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3136|回复: 0

刘敬章谈“清肺排毒汤”复方大药 的作用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66
发表于 2020-4-12 10: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0-6-24 16:43 编辑
# a; J2 U7 z" _# U; L/ d
; B6 P; U" k; i从“清肺排毒汤”谈古代经方复法大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color=rgba(0, 0, 0, 0.3)]刘敬章
  C+ b5 T0 \1 B# g' b9 _' C
% D! g. x8 o# _“中药原本一根草,神农尝过变成宝。天地精华聚成药,四气五味入脏腑。国粹传承几千年,战胜瘟疫显神威”!中医药为主导,西医药作支持,中西医高度协同、合作,中西药完美融合,成为此次武汉乃至全国抗疫战场上的一大亮点,而以清肺排毒汤为主的复法大方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 ?8 j3 b5 Q- p3 }, p! H古人曰:“大疫出良医。”姜春华教授说:“大病要有大药医。”郝万山教授经常说:“合方治疑难。”中医复法大方,多靶点、多方向、多系统、多管齐下。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传统中医大法,既灵活又巧妙地完美结合,就如同长征3号火箭,一起精准发力,共同射向瘟神这个恶魔!
  w' K* d' O/ Q- Y( _9 f6 q' a0 |
《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素问》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刺法论》云:“天地迭移,三年化疫。”《说疫气》中曰:“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殁,或覆族而丧。……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瘟疫论》中说:“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气之不一,专发为某病。”《伤寒例》曰:“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温病条辨》中说:“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以上是古代先辈们对于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认识,虽然观点有所差异,角度有所不同,但是都强调了“毒”的侵袭性,“疫”的流行性,毒疫之气才是中医外感热病的真正致病因素,“毒”之气可以偏寒,“毒”之气也可以偏热,“毒”只是致病力强,有别于一般的四时之气和六淫之邪,它所引发的热病有别于一般的不发热的疾病,成为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的真正病因。在现在中西医结合的条件下,中医传统的外感热病的寒温病因学说,在临床治疗上完全可以互补,将中医的外感热病病因,归为“毒疫之气”,既能与西医的微生物致病理论一致,又不违背传统的中医外感学说,吴又可的疫气学说也能被包容进来,同时也有利于平息寒温论争。
  u& g) l$ p' B5 D+ D/ V我们的医圣张仲景是开创复法大方,治疗疑难病先河的人。比如张仲景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就有21味药物组成,显示出“有制之师不畏多”的特点。用药如用兵,治疫如救火。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来阻击疫情,像古代的大锅汤一样分发给每个病人吃,关键是抓住核心病机,迅速扭转病情,阻截病气传变,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必须要做到普适、速效、决胜。! x* Z' @3 Q% u; z
+ ]' P! T! g( J" y% D, l
中医讲究三因制宜,即临证时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灵活机动,圆机活法。2019年11月,湖北省尤其是重灾区武汉的气候特点是突来寒潮,而且阴雨绵绵,湿气更盛,所以初步判定新冠肺炎为寒湿疫,统筹考虑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名方,最终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四个方剂,21味药物有机组合在一起,化裁为一个新的方剂“清肺排毒汤”。这个新方剂不是以药为单位,而是以方剂为单位去协同作战,方剂与方剂协同配合,发挥出1+1>2的奇特效果,使寒、湿、热、毒排出的速度更快,可以说把《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巧妙的做到了融会贯通、古方新用、创新组合。7 e- X  l" C6 h( Q+ Z$ l/ ]
20年1月27日开始,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在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等地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一个疗程三天。一般来说,中医药治疗流感病毒等瘟疫病,如果病因病机分析透彻,遣方用药合理严谨,基本都会一天见效,三天扭转病情,一周左右基本痊愈,否则就说明方不对证,只要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和改善,患者就没有生命危险了,只要疫毒顺利排出,核酸转阴是必然的,这样死亡率就会大大的下降。好消息迅速传来了,河北省中医院耿丽梅主任管理的一位确诊重症高烧患者服用一副清肺排毒汤以后,第2天体温就恢复了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和临床医生们都观察到了确确实实的疗效,使用清肺排毒汤的病人迅速增多了起来。