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2435|回复: 4

国医大师路志正关怀河北中医学院发展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4
发表于 2023-1-31 16: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3-2-1 10:50 编辑
* _5 y) ^! H8 ~* U; Y# O
1 t9 g9 n" x* c2 a* V
国医大师路志正关怀河北中医学院发展
《国医年鉴》第六卷、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4年4月出版、487-489

3 E  h6 p. G- t! j/ x
! K6 ?: m% ~& C4 Z/ z+ d! B/ C, a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
+ Q4 v9 D" |; J- j8 j( l
3 l! K; x, m( g$ M- Y
  国医大师路志正关怀河北中医学院发展
, I( v+ d, O( Y- ^/ l. p  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祖籍河北藁城,与元代名医罗天益同里,他对河北中医的关怀,不仅出于对家乡的关心,更体现着对祖国中医药事业兴衰的历史使命感,是出于浓厚的中医情怀。
" e3 c3 A1 |8 p  路志正先生早年在家乡学医行医十几年,建国前就成为当地的一方名医。但建国初期,很多中医被要求学习西医知识,在1952年他就到了北京学习,随后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到卫生部工作。在中医司技术指导科工作20多年,他多次回到河北省,进行中医药经验的调研,挖掘、总结和推广。他走过多少地方,办过多少事情,难以计数。
' I% c5 K6 H% a2 z- g# L  1954年,石家庄市中医师郭可明治疗乙脑的经验,就是他最先认定的;唐山市工人医院气功师刘贵珍的经验,也经过他的整理。因此,在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大会上,卫生部第一次表彰中医成果,河北省就占了四项之中的两项。+ H9 C  N: c) [6 n' q
  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表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指示,在《人民日报》刊登之后,很快就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转发全国执行。卫生部积极响应,打算召开全国中医药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会址选在河北省当时的省会保定市,路志正先生为筹备这个会议在保定住了很长的时间。7 D% f+ W  s$ x" X4 D- F
文革期间,他受到不公正待遇,全家被下放到家乡。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尽管身份不自由,仍然创造条件,以中医药技术为当地人民治病,并且把在身边没有机会上学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培养成了中医。没有教材,没有图书,他就“心传口授”,靠的是早年自己背诵的中医古籍,烂熟于心的经典著作。
% o: T( {  f3 r' v0 l0 M: Q) T& N2 f  平反后回到北京,他不选择留在卫生部当官,也不去中医学会工作,尽管这都是他最熟悉,别人难以替代的岗位,他凭着自身坚实的临床基础,50多岁开始了治病和中医科研的第二次创业。这样一来,他也有了机会为河北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招研究生、带徒弟、帮助基层中医进修人员,都有很多是河北的传人。
) T, a4 V' k- {9 a  他曾在15年之中,连续担任3届全国政协委员,写了很多有关中医的提案,对有关中医药政策很熟悉,所提的建议大多都有落实。此外,他作为主要参与人员的“八老上书”,在中医界影响很大。
* {; t- o3 u% ]  1990年,国家进行机构改革,身在北京的路志正听说中医药管理局要被精简,就立即把这个坏消息转告身在广州的邓铁涛先生,并由邓老牵头联合各地名老中医上书中央,这就是在中医药界著名的“八老上书”(邓铁涛、方药中、何任、路志正、焦树德、张琪、步玉如、任继学)。他们提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能撤销,其职权范围和经费不能减少,另外还建议各个省都设立中医药管理局。1个月后信访局回信,同意“八老”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机构合并之中得以保留。
& P( r; v+ R: R6 B0 F3 r+ h, X  事过8年,又一个“八老上书”( 邓铁涛、任继学、张琪、路志正、焦树德、巫君玉、颜德馨、邱沛然)引起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事情的起因是1982年才恢复独立建制、正在快速发展的河北中医学院,在全国合校办万人大学的风波之中,率先与河北医学院、石家庄医专合并,组建了河北医科大学,在政策导向上称之为“抓大放小”,而且还有很多中医院准备合并到综合医院,中医学院合并到西医学院。“八老”着急了,于是又联名上书朱镕基总理,提出对中医、西医不能“抓大放小”。因为西医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无论在办院规模,还是人才储备方面,西医都象一个身强力壮的壮年。中医历史虽然悠久,又是原创于中国,但是经过一百年的被冲击,被歧视和限制,建国初期甚至到了被取消的边缘,此后虽然经过国家扶持,仍然是元气大伤,虚弱如同一个少年。如果对中医、西医实行“抓大放小”,中医就会再一次陷入衰落的境地。时任总理朱铭基看后,批示给卫生部有关领导,经过激烈争论和艰苦的工作,全国中西医合校风波被刹车,并入西医院校的河北中医学院,成了极为孤立的个别现象。8 h6 ~) P6 f0 v3 q
  合校后的河北医科大学,二级中医学院原来附属的很多部门,比如图书馆、财政、后勤、实验室等都实行“系统垂直管理”,换灯泡需要找后勤部,开大门需要找保卫部,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实际上成了一个只能组织中医教学的“大权旁落”部门,招生、毕业分配、对外学术交流等,都与处于二级学院地位的中医学院无缘。国家有关业务领导的文件,首先发到医科大学,再传递过来,其他省市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的单位,也不方便再和没有法人地位的中医学院进行合作。河北中医学院独立建制的失去,让有志于快速发展中医事业的愿望难以实现,也错失了很多独立发展的机会。0 w* y" g1 u( y0 r4 Y! A
  2004年,河北省中医药学会、针灸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70多位专家联名呼吁恢复独立建制的河北中医学院。省人大代表组团外出考察,省政协多次提案,外省市中医院校17位校长联名支持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
% R  G# g! O4 \( l  x) }  为了早日实现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省中医管理部门的领导、知名学者们,多次到路志正先生家中、或者去路老工作的广安门医院进行咨询、求教,请他出谋划策如何推进这个工作。路志正先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不同场合多次建议、呼吁恢复独立建制的河北中医学院。他每次见到时任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王振邦,都要问恢复中医学院的事情,有的时候问得这个王局长张口结舌,难以答对,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报有关事情的时候,每次都说“我们省带了一个坏头,把中医学院丢了,别的省都比我们聪明,各位领导一定要帮助我们把中医学院找回来。”( V( L& L9 ^" M! p0 B1 U3 n
  燕赵自古多名医,虽然历经坎坷,毕竟精髓未亡,传承有序。在国家有关政策的鼓舞下,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决心重新组建独立建制的河北中医学院。消息传到北京,已过90高龄的路志正先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多次表示只要他能够做的事情,一定尽力去帮助,尽早玉成此事。消息传回石家庄,燕赵中医界都把路老视为慰藉心灵的靠山:我们有希望,路老帮我们。( I6 D$ Y- k4 Q2 o* e# }8 J' I
  经过河北中医界上上下下许多人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河北中医学院的恢复,远在广州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通过电话向河北中医祝贺,在北京的路老更是见人就问进展情况。每有河北中医界的大事,比如师带徒、重要的学术活动,他都尽力帮助这个长期被边缘化,刚刚起步的河北中医学院。7 [+ a. K5 L* _- X% k. [9 o/ `: \
  9月23至24日在石家庄举办“第二届冀港澳台中华传统医药文化发展大会”,组委会邀请路志正先生光临大会的时候,他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询问了有关河北中医学院招生、开学的情况。他在大会报到前一天来到石家庄,接受了河北中医学院新任书记、院长的拜访,并于9月22日上午,不顾旅途劳顿和年事已高,走访了中医学院老校区、新校区。8 P( ~& K, F' {9 V; p: G- n
  河北中医学院官网报道说,刚刚恢复独立建制的河北中医学院迎来了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路志正先生的到访,他欣然受聘出任学院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洪书记、孔祥骊院长共同为路志正先生颁发了聘书,路老接受了《月是故乡明》、《寿》两幅寄托了学院美好祝愿的赵同安书法作品。93岁高龄的路老精神矍铄,他在王洪、孔祥骊、赵同安等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参观了橘泉、杏苑两个校区,同时考察了学院的古籍图书馆和中药标本室,听取了学院领导关于学院建设与发展等相关工作的情况介绍,他充分肯定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并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厚望。 当前,我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幸聘请路老担任学院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对于进一步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内涵发展,强化办学特色,促进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师资队伍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5 ^" N* F( W/ E; [' R) G/ |
  路志正先生以大师的情怀,把自己的厚爱播撒在这片热土上。他期待着作为中医药发祥地之一的河北省,人才辈出,再现辉煌。(曹东义)! c; W' B$ V' X/ i7 ~! h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4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6: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发表的有关文章:7 w/ C1 l; U1 }7 q7 [' o/ w
' f+ N% g" {; `3 d. d& M& [
1、大医精诚,志在岐黄——记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中医药文化、2011、6(2)4-8。4 W; k0 Z" W0 T- [
& o3 Y& V4 ?" C: G* p( p0 L
2、路志正先生的大医之路、中医药与亚健康、2011年9月第一期、 5-10
4 J( R& c6 n" O  u) c: E' L1 J7 M5 x# n. c
3、国医大师路志正的河北中医情、中国中医药报、2013、10、23
( E: Q- Y) ]3 V' v) Y! `7 N
% T% X. @4 G+ O7 ~. g; N6 N& Z, n
  k! ?: Z- ~+ B. v  P; W" `  x4、国医大师路志正,河北中医不了情、中医药与亚健康、2013年10月(总第13期)、17-208 Z( B. ]! f5 ~8 _9 [3 O
) n0 z1 I* t2 _$ \
6 M  v+ N8 b* c
5、国医大师路志正关怀河北中医学院发展、《国医年鉴》第六卷、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487-4891 \# Y  H$ m4 a; d- M
$ X+ d, ~5 K- s  s4 t( C! e

