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8922|回复: 7

[燕赵中医·名家讲堂]曹东义讲述《辅行诀》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发表于 2017-11-28 20: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1-30 19:28 编辑
) h5 F5 i+ W2 p2 m) c7 p
2 v% y  n. R9 p3 S5 t       曹东义教授讲座    吴媛媛医师整理/ I; `, m. d5 R( `6 l; U' K5 o6 f

* Z- b: O- H. R主讲专家: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燕赵中医药丛书》执行主编,《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主编,《国医年鉴》副主编,《河北中医药文化》杂志副主编。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41部,文字累计500余万。
3 Z0 Z  S1 X/ u' V1 `  C    “曹东义说仲景·第四十七讲”主要内容:
. P8 s8 F: B( n《辅行诀》藏经洞本复原校订稿
: i) s6 N( }9 M9 R5 C衣之镖, O) B: }+ Z+ G+ D
卷首日月三皇四神二十八宿星图同《整订稿》,略。
  D9 B  a9 q) o& |0 Z% i辅行诀藏腑用药法要
+ J1 W6 e; f' P1 w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 d, F" T9 ]( T2 x-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袪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至令五脏虚疲,当即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下,庶几识别焉。. x2 e, u" s! Q: Y  d0 F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a' b- Z0 s' f8 a/ B7 t
肝虚则恐,实则怒。4 o) u; ]2 I* U2 \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 R2 t, R: T! d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中寒,恶血在内,则胻善瘈,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瘈。4 U) r. H4 D. r, q) I. q& [
陶云:肝德在散,故以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缓其中以衰其势也。& z7 A7 U6 V: @& i, r- W4 D1 V
小泻肝汤:治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时多怒者方。0 H2 b. O, u+ i+ J; ]! K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 k& ?/ B( L8 x2 A' @; p0 H6 f上三味,以水(一本作清浆水,当从)三升,煎服一升,顿服。* p! m. R6 e% z, j1 M% f( O
呕者加生姜二两;心中悸者加甘草二两;咳者加五味子二两;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二两;下利赤白者,加黄芩二两,或加薤白一升。5 t, A' B( ]/ {# {4 E: _
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时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急迫者方。  " |/ y1 F4 W1 M, T9 C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甘草  黄芩  大黄各一两
7 r* J1 P+ H3 f- T/ C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1 [& b9 h# S. s4 h" b) T5 z小补肝汤:治忧疑不安,头目眩晕,时多恶梦,气上冲心,汗出,周身无力者方。
4 i3 A2 a7 e+ u  l3 K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薯蓣一两(一方作大枣十二枚,去核,当从)8 e; I) v' q' u' l* t& H2 D/ ~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7 Z# F( ^5 M  N1 T9 `, [. a5 b5 g
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薯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薯蓣,心中如饥者,还用薯蓣;咳逆头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 @( f4 I" u  b* [( \6 c6 r$ s大补肝汤: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治夙曾跌仆,内有瘀血,或缘久劳,精气衰少,倦殆无力,常自惊恐,眠息不安,头目眩运,时多呕吐,此名痹厥者方。
# b5 e- c) n; b. U2 u% d. k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薯蓣(一方作大枣十二枚,去核,当从)  旋覆花  牡丹皮(一方作代赭石,当从)  竹叶一方为葶苈子,熬黑,捣如泥各一两
" C! g4 [) `# X$ k6 Z4 P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u) E' T  r+ C) w7 d: Q( u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 e: j" {. x8 z1 M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9 {: b% X9 Q# }1 ~. s+ {$ X5 |
心病者,必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7 z0 E' ^& e5 h/ h- q% |3 B8 Q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 A- _" Y8 u$ `7 c/ ?* |7 C% ?1 j4 a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 }8 d( K* g: }8 I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闭上焦以抑其气也。6 ~1 h0 L$ @5 m' d
小泻心汤: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笃者方。
( U0 F  s3 x) J; p; X龙胆草  栀子打,各三两  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
: |7 F( W4 p5 B$ {8 t+ l上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少顷,得吐瘥,不得吐亦瘥。4 A2 j) K' i; r  s) m
大泻心汤: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胁背胸膺支满,迫急不可奈者方。
% ]$ e3 t4 M# ?5 q龙胆草  栀子打,各三两  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 苦参  升麻各一两  豉半升  0 o+ e$ D( _1 ~& P! g( j8 R- a
上六味,以酢六升,先煮药五味,得三升,去滓。内戎盐,稍煮待消已,取二升,服一升。当大吐,吐已必自泻下,即瘥。一方无苦参,有通草二两,当从。
5 T5 g0 j0 w& u6 L. k小补心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方。
+ ^+ Y. ]* _1 s2 u栝蒌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 K* U' @* i) o; N上三味,以白酒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日再服。一方有桂心,无半夏,当从。
5 V; r+ j$ E) h1 x# ^. |% K大补心汤:治胸痹不得卧,心中痞坚,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者方。
8 F% S% F0 `* Y5 x栝蒌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枳实熬  厚朴  生姜切,各二两  桂枝一两
/ ^1 v; T0 B9 E* Y上七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每服二升,日再。一方有杏仁半升,熬,无半夏,当从。
- T# V9 ]/ b/ x) z  J又:邪客心胞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若车马惊,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或吐衄血,口舌生疮。虚则血气少,善悲,久不已,发癫仆。
! C2 }: G2 k! Z) _1 g5 \# V0 o小泻心汤:治心气不定,吐血、衄血,心中跳动不安者方。
& Q( P% t6 |' G" f' k3 v2 t) ?1 Z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Z- O9 @" K7 t/ _. E- `! e2 Q
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温服一升,日再。8 L4 s  F/ B1 D1 S) q, \1 g' _
气噫者加生姜二两;呕者加半夏二两;汗出恶寒者加附子一枚,炮;腹痛下利脓血者加干姜二两;目痛口苦生疮者加枳实二两。   Y5 [4 }1 P2 i7 V4 w4 t' p
大泻心汤: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满,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8 X3 Q$ K$ ]$ M: L) G% X$ d* @% L7 w6 R4 Q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芍药  干姜炮  甘草各一两
3 Z0 h  x$ A: C2 P7 |  v

