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11-22 15: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教授怒批:把国计民生问题,都交给市场?导致今天形成了“四座大山”——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
8 |) F7 k* M; g7 n% c/ F$ }3 I
5 G" N) w0 I3 K老梁讲时事 前天2 F) d$ O! y, p4 a% e" V8 q
8 ]. v0 V' v4 ]2 L; }, j
4 k$ N1 W; Z- z) W/ b0 a5 a
↑点击上方“老梁讲时事”免费订阅
4 |4 D, s5 e: U, o' w& w
1 r- w3 i; @4 G/ W* S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 c0 |3 x" v9 Y% U# K/ G$ Q3 x1 p9 }' p
" d0 p1 U+ x1 u/ Q2 g0 w
中国走到今天,在民生保障方面曾经走出一条适应国情、适应我们制度安排的路。但后来在民生领域盲目 “与国际接轨”,导致今天形成了“四座大山”——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6 @0 R% g9 P( ~% c$ C
D4 @$ G, b) V7 u* V! g我们曾经笃信市场,以为市场真的能搞定一切,然而,市场却往往失灵,特别是在民生领域与社会建设上。现在仍有不少人依旧沉浸在市场迷思之中,这是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时刻注意的。0 ]' E: i! R8 I l+ Y2 {2 R2 w( k
7 F' |* S* b9 B k* C' e; j3 L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笔玛雅,就民生领域的市场化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
1 J( J: F" @! T4 p0 m
8 r# W' i; B* w+ w: Q3 `一:仇和落马与私有化医改的不归路
9 ~* H, z2 K; `/ ]7 `- D' |& @' [& z; i- S/ h, c4 ~
玛雅:; U9 [2 t3 e m
7月31日,仇和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仇和曾经是地方改革的风云人物,2000年担任宿迁市委书记时,卖掉了当地所有的公立医院。然而2011年,当他在昆明市委书记任上,以“企业+医院”模式推行公立医院改制时,以私有化著称的宿迁模式却改辙易途,由政府财政全额出资,建造一所大型公立医院。从医疗改革的角度看,应该怎样认识宿迁现象?其中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 S4 u0 \$ P) I! d7 m, m
* c4 V; |1 \# p8 ?6 w0 r李玲:) h0 H: Q, j. B: ] s# N; B: o) p/ d
最大的教训是,医疗是一个市场几乎完全失灵的领域,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市场手段在医疗领域都是起的反作用。如果将医院当商场,将医生当商人,过度医疗就无法控制,结果就是医疗费用一路上涨,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越来越难。所以在医疗领域,政府应该承担责任。不能放任逐利的机制兴风作浪,否则老百姓蒙受损失,政府也会遭遇极大的困境。
8 M5 s$ i) n- }$ P7 q6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完全取消公立医院的地级市,所谓“宿迁模式”是失败的。这些年医改,国家投了大量的钱,各个地方医疗服务的水平普遍都在改善。可宿迁的医院私有化以后,发展是节节后退的,人才留不住,医疗水平也没提高。宿迁老百姓不满意,都到外地去看病。宿迁政府也不满意,早就想重建公立医院,把卖掉的医院买回来,可是对方不同意。当时仇和卖医院,最大的宿迁人民医院以7000万元卖给了金陵药业,后来宿迁政府出价10亿、20亿,金陵药业都不卖。现在金陵药业近30%的利润来自宿迁人民医院,那就是它生蛋的鸡。宿迁政府没办法,只好在市区以外重新建一个2000张床位的医院,已经投入近20亿元,全部建成肯定不止这个数。这一卖一建,对一个城市是多大的损失,而且寒了多少人的心啊。有些老百姓认为,在医疗领域的所谓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说白了,“不就是不管我们了吗”?!
& T% t. ]9 Q& ]" d/ n% e0 ]2 D$ h d' Y3 G" a/ K& }: R' ~6 y
宿迁一个500多万人的城市,政府对医疗资源没有任何掌控力。那老百姓看病怎么办?靠什么来保障医疗?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手上没有公立医院;没有公立医院,要是再来SARS,靠谁来抗病?靠市场,能靠得住吗?) `/ T! ~8 c7 L; X+ L
$ Q: D& ^0 D9 `; G4 g
玛雅:
" z0 E2 ?) Z* Q- D; o4 m4 l# ~0 p宿迁改革让仇和一夜成名,也让他成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一路被举报,仕途却一路惊喜”。他的升迁和落马告诉我们什么?
