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4161|回复: 4

新冠三年不算大疫,现实呼唤“葛又文”,中医必须走向前台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发表于 2022-12-7 16: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3-2-25 16:45 编辑
" T1 @$ v  o8 E. B( t+ v. }% f+ q7 R, k' I" p! c, v
曹东义

( f( {) T5 A9 r+ T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R5 b( P+ M: K% B

* Q" |9 I9 n! u2 v+ ^- N  根据下面的消息,可以看到新冠三年,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取得了巨大成就,受感染的人总数还比较少。但是,时过境迁,病毒变异,换了玩法。. q0 b5 ~1 _1 R; f
( Q) _# ~  W& |, ^) p+ }$ H
  虽然病毒致病力(肺损伤)下降,但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过去希望疫苗构建“免疫屏障”没达到减少发病,严格隔离、封闭生活成本过高,所以不得已**逐步放开。因此,被感染的人会一波一波出现,只要不发生医疗挤兑,稳定经济的大目标就是成功。4 T2 I  E! g1 {
* S6 v4 ^9 t! }; H. D$ s1 g
  因此推测,今冬明春,我国防疫形式会有很大的变化;应对这个变化,中医药有独特的优势。
  W+ @9 Q/ d- [/ c& p5 @+ F“中医就在身边”,“康养在家”是很多人的自觉、自愿的选择。1 @3 S8 O" k  ~% x; r

- C& }. m, k  ?8 I; X/ B9 \& S  a% h, {  无论当代科技有多少光环,都遮不住中医药的历史辉煌;. N& V* O3 K% P+ B  P
" S6 o# j1 A2 Q" Y# |& C, E
  现实困境让科学家承认“科学不是万能的”,
1 P( @8 |6 e5 X( o. S$ t( G* B5 p) G6 b, `% J- w. b
  历久弥新的中医学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0 I' n0 T3 p9 [2 n8 _. l7 \

! k+ q* L/ T% G& U' ~8 [  只是这些作用过去经常被遮蔽,也让很多中医人很迷茫。
) L. X4 q% ]4 H$ u( o  m) W2 C. {+ F
  未来,必将让广大中医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大有用武之地的机会来了。
( }/ [* c, |$ s+ j$ j1 D* `
1 Q' Z5 [( ~$ z6 ?) p. T% j, Z8 P  历代苍生大医,都是从实践之中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应对传染病,往往“乱世出英雄”,中医界绝对不止有一个“葛又文”。
5 o( @0 C: x1 r" _7 t) R& F( u6 d
  千万个“葛又文”,不必躲在背后怕让人训斥“你敢看传染病!你懂病毒吗?!”- ^# `4 c4 V4 y2 j# n* \# i; Z

4 T7 y  B7 I1 w6 s; c& ~  念“违规”紧箍咒的人,也大有求助中医的必要,否则,只会“吹哨”,不喝汤药,后果大不一样。1 B8 T# i' q9 H, x' y- U
" @" e2 A. _+ a6 T# }+ n% m) e
2022、12、7
. \2 S2 N6 Y+ Z9 V: E
( }. a- h6 f4 a0 c" C  A* l
8 ^4 @, {  ~/ n4 g3 _& Q4 o
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大范围感染过后,病毒会逐渐钝化了
' t; M% V8 e" s
0 ^6 n  e  }9 m% G: V
* ]3 J% q- w; }& u" ?- V' ]5 V) g* {# X
  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今天(2022.12.6)在清华大学的讲座内容

9 I" \/ U+ E8 G/ _0 _; Z4 d
  1、这个病毒要阻隔传播,只能采取对民众生活非常有影响的静默这些手段;
/ I7 s; w# A* E8 I# i) x3 x
  2、现在各地都放大了20条的要求,抢跑的多;

& x3 g$ N" N; J  S9 S  ~& Q1 U
  3、后面政策会有非常大的放开,原打算靠疫苗等等加强了身体抵抗病毒能力再放开,现在看不太行,只好放了
8 S/ M8 a# {$ L
  4、疫苗防感染非常差,几乎不防感染,打疫苗跟感染过一次获得的免疫能力差不多;但对重症保护很好
1 H! @3 {  [  z" e' Q  j" n
  5、会经历大范围的温和的加强的感染,也就是打过疫苗的也会得,得过以后免疫就加强了
/ F3 W$ }+ E3 U! ~$ m) P7 r* _$ {
  6、目前要给3岁以下、80岁以上加强接种疫苗力度

  o0 L' m% j6 ?$ r% W( `! a5 a
  7、大范围感染过后,病毒会逐渐钝化了,经历广泛流行后变成常见疾病,至于流行高峰会怎么分布,每年一次还是每年几次,地区性还是全国性,都无从预料,但肯定是要做适应性的共存

