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28 20: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2-1 11:05 编辑
3 X, v3 V, P3 |( i6 j
( p. d M4 a5 L& y, g$ v《素问·热论》说,三日之前的热病,用汗法,三日之后用泄法。张仲景不仅有汗、吐、下,而且有温、清、补、消,很多方法都有。" x& t) v5 Q& l/ @
有人说《伤寒论》字字皆法,句句皆法。
, z3 i# s* e U! l6 z5 L有方的条文,一百多条,每条都很重要。
4 V! Q; X$ ]! v2 j& ]* l @张仲景对于医经家的尊重,不是匍匐在经典前头,光知道磕头一句不敢改地继承。而是按照经文,创新、发展地继承。
5 s6 i# I7 ]; X6 V; ]经方家,伊伊《汤液经法》,既治外感病,用“六合之正经,神明之剂”来治外感热病。
. I( ? X! g; p所谓六合正经:阴旦汤阳旦汤,“升降阴阳”。阳旦汤是扶阳之剂,阴旦是益阴之剂,补阴,补阳。
# N1 o; U+ \, v. c/ B青龙白虎是“交互金木”,青龙属于木,白虎属金,木主升,金主降。
+ n. R& E% s& Y朱雀汤玄武汤水,“既济水火”,肾水升,心火降。
& N5 c* h- ^7 a! ^: {6 `) H
0 V7 F$ x% r( q治疗外感热病,张仲景之前的《汤液经》,用“六合之正经”,阴旦阳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皆为“神明之剂也”,非常了不起。% C2 F) @7 v) d) @
i" A$ ^5 U' b. \( C
陶弘景说这是“神明之剂也”,非常神圣。
% g1 l% t: W$ D3 \" N! m但是,张仲景对于这些“六合正经、神明之剂”,加减变化很厉害。
k V/ d0 O$ U2 x0 e. R+ a' P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阴旦阳旦大汤小汤都有神明之剂,神圣的方剂,张仲景的心中没有当神拜。完全没有按照六合正经思路来摆布方子,而是按照六经病篇,拆方组合,加减变化,来使用这些方剂。
|. P( q& Y. C C太阳病篇的麻黄汤,就是《汤液经》的小青龙;
, [+ m4 y3 D( L( N# Z, j, J( I9 X《伤寒论》的小青龙,是《汤液经》的大青龙。9 j" l- A( r& O/ {! P% O5 Y
张仲景的白虎汤,只有一个白虎汤,没有大白虎、小白虎之分;
5 q, g' f8 |! c1 F- r% b/ J. g0 o$ F《汤液经》的小朱鸟汤,变成了张仲景的黄莲阿胶鸡子黄汤,大朱鸟汤没被收录进来。3 v7 F4 d$ A* g- u
《汤液经》玄武分大汤、小汤,张仲景只用了真武汤,不分大、小玄武。9 q2 Z. ^4 {0 D% H+ X
张仲景对于《汤液经的》大小阴旦汤都有加减。
" E5 E, M e7 L" l$ f: f也就是说,在陶弘景,在皇普谧的心目当中,非常神圣的《汤液经》,在张仲景这里就完全当成了一个可以随意组合的原料,成了盖房子的原料的来源:我要拆了旧庙盖新店,不更新不行。张仲景把整个“六合之正经”打散了,揉碎了,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6 L$ ~& B4 o9 D( _- D
# A2 ]+ ~3 q9 @9 v( y. K张仲景就是打散《汤液经》的体系,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体系,这是张仲景的创新。
+ y; t1 h% M8 Q% g
+ n1 a- h/ d; M( h所谓的“撰用伊尹《汤夜》”就是假借前人的东西,并不是顶礼膜拜,不敢动,也不敢讲话,也不是原汁、原味,这不是张仲景提倡的。那是傻子,傻人才“原汁原味”学,日本的经方派,就是一个原方不能加减,就是让人守株待兔,这一种学习的方法,这是傻瓜经方。
8 d" `; c6 r" n$ ]; F9 C3 D( D+ @" p: S6 O6 r
这不是张仲景所提倡的。
/ f7 k( P5 o1 V; x7 r- U2 W3 j1 K) p) |0 c; A# f
这事我们一定要认清真假,张仲景不是这样“原汁原味”用经方,有这样的子孙,他会笑话的。
% A; u; L( w, p; o/ c. U9 J* @. ]) U6 {6 t, k5 _5 k' J }0 w1 o' Q