2 Z. k9 S5 i" i n6 v! w+ a$ r. n
r( B8 l- Z$ Z% V" m- }& x& v李玲:
0 l5 k2 {- D- a+ W. ]( z1 o( K: a“仇和新政”的“三斧头”——卖光、拆光、招商,是对现代国家治理的极大讽刺,说明根本不懂什么是现代国家治理。
% x; q; {1 y; h6 o5 [ _5 G. M3 D
- x' v* D3 L1 O0 R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把改革中的问题,与个人的腐败直接联系起来。但仇和成为政坛明星,一路升迁,对其他地方官员的政绩观不可能没有影响。我这些年全国各地到处跑,看到基层有很多好干部,可是有的人上不去,很寒心。
5 ]- c' J. i# N S, J- ]# c" D# y4 n3 i( C
李玲:
9 b) u' t: O% R0 }" Q* S# }2 p所以,医改做得好的不一定是有钱的地方。医疗卫生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能不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关键就看地方领导把民生事业放在什么位置。: f& \. U9 l, k. w% `, M3 b) I
J) f4 T( G$ Y) y) l
全民免费医疗是社会主义国家创立的。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但是以我们今天的国力,是有可能提供全民免费医疗的。当初神木医改,财政部就有官员质疑,怎么能免费呢?全民免费是兜不住的。可是神木做到了,人均300元,县委书记和普通农民待遇一样。郭宝成说,经济发展了,政府有钱了,不就是给老百姓谋福利吗?
0 N8 z- |: `) U+ \$ [1 x
8 I7 l7 w: L& y; f我这几年做医改,接触了很多各级官员。我觉得,我们的干部队伍,顶层和基层都不错,但是中间有很大一块“肠梗阻”,就是部门和中层有不少庸官——理念不行、干事不行,多误事呀!
% j$ R/ R. X; D' z& w) n" V* }2 Z
0 x6 m/ Z' T3 `9 k当初医改,财政部就有官员说,医疗让市场解决。我跟他说,如果让市场解决,你第一个下岗。国家财政的钱是老百姓的税钱,是公共财政,如果连医疗这样的问题都完全让市场解决,那老百姓给你交税干什么?领导干部做决策要体现政府应尽的责任。
+ ~8 I7 I3 V$ ?- a- F6 z
& {6 a+ F# ]! V" _2 A5 l现在反腐,抓了一批贪官。贪官该抓,但那些不干事儿的庸官危害大不大?用人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错一个人,他损失了极大的机会成本。比如医改,政府4万亿投进去了,水边都没摸到。涉及13亿人的利益受到危害,这是什么样的成本啊!; ]5 R; c" f r( |& i5 a( n
0 Y. f% B( [2 b我认为,中国的体制关键就在用人。只要能把贤明能干的人挑出来,放在最重要的岗位上,这个体制就可以运转自如。实事求是说,如果用对了人,中国医改就是小菜一碟,根本不是什么世界难题。
5 i% C7 a2 j) X X3 l
9 _$ K$ p2 C8 \% q, w/ b1 X/ J) R玛雅:4 `6 M0 c, B* ?" e+ v6 _
宿迁私有化医改失败后,舆论批评说,宿迁卖光医院10年后走回头路,这是领导的任性。! W0 r3 A/ ^, f- \$ e
5 Q9 `+ H- e4 ^* |7 l- q
李玲:
2 E" o4 T* M# D" r* V政府不是万能的,但民生领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领域也基本都是社会化管理,而不是市场化管理。而我们很多人的理念是,社会领域就该分,卖医院,卖学校,责任分到每个人。这是非常错误的。6 P. m- l* j- ~2 {
6 }; g8 \& k) O* a: }; U2 w中国最大的软实力,就是凝聚亿万人民的根本制度,可以说,这个一旦动摇了,把国有企业和公立医院、学校都交给资本办,我不否认他可能办得很好,因为市场上拼出来的这批人很能干。但是都交给他来办,老百姓的利益就有可能被他的“能干”搞到他个人的腰包里。如果任由他们搞这制那制,变着法儿把仅剩的一点国有企业折腾光,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改变了,怎么保证你能长期执政?; N) [# e$ ~6 K% V" V4 o! ]+ H" k0 k
3 n7 W. S2 X( b' C. v' k) k玛雅:
- _3 N, c" [! x$ |新医改从2009年开始,目前覆盖面已超过96%,从国家政策来看,不能说决心不大、力度不大。可为什么政府投入大大增加,老百姓看病的负担仍然过重,没有充分享受到医改带来的红利?' K/ N0 I" E! q4 O e7 Z
c6 q/ a) B# ^& M6 R
李玲:
4 Y. {$ P+ x/ u& w新医改到现在6年了,实事求是说,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近13亿城乡居民,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全国医疗费用翻了好几番。2008年1.2万亿,2013年已经3.2万亿,2014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估计不会低于3.6万亿。可就像你说的,这么大的投入进去,看病却越来越难。原来没医保时,看个感冒100元,现在北京一个普通门诊已到了500元。即使报销一半,个人花钱也比原来多很多。水涨船高,费用在不停地涨。# b2 P7 U+ ]: L0 j
% t& G* U' l( u! {6 X9 Z+ }2 L4 S0 k玛雅:
: n( _- t$ z* p; Y& Z( ` \ _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l+ {0 N" v9 |6 {1 ]; p: u/ w* J, k2 v/ _% r
李玲:
. @- l! P1 N: g( G& L$ @$ I8 ~( k我认为是国家宏观治理有问题。医疗卫生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医改走到今天,实际上考验的是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换句话说,医改是个窗口,能看出我们国家的宏观治理存在问题。
u6 ] V8 n' J) p
' W& h4 [+ s5 `5 o: q& ?- o! y' C& @玛雅:. R: q: {* X" `" p X7 L: C& }
是什么样的问题?方向性的还是政策性的?. C) ^ v" }' Z6 t3 M6 O2 A
. U1 W! ~, T9 T8 h3 ~* Q5 W4 K2 ?李玲:
$ ]5 M- F2 _6 O. `2 r) U! |方向不明,政策不当。医改这么多年了,国家层面要建一个什么制度,到现在还不知道。医保、医疗、医药三方面完全不协调,各吹各号,各唱各调。人类社会探索到今天,要么是全民医疗制度,就是国家办医院;要么是全民医保制度。我们现在公立医院国家基本不给钱,然后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办医保,把钱“分给”千家万户,再让医院从医保里收费。我说这叫“反弹琵琶”。! ?& W* ]7 [" T h% C" Q6 f
" O% q/ t+ @+ _9 G! J本来国家直接把钱投给医院,同时积极加以监管,老百姓看病的问题就能解决。现在国家把钱投给个人,然后让医院去挣这个钱。新农合和城居保,国家今年投给每个人380元,医院一转手就给挣走了,给多少也挣走了。让自己的医院挣自己用税收办的所谓保险,这个体制机制不但不顺,而且花钱多效益差。5 }( M2 J+ w5 K/ F+ C d
; |! D8 f; z0 g+ A, @6 |3 q医药领域就更乱了。几千家药企过度竞争,造成中国的药品生产严重过剩。这个过剩不是像牛奶一样倒掉,是靠贿赂医生、贿赂医院,让老百姓狂吃药来增加GDP。
, Z( i; a8 j# F& F% ~
. `# U* g& V3 C" d9 J7 t! T/ O& r玛雅:
0 o$ n! y8 ^1 ~换个角度说,中国人看病难跟需求大有多大关系?2014年中国就诊人数超过70亿人次,住院2亿人次,太惊人了。
5 t; b, K: R6 v
3 @ F v6 I1 E3 M: C李玲:' P5 Z- ~# N: T/ Y1 w d
我们的一些需求是被造出来的,过度医疗是普遍现象。由于医改至今没有解决医院创收带来的问题,政府投入越多,医疗趋利机制就越膨胀。医生被“逼”得一天到晚狂看病,必然水涨船高。现在不要说普通人,连一些有资源的人都看不起病,要是在英国绝不会有这种事。英国是高水平的全民免费医疗,国家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免去所有国民患病后的担忧。我们现在谁生病了,没有人对他负责。他只能到处求人,找医院找医生,浪费时间精力不说,整个体制都搞乱了。到最后,有权有势的人能得到好的服务,普通老百姓能得到吗?, M- \4 C, u# ~5 z7 l- e
0 R8 R" b4 |2 q1 p: Q: f! C
玛雅:. k, O: N; S8 ]. e7 u0 ~! J1 p4 }
有没有这个因素?我们医院少,医患比例不对称,所以造成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的局面?; W; k+ C: w9 y; R
! B) Q7 t; C1 e+ x% E- B李玲:2 y5 `8 h, C0 f/ M1 j( w
跟英国比,中国人均的医生数和床位数并不少,我们的问题是无序。英国除了急诊可以随时推门就进,一般情况下是先看家庭医生,大部分问题都解决了,需要转诊才转往上一级医院。这样有急有缓,十分有序。
6 a- |- ?; _9 p1 c, K# q- w
5 r1 A9 h: d1 n3 ^但是我们的医院,所有的病人都堆在那里,不管大病小病,能不人满为患吗?原因就是我说的,国家治理出了问题,谁对老百姓负责?因为做了没好处,不做也没坏处,而且照样升官。
+ J) t; |* w/ e. m/ A0 A5 p+ i2 t# U1 K
% i4 |/ ]1 R1 Q$ z- _) Y8 B玛雅:! d, m; i0 ~5 U. D8 x. Y9 O
既然中国人均的医生数和床位数并不少,为什么7个城市放开,允许外资独资办医院?
