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10-14 09: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大疫三年的历程、防控、后遗症及未来影响!( f5 G8 _; I- y
青松山长 千尺青松 2022-10-07 17:56 发表于甘肃
' ?- {' Y8 U" I6 S3 W图片) c6 R3 J. Z* f5 X5 l0 R7 ]5 c
, P( u2 e0 i2 S. [
5 H2 b) h% @! j
' T! L0 s: C6 Z青松评述:4 ~/ S5 ~8 g9 z7 A7 v1 p/ ?4 d
6 b. x$ E5 I7 B7 S; e& ^0 T
大疫已经三年,当今格局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世界格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深刻变化。
9 s. ^/ }( s2 @: w2 D8 F4 C& c1 k; [) R' t5 y% q* u- q2 P$ C
所以,今天系统地回顾下这三年来的历程、防控、后遗症,以及未来影响。
6 \" v$ U( g" W+ T* O X/ j! T/ K- u6 t7 d7 r) N/ M
先说结论:
8 |; J6 _' R8 E$ S; J0 x8 Q+ I$ F7 v8 |
1、不用争论,新冠感染有三种预后,我国只有两种。所以欧美有些现象,我们看不到。4 K1 Q! ]: u) U' h3 e; }1 d
, t7 Y: u2 x0 O7 e. i
2、长期来看,如果不做出改变,欧美将在十年内,逐渐失去绝大部分劳动力。
' ]" s ?% z$ s, c$ M/ X1 g+ y ?7 f0 C: o% _. `7 Y
3、病毒会长期存在,必须继续改进现有的防控体系,必须清零,直到病毒停止变异,或优势毒株改变了靶点。( _* y ~* t' n& j
$ {9 h3 |8 x8 R! O2 _0 N9 ~; O1 03非典; b: S; H; ?: V7 J' M3 V
$ V- g7 L. J7 R Z& y
首先,我们应该感谢2003年的非典,作为非典的亲历者,对当时的疫情可能比一般人了解要深刻。
4 n5 Q ~. ?* Q1 Y$ M5 F# f
: d! H. s5 z# R/ g! _+ U1 e% R图片
' A6 M1 v; j) j. o4 k$ M) h: L7 Q; q* h
当时北京封城,系统内极度悲观,医院主任说,去省上开内部通报会,厅长崩溃大哭,说医护死的比病人还多,许多感染患者全家都死光了,目前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排除生化武器,只知道是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口罩根本防不住。
# n* S3 V% K% }$ _/ s3 Y1 K; Y! w- P$ ~5 ?* m1 Q
当时还不知道是病毒,院士在新闻上直接说是一种衣原体感染,电视宣传说要用18层口罩才能防住。- ~0 g0 f9 _, u
' |9 V# _+ I7 F8 p, V
当时就有人搞了干扰素注射剂,自己在超净台用盐水配了50瓶干扰素鼻喷雾剂,分发给同事和家人,当时想既然口罩防不住未知微生物,干扰素可以提高粘膜细胞抵抗力,微量感染应该有效。4 P0 V. C3 `2 ?; a# i
+ l" e% p, ^( g$ y5 o
3天后,盐断货,84液断货,干扰素也断货了。
6 h, ]$ c6 f6 e& _; _3 C+ s
1 ?0 x, V9 y' g% G Q上面说的,是要说明2020年再次遇到新冠,我们有多幸运,在第一时间就发现并确定了病原体——新冠病毒。而这一切都是因为03年后,我国就像打过预防针,高度防备可能发生的不明原因的生化攻击。
" E7 f$ m1 s/ x0 i0 c' c9 j' M9 G; {2 z% f" n1 N
03年非典是突然消失的,除了提高了大家警惕性与锻炼了我国防控社会组织。& L: F) V+ D% ]1 j! }! r
g" S. R4 k' b4 ^* w- }3 Y
2020年,病毒初起,武汉封城,社会上一片混乱,但系统内反而不太慌,该防护就防护,该支援去支援,去武汉大家可没当年去小汤山那么恐怖。 I- I; U+ a! a1 H6 i' I( ~
2 J6 a5 j6 I c, y5 }因为知道是哪种病毒,知道是什么就好办。
, }) @' A) B& a; o
" h4 W6 v' a" X/ O) N新冠归类乙类传染病是因实际致死率不高,按甲类防控,是因为传染性极强。
. n. Q% e* d+ F7 b( X/ k [
; `% F0 ^ v- G) Y* E2 生化武器) X, F4 ^% _, C6 g
! I$ r& s v4 {0 ~: V6 h+ D
