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中医思维十

可快速关注
& L# C; [- }9 I$ h1 V
导读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证六十余载,擅长恶性肿瘤诊治,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取得了突出的疗效。
癌毒的概念“毒”是中医病因学说中一个特定的词义,意指病邪的亢盛,病情的深重,病势的多变,既可因多种病邪蕴酿形成,也可为特异性的致病因子伤人为病,传统多用于温热病范围,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病症。由于癌的致病性与难治性,周老认为癌病为患,必夹毒伤人,从而提出“癌毒”学说。
0 M. L( `+ Y) t1 P8 E! K0 @
癌毒的特性& R7 s8 x" c9 s4 B1 D
/ B/ ]: z1 O' O* U- [- J5 T" S. E5 H1、猛烈性:癌毒一旦伤人,则病情进展迅速,虽体质强健者,也难免病情恶化。癌毒内蕴,易致一些危重症候,如剧痛、出血、神昏、臌胀、恶液质等。
; W$ I6 l, z' j% F5 G. x
2、顽固性:癌毒蕴于体内,难以祛除,故其为病,缠绵难愈,即使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肿块缩小或消失,但如不加巩固,则很快复萌,再度发展。
! D4 s+ ]+ L9 v
3、流窜性:癌毒流窜走注,善变不居,难以局限,随血脉流窜全身,并在它处附着为患。这是恶性肿瘤转移播散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为病顽固难治的原因之一。
, A9 ^7 w4 i8 q- K9 F' x4、隐匿性:癌毒虽致病猛烈,易引起危重症候,但在早期,又常隐伏不现,患者症状轻微,难以觉察,致使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1 Y7 J% C3 D( n& {" ~: p/ `
5、损正性:癌毒作为猛烈伤人的病邪,极易耗损气血津液,伤及五脏六腑,导致机体气血津液亏虚,脏腑功能失调,表现出形体消瘦、疲劳乏力、不思饮食等虚损状态。晚期终致五脏皆衰,气血耗竭,甚至阴竭阳亡。
) R: H m* V6 d) H( R% [
癌毒致病的机制
4 b* S! G! t8 _/ E1、癌毒留结-肿瘤发病之根
" B1 D7 R0 W% h0 B. C" @5 m
恶性肿瘤病理过程虽复杂,但总由癌毒留著某处为先。癌毒一旦留结,阻碍经络气机运行,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留结为痰,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则停留为瘀,癌毒与痰瘀搏结形成肿块,附着某处,推之不移。瘤体一旦形成,则狂夺精微以自养,致使机体迅速衰弱,诸症叠起。正气亏虚,更无力制约癌毒,癌毒愈强,又愈益耗伤正气,如此反复,则癌毒与日俱增,机体愈益虚弱,终致毒猖正损,难以回复之恶境。
- ^, ~+ ]3 T9 j3 {2、癌毒走注-肿瘤转移之因
- ?9 V+ J& j! Y! v# Y! @
转移是恶性肿瘤一大特点。中医认为,导致恶性肿瘤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癌毒的流窜走注。当恶性肿瘤生长到一定阶段,癌毒随血脉流窜走注,并在它处停积,继续阻隔经络气血,酿生痰瘀,形成新的肿块。“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故癌毒停留之处,一般为机体虚损之处。
+ \- C. a; O4 K; E Y2 w: y: E
3、癌毒残留-肿瘤复发之源
* T6 e" D8 D0 F, t0 J7 [" Q
恶性肿瘤经治疗后,可能症状缓解,肿块缩小,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后,又常复发,这是影响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非常棘手的问题。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经治疗后,癌毒之势可能大减,但很难彻底根除,此时仍有少量癌毒伏于体内,若不加巩固,癌毒逐渐萌生,又可致肿瘤复发。
1 X! s' A/ l: B$ f2 B1 W$ F& g4、癌毒伤正-肿瘤恶化之本
' N# z. Q, v1 e4 m7 ^! X; _恶性肿瘤形成之后,作为有形之邪,继续损伤脏腑功能,妨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使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不断地转化成痰瘀等病理产物,使肿瘤不断生长。如此,机体的精微物质不断耗损,机体各组织器官失于濡养,正气亏虚,无力抗邪,则病邪日盛而正气日衰,终致病邪猖獗而脏腑皆败,气血耗竭之恶病质状态。
0 B* g& _) V" p8 Z( W( w" g
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方法与思路
5 s% H! U' b" t5 v
- X! y" L: }) g- ]; x0 G1、癌毒是恶性肿瘤的病机关键
7 p5 D5 v& z: Z" `
周老强调临床辨证应首重病机,认为“审证求机”是中医理法方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病机是病变实质的反映,对临床立法组方有着直接指导作用。多数中医学者认为肿瘤病机虽有多端,但概而言之,不外“虚、毒、痰、瘀”四端,四者之间常相互夹杂、相兼为患,周老认为癌毒是恶性肿瘤的病机关键,恶性肿瘤的治疗务必以“消癌解毒”为首要。
- v' J x& u6 \& d2 B _/ G; B# @2、癌毒与其他病邪形成复合病机共同致病
" J2 Z6 }, F0 L2 K, F