" W" m0 W! E6 A; H' c  @原文及音频链接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view&aid=1181
% G5 W4 f; f: w& \
6 \) o% h1 w: p4 ?# h5 L

/ z1 b! z) R& ^- E0 w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9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81
发表于 2017-11-29 18: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吴主任,有些地方,我发音不准确,记述不是很准确,我修改一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20: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1-29 19:50 编辑 / {9 S$ V3 G) [) D4 q/ }0 T

$ w+ G/ s+ K; f+ Y“曹东义说仲景•第四十七讲”主要内容:
; @2 G! G0 B! m; ?  A" q; p! d4 f0 b5 U2 R上一讲讲张仲景生活的时代推定生于公元150年,写伤寒杂病论的时间也就是50到60岁之间,建安纪元是公元196年,“建安纪元十年”就是205年。推定张仲景生活时代,经历了四个帝王,一个是生于汉桓帝时期,后来到了公元168年,桓帝驾崩,汉灵帝掌权,后来经历了当几个月的汉少帝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中国汉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然后是汉献帝,一共四个皇帝。张仲景生活的时代既是不幸的,也是很幸运的。
% w6 @- ^  m8 G7 o在汉灵帝时期,相对稳定,却潜藏着政治风险。在黄巾军起义还没有爆发的时候,宫廷斗争激烈,但民间相对平静。( n1 P- }# @- \& u& x
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在他25岁的时候,汉灵帝让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刻写五经经文,立在太学的门前。这件事在当时很轰动,每日在门口学习、抄写经文的人,一天就达到1000辆车,有隆重的追求经典的学术氛围。+ Y6 }- J7 a, |/ C% ?( A
在张仲景28岁的时候,汉灵帝建立了学校,叫鸿门都学。鸿门都学,虽然也有孔子像,但是不讲经书,讲的是诗词歌赋,是个文学院。% |8 r9 q, l& G' d
太学讲五经,按照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人都是出身贵族,与鸿门都学不一样。
8 V4 |7 [: n' N; |7 ]2 b在张仲景25岁至28岁,那时候人们有书可念,进入仕途,一个靠上学;一个是有人推荐,举秀才,举孝廉。
" f0 j* [$ P$ P6 t# v; J; g; b华佗就被人推荐过,《华佗传》里描述,三国志,说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还有太尉,黄琬“辟”(举荐),但是华佗不去当官。有人大力举荐,被曹操征为医官,他没办法,跟着曹操南征北战,他年龄又大,很不甘心。4 o8 K% f: Z5 d; X) w6 ~
在公元184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是汉灵帝统治的最后5年,他一共当了21年皇帝,在16年的时候,爆发了黄巾军起义。
9 G7 e) v' L4 Z  h9 J1 ?( s2 E5 B黄巾军号称太平道,因为头上裹着黄巾,被人称为黄巾军。- y4 @1 o0 Q! W# n# }% T
以前陈胜吴广起义是被逼的造反,这次黄巾军主动要改造社会的起义,改天换地的起义。
! h( \, Z  H( b' T在张仲景35岁的时候,爆发太平道起义,首领张角、张宝,张梁,叫天公、地公、人公将军。在那个时代,他们经过十年准备。在汉灵帝统治早期,在民间传道,给人看病,通过画符念咒,喝汤药,混淆了中医和传道者的界限。+ g2 ~2 q! \, C/ b2 q% y
在此前后,张道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了天师道。张道陵的孙子张鲁,在陕西汉中建立了政权,长达20多年,在建安20年(公元215年)的时候,被曹操诏安,他投降了曹操,所以他的教民没被屠杀。
4 U: O: Z1 \1 V% F' ~' \# @9 p9 g黄巾军起义,在184年被占压下去,但并没有消灭。皇帝下召以后,有人借口镇压黄巾军,起来拥有了军队,形成了割据的地主武装,曹操、刘备、袁术、袁绍等人,都是靠杀黄巾军发家,以后进行割据。
) h! G# _$ P1 _- h; k公元189年,在张仲景不到40岁时候,皇帝死了。汉灵帝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刘辩即位,被称为汉少帝,非常不幸,当了几个月的皇帝就被董卓杀了。
: Z0 A) e! X0 W9 O1 ^( i6 B汉灵帝这个儿子刘辩的命运不好,生下来以后,他是一个姓何的宫女所生,出生低微,他母亲低贱。之前的太子们生下来以后,都被皇宫里的人杀了,汉少帝小时候被一个姓史的道士养着,他不敢说皇家血统,他也不受汉灵帝待见,何宫女所生的刘辩,在汉灵帝之后成为汉少帝,是被外戚立帝。后来董卓找个借口把他杀了,谥为汉少帝。
; V# }; j0 g1 X7 f; B董卓又立刘协为帝,就是汉献帝。这里很乱,这时候张仲景经历了第三个皇帝。; `" D# t; R$ B5 h0 P
汉献帝登基以后,董卓在洛阳,烧杀抢掠,可以说天下大乱。汉献帝就被挟持到陕西,到了西安一带,因为洛阳不能呆了,很混乱。& o5 ]& f% J8 t/ l7 f2 t9 f8 w
有一件事情,值得注意。9 C, e! b8 m) I' Y% T
在汉献帝登基以后,初平年,曹操收降了30万青州军。
, y7 V; u- `8 L- {- }这些人都是有信仰和政治主张的人,是天师道(黄巾军)的人,这些人不好利用,曹操只能让他们屯田,不让打仗,20多年之后,曹操死了以后,青州军没人管,政府不能领导,一哄而散,政府不能领导。
+ p. d6 [( p" V8 ^公元200年,在建安4年的时候,这时候还有鲁南郡的人,被称为黄巾军的刘辟又造反,曹操镇压,又杀了5万黄巾军。
; c3 a8 w. E6 ~( Z当时的道教,为了让人们信仰他的说法,借着中医知识和技术在民间传道,或者画符念咒。1 O0 j6 |# @# S) X