三年后回顾,新冠病毒原型,是美国针对我们,在非典病毒基础上,开发的新型生化武器可能很大。& ]' m5 M3 r0 F4 B5 T
% K5 }8 i- V: [# }* @' ^
但意外泄露了,在美国传播了一段时间后才传染的我国。只不过后来病毒变异了,让特朗普说的“小感冒”变成了"大海啸"。(本段落内容仅为个人推测)
4 @5 W$ G( @, w9 e5 L) B6 ~5 Q) m9 d5 k
其实所有的冠状病毒家族的感染都挺厉害的,非典和非典的兄弟中东非典,都是极易传播的高致死病毒,但这家族的病毒都有个特点:嗜肺性,就是只作用于肺。) B) k; _! e* P8 x* w0 w
Q5 h8 i g9 l+ @
但新冠是个基因编辑的病毒,为了提升它的隐蔽性,编辑者优化了与靶点结合性:ACE2,并在原型病毒中将配合靶点的S蛋白中5个氨基酸中的四个修改并优化。
9 ~; l4 k) b9 i
. W. q0 X& p! k) t$ S之所以选这个靶点,是因他们长期研究种族之间的肺部,发现我们东亚人与欧美人在肺泡上,这种蛋白的表达丰度有较大差异,大概东亚人是欧美人的10倍以上。所以,以这个差异作为开发病毒基因武器,他们制造了新冠病毒原型。(本段落内容仅为个人推测)6 R5 l$ M8 Y) e$ m# `/ I
) e& u8 z0 h- `+ U
美国对冠状病毒的编辑一直有很高的兴趣,2014年新英格兰医学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就是将蝙蝠与猫的冠状病毒做基因编辑并使猫感染了新病毒,后来在众多投诉下撤稿了。(找不到文章了,很遗憾,当时匆匆看过,只能根据大概回忆来写,不知道谁还记得)9 E& `3 Y0 _2 X3 F
6 ], f. H* T5 y( x n说了这么多,现在回到正题,现在关于新冠的混乱信息的梳理。
2 [+ y# c8 u. [( [
. K5 y7 `" D+ s3 感染预后+ K# I4 c" X4 V- n8 U5 I
# c2 _0 v& h/ m8 a( ?. F第一部分,我们说说感染预后。
$ P! {- W& O, p1 e y. L* h- V, ^1 J$ o2 x; B+ N7 i! D
要知道病毒感染分轻重,也会导致预后有区分。
' b; f! n( z* @- {# _4 e, g
# u1 Z; i* J$ G; R" k* o7 H1、许多人新冠第一次感染,会表现轻微感冒症状,发低烧或不发烧,然后14天内康复(多数首次感染者说的小感冒)。
+ c0 v; e$ @: ~; T7 `1 v$ i {- q; D, T% m* K
根据武汉疫情回顾,测体内新冠抗体,武汉全市实际第一波感染人数大概是40万人左右,但只有9万人住院,死亡5000人。这其中应该有30多万人都是没太大症状自己扛过去了。
9 v3 v9 u! N" M: U Q- [1 C) O( s
& Q. U5 Z% G2 S3 I9 X. u9 W; k图片
9 R& f3 F& L7 N- u0 |0 n0 z: F" a3 o6 Z) N: x
这些人的病毒没有入血或微量入血后就被很快清除了,所以他们是完全康复,基本不会有后遗症。(上海的几十万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发病前筛出来的,所以应该极少有二类预后,这也是共存派甚嚣尘上的原因:多数人都是被早发现治疗救了,才没有导致慢性感染,现在许多人还在嘲笑精准防控无用,真是太无语)
n% T$ n* c& s! I/ ?, T
4 ^" O& z% r& o: ^2、另一部分人新冠后反复发高烧5-7天以上,这代表病毒已经大量入血(所有病毒感染急性期转慢性期都是如此),这就是事实的慢性感染,这部分人多数都会有新冠后遗症,或早或晚,或严重或轻微。* }* M& I. ~; j; q/ o& l
& v7 U+ m- x* P7 v! B# {" ]# ~9 C( X这种后遗症也分两种,对于抵抗力弱的人,病毒会在全身多器官持续存活,会造成毛细血管炎症(皮肤异样感),血栓(疼痛),局部微出血(皮肤斑疹),神经炎(失去味觉),微栓塞(脑雾,失忆),坏死等,肺栓塞,脑出血,脑梗都是导致这类病人突然猝死的可能原因。6 R1 x& G n- J, W
# J. e4 O: Y3 \9 ?$ F+ m5 B% M
对于抵抗力强的,体内多器官的病毒会在免疫系统作用下,几个月内逐渐清除(疲惫感消失),但部分新冠病毒会在脑部、睾丸、卵巢等器官长期存留增殖且无法清除,因为这些地方都有血液系统屏障(血脑,血睾),抗体无法到达,这是病理解剖证实的。$ s& e+ P! |7 u1 a. Y E
7 _2 w1 R. {- W+ P, ?* B
这部分人长期会导致一定精神障碍(情感障碍,认知障碍,痴呆,帕金森)和生殖障碍(不孕不育,畸形),且会随时间不断加重。(注意这与脑出血和脑栓塞不同,他们属于大脑不同部位)8 P) t5 x O( [/ e
V3 \+ n3 Z8 k3、欧美现在的特殊情况——不同类型新冠病毒毒株的反复感染。! p m8 S y9 M* Z( B1 d1 x. w. ^" z
; e& r+ e7 h0 |7 r' n! ?
