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3316|回复: 1

曹东义:区别对待中医三大群体  中国中医药报、2011、2、21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41
发表于 2016-11-13 08: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J0 \+ C+ Y2 y- e$ n/ Q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3 W4 ?4 h; ~4 L' T( d* {古代,中医药有着不同的学术群体和流派,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现代的背景之下,笔者认为,中医界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群体,它们各有优缺点,也有不同的历史走向,需要正确引导,以利于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
5 }6 _( r8 |  v" `3 R% v2 p  “院校派”需要唤醒
8 H$ A' Z" `' t0 E1 k  所谓中医的“院校派”,是指经过正规学历教育,正活跃在中医医院、学院之内的专业人员。这些人一般经过高考,有系统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西医的理论、治疗方法、方药使用都比较熟悉,承担着重要的医教研任务。但是,其中部分人深受还原论教育的影响,长期在现代医学模式之下生活,已经不自觉地以西医为标准,自觉自愿地把中医放在从属地位,主张先西医诊断,后中医辨证,把中医当做一个二级学科看待。认为西医掌握着话语权,属于主流医学,中医有历史的缺陷,诊断不明,无法与当代科学接轨,只能居于补充、替代的地位。, c9 }/ m8 l. y7 S1 a9 b
  其实,“中医西化”这个问题,不是某些人愿意不愿意的事情,而是能否实现的问题。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医林改错”,“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有千万人大规模地社会实践,仍然没有把中医知识同化吸收到西医的体系之内,没有完成“中医西化”的主观愿望,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使我们主观上希望西化中医,也化不成,化不了。中医是一个独立的学术体系,这是现代科学不能否认的事实。
6 a& l- e* N3 K& }. \% s- E1 |; U  中医必须觉醒,必须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不能再限制在西医的规矩之下,“言必称《指南》”,各种标准都仰仗西医诊断。$ g& |0 `: e! L0 z( `- F
  “民间派”需要提高
  i. l1 z5 p" p% q- e  所谓“民间派中医”,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还未纳入正规中医医疗体系的中医师。由于《执业医师法》的严格规定,他们“不具备行医资格”。他们很多人本来就是在民间一直行医,突然之间被宣布不具备资格了。笔者认为,农村中医的标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定,而不应该按西医的标准,一律按照院校毕业、“考试合格”来定。/ |& T, o' N4 o, ^0 N
  很多民间中医是跟师、自学成才的,这也是中医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一对一”人才培养形式,是“出废品最少”的模式。民间中医大多有较好疗效,农村用得住,养得起。提高他们的水平,可以少量地学一点西医常识,主要是系统地进行中医知识的提高。不是通过学习把他们变成西医,而是把他们提高为高水平的中医。
4 I9 f/ d8 O% g  “江湖派”需要管理6 R8 C, F" U( e- `* L( O- ^3 Q' r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江湖中医”的确大量存在。如不加管理,只在出来胡万林、张悟本之流时,说他们没有行医资格,不是中医,是骗子了事是不行的。这既损害了中医的形象,也给了那些丑化中医者以口实:“为什么骗子们总打中医的旗号?”6 O0 G* }  w: c+ c
  此外,还有很多“江湖中医”存在于网络里,有的卖药,有人卖仪器,有的卖书,有的卖名气。而且,部分“江湖中医”具有行医资格,他们熟悉市场运作,很会宣传自己。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加以有效管理,而不是推出去,放到社会上,不加管理。
( ?2 a' ~6 U% O, C  “江湖中医”既然客观存在,就应该加以管理,加以引导,他们利用中医的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中医知识,不能只用《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刑法》这些硬邦邦的东西管他们,应该给他们“修成正果”的机会。! A: `' O/ o: ]1 s) ~1 g
毫无疑问,中医学术的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如什么人应该具有中医的行医资格,不是西医说了算,也不是考卷说了算。中医认为什么是疾病,什么是健康,什么是正确的治疗,什么才是有效,不能完全用西医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中医才真正获得了“解放”,才自立起来了。
4 \- T( i  W3 f, n' O! @作者: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2 Z/ d+ G- c5 ^# A- @( D# v/ o8 r1 ~" I! B5 s+ ]- F) g, ]9 U  S
6 }6 I2 Q( i7 y
4 S, m" Y$ E; b3 L4 O- M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4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09: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阻碍中医发展的“裹脚布”去掉