3 r) B9 X' d1 t. h. `
  8、政策不管是小步走还是做更大幅度调整,一定难以避免的经历一次很强的疫情的过程,放开后第一波疫情冲击一定会到来,到来的速度和政策调整前所在地区感染者人数、即种子人数有很大关系

% Z$ b/ a( ^$ B/ F
  9、每个地区都会或早或晚的经历,春节人口流动可能会加快传播速度;

6 H  [* M+ D& u+ C
  10、60%左右的人会被感染,累计感染率,疫情回落后可能80-90%都会感染,我们要面对这样的现实

, N& ?) @# N% G& ^5 D
  11、这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不想感染规模这么快发生,可能会采取压制措施,不能采取封控或隔离,做不到也没必要,采取的压峰措施主要是增加距离,减少人员聚集性和流动,比如减少堂食、娱乐活动、会议会展,鼓励居家办公,大型商业设施限流或关闭,必要时会采取,一周两周的,不会太久,减轻对医疗系统压力
9 L& m& U, V. j) m6 I
  12、要把医疗系统的医疗秩序准备和运筹好,疾控就没啥压力了。要做医疗服务流程等等的准备,培训医护人员快速甄别诊断和治疗,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造成的压力

% ?. G4 M9 S# y4 t  u% B$ @' N
  13、要加快接种进程,还没接种的赶快,非常紧迫的事项,特别是高龄老人,慢性病和严重慢性病的老年人,尽快接种,对于降低高危老人发生严重疾病风险的效果非常显著,2针或3针后,感染后需要住院的风险降低10倍

# @) `' I1 K0 M
  14、政策不会回到原来,因为希望疫情高峰快点来,战线不要太长,避免医疗系统持续过载,快速过峰和医疗过载要求得一个平衡
3 E3 z4 J# v/ f8 U% c
  15、这个过程中使自己不被感染难度很大,更长时间看,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感染的;接种疫苗和自己防控措施做得好,使得感染推后是可能的
& F/ s: t. |2 |. q/ O1 v
  16、传播非常容易,飞沫,物品接触的间接感染,气溶胶,幼儿机构粪口传播都特别快,但不要担心,无症状是50%以上,完全感受不到就过去了,40%有症状比较轻微,咳嗽、咽痛、头痛、流涕,百分之几十会发烧,发烧也没有很高,中低度,不太超过39度

) K$ C/ X, y+ V  n* R% ^0 n1 `
  17、要保持礼节,如果感染了,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跟同学老师保持距离,感染发生后几天内,还是要戴口罩保护别人,是对别人的礼貌勤洗手、消毒液擦拭等,不会保护自己不感染但会推迟感染时间;对疫情防控措施还是要支持配合,是压低疫情冲击的措施
, q8 J  y5 b9 I) G* Z
  18、教育部、卫生部还没出对学生校园的相应政策,但会跟社会面一般管理不同的,因为人员密集,会相应制定政策

; [& x8 @$ [6 B
  19、常备药,感冒和流感的药,减轻症状的药都可以用,止咳药、退烧药(发烧比较高的时候用),其他保健预防的用药对年轻人来说大可不必,多喝水,喝点维生素泡腾片比乱吃药好,保持合理睡眠、好的心态,要快乐,这个也很重要

5 |  h) t9 V2 [# b- u
  20、最后重要的推荐,有疫苗接种程序,一定要去接种。最近会有针对老人的补种,如果有扩大年龄的接种程序推出,推荐大家去。
! w; X: k1 _( ~& K3 o1 i+ x

