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4237|回复: 7

中医头上三座山,禁锢国手二百年,可以“超越”难“推翻”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38
发表于 2023-3-24 06: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4-5-25 09:37 编辑 2 }2 m$ c0 b$ I7 A1 ]3 h1 \

+ ^0 R& q$ U! F. S$ p4 i  O; E
复兴中医,必须深入认识历史成就、脚下道路、未来目标,有道是:
2 Y# x, f6 f/ R: u4 Y% b. ]
复兴中医战略

0 g( q- z4 d, @* l9 ^! Z, F! f. V
曹东义

4 K8 w+ X7 ~% `1 O: L
中医头上三座山,禁锢国手二百年。
解剖吓到王清任,病名蒙蔽上工眼。
化药泛滥成灾难,医者融合亮宝剑。
理论自信出疗效,五医传承是关键。
2023、2、24

8 s. t; f! H5 \3 _4 n: q& o* R% Y名词解释:& q" Q; x) P$ T1 g4 V6 @
三座山:解剖、病名、化学制药4 K, s' [, u* \+ ~- y
五医:医疗、医药、医保、医教、医政
, R- j! w2 E6 r" j* F( U
* m+ O3 B( F, N: ]# p
专家观点丨曹东义:中西医应从“求同存异”转为“求异存同”
/ }' d4 H* Y. \/ D9 N# a+ W$ _! H

" H( y. l4 Z% f- W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强调,“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需要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各界给力、大众欢迎。

4 F! w! {9 ^6 V4 `- ~1 t( n
  中医与西医属于不同的学术体系,必须“求异存同”(尊重差异为第一义),才能做到中西医并重,并逐步走向复兴。过去强调“求同存异”(追求一致为第一义),造成了中医学术内涵的不断萎缩,比如在西医病名之下辨证治疗,中医就处于发现不了目标,也评价不了结果的尴尬地位,就不能“卓然自立”。
  毫无疑问,西医的学术体系,对于中医来说,有强大的技术壁垒,比如解剖生理、疾

