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7 18: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0-7 18:40 编辑
5 E! }2 E/ _6 Z4 v# V; _0 v
/ k% `8 V3 e3 u' ] A$ P s3 r4 N
范仲毓的《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
8 [: {- e2 J/ _' L e
* K! _% n0 S; A8 _+ h# t内容·导读" p% q; W( S1 s+ {
5 M7 v! N* I4 T- Z《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的 i3 M$ v, O4 v# j, r% \* J
中医理论、物理、数学、天文学新发现:% y# M6 O2 I( B. Z
阴阳五行、九宫八卦、五运六气科学观是研究《内经》、《周易》、《周髀算经》的核心内容,又是5000年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活水源头,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史书中间断的记载和历代有人反对,至今仍然是一个科学的谜团。我们的研究发现,解决了《周易》、《黄帝内经》的所有理论难题和预测技术的难题。
: d( n5 R4 G- Q, M( ~( ?. Y' ?本书依据《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及《黄帝内经灵枢》原文中关于阴阳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九宫八风的原文结合《周易》、《周髀算经》的原文研究和解读,第一次从地球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以及高等数学等科学的角度发现:
" f C1 E; W# F一、《黄帝内经》、《周易》中阴阳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是关于地球(天体)自转与公转规律的计算与法则;5 `) W' Y" O1 U# Q" H* A$ X
二、解读了中国人5000年关于阴阳五行学说从自然科学升华为哲学的困扰;( t h- s: K. n
三、破解了10天干12地支计算地球经纬网中经纬度的难题;
; w" C+ S, c8 {' A: z2 t+ u' _8 i; r四、破解了60甲子的地球自转公转的轨道运动与运动方向的难题;
. ?4 l/ b& C7 A( h4 `( A y# o五、解读了《内经》关于南北政是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轨道的上下问题与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问题;6 g4 o4 A- X1 t Q: o
六、破解了《周易》八卦的经纬网中经纬度计算法则;
0 B- y) t: i5 y, P# S+ S' O$ S" u七、回答了《周易》关于“水火不相射”的地球的自转轴南北轴与公转轴东西轴的问题;
6 G1 I" ~# ^+ A, c8 R0 _% ~# ]八、回答了《周易》“易,逆数也”本质是说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相逆的轨道旋转方向问题——与现代地理学规定的地球自转公转同向的规定本质上是一回事;& h! \* E/ S6 w z9 J; `; ^: Y- i) o
九、破解了时间概念的科学含义——地球自转公转函数周期、位移弧度、角速度的直角三角函数单位;
+ M0 k) s; B3 R+ d- [十、区分了自然科学五行终始与人文科学五德终始的不同含义;; S9 Q9 e; }. l
十一、破解了《周易》中关于“六爻”中“初六、六二、六三、六四”的含义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的法则与原始记载;
, u! X P$ O7 k; U* p- Q十二、中国阴阳合历的日历是计算和运用地球与月球自转公转周期运动规律的最好历史证据和应用科学证据;
" G" u/ ?0 R) f十三、河图洛书是计算地球仪、天球仪经纬网的法则;本质上,也是计算地球-天体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的定向圆法则;
a3 v4 k `1 d$ l0 O十四、28宿是计算地球仪、天球仪经纬网的法则;同时也是计算月球、地球自转公转轨道周期的定向圆法则;
! R" b0 o0 l, R- M十五、一日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是地球月球自转公转函数周期的法则。
" c0 H2 S2 w, H+ Y十六、通过验算,证明太极图、阴阳鱼的数学、物理学基础是中国圭表测定的24节气日影的长度变化,揭示的是地球自转公转函数周期中昼夜弧长短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变化与直角三角函数周期长短变化的关系。* S4 s" y( B; y# n
从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高等数学、中医学、历史学等学科正确地揭示“阴阳五行”的自然科学内容与中医学的科学联系。这样,阴阳五行是唯心论、机械的循环论、伪科学论的言论就不攻自破。阴阳学说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学说,阴阳针对于地球的自转指地球的昼夜更替及晨昏线的水平运动法则;针对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则是计算地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以及昼夜长短变化及晨昏线的升降运动的法则。阴阳分为地球——天体自转之阴阳与公转之阴阳。地球——天体自转角速度为180度、公转角速度为182.625度的计算法则——这个数据,采用的《淮南子》中的数据。五行针对于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就是5期轨道周期计算的法则,是把地球自转公转周期按5期计算的法则——包含了地球自转公转角速度、位移的计算法则。由于自转循环函数周期——赤道周期360度与公转循环周期中的回归函数周期——黄道轨道周期365.25度的不相等,5步5行5运就略有差别,即赤道自转72度与公转黄道73.05度/行/运/步的计算法则,角度相差1.05度,所以《史记 》说“均五行”,说的平均等分360度自转循环函数周期与公转循环回归函数周期365.25度的含义。这与自转公转运动的六步——6期法则是一致的,自转循环函数周期的6步法则,就是每步60度的法则;公转循环周期6步的法则,就是每步60.875度的法则——《内经》中原文是有记载的。与“四时”法则是一致的,四时法则---公转循环运动和自转循环运动均等分为4;“五行时”——当然就是把地球自转公转循环运动的时间等份为5,等份为5步,以此可以计算地球自转公转循环的角速度、位移,以及公转自转的轨道状态。由于时间的概念5000年来悬而未决,这给理解“五行时”、“五行”、“五运”造成了客观上理解的困难。《内经》原书科学地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循环函数周期时间、位移、角速度。精确到了公转的6步每一步60.875度——今天角速度概念,0.875°换算为地球自转时间为今天的21小时。本书可以作为研究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哲学、中医学基础理论、高等数学,以及天体物理学史、地球物理学史、高等数学史、哲学史、中医学史的参考书。尤其应该将“阴阳五行确立研究天体(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与应用科学理论体系”的结论作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增加到中专、专科、本科教材和研究生教材中去,也应该作为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生的继续教育科目进行强有力补课。应该将其史实增加、补充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涉及地理、数学、物理学、古文教材中去。尤其是应该对《周髀算经》中的直角三角函数计算法则,重点进行研究。中医界忽略了这几方面学科的研究造成的,也是这几门科学技术在解放后研究和翻译严重滞后造成的。孟老最后定书名《中医天体轨道运行论——内经与中国古天文学》,在此,深表谢意。 S& Z8 P+ K. d3 a9 ]4 ~
R# S: s2 @1 Y# z; d+ F
' i0 g4 B; o$ j) Z9 R
+ X. u9 K4 N; K4 M9 f- C9 z% u" v* |, B%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