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8-10-14 14:31 编辑 L7 e# v8 B# I" b4 ^
5 |# n: u0 w" R% t' u
* W# _' ?3 P0 W看中医 为什么说信则灵[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 牛哥 杨思远 [url=]翰林国医堂[/url] [color=rgba(0, 0, 0, 0.298)] 1周前/ K! Y" y i0 b2 `, L0 F2 D
看中医 为什么说信则灵 杨思远20181005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中医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其中有一种说法,说中医是迷信。因为人们常常告诉看中医的人,“信则灵”。单从这句话来说,似乎多少有一些迷信的色彩。其实这完全与迷信无关。 中医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曾偿试过各种办法。在原始社会,医巫本来就是一家。因此,历史上的中医确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医巫渐行渐远,各成一派。虽然中医中至今仍有一个祝由科,类似收魂、驱邪之类的事情仍时有耳闻,但极少有人懂得如何应,也不清楚其原理和效果。是不是迷信?因无研究不敢妄断。 在主流中医中,全无迷信内容,但“信则灵”这句话仍然适用,这与中医的治疗方法紧密相关。 一方面,中医在诊治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心理疗法。过去有部电视剧就有这样的桥段:一个男人整日郁郁寡欢,抑郁成疾。找到一位名医诊治。这位名医见状,煞有介事地诊断为月经不调,并开出方药。新病人听后哈哈大笑,逢人便讲。结果因为常笑郁结打开,病情豁然而愈。这位名医不费一针一药就治好了病,就是运用心理疗法的典型案例。其实,我们在医疗实践中也常用此法。如遇到小儿寒邪束表高烧不退,但小儿娇嫰难施针药,医者就采用心理疗法,拿一支大针在小儿眼前比划,说这个病得用针扎。医者抓住小儿胳膊,小儿见状紧张万分,医者却只用针在皮肤上轻轻一划,小儿顿时哇哇大哭,出一身汗,表解烧退病愈。心理疗法运用得当有时可取奇效。但若病人不配合,不笑不哭,自然也就没有效果。 另一方面,中医治病并不是全靠针药,而是千方百计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与病病做斗争。比如针炙,一支银针并无消毒抗炎之功,但为什么能治病呢?其实针炙应用的是导引之术,俗称“引气”,就是通过穴位刺激,把患者的气血引导汇聚到患病经脉,让人体的正气与邪气博斗以战胜病患。所以说针炙首重导引,如果不懂导引,既使把人扎成刺猬也治不了病。但此时也需患者心理的配合,如果患者根本不相信针炙,你扎下去要引气,他却从内心抵抗,气引不过来,自然也就没有效果。 第三方面,中医用药同样寓有导引之术,中医方药多为几味药配伍,君臣佐使相互配合,所谓“使”药,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引子”,是引导药物直达患处的药物。虽然方药不像针炙那样进行直观的导引,但在药物配伍中同样有导引的寓意。所以中医每说一种药,都要说该药入什么经。有经验的医生在处方时,也会给患者讲为什么有这些药,会发挥什么作用,目的就是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让患者配合药物发挥作用。如果患者根本就不信甚至从心理上抵触,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中医还讲究忌口,俗话说,吃药不忌口,白费中医手。比如一个普通外感患者,感冒之初病邪在表,中医用发表药让患者发汗,就会嘱咐患者忌生冷油腻难消化食物。如果患者不听医嘱,一顿鱼肉大餐又有冷饮冷食,既使吃了药也无法解表发汗,反而使病邪入里进一步加重病情。同时,生活习惯对中医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影响。中医治疗亚健康、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都会要求患者早睡早起,别熬夜,但有的患者非要熬夜,那就很难取得好的疗效。 总之,既然要看中医,还是要有个“信”字,相信、有信心,从心理上、饮食上、生活上配合医生,中医治疗才能取得好的疗效,才会“灵”。
% w. x1 @9 d4 o9 q) x1 C3 e( @" m8 S: ]9 @
) h* _/ [! F7 y
[color=rgba(0, 0, 0, 0.298)]阅读 443/ [. ~0 V$ W# G+ c5 ~1 ^/ M8 c
32
! D" a$ ^# k6 G
& C- B# X4 D& D* b, ?( Z& F
- S) N+ k$ O% t# i7 f2 q. w: Q6 J* p9 W Y% w
2 V, S6 B( z* _& I7 }8 \6 C8 T& U1 d/ o' ?+ S
. P4 I: p' k a8 b; B- R t
! C" z# u% f& `, u7 ?0 z" W' m/ H2 ?8 \4 A8 q
9 f/ E! a$ g, _1
' { L9 e) Y+ g! p' @
+ F2 y s; f3 I* ]+ p
( R; k% j) [6 x" {5 o% e3 g- @. J8 U, ~9 p, d
: n, w! n; h- e/ a1 _9 H- t0 y9 A! N6 m% f) D
+ m+ }: D. T+ |8 D) c! \3 p
# M- b' l2 p1 I
, Q% p" R7 A/ e# z+ R. X C0 D/ D. g
7 J7 q0 Q: C1 g4 T( t3 R
; x, e [. j. a9 A) @% ~0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