" n' m5 x, y/ L8 t' z9 k- Z: Q  l& y+ ^2 q: k7 \

4 ?' ^' l+ |/ q, S5 s8 O
病名称、化学制药,中医药如果不能在学术原理上突破这三大壁垒,就难以找到学术自信的基础,也难以获得发展的广阔空间。
  结构决定功能具有局限性
  西方医学的解剖生理,是以“构成论”为指导的学术,认为“结构决定功能”,它主要研究明物质,是“从有出发”,“以有为本”。
  现代物理学认为,世界上的明物质只占6%左右,大量存在的是暗物质、暗能量,因此,“结构决定功能”的西方医学,具有明显的缺陷,生命的结构是一个不稳定结构,都来源于一个受精卵的不断分化,是牵一发动全身式的网状互联结构。所有的细胞代谢,都必须依赖整体环境的支持,需要相对恒定的温湿度、酸碱度、渗透压、生长因子、黏附因子、激素、微量元素等微生态的调节,而且克隆技术、基因研究,都提示了细胞核具有“同质化”的普遍性,这就从学术原理上决定了“结构决定功能”只是相对正确的初浅知识,不是唯一正确的学术原理。
  中医学以“生成论”为基础,主张有无相生,世界不存在“真空”,所以既研究明物质,也研究暗物质。中医“从无出发”,研究生命与健康,认为人与天地万物,都是自然整体生成的,最高的层次是精神,心神是复杂巨系统整体涌现出来的功能,精气神不能在局部找到相对应的结构实体,疾病也是“从无开始”逐渐生成的,无论多么努力生命也总归会消失,疾病治疗的目的,也是促使其“由有变成无”,因此,中医是“以无为本”的学术体系。
  自然生成的生命有结构,生成论可以包容构成论,中医学术能包容西医技术方法,尽管目前看来西医很强大,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程度很高,但是从学术原理看,中医未来必将成为世界医学的“显学”,西医必将用中医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体系。
  中医是会看病的哲学,也是充满智慧的医学。东西方医学的差别,是因为它们指导理论的差异,决定了其技术方法、临床经验的不同。在交流之中,通过互相争鸣、碰撞,有可能会逐渐融合。
  中医的疾病观强调暂时性和可转化
  在临床上,中医与西医分别抓住了不同的东西,西医看重病灶,把它当作“构成”来研究。中医依据生成论来辨识证候,认为所有异常结果都是生成的结果,而不是原始构成因素。可以说,证候与病灶分别反映疾病的侧面,证候包容病灶,而不是单纯由病灶决定证候表现。
  比如,冠心病的诊断必须依赖病理检测,有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看似属于很明确的“白箱病灶”,但是其纤维帽是否稳定,是否发生“冠脉事件”,不仅与病灶形态有关,而且与饮食、情绪、气候、劳倦、感染、血脂、血糖等都有关系,是一个随机而动的“黑箱控制”过程,并且不容易消除这个病灶。
  临床医生即使是控制状态,也不能笼统地说什么药是治疗冠心病的,而只能说选择的药物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某个受体阻滞剂、激动剂等,需要说出分子靶点的作用机制。也就是说,在具体治疗过程中,病理解剖的“白箱病灶”已经太粗略了,病灶既不能精确地说明过去,也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甚至不能精确地指导现在的治疗,因此,“白箱病灶”诊断实际上只是一个笼统的“灰箱”。
  推崇“精细检查、精准控制”只是西方医学的理想,找出来“慢病高发难治”的世界难题,很多疾病是不能彻底治愈的,只能是保留病灶,控制症状,甚至是终身服药进行控制。很多人有许多慢性病,可以干预的靶点布满全身,因此,也就存在着“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恶性循环。
  中医的诊断“以无为本”,强调疾病的暂时性和可转化性。中医的疾病名称,都立足于“破字当头”,都是为了让病灶、症状消失,即使还有病灶存在,也可以做到“有病无害、有病无痛、带病延年”,有尊严、有自信地走完人生道路。
  尽管中医的治疗是“黑箱操作”,但是,我们看到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正是紧紧抓住复杂微观变化的整体综合状态,是大道从简,执简驭繁,而且通过反复实践,以中医理论贯穿起来的中药、针灸、按摩等都可以为帮助病人由疾病向健康转化,是理、法、方、药一气贯通的整体医学。它往往能够解决西医所解决不了的复杂病情,取得意想不到的临床疗效。
  “非药物疗法”是一个歧视性称谓
  《黄帝内经》推崇“圣人杂合以治”,认为针刺、艾灸、按摩、导引等与药物治疗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说“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千百年来一直把毒和药并称。《神农本草经》也是把药物分成上中下三等,认为药物有毒,但是可以治病。历代的中医学家,都善于化毒为药,充满“有毒无害”的大智慧。
  西方医学认为化学分析是金标准,靶点治疗是精准控制,对于其他疗法有等而下之的歧视态度,并且认为不能用构效关系、量效关系说明的疗法,都属于不精准的疗法,一言以蔽之蔑称为“非药物疗法”。这种霸道的“精准”未必是世界本来的面目,并且化学制药的产品,往往是大自然的异物,生产的时候污染环境,吃进去污染身体,有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必须尽快排泄出去,否则就会蓄积中毒。
  中医属于“道术并重”的医学体系,一百年来“重术轻道”,逐渐走进衰落难逃的怪圈;在面对西医的时候,如果只是“求同存异”,就容易“丢了自己”。只有坚持“道术并重”,与西医“求异存同”,彰显中医个性,才能逐渐走向复兴。
  “中医之道”有不同层次的表述