0 q6 i/ z% ^, L6、国医大师路志正,文化寻根祭扁鹊、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2016、8月,总第28期、22-27# r) K" E, H6 o' o! c) I9 k; s
4 p+ T" o/ _- [4 V, B+ R8 Y
) X$ Z  p7 T  a7 U
7、走近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国中医药报、2011、3、171 c- ?+ |% `$ `/ F1 I- T$ |

2 m; H- ~% i# w7 S! I) T;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4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6: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巨星陨落   路老慢走
# D/ W3 G  `* t. h; }# _  A4 g& S——怀念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 ~" H2 j- i' @! D" n' _
曹东义
2 t1 a& e& h' V8 \* }2 }7 F6 E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c* a% n& P+ _9 z: C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
0 Y$ b, }5 T) Z8 o4 w& L. y2 C- N5 P$ R' d, X, F3 D" \
路志正先生(1921-2023),生于河北省藁城市北洼村人,字子端,号行健。志正,所以厚德载物;子端,端直以长;行健,因此自强不息。他1934年从伯父学医,由此步入杏林,历经磨难,新中国伊始,悬壶已十余年,为当地颇有影响之名医。
; r) R% u. ~$ e' n深耕杏林  弘扬歧黄7 _# ^+ I. \2 E8 p8 L6 F+ O
人的一生无非是做人与做事,路老一贯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于1952年结束培训后,进入卫生部工作,那正是政府纠正错误政策,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在薛和昉、吕炳奎老司长直接指导下,20多年里经常下乡求证,发掘、推广了许多宝贵的中医经验;他没有门户之见,敬重名家、团结同道、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也是虚心学习,关爱有加。
1 K  I6 X3 W2 I他1954年最早认定郭可明老中医对乙脑治疗的成果,推荐给卫生部终获一等奖;代表中医界参加血吸虫病的防治,提出“西医杀虫中医治水”战略,为《送瘟神》立下一功;响应号召下放支边,在包钢与余瀛鳌等一起救治铁水烧伤的工人、培训带教几十位学生,成就突出不辱使命。
: u, v, K' x& I: i# c1973年结束被迫害由藁城老家重返北京,谢绝委任矢志临床,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建学科,兴特色,开科研,抓急症,育英才,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硕果累累;出国讲学,把岐黄妙术广布海内外。
. l. O0 l' S, T+ ~: J他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为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他多次到时任副总理田纪云那里提建议,抗击非典时与吴仪副总理座谈,为中央领导做保健经常妙手回春,谈论中医事业诸多高论语惊四座。
0 y. U5 n7 c% J( s6 V德高望重的路老,在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100多岁的他还坚持出诊为患者服务,见证并参与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在时代给予的特殊舞台上,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尽情地展现给了当代,也留给了历史。; t" b* b7 \/ L; @* n3 C( t
路老的学医、行医、从政,再行医的经历,以及学术思想形成和创新的过程,有很多事迹鲜为人知,耐人品味。我向路老学习请益是从2004年开始,而又借2008年采编出版《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的机缘,让我有机会进一步走近路老,能够亲耳聆听了很多难以忘怀的往事。  C5 B& T0 ?) y
鼓励后学  大家胸怀6 W7 Q/ I& b0 w3 @6 q
我2004年出版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史》,自认为这是一件大事,就分别寄给路老、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等,请老前辈们批评指正。+ h! K- P5 a- Z, Q: \: a- p. ^- `! o( p
2005年1月我收到了路老用毛笔写来的信件,甚为珍贵:“曹东义主任:大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等三部巨著,已于日前全部收到,除《神医扁鹊之谜》系九六年出版外,其余二部均是去年完成,充分说明勤于写作,与时间争分夺秒。严谨治学精神,值得赞赏。我非常高兴,特别是《外感热病学史》的编成,既弥补了这一急性热病史的空白,又是对前年非典中医防治优势,为指导临床、提高疗效,具有很好地实际应用价值。吴又可之《瘟疫论译注》与《热病史》相互眏辉,对广大中医人员在复习前人防治急性热病理论,临床辨证治疗等方面,易了解掌握等优点。这是初步粗浅看法。由于时间关系,还没有详阅,不见得恰当。候有暇,当很好学习。河北历史上不少名医,王其飞所长曾编过这方面专著,惜较简略,如能从金元两大家编成系列专集,则更善矣。祝新年好,并注意劳逸结合为嘱。路志正   〇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Z3 g: O2 z0 \& t' C" K! t( ^
从来信不难看出,路老不仅对于我本人充满关爱,也对发展河北中医事业和金元医学研究,颇为关心和期待。
  t$ b2 h" b$ @! b走近路老  高山仰止9 V2 L9 E- |. v3 T1 x$ ^
2007年10月前后,我接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部肖培新主任、戴皓宁、王秋华编辑的邀请,他们希望我在出版《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之后,能够继续编写《走进中医大家路志正》,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1 }" y3 A: ^: y' t0 m: L7 e9 ^
路志正先生是我们十分景仰的中医大家、名家。他既是国家的名医,也是燕赵中医界的代表人物。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对他的情况有所耳闻。听说挂他的号看病不容易,他开的药方往往在平易之中见神奇,疗效颇不一般。而且多次出国讲学、交流学术,为国家争得荣誉。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拜访路老,了解路老,走近路老。
