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0-17 10:04 编辑
; O8 d0 a: ]* B$ O2 @- }1 L
( m' c! m) w B7 q0 p扁鹊六不治和古代医家十不治* @2 J% @% c* }- O) _) ?9 g
/ |% H3 ]- s# H2 w5 ~
导读:转帖一位网友的文章,并对其中个别地方进行删改 近来关注《黄帝内经》及中医的治疗问题,发现传统医学真的很讲究天人合一及病人自身的能动性,所谓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好的医生对病人也有一定的要求,西方人二十世纪才注意到“读者”及接受者的作用,我中医一开始就强调医患的互动关系了。据说郭玉给那些当官的治病,一定要他们先住陋室,穿破衣,去掉骄浮之气才给他治,实是“医者,意也”的最好诠释。 ( q9 q7 x! x4 f) Z0 k
扁鹊,据《史记》记载,他是春秋末期的一位医生,他到处行医,治病救人,人们非常尊敬他。因为他所到之处热心给人治病,解除了人们的痛苦,所以“在赵者名扁鹊”,赵人的祖先中衍氏“鸟身人言”,他们尊鸟爱鹊,就把这个医生比作一个会给人带来喜讯的喜鹊。 ( u# ^: y6 o( [9 u8 R
所以,有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推测扁鹊是一个传说人物,这是不确切的,不了解历史,所以出现了错误。扁鹊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不能“虚拟化处理”。
5 o" j0 j5 r$ D) ~( H; {! Z5 b0 h但我们现在所称道的扁鹊,按史料记载真名叫秦越人,他“过齐,齐桓侯客待之”,长期在卢国一代行医,因此也叫卢医。有些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混称作“扁鹊”,这是不对的。而这个出生在渤海边上,古鄚州,后来“名闻天下”的秦越人,他医术高明、学识渊博,走南闯北、治病救人,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敬地称作“扁鹊”。
+ m2 \, |1 x# ~8 N/ Z- `
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医学家,救治赵简子靠脉诊。是他奠定了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医学的先河。 1 l1 `9 l+ z3 b" Y+ [, e5 h
他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采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愈患者不计其数名闻天下。 3 c+ h8 t0 w" S
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成为后世医家学习的榜样。收入到教课书中的《扁鹊见蔡桓公》,来源于《韩非子·喻老》,与《史记》的记载略有不同,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两年多年,现在仍为人传颂。 ) k2 ~, y: A& ]( n4 `
扁鹊言 “病有六不治”,也就是六种病人他不治。分别是: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这六种病人让神医也束手无策。4 _$ g$ Z7 K! t) h
& [3 R; x" `% F
大意是说:假使桓侯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使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就能保住。
+ B. Y: f# w1 h o1 @) p" ?
人们患病的原因多种多样、疾病的发展转化也极为复杂,而医生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却远远不够。 6 r C+ |1 L4 m# G! ?, P4 u
所以针对以下六种,要慎重对待: 6 O8 M/ {: a8 o
一是为人傲慢放纵,狂妄、骄横、不讲道理的人;
8 `4 t; Q7 s/ Z+ I4 p F
二是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身体的人;
3 x% |# r) L- K: O/ ]6 a# `* ]
三是对服饰、饮食、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
4 D8 W5 n) d T& M' E. @
四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 # j2 u' ]6 B+ y1 w0 U! o" G
五是身体极度赢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
0 ?( I8 e3 m9 M* M
六是只相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有这样的一种情形,那就很难医治了。 $ T6 C9 G8 h% P- O2 t4 r
一、六不治6 \: g0 F) P9 N: \( S D9 e
1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 ( Z6 d, \( q; G% A% W7 O8 n- t
就像扁鹊望齐侯之色的时候,齐侯致畸上就属于骄恣不论于理。就是说不讲道理这种人。 + g, t8 {! N g
扁鹊看他有病了,他就误解扁鹊,说扁鹊无非想谋利,把没有病的人看好当做自己的功劳,这个就是不讲理的一种表现。