中医被道教利用,借行医之名传道。( K5 \8 N6 C) j' R! n7 d
因此,中医行医治病,就变得很不容易了。7 H6 b4 q* r0 n4 F; ~! Y% z
如果,你是普通的小大夫,没有危险,越有名的大夫越危险。
2 f* C; _2 O5 v$ x像华佗那样的医生,在家时候,很多人等着看病,很多群众找他,这都像传教一样。% E- m8 v2 C+ Q8 M' H4 s3 s8 J+ I
当时汉灵帝下召,要镇压传教,这和后来道教 受政府重视不一样。: `9 l7 L6 `7 ^' E7 Y) h; V
天师道的道教传到北方,就成了国教,在北魏受尊重的地位。/ i. h. x4 R( x' x5 t, K
在魏晋的时候在南方,葛洪在炼丹的时候,没人干扰,道教也不再干推翻政府的事情了。
* s1 z4 i; q, P茅山道的陶弘景也是受政府重视。
9 q% y4 z: a& O我们不能用后世帝王对道家的态度,说张仲景那个时候。
; F' ~- s+ N0 w; s4 q2 u太平道,天师道都是借中医反朝廷。太平道当时喊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在184年3月,举行起义,推翻政府。汉灵帝下召各地,帮助政府镇压黄巾军,以皇权让地主武装,协助政府镇压太平道。  c: u& z, o1 {
后来的天师道在四川也是这样,不受朝廷重视,是朝廷的敌对势力。7 |6 L7 _0 \  A! j
唐朝的时候,李世民推崇宗教领袖老子,李尔,《道德经》的作者,因此唐朝把道教作为国教,儒释道合流。; H9 k: D; V9 O, N7 Q0 i% j# L5 q8 [
魏晋南北朝,那个时候开始,道教也不再为平民百姓服务了。而是到山里,修建庙宇,为追求长寿,为读书人的士大夫,当权者服务,这时道教的政治地位地位有变化。+ x1 w( }  g6 p$ F) q5 ?3 t
汉灵帝的儿子汉少帝,小时候就住在一个姓史的道人家。
# g9 C! Y- R. Q$ L汉灵帝后来经历了黄巾军起义,他才仇恨道教。
8 X) A2 I3 j0 P6 o! l8 I张仲景“避道教之称”是有原因的。5 r& `# S0 Z( k# Y3 A6 F9 w+ t. l
张家人,往往都是张良后代。, q7 O5 I" G+ D) \5 I( r
张良是个权谋士,是鬼谷子的后裔,擅长权谋。张角、张宝、张胜、张梁、张道陵、张鲁,老张家当时是产生非常显赫的宗教首领的家族。
5 a8 k& M- o3 n0 V- Y% U4 N2 E张仲景姓张,他说“余宗族数多,向余二百”。
+ c2 D+ i* |# ~我们知道以前皇帝诛杀灭九族,张仲景是不是黄巾军首领的九族之内?我们不知道。, i8 h  I6 V# L6 @; a8 h1 @
张仲景肯定姓张,不敢张扬,他是被打击家族的,这样一类人。+ ~) \% i$ u4 u3 Z" H7 `/ A4 `
我们理解了张仲景身份以后,知道了这个例证。
. w9 a# k+ ]$ n3 n; b华佗本来没有什么过错,但华佗不想,却不得不为曹操看病。
& C; D2 t2 ]7 m# |. ~1 I* t曹操捏造罪名,把他杀害了。
5 u, D) j: J& z( H% t0 f) ^8 N如果张仲景不为朝廷服务,就很有可能被人陷害,他的坐堂行医是被逼无奈的避嫌的行为。5 o- I; n4 A9 @& F, u
有人说他坐堂行医是亲民行为,好像为人民服务的。这样说,是没理解张仲景的无奈。
/ s" Y& C( I, ]那个时代,有幸成为不幸的中医。
1 X1 B6 V1 q) U5 k. }8 w张仲景他是一个读书人,不得不在大堂看病是很悲哀。
: }7 }: x, l+ r9 N理解这个以后,对于外感热病,张仲景之前撰用《胎臚药录》,《素问·热论》等,在治疗热病时候用六经辩证。
8 ~* r& @6 K2 O7 x, c: }0 z张仲景按照六经辨热病的思想,他对待经典的态度,和那时读书人对待五经态度是一样的。
# E0 f' _0 ?  J; w$ j7 @6 P* a当时博士讲经,解释一个字,可以写一万字的文章。( X' _; P. f. c" L' o! H" `/ z
那时候是繁琐哲学,叫皓首穷经,繁琐哲学。/ G, M! t8 v% `/ e$ m  {" G
对于经典表面尊重,实际上不是,是可以改造经典。
$ o+ u+ u( J+ g张仲景对于《素问·热论》既有继承,又有改造,他继承六经辩证。他的创新,除了汗和泻法,还有八法。
! v* ~  v4 [1 ~& C4 s张仲景论述外感病传变,没有按照《素问·热论》的描述,“日传一经”,这是《素问》的论述,但张仲景没有这么做。《素问·热论》的日期,都是很规律的,不容质疑。1 h9 k2 `' O/ `# v9 y5 e' y/ Z: z5 q' Z
过去讲,古人为维护声誉,不能随意创新。
/ p7 N/ T3 F% L% s& P张仲景的著作不是这样的,日期很含糊,没有说板上钉钉,治法也不局限于《素问》的汗法、泄法。
6 y! y- f, e' G# G, l8 R# X7 M8 R  t;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8 20: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2-1 11:05 编辑
: o* i6 E1 i3 I- ?# e6 r8 P4 Y, l0 D
《素问·热论》说,三日之前的热病,用汗法,三日之后用泄法。张仲景不仅有汗、吐、下,而且有温、清、补、消,很多方法都有。
! n+ U: v8 M$ _; `' m9 b有人说《伤寒论》字字皆法,句句皆法。# x6 |! B) ~: F
有方的条文,一百多条,每条都很重要。
3 t, d' `2 s; o3 F; F  w+ R5 L1 |张仲景对于医经家的尊重,不是匍匐在经典前头,光知道磕头一句不敢改地继承。而是按照经文,创新、发展地继承。
4 F' s2 h) ~! {# I0 M: }6 ^- [经方家,伊伊《汤液经法》,既治外感病,用“六合之正经,神明之剂”来治外感热病。/ U/ o: H! V0 ^5 V1 s/ L
所谓六合正经:阴旦汤阳旦汤,“升降阴阳”。阳旦汤是扶阳之剂,阴旦是益阴之剂,补阴,补阳。
- e( n9 A: M: G; Y) B青龙白虎是“交互金木”,青龙属于木,白虎属金,木主升,金主降。& `' w7 {) V& ^( X2 f; J/ {
朱雀汤玄武汤水,“既济水火”,肾水升,心火降。
. Q) ]' y. S' S8 v, t- B2 H# i
7 w' W3 [3 U$ q* @3 j% l5 s4 y9 X' t治疗外感热病,张仲景之前的《汤液经》,用“六合之正经”,阴旦阳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皆为“神明之剂也”,非常了不起。1 r# L9 W; K/ x% k; b

