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效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医院是中医院校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出口”,中医医院模式直接决定了中医教育模式。而教育模式又决定了培养出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这些又直接决定了中医科研、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也就是说:中医医院模式与中医教育、科研、管理模式密切相关,要想改变目前“亦中亦西”的教育模式、“中体西用”的科研模式、“以西代中”的管理模式,首先必须改革中医医院模式。因为它是“龙头”,是“指挥棒”。 中医医院的现有模式是什么样的呢?目前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几乎所有的中医医院都是“中西医结合”式的。最能说明这个现实的例子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全国的中医医院相继办起了“国医堂”,并收取价格不菲的挂号费。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中医医院的“国医堂”是什么?是中医医院的中医科。换句话说,现在的中医医院的中医师,除了这些在“国医堂”里的所谓的“国医”外,已经很难称得上是用中医的思路和方法来治病的中医了,否则的话,也就不用打着“国医”的牌子来招揽病人了。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中医医院的现有模式呢? 根据本人近年来与归国探亲、讲学的为数不少的在国外从事中医医疗的朋友、同学的接触、交谈,发现他们无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素养,还是临床治疗水平,与国内同年资的人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发出了若干年后,真正的高水平中医在国外(在国外行医的华人)的慨叹。问及原因,原来国外法律早就规定中医师(包括韩国的韩医师)“只能开中药不能开西药”,生存的需要,迫使他们下苦功钻研中医学术,想方设法用纯中医的方法来提高临床疗效。否则的话,拿什么来养家糊口呢? 受此启发,本人认为:要改变目前这个影响和制约中医生存和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中医医院模式,首先国家应本着为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用法律的形式出台“中医只能开中药不能开西药、西医只能开西药不能开中药”的政策和规定。 其次,大幅度提高中医的挂号费、诊疗费,并在3~5年内或5~10年内在财政上给予中医医院特殊的补贴,以帮助中医医院完成从“挂羊头卖狗肉”的“中西药物并用”模式到“只用中药不用西药”这一其本来角色的转变。 最后,既然“中医只能开中药不能开西药”,那么,中医医院的病房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为什么呢?先不说中医,举一个西医的例子,相信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西医医院住院病人除手术患者需要做术前检查、等待手术时间外,其他所有非手术病人入院后,如果只让他口服药物而不输液治疗,这个病人马上就会向医生说:我回家吃药吧!家里各方面条件比医院好得多。现在的中医医院情况也大致一样,所有非手术科室的病人一入院必须立即输液,如果只用纯中医(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病人也会马上向医生说:我回家治疗吧,家里煎的中药比医院好多了,针灸、推拿我在门诊治疗也可以啊!再加上中医医院住院病人的急救(特别是夜间病情变化的处理)基本上都依赖西医西药,因此,一旦实施“中医只能开中药不能开西药”的政策和规定,中医医院的病房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就成为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了。 总之,如果真的彻底打破中医医院现有模式,贯彻实施“中医只能开中药不能开西药、西医只能开西药不能开中药”的政策和规定,那么,中医教育就不用开设西医课程了,因为中医医院不需要了,学生当然也就不用学习了;中医科研几十年来试图从中医里为西医找出可用之药、试图用西医的观点和方法来提高发展中医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也就不打自破了,因为这都是西医(包括其他现代科学)界的事,应当纳入他们的研究范畴。中医就可以完全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思路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中医研究了。如果中医教育、医疗、科研模式完全打破了,中医管理模式的改变,就成为“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的事情了。所以,我认为:彻底打破中医医院现有模式,是解决中医目前所有问题和尴尬的“治本”之举。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医医院如何在“只能开中药不能开西药”的规定下,养活现有职工呢?解决这个问题,对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一点也不难。除提高中医的挂号费、诊疗费及财政特殊补贴(短时间内)外,可以采取对现有人员进行分流的方法。把那些热爱中医、相信中医、确有真才实学的“铁杆中医”留下来,将不愿意、不喜欢的一部分人(可能要占到大部分)分流出去。分流的去向有两个,一是同级西医医院;中医医院中医师的西医水平不次于同级西医医院同级别的西医师,这从中医医院中医师到比自己医院要高至少一个级别的西医医院进修,而能完全胜任病房和急诊的医疗工作,就能得到很好的证明。二是社区;既然中医医院的中医师的西医水平不次于同级西医医院同级别的西医师,那让他们做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工作,就更没有任何问题了。 本人自己也知道,提出上述建议,是颇为大胆的,也是“不合时宜”的。在近代,中医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5年撤掉贺诚、王斌两位卫生部副部长后,中医问题就成了一个政治问题。70多年来,对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中医界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西医有的、中医没有,就是歧视中医;中医原来有的、现在没有了,就是消灭中医。并且自近代以来,在中医界形成了一种“上书”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于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了“中医药学科”,“973”计划有了“中医基础理论专项”……我倒很想问问中医界的人,拍拍自己的胸脯,凭着自己的良心说,这些究竟是促进中医发展了呢?还是加速了中医的“灭亡”呢”?不要再重蹈“出于好心、办了错事”的覆辙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中医“只能开中药不能开西药”是目前大力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努力改变中医乏人(这里说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乏术尴尬局面的惟一出路。
/ }, j" ~- T+ I,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