  中医靠整体生成之道,生成的生命,从无开始,“以无为本”;生成的生命有结构,与天地万物的环境因素紧密相关。
  中医有形神一体之道,认为五脏是“五神脏”,主张“形神一体”,凡是有皮脉筋骨肉的地方,都与五脏有关,也就是形与神密不可分,是一体两面。
  中医擅“多元并存、整体和谐”之道,认为五脏之间的关系,与天地自然相应,其规律除了有阴阳之间的平衡关系之外,还有五行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克制,生克制化的关系,不能一脏太过,一脏太弱,更不能去掉某个脏腑。
  中医说“内外相关”之道,依据内外相关的整体性原则,可以通过人体色脉气味,反应人体健康状况,不需要深入人体的内部去进行检查,因此,“内病外诊”属于中医独门绝技。“内病外治”是在体表、肢体远端施治,解决内在疾病的问题,比如针刺、艾灸、按摩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即使是喝汤药,也是借用中药的四气五味与脏腑、气血津液、血脉经络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中医是“杂合以治”之道,中医的治疗措施之间,经常是多元并举,帮助患者自身恢复健康,可以也应该形神兼备,衣食住行、内服外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措施的特点,“千方百计”“活法巧治”是中医推崇的,绝对不是长期使用一种不变的方法,让人“终身服药”。
  中医有“用象代数”之道,立象尽意是古人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自古以来,古人就了解到世间万物都有数有象,是象与数的统一体,《河图》《洛书》《周易》《老子》之道,生命之学都是这样,都有数,是天地自然之数,也是“大衍之数”,分阴阳,有五行,讲生成。
  中医的辨证论治这个词语虽然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它的神髓早就化生于张仲景的“随证治之”。其背后深刻的原因,是立足于疾病状态的不断变化,外感病有六经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别,内伤病也因为饮食起居情志变化而起伏,随着日月阴阳运转而不同。辨证论治不是“分型治疗”,辨证的过程,就是运用医学理论的过程,“候之所始,道之所生”。
  中医是扶正祛邪之道,发病的原因多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处留邪,久瘀成毒,影响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发挥,就出现了各种病证。“扶正祛邪”,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活法巧治,是中医智慧的体现。
  国家推进自主创新战略,中医药已经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使中医有了彰显个性的保障。发展中医学术,必须有理论自信,才能扬长避短,做到中西医并重,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38
 楼主| 发表于 2023-3-24 06: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五医联动”,复兴中医
5 s3 i. x( a4 \1 I曹东义 发表于:2023-2-25 16:18:3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阅读数:881
+ r$ i/ ~1 _! d+ d! X& k2023年2月24日曹东义在《中国中医药报》第三版发表文章:《反思三年抗疫,遥望中医复兴》
) `+ B/ J: |# R$ Q
( A& L4 T( N3 F: a' Y  _& M4 W2 V* ]& `9 {/ P& T0 o
) K* d* a3 u3 B1 N  g7 d2 ?
反思三年新冠,遥望中医复兴
  g, Z  g0 u, d& u# B6 k曹东义
3 r: Z7 z6 R+ A0 U& E* |2 u7 o$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f9 V/ w; A+ }. }, n) t& P# F
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0 T2 q3 |' H& e1 \1 L6 p+ V& y7 r
2023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总结了三年防控新冠疫情的历程。我们赢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这是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卫生、民生领域,旷日持久的斗争,规模大,困难多。
; R' b. E4 w, g! f8 g5 @0 j5 J0 N走过三年考验,尽管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经受住考验,生活依然有序前进。, U! q% {8 A1 e# K3 `2 |  @% T
一、经历非典,再战新冠
2 Y% \- l% f! u1 r2003年的非典已经给我们上了一课,中医参与了全国疫情的防治,也获得了世卫组织专家肯定,认为“中医药是安全的,在诸多方面存在潜在性价值”。但是中医的成果似乎没有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同。