% U& y9 E* ?2 G% n+ q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还会有一些病人,就是根本他就不可理喻。你给他讲什么道理,你告诉他不该怎么做他就说凭什么我不可以这么做,然后他就那么做。 , m, h9 D4 O3 ]
你让他怎么做他就偏偏不怎么做。患者明事理,首先就是要相信大夫。
' j+ y, f: y* t) t0 C2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 x6 n1 V y) F$ E4 p% h8 W4 S. p
所谓轻身重财,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其实也是满多的。像一种比如说的你拼命工作,爱财如命,这都属于轻身重财。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很多人大量的都是储存了金钱,透支了健康。
5 m# e6 q" }' e' Y( F4 x8 y6 l & ^" G& y& X9 K+ k
现代人工作忙、压力大,有人甚至管这叫时尚叫实现自我价值,这在中医看来,非常不可取。 ' }( U9 v' g+ k! w, a" e$ L
现在我们很多人有很多很糊涂的想法,比如说40岁之前拼命赚钱,40岁以后用钱买命。到那个时候不见得40岁之后等你有钱的,你也不见得能买来这条命。
" G) f C2 h! J" B' Q: M健康是革命的本钱,这个才是很根本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把身体放在第二位,把外物,在外的那些名啊,利呀,利益啊,这些东西放在前面。这个,在扁鹊来看就很难治。
7 M5 d: q7 I& q9 q8 C# T! ]3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 W8 `7 R' |/ `4 {9 r) Q很多人现在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J0 c. ^# q) l) u
% ~& W2 k0 w, f. _我们现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生活的不节制,饮食无度,还有好逸恶劳这些造成的危险。
9 r+ \7 t4 _$ c" c* p1 Y% \( i7 r你该几点睡觉,你就好好去睡,11点之前你如果睡了,然后你就把少阳之气,把你的胆经,把你的胆气聚敛生发起来那一点阳气,就给养好了,就像你养了一个很美妙的童年一样。 * o' E2 s# I' |8 F0 o3 G
然后到了你过了一个很富足的童年的话。你才有一个很健康的青年,很有发展的壮年,然后才有一个很好的老年。
; M& q0 L& Q/ b9 r7 o你如果在的少年阶段,你就毁坏自己,那么这样的话,你的身体就提前处在一个透支的状态。
d& ]6 M3 p( l, E8 Y9 n3 M衣食能适,简单讲就是人的行为要适应一年四时、一天十二时辰的规律,并根据变化及时调整。人体能够及时适应四时变化,身体就能始终处在有机的和谐状态。 ' H$ f! X7 E7 J, r* ~4 y
首先身体先和谐然后你在对待人接物上你再处于一个和谐。然后你肝火不旺了,你待人接物肯定不会有问题。 / @4 n* y% g' c% q1 a- W: }- [
你待人接物不会有问题,然后社会也就相对地和谐。然后这样的话,我们人与人之间也和谐了,社会也和谐了,这才是和谐社会。 9 t6 E( G- B3 g; M
所以和谐社会在很大的根基上是我们的身体,五脏六腑先和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点。 8 ?% O3 y2 L% v5 o# `5 `
4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 3 n z6 _! F% O
所谓阴阳并,是指阴阳在人体里指的就是气和血。气血如果错乱的话,那么五脏六腑就跟着乱。实际上,五脏在中医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五脏皆有神明。
9 ?& x7 W' @5 U% `, i" \& y 比如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一些人,会出现错语或乱语。说话的时候,舌头出现僵硬。
/ n. T( {# u, X( y本来要说,现在咱们马上要开会了。他心气不足,所以他去上台开会的时候,他先说:好,现在大会闭幕。
F% ]* t- n! m这在西方医学叫做错语,在我们中医来看首是心气不足。 [" S$ ~, y1 w! J: Z$ o2 B8 [/ {
又如意志这个词。这两个词,实际上意指的是脾的神明,志指的是肾的神明。
+ Y7 z2 ~: E' }8 G意是什么意思呢?在道医的教材里面,他认为这个意字就是相当于脾的一个功能是什么呀,就是代表人的记忆力。
' ?3 m; t4 H. O" a. H/ r& r( c实际上意指的是你脾的功能强不强,说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意是说你的关联性。比如说你头脑中记忆的东西,和你看到的事物能够马上产生关联,那个才是意。
, G7 L& B0 i4 ^! O* |9 y! q意发挥了作用,就是你的脾,脾经足了的话,你的意才会发生作用。而这个意志里边的志呢,在这相当于肾经足,肾经足他就代表人活的是很有定力。 6 i X2 A& Y$ w8 |
5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6 l' I5 ?, b: d* n4 @6 I. \' K羸是什么意思呢,羸就是身体特别特别地弱,连服药都已经不能服进去了。病已经到了很深的层面,连喝药都喝不了了,那还怎么治啊?