1 e: a2 e; g; H' c3 I. @
! W$ d5 I8 P2 L8 k9 U& g李玲:2 e% Y, @- h1 U; }1 z6 Q
这可以说是对国际规则基本不懂,对维护中国人的权益不负责任。外资独资办医院是殖民地时期的产物,有主权的国家是不可以这样做的。你在美国居住过,你看到一家外国人的超市吗?看到过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吗?同样,你去法国、英国也看不到美国的超市。国外连超市都不允许外资,更何况医院?+ q0 T2 D, Y$ ~# o {
6 l- r2 m$ H7 Y$ s. m
外资办医院背景很复杂,很可能是来拿你血液样本的。各种与遗传信息相关联的,都是国家安全问题。日本侵华时不就拿中国人当试验品吗?现在中国是独立主权的国家,怎么能让外资独资办医院呢?& \" J- | z1 w7 a7 [' L
& y+ {: f+ R3 u- t
退一万步讲,即使你需要,也要跟他谈,这是你的筹码呀。比如说,我对你开放,你对我开放不开放?如果这个你不对我开放,那你开放别的。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单方面就开放了。连WHO总干事陈冯富珍都看不过去了,说你们的步子也太大了吧?
) w& X4 c. w0 p/ U9 k$ d# n2 E! X% S; L+ p# P6 r
玛雅:7 ?5 F: n) K* J% q; c8 |9 K
外资医院进来,那不把中国医院的好医生都给挖走了?2 X0 B! D* ?0 n- M
% X1 W; c! G4 G$ Q" b, t% T李玲:
2 E; ^( f1 \& a2 O L就是呀。所以我说,我们国家宏观治理出了问题。中国现在不缺钱,完全可以给老百姓提供不错的医疗,可是我们钱没花好。就算我们的医院不够,开办外资医院扩大供给,有几个外国医生能来?来个仨瓜俩枣的,还是得靠本土的医生,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医生啊。
2 ?: k+ x2 C$ _8 A. f; w5 P& V! h, R8 V! s! c
一旦外资医院进来,地方政府又把它作为一个经济的亮点。坦率说,这不是我们改革的重点。我们老是在为少数人服务,普通老百姓有几个能看得起外资?而且说实话,外国医生并不比中国医生好。医学是一个实践的科学,中国是人口大国,患病的人数这么大,好好培养自己的医生,他们都能成为名医。
; h0 x7 O2 F4 ^+ ~6 S( z% H+ ?. c j2 A ^
玛雅:0 T( j2 A0 T. |7 T+ J
也就是说,医改6年,我们的医疗至今还在市场化的漩涡里打转。
. |! I. K) `0 b! R9 H$ ?9 F) c; ?
' X1 N. M9 w& A+ F! r$ X! @3 _李玲:2 j/ Y y, T: W4 q$ v; `
现在泛泛说社会政策要托底。底在哪里?怎么托底?你的治理体系能不能托住这个底?中国医疗保险征收的费用世界之最,北京占工资的14%。没有哪个国家这么高,你在美国交过税,有这么高吗?我们的养老保险也是世界之最。老实说,很多民营企业要是真按国家标准交税,不要说五险一金,就是三险一金——养老、医疗和失业,他也撑不住,肯定垮掉。但是这么多钱收上去达到什么效果了?看病还是贵,越来越贵。这说明我们的治理体系有问题,钱浪费了。
# _% I) A8 Q3 @; F1 D7 o' |# r
/ T* f9 J% L2 r" I9 D二:民生领域“与国际接轨”是自毁长城
* G* o; o) o; Y3 o7 s9 k9 J6 V A( Z l6 Y
玛雅:
* v) t' S9 M( |& n: j3 w& S中国现在不光看病难,普通老百姓家孩子上学难,住房、养老都难。
1 X6 K" d( Z& m2 p5 y1 O1 D
* @5 f( G3 z% i6 ?( s李玲:
% R4 B" }; V! e- T* Y1 s这几个方面过去恰恰都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今天却成了难题。过去国有企业有医务室,有托儿所和学校,有家属区,民生问题基本解决了。后来说企业不能办社会,把这些都一刀切了。现在回头看,我们过去的机制设置其实是非常好的。你在这个企业工作,你的一切和这个企业是联在一起的,你自然而然就以企业为家了。我上中学时曾经下工厂劳动一年,那些老工人觉悟非常高。我们中学生不懂事,干完活用润滑油洗手,工人看到马上制止,说你们这是浪费国家财产。那时候的工人真的是把工厂当成自己的家。
7 P/ `: `* b' V* h; K8 J% H4 w
5 l) G) r7 K; i% E1 r玛雅:
' [- O1 ^9 L& G* W- c7 ~$ {, B现在不一样了。国有企业的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制,很多是农民工,流动性非常大。工人不会说,企业是我的家,已经没有这样的政治意识。