4 @% B" {( b" _9 e# j/ ^2007年11月,我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大会。会前我与出版社的人员一起到家里采访了路老,自此,这项工作得以启动。月底,我在广州第三届“中医药名师与高徒”学术会议期间,对路老再次进行了采访。回到石家庄之后,初步拟定了整个访谈录的框架结构,并争得了路老,出版社的肖主任、戴编辑的认可。春节期间,正月初十过后,我带着助手又一次来到北京,在年味儿浓浓的新春伊始,冒着寒风往返于北京的大街上,到路老家里进行了几次采访。正月十五,在路老家用过晚饭,踏着元宵的月色,我返回了石家庄。此后,积极整理访谈的内容,于2008年5月末,形成了约12万字左右的初稿。
9 j/ i* P+ v+ C1 G7 V+ ?5 w初稿形成之后,交路老审阅。为了充分展示路老的学术人生, 2008年7月在三芝堂中医门诊部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了路老及其弟子、子女及王秋华编辑的意见。返回石家庄后,我在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整理和改写。
0 `' b: {( `5 f, w3 Q  在整理历史细节和路老学术思想的过程中,路喜善先生和张波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终于形成了近20万多字的书稿。然而,为了整个丛书体例上的统一,又进行了压缩、修改。2008年岁末,几经易稿压缩之后,近16万字的稿件,又一次回到我的手里。可见,尽管此书只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大家还是非常认真的。
+ W, H% l) }1 x) z, H3 z6 j关爱家乡   泽被燕赵  1 F% p) T2 \2 V
有了这样的经历,就有了很多机会走近路老,我多次与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会的领导去北京,请他参加河北省举办的学术活动。
3 a% v" g* L" g9 S* ~路老也很乐意为家乡多培养中医人才,繁荣河北的中医学术,他多次莅临“冀港澳台两岸四地中医文化发展大会”,主讲“易水学派传承和学派发展论坛”,出席河北省中医师带徒典礼,到鄚州扁鹊庙、内丘扁鹊庙考察,祭祀医宗扁鹊,担任我是会长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的名誉会长。在河北中医学院并入河北医科大学的18年里,路老在北京多次与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协商,帮助联系有关领导力争重新恢复独立建制;在河北中医学院重新建院典礼不久,就考察了河北中医学院,受到院领导与广大师生的热情欢迎,并被聘为首个顾问。
8 M; _/ F+ E9 a: t% j* G/ O2022年,路老得知作家愚公(胡军)以我为原型,写了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歧黄使者》,他既高兴又担心。他说:“说到曹东义,对我来说不可谓不熟。首先,他是我的好友,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余瀛鳌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同时又是邓老铁涛、朱老良春的入室弟子;更因为我籍贯河北和他有同乡之谊,又缘东义热心中医公益事业,故无论是参加‘名师与高徒’,还是河北省中医业内的学术传承及交流活动,我们相见、交流的机会和热络程度,自比其他青年才俊要多得多。然面对作序的邀请,我还真有些纠结。虽然东义是河北省第四、五批师带徒的中医导师,且退休有年,但在我们这个‘六十成才’的行业里,他毕竟属于小字辈。很多耄耋名宿尚未见经传,却冒出一部以其为传主的长篇报告文学,一旦出版对他是否会有不利的影响?”3 u* X$ x6 Q* o4 c' ^# J
鼓励后学  喜做伯乐
: s  n+ u. h. ?2 _% s: E路老了解《歧黄使者》书稿内容之后,说:“但当我翻阅全书后,却疑虑顿消,平添几分喜悦!喜悦者何?简而言之,因为从书中我仿佛看到了我们这辈儿中医人,从懵懂少年几经蜕变终成国医高手的身影;体验到志岐黄、苦求索、做临床、终成明医的一路艰辛;也收获到信步杏林、掘橘井、扬“一技之长”,守正传薪的喜悦;更难能可贵是寻觅到一位出于公心,为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针砭时弊、仗义直言的中医卫士和接班人。另外,在本书的某些章节里,我也看到一些有关东义与我、与邓、朱等老,相互交流互动的片段,其中一些记述还与某些中医大事相关。由于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所处时、空的限制,又因为传主和撰稿人的审视、选材视角不同,因此书中所记虽为事实,但多为历史一隅。要知道欲成就一件大事,绝非一人一时之功,若要还原历史的全貌,仍需大量他人资料加以佐证、补充。”* [4 q; q5 ]9 z/ Z/ S+ t- i5 b1 j
字里行间,洋溢着老前辈对于后学的鼓励和期待,路老说:“我们每一位中医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就是中医的形象大使、代言人和义务宣传员。只有“德艺双馨”,脚踏实地,立足当下,才能赢得群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也才能觅得有如胡君(愚公)一样,发自内心、不吐不快,为中医歌与呼的知心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寻觅、造就千百万‘德艺双馨’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尤乐见更多青年才俊立志岐黄,奋发向上;孜孜以求、勤于临床、攻坚克难、终成明医大家为背景的传记或报告文学等作品的大量问世,并借以助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为序!”. E( b" r9 _3 [3 p9 K" W
路老走了,带着他建言献策的睿智,勇于担当普救苍生的大德,也带着对中医事业和后人的关爱,留下无数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无尽的思念。杏林含悲,后人仰望,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永垂不朽!0 ~5 \) S3 K. s. ?1 h
2023、1、269 e8 I% Y3 u& S7 g- N. Q
, M3 C% b' d( e4 F5 O+ M4 C%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4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6: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3-1-31 16:18 编辑 8 D3 o1 {; j. U# i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31 16:16
: U* s0 P, `: I, [1 J曹东义发表的有关文章:
3 U0 r" e- B0 x5 ~9 D/ k  g- I% Z& a0 L2 S
1、大医精诚,志在岐黄——记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中医药文化、2011、6(2)4-8 ...
国医大师路志正,文化寻根祭扁鹊、《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
1 h6 k% L  k9 M$ ]6 T( z* ]2016、8月,总第28期、22-27
7 V, ^# j- |6 f