. j2 I' K7 f: [陶弘景说这是“神明之剂也”,非常神圣。
" d% F8 d$ _! \) z1 K但是,张仲景对于这些“六合正经、神明之剂”,加减变化很厉害。
3 d; d( B0 I6 T( f5 G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阴旦阳旦大汤小汤都有神明之剂,神圣的方剂,张仲景的心中没有当神拜。完全没有按照六合正经思路来摆布方子,而是按照六经病篇,拆方组合,加减变化,来使用这些方剂。; ?# c7 _+ u2 N! M' n. L7 v9 S
太阳病篇的麻黄汤,就是《汤液经》的小青龙;" m) q0 n3 I$ T6 t* H
《伤寒论》的小青龙,是《汤液经》的大青龙。. s2 f8 }2 g- D, f: W) J/ c/ `& C
张仲景的白虎汤,只有一个白虎汤,没有大白虎、小白虎之分;, O. U* s1 p6 w' u7 S
《汤液经》的小朱鸟汤,变成了张仲景的黄莲阿胶鸡子黄汤,大朱鸟汤没被收录进来。
% ^9 i6 c8 K/ p《汤液经》玄武分大汤、小汤,张仲景只用了真武汤,不分大、小玄武。! Z2 @3 T: Q+ a
张仲景对于《汤液经的》大小阴旦汤都有加减。9 o7 u' u8 a. {3 i1 m# N, @
也就是说,在陶弘景,在皇普谧的心目当中,非常神圣的《汤液经》,在张仲景这里就完全当成了一个可以随意组合的原料,成了盖房子的原料的来源:我要拆了旧庙盖新店,不更新不行。张仲景把整个“六合之正经”打散了,揉碎了,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x6 ?+ K. V) N5 x