我国现在极少有病毒反复感染的患者,而且国家新冠防控极严,绝大多数病人都是症状还没出现就筛出来了,绝大多数经过极为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后,所以有后遗症的人非常少,这大概是这个话题下争论的主要原因(我国已经连续数月新冠死亡率为零)。( ~5 j* d, o6 Z' b
5 C _8 c* m$ o5 W9 |' [
而欧美国家因为躺平,多数人都在被病毒不同变异毒株反复感染,且得不到及时救治,许多人感染预后已经是第二种了,但还未自知。而且他们存在很大的短期内再次感染风险,可能导致一种我们这里没有的特殊情况的出现——免疫耗竭型猝死。4 x0 b' L+ u8 J; \4 o
# f: t* U8 t( h2 ?. z
图片
! E' @* G& v( `6 R: f6 W
- |$ a, o! }' N( Q' @4 c. @正常人体内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储备,储存在肝、脾等多个器官内,而且骨髓也可以快速增殖制造免疫细胞。欧美感染与国内感染在初期症状上就有差异,国内病毒极少,感染一般都是少量病毒被呼吸道吸入,毒力小,繁衍慢,病人很容易在初期就被发现。* X0 X' J4 `9 y' a3 x
9 [7 m) f( |8 j* ] O+ C
而欧美有些场所环境充斥病毒,大量病毒进入呼吸道,毒力强,快速增殖导致致病时间极短,当免疫系统有所反应,病毒数量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免疫系统全面调动,持续高烧多天,大量免疫细胞储备消耗(疲惫感)。: v# T/ \# X$ ]$ d; u
) p6 ?0 a ]# g+ i9 }/ M等恢复到慢性期,虽然许多人表面看不出什么,但免疫亏空很大,这样在2-3个月内,因为病毒变异绕过免疫系统再次感染,感染就会更加严重,免疫系统消耗更大(持续疲惫感就是免疫系统得不到恢复的报警,许多欧美人首次感染都觉得是感冒,但二次感染后,就必须躺着挺过去)。
+ I' p% L1 H$ o" S4 a# C- O) s
6 V$ Z% }8 L; C r( K2 R# X1 Z关键是第三次感染,许多50岁左右的人就可能扛不住了(脾萎缩),在生病期间就可能伴随发生免疫耗竭,一个轻微肺部感染或肠道出血就没命了(许多人在康复期,已经测不到核酸阳性了,但症状还在,人突然就没了,被算成各种死因)。 ?2 t$ ~# V% t. y0 z' t
2 x1 E0 M. Y B2 _& v% `+ Q" z4 ?0 u D但即使强壮的年轻人,极限大概也就是4-5轮,所以最近欧美青年人,儿童反复感染后猝死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Q8 K* Y0 v2 Q7 L- ^
. i- w. [) F+ L" A5 H* d+ h* _
所以,希望在欧美已经感染两次以上新冠的同胞,尽量避免再次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拉长感染间隔,给免疫系统一个缓冲期,否则很可能最终免疫耗竭而直接致命。4 X; r# K: C1 x v
# J& H/ G0 D/ l! |
未来,如果病毒持续变异不停(后面我会说明这是必然的),而欧美持续躺平共存,十年内,他们大概率会逐渐失去多数劳动力。(美国国会报告,目前美国已经有1400万人有新冠感染后遗症,200—400万人失去了劳动能力)7 w. g4 H) R; F- G, `" Z5 X
8 G; F0 W: |7 \% N* u3 X7 \7 a4 病毒的未来5 h* e: ^' s) z2 G
) y" Q; J6 I* O$ N+ C( R0 @
第二部分,我们说说病毒的未来。
2 S1 ] k$ S3 W: T' q! B& @4 c6 \: g9 l8 o/ L# y/ i1 C
首先,我们必须对这个病毒有清醒的认识。2 Y% H3 ~0 ?4 s# s. V T3 U$ ]4 T
P* d: g6 @9 ~9 O3 L图片