我们知道了张仲景对待经典的态度,就是一定要辨证施治,随症施治。' b- F" Q3 {0 W: [; {
; W0 D5 ^- I* h; X) b9 `* p: ]他看这个方剂不看《素问》所强调的日期,我该加就加,该减去就减,那才是一个大将。要建这个房子,大石头能用,小石头也可以,都是我的菜,而不是我的神,不需要我磕头,顶礼膜拜。
2 y% _" p4 y0 O# o% F% A0 I
3 q/ w; ~4 O: L$ w+ g$ a J: u"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学习《辅行诀》了。1 l; v2 u" _0 n! K! j- C
; `' e6 G/ x' T5 n; l- K
我觉得我们已经理解了张仲景,理解了张仲景的生活。8 S. B( s! L9 l$ X# R5 l/ M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态度,对待他此前的经典,读《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你就知道他为什么会批评社会?会批评读书人?会批评那些始终循旧的医生?他对当时的医生是不满意的。
' Y$ c2 Y6 E) ^' B7 a) n
9 Z2 H5 k) ^; g8 V0 E张仲景心目当中英雄,是长桑君与扁鹊,公乘阳庆与仓公,此之后,在张仲景心中,别人都谈不上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医学家,他对那些医生根本瞧不起。
: Y; q: Y! V* i' y1 n* n8 G
. x( E: ~- P' C+ K' w他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人,不仅博采众方,勤求古训;他还是一个批评家。1 T0 ?, L9 Z& [3 \1 ]2 ] [& K
& ]' V3 O! w7 M- ?0 u有些人自以为就是,得一个小方,会治一个病,就狂的很,谁也瞧不起,那不是张仲景,他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 A! r$ E' n. t: W
4 d) [2 X t, \! F ~张仲景是博采众方,勤求古训,是这样一个人。
8 H( \2 o D- A( F! B/ B: }我们一定要理解张仲景。
# |- j1 z+ E4 ]( [# w# |# Z1 b
1 h1 H, M" T. P河北有个威县,这个“威”是威风的威。0 M; X8 P' Y( p { C
在北洋政府时期,有一个人叫张渥南,也就是张大昌的爷爷,被派遣到敦煌去买马。那里有良马,他是本来是学兽医的,他在日本留过学。他的儿子也上过正规的医学,就是学的是兽医,给马看病。$ U% B6 D* s3 F) b* V
+ V) }& ^ H" _
在过去的军队里边,骑兵很受重视,张大昌的爷爷,从王道士手里,买了一个敦煌卷子,进行了裱糊(在西安)。
( D$ K: J% h. o* L2 e) y! A# E: d后来放在家里存着,一直到文革前期,被别人弄的丢失了。3 ]5 J9 n, B6 }7 R! x$ C* l
, Q5 `7 ]% ]) g( V# |
丢失敦煌卷子之前,除了张大昌见过它,还有两个人也见过。
W" d' g2 X7 k# ?$ x$ v) _- d1 k) W+ v3 W1 F+ d: a
他们也有个抄本,他们也背诵,也背得很熟。" y3 `$ u' Z: j* T3 u
3 e, R0 f% F8 h1 R! Y. ^7 v
张大昌自己也不曾遗忘,他们都背得很熟。
; G* P. V) d# s7 J* @- \
M+ X, z: x6 T6 s6 e$ h+ ^% V张大昌在1974年,在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批林批孔批运动”很厉害的时候,张大昌以赤脚医生的名义(把卷子抄本)献给了中医科学院,当时叫中医研究院。
' F) Q6 e6 J" [6 e0 S5 l$ a0 q, ^! q4 V, P$ n+ p3 a
他觉得应该献出去,这是一个很宝贵的东西。
& r5 O/ J, d: @9 @
5 o. a* Z m, \) w6 n有人怀疑这是一个张大昌伪造的。我觉着不可能。张大昌没有这个水平伪造,他伪造不出来。
' K8 M/ K& Z. u那个时代,他做这个东西,也没法获得利益,只能被打击。
8 T+ F h' O! r9 H/ U F# a+ A
% b2 F' D. T6 |) ~大家知道,自从出了林彪事件以后,国家号召,批林、批孔、批周公,儒家都是挨批的,道家没人敢说。
