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5-4-17 18:58 编辑 # c& l$ q6 r* ]5 }1 v8 S
N1 F0 h! w g0 V/ m9 _9 V4 I各位领导、同仁、亲友: 今日,我们身着素衣,肃立灵前,送别中医药学界的耕耘者、大医精诚的践行者——我敬爱的父亲张国恩教授。张国恩教授,生于1944年9月8日,于2025年4月16日驾鹤西去,享年81岁。 张国恩教授,河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第二三四五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首届京津冀风湿病共同体首席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1、2、3届顾问,石家庄市、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审评评价专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家。他将一生系于“振兴中医”的使命,他以中医经典为舟,以草木银针为桨,在中医药的长河中摆渡众生五十三余载。此刻,让我们沿着他留下的医道足迹,追思这位“岐黄脊梁”的一生。 第一篇章:青年逐梦,披荆斩棘 我父亲年少时,家中贫困,为了追求学业,每日往返四十里路,寒来暑往,不敢懈怠。每逢寒暑假期,还得帮爷爷奶奶干农活。少年之躯,骑自行车驮百余斤土豆,沿街售卖,赚取学杂费。他通过不懈努力从丰南县最好的中学考取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自此便以满腔热忱投身于中医事业,踏上了救死扶伤的征途。从基层玉田彩亭桥医院行医,后来调入河北唐山卫生学校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再之后调入河北省卫生厅中医处优选民间中医农转非,后来参与筹建河北省中医药研究所,现已更名为河北省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至今。他的足迹遍布各级中医单位,每一步都凝聚着他对中医事业的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 第二篇章:医路求索,身体力行 他每周坚持固定时间出诊,几十年如一日;望闻问切间辩阴阳,分表里,善用经方化裁;为知药性,亲尝各种剂量生附子,以知其毒性;外科用药,以十数种富含油脂的中药,捣烂涂敷皮表以观察疗效。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重点开展免疫风湿骨病、肿瘤等疑难病症的研究,倡导辨病辩证论治,内外治微创结合的个体化精准诊治方案和技术。他的“痹毒癌毒的病因病证学说”,独树一帜,为中医界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实践。他学贯中西,博采众长,熟练运用百余种中药的有效药理成分,经数十年临床验证,形成了独特有效的诊疗风湿骨病、肿瘤的方案技术。他研制的痹康胶囊等多种医院制剂,疗效确切,深受患者赞誉。同时,他还积极学习推广针刀、埋线、穴位注射等疗法,多次在国家、省级风湿年会上做学术讲座和病例分享,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篇章:科研不倦,医药并进 他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指导委员,自2017年7月发布,全国执行至今;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基于中医疗效优势的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研究”的实施与制定,其成果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路径,全国应用至今;他主持的科研项目成果:“痹康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实验与临床研究”获河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正清风痛宁风湿与疼痛金三角特色疗法获湖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中风安口服液获国准字新药证书。 第四篇章:大医仁心:以草木扶伤痛,以仁术济苍生 褪去教授光环,他是患者心中的“中医先生”,也是大家心中的好朋友,有的患者来就医时,费用不够时,会主动施以援手,让患者用药为先。有些患者家在外地面诊不便时,总是坚持视频面诊,不辞劳苦,延长就诊时长,经常教导我们说“患者远道而来,应尽力救治”。他用草木银针编织的是“天人合一”的智慧,是“辨证论治”的精准,更是“以人为本”的温度。 第五篇章:严师慈父,情深恩重 做为名老中医药专家带教老师,他治学严谨、悉心教育,倾囊相授,将毕生所学传予后人,培养近10名中医人才活跃于临床一线,传承岐黄薪火,铸就大医精魂。他是一位深爱家人的好父亲好丈夫,对于子女谆谆教导,鼓励帮扶、深情呵护,他的爱如同润物细雨,默默无声却无处不在,他满怀责任与担当,为家人筑起温暖港湾。 亲爱的父亲,张国恩教授,此刻您已化作中医长河中的一颗星辰,而我们作为晚辈、弟子、同仁,将继续在您照亮的医道上前行,用您传下的验方,守您护过的初心。愿您在天之灵,得享“上工治未病”的安康,与岐黄先贤共论医道。 安息吧,我们的中医先生! 您的望闻问切,已成绝唱; 您的仁心仁术,永垂人间。 父亲千古,医魂不朽! 儿子张哲 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