: ~/ l3 F+ I. E; e6 `, U$ ~
. t$ \. P% ^. Z1 A: A y- i/ Q李玲:
" Z6 M+ t, n' Z7 h8 L- B反过来,国外现在却是采用我们当年的模式,企业和社会结合。比如韩国,浦项钢厂是世界最大的钢厂之一,那个城市就是一个以钢厂为龙头的社会。不光有医院、学校,连大学都有,培养出来的人就为钢厂服务。那里的棒球队非常强,甚至还有电影业。非常齐全的一个社会,人们在那儿安居乐业。' S! w0 V2 t+ q& q2 V: R$ {7 @1 A
6 Z: l5 \4 y/ |- \; H7 p玛雅:. N' J, o! ?$ P( _9 h+ d' V3 u( o
人家往社会化方向走,我们往市场化方向走。6 M8 `: s1 E0 |8 m
) y1 S. D. m2 I+ W3 A李玲:, L$ X0 J# l% ?% ~! P- v
我们太追求利润了。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就是利润增长多少,逼着企业走向唯利是图,忽略它的社会性。企业怎么能只顾利润?你雇了这些人,不管他的生老病死吗?我刚回国时去首钢调研,首钢医院当年花很少的钱,保证了全体工人和家属的免费医疗。后来改为社会保险,交的钱是当时办医院的好几倍,却只保工人,不保家属。首钢医院也被推向社会,自己挣钱去了。最近贵州毕节市4名儿童服食农药身亡事件,暴露的问题就是,企业支付的工资仅能维持工人个人的生活,而家庭和社会承担了巨大的成本。 T Y1 t- o z$ B" N: D
6 u: z0 \4 p% S玛雅:
$ w" x$ w1 q1 w& j; O% o出了这样的事,真的要从根子上检讨过失,否则惨剧还会发生。/ e9 y& x! y* Z: H7 O& N
$ G2 F _ N' C
李玲:
3 p; ^) t7 U- R# i( w中国走到今天,在民生保障方面曾经走出一条适应国情、适应我们制度安排的路,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所谓的“与国际接轨”,真的是自毁长城。今天出现了“四座大山”——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太相信市场了,所谓“不找市长找市场”,以为市场真能搞定一切。市场不可能在所有领域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下一步发展最需要警醒的,一定要从这个偏向走回来。9 t* h( R- q1 f$ W9 r5 j0 @
; j- |" J/ l2 W
玛雅:! i: N- ~1 t6 D0 I
你谈到,中国药企过度竞争,造成药品生产严重过剩。这样一种混乱局面,监管部门不管吗?/ F1 y2 W2 T2 m' v8 a- X+ m" R7 z* k
+ G% @% d8 U( y \& n. [李玲:" N! ?3 E, Z$ @2 J9 T
要是有人管至于这么乱吗?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体制机制需要变。比如产业政策,所有的赶超国家没有哪个没有产业政策的,产业政策是国家战略,国家对本国的重点产业优先扶持。中国当年也有产业政策,可现在呢?每次五年规划也说这产业、那产业,比如医药产业,若干年都在说是重点、要优先,可是我满世界问,谁管医药产业?不知道。现在只有一个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么多的产业,一个工信部管不过来,客观上成了形同虚设。结果就是政策缺失,比如医药产业。
5 R. T" G4 ]9 t, U# ?$ s# h1 Q M0 I8 A) O7 p! F: \8 ~- r
举个例子,别的国家都有强仿,世卫组织(WHO)允许强仿——你不用做研发,把人家的药拿来仿制就可以。比如治疗白血病的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的产品,在中国一盒卖23000-25000元,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而印度生产的“格列卫”仿制药一盒200元,连它1/100都不到。很多中国患者吃不起格列卫,就买印度的“格列卫”仿制药,药效达到99.7%。中国有最大的白血病人群,因为人口基数大,可是国家没有任何政策鼓励生产仿制药来保护老百姓。
' a( c0 x2 `: q& N* I- |& W: T4 n2 X2 b B
玛雅:3 n3 T @" \+ s
更为讽刺的是,去年国内有位白血病患者因为网购印度生产的“格列卫”还被起诉。
9 M! R3 n* U+ ^" I2 e6 V! ~
: {. m2 I0 i' Z7 l( B/ [这背后的问题是,我们的管理结构需要调整。中国在前30年那么穷的时候,为什么老百姓能看得上病,吃得上药?1949年刚解放时一支青霉素一根“大黄鱼”(金条)都买不到,那不就是今天的奢侈药吗?那时候我们怎么做的?国家组织大规模生产,实行补贴,流通是国家三级批发。新中国最早建的药厂是华北制药,大量仿制青霉素,就把青霉素从奢侈品变成了“白菜”,2分钱一支,老百姓当然用得起。