5 a5 L+ }- b3 O6 O张仲景就是打散《汤液经》的体系,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体系,这是张仲景的创新。
7 O0 V% d9 _  L9 W  H5 J* P  m7 @$ }) X1 f( O0 _" G( S
所谓的“撰用伊尹《汤夜》”就是假借前人的东西,并不是顶礼膜拜,不敢动,也不敢讲话,也不是原汁、原味,这不是张仲景提倡的。那是傻子,傻人才“原汁原味”学,日本的经方派,就是一个原方不能加减,就是让人守株待兔,这一种学习的方法,这是傻瓜经方。0 h6 [( M/ |3 w- i* e
4 F1 z( W7 ]$ d+ _2 }% Z
这不是张仲景所提倡的。
. O1 K  a6 d. K$ ?/ X% m5 i' i. ]9 w+ }" F6 ]% L- V* |  W' T
这事我们一定要认清真假,张仲景不是这样“原汁原味”用经方,有这样的子孙,他会笑话的。
. O" Z/ v" m1 V$ K" E9 [1 b, f. C! d# W& \  }
我们知道了张仲景对待经典的态度,就是一定要辨证施治,随症施治。: N8 e& C' i+ G1 o* r7 P" r
) A! X4 @' `* w0 `
他看这个方剂不看《素问》所强调的日期,我该加就加,该减去就减,那才是一个大将。要建这个房子,大石头能用,小石头也可以,都是我的菜,而不是我的神,不需要我磕头,顶礼膜拜。
5 K# @+ g- X2 }1 u+ i+ t* v6 e9 b( }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学习《辅行诀》了。
0 B, A6 m: L8 Y( \; S% C+ l! D, F( U2 Y- f
我觉得我们已经理解了张仲景,理解了张仲景的生活。
1 k" A& r/ R" w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态度,对待他此前的经典,读《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你就知道他为什么会批评社会?会批评读书人?会批评那些始终循旧的医生?他对当时的医生是不满意的。
# s, r9 D4 N+ D* x' g) S: w( l8 Q7 d: B" h# {
张仲景心目当中英雄,是长桑君与扁鹊,公乘阳庆与仓公,此之后,在张仲景心中,别人都谈不上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医学家,他对那些医生根本瞧不起。
' ~) U/ e4 O; D' q& o  d
' u" ]/ O1 M& m* _3 B$ c2 [他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人,不仅博采众方,勤求古训;他还是一个批评家。7 J: ]% _& [5 `% k" u1 F
8 y8 v* y; I2 q; T( W7 r4 y  H
有些人自以为就是,得一个小方,会治一个病,就狂的很,谁也瞧不起,那不是张仲景,他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Y6 Y, B. W8 a  W, H3 O1 W