$ m g0 A; I$ c5 p. c6 G谁说我是一个学道的人?如果那时这样说,即使不被当做反革命,你也是一个落后分子,是个封建分子,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2 V1 {8 F# `: G9 A; h- u
/ H9 }" b1 V7 w# O当时不要说道的理论,如何如何,刚过了文革,要是说推崇道家的东西,那是很有风险的。
- x3 x. p& E6 e5 V+ h+ W9 C' q0 j) i6 I& j p
张大昌敢于献出来,我觉得真是一种和氏璧的精神。, F# A7 t8 g% o. G: v* F: |3 M' j
他竟然一定要把它献出去。# h4 Q8 L0 o9 U, x6 V
这不是造假。
O. d# u, A: _: s他没写上自己的名字,不图名;又不是为了卖钱,还宣传道家思想非常浓的东西,给国家。
4 ]. o0 f# V# k7 a$ N; A; s7 s4 x" n# a( M2 V- x N3 j
我觉得如果造假,是没有必要的,也没这个环境。1 ^9 r8 E. h& y% q0 H
- H. \) G: G2 q人都是为了获利,张大昌不是,他没写自己的名字,写的是赤脚医生;谁也不知他是谁。另一个,写的东西又有政治风险。他是有可能被抓起来,判刑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有风险的事。我觉得,他不会在那个时代,去造假。
% v8 @" _+ z/ ~$ o% X9 s9 ]2 p* x% M, f7 m/ p
这个《辅行诀》的原文,是这个张大昌的徒弟衣之标先生整理的。
% E* i0 s( I' u5 @% f# V) `/ J/ e衣之镖先生,这个人我是非常敬仰的。
. @5 t( |7 S8 M* x# z9 `
/ V& J7 e: k7 V0 c这么一个老学者,七十来岁了,写了很多有关辅行诀的著作,他对辅行诀传承非常有贡献,我们大家有缘来学这东西,我觉得应该感谢衣之镖先生,这个威县的中医专家,虽然他的职称是副主任医师,我觉得他的水平,不低于主任医师,而且,不低于很多专家。我觉得他就是研究辅行诀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大家,非常了不起,学问很高,谁要是有缘分,可以找他。& l4 l/ j! ]6 G: c1 |; P
根据《辅行诀》藏经洞本复原校订稿 衣之镖
/ m" z1 d6 r: r( `, O& s
5 G3 e W. u- g: f7 O按照张大昌中医研究院献书的时候,写的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后来叫《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觉得这里没提六腑,叫五脏,因为五脏就概括六腑,五脏是统领六腑的。五脏六腑,它们一阴一阳。
" y6 l" F9 z# E* {6 G9 f* U中医核心理念,五藏为主,六腑归附于五脏。8 s+ o5 l) w7 B( b1 d
; q$ b' S# |$ n% J2 @" e# j* b
卷首日月三皇四神 二十八宿星图 同《整订稿》,略。
- @" u1 X" a/ v8 H/ B, {
! ?# A+ Z+ |3 d这卷子打开以后,看到有图,有日月,三黄,伏羲,神农,皇帝,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一致的,东方,西方,白虎,七宿,星宿空间分割分28 星宿,分了四方,一方七星。
2 C; e* d# P; f. t' Z
( L! D8 m8 u- K, k% }3 Z9 `) K陶弘景是梁朝人,粱代就是梁武帝,姓萧的皇帝。- Y% u# I( T8 \% {, u y
在华阳隐居的陶弘景,他写的,或者他的弟子整理的著作叫《辅行诀》。 : }1 e! A+ o) X* d) V4 u
“隐居曰”,相当于陶弘景说,古人说“先生”,说号,而不说名,这样避讳,是为了尊重,爷爷的名字这样,对老人家,也是说号。5 a) S& {6 q0 e' i0 u( e0 C
/ J+ H- E; m/ `1 Q. t& b《辅行诀藏腑用药法要》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j* C: C$ q0 j8 S% @0 R5 f. F
- m5 Z# K! c% e6 V: W0 t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