H7 \5 T5 N$ l* D+ Z8 n1 \3 y
3 u6 u$ _ K5 ^; L, D# N所以你看,当年条件远不如现在,但只要抓在关键环节,一举就能解决问题。医院是国家办的,医务人员是国家培养的,药品是国家生产的,流通也是国家控制的。医药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合作体,费用很低,老百姓就能看得起病。; ~' m0 I& m+ ]; I/ Z. L
* x$ p S' K8 N( c( f2 o# D/ o
过度竞争将中国药企锁在产业低端。6 q! Y, s; Y+ h4 K+ s
3 a4 r i- }3 X( N$ t. N# P众多小企业过度竞争的结果是,每个企业的利润都很薄,没有任何研发和创新的能力。药企是高度垄断的——美国为全世界提供药品,前20大药企市场份额超过60%,前3大流通企业市场份额在96%;法国、英国、瑞士都是只有几家药企。中国5000多家,但前100家市场份额不到50%,前3大流通企业份额约30%。国外大药企的研发投入一般是销售额的20%,中国1%都不到。那你想是什么局面?他一家跨国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超过我们5000家。所以中国就被锁在这个低端,我们的企业发展不起来。) \: ?3 I3 I7 Y' g- B+ A
# |) Y' J! G5 G# t! U
玛雅:
9 ]7 U) x1 P- p' l5 x) E2 G. x中国药企不赚钱,为什么药品还这么贵?医院怎么能以药养医赚钱呢?
G4 J" u' }3 _: w2 X0 Y* D" c5 a
李玲:
( D8 A) _4 K+ a' ?# S" q这又是一个问题。5000多家药厂过度竞争,造成利润非常薄。那药的利润在哪呢?在流通。可能出厂价是1元,到消费者手上却是100元,100倍的价格上涨。医生拿回扣,医院拿回扣,所以虚涨上来几十倍、上百倍。这相当于我们的企业受到几座大山的压迫。第一它在低端产品的位置,各方面的成本压力都在它头上。然后它的产品,流通环节要攫取一大块利润。那你想能创新吗?靠什么创新?最糟糕的是,很多腐败都在流通领域。卖药的贿赂医生,贿赂医院;其他领域呢?贿赂各路人呀。这不但腐化人心,也极大增加了产品成本。
$ D& M- F3 K% k) {
0 G. G7 _4 f6 w. C市场竞争确实释放了很大的生产力,但是过犹不及,现在到了不得不重视弊端的时候。所以我认为,是该反思、做出调整的时候了。中国经济真正要升级,经济理论一定要升级。
$ P8 H: A4 ?* ]8 s: j
6 c1 E1 G4 o' m3 u% S- C我们的药品市场就成了跨国公司赚取暴利的场所。我们现在70%是进口药,90%以上的耗材和器械——CT、核磁、彩超、钢板、支架等,全是进口的。这实际上是在抽我们的血呀!医药行业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行业,他们又是以最高价格进中国,不是把我们辛辛苦苦挣的一点血汗钱全都赚回去了吗?我一直在讲,中国医改的配套工程应该是药品和设备耗材的国产化。不走这条路,再多的钱投进去都不够。+ y# w. u, [. A0 z! x
' X6 r% ]6 d) a我出国调研发现,我们国家太缺乏宏观治理了。你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人家是铁哥们,但是在利益上算得非常清楚。比如美国制药公司要在英国卖多少药,英国制药公司就要在美国卖多少。他们每年都谈判,你给我开放多少市场,我就给你开放多少,法国、德国也一样。而我们基本上是裸放,你想来就来,想卖多少就卖多少,没有任何限制。所以才会出现葛兰素史克这种事,拼命贿赂。我们成了他们跑马圈地的地方。
) Y$ c2 M" ?# A2 w& u0 p6 Y) i |1 K* x5 A
三:改革就要克服利益集团的阻力* ]1 z- A( y4 k# d1 o6 t1 a8 {' F
' W* O, F0 o7 M( W1 y玛雅:
3 \( \( p' `9 ~5000多家药企小打小闹,为什么不进行整合?
+ ?1 r1 Q( O8 @2 d7 g- L/ @8 I3 d/ ?; q( |
李玲:% k- j0 I$ A& ^# x2 q2 h% e" F. Q
地方政府首先就要抵制,因为药企是税收的来源。当时我们在设计基本药物制度时,曾经提出“定点生产”的方案。定点生产自然就能淘汰一批小企业,因为大企业才有能力生产供全国人用的药。但是药企的力量太厉害了——2009年医改方案出来时,定点生产被否了,变成省级招标。在省里招标,地方政府肯定保护当地的企业。
# o& c: w+ C+ Q) ~- Y5 A
2 T% F L8 \3 Z1 z# \玛雅:
$ E/ f- m& |' a9 m6 D# C3 R8 U国内医院进口医药、设备都是自主决定吗?不是国家统一配备?