8 e+ H1 ?; u+ V4 {' ]2006年出现了取消中医的逆流,反中医思潮沉渣泛起,曾经轰动一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牵头成立中医工作部际协调小组, “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在全国开展。2 q- {6 j' p; O3 f. o! ?  c# {
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中医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 G! J8 M) U1 F6 ]& Y! H+ J4 b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医药出手不凡,第一时间进入主战场,世人看到了中医药的现实作用与巨大价值,达到了邓铁涛先生期望的“历经突发的SARS之战后,世人开始正确认识中医”。) ?+ G! ~5 c* G; C
防治新冠的举国体制,避免了“华佗无奈小虫何”的医学家悲哀,全国一盘棋让世界为之瞩目。6 @& ]4 e  ~# ^5 g5 B8 D5 a8 X
二、“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大有可为
% A0 L2 \; f7 l2 x2022年末突然来袭的新冠病毒感染,让很多人发现自己不是“无症状”,而是症状很多,也很重,甚至长期失调,不仅引出了旧毛病,还增添了很多新毛病。  B6 l  o# l$ j. [+ m# a! X- ^& Y
“出水才看两腿泥”,感染新冠之后很多人虽然不发烧了,咳嗽也好了,但是还有很多不舒服,因此提出了“新冠后遗症”“长新冠”。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维障碍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7 n. L% I  Y9 G
新冠后很多人的肺部有毛玻璃改变、“肺结节”“肺纤维化”等复杂情况。因为很多患者“年事已高”,还有很多基础性疾病,逃过一劫很幸运,后面的问题“很复杂”,需要智慧选择。
( e9 l: A9 ]- v8 X中医药诊治这些证候、病状,可内服,而更多的方法是“非药物疗法”,可以“急则治标”,也可以根据不同人体的情况,“缓则治本”,达到长久健康的目的。5 a- D# n$ a/ I! _+ b- m( T
疫情过后,西方医学模式带来的“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是世界性的医改难题,此时中医优势突显,这是因为“中医是会看病的哲学,也是充满智慧的医学。”( s$ I9 v/ D% H/ O* c6 G1 O
三、复兴中医,需要“五医联动”: H( s6 p* x5 @0 B* u0 K
西方医药是高度发达的医学体系,从理论到技术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其“盈利模式”很成熟,属于“医疗、医药、医保、医教、医政”五医联动的体制机制,单一拆解这个模式无济于事,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只有整体应对或者消化吸收,才能“洋为中用”成为中国卫生体制的构筑材料。
9 Y; F  l' f- Y/ A/ z: E复兴中医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必须借助西医的“五医联动”模式,才有可能走向复兴,否则单独某方面的突破,虽然有可能获得局部的发展,但是不会全面成功。
( N1 ?5 M  c/ B! j医疗、医药、医保处于“五医联动”的下游,上层建筑是医教、医政。! {( G& N5 @6 z2 K
医疗事业需要人才去做,也需要规模发展,离不开医教研整体发展,或者再加上产业、文化、医养结合治未病等,才能在“适者生存”的环境里不被淘汰。
! ]2 g4 J! z3 T! b6 S, F医药是中医人依赖的治病工具,有饮片、颗粒剂,也有中成药,目前颗粒剂发展势头很猛,以其可大规模生产、服用快捷方便的特色,将会占领主要市场。
+ t8 {/ q. S( O0 ~! {0 e* m医保的作用需要大家重新认识,它保的是国家的卫生体制、体系、网络,而个人只是这个体系的终端用户。中医药很多简便廉验的方药、方法有着巨大的潜力。
6 B% I3 E, s. J3 p4 _8 w医教是中医事业人才的摇篮,中医教育不能匍匐在西医的体系之下,当前要切实遵循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
! o) d& J( y5 G" f中药,历代都叫本草,药的繁体字“薬”就是让人快乐的草,毒和薬难分,有毒无害是中医的智慧。“天地精华聚成薬,四气五味入脏腑”,而西药基本属于化学合成药,它是大自然的异物,生产的时候污染环境,吃进去污染身体,需要尽快排泄出来,避免蓄积中毒。
4 n$ I7 N; p' f# u: ]$ q一百年来,中医与西医“求同存异丢了自己”,需要“求异存同走向复兴”,中医是生成论的医学,西医是构成论的技术,属于不同体系,但是两者可以互相协助、包容发展,关键是需要真正的中西医并重,才能共同发展。
/ D- x7 _7 V* M7 Y1 z/ v: B二十大提出“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发挥重要作用,逐渐走向辉煌的未来。
& |0 l/ F7 I4 ^# T4 _2023、2、17投稿,. C+ r- Q9 I) g2 o0 M1 |3 K
2023、2、24日刊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1