$ \' Y8 a/ o1 p; I' N) u* X0 g! p8 @
) G, h5 F& z" R$ o! } b5 A
7 i+ Y# s' J2 p3 ~' e) R2 j) E
! A( y3 J9 l6 Q' Y% e- S( G6 m
传染数R0从病毒原型的1-3左右,到现在最新的奥密克戎亚型传染数已经达到15-18,而这之前的历史记录是麻疹病毒的14。所以按这个传染数,这个病毒的新亚型只需要一个多月就能遍布全球。
) J3 H- M6 X/ ]+ E
4 ^ K& w, V% a8 M2、超级感染性。这个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类全身几乎所有组织细胞,理论上还可以感染所有哺乳纲和鸟纲的动物。
2 ~+ x v3 Y* H/ v- f
: E) V* m5 n- T这是因为,美国人选择靶点,ACE2,是个非常古老的蛋白,属于远古的生物应激保命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进化上大概可以追溯到5亿年前两栖纲以后的所有动物纲,几乎分布在所有陆地生物细胞的表面,其细胞传导通路是细胞内的基本传导通路之一。
: k& p4 H2 r4 {! B
1 n4 K6 z) J' z/ @所以,这意味着我们根本无法永久关闭这个靶点,或者通过敲除这个基因,来使未来人类避免新冠病毒通过这个靶点的传播。所以,这个魔鬼已经被放出来了,而且没可能关回去。
6 A" w# e. Q7 c% `( l5 K9 l/ F2 S% b( |2 C# x& T
3、超级数量。估计几百年后,如果到时候还有人的话,会恨不得把这群美国人挫骨扬灰吧。% {) Y* b% ?/ i+ L( D( [' c$ D
' g- m) m) k8 m他们放出个灭世的魔鬼,然后,他们隐瞒了...装作忘掉了...忙着把锅甩给别人...忙着忽悠所有人是电子烟肺炎、是感冒...唯独没想办法做点事把病毒传染在开始阶段控制住。9 a. m/ d0 ~0 C; x
T$ d* ?4 A! H& s# E这个病毒现在有多少呢?以一个50公斤的感染者,发病期大概体内有100亿个病毒拷贝(10^10)计算,现在全人类感染者大约20亿,加上其他被感染的物种,这个病毒全球拷贝数字大概有10^20这个数量级。9 F/ L. d9 s: I" N$ h
: w! D( s4 P& `- h9 T1 }) `而人类的免疫系统全部细胞数字大概也就10^9-11这个数量级,病毒拷贝数字已经太大了,这个“血魔”已经长的太大,可以通过不断变异翻过一个个免疫或疫苗壁垒,靠人类自身免疫屏障对抗病毒快速变异,几乎看不到希望。
/ U& c0 p2 e% q
) O8 }) F* Q! U8 ^: R# [$ _9 N4 M4、超级适应性。这病毒已经不惧高温(印度50度气温下可以传播),不惧严寒(西伯利亚冬季也可以传播),可以在水中长时间存在(欧美下水道多次检出大量活病毒),人类目前没有办法消灭病毒。- V4 S5 |, V3 r, m" O
6 |% ~5 _ E' ^8 M1 |所以,人类在病毒环境中长久暴露问题,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6 L! U& D; p! H5 l
9 W5 x# l$ W0 ^ K" g% W5 管控对策
* ~% [& q" P* U
" B0 J# u" i/ h第三部分,我们未来的管控对策。% j* \7 w( A5 K7 M4 r9 N
# X* }' _0 z, U* p0 ~+ ?讨论下未来的病毒传染形态可能的改变,这可能是我们过去对病毒的认识不足,但其实当美国的44具新冠病理解剖结果出来,在检测阴性的,猝死的“康复”患者体内多组织器官发现新冠活病毒仍在复制,大概每个学医的都能猜到这种“康复”患者再传染的事情,是早晚要发生的。(思考再三,还是提一句,注意上面案例。)( U( i3 O/ N9 y3 w* |- u( L
- A- C( ~, L+ y8 ^图片
) P9 s. K* m, J3 G2 P0 B6 A
0 y& k a: Z# ^: w" L* `4 p
