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d( k' Z, H9 W6 o H1 f2 `
E( \+ O- |8 S$ m% r
今天上午9时,由中华书局主办的《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新书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o4 r3 t$ p) j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发布会。来自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十余家图书馆的代表及来自中医学界的专家代表也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主持。
2 }2 w6 [( e* l
& E& x$ Y* z% i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主持新书发布会
9 d, r2 V% }7 ]7 c {6 J5 O7 v/ `6 X
会议开始后,《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主编郑金生与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分别介绍了《丛刊》的编纂情况和出版情况。
. V4 Q1 u/ `5 }/ r
郑金生介绍说,《丛刊》的编纂工作虽然只用了三年多,但是调研复制工作却用了整整二十年,通过整个研究团队的努力,抢救回归流散海外的中医珍善古籍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可为促进现代中医研究发挥巨大作用。
9 e/ b! J& m# G: E* V
' ?6 G0 p# P# S) d( V" o4 O
主编郑金生介绍《丛刊》编纂情况
! ^ S; r" U, d+ n0 r
徐俊表示,此次与郑金生先生的合作,加强了中华书局与学术界、图书馆界的合作,也为继续开展海外中文古籍的调查回归与整理出版工作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6 T. b" z1 |, r9 [/ B4 c) e/ z7 s9 L& c- \6 ^/ A7 S8 F
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参加发布会
4 ^0 S; I. {5 P. d$ ]& i《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是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主编为著名医史文献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郑金生先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郑金生及其团队先后赴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国进行文献调查,历时二十年,基本摸清了海外中医古籍存藏情况,并复制回归大量珍稀的中医古籍,本《丛刊》即是该团队多年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现。全书收录散佚海外的珍稀中医古籍427种,其中有宋版 8 部、元版 11 部、明版 214 部、清版 40 部、近代抄本 7 部,另有和刻本 18 部、日本抄本113 部、朝鲜刊本 16 部,多数在国内已经失传或存藏极少。中华书局将之影印出版,成书402册,并精心撰写提要1册。
Q: }2 h; U$ L. o' c
; g5 S+ O4 U* L+ g: G- {+ F% S3 F《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
% s. Q5 d% L! K6 t$ N
著名医史学专家李经纬回顾了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的发展历程。研究所在几十年的科研实践中,发掘、整理、研究、推出了以马王堆医书、武威医简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众多的科研人才。本《丛刊》的出版即研究所自己培养的科研团队团结合作的成果。
$ k- [) X; c. O, f
. Y; O8 [. d- m8 F著名医史学专家李经纬发言
5 |; ?% k, l1 `3 h. @) N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总结了《丛刊》编纂和出版的意义:可补国内藏本之失,可合残本之缺,可改医史之误。该书的出版既是古籍整理成果,也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一大成果,说明中华书局除基本典籍整理点校外,还重视原本影印回归。我们愿意继续为中医古籍的发展创新提供基础资源,化藏为用,普惠众人。
. V* _% r' W& u0 K
7 y# A( r, N5 R1 m& h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发言
8 q& V6 s& R& K$ b! B! L( G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盛赞此书为使用现代复制手段实现域外汉籍内容回归的又一典范成果。与同类型图书相比,《丛刊》把实用性的标准放在首位,收入了大量国内失传的珍稀古医籍,极具专业水准,可补充国内所藏。
# d( ~( t; A2 o4 J4 F- m( Q) }7 A% ] j
* E# j, _5 E; k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发言
; `; |0 D3 N+ ~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表示,《丛刊》是建国以来书种最多的一部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图书。集团下属的中华书局是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的优秀代表,该书的编辑制作体现了书局的专业实力。希望图书馆界、学术界与我们继续加强合作,更好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贡献力量。
& H* R% Z j& ~. ?
4 G) V" F& d+ d! u" p5 w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讲话
/ {3 _ I0 {& ]7 {: \ y& c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祁德树表示,本《丛刊》在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立项评审时,获得全票通过,专家一致认为将流散海外的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归纳整理、整体推出,不仅对中医药的文献发掘、理论研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对中医诊疗经验的继承弘扬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愿意为这样的优秀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m7 Z7 N1 A5 H$ Z) F
& [/ B: M" z) m" q7 V. |1 U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祁德树讲话
D- W# _# _$ Z3 L/ U( x; x0 o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指出,《丛刊》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即顺利出版,很好地落实了习总书记“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指示。本书是文献学、史学、医学的结合,具备“全、新、精”的特点,汇集了编纂团队的智慧、能力、水平和毅力,对建设健康中国、造福国民乃至人类健康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 ~/ a! ]9 K7 [3 T0 }. ]
! y" o9 Z1 n9 g& ]%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讲话
8 N" Q, z$ C$ U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李一昕代表总局吴尚之副局长发表讲话。讲话指出,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长期以来一直将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出版作为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统筹,做好规划,积极部署和开展相关工作。《丛刊》的整理出版,作为海外古籍整理出版回归工程的示范性成果,不仅为我国中医药学、古籍版本目录学等学科提供了一批极为宝贵的文献资料,而且为我们积极开展海外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相关有益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他还对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提出了几点希望:要高度重视中医古籍文献挖掘工作;努力提高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出版质量;大力推动中医古籍文献的普及应用;不断加快古籍出版融合发展步伐。
3 n& H* q0 X/ q# x. a
$ X1 Z' q, L( q) X/ v( j/ o: p7 V! h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李一昕讲话0 r; h& `8 @; d, t, R8 ~! A- D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强调,这些域外珍稀古医籍的回归意义重大,并以“青蒿素”的发现对古医籍的借鉴为例,说明了古医籍依然在造福现实中的中国和世界,对学术研究、技术进步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他呼吁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应用结合起来,继续深入挖掘,以使更多的优秀的古医籍得以呈现。
7 n7 V1 K5 d8 _' u: f5 a
8 ]8 O4 o. m/ e; ?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讲话; D1 M E) _% A" J N; @
发布会上,图书馆和中医学界的其他专家代表也对《丛刊》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书的策划出版是近年来中医文献领域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也是当代海外汉籍回归工作具有示范性的成果。
0 l( @4 a8 N) D0 B( J) U+ E
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网、北京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 y( e+ E5 h; p9 @! ?, D! T
* O( b1 v" m, j5 `2 J: [6 o; ^
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全403册)郑金生 主编
ISBN978-7-101-11763-9
180000.00 元
; H, ?+ h8 K# P6 b1 y
(统筹:启正;编辑:平安)
: D: ]. Y3 s: I7 o P/ v% }5 Q
' G2 ]; o/ o' F- O& L+ f&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