4 }9 ]  A) M2 @, G
问答:
" V8 w) c* B( _- m* A/ ?. Z* Q
  1、多次重复感染
7 X% R: O* V# \& @& f
  2、吸入式和喷鼻式疫苗
& t2 [- j9 S& _& X! c" B7 B. A8 }/ V
  3、器官损伤等后遗症风险,变异毒株的问题
* g; d' J7 f3 [7 ^# G
  4、感染峰值和回到正常状态的时间

8 |5 N' s- V( t8 O. v/ ^0 v
  回答1:目前没有可互相验证的结果说重复感染会有器官损伤等后遗症,大家不必为此担心,即便个别的,比例也非常低。
$ V: D4 I# S' x
  回答2: 疫苗看第二加强针的政策什么时候推出,以便确定接种年龄范围,涉及谁来支付,国家正在紧急协调,主要是出资政策。能不能接种到跟地区采购有关,如果国家接种政策出台后,新的政策应该是推荐异种接种,含有奥秘可容的以及跟过往技术路线不同的疫苗是优先的,推荐是什么苗可获得就接种什么,比等待更合理。

7 w4 V" z, `- r3 q1 }# V
  回答3:病毒会不会越来越毒很难说,毒力无法预测,越来越弱也是符合病毒进化选择的优势,但是否继续减弱不是可以预料的。流感是一直存在的,有的年份会遇到强的,有的年份会遇到弱的,新冠也难料。好在全球已经有了系统可以严密检测和很好的评估毒力变化,政府会根据新的毒力变化采取措施。
: o: p' O$ f2 C3 W8 y% }
  回答4:最终政策调整的时间和所在城市感染者人数是最重要的变量,数学模型来看,1个种子开始传播,达峰需要四五十天,也取决于人口结构、密度、流动性和过程中是否采取降低流动性的措施。

- b/ {, u4 A7 _& t3 ?& q7 D3 B1 p6 W/ F1 G. P& Y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16: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轻症只需7天愈,中医古代已有此说,不服不行/ C1 o& v/ ?/ R+ n" S* X
9 N. }/ W, \2 s2 [' a+ v* y