* H% H O) V$ |& W% K0 l* f5 i% i" P [. m. v% r5 w# H
李玲:
6 i* N0 ]# x1 | |2 F9 z# n是。所以进口商都是各个击破,只要搞定医院就行了。背后很多都是有背景的人在运作,我们这么多年怎么呼吁都没人理。" g0 Y! g5 v/ Y5 ?
/ O$ c$ C' K* D ~1 e ^- D玛雅:- |& x. i- P: i8 R
已经形成了利益集团。
0 l6 x5 N* _: n
9 z# E4 H% w& S/ c" ~% q李玲:5 ]3 t" `8 h9 v/ b7 @3 ~5 [7 `
中国现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利益集团已经很强大,但是我们没有任何防范利益集团的措施。我在无数次会上都提出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我。这种潜规则的结果是什么?你要为老百姓做事非常非常难,但是你要为利益集团做事很容易,有人会支撑你。为老百姓做事,你博弈的是利益集团,对手十分强大。所以这些年来,基本上做医改的人都是“烈士”。
% `( A' m& ~0 O2 U8 m# q
2 ~+ y' ^/ H1 i- [7 v% P玛雅:6 Y& f0 h1 g; S( [' B' B C! O
政府一旦被利益集团俘获,老百姓的利益就没人管了。 N7 N6 j: A5 y G6 l7 T9 K9 A' n
) B7 B$ y) k! h: D4 ?$ G李玲:
4 h2 e. `9 w6 f# J. b$ u3 [这是最大的危害。2 N/ z, Z. R! {! P3 e+ n
; b) o i2 d' K/ K: A玛雅:
- g' j, C4 V$ X求是网今年2月刊登文章《医改要防止颠覆性错误》,指出医疗保险商业化是医改的主要危险之一,会导致医疗费用高涨、公平性下降,带来经济和社会风险。现在政府把大病保险交付商业保险资本掌控,这个情况意味着什么?9 R! a2 S$ K& d a
2 m- P9 ]2 U: b' m+ R' }$ E
李玲:
! L( R" x$ W, n; v0 S/ B; F这又一次说明利益集团的强大和危害。大病保险交付商业保险资本掌控,这件事涉及十几亿中国人的利益,就这样不声不响、几乎毫无阻碍地给做实了。其实政府真想解决大病保险问题,完全可以在社保内部想办法,现在却是从社保基金划拨资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这造成两个问题:第一,多一个环节就多了一份成本;第二更甚,由于商业保险机构赚钱至上,只想收取保费而不愿付钱,用社保的钱向保险资本购买大病保险,就是拿人民的钱向其进行利益输送。去年国内的商业保险收到保费约1600亿元,仅报销了约500亿元,保命钱的大头变成了保险公司的利润。9 [6 b5 Z( z; Z9 C, V M
) t& u8 t _8 _- o6 a
美国的医保主要是靠商业保险,而美国医疗在西方国家中是最昂贵、最低效的。当年希拉里领军医改,发现美国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征收的保费,仅三分之一用于病人报销,三分之二成了保险公司的暴利。美国纪录片《医疗内幕》揭露其医保行业的黑幕,医保资本就是一群只会收钱、见死不救的吸血鬼。美国现在已经开始削弱和摒弃商业医疗保险,而我们还在一味学美国。老实说,中国国家治理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过多地学了一些美国的简单动作,以程序正义掩盖实质非正义——只要程序正确,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拿我没办法。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政治无赖,会把我们带到沟里去。( D: G' Q) I- M0 N
8 c) ~/ p% |) A4 l$ r8 E/ ?* J- ` y
四: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 B. s% @1 {+ d G" v3 L2 b- b; d- N: J0 }
玛雅:
" D( Y2 M! e) m( \% }一盒格列卫在中国卖25000元,是通过什么渠道进口的,为什么价格会翻成这样?既然印度的仿制药这么便宜,我们为什么不从印度进口呢?