( n2 b3 v5 h: ?) N7 h/ I4 P" s* i9 g5 q. X5 g& ]
二十八期健康大视野
0 B9 |4 l* g* ?3 [6 {; q0 h7 p3 K  W4 E国医大师路志正  文化寻根祭扁鹊
  I" Q3 ?, [7 q9 d2 p                ——任丘市扁鹊文化节大型公祭拜活动纪实9 ?4 R! K0 u* U8 _; J
供稿: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邢运凯3 G0 h9 c' j8 o0 E/ Y* R% m
责编:曹东义
2 ]: c8 e3 b  S, v7 [2 g" |! T1 V& K- `' |2016年6月3日,农历四月廿八,这一天是医祖扁鹊——秦越人的诞辰纪念日,由任丘市扁鹊医学思想研究会和北京路志正中医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 “中医文化寻根  祭拜医祖扁鹊”大型公益祭拜活动,在神医扁鹊故里——河北省任丘市鄚州扁鹊祠前隆重举行。
- Z% k8 Z& N) a" u. p96岁高龄的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亲临现场,到场的嘉宾既有各级领导,也有著名学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段云波局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裴林院长、曹东义副院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毕文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开发委员会侯宝达会长、河北省首届名老中医郭纪生;沧州市中医药管理局赵红征局长、任丘市委宣传部唐小明部长、任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颖茹,沧州各县市区卫计局分管领导,各县市中医院院长,任丘市有关科局的负责人,以及任丘当地和华北油田的中医药界代表200余人共同参加了盛大的祭拜活动。
: q! Q4 B, G3 x6 F4 X上午9时,穿越时空的古乐响起在大庙上空,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任丘辛安庄古乐《关公辞曹》,这个古曲委婉动听,向人们述说着千年以前的历史。尤其是在任丘大鼓的烘托和陪衬下,更加古朴雄浑,震撼人心。
# L, b- X: @2 A; |任丘市政协王吉堂主席宣布:“中医文化寻根 祭拜医祖扁鹊”活动正式开始。他代表河北省任丘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辞说:扁鹊是中医的开山鼻祖,是中医事业的开创者与传播者,为了人民的健康、民族的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扁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光辉壮丽的行医事迹,伟大灿烂的医学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能够有幸请到了96岁高龄的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作为贵宾,带领我们来共同祭拜医祖扁鹊,这是任丘历史上重要的一件大事件。任丘作为扁鹊的故乡,值得我们骄傲。作为扁鹊同乡、扁鹊后辈、扁鹊继承者,我们激情满怀,任丘在弘扬扁鹊思想,宣传扁鹊文化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义务也有信心为传承扁鹊文化而加倍努力。任重而道远,诸君共努力!
) v( O6 F* g% p紧接着,96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与70多岁的长子路喜善先生,一同健步走向由三级汉白玉台阶形成的主席台,向大会宣读致辞:; p2 G8 I' \* c$ k6 `- t! B0 J
“五月初夏暖风多,鄚州大地布阳和”。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大家欢聚一堂,齐聚任丘“鄚州扁鹊祠”前,一起拜谒中医的开山鼻祖——扁鹊,追思他纯朴的医风,感念他对中华后人的恩泽,实可谓任丘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幸事,对于大家的到来,我路喜善谨代表家父路志正、代表协办方北京路志正中医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向大家表示热烈地欢迎和由衷地感谢!
4 O  A' t3 Y$ L( T& U5 f9 _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就在我们脚下之地,诞生了一位与道家老子,儒家孔子齐名的大医家——扁鹊,是他开创了中医脉学,四诊合参诊疗体系,为中医药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史学家司马迁所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可以肯定地说,扁鹊是中华医药的奠基人之一。
: s, c  j, r/ L" n( N- ]) S    由于历史跨度的久远和史料的匮乏,关于扁鹊其人、其事的争论已久,而且这种争论还会继续下去,但是有关任丘鄚州是扁鹊的故乡,其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成才于斯,却众口一词,少有争议,这一点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记载。扁鹊就是从这里开始,周游列国,行医天下,开创其“诊赵简子昏厥”、“救虢太子之假死”、“望齐候气色以断死生”,以及过邯郸为带下医,过洛阳而为耳目痹医,入咸阳为小儿医等,救死扶伤的传奇之旅。扁鹊医德高尚、医术精良、按现代的话说,实可谓是“全科医生”。$ O+ v2 @+ P2 c. R
做为扁鹊故乡的河北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扁鹊和扁鹊中医药文化是任丘的区位优势和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和宝贵财富,我们应加倍地珍惜爱护。习主席说“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做为现代中医人,我们既是扁鹊中医药文化的受惠者,同时又是扁鹊的传人和施惠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习主席和任丘市委的周围,努力学习,提高中医临证水平,发挥扁鹊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为将任丘市打造成“京南文化第一城”和宜居及旅游圣地,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 o+ P) S( p
路喜善先生宣读的文章,经过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的审阅和肯定,也足以代表他老人家对大家的殷切希望。
1 q* p; ~2 d2 w" p7 C" O8 H紧下来,由扁鹊医学思想研究会刘清脆副会长宣读了大会的公祭文:: T1 Y  g/ i! Y. i. u1 ^; _
公本秦姓,名讳越人。生于鄚邑,祖业庄村。; s4 Y; K  ?* \- o
少时聪慧,干练机敏。入鄚馆舍,仁厚诚信。
) Y0 |/ V. S8 I* C有长桑君,游医四方。侠肝义胆,医术精深。: k7 d: O0 B: R* I# X- C, m$ m
长宿客馆,喜公殷勤。收为子徒,授以禁方。
- {1 J9 `+ X( _. }2 X' U传带十年,技艺大进。秉承师命,开设医坊。
8 L2 K: z! z2 s! |9 N屡解难疾,义诊时瘟。乡民称赞,闾里德馨。. T+ l0 W$ F) |
名动古鄚,不忘师嘱。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 R3 h3 F: b) r  _% r弘扬医学,救助黎庶。入之山岭,采集奇药。) m" y8 _) Y) S3 w7 h
    访于闾肆,搜求名方。行医卫晋秦韩,燕赵齐鲁。
0 ]& r% S8 ?1 |  c9 t' T; H    心系苍生,施治随俗。精研妇儿内外,五官皮肤。3 J& k* B0 X9 Z
学治相长,诸课精奇。创立脉诊,开创先河。
- c. P8 ^$ y6 `8 q' i) c丸散膏丹,相互为用。针灸疗法,炉火纯青。2 ^" I' O. C6 k& X; b: h
百姓信服,遮道拜迎。名声鹊起,神话传颂。- X; J$ A* U' e
救虢太子,起死回生;医赵简子,预言国政。
& p& z% M2 t% ~  J     四问齐桓,洞知未病。诊秦公面疾,疗邯郸妇病。
' O$ b" v8 w2 D# y     洛阳老年耳痹,咸阳儿瘟。撰著难经,扁鹊内外。- j- S1 [+ L8 s* G% X8 i
        中华医学宝库,从此奠基开宗。
! m* d( Y: s' R( f4 k1 F誉满列国,广受尊崇。晋人敬鸟,尊公扁鹊。
+ S; S2 p. N8 d0 }寄居卢地,人称卢医。秦国民谣,病求扁公。
) p; n2 Z6 ^: @7 o( ~  Y* y+ \实为医祖,史记有言:扁鹊言医,为方者宗。
" w$ d; A* Y- c) S天下言脉,由扁鹊也。青史扁鹊,取自秦公。
+ s+ K5 ~0 h& z游医咸阳,普救大众。太医妒公,使人行刺。$ V) ]# p8 P7 U$ o& O
     逃亡路上,丧身异邦。呜呼!. H& T! ~+ G8 E# K! o8 Q+ `9 P
巨星陨落,列国震惊。山河同悲,九州共悼。: _, Z4 E) V% {* A7 e1 s" I& G6 D- r