3 I* [" B% j* n7 R3 P开头这句“隐居曰”,应该是弟子记载。. U2 `2 r1 Z( q" z( x9 o- j
6 j' a- R# T, D2 D/ O/ F- E, H8 M“欲求永年”,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很多人学道。学习道家经典的人,想追求常生不老的,必须首先去掉疾病。$ `1 _) c8 W- |4 k( z: e% k: u. _
7 d/ X4 l5 A; Y# t0 [' w
学医是治疗疾病,面对病人;
3 j% ]1 F3 _9 H( |学道的人,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永年”是神仙之术,道家都是为没病的人服务。2 a: ] e1 i2 d, Y9 S$ [$ F* |3 N( N5 b
. N% S: T" v, U
“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 L# C/ Y% d) W
) B* z/ V) g4 N8 E c1 v! G
有不一样的地方,分清界限,或有的人有痼疾,常年累月,很深的病、老病的人,新病的人,当时有病,新得的病。这样的人,学道都不合格,治好了才能学道。
. w* ?) V* }1 ^' }“一依”,唯一的标准,都要按照唯一标准,用五脏补泄法则,服药数剂,喝几服药,必然使得脏器平和,既不太过又不足,这样乃可,进一步修炼内视之道。6 E* |5 _' m9 n {! i' t2 O7 v
) w7 R- F2 D) _8 V! e闭目内求,像道家练功的时候,内视内醒。5 n, u* g1 j) D5 P
; d6 C6 p" p8 x0 a
大家都知道,《真气运行法》修炼的时候,闭目养神,好像看见气沉丹田,有这样的通道。: d" o7 h9 D' _, @0 B1 g, x
有人形容一呼一吸,胸中气往下沉,因为肾主纳气,“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胸中气下沉,内视不是有些人讲的那么神秘,不是看见肚子里的东西,看见十二经气,走的一点不差的东西。是让人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自己气的走向,这是气沉丹田的意思,是一种修练的方法。
+ u7 T) `3 `9 I! u: d% B" k4 [
: l$ j! o) M2 d6 E, Q陶弘景说,不这样,真五脏经气不能接续,虚了,不够用;实了,堵。经气满,而不能实。
' I' D/ L' L0 ^ s- m1 v+ Z5 U1 N9 m: h. y. [* o- I( N
“不尔”,不这样做;3 ~ o; _ h2 m4 C; q
“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袪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 ( g8 E" X N. \! _2 R, b. B
五脏真精不能接续,守不住,不能进入修炼状态,不了解真气、正气。
; U! F7 m) k$ R# T+ |7 E
" Z% }( P2 Z8 m3 _《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有人得了传染病,医生去隔离室,怎么才能不传染?按照《素问·刺法论》讲,有修炼的方法:
7 V8 K+ [ x8 a9 ~2 |5 b. U' s( j5 {
先想头上有五气,青气出于肝,黄气出于脾,白气出于肺,赤气出于心,黑气出于肾,五气出于五脏,是体内修炼想的气。# e/ z+ F7 h m0 h9 x
5 y$ W: c: g+ {( ?陶弘景说的,就是吃药把疾病去掉。 V% H! ?+ v4 [" a4 ^
( U1 X' X" o/ o( J/ e1 I) a# O
也就是,治病,是初学的要领,“服药祛疾”,没有这个台阶,到不了修道的境界。
7 [& x c# z' b; r
; m `6 k1 h& y6 o# h“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至令五脏虚疲,当即服补汤数剂以补之。”) H6 h5 d0 K4 n9 `
不是热病,是各种杂病。凡是杂病,服药,治疗杂病,服药出现汗、吐、腹泻,邪气被去除,精气被夺,正气受伤害,令五脏虚损、疲劳。/ M4 s. H0 b0 N1 T7 q
7 |! b6 | ~$ C% |% b* u