' x- V# A, O, B, g% ^' u. I) K3 }( z
# g' @4 o4 v( |8 Z李玲:
h5 F3 S1 r4 m' m印度的药没有通过我们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至于进口格列卫价格为什么会翻成这样,这是非常揪心的一件事。我跟一些跨国公司谈过,凭什么你们的药在中国卖得那么贵?很多药专利期都过了还卖那么贵?他说我可以降价,但是在中国的营销成本非常高,因为你从来不给我量的优惠。你给我量,我价钱就可以降,但你是一盒一盒买的,所以价就高。
2 x; p0 l* F, u
6 ]$ q/ B% }" {2 K4 ~你看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9%财政投入这么庞大的费用,但医药费不到10%。我问他们管理部门是怎么控制的?他是以国家为主体全球采购,跟全世界大的跨国企业谈。英国6000万人口,他以量来换价:我6000万人的市场给你,你给我什么价?这实际上也省去了这些药企的流通成本,药企还是赚的,就能接受这个价格。所以英国人用的是最好的药,价格又很低。
, n7 w4 m9 m9 v- |- I, C5 P9 X9 @
% {) C- j" v& L2 S' D' a- m0 Y7 {! ^玛雅:
: J( D W9 O( k: F) ]以量换价,中国这么大的需求量,我们什么价换不来?. H$ Y" H4 F9 J+ F! {7 F6 O
# l' T" ` A; x3 S6 [李玲:
8 e. ^9 B) _% U# e. f: d- w我们国家谁在算这个账?现在是各省招标,一个省跟跨国公司是谈不下价的。中国30多个省市区,哪怕丢了你这个省他也不会降价,除非是以国家为主去和他谈。我跟英国NHS前总裁谈,他都不能理解。他说,我6000万人的市场跟他们谈,谈成白菜价,你们13亿人可以谈更好的价呀!你们这么好的讨价还价的优势为什么不用? Why not?过了一会儿又回来问,Why?8 y; X$ U2 e B5 v) S/ v2 J
' W5 c+ ?" e1 q' D- ^8 z我感到非常悲哀,我们国家谁在管这个事儿?谁在对老百姓的健康负责?所以我们的治理体系要变,不能光说为人民,要有切实管事的机构。发改委30多个司局,真正涉及社会的只有社会发展司,其他全是经济。但是你看国外的机构设置,民生是大头,经济是小头。比如美国劳工部,十几万人,卫生和人口服务部也是巨大的。
J3 F7 |# |+ O8 q/ ^# C7 D* ], ~( ]( P, ~. b* w
玛雅:
: E* [5 {! N- q1 F. ]从“格列卫”仿制药案,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u, y! D5 \9 R4 m: a$ z6 j D; l' @6 H3 q9 i( U5 Q
李玲:# t+ H& C0 u# g
得到的启示是,国家要对老百姓的医疗卫生负责,远远不是建立医保就完成了,何况我们现在医保水平还很低。需要做一个制度设计,从医疗、医药、医保全方位入手,几方面形成联动,才能为老百姓提供健康保障。现在北京的人均医保水平已经超过台湾了,北京大概是7000元,台湾是5000元人民币。但是台湾是高水平的免费医疗,北京很多进口药都不报销。为什么花钱多却不如台湾做得好?就是没有制度安排,没有宏观把控,太多的钱浪费了。
7 R1 _- B P6 X3 s
4 E* e- ]2 w0 e国家治理不能大撒把,以为只要放开就好,甚至不惜裸放。就像一家人过日子,当家长的心里得有数,钱要花在需要的地方。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事事穷。花钱没算计,一个家必垮无疑。2014年发明的这个词——“任性经济学”,不无调侃,但发展经济当然不能信马由缰,走到哪是哪。现代经济要有计划、有规矩、有管理,我们的决策者,包括参与政策研究的人,都应该好好想一想,现在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要真下一番功夫去谋划,去管理,现在下的功夫远远不够。4 k' @/ D, f% |$ W
+ w, X7 H' f+ e8 M- S( q, `5 _玛雅:
4 j, H Q0 P! t6 T( r4 i就像你说的,关键就在用人。把思想好能力强的人放在社会建设的重要岗位上,以我们体制的优势和力量,就能搬掉新的“四座大山”。) u. B: }% @! {
# V& L6 ?! z% d. X# I) Z
李玲:
' X. f2 D) r% j5 @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社会建设。政府最该作为的是在民生领域,因为市场在这里是失灵的,政府必须得管。现在各级政府都在搞经济,当然发展经济是搞好民生的基础,但在议事日程上民生应当有更重要的地位。其实以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医改根本就不难;难就难在没人管,空谈。
0 k! q- l2 n7 {6 Q3 f! p; b. ~
- V. T9 |0 `) g3 B' u% o所以我说,反腐大快人心,抓民生才能真正获得人心。抓民生,医疗是个好的突破口,我希望医疗可以作为新一届中央的一个重点。不夸张地说,改革开放30多年,最大的副产品就是人都病了。生活方式、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心理压力……方方面面的问题所致,人都病了。老百姓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医疗,政府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如果能够让老百姓看病可以低费甚至免费,就能大获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