' E' R  m* ?) u9 `  }: Q曹东义
% k4 T* |, r. a1 G* w2 o
. x2 b4 U  n7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g# F! H) w% S
( `+ H+ _8 H3 A* T
0 E. L) f& ^3 d7 E% W
8 u* }$ F! d7 L& i% Y! q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2 z; v: W! G/ {     张仲景所在的东汉末年,没有“无症状感染”的概念,也理解不了新冠疫情所说的“无症状感染”,因为众多被判明为“无症状感染”的人,有很多症状,头疼、发烧、身痛、咽喉痛、流鼻涕、咳嗽,或者恶心呕吐,大便或不畅,或连续腹泻。张仲景见到这些人,一定说他们得了伤寒病,需要尽早治疗,不是干等着,不施以援手。
" ?" N. w+ `- L0 K' T7 }6 I    当然,汉代之前,也有很多不治而愈的患者,这里边也有深刻的道理。张仲景说:“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张仲景这个认识不是他自己发明的,而是学习《黄帝内经》得来的知识。《素问·热论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溢干。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这说明,发病六天之后,人体的六经都传遍了,如果不是重症,就会一天一天好起来。因此,张仲景说的“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是言有所本,不是独出心裁。/ o' c2 k+ `- A! V! c! C5 q3 f; ]
      当然,在张仲景之前的《内经》时代,治疗的情况比较简单,很多人不幸患病而死,侥幸活下来的人,也不是7天,而是10天以上。《素问·热论》说:“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k7 e+ g+ Q* i4 b6 X2 V4 x2 S
     面对黄帝的疑问,他的老师歧伯做了深刻的阐述,严重影响了张仲景和更多的中医。
6 p2 }* Z/ l% E+ u: J     晋唐时期,仲景的伤寒学说流传不广,许多著名医家对伤寒与温病的关系了解不深,恰如《肘后方》所云“伤寒有数种,人不能别”。《千金》《外台》皆未能阐发其精义。9 [# y+ V' W5 [! k
宋代校正和刊行医书,仲景关于伤寒证治的学术主张才得以盛行于世。外感热病学家纷纷涌现,各自著述立说,在丰富伤寒学说的同时,也对仲景时代关于“温病”的证治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新见解,使古代伏气温病的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为后世旷日持久的寒温论争埋下了伏笔。寒温论争不仅促进了外感热病学说的进步,也引发了繁荣学术的金元医学争鸣。5 N7 I: L# B( Q5 U- ?. x& k0 I: N
由于使用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辛温解表药治疗外感温热病,法度很严不易施用,或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误治,在许多医家阐发温病证治的同时,元末明初的著名医家王履却愤而提出“呜呼!法也,方也,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的主张,使后世医家不敢以仲景方辨治外感温热病。维护仲景的医家,则提出《伤寒论》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散佚或错简,在进行“补亡”的同时,把过错推给了仲景的功臣王叔和:“碎裁美锦,缀以败絮!”把源出于仲景的《伤寒例》也记在了王叔和的名下,以至于现在见到的都是删去了《伤寒例》的“洁本《伤寒论》”,使《伤寒例》“伤寒有十”等一系列对外感热病很有贡献的学说埋没了几百年。) @& T. U# ?8 v9 Q+ A; ~
清代温病学关于温病的概念,不取仲景关于春季“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定义:认为温病不仅发于春季,也可泛发于四时;初期可以有表证,而非仅是里热外发;治疗须用解表,而非直清里热。清代温病概念的巨大变化,使“温病”一词包含了四时众多热病,已与古人所云广义伤寒相似,笔者称其为“广义温病”。 广义温病与广义伤寒,证候基本相似,治疗应当同法。病因之寒温,皆从证中求得,不是区别伤寒与温病的依据。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的发明,辛凉解表法的确立,温病治疗方药的丰富等等,均体现出外感热病学说的进步与发展。然而姜春华先生有感于清代温病学家治疗上过于辛凉清淡,“等同儿戏”,愤而提出截断、扭转的治疗思想,不遵叶天士按卫气营血逐步施治的法则,一时间也引出许多争鸣。
9 P% m$ w, h- B$ G( W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进入到公元20世纪之后,由于西洋医学的传入,以中医学单打独斗治疗外感温热病的历史就划上了句号。20世纪初期,中医学求生存、反废止的斗争风起云涌,在中西医互相论争的时期,中医外感热病学说在临床治疗方面还拥有着不少优势。然而,随着西药青霉素和磺胺等抗菌抑菌药物的发明与推广使用,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最多拥有半壁江山,阵地在逐渐缩小,与西医药合作势在必行。" d/ c; k( p+ ]
由于《素问》热病、张仲景伤寒、曹植疫气、吴又可瘟疫、清代温病都包含了现代医学所说的众多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而每一种疾病的表现、传变、转归都不尽相同,在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我们更能认清外感疾病的本质,治疗上也更有信心。我们不应该把发于冬季的流脑叫伤寒,而把发于春季的流脑叫温病;我们不用再害怕发汗过多会伤阴亡阳;“留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的古训,也因为现代液体疗法的推广而有了时代的新意;当外感热病过程之中出现亡阴亡阳的三阴死证之时,我们除了可以使用独参汤、四逆汤之外,还可以应用强心、扩容、改善微循环的中西药物进行治疗。6 \# J" h5 J& U3 P
汉以后,迄于民国,论述伤寒与温病的专门著作,多达千余部,毫无疑问,外感热病学说是中医学中最为系统的临床治疗体系,是中医学中最为壮观的学术流派。外感热病学史是一部伤寒与温病学说互相论争的历史,也是一部在论争中不断发展丰富的历史。然而,时光飞逝,换了人间。张仲景、曹植所处的伤寒与疫气流行的时代过去了,温病学家所担心的瘟神横虐的时代也成为了历史。在神州赤县横行了几千年的瘟神被送走之后,中医外感热病学说大显神威的环境不复存在了,今后也不会再出现众多的外感热病学家了。尽管如此,中医的外感热病学说并不是一个僵死的学说,探讨外感热病学说也不仅仅只有历史意义。4 i8 Y/ Z/ b) {. |
历代的著名中医学家,在探讨外感热病的证治规律的时候,不仅总结出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学说,而且还总结出了病因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方法;总结出了辨别外感热病过程中的邪正盛衰的方法,治疗疾病常用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大法,所有这些方法都可以推广到其他疾病的诊治过程当中去。也许正是因为中医学有这样深厚的底蕴,才能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中医药历久弥新,越战越勇,经历了非典(SARS),收获了新冠,让世人更深刻了解到中医药的宝贵价值。
/ B/ ^0 b. k8 o5 e& q2 _% T) ~; Y     有关理论探索可以参考
1 u5 }  k! l: Y. c9 ^7 c( q: @7 K; e1、曹东义《中医外感热病学史》(2003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1 A+ u( U8 w# M+ o9 {: h( g     主编《中医群应战SARS》(200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 y- k- _" @) t' o6 ~     主编《热病新论》(2008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5 ]+ Z* V# \& r: n1 y
      曹东义、方朝义主编《寒温统一辨治外感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7月第一版
# X2 p5 \9 N2 W2 u) {) B( I, ^+ `  k' \$ G# @1 i+ @' b
2022、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19: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解读问答
; }0 u0 p, C4 B- x5 x2022-12-07 13:25·环球网
& R3 w" ]1 V) T. Y# \来源:国家卫健委. T; `* A' D% [: v
, l$ {) G% e7 D6 A
一、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2 S: s+ o$ r, f8 H7 h

