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第2期 丰台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编 2020年11月18日 . _2 T+ H3 j' g/ B* X3 J- {
关于推进中医按病种收费的思考与建议 李俊峰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有潜力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发展中医药产业将会减少对医疗投入,且对环保、惠农、就业、经济增长、国民健康长寿、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及产业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方面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中医药必将成为我国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但是,在目前医疗卫生体制下,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反而成为中医药的劣势和发展瓶颈,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不能像西医所使用的化学物理检查那样有合法的高额收费,天然动植物和矿物构成的药物价格也多数低于人工化学合成药或提取制备的生物制剂的价格,而外科手术特别是人造元件的植入性手术的高昂费用更是中医骨科外科的小夹板之类的“三位数”手术无法企及的。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普遍采用按项目收费的模式和办法,这种收费办法的弊端是管理成本高和病人费用的不可控性。看病贵,是近年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如果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按病种收费的费用结算办法,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新医改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中医药要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中医医疗机构和西医医疗机构平等地实行按病种收费的定价模式和收费制度的改革。 一、实行按病种收费的定价模式和收费制度可以避免医疗机构诱导消费、盲目创收。 长期以来,在我国医疗付费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按项目付费制度。这种“后付制”的优点是操作方便,但由于医药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其提供的服务项目数相关,在现实中演变成以过度医疗服务和诱导需求来增加收入。这也被认为是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年来,对医疗行为中愈演愈烈的大处方、大手术、高收费等问题,有关部门花了不少精力,出台了不少措施,但始终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诸多政策都无法打断医药机构从大处方、大手术、高收费中获利的利益链条,导致党和国家为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多数政策得不到贯彻落实,无法发挥监管作用。 实行按病种收费可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经济行为,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通过整合检查和治疗项目,为病种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可以避免医疗机构为了扩大收入随意增加检查和治疗项目,故意开大处方,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二、实行按病种收费的定价模式和收费制度可以扭转中医医疗机构西化的趋势。 目前,很多中医医疗机构有被西化的趋势,挂着中医的牌子,用西药甚至西医方法治病(如动辄使用西医手术)的现象十分普遍,通过按病种收费的改革,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体现中医药的整体论特点和个性化特色,使中医医疗机构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进行医疗服务,这样既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费用,也可以适当改善中医药医疗机构的收支状况,扭转中医医疗机构为获取经济利益而被西化的趋势。 三、实行按病种收费的定价模式和收费制度可以减轻政府和群众的经济负担,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按病种收费是国际上公认的改革方向,已在许多国家实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患者而言,有助于防止医生随意开“大处方”、轻率动“大手术”的情况;对医保机构而言,能有效减少“天价处方”下的医保基金支出,提高使用效率;对医院而言,只要相关病种收费标准合理,也能确保其财务上的合理收益和可持续发展。 实行按病种价格为主要形式的定额付费制度,也是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客观要求。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实行保障基本医疗原则,坚持鼓励节约,减少浪费,合理偿付医疗费用原则,建立针对医患双方的费用制约机制,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四、实行按病种收费的定价模式和收费制度,可以改变中医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经济困境,使其真正回归到医者仁心、医为仁术、仁者爱人的境界。 医者仁心、医为仁术、仁者爱人,要求医生对患者要有仁爱之心,一切为患者的健康着想,争取使患者能够少花钱,看好病。但是,目前中医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差、人员收入低的现象,既影响了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也使很多中医药从业人员丧失了信心,影响了他们为患者看病的积极性。 因此,在公立和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中选择试点,进行中医按病种收费的定价模式和收费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很有必要。从收费标准、诊疗行为规范等方面,为中医按病种收费探索道路,为制定中医按病种收费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草案,为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办法提供参考依据。目前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尽快解决中医按病种收费定价问题 在现有条件下,保证各种疾病的付费价格既能保证患者的利益,也能体现医疗机构的劳动价值。所以,必须按照中医药自身规律,制定合理的中医按病种收费价格标准。 2、规范中医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 将小病诊断为大病以获取更多的效益,已经成为某些医疗机构或个人获取更多利益的手段。如何避免医生这种有意“误诊”,还需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细则。 作者:李俊峰 中国农工党党员,北京市丰台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 报: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 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 区监察委办公室、区法院办公室、区检察院办公室; 区委**部、农工党丰台委员会、区科协、区科信局。 送:丰台区卫健委。 区老科协常务理事 丰台区老科协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 2020年10月28日印发 审核:米佳国 责编:王晓明 边中 : I9 p0 g2 o2 O/ y9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