9 F' z4 A0 v+ [/ q" A- h0 m所以这个时候,就很难治疗了。如果要治的话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灸法。但是一定要找个很好的中医师去给你救治。 % Q& Z, B4 |" v
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算是可以托付的好医生呢? ' e' ~* B! W3 {5 f5 m
《扁鹊传》里他就曾经说过一句话,就是使圣人预知为,能使良医得早而事,可机可以,生可活也。说是假使圣人能够预知生命的最初的那个细微的变化,那么这样的话。就能使名医得早而事,可以早早地从事治疗。慢慢的就可以治愈。所以形羸不能服药,就是说你不能在你身体特别特别虚弱的时候才想起来去找医生。
% [: L9 L8 o8 }1 k3 ]6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0 b1 T$ D" u+ `% s" v1 E5 S5 q因为过去人得病比较单纯,碰到狂躁这类病就觉得好像被鬼附了身,然后就去找这些巫师去看。 * }4 u. |, ?( g0 a, F/ d9 W
其实呢,在那个写符的过程当中,画符的工具是一味中药,叫做丹砂。就是朱砂,就用那些朱砂来写这些符,画上这些符以后,把这些符他一烧,再给你喝点符水。喝的那个符水有可能就是葛根汤,那么葛根,又是入阳明胃经的。
: _& U& d- o+ A' C7 J0 h 那么我们先前说过,像精神这些病人,很大程度上会体现胃经病和肾经病上,当你处在胃经病的时候,朱砂能够安神,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它是上品药的第一味。
% t" U2 s" H5 f, Q4 J' a2 R& J2 p而这个药本身,它是重金属的,所以它可以更多地调元气上来。然后,就是再给你葛根汤,葛根入阳明胃经的。于是治好了这个病,而你以为是巫师给你治高了,其实还是中药。
5 \) u6 P* c/ _; I
; z0 }, W7 a M1 W5 ~" L4 z二、十不治* B( g( V5 M, W- ~& w" S) l% O+ ]
后人在扁鹊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十不治”,也就是:
7 U9 @8 i5 K+ M! `' z( a! p" y
操欲慆淫,不自珍重,一也;
: A" O: V% N4 a+ N, J% v, c
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二也;
: B5 N2 z4 f* s6 k7 E
怨天尤人,广生烦恼,三也;
$ G+ ]! W" @/ r) J {% R
今日欲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 " q1 k- A/ g- E. T. q. e" R) P7 h! p
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五也;
: q4 l% _) H, R" g- O
广行杀戮,六也; 5 m- O' i: L+ p/ Y
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
% x) w& n4 o0 a8 s# `0 W
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八也; 4 V+ u: b8 Z2 q- x
多服汤药而敌肠胃,元气渐耗,九也;
3 y o* x: s% a$ t5 L6 I
以死为苦,然后以六亲眷属长生难割舍之想,十也。
& l. M% B+ M* ]7 A! g; B% e5 U6 B9 Y , c; i R2 i V/ y0 W+ z/ Z$ [
1操欲慆淫,不自珍重,一也 ' P3 h1 H7 O3 E4 ^
就是说一再地我们人都是被欲望所驱使,淫是指过度。如果我们的欲望太过度的话,就不知道自己珍爱自己。这种病没法治。
9 c$ m. P# p! s2 ~* }, L) \
如果我们对自己都不珍爱的话,那么就谈什么都是很虚妄的。不可以让自己的欲望没有界限。 ) ?) C% O- N& B; J4 O& ]
《黄帝内经》里曾经说过,就是志闲而少欲。闲在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栅栏的意思。 4 f* [' `: s3 n5 j2 M7 v
就是说你要对自己的欲望有所有所约束,欲望不是不可以有,但是要少,这样呢,首先在一个层面上,它是养生的。 - l8 S; K$ D: `
他对身体会很少。然后你有了人,将来才会有别的东西。 / l P1 |0 X9 h, w7 d
2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二也
% D9 O% J* J! R9 v6 }+ d# Y很多人得病是因为寂寞,是因为没有情趣。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 q9 W: e6 O9 Y2 p2 a2 ^/ x