0 Z( T- \1 Y/ \9 L! A; @9 d+ Z9 @* E: J
当然慢性感染的二类预后“康复”患者,组织内有潜伏病毒,不太可能再通过呼吸道传播,可能会变成类似肝炎的体液血液传播。
' a# Z* K0 i, g$ r5 ^
. R* `# o! [9 z9 } N1 R1 K所以未来新冠流行,可能会诞生新的体液传染亚型,毒性更低,但更持久和不易清除。
% ?/ i/ b6 r8 F1 T) F) {) f& w7 u+ q/ M* g1 K; ^6 G4 S
所以未来几年防控形势预计会更加复杂,我们要防止外面传入的呼吸道病毒传播流行,还要预防个别二类康复患者的消化道排毒。8 t7 ]- ]( v4 a# ^9 |
9 ?" p- f( V" F2 P
最近全国各地的疫情都是源头不明,不能排除与这些可能无关,而且感染后康复期患者的中医药预后治疗,也要加强。4 a% l# ?, d0 G! T6 F! j
5 N+ }! z |2 T3 }
未来,我们面临的新冠病毒,可能不光有气溶胶传播的亚型,还可能有消化道粪口传播的亚型,通过体液性传播的亚型(精液,体液),通过血液传播的母婴传播亚型(血液)等多重传播模式。
4 D9 c4 ]' i/ [6 J8 h; r% `4 X3 L, t- q; C: G% v* j
消化道传染病还是好预防的,做好消毒,洗手就能有效控制,其他的也都好预防。
) s/ {! q3 i6 N- x0 [; S8 }6 x, R7 [0 {
但现在新冠防控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个人防护防不住感染,切不断感染链,一个是核酸检测无法自测,消耗社会资源和时间巨大。4 \! Q) R6 R# [' g; e
' \' L4 z% E$ w. f# Y所以未来开发更好的可以真正隔绝病毒的口罩,中医预防扶正固本才是提高防控的重要手段。 c/ S/ I% P( E0 A
) {. N4 E2 L: l6 E: J( a地球今天有80亿基因型几乎完全一样的大型单一物种生物——人类。这大概本身就是一种反自然的现象,人类如果基因有多种,可能就不会诞生这么恐怖的病毒(病毒拷贝数量不够很容易导致变异缺陷蓄积而自然消亡,但病毒如果翻过去,就进入自由王国了,千变万化,新冠显然翻过去了)。
) j. t. |5 m: W/ R4 @
6 p9 v9 _- w& b! L新冠,会不会就是个因人工+自然选择,而产生的“大过滤器"呢?
% @, h0 i, U4 p3 ~8 ?) n* P3 N, L; d Q6 ~- a* j1 n) U
想到一线曙光:
6 ` A/ }4 `% w1 \! t
& Q& i! ~5 x" P* n; s朝鲜通过中医药预防,在短短三个月内彻底消灭病毒,成功战胜疫情。
% S2 |9 V2 j8 m" }0 B0 y) `1 w. a7 F5 f
印度和非洲这两个地区,新冠目前似乎并不严重,印度当时在德尔塔全球大流行的时候,曾经烧尸体的木材都不够,但现在似乎新冠已经完全消失了,而非洲一直没有准确的数字,但也没有严重的大规模死亡情况发生。
( X+ B# o+ I0 o( Z! b, `# ^$ z8 F- q, x% V' L# D4 w: Y
这些都是一线曙光,一是疫用目前铁一般的事实证明的极为有效的中医药,二是也许人类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付出一定代价后,某些环境下真的能实现客服病毒?
+ z- L) t$ ?" Q# y. ?# r# `. e6 |3 a
还是,正如青松这两年来最为担忧的,真正发力的病毒变种还没出现?正在美西最好的地区培养皿蛰伏和酝酿?
( u9 I3 O9 m2 e
" I' ?: A2 f& r7 j$ f青松山长(鹤先生)(微信:hexuan7295)一直致力于弘扬国学,传播中华文化,中医文化。文章始终围绕着“上有利于国家振兴、下有益于个人启智”之出发点,以笔为刀,书家国大义,斩魑魅魍魉。为防失联,各位可加个人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