“复合病机”是指两种以上的单一病机兼夹、转化、复合为患,是难治性疾病的病机特征,多为脏腑病机、基本病理因素之间的复合。根据癌毒的病因、特性、致病机制,周老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但并不是单一病机致病,多与其他病邪形成复合病机共同致病。癌毒致病则为癌毒与痰、瘀、湿等病理因素之间的复合,如恶性肿瘤的患者临证常见痰毒、瘀毒、湿毒、热毒等复合病机。
/ I) W7 i) P8 q2 Z4 c- K& g0 N) l3、病机证素是癌毒辨证的核心
) \7 w* V& c& m8 r* h9 b“病机证素”是指各种复合病机可以构成辨证的要素,交叉组合成为证候的名称,是辨证诊断的基本单元。结合恶性肿瘤的病机特点,周老认为“癌毒郁结”证是癌毒致病的基本证型,“癌毒郁结”证衍生四大子证:痰毒互结证、瘀毒互结证、湿毒互结证、热毒互结证。
! ^7 d3 S8 l6 t% o
4、消癌解毒、扶正祛邪为治疗关键
! w' S6 t4 ~9 y# A3 e! e+ Y周老认为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治疗大法为“消癌解毒、扶正祛邪”,临证根据邪正虚实、标本缓急,或以攻毒祛邪为主,或以补虚扶正为主,或攻补兼施。根据癌毒与痰、瘀、湿、热等病理因素兼夹主次情况,配合化痰、祛瘀、利湿、清热等治法。初期,正虚不显时,以消癌解毒配合化痰软坚、逐瘀散结为主;中期,兼有脏腑功能失调时,可适当伍入调理脏腑功能之品;晚期,正虚明显者,则以补益气血阴阳为主,兼顾消癌解毒、化痰软坚、逐瘀散结等法。
! U1 C9 q# D1 ^, q* j$ C
5、理气解郁为治疗要点
$ V. z7 _. r: J! S) b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一般都经历了从无形到有形的演变过程,学者往往忽视了气郁为无形之邪,情志失调在癌毒的内生以及恶性肿瘤的产生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周老提出,恶性肿瘤的治疗需重视理气解郁。
) A5 p+ y0 R. ^, y- R
6、补虚扶正为治疗根本
+ O. N+ g% p+ ?2 W0 E
脏腑功能的失调、气血阴阳的亏虚是癌毒发生发展的关键,正气亏虚、无力抗邪,则癌毒愈甚,故在坚持消癌解毒的同时必须兼顾补虚扶正。
* Q d8 {" b% Z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组方遣药原则) j9 d3 Q. K' R4 g
) i6 ]% }+ q$ h+ J( v* g
1、多法合用原则
8 _! N, i5 `( F/ E1 {) B
癌毒与痰、瘀、湿、热等病理因素同时胶结存在、互为因果,亦可兼夹转化、共同为病,构成恶性肿瘤的复合病机,因此必须要多法合用共同治疗。多法合用虽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法则,但并不能背离辨证论治的前提原则。周老善以复法大方治疗恶性肿瘤,所谓复法大方是指针对疾病的多重复杂病机,组合运用数种治法,处方药味数目超过常规的一种特别的治疗用药方法。复法大方所包含的治法一般在3~4种以上,处方药味数目在15味以上,常多达20~30味。周老治疗恶性肿瘤经常选用的复法大方主要包括:消癌解毒法、化痰散结法、活血化瘀法、化湿泄浊法、清热泻火法、理气解郁法、扶正培本法等。
% j& l4 J: G; H% Q2 ~, M0 H
2、辨证用药原则
: {( B0 J f: Q C r% I( T; u
周老临床常用消癌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白毛夏枯草、山慈菇、红豆杉、肿节风、制南星、土茯苓、龙葵、炙僵蚕、炙蜈蚣、露蜂房、漏芦、炙蟾皮、马钱子等。消癌解毒类药物常兼化痰、祛瘀、利湿、清热之效,应视病情而辨证择药,如热毒甚者,当选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漏芦;痰毒剧者,用制南星、炙僵蚕等;湿毒重者,宜用土茯苓;瘀毒重者,当用炙蜈蚣;病以血分瘀阻为主者,可逐瘀为先,伍用炙水蛭、莪术、炮穿山甲、桃仁;兼气分者,可配用八月扎、路路通;肿著者,配王不留行、海藻等。
2 S- Q# s# w7 p+ Y
3、辨病选药原则
[% Z" f4 d) S辨病选药即根据不同的恶性肿瘤,有针对性选择不同的抗癌解毒药物。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选药,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周老治疗肺癌常用的药物为山慈菇、猫爪草、泽漆、露蜂房、白花蛇舌草等;治疗胃癌常用的药物为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肿节风等;治疗肠癌常用的药物为仙鹤草、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治疗肝癌常用的药物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仙鹤草、山慈菇、漏芦等。
+ X7 m }5 w6 E7 q$ l* _9 w, w1 F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医思维十平台无关,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J+ W0 v9 ~. u# t0 I# Z
本文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年25卷第6期,由中医思维+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由中医思维+(zhongyisw)分享。
# k, G* }/ G9 k% Y, u I% b★葫芦中医精品微课开始预报名啦
名额有限,预报名享优惠,识别下方二维码锁定席位
; F/ x4 X8 j! k4 z. g5 N5 ~6 B3 R3 X1 ~7 X" ^$ C9 z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