U# ~* b+ e: f邪气去了以后,不扶正补虚,以后,时间长了,有可能变成损证。
  Q& t) P) L4 d& b4 w% Y+ h* y
# y4 W( `2 g% w+ |. R3 k' Y损证这个词,见于《难经》,不是《内经》。9 u0 p+ G6 A. a

# F5 l+ ^6 S' h5 D损是损伤、损证,《素问》《灵枢》找不到,损肝心脾肺肾,还是损气血筋骨血脉,要看五脏所主。/ k( b0 s7 }/ z0 M
) {: s+ o3 ~8 {
五损的说法,见于王叔和《脉经》引述的“扁鹊论损至脉”。: H# G3 u% r2 A' H

9 L% U# X$ g" ?- U* j  y9 v《难经》治疗损证的方法,损其血者如何,损其气者如何,见于《难经》里面的条文。' O: b- |2 {. ~5 ~
" A8 l; \  _8 y/ t2 Z: G
治疗虚损的法则,源于扁鹊对脉学“损至脉”的阐发。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昼夜气血围绕身体运行50圈,叫做“昼夜五十度”,这是扁鹊对脉学论述。3 |; r( ]) P0 B

# [! N0 }+ V2 ]4 _  d" w《灵枢》里的“营卫生会篇”,吸收了扁鹊脉学的精华。! q% L. U! b( a: v5 d1 k+ Y

6 H2 x' G/ Q/ H7 y4 _- h% Y% E扁鹊说,血脉跳的过快,是至脉;跳的慢,叫损脉。损有五等损,三损以上,都属于死症。
" H+ P5 O9 B- [$ B: M5 D& p. U, ?' h5 z/ h5 q
“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知道了变化的要领,有损证的人,容易死亡,转侧之间就死了。, Z/ p) k. w$ W: K$ l+ w  W3 A- }
1 ~6 ^$ c7 N" L2 ^& O! X
5 E, r0 H0 b. K0 x/ e! b
陶弘景说“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下,庶几识别焉。
3 d" |* y; ?. Y. m; K/ W
9 t' ]) \/ {' o% @4 I  L5 p这就是说,请允许我将五脏虚实症候全部列出,全部“辨别”了。“庶几”就是差不多,识别它,依靠我的论述。
1 t* x+ ]" o4 h. b3 \$ T' K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2 r+ A3 B7 Q2 ], |& \“肝虚则恐,实则怒。”
5 X) I* `* ?  O0 [3 g1 U
& Z* `# A3 S$ X7 S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肝的经脉,布两胁,络阴器。肚脐下面是小腹,两边为少腹。$ E7 N4 _# y& ?7 e" |: n1 n8 Z: }
输卵管发炎、阑尾炎,都会少腹痛。0 O* b$ q9 o1 _
# V9 c9 M7 T3 v" I; E2 v" }
肝病令人,经常发怒,目不明。
% y. I  I0 `/ ]7 M6 ~肝开窍于目,虚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心里乱跳,好像被人抓一样。4 y* s4 u* G- b6 w1 ~

" U. I+ N: l* M" Y7 {! Q临床上见到心慌的描述。病人说好像做贼一样。" \  ?1 e" z) E; p% h
4 K8 s' }) t0 k+ ?
气逆是实证,耳聋,面颊是肿胀的。4 R) [; d+ o! T  E. B1 J

) G- s9 L$ \& d治疗,针刺取厥阴经的血,少阳胆经血,是刺血的治疗方法。$ _$ q/ p& Y- @" C2 H% \% j

' G+ ]$ \* {8 ^7 M# y
8 a# a- h; t  X- s; I9 z' j: B8 ?再见。
% s1 T9 f! Z' c/ `* m- J$ y3 A. a% `
$ W$ ^3 o% X. z# A- e

* s) [% K. [; T" Z" S! g9 @3 M- L/ \) m(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9 19:0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1-29 18:39; v; D& r. i- L1 \: S
感谢吴主任,有些地方,我发音不准确,记述不是很准确,我修改一下。
- K" m; J5 R  a& ^3 T  s
不敢当,写的比较粗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7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76
发表于 2017-11-29 19: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SQV 发表于 2017-11-29 19:06
; N! `$ e. b! ]不敢当,写的比较粗糙
$ y6 h' D! x% q# k( r: T
有些讲述,是解释原文,不像写书,所以读起来,有些不顺当。, E- s3 B) k- ~2 T$ X' `
需要修改一下,不能完全按照录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7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76
发表于 2017-12-1 11: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修改完,不容易。
+ i# \# }: g% n5 ~% v  u有人说,听不懂。关键是,需要对照原文,一字一句下功夫,分别解释。* D; C$ v1 Z+ P4 o. ^8 J
这样的事情,是必须的的,否则,就听不懂,看不明白。
8 z, P5 v# \2 e6 U保定,一个6岁的小女孩,能背诵整个《辅行诀》。她名叫王玄一,她的爸爸叫王海震,是一个教师。8 r  @8 l4 d4 a1 U; C0 S' \6 }
小女孩,在玩耍的时候,就可以轻松背诵的东西,我们翻译过来,解释清楚,是很不容易的。  o' Z& e1 F6 N# C4 w! C
由此可见,学习中医的“童子功”,是很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20: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2-1 11:10* W  L' Z/ H4 T% g5 r9 x
刚修改完,不容易。' V8 h6 v  d7 x  r
有人说,听不懂。关键是,需要对照原文,一字一句下功夫,分别解释。. S/ C8 W( r5 e. U
这样的事情,是 ...
% x0 h3 d, {6 ?+ p* d
谢谢曹院长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