主题

173

回帖

122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23
发表于 2023-10-28 09: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大学专家学者,能亲自,或者派高徒,深入民间中医传承机构,比试技能、切磋理论渊源的话,想必涉医各方,走到一起,并轨而行的大势,也就顺势而成了呢。
4 M/ S& Q9 N  n7 p谁都放不下面子来研究自己不懂的技能的话,可能彼此也就只能在文人相轻的痼疾状态中,步履维艰了。
* m) I2 l# P3 y.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3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7: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I) j$ L: _' G8 f9 y1 X' Q因此,需要站在更高的地点上看问题,需要包容、超越,而不是不共戴天。
3 D5 X$ f9 s4 Z" M
! Z6 T' l% I0 `) |; V0 W. ^; H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T4 t! r$ P% X- x$ h8 E3 e$ ?( V3 e# h4 g
【新提醒】中医头上三座山,禁锢国手二百年,可以“超越”难“推翻”[来自: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f ... =%C8%FD%D7%F9%C9%BD0 C* k  n  ?3 F* S

# O+ Q- g# e% O/ A1 Z9 h& Y) |宋小明,扁鹊酒熨:" y: x7 X' x$ T* M& O
: [8 B4 y1 Z% T# O' H

$ w, N) ^0 q/ z, H- c宋小明,扁鹊酒熨:
8 n' x0 u6 F- z. g$ e' D( J继往开来 继续前行 永不停歇! \- Z( B: d5 U% w+ ^+ S
* |& y0 A$ k4 {; y8 F8 w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C. r3 ^7 X7 g7 c  n. l
[链接]曹东义:经络是维护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不容轻易否定[来自:燕赵中医]
, T- _% k5 B# }0 A- ?  \7 y) j# V; P# i$ A
) y& H  s2 P8 h- S; g6 D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m' |9 s1 {* C6 T+ _# u' C) u6 S! O[链接]曹东义:不是经络不存在,是它的存在不符合西医的解剖标准[来自:燕赵中医]  e# ?9 z4 u3 o: z! O$ H7 h
4 \! }0 j0 E1 J5 Q) c* E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Q% Q' M  H4 W% a: y, v  @8 U[链接]中医有西医切不掉的脾,更有西医看不见的“经络”[来自:燕赵中医]4 m# r- ~, q) X2 E( l
, N, \' A  K* ]* U
赵利民藁城贴药:
) m. Z/ `& ~" U" u6 i! \% s; e( t- j& |
  V/ c2 I* ~9 j" V: }2 }% {7 j% \
杨秀峰,胡耀贞静动气功:2 N/ Y9 J$ O3 e) f( T2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2 M& @0 P& \" w- ~
* U" g* z* i- d% l; s1 m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O" l8 |4 s# W' w' n3 G" i8 N0 ^5 e8 v  G[链接]曹东义:误说中医“非法使用脏腑”:不符合西医的解剖标准[来自:燕赵中医]5 J( t% e: M" a

' z2 m" J+ T" f1 D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E- c6 W" I: A$ \
[链接]曹东义:中医若“卓然自立”,必须超越西医病名的“硬核壁垒”[来自:燕赵中医]
  j' o- r! e0 w2 h& ]. i$ ]1 a. z8 Y4 N! @! n) m& Y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k8 x3 ]6 J7 k& c
[链接]曹东义:超越定性定量分析,杂合以治一揽子解决[来自:燕赵中医]# \' c! w6 d" Z

' ^0 q) L3 J$ h2 i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8 U- f) g! ~- Q  B5 |4 `这些文章,都属于未来发展的“启蒙性论著”,学好了,变成自己的思想了,就可以行走江湖,打败天下中医黑。
9 f5 A/ V, i7 G# p1 p1 D4 z5 u( N4 A5 J2 e! ^( a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s" n0 C$ T! a. a: i( E上述的文章,都是为了超越中医头上的三座山,不是望山兴叹无可奈何。
6 V) ]3 z, A' r- E!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38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7: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6-22 17:29) Y) y- f& o$ D, b, |4 f) U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v! `/ |6 ?( i: R6 c6 B因此,需要站在更高的地点上看问题,需要包容、超越,而不是不共戴天。

( C; p: t  q, O8 x1 X2 K+ y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6 b' H% h4 c' @! M! G% @8 _[链接]曹东义超越定性定量分析,杂合以治一揽子解决[来自:燕赵中医]
  ?* A2 V6 z" ~* ~1 a) e$ ]# g0 x: Q: g$ I) c! o1 K' U  P
船舰,跟诊。陈传健:
: T: K- H3 A' Q- I[视频号]养慎的动态
5 C0 i2 S& Y. w
4 ]! ?9 t3 g! \- i' X' a3 m宋小明,扁鹊酒熨:7 u. Q, H/ m3 E
[视频]2 l6 O* j  i) e1 ?2 w; p2 K1 y9 K
6 D& @3 `! s/ M/ B9 ?1 |; E& z
李源:
& f/ i+ L6 i, v, _# b3 \其实,老师近期发的这些都是老师20年前的观点文章了,现在读来依然如故。由此可见中医传承之难,复兴之路任重道远啊~~& \2 e1 t1 T- L