故里乡人,闻公蒙难。修衣冠冢,永世怀念。) }* [, U& C) K/ S* F
节令祭祀,祈福求药。后世千秋,追谥日隆。
4 ], h5 y  @3 z  s杏林尊祖,朝廷封侯。万历敕修,鄚州庙起。
% V/ G  o1 j# R  z) Q1 f- Y' T供奉神医,云集商贾。货通遐迩,天下第一。
4 ~8 c% n1 |" r医祖恩泽,惠及故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5 b, S" ~" ?3 n. t古鄚任丘,沧桑巨变。撤县建市,石油兴城。6 W5 I  y0 g; Z
改革深化,社会稳定。经济腾飞,人和政清。
8 v* X7 J: e+ q  q成长之城,大美任丘。京南第一,医祖故里。
/ W7 `3 B5 j, k9 V2 G1 v: Z市委号召,万民响应。白洋涌波,大地轰鸣。& M: f8 h# b$ ~4 e1 E/ c; l
怀我先祖,奋勇前行。明日任丘,大功必成!) G& i) c% A' b5 c5 S( \
公祭庆典,高潮迭起,接下来,在庄重的鼓乐声中,首先由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健步上前,高举巨香,环绕三周,在大香炉上,代表杏林耆宿,中医药传人,向医祖扁鹊敬上高香,祈盼在扁鹊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中医药事业兴旺发达;祈盼人民生活,健康幸福;祈盼华夏文明,伟大复兴。紧随其后,任丘市中医院院长、扁鹊医学思想研究会邢运凯会长,敬献第二支高香;当地中医界代表敬第三支高香。0 ~9 ]& q" {- o* l; d
敬香仪式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5 [6 o! U5 w8 E" F  Q( Y上午10时,由出席活动的领导和来宾,向医祖扁鹊敬献花篮。
# J. {5 l% Y) m+ a4 I敬献花篮的嘉宾分别为: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段云波局长;路老长子路喜善教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裴林院长、曹东义副院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毕文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开发委员会侯宝达会长;河北省首届名老中医郭纪生教授;沧州市中医药管理局赵红征局长;扁鹊医学思想研究会邢运凯会长;以及沧州各县市、华北油田中医院院长等,寄托了大家对扁鹊的崇敬和追慕之情。
5 P+ o5 S. ?9 A8 k4 H) ]( O祭拜仪式结束后,大家游览了扁鹊祠,参观学习了扁鹊的学医经过、行医经历和悲惨的遇害过程等生平事迹介绍。, g4 k: k" a6 A/ e; q
祭拜活动完成之后,路老不顾身体劳倦,来到任丘市中医院,考察当地的中医院建设情况,了解中医药的利用和发展状况,并亲自到中药房查看了中药饮片的质量,仔细询问了中药饮片的利用率,对药材的质量很是满意,对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认真、对患者用药高度负责,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嘱咐大家:药物质量和合理规范的炮制是中医要取得疗效至关重要的环节,要严格把好中药饮片的质量关,规范炮制,认真调配,做到精益求精。
$ N* N/ g: c/ A: c随后,路老来到治未病中心,视察了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参与治疗疼痛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综合调理、肿瘤病人的中医体质调护、中医体质辨识的实际操作和运用,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非药物疗法,以及中医综合疗法干预在自身免疫类疾病当中的广阔运用。
- @4 r# ^+ a/ e* s5 c路老指出,中医药治疗很多综合病和疑难杂病有着西医所不可比拟的成效,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先进理念,积极广泛地运用到临床中去,更好的服务患者。接下来,路老在医院的小会议室与年轻的中医大夫亲切座谈。/ ^9 g" n) e9 e+ X+ S; R5 O* j
路老从扁鹊不平凡的学医经历,艰辛的行医经历,以及扁鹊所取得的成就等几个方面,详致的介绍了纪念扁鹊的意义,追思扁鹊精神对当今社会的作用,怎样学习扁鹊的医学思想。并询问了大家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告诫大家要沉得住性子,下得了苦功,忍得住寂寞,努力钻研中医药经典著作,多拜名师,勤于临床,注重总结,逐步提高,学习、继承、弘扬扁鹊精神,提高临床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广大病患者服务。鼓励大家要做“当代扁鹊”,与大家合影留念。( @; F- Z: u6 s/ K( B6 B5 A! k
当天下午2时,在庆丰酒店五楼多功能厅举办了“2016年第二届扁鹊医学思想研讨会”,会上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曹东义教授,以《研究扁鹊的几个大问题》为题,就扁鹊思想研究过程中的几个争论问题,与大家进行了详致的交流。他几十年来广搜博采,深入探索,不仅揭开了很多历史谜团,主编了《神医扁鹊之谜》、《河北中医五千年》等代表该领域研究水平的学术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推动中医文化寻根活动,把扁鹊开创的特色中医,在当代展示给广大民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使大家对很多关于扁鹊的不清楚认识,得到权威解读,豁然开朗;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王庆海、赵辉主任也分别以《传承扁鹊文化  弘扬中医四诊》、《治未病与健康四大基石》为题,展示其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深入交流,参会者收获颇丰。5 d* {9 V) T( h+ \3 d
本次活动以弘扬扁鹊文化为依托,以挖掘扁鹊医学思想为宗旨,整个活动场面古朴典雅、大气恢弘。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隆重拜祭了春秋末期的伟大医学家秦越人,他誉重当时、影响千秋,被当代和后世尊为华夏医祖——扁鹊。大家追思先贤、怀古激今,增强了将扁鹊医学思想发扬光大,造福子孙万代的信心和决心。& {, _2 s. `( n0 M- W! T
此次活动,极大地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对扁鹊文化的继承和热爱、对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任丘立足扁鹊故里的独特区位优势,通过挖掘、弘扬扁鹊医学思想,打造扁鹊文化名片,提升当地文化品味,必将以新的姿态崛起于华夏大地,对未来产生深远而重大影响。* E* Z7 _& s! H5 j
) b7 u  S0 P6 h/ l; e9 k
附录:任丘扁鹊庙背景资料: \! q9 M. T, R
    鄚州扁鹊祠,位于河北任丘鄚州城北2公里处,座北朝南,由扁鹊祠、三皇殿和文昌庙组成。正殿供奉扁鹊,两配殿是历代十大名医塑像。东配殿有王叔和、张仲景、雷太乙、淳于意、华佗,西配殿是孙思邈、皇甫谧、韩普济(韩康),葛稚川、刘完素。三座大庙连成一体,四周筑有红色围墙,巍然壮观。扁鹊祠占地将近230亩,连同香火地共计400多亩。据《任丘县志》记载:“扁鹊祠,元人达鲁花赤野仙乞实迷儿进义建”,初建时仅有一间很小的扁鹊祠,明世宗嘉靖年间,任丘知县周佑、王齐重修,天启年间奉敕重建。另据《御制重修鄚州药王碑》和《敕建三皇殿碑》记载,药王庙建自元朝,重修药王庙是大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之后,明神宗万历皇帝又敕令兴办鄚州庙会。
  P. C5 d: @, s0 U, k3 x: C" z. j  n+ W据史书和《任丘县志》载: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人,少时受业于长桑君,是我国切脉治病的创始人,医求高超,有超死回生之术,并创立了“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著有《难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著作。在周游列国期间,逐渐行医治病来到陕西境内,被秦太医令李醯妒忌,派人暗中将扁鹊杀害。家乡人为了怀念扁鹊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其家乡——鄚州城为其建造了衣冠冢,高数丈之圆丘,方圆盈亩,元朝在丘前建扁鹊祠,原扁鹊祠在清康熙年间因香火太盛,而毁于大火,后土人募资重建扁鹊祠。3 ?8 U. c1 V, f; U
& ~1 O9 ^$ V* @, N7 z0 @
9 @: v- Q: n7 k,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4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9: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6 \6 `5 x" d4 m4 w' s- p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出版- \) {( M. x. F" G* e