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所以就比如说,有一些女士做家庭主妇,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情趣,没有更多的事情可玩的,那么你回来就天天地到贼着老公,老公这也不对了,老公那也不对了。
8 q' d' b$ G9 t/ I% ^$ q- f
老公又不关心你了。老公又这了,又那了。这样就造成家庭的很不和谐。 , R& @" \, }; r7 G
同时呢,这还是小事,最关键的会造病。由于你情致老压抑,你就会得病。比如说像女子得乳腺增生,乳腺结核,还有子宫,子宫肌瘤这些,其实都跟我们情绪的郁闷有很大关系。
* f2 U* S* Q8 s如果你过思就会伤脾,过恐就会伤志、伤肾,这样像这样性情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样就会造成方方面面的情致病。
+ u# G1 {' k6 Y3怨天尤人,广生烦恼,三也
+ `& I; _2 ?, r+ k" \7 w8 b# b古人把头发称作“三千烦恼丝”,头发跟烦恼又有什么关系呢?
5 M R/ ?; F3 O( } x% J2 |因为你一烦恼的话,那就肝淤,肝藏血,然后肝血的功能不强,你头发就慢慢慢慢干枯,然后变白。还有肾经不足,这是一个相。如果头发花白呢,像这种人就情绪特别不稳定。这种人很聪明。就是一会儿这么想,一会儿那么想,就是成天到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所以他头发一会阴,一会儿阳,就是变成花白了。如果说人们为已经出现的麻烦事儿烦恼,伤心又伤身也算情有可原,还有一种人,为将来所未知的事情发愁,则是典型的庸人自扰。 , M* F2 n) n- q$ H
4今日欲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 * F4 W4 F. z& g$ s4 ~
这种人很可笑,就是有点杞人忧天的意味。就天天想着明天是怎么怎么着。老是想明天我会怎么怎么样啊,明天我会不会让车撞着啊,这不是胡思乱想吗? : x0 d4 q$ w+ E7 F, @+ ^ D# F
5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五也
1 e2 L& J* n( z就是说如果工作了一天辛辛苦苦回来了。然后家里人老是叨唠来,叨唠去,天天在那说起来没完没了的话。使得这个人,耳目皆成荆棘。就是耳朵里也不清爽,眼睛也不清爽。看的什么都不舒服。回到家看到什么都不舒服。这也会造病。 : E; \# u5 d6 E7 {, z7 K% |
6广行杀戮,六也
- v! x+ z# K. ?7 ]& X就跟那个扁鹊的六不治就很像了。他说听信巫师啊,祷啊,这些,广行杀戮。中国文化还讲一句话,就是如果杀生以求生的话,你像你要是听巫师啊,他过去的巫师就是经常会祭祀,就会宰一些畜生。那么这个从中国的医学的本质上来说,就是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如果你靠杀生的方式来求生的话,那么你离生命的本意就越来越远,对生命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益处。所以这是第六条。
8 g- o* s& t, k+ _6 n, E2 S7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 - ]5 T; Z+ a- R* p
就是起居没有调适好,在《黄帝内经》第一篇他就专门去讲起居和饮食的。叫做“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b! ~8 V. i3 {+ g5 M
这个“常”是什么呢?你一定要像就是比如太阳升起的时候,人的阳气也随之而升,这样呢,太阳落山的时候,然后天地万物之气都收敛了。人的气也就应该收敛。那么你如果这样的话,你就算顺应了自然。就是顺其自然。 * a) U: E. a7 g# w" e
饮食它讲究过午不食。如果做不到的话,最好每顿饭保持着七八分饱的这么一个状态。然后就是吃当季的食物。
* b- Z0 J6 ]+ ]0 u- {8 F% Y: m8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八也 0 q7 O j2 j: B3 o1 {2 Y& @4 S
就是我们说,不愿意说自己有病的事儿。比如人家一看你脸色不好,一说你有病就不高兴。这都是讳疾忌医。
" X5 l7 P! k$ X0 s3 D6 m那么“虚实寒热妄投”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没找对医生,这样呢,就使得虚实寒热妄投,你本来是热症,他就给你就是又误下了热药,如果你本来是寒症,又给你误下了寒凉药,那么这样都会很危险,就会造成你的病难以挽回。 % ?4 m5 c- X q3 ?' p
所以这一条呢,实际上也是在说医生,就是第一你医病人里判断不准确,你找错了医生,这样医生下错药以后,会造成你身体的无法挽回。因为这个吃药和扎针什么还不一样,扎扎进去拔出来就可取了。
: A" _4 f! Y. _如果我们扎的不是要害地,对身体的损伤也不会太大。你这个药一喝下去,脏腑无语啊,脏腑也不会说话,它也不会喊,他错了,错了。 6 b8 d' a! J7 c- W, ?