2 ]4 ^$ w2 Q) W0 `" F宋小明,扁鹊酒熨:( f/ E" j6 w0 k2 v! J2 Z
[语音]" T0 J7 r# K' r; O( t7 d! p" w& t( M

& l3 D9 U# _2 H+ s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3 C. t2 _) V, v0 [7 q5 t0 U( Z老生常谈,不厌其烦,知音难求,复兴艰难。
3 S# F. E0 B. p
5 p) \3 {9 k' z# }5 d+ [  A$ N李源:
4 O: F8 \" `" L# h当下的中医现状,基本上就是一群不懂中医,却拥有了中医话语权的人,在引领着中医一路狂奔~~
1 Z$ V& f$ o4 S- A* {1 u却不知奔向何方~~3 v7 f# I) r  V4 }5 c/ u
' o' X' V; V$ m* _
李源:
. ]  c4 l( I( e& W3 l20年过去了,老师的这些观点文章现在读来,依然如故,甚至更甚。6 J$ j" n/ m7 c4 m
我就是读着老师的这些文章成长起来的,20年了,大约就是一代人了啊,中医却依然如故。。。
4 a- J8 d2 {" q: T9 t+ b是不知道么?/ K- E4 t3 Z# }) ?' m
是故意的么?8 j# q* w, m# A# N
为什么呢?; A! v  X7 n& o4 z1 I! J
5 Z6 I" j) Y$ [+ ?
我们培养了大批所谓掌握“中医实用技术”,或者说是“碎片化中医药知识”的人,而群众们需要的千千万万的中医大夫,却入大海捞针一般难以寻到。。。
0 P" X- O  x) ?1 j1 K
' ^1 w5 A/ _$ e0 Q9 N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C" Z: \& }- `  @
[聊天记录]
5 R6 l+ U% n% k2 R
' b$ M, V8 |6 L, j*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q+ Z% u$ a- k# C# u* O0 |3 ?
邓铁涛先生的《再论中医药必须改革》,所谓“再论”者,不得不再论也。为何不得不“再论”?事情的发展趋向不尽如愿,殷忧于心,不言之不快也,不言之将有大患也,故“再论”之。在“引言”里,邓老说美国的医疗模式不能学,中医药是实现“**”的好方式。在“扫除障碍”的题目下,邓老说“科学”是中医头上的紧箍咒,必须去掉;肃清王斌的思想,必须贯彻宪法精神,发扬中医特色以振兴中医,解除西医模式的束缚。其中说到:“把大力发扬中医之特色说成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这是对广东省中医院发展真相的歪曲”;以西医模式为准绳,“南辕北辙,如此下去,这样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一旦居于领导地位,按他们的理念办一切中医事业,则中医之消亡,指日可待了!一言以蔽之曰:以西医学之模式办中医药事业,是对中医药学执行‘宫刑’也”。并说“今把中医药的理论与经验都一笔抹杀,唯西方之命是从,则中医之受‘宫刑’才刚刚开始耳”!词义激昂而殷切,读来心中不免震撼之感。
. L6 h! @  ~! r- f* D# g" r5 p, V, q7 X1 }
李源:  c( P: g" l6 B  m! q
当下的中医大环境,不正是邓老和老师一直在批判和纠正的这样么?!% {9 w4 C. x5 j+ `" [
看当下,许许多多中医学人都在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西化”,西化的中医科研,西化的中医思维,西化的中医诊疗过程~~,跟在人家的**后面,用人家的思维模式,人云亦云,其实很多所谓的“中医人”根本就连他自己也不知所云~~~。+ [5 i6 r* x; ?

" C1 b9 T( p, l2 t8 J# r6 W但这却都已经成为了现世中主流中医们获取名利的不二法门。这样的做派除了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现世的名和利之外,连自己从事的职业到底什么,很多业者也都几乎不知道了,哪里还有一丁点中医的影子。' U8 p; x1 p4 C" J8 R; P

2 s9 N1 M1 r0 u: ]7 \: @继承祖宗的传统,深化和还原古人探索世界的方法,深入学习中医,研究中医,实践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提高疗效。
3 [- U6 [+ W5 X+ R7 {(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1

主题

173

回帖

122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23
发表于 2024-6-22 18:0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异存同。谢开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