6 A9 |/ q! `' P4 L; ]6 k- x张仲景是博采众方,勤求古训,是这样一个人。( [+ e1 f7 O) Z
我们一定要理解张仲景。  F8 E. N. x# D5 |, v) n& Z
8 W9 ~$ f/ P1 X' R, d/ L8 e
河北有个威县,这个“威”是威风的威。" k1 q9 Q2 S/ L
在北洋政府时期,有一个人叫张渥南,也就是张大昌的爷爷,被派遣到敦煌去买马。那里有良马,他是本来是学兽医的,他在日本留过学。他的儿子也上过正规的医学,就是学的是兽医,给马看病。
8 |" d. {0 Z! R% B6 a0 u% ?- M* o, q  p) T. L4 U$ I
在过去的军队里边,骑兵很受重视,张大昌的爷爷,从王道士手里,买了一个敦煌卷子,进行了裱糊(在西安)。
0 z" i6 S& q2 f) Y6 ~- Q后来放在家里存着,一直到文革前期,被别人弄的丢失了。
" S& V% U" y5 n+ B( u7 f! l& J0 `& _' X7 @- ~+ E, I7 E8 t1 [4 L0 _
丢失敦煌卷子之前,除了张大昌见过它,还有两个人也见过。
" N0 \# a% j1 V7 E! h; |; q! {& g" v# H' ^) {; g/ `
他们也有个抄本,他们也背诵,也背得很熟。
! T' c, o4 [- s+ Q: V: A
0 ?; ~2 P0 \; ^$ T1 Y( a2 A" x张大昌自己也不曾遗忘,他们都背得很熟。
3 K" [' x0 I( Z9 w& u5 E: w
) Z! ~& Z( d: F8 A张大昌在1974年,在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批林批孔批运动”很厉害的时候,张大昌以赤脚医生的名义(把卷子抄本)献给了中医科学院,当时叫中医研究院。
# b: ^' J/ p9 J8 I& P% q/ {1 j7 x
他觉得应该献出去,这是一个很宝贵的东西。
$ Z' h: F  I! I1 t/ }( P* r3 C
$ ]( X3 m8 p* i: _  X8 M  |有人怀疑这是一个张大昌伪造的。我觉着不可能。张大昌没有这个水平伪造,他伪造不出来。, C3 T& @. s2 J1 T2 n- h
那个时代,他做这个东西,也没法获得利益,只能被打击。
. A2 a+ r- u. B) F% v8 ?# D0 A2 @, ?8 P$ {+ {8 v7 V
大家知道,自从出了林彪事件以后,国家号召,批林、批孔、批周公,儒家都是挨批的,道家没人敢说。9 b9 a& U3 U- V0 p3 G" e! Y
谁说我是一个学道的人?如果那时这样说,即使不被当做反革命,你也是一个落后分子,是个封建分子,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R& c9 G# ^( O
) Y* l0 Q; Q) E, j
当时不要说道的理论,如何如何,刚过了文革,要是说推崇道家的东西,那是很有风险的。3 w+ ~: b! V7 L" b0 }

! j" s. t0 x) t3 F6 v张大昌敢于献出来,我觉得真是一种和氏璧的精神。9 W0 m* F' L' k4 ?- f
他竟然一定要把它献出去。! ^: `- o# |. n
这不是造假。
3 q* \1 R+ E& {5 d1 F) o$ u他没写上自己的名字,不图名;又不是为了卖钱,还宣传道家思想非常浓的东西,给国家。
) X. l! B1 S$ [- v7 U! B" D& L4 {8 l% V+ J
我觉得如果造假,是没有必要的,也没这个环境。
. |6 M! M5 B: q/ K& U" }" D. F* m9 m; b1 m6 e" p( C) z
人都是为了获利,张大昌不是,他没写自己的名字,写的是赤脚医生;谁也不知他是谁。另一个,写的东西又有政治风险。他是有可能被抓起来,判刑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有风险的事。我觉得,他不会在那个时代,去造假。8 w4 Q- Q; }2 X6 D8 W( O

+ l# y9 x- x- A) M; x1 v. v. @这个《辅行诀》的原文,是这个张大昌的徒弟衣之标先生整理的。* x; V4 Y0 y0 W. N
衣之镖先生,这个人我是非常敬仰的。
  c4 q) h3 U; Y% m' F- K& P) s! j% N4 l( c* D2 \0 p
这么一个老学者,七十来岁了,写了很多有关辅行诀的著作,他对辅行诀传承非常有贡献,我们大家有缘来学这东西,我觉得应该感谢衣之镖先生,这个威县的中医专家,虽然他的职称是副主任医师,我觉得他的水平,不低于主任医师,而且,不低于很多专家。我觉得他就是研究辅行诀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大家,非常了不起,学问很高,谁要是有缘分,可以找他。. E" k- \6 B# ~& R  b" V
根据《辅行诀》藏经洞本复原校订稿 衣之镖# }" g( d' }! N2 S* J8 s2 n

. c  B$ [, R9 s- O4 M按照张大昌中医研究院献书的时候,写的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后来叫《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觉得这里没提六腑,叫五脏,因为五脏就概括六腑,五脏是统领六腑的。五脏六腑,它们一阴一阳。  y6 U* B; s4 `" k4 x/ _
中医核心理念,五藏为主,六腑归附于五脏。3 g; I# @+ `- b' ^( _0 z7 r
% Y4 P# i8 N6 j' ~
卷首日月三皇四神 二十八宿星图 同《整订稿》,略。
5 S' y# u8 g8 j% U! a- ~+ o+ e2 f1 t, M- i2 ?: D% a- ^0 `
这卷子打开以后,看到有图,有日月,三黄,伏羲,神农,皇帝,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一致的,东方,西方,白虎,七宿,星宿空间分割分28 星宿,分了四方,一方七星。
7 p4 n- K& ]7 J& c0 r; I+ y& l, c
陶弘景是梁朝人,粱代就是梁武帝,姓萧的皇帝。
8 r  W( Z& S( A在华阳隐居的陶弘景,他写的,或者他的弟子整理的著作叫《辅行诀》。    6 B' N  o6 g. W& s" w( ~) i2 b  |
“隐居曰”,相当于陶弘景说,古人说“先生”,说号,而不说名,这样避讳,是为了尊重,爷爷的名字这样,对老人家,也是说号。% Q  ~: F8 S/ `; y
- w& D7 Z2 T# S6 P9 V) m
《辅行诀藏腑用药法要》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x8 h4 R/ @* P; ]5 Z3 z
  