1 T2 y6 s7 i& t4 ?/ `! ]4 d; \2 J& {2 g. |
讲述:路志正先生
' s' H$ ^! ^% }5 x* {  B初稿、整理:曹东义  路喜善  张波  
" x* }6 K$ o0 e7 n" B
+ U% N$ ~1 W2 N: @) b& T4 |- M4 |+ h$ S! g/ ?8 C% C

& L# B9 H( k1 }$ |本书提要' J1 W% U( t3 a: ~' D4 a% [

; q$ O# g" Y0 b( y) }, l) j人的一生,既要做人,也要做事。路志正先生,字行健。志正,所以厚德载物;行健,因此自强不息。他少年时期就步入医林,建国伊始已经开业十年,在当地颇有医名。1952年进入卫生部工作,见证了20年不平凡历史。他最早认定中医治疗乙脑成果,代表中医界参加血吸虫防治,深入调研各地经验,下乡宝钢培育医学人才,皆不辱使命。1973年进入广安门医院,兴特色,建学科,抓急症,开科研,带研究生,育高徒,培养优秀人才,把岐黄妙术广传海内外,硕果累累。他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针砭时弊,诸多高论惊四座。在历史给与的特殊舞台上,他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展露给当代,也留给历史,耐人品味,任人评说。5 a' k) ~4 o8 k  X: s" X: R

