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466|回复: 3

学习金栋先生关于经络的论述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38

主题

6868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15
发表于 2024-6-17 17: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经钩考】中医经络到底存不存在、其实质到底是什么(暂定稿)2024-06-17 07:29·河间金栋2 `* E% v0 b: @
【医经钩考】中医经络到底存不存在、其实质到底是什么?(暂定稿)

3 i! \( S) i  c. s9 ?
金栋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知其所以然!

. r$ x, c! O) L+ V
宋·窦材撰集《扁鹊心书·当明经络》说:“谚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夫经络为识病之要道。”
中医经络如此重要,那么,中医经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到底存不存在?大型权威性工具书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解释说:
“【经络】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高校历版教材如《内经选读》《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针灸治疗学》等,皆有相同说法。实际上,此等乃传统之误读!

# ~7 j, z  I$ T8 [5 w1 ?  i; J
那么,经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 Q7 f, `% k1 T4 T1 j
据中医经典《素问》《灵枢》《难经》《脉经》《中藏经》《甲乙经》及历代传统中医书籍与出土的医简帛书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成都金牛区天回镇老关山汉墓出土的扁鹊学派的典籍《天回医简》与“经穴髹漆人像”(针灸木制漆人)等记载,中医的经络是确实存在的。但其并非在人体解剖条件下发现的,故至今现代解剖未能证实。实际上,经络并非人体之组织或结构,而是古代医家据天人相应整体观,以阴阳学说等为理论工具推演创建而成(天有十二月,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天有二十八宿,人有二十八脉;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络等天人相应之附会推演)。如
《灵枢·经别》说:“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
“所谓‘阴阳诸经’,指十二经。所谓‘建阴阳诸经’,即创建十二经。这说明,十二经确实不是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而是古代医家创建的。因此,就回答了‘经络’的来源和出处,能够说明,‘十二经’不是在母腹内生长发育成的,而是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创建的。……十二经是古代医家按‘六律’创建的,也就是在阴阳学说指导下创建的。因为,六律的核心是‘三阴三阳’。”(许进京、胡彦欣《经络学说的真面目》)
2 \! R$ S# g2 Q( o. B
时贤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认为,《黄帝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其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并以阴阳五行说为最高理论。为什么经络的实质,至今解剖没有找到、没有被证实?读《黄帝内经》则会发现,十二经脉,是由天人相应体系类比推演而来,而且《内经》多篇论述这个问题。所以赵洪钧先生说“十二经脉说不过是为了与十二月相应”而来,“经络学说是在相当有限的解剖知识基础上,主要靠阴阳、五行、天人相应思想推演出来的体系……这样的体系不可能得到解剖生理的证实”(《中西医结合二十讲》),是有道理的!

; a; z( [3 w2 u9 X( e; S6 {
以现代而言传统中医经络的实质,愚见:
它是现代医学除了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以外的一种特殊传导体系,即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体系(气至病所,88岁海南现代老中医陈业兴先生的经脉观)。
3 i4 j0 N) x1 Z
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退休老中医陈业兴先生说:
“两部《十一脉灸经》与出土木人的脉是向心模式的树形气脉,这才是指导针灸治疗与找到病所的拐杖。‘气至病所’就是找病所的拐杖,这才是中医学中传承的精华。……
“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有‘气至病所’现象,是医者寻找病所的拐杖,气停在哪里,那里就是病所。《医古文》中《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讲虢太子病案、分析虢太子病情时,用的就是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理论。扁鹊‘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不是切摸血脉,而是用树型气脉的‘气至病所’现象找到病所,后代谈扁鹊为切脉大师,是误解。”
5 p# ~( h0 A2 ^4 A# F) ^
又如廖育群等《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说:“经脉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所独具的内容,其实质可以说是对人体神经系统以外的一种传导现象的描述。这个无法用形态解剖加以证实,但又被众多客观现象证明确实存在的传导系统——经脉学说。”

# t2 P$ }  K! U( L3 x
要之,中医的经络是确实存在的,确实存在于中国传统医学典籍、出土的医简帛书与针灸木人和历代民间中医郎中及官医、御医、太医等的临证经验中。但其并非人体的组织或结构,而是古代医家据天人相应观,以阴阳学说等为理论工具推演创建的。因其并非在人体解剖条件下发现的,故至今现代解剖未能证实。
殊不知,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古代医家在古代粗浅解剖知识及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以取象比类的方法,结合天人相应观及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更多的是思辨推演而来,若以现代解剖生理学的理论去验证,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或会南辕北辙。
实际上,以现代而言传统中医经络的实质,它是现代医学除了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以外的一种特殊传导体系,即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体系。

) |! K. ]2 q, _
附:参考书目(略)
, C0 `' g3 m; U, k1 c- f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38

主题

6868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1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17: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争鸣】中医摸脉摸得是“经脉”、还是“血脉”“气脉”?+ v& L" x- H$ Y$ Y3 k% w; x- u
2024-06-17 10:49·河间金栋! p2 p5 W+ e8 y2 w
【学术争鸣·脉学探讨】中医摸脉摸得是“经脉”、还是“血脉”“气脉”?+ Q# E6 \$ T3 l3 A* ]! M

% ?, L( @- T  D
4 |" `6 y& Y/ C  j0 S5 a7 ?, `3 Z! K5 T
金栋按:传统中医诊法有四诊,即望、闻、问、切。见于中医经典《难经·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 C* ~- r4 d5 t- q/ k/ k  g4 _2 I1 s( Q8 I1 T0 S2 x* i6 r* q4 |; [! Y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藏府也。”
% H6 z8 \1 e) [, p$ `2 M9 k' k3 k
《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 A8 V) x1 K3 H% g  P' u
5 a: w0 [4 m) i) Q切脉,即摸脉、号脉、诊脉等。目前中医诊脉采取的是《难经》“独取寸口”诊脉法。那么,这个脉到底是“经脉”、还是“血脉”“气脉”呢?对此
. ~8 b1 {+ c* n% S. T5 D8 K) g% G( J' H& U
88岁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退休老中医陈业兴先生说:
6 j5 g3 I8 p: L. i0 c1 a6 o# B1 g; l/ l$ F* v5 Q# M' Z, ~
“《医古文》中《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讲虢太子病案、分析虢太子病情时,用的就是向心模式的树型气脉理论。扁鹊‘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不是切摸血脉,而是用树型气脉的‘气至病所’现象找到病所,后代谈扁鹊为切脉大师,是误解。扁鹊既然‘不待切脉……’,怎么会切摸血脉呢?……9 C- _7 f- x1 z# {- D
  c- f8 J" Y: F
“《灵枢·经脉》中的三阴三阳十二脏腑经脉,其络属的脏腑都是功能模型、不是实体结构,明目人都不会相信连结这些脏腑的环型经脉是行气血的实体管道。既然不是实体管道,就没有行气血功能。可见切寸口脉是切桡动脉,手太阴肺经脉无血行功能,不会有搏动的。这些客观事实,可是谁也不敢说明,怕戴上反中医帽子、遭打击谩骂!”
5 I9 f6 y$ {: ], N. b
7 b6 C$ D9 D* }3 N  e* \! N% v诸位同道、条友们认同陈老先生所说的吗?5 V1 [6 c( B2 G
; G8 u  G1 O: o) ~
感兴趣者,请发表高论。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0

主题

39

回帖

3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6
QQ
发表于 2024-6-18 05: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