山西省纳入观察到133个确诊患者,102人使用后,有效率90%以上,并且实现了零死亡,更为难得的是,包括其他省市地区服用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服用一剂药后症状即得到了改善,用于多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中,也展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 |. V9 `# P' |" v& z《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将  清肺排毒汤列入临床治疗期首选方剂,并作为通用方,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清肺排毒汤在此次抗疫战场上大显身手,临床证明总有效率达90%以上,成为中医战疫利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能在抗疫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并向世界展示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中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有实力为全球抗疫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抗击新发传染病是没有硝烟的战争,非典、甲流、埃博拉出血热、新冠肺炎……等等,人类面对新发传染病,每一次都可谓是遭遇战,而西医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此次武汉乃至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同样面临相似的难题,但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中医药筛选出了临床验证有实效的“三药三方”,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据统计,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超过7万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总有效率90%以上。我们不禁会反思:面对新发传染病,西医没有特效药和疫苗,处于被动挨打的尴尬情况下,为什么中医药就能够做到有“药”和“方”可以及时可用呢?正如邓铁涛教授所言:“对抗非典,我们有个武器库!”5 i& i; i9 r, z& v
原因就在于,中医运用的是整体性思维、调和性思维,以清肺排毒汤为例,中医立足于“排毒”,而非“杀毒”,因而老药依然能派上新用场,中医通过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改变病毒生存的内环境,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让中药发挥出扶正祛邪的作用,此次疫情凡是中医药治疗介入早、参与度高的地方,患者的转重率、病亡率都明显降低,在世界范围内,中医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应对全球卫生挑战,推进国际卫生合作,推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药潜力无限,将日益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来看一下清肺排毒汤的药物组成:麻黄9克杏仁9克生石膏15_30克炙甘草6克桂枝9克茯苓15克泽泻9克白术9克猪苓9克柴胡16克黄芩6克姜半夏9克生姜9克射干9克细辛6克紫苑9克冬花9克陈皮6克藿香9克枳实6克山药12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温服,三副为一疗程。生石膏的用量视发热情况灵活加减。适用范围: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危重症患者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也适用于发热、疑似病例。
6 `  `4 H; w9 P7 x( G( l8 G麻杏石甘汤:退烧、平喘有良效。外感风寒或者风热都可以应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伤寒论》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为邪热壅肺作喘,因为肺主皮毛,常常可以见到发热,甚至高热不退,故不要被“无大热”之句所迷惑,治疗重点在于清肺热平喘,而不在于发汗解表,因而麻杏石甘汤治之。
0 _: M5 ], O; G2 \- C: `$ P小柴胡汤:和解表里,疏肝解郁,退烧效果明显。此次新冠肺炎病人大部分都有焦虑不安、烦躁恐惧、情绪不稳的特点,甚至影响治疗,或者出现极端行为,所以对其利用疏肝理气、解郁安神的方法,进行心理抚慰十分重要,此方最为适合,既可以把外邪拒在门外,也可以把入里的寒邪拉出来,药性平和,即使孕妇同样可以照用不误。《伤寒论》原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主证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少阳主枢,故“三阳合病,治在少阳”。少阳属火郁,火郁则发之。0 h; O/ C) m( {9 ]2 X3 a$ v4 O
射干麻黄汤:化痰祛痰之专方,尤其是寒痰咳嗽。因此次肺炎疫情以湿邪为主,五味子性酸有收敛之性,所以去掉之,以防“闭门留寇”。《金匱要略》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有歌诀云:“射干麻黄治寒哮,细辛款冬加姜枣,紫苑半夏加五味,重在宣肺不发表。
9 F' W9 [' [2 M7 i  ~- ~, _
; N& m. K$ n( ?7 d' H3 z+ I”五苓散:通阳气,利水湿,为治疗水湿停留的常用方剂。古代常用于治疗疫病,安全高效。《伤寒论》原文:“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五苓散证即太阳蓄水证,属于西医所说的肾功能障碍,也被称为假白虎汤证。“白虎烦渴热阳明”,也会出现烦躁、口渴,但却是阳明气分大热所致。五苓散证是膀胱蓄水所致,其辨证要点是小便不利。五苓散是两解之法,既发汗又利小便,使外窍利而下窍通。外窍就是皮毛腠理,下窍就是尿道。五苓散的组方意义和小青龙汤有一定的共性,小青龙汤是外散表寒,内化寒饮;五苓散也是外散表邪,内利水气,都是表里双解之剂,苓者,令也,能行肺,利三焦,以至于膀胱。“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五苓散者,通行津液,克伐水邪,以行治节之令也。”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利水以行津液;第二,利湿邪;第三,治风湿疫气。利水体现在五苓散治疗太阳蓄水证;利湿体现在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黄疸;第三,治风湿疫气,《博文类籑》记载:“淋雨乍歇,地气蒸郁,令人骤病。”不但下雨,天气还热,地气向上蒸腾,造成自然界湿气太盛。古人云:“救阴犹易,通阳最难。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6 j7 h  e0 ^. L. H" S1 u目前,中国大陆抗击疫情已经接近尾声,中医药的神奇疗效都有目共睹,中西医各项对比数据也都是显露无疑,世界疫情前所未有大爆发、大流行之际,海外抗疫如火如荼,我国政府为多个国家的医疗专家们组织了多场中医抗疫专场问答视频会议,体现了大国担当精神和高度的全球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医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愿中华医药造福全人类,愿中医国粹普惠全世界!
# f. W* N  Z9 t' N  w8 |* E2020年4月9日
$ ?- i$ W3 t* ?3 O' Q, U; x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