1 ]/ ~, `" ^* G0 K5 j. F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公布实施后,我们密切跟踪各地实施效果,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研究提出了十条针对性措施,进一步优化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核酸检测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高风险区“快封快解”、疫苗接种、学校防控、涉疫安全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持等要求,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0 x) F$ n6 k+ L" ]8 G6 U! G3 V$ n7 b( y
二、《通知》对于风险区域的划定做了哪些规定?出于怎样的考虑?, B$ V7 k7 o8 w( z! J) b

! [4 x3 x2 v/ d# B) M# b, O+ t《通知》要求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通过流调精准判定风险区域,进一步减少封控人员数量。同时要求,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更不能随意采取“静默”管理。各地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应快速管控密切接触者,无社区传播风险情况下可不划定高风险区。
& q+ f8 C: c( I) |. x
6 F3 ~0 S$ s2 r三、《通知》对核酸检测进行了哪些进一步优化?出于哪些考虑?
& J- V' ^( H* W  ?3 t; U) j
& o: Y5 E! O& Y% v. R& y核酸检测要聚焦于感染风险高的区域和人员,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应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规定,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及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A% o& P0 a' P" L/ T' d+ J2 o

. o' _0 n9 a4 T- i" ~7 A考虑到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等是老年人、幼龄儿童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场所,一旦传染源引入,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发生重症风险较高。因此进入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防止传染源引入。医疗机构内就诊人群复杂、人流量大、空间密闭,一旦传染源引入,易造成疫情传播和院内感染发生,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和群众正常就医。因此,进入医疗机构就诊时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医疗机构不得以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推诿、拒诊急危重症患者。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f0 k& h2 f, h$ f$ d( l
* ^2 c0 m* F! [+ E  k% \8 s3 [
出现疫情后,各地应根据疫情形势和流调研判情况,评估不同区域疫情风险大小,分级分类确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提升核酸筛查质量和效率。
: b" B& j; N( H: J& k+ _1 Q! C9 j0 o8 v% w/ r1 t8 |5 [1 M! m" ~# D
四、《通知》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方式进行了调整,出于怎样的考虑?
( ~% N/ M$ M( L- U% }) k4 D! H3 N0 j( {  Y& F+ J) w4 ?; g) ^
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明显减弱,经临床观察,感染后大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无需特殊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以居家隔离,加强健康监测,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5天,加强居家隔离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并按规定完成核酸检测。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方式的调整,充分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根据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因时因势动态优化完善防控措施。4 s; s0 W, l2 Q0 N4 [

7 }( n9 k8 L) h五、《通知》要求高风险区应落实“快封快解”,出于怎样的考虑?
0 ?* q5 [2 v6 v7 e% a) k" {- }8 {% J0 ^3 K' E! \. Z) G/ v9 g! R
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要求,发现感染者后,尽快划定高风险区、排查管控风险人员,及时阻断社区传播,做到“快封快解”。如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避免长时间封控,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如封控后高风险区发现的新增感染者为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管理阳性人员的同住人员、密切接触者或其同住人员,经评估后无家庭外的社区传播风险,不影响高风险区的解封时间。
) l8 {9 n( K$ ]% p/ ^, P4 R* y6 z6 H1 d
六、《通知》对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有哪些举措?
  P" N' P* Z( u5 s* x( c- v; a7 X$ v1 v8 v& H  q5 p
各地要保障药店的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药店。做好常规药品供应储备,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相关药品储备。畅通多途径购药渠道和配送环节,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取消购买上述非处方药物时的弹窗、核酸检测等要求。采取多种举措,保障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基本购药需求。
! _% O. j- [5 F- l! a& d
9 m" f$ o1 ^% m& I6 ^七、老年人为什么要打疫苗?在加快老年人接种方面是如何安排的?$ P+ X+ t4 t4 K& [/ h7 C9 q