3 W! [: z0 B# ^3 x6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
/ f# z( v) U( q' H" B" \开头这句“隐居曰”,应该是弟子记载。
& X& V5 h$ b7 [; ~! l* C; c3 `8 N6 q" f& J2 o9 {
“欲求永年”,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很多人学道。学习道家经典的人,想追求常生不老的,必须首先去掉疾病。
, [; m/ Z$ Z$ t, w5 T& K. J% D; A3 j4 ]
学医是治疗疾病,面对病人;, F" _/ M' `3 t8 c! U
学道的人,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永年”是神仙之术,道家都是为没病的人服务。
/ n! S% o% I  N9 R
3 L3 @( W" h$ ^+ [( Q“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7 E! V. l3 }% e% g, D1 E7 k
- V* C1 a  h4 b3 Z8 j5 \- J
有不一样的地方,分清界限,或有的人有痼疾,常年累月,很深的病、老病的人,新病的人,当时有病,新得的病。这样的人,学道都不合格,治好了才能学道。) W* P8 P9 Q; ?
“一依”,唯一的标准,都要按照唯一标准,用五脏补泄法则,服药数剂,喝几服药,必然使得脏器平和,既不太过又不足,这样乃可,进一步修炼内视之道。
: l, W2 ?9 g) B* b, F. t. e9 Z; x2 }5 U$ o9 N& l" m7 y
闭目内求,像道家练功的时候,内视内醒。
- P) U0 S9 M( f& a" x4 }, w
3 y( A4 O, v9 v大家都知道,《真气运行法》修炼的时候,闭目养神,好像看见气沉丹田,有这样的通道。
' m0 n6 _! ]. j7 X$ E有人形容一呼一吸,胸中气往下沉,因为肾主纳气,“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胸中气下沉,内视不是有些人讲的那么神秘,不是看见肚子里的东西,看见十二经气,走的一点不差的东西。是让人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自己气的走向,这是气沉丹田的意思,是一种修练的方法。7 V# R4 _3 Y0 f8 t$ s5 \
9 q$ A) |. u5 ^; ~, o
陶弘景说,不这样,真五脏经气不能接续,虚了,不够用;实了,堵。经气满,而不能实。+ G% o8 S/ |2 ?" w8 E& X
3 g1 a7 I+ Z8 S4 ^
“不尔”,不这样做;1 a2 \6 ]2 [( j; C* g% Y. V
“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袪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

3 O! ?% A7 t. v" _( O: y6 }五脏真精不能接续,守不住,不能进入修炼状态,不了解真气、正气。# r. p  D; F; u4 T/ \& E: i) r
" H9 Y* R& Q1 a. q* k
《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有人得了传染病,医生去隔离室,怎么才能不传染?按照《素问·刺法论》讲,有修炼的方法:
& l$ E' c5 n6 c5 w( N% t: l, w! [
* H6 W3 z3 V; B: d先想头上有五气,青气出于肝,黄气出于脾,白气出于肺,赤气出于心,黑气出于肾,五气出于五脏,是体内修炼想的气。
/ f6 u) b0 i! Z( s2 Y
/ g. i: H0 p, @5 H4 W7 @陶弘景说的,就是吃药把疾病去掉。
3 c/ U- m2 `. M9 K& I4 |
, }5 f) D* U# S' v9 X' J. T也就是,治病,是初学的要领,“服药祛疾”,没有这个台阶,到不了修道的境界。0 p( i, A8 e9 z3 `' `
, f9 t- y3 Q: d3 [- u8 [5 C
“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至令五脏虚疲,当即服补汤数剂以补之。”
( P7 o) @5 O, E9 V不是热病,是各种杂病。凡是杂病,服药,治疗杂病,服药出现汗、吐、腹泻,邪气被去除,精气被夺,正气受伤害,令五脏虚损、疲劳。
0 D" e$ d8 ~: |$ U. `7 ]2 M6 |/ `# V- m4 Q; f, {
这里有两种不同含义,虚就是不足,疲乏的自我感觉,这时候邪气走了,五脏是不足,服用补汤能补正。
1 F" `0 B9 M' I% G; h# S$ X5 @# M& y* P% n
“不然,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 |& G. P2 Y# j$ J
邪气去了以后,不扶正补虚,以后,时间长了,有可能变成损证。1 o1 J& v- h2 ^4 n. k+ _) o