赶快给我换过来。你喝进去以后,他对人体会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呢,我们身体里边,就是也会造成,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些影响
: y9 G/ R4 S8 X7 L9多服汤药而敌肠胃,元气渐耗,九也
n- |5 p2 d/ g& j4 r* Y2 a
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古代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没事儿就想喝这药,或者没事儿就补着,成天到晚地,病人现在也就,有一个问题动不动就去找大夫,说你给我补补吧。
+ ^# G# b1 v: l& _
老是觉得自己虚,现在生活都已经很好了。谈不上很虚。营养啊,都是,都谈不上很缺失,但是关键是什么。
% D y& s5 u: b5 W$ S) x' p
关键是我们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性。所以呢,如果你没事儿就去瞎吃药,瞎吃补药的话。 & {2 w. V' s0 \+ D1 \- g2 q
那么这样的话就会对肠胃产生很大的药性,肠胃就负担不起,肝啊,胆啊,就负担不起这些,这些药啊,这些药性啊他就负担不起。 5 f. M" u0 F/ V4 t0 C
这样就会对元气逐渐地造成损耗,那么这就是乱吃药也会造成我们身体的很多病变。
8 B7 a% N7 R+ H+ ^+ h/ T% q
就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也奉劝大家,就是能靠锻炼身体的方式,能靠洗洗脚,喝点姜糖水啊,能把这些问题解决的,就不要去乱吃药。
. D* q( e" y% S9 j: Z9 e+ L10以死为苦,然后以六亲眷属长生难割舍之想,十也
4 @, b$ o6 n9 _1 O$ f, H$ L' s就是很多人惧怕死亡。经常地牵挂不断,其实牵挂也会造成我们人体的很多病。现在我们就是说有一些老太太,就觉得我生活都没有负担了,挺好的。可是话又说回来了。
# X" R" A( p' f最起码的,你希望别人说你好。所以一出去,别人说你哪哪哪不好,或者人家说一说人家家的孩子买了别墅了。 ( `% f* k. ]$ c/ M2 V3 e. t
然后你本来觉得你儿女混得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你们家没买别墅,这样呢,你又郁闷住了,然后你就生病。 , v3 B6 H& i& J* _( T1 K5 D
像这种病,都属于自找的。都属于自找的病啊。就是说的你自己放不下,活得不通透,自己生出来的一些病。所以传统文化一再教育我们,就是人活得要通透一些。 6 N* i$ C B2 V5 e* w1 O" j
《庄子-大宗师》中提到“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说泉水乾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互不相识的来得好。
# z2 p J0 M w那么就是说,庄子就这样表现的非常恩爱的话,不如相望于江湖。
0 f% o, y9 s+ A6 p' {9 j不如大家都在大海里,各游各的。就是各自去游。就是不用互相地来怜悯对方和心疼对方,每个人都保持自己健康的那种发展,这样才能够,好像是没什么情事,实际上这是一个大和谐,大融合的状态。
3 a7 P `$ o; h1 @) m所以这是庄子里边就是在讲这个故事,大家没事儿要好好想想,不要老牵挂那么多。
a! G$ l _2 d' o* O3 u2 h+ ? J这个我也想,那个我也想。首先先管好自己,这个才是最重要的。第一不要贪生怕死,要想的通透一些,第二呢,要管好自己,让生命能够尽量地活得灿烂一些。
+ d! R: ^1 I" `3 m4 M' C& I- N R三、“六不治”的启示# y9 }) d+ g' x& `
1“不治”不是“不能治”“不给治”而是“不好治”
9 M, o% M O; n; d1 v1 w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持科学的态度,在《史记》里指出“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为医生并没有完全放弃的意思,而是说“重难治”所以我们应该将“不治”正确的理解为“不好治”。不应该理解为“不可治”、“不能治”甚至“不给治”。
I4 H/ \8 {3 m2 ?/ o8 C
作为扁鹊他对待患者的态度肯定是积极的,这是医德问题。他凭借高超的医术,针对各地风俗习惯和疾病谱的不同,积极调整治疗手段:有时做妇科医生,有时又不得不成为小儿科医生,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因此可以肯定扁鹊具有很好的医德。文章的结构安排也不难看出,司马迁对扁鹊及其“六不治”也是持肯定态度的。
4 u$ i& Y. ?* I& |7 X" c2“病本工标”,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r/ q6 p( Y: x- D5 q. C" O8 p) L
《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这里所说的“病为本”,应该就是指以病人为本;“工为标”,即医生为标。明确提出在医患关系中,患方所处的重要地位。 ! Q- A" J3 U; D8 S0 Z( J% T