这里有两种不同含义,虚就是不足,疲乏的自我感觉,这时候邪气走了,五脏是不足,服用补汤能补正。
" L. j r/ n w% G8 S
# j2 w* V T3 \& l( v8 r“不然,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9 Q% U# ~* b+ e: f邪气去了以后,不扶正补虚,以后,时间长了,有可能变成损证。
Q& t) P) L4 d& b4 w% Y+ h* y
# y4 W( `2 g% w+ |. R3 k' Y损证这个词,见于《难经》,不是《内经》。9 u0 p+ G6 A. a
# F5 l+ ^6 S' h5 D损是损伤、损证,《素问》《灵枢》找不到,损肝心脾肺肾,还是损气血筋骨血脉,要看五脏所主。/ k( b0 s7 }/ z0 M
) {: s+ o3 ~8 {
五损的说法,见于王叔和《脉经》引述的“扁鹊论损至脉”。: H# G3 u% r2 A' H
9 L% U# X$ g" ?- U* j y9 v《难经》治疗损证的方法,损其血者如何,损其气者如何,见于《难经》里面的条文。' O: b- |2 {. ~5 ~
" A8 l; \ _8 y/ t2 Z: G
治疗虚损的法则,源于扁鹊对脉学“损至脉”的阐发。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昼夜气血围绕身体运行50圈,叫做“昼夜五十度”,这是扁鹊对脉学论述。3 |; r( ]) P0 B
# [! N0 }+ V2 ]4 _ d" w《灵枢》里的“营卫生会篇”,吸收了扁鹊脉学的精华。! q% L. U! b( a: v5 d1 k+ Y
6 H2 x' G/ Q/ H7 y4 _- h% Y% E扁鹊说,血脉跳的过快,是至脉;跳的慢,叫损脉。损有五等损,三损以上,都属于死症。
" H+ P5 O9 B- [$ B: M5 D& p. U, ?' h5 z/ h5 q
“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知道了变化的要领,有损证的人,容易死亡,转侧之间就死了。, Z/ p) k. w$ W: K$ l+ w W3 A- }
1 ~6 ^$ c7 N" L2 ^& O! X
5 E, r0 H0 b. K0 x/ e! b
陶弘景说“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下,庶几识别焉。”
3 d" |* y; ?. Y. m; K/ W
9 t' ]) \/ {' o% @4 I L5 p这就是说,请允许我将五脏虚实症候全部列出,全部“辨别”了。“庶几”就是差不多,识别它,依靠我的论述。
1 t* x+ ]" o4 h. b3 \$ T' K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2 r+ A3 B7 Q2 ], |& \“肝虚则恐,实则怒。”
5 X) I* `* ? O0 [3 g1 U& Z* `# A3 S$ X7 S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肝的经脉,布两胁,络阴器。肚脐下面是小腹,两边为少腹。$ E7 N4 _# y& ?7 e" |: n1 n8 Z: }
输卵管发炎、阑尾炎,都会少腹痛。0 O* b$ q9 o1 _
# V9 c9 M7 T3 v" I; E2 v" }
肝病令人,经常发怒,目不明。
% y. I I0 `/ ]7 M6 ~肝开窍于目,虚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心里乱跳,好像被人抓一样。4 y* s4 u* G- b6 w1 ~
" U. I+ N: l* M" Y7 {! Q临床上见到心慌的描述。病人说好像做贼一样。" \ ?1 e" z) E; p% h
4 K8 s' }) t0 k+ ?
气逆是实证,耳聋,面颊是肿胀的。4 R) [; d+ o! T E. B1 J
) G- s9 L$ \& d治疗,针刺取厥阴经的血,少阳胆经血,是刺血的治疗方法。$ _$ q/ p& Y- @" C2 H% \% j
' G+ ]$ \* {8 ^7 M# y
8 a# a- h; t X- s; I9 z' j: B8 ?再见。
% s1 T9 f! Z' c/ `* m- J$ y3 A. a% `
$ W$ ^3 o% X. z# A- e
* s) [% K. [; T" Z" S! g9 @3 M- L/ \) m(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