# q6 {+ q! q8 H# u
  a! o$ K+ h# S5 |* u1、冀中大地,历史悠久名医辈出贯古今        3
' X/ N, N3 G4 `8 B在燕赵这片热土上,伏羲、黄帝、唐尧留下过开创业绩的脚步;扁鹊、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王好古、王清任、张锡纯走出了医学进步的足迹;在藁城台西先商遗址的旁边,当代中医学家路志正先生,又一次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展露在世人面前。+ `; {" [  D* [: Y1 s: p% {

5 E: k$ u% y8 h+ ]( v2、三岁丧母,少而更事坚韧性格经磨砺        8
- j  o1 c9 y8 Z少年时期的苦难生活,并没有把路志正好学上进的精神磨灭,而是促使他成为一个无比坚强的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救民疾苦而奋斗。志正如地,而厚德载物;行健像天,故自强不息。
. M& C( F( B, r" m- x3 p
8 p) \- z0 s" x$ Y+ F3 r3、虚惊一场,旁听私塾好学天性初展露        104 L$ L- `: x4 D6 j/ v( d% L( X
五六岁正是贪玩的年岁,路志正先生年幼的时候,对于世界也是充满好奇。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他跟着一群大孩子,来到了私塾学堂,当起了旁听生。他的父亲并未因此看成荒唐之事,没有喝斥与嘲笑,而是加以引导,培养他善学好思的能力,引他走进知识的殿堂。$ l' k4 B' K4 Z' `% c' K
! {1 O) @& s3 `2 k1 |+ @% I+ |- O! j
4、进入医校,先文后医刻苦研习历五年        13
2 V. A3 w6 D6 h- y路志正先生的家乡,不仅读书之风很盛,而且济世救人的高明医生,也出在本家族之中。因此,他能够在十几岁的时候,近水楼台先学医。在乡间几间陋室之中,路志正先生既学到了古典文学,也学习了岐黄救人之术。0 ~3 T2 h, e8 ~% h; w3 `  y
) p% B. @' V% W& j
5、十七抄方,笔走龙蛇遒丽天成真妙手        16  Y6 r8 T0 T5 Q" j
学业初成尚无施行,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来到冀中平原,路志正先生与他的老师一起,为多灾多难的人民大众,施诊舍药,做起了慈善事业。贫苦和疾病缠身的民众实在太多了,日夜地忙碌练就了他一双治病救人的妙手。当然,他的书法成就,也因此而奠定了基础。
7 i% h8 n9 T7 {! B* u8 G( l" G; `0 @( C" @9 f; |
6、十八开业,折肱续断声震乡里传美名        20: j; V5 V3 O3 W  a. b0 y  K; o: z7 F
自古以来,医学难于精通,诊疗充满风险。路志正先生走上临床之后,救治疑难病症,也经历过挫折。善于总结经验,勇于进取的精神,使他在学习之中走向成功,成了当地颇有医名的中医。
% Z9 h. g6 t0 s
; i/ Z# S& m/ O8 k7、迎来解放,中医进校反修西医缘改造        24+ b4 z) M/ U- Y0 J/ ^% V2 [# R
建国初期,路志正先生已经开业十年,救治过无数患者。由于当时盛行改造中医的政策,他也必须到中医进修学校学习西医课程。进修学习的过程之中,基本不讲中医内容。由于他过去中医基础牢固,临床经验丰富,虽然灌输的是西医知识,但是并没有动摇他对中医的信仰。
- y# o" K5 W4 O/ B
9 |. {! p$ Q1 t8 c7 E8、进卫生部,情系中医处理信访行南北        26
" D7 m# c( D* S- h路志正先生根据组织需要,到卫生部工作,一开始是处理来访来信。随着对中医正确政策的落实,各地中医经验不断上报,他经常外出调查研究,核实有关经验,推广相关技术,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身影出现于需要他的祖国各地。, n1 W4 F# S5 ~! \, ]" _
: H9 z2 c4 q9 r  D4 n% g3 d$ _
9、怀念吕公,鞠躬尽瘁中医司令兴中医        31
1 ^  j& J3 c! E- W: u吕炳奎先生是第一任中医司长,为中医事业的振兴鞠躬尽瘁。路志正先生在他的领导下,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发展中医,他们一起奋斗;为了战胜非典,他们一起上书总理,为中医而请战。, |$ J# z. [$ x0 d: C3 U7 |0 n! k
7 i; n" ^$ R1 Z
10、追忆师友,戮力同心汇聚京都谋大业        351 |) r& F$ r# N9 q: V* b# I: F, Z
新中国的中医事业,离不开中医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日常工作和事业的追求之中,路志正先生结识了许多著名中医学家,互相激励,共襄盛举,在难忘的岁月里,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2 S( n1 i+ ]  F; ?