/ s- @# {/ T+ d7 p0 X* ?( F曹东义* Z- A2 u2 o/ g" v) `7 }% r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Z% f, a# S+ A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5363982
' V) v2 G- U+ t" |' o    在几年前的一次闲谈之中,说起当时的中医大学生、研究生们都要学习英语,并且还要过四六级;研究生必须做动物实验,做到细胞、分子水平才算先进,而对于四大经典课程的学习,已经退居选修课行列。70多岁的李士懋先生,是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的资深教授,著名的临床家,他听后摇摇头,长叹一声,反问道:“在大家都争着裹小脚的时候,假如你不裹,嫁得出去吗?!”听了他风趣、幽默的话语,我一点笑意也没有,心里反而产生了很沉重的感觉,甚至几次在梦里,梦见自己这个中医被缠着脚,艰难地走着路。醒后痛思:什么时候才能把缠在中医脚上的裹脚布放开?不管这缠足的布是什么材料做的,也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时候缠上去的,因为它有碍于中医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把这缠足的裹脚布去掉,中医学才能按着自己天然的样子,蓬勃发展,大步前进。
& t. M' D1 E$ t3 v/ e   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精华,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发扬光大。但是,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岁月里,也存在过被一些人误导的病态审美思想,“裹小脚”就是需要淘汰的不良文化。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过,一些文人为了某种不健康的审美要求,把好端端的梅花枝干,剪裁得病歪歪的,枯枝残花可怜巴巴的,却被一些人当作楚楚动人的景色。其怜香惜玉之情油然而生,咏之歌之,不绝如缕。收藏专家马未都先生说,大自然里本来没有金鱼,也没有哈巴狗,是一些文人的审美情趣,逐渐诱导突变,才产生了这样的变化,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你看那哈巴狗,眼距宽宽的,本来就是一副愚态。' c3 _" x% a+ O9 K+ Q+ L9 K# ^1 l- Q
谁给中医学缠上了裹脚布,限制了中医学的发展?这个问题需要大家仔细研究,更需要大家有勇气予以坚决破除,才能有利于中医学快速发展。
6 B5 l8 U* }1 a2 D+ V8 n* F    笔者认为,限制中医学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思想方法的失误。比如,以解剖为标准衡量中医理论的脏腑概念,这就是一个最大的思想障碍。中医的脏腑理论当然是以大体器官解剖为原型,而建立的一个虚拟化的理论模型。原型与模型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建立模型就是为了执简驭繁,进行概括性的一种简单描述。模型可以描述原型的结构,比如沙盘;也可以描述原型的运动形态,比如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也可以描述原型之间的联系,比如天体星系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是描述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模型。古人关于脏腑上中下三焦分布概念,就是一个结构模型;十二经脉循行,则既有结构模型的意味,也有事物联系模型的特点。“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是生物代谢模型,气是模型,阴阳也是模型,五行更是模型,虚实寒热表里,六经辨证、卫气营血理论,无一不是模型方法,为的是以简明易了的方式,说明复杂变化的人体。
9 Z( i4 B- z* Z$ e   不了解古人以模型说事的方法,硬是对应成西方医学的解剖概念,就是一种误导。因此说,《医林改错》改错了方向,汇通医家失去了自我,中医科学化走向了西化,《药品管理法》限制了中医的创新能力,都是强加给中医的“裹脚布”,限制了中医学的自我发展,阻碍了中医学前进的步伐。
" Z- j$ @; J# n# {4 J6 j毫无疑问,《医林改错》对于中医学是有贡献的,不能一笔抹煞。但是,它的贡献是其中以“逐瘀”为代表的方药,是活血化瘀的思想,这些创见性的成就,都是基于《内经》以来的气血理论,而与脏腑结构无关,也与细胞、分子、基因无涉。因此,《医林改错》就错在以解剖为标准的改造中医理论上;贡献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临床治疗成就方面。
( y0 n9 w- g6 t% C    中医的临床治疗一定要先有西医的诊断,是一层裹脚布;临床观察有无疗效,一定要按照分型一成不变,也是一层裹脚布;不许参用其他治疗措施,只许观察一药一方,还是裹脚布。按照化学合成方法、单一有效成分的思路,研究中药、研究汤方、说明疗效、不许自制丸散膏丹,都是五花六色的裹脚布。
- |9 N7 v. c. b9 ]" w5 D中医学的裹脚布已经缠了几十年、上百年,很多人已经习惯成自然,即使放开了缠足的裹脚布,脚已变形,路也难以走快了。但是,对于那些刚进入中医之门的青年学生们,刚步入临床的青年中医们,放开他们的裹脚布,也许还可以长成一副天足,走在新世界的康庄大道上,快步前进,迅猛发展。因此,鲁迅先生“救救孩子们”的喊声,对于今天的青年中医们,也许是很重要的。' q0 B' l/ ~3 D6 _& [% c$ `4 W* t
   “裹脚布”与“紧箍咒”不同,尽管一开始都是别人强加上去的,但是,紧箍咒对于中医的限制,是需要“念咒语”来发生效力的;不念的时候,或许并觉得有限制。就像那孙悟空,他在除妖降魔的时候,未必感觉到有紧箍咒的存在。“裹脚布”却不一样,它不仅时刻存在,时刻发挥影响,而且即使是放开它,脚都可能会已经变形,不能复原。这就是一种悲哀,一样难以挽回的损害,但愿早日去掉“裹脚布”的制度,使“救救孩子们”的呼声,能够在未来的生活里得到实现。( p2 O3 }" h/ k7 x
2008、1、25
; r; u. f  ^/ u4 s" m7 c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