如果病人对治疗缺乏主动性,或拒绝治疗,或不遵医嘱,或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医生,就属于本末倒置。当然,提高医生自身的技术水平,就是另一个层面的要求了。 " z( B$ D" u! h* }! `& N+ x
3树立正确的“疾病观”
6 K k: I* K% O从我国道医理论上看是站在整体的高度、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疾病的。人之所以生病,首先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发生不谐调,然后才使各种致病因素有了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一系列生理、心理障碍。
( X2 j& e, Y7 f0 F
因此,人体任何部位出现问题,都是内、外环境不协调的结果。“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2 j/ o$ W' |. R- K( V
疾病的发生发展,不过是“正”、“邪”斗争的具体表现。致病因素是必要条件,患者个人的先、后天因素是决定条件。 * e3 |2 U& [/ @5 \8 e4 j2 b, D
因此,患病以后,道医提倡清心寡欲,主动调整节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些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1 Z/ d% G7 Q7 Q! n$ x Y: Y4 r
扁鹊的“六不治”所描述的狂妄骄横、重财轻身、衣食不适、迷信鬼神等,就是典型的不协调、不适应,对疾病的防治和治疗都是极为不利的。
. w3 k9 o7 k( w# W0 C
同时,这些情况又不大可能依靠医生单方面医术来解决,需要医生、患者、家属、甚包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9 x2 r* \# @3 u3 y
任何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患者的积极配合。如果病人对医生缺乏起码的信任,不愿意与医生沟通,甚至根本拒绝治疗,则必然使医生的诊疗技能无地放矢,或诊疗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树立正常的“疾病观”尤为重要。
/ D2 U5 A! \- v) w* u" C4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5 Z3 H6 O b) {+ N我们古代医学强调:疾病的康复“三分治,七分养。”扁鹊就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
. V* _0 x7 h( y# B8 z2 j0 Q从蔡桓公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
' ?! N" F3 g/ k# k5 Z
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N, }; ?. o7 b
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 ( {: i( j7 m9 h
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说:“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 a; {" F( t b/ ?! n( ]- L" s" A
同时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
. R) r2 ^4 T; ?: p5 t( i
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这些都说明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这就说明了预防的重要性。
9 _, a' r0 N, N* |2 n. ?. W- p言之及此,由“不治”观“治”,使我们不难理解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疾病观”面对并不严重的疾病,我们不可讳疾忌医,应该积极治疗,不可因小失大,以到追悔莫及。 , A: Z7 y9 z/ A. m
真的要面对“不可治之病”时,我们也应该坦然面对,人的生命终要完结,微笑面对死亡,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但是最让人们警醒的应该是积极预防,防患未然不要等到“疾病”出现了才寻求弥补结果,结果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人生的疾病如此,可人生的工作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 N) U9 I. ]" j$ T1 @
读后受益无穷,不知大家有何看法?留言区一起讨论吧! $ f. x3 {( d. [9 R0 R: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