, p7 c# F5 m. _+ v  h* y11、乙脑治验,外调求实慧眼识菁似伯乐        423 ~8 _+ h  G" [! p; D1 I' p
乙型脑炎肆虐于华夏大地,石家庄中医郭克明创出新奇迹。材料报到卫生部,路志正与其他人员一起实地调查,意见分歧,难于下结论,只有他坚持中医有效的观点。卫生部领导认真对待,三派调查组加以核实,最终肯定了石家庄乙脑中医治疗经验,加以表彰,推广全国。
. A) B* U" f0 k" A' W2 t2 x" ^  Y" I0 g
12、治血吸虫,群策群力中西合璧送瘟神        48
: l: F5 b; |  s毛泽东发现了血吸虫病的危害,决心七年消灭这个疾病。路志正作为专家组里唯一的中医,中医靠什么参与这场伟大斗争?他创造性地提出中医治疗腹水与西医锑剂杀虫相结合,使中医有了用武之地,为毛泽东《送瘟神》的豪迈情怀,增添了浓重中医特色。
5 m) e% p. m" t5 T' v; u" R& A
2 J' F* m. p$ l3 f5 W7 W  `13、民间治验,整理提高遍地开花登雅堂        52
/ A% Z2 Y) O: F' N) S; ?中医是我国原创的知识体系,在民间蕴藏着丰厚的宝藏,只要加以发掘、整理、提高,就可以上升为实用的技术成果,造福于广大民众。路志正先生非常热心地关怀着这些民间经验的传承人,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推荐了许多人从民间走向大雅之堂。
/ @: K) k2 e% D. D! r1 w; D3 q+ e7 @2 K8 _0 u
14、支持包钢,铁水无情国医护航闯鬼关        57
7 h6 m6 o2 ^, g* d2 t7 f下乡医疗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现象,作为“爱护人才”的一种表现,包钢为了留住路志正先生,卫生部里的正副部长找了7位,一定要留下他来,为包钢服务。他们表示一定加以重用,他们看中的是路志正先生的高明医术和难得人才。7 r" O% ]. ?* z: c! M

" h4 l/ u/ X3 n; T15、错位文革,承受考验含辛茹苦传薪火        62& E; Q. j( k/ B% P4 j# e* Z
不堪回首是文革,尽管他没有过错,而是被派性斗争所牵连。在失去人身自由的艰难岁月里,他利用特殊的环境,不但经常为当地群众看病解难,而且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竟然能培育出几名中医人才,靠的依然是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中医功底。
  W1 S9 Q; D! ~* b# m$ ~; ]' P
0 [0 `: i4 e5 W$ Q1 f  H6 P3 X16、进中研院,勤于临床讲究实践倡急症        70: p! Z! ?2 f5 E) q9 d& @  H* S( d5 R2 z
文革结束了,他落实政策回到北京。年过半百的路志正先生,坚决谢绝了卫生部领导的关心照顾,执意来到广安门医院,一不为安闲养老,二不是退隐医林,而是大力弘扬中医特色,为中医事业而奋斗。& R8 i+ p/ X( \' L: u
: H% s+ V6 L1 s  [, J
17、二十余载,组建学会继承发扬再创新        78
, h# g( [2 R, Z+ u3 X! l组建中医风湿病学会,把痹症与风湿病的关系理顺,深入研究痛风病,培养人才,研发新药,发展学术,在国内外召开专门的研讨会议,团结全国有关专家一起奋斗,路志正先生为此倾注了很深的感情,满腔心血。# I" A; T- X/ C% E5 J; [& c- s
* [0 v# Z! a) V' _5 F" X
18、勤勉不辍,阐细发微治学临证皆严谨        916 G; `0 B: ]  \8 V) p7 |
中医学内容浩繁,学术博大精深,如何引导学生们深入学习和研究这门学问,是路志正先生经常考虑的问题。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引经据典,阐发机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这是他传播中医学术的特点。& v. B/ f$ T$ f3 V. z% T+ v
& c" n7 ^2 D7 A! r* U
19、博览群书,既专且博中医事业勤耕耘        104
8 a) ?: p2 c. y* Q8 z! B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随俗为变,做一名全科医生,是历代著名中医学家的追求。路志正先生不仅对于内科疾病是专家,对于妇女经带胎产疾病也深有研究;对于本草药物学如何“减毒增效”等中医学问,皆善勤求古训,博采众家。' A) W1 Y; {$ y

' L) L# l8 F) {. ]20、重视脾胃,著书立说临床研究创新论        1117 N2 Y4 v8 D  k/ d% {  r6 C
脾胃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纽,治疗疾病多从脾胃入手。即使是心血管疾病,也不可受西医思维的影响,只知道活血化瘀。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或者地域的影响,人们患病之时往往多湿,通过利湿可以治疗众病,这是路志正先生告诉学生们的辩证法。
( K2 t- d9 N  T( L% U, x& p4 q' i- T
3 l6 S0 j% H" w8 X1 ~/ j5 L21、出国讲学,广布杏林岐黄神术惠五洲        1251 v3 Z; L: Z. D/ P7 |
在卫生部的时候,路志正先生就陪同过许多外国访问学者,向他们介绍中医学术。改革开放之后,对外交流增多,中医药走出国门传向世界,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竟有投机分子,在国外败坏中医声誉,路老就利用各种机会,一边挽回他们的不良影响,一边努力传播优秀的中医文化。( `. |: p# Z* a
$ J% I/ s2 j9 M1 j% n. h
22、上书中央,针砭时弊出谋献策求发展        1370 F& l% r6 g- K# |' c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路志正先生与其他同道一起,利用为中央首长治疗疾病的机会,和各种参政议政的平台,积极为中医药的发展献计献策。在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15年里,提了大量的议案,多次上书中央领导。
1 y$ Y0 f/ {  T4 s1 p3 A
- m3 f8 [3 c9 U: r# L23、非典肆虐,众老进言祖国医药谱新篇        1515 _* \6 S& J1 e2 _
非典突袭神州大地,中医药本来大有可为,由于长期错误导向,致使中医药在开始的时候难以进入主战场。坐在总指挥吴仪副总理身边,路志正先生慷慨陈词,没有中医参与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总指挥听后当时拍板,中医进入主战场。3 W) a; y4 S# J3 m9 F" s" q

3 f6 w7 o& U$ ~24、乐育高徒,硕果累累授业解惑为传承        1562 P; R; I# k* R# Y; }/ v
近些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视中医学术传承工作,路志正先生乐于把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授给徒弟们。四面八方的弟子前来拜师学习,岐黄薪火在这些后来的中医手里得到传承。弟子们也由徒弟变成了师傅,中医事业必将走向伟大复兴。
' T5 T: s, M' i) x, A" Q. O4 K" |& m) m

" B1 t5 g  C( z7 O/ q后  记        16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