7 J1 y0 s! @( w* T5 \! h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获益最大,所以老年人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很有必要。为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安排:采取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优化各项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最后一百米”,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消除老年人接种疑虑。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让老年人接种疫苗保护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 _3 R. W. l1 Z; I+ A0 U
9 L5 o3 B" I- t! \八、《通知》中提到为重点人群摸底及分类管理,请问工作如何推进?: j8 K( f! C) h+ R0 |+ W& S2 j9 T. a* T

3 f5 p. U  e- x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发挥居(村)委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居民健康信息,通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以及电话、短信、微信调查等方式开展老年人健康状况摸底。在疫情期间已经建立台账的,不必重复收集,鼓励通过信息化技术整合共享信息和确定重点人群范围,切实为基层减负。根据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传染病患病风险程度等将摸底人群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人群,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分级分类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 h/ f) y8 m$ b, I  J
+ }) V% ]& ^7 ^, ?( E3 ^
九、《通知》对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考虑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实施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0 g% U; m6 M; u1 {9 l( e: \" R) d& o$ F" R2 j
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当前一些地区的疫情规模较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显著减弱,但传播能力明显增强,若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员短时期大量感染将造成人力短缺,可能对社会运行和基本医疗服务带来冲击。
/ _: O1 D0 G) y' o& l4 u0 U
2 H$ w6 r& X2 m$ v* g6 X/ w& |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疫情期间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通知》要求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有关人员日常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减少与社会面接触,尽可能“两点一线”工作,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正常上班;检出阳性时,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工作场所不采取临时封控,同工作场所人员不进行大范围隔离,以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6 y3 `  [! X9 B+ K
* v8 ?* x2 [! G2 A' X3 ~3 R' `$ J十、《通知》对强化涉疫安全保障做了哪些规定?
$ ^+ x4 m3 M( D+ Y5 j/ n. D$ w$ o8 A" M- O+ w+ X
为强化疫情防控中的风险防范、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知》要求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对风险人员管控的同时,要加强上门服务,做好生活和正常医疗保障。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展心理支持服务等。
& R; C; ]: G! N- Z
! [7 Q- h1 W. E  d十一、《通知》对学校疫情防控做了哪些进一步优化?出于哪些考虑?5 @6 p1 z; s; @4 Y7 R5 S" S5 E. k3 S) |
1 A) F; s: {1 c% [$ Z& x% u6 W$ n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重点场所。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最大程度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是当前学校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学校实际,为指导学校更加科学精准防控,《通知》中明确要求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同时要求各地各校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完善校地协同机制,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特点,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4 s, a$ Y# n; m& A
; e2 L& y! f3 K2 n
举报
- Q5 s5 o) w/ d评论 7917 J4 m& l1 B: {5 d4 I. Q*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0

主题

1

回帖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7 21: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有医疗体制下产生的中医悲剧,葛又文尤其是典型。而当权者可以伸缩自如,不用你时利益第一,让西医横行天下;需要你时,给你封号“中国中医科学院特邀研究员”,执政者心里明镜似的,大家就别在这吵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9 16: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suydffdp 发表于 2022-12-7 21:16
: b+ _3 b, ?5 _现有医疗体制下产生的中医悲剧,葛又文尤其是典型。而当权者可以伸缩自如,不用你时利益第一,让西医横行天 ...

: m/ x+ v0 A: U6 s8 Y复兴中医道路坎坷,中医一直处于“废医存药”的末法时期。
  X4 Y% m2 H1 |9 E6 \: H只有道术并重,才能逐渐走向复兴。
( n: N0 g; u7 W. \5 K3 @6 L/ D$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