; D/ E5 n2 J- @! M损证这个词,见于《难经》,不是《内经》。: z* r+ E& ]0 H3 j+ l" N5 W

: m* b2 }2 ^3 `7 L# j; O/ f损是损伤、损证,《素问》《灵枢》找不到,损肝心脾肺肾,还是损气血筋骨血脉,要看五脏所主。) U4 p+ q( z) {$ R. G
  ~' L  @5 C/ y- f) O; q
五损的说法,见于王叔和《脉经》引述的“扁鹊论损至脉”。  s! W3 {2 Q( P5 S8 H
8 }& L4 P8 T5 d6 ?" Q- b% a. m) S
《难经》治疗损证的方法,损其血者如何,损其气者如何,见于《难经》里面的条文。; d! _& v0 y1 ^1 c
& p( |+ }2 y7 X# A) l, [" ^/ q9 U
治疗虚损的法则,源于扁鹊对脉学“损至脉”的阐发。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昼夜气血围绕身体运行50圈,叫做“昼夜五十度”,这是扁鹊对脉学论述。
) k+ L* C- c) ?- o# h
+ _& y5 u* O: ]8 ?. e《灵枢》里的“营卫生会篇”,吸收了扁鹊脉学的精华。
( V! Y/ X$ y/ _9 b' g. e
7 z. X; m8 y0 e$ w0 m6 G扁鹊说,血脉跳的过快,是至脉;跳的慢,叫损脉。损有五等损,三损以上,都属于死症。
! v6 a- w  u4 o$ E& O# i3 |% g  e  g- Q* O5 b! e
“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
知道了变化的要领,有损证的人,容易死亡,转侧之间就死了。- u: G5 u4 Y# ^$ C+ S

! n4 p. t: ~, T5 Y; t, w" ]) h" b3 H4 Z, G6 \
陶弘景说“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下,庶几识别焉。
+ Q0 }* D# z- U% m2 T( y
' m+ k6 w- Z/ N这就是说,请允许我将五脏虚实症候全部列出,全部“辨别”了。“庶几”就是差不多,识别它,依靠我的论述。
' ], m. \9 z& o5 @& p' Y, Y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 J$ ^9 B: F- t5 n) M+ s/ E; b9 Z& O“肝虚则恐,实则怒。”
& a; h8 s! I9 j2 R$ M8 k

7 T# ~# }% ?. q* d" x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肝的经脉,布两胁,络阴器。肚脐下面是小腹,两边为少腹。
, C( O1 `0 ?3 \) ^输卵管发炎、阑尾炎,都会少腹痛。' T) v8 h: U- C7 X: U: q/ W4 T0 C

- D5 @/ d% q! X& ], U. `$ Z( u% @肝病令人,经常发怒,目不明。/ V) H/ J7 A$ ?2 f1 v3 o
肝开窍于目,虚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心里乱跳,好像被人抓一样。
5 O& W* @( c( @/ F6 [4 C3 g& w0 u
临床上见到心慌的描述。病人说好像做贼一样。3 O2 S5 @5 `# p+ B

% V6 A# K$ n' V" A" [- q气逆是实证,耳聋,面颊是肿胀的。
* b, |; u/ l6 e1 G: P
* _8 p) U8 s6 v" V- I治疗,针刺取厥阴经的血,少阳胆经血,是刺血的治疗方法。
( _& @+ {3 H+ T1 _
4 u9 c3 c& E: v% L) `' a& ~0 q9 c4 h& `$ `
再见。( ]( Z' Z( Y0 n) X4 g" N9 E
5 D, _; K7 n3 j- \- N
* y. k( v: Q' `
" t3 ~- e4 F6 d3 a

* @  i+ ^, r, Z1 i" c+ U3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9 19:0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1-29 18:39/ ~% s; R' i& c, P
感谢吴主任,有些地方,我发音不准确,记述不是很准确,我修改一下。
4 v% N3 r1 `$ h$ D- [
不敢当,写的比较粗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9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81
发表于 2017-11-29 19: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SQV 发表于 2017-11-29 19:06/ B0 L3 ]: S. U/ p
不敢当,写的比较粗糙

* ^- T: e2 A  I: ?( b有些讲述,是解释原文,不像写书,所以读起来,有些不顺当。
. c  I9 A: s, Y+ Q5 Z- q0 |. r需要修改一下,不能完全按照录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9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81
发表于 2017-12-1 11: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修改完,不容易。
+ f% i, H% f4 x! n1 q2 f' |5 o有人说,听不懂。关键是,需要对照原文,一字一句下功夫,分别解释。
0 J( d; H; b' w8 T这样的事情,是必须的的,否则,就听不懂,看不明白。" G+ s" a0 r- ^& C, J' h
保定,一个6岁的小女孩,能背诵整个《辅行诀》。她名叫王玄一,她的爸爸叫王海震,是一个教师。4 w5 G& @' s6 V5 h/ w
小女孩,在玩耍的时候,就可以轻松背诵的东西,我们翻译过来,解释清楚,是很不容易的。3 }" A# D6 K: E) s+ r
由此可见,学习中医的“童子功”,是很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20: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2-1 11:108 J: ^; j, B+ w' R
刚修改完,不容易。
8 q1 K1 m. P9 |6 b. J* h. b有人说,听不懂。关键是,需要对照原文,一字一句下功夫,分别解释。
. z' M. k" a" h  R这样的事情,是 ...
; {! L( r: {# @+ w/ V+ |
谢谢曹院长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