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为西医的王明华先生的旧文,
锐评⎜中医的问题在于不再中医,用意在于保卫中医。文章在本公号刊发后,引发一场讨论,不少人认为是在“涉嫌诋毁中医”。曹东义先生认为,“中医不再中医”这句话,很容易被人利用,用来全盘否定整个中医。现将曹先生的文章刊发,欢迎就此问题进行开放式学术讨论。真诚地希望中医大家、爱好者发表真知灼见,本公号接受赐稿,及时择优刊发,共同将岐黄之术发扬光大。
' M6 r' f: P6 N% `- z
(一)
9 U2 ?3 O0 p. j/ C7 Q) r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卫生体制的特色,也是《宪法》精先生神的体现,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健康选择。“废医验药论”既危害中医药事业,也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需要深入分析其错误,指出其危害,把正确的道理告诉大众。这是一件既重要又严肃的事情,也是医务、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 ^5 z0 _. ?1 \$ c2 h% ^- P
随着西方科学与西医的传入,一百多年以来,中医一直处于被审视的目光之下,中西医不断交流,与时俱进。中医学者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自身,试图证明中医的科学性。经过从王清任《医林改错》,到张锡纯《衷中参西》,再到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一系列的努力与奋斗,中医学并没有像希望的那样发生质的变化,即使想把中医“西化”的人,也无法将其西化,可以说“中医依然还是那个中医”。由此,一些对中医了解不深的人,提出来“废医存药”、“告别中医中药”、“废医验药”的错误论点。这些主张由于持论偏颇,理所当然的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把中医学的优秀特质说清楚。
$ `5 Q# ?, I: a( ]- |% D |
《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地问”唱得好:千万里(年),我(们)一直追随着你,可是你并不在意。你不像在我梦里,在梦里(治疗疾病)你是我的唯一(选择),(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周围的一切)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课本里学的都是科学和英语,中医的语言我很陌生),而你却依然是你(生命离不开疾病,面对中医的时候,听到的依然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邪正斗争)!你总是问我爱不爱你(是否选择中医)?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你(与西医相比)到底好在哪里?
; L/ Z6 l+ [. a3 w) c+ u5 u2 L+ r; i
一百多年以来,由于中医改变不大,而西医却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那个刚刚登陆中国的西医了。很多人不了解,现在西医许多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有的观点在某意义上说是向中医原理的回归。比如西医原来依靠器官解剖,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但是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就发现了肺的非呼吸功能、心的非循环功能、肾的非泌尿功能、胃肠道有很多内分泌功能,因此,细胞生物学判定靠器官解剖,将人体归类为某几个系统的理论,有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每一个器官功能的维持,都必须依靠全身各个器官的协助。中医说的“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得到了部分的证明。分子生物学的建立,把“细胞形态差异决定细胞功能不同”的理论推翻了,全身所有的细胞(除了成熟的红细胞与生殖细胞),细胞核都一样,每个不同细胞核里DNA的基因既不多也不少,结构决定功能的学说走不下去了。因此,分子生物学走向了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向着中医学多元并存、整体和谐的学术特征进一步靠拢。“每一个体细胞核,都可以克隆出一个完整生命”,把只有多能干细胞、定向干细胞可以分化,而分化完全的体细胞不再可分化的旧观念彻底革除了,中医全息诊疗的眼诊五轮学说、舌诊摸脉,也不能说毫无道理。
7 v u5 a. O% n1 H生命自组织理论的建立,为中医学扶正固本、注重自身平衡的理论,找到了更为强大的科学理论支撑。复杂性科学、系统论的深入研究,使中医辨证论治、复合组方的治疗思想,比单一靶点的化学药物更显优势。如果仍然用器官解剖看中医,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衡量中医,其论点就显得格外狭隘。然而。持狭隘科学主义观点看中医的言论,仍然严重影响着很多人对中医的态度,这极为不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有害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拷问,也必须回答中医学为何不能取消、如何优秀。
. r- N+ F. k6 G+ X" a( u) \$ d% d( J
+ W: x, }7 u8 |+ q& R8 d(二)
$ R0 N$ H8 ^ I! c
中医与西医长期共存,和谐发展,是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体两翼”,中医是一个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业,它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按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中医问题,首先是政治问题,然后才是学术问题。中医学是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正在走向世界的独特知识体系。中医药工作者肩负着继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我国“中西医并重”卫生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医药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不容肆意诟病。
# E7 x) F# s2 x T; l
反对中医,以批判中医为己任的所谓学者时有耳闻,张功耀、方舟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2007年出版的《捍卫中医》一书,对于张功耀发表《告别中医中药》、发动网络签名取消中医的错误言行,进行了分析与批评。对方舟子的错误言行,将在本书里加以分析、批评。方舟子是一个学习生物化学的人,不是科学巨将,也不是医学大家。我们没有见到他在生物化学的专业领域里有多少成就,却经常见到他以狭隘、错误的理论为根据评价中医,在各种公开刊物上发表攻击中医的错误言论。
; G R* z6 U, t8 f# t# u4 i5 o+ C他在网络里,标新立异,模仿旧时《雨丝》杂志,汇聚大量攻击中医的文章,混淆视听,误导民众。尤其错误的是,他以“立此存照·中医骗子”为栏目,以有人假冒中医名誉的事件嫁祸中医,是非常错误之举。因为中医是受害者,他的栏目应该叫“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而不可像鲁迅当年所犯的错误那样,把中医误称为骗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后边还会展开来说。
: A8 J }5 u7 H2 u对于攻击中医的错误,如果听之任之就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然而,方舟子不仅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且2007年还公开出版了《批评中医》的“专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不得不做一次消防队员,跟着他这个放火的来灭火。
: X& S" a* K. q9 }其实,对于中医,不是不能批评,也不是中医必须拒绝批评,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标准来批评,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医。不能把一些人妄议中医的言论,作为评价中医的标准。
: ~4 e9 Q+ ?1 ~0 ]8 u- I6 k" W. x
1 X ?# ^7 n$ k(三)
$ _$ C( V% D( C; K* N9 V# z4 k谈论中医,不能以偏概全,“中医”是一个整体,如果说“中医不再中医”的标题,就犯了“打倒一切”的错误。
z: H4 |7 U) l4 C中医被迫害,打击,摸黑,丑话,歧视了一百多年,是一个弱者,甚至有些残疾,有些人就是“未亡人”,是为中华民族“守节的人”!
1 H" _* }$ b# S8 T9 N4 b# [/ N5 X
谁也不能再否定“中医”!
$ L3 ]. [, u" c$ j" i( g& r* u
批评中医的时候,应该是治病救人,不是乘机打击(趁火打劫),甚至全盘否定。
$ s& E# N* f5 a8 {如果说“中医不再中医”,这是“以偏概全”的错误口号,如果坚持下去,这就是“替强盗杀人”,也就是对“战斗过的残疾人、伤兵”下毒手。
. R( N# I5 ?5 b
所以,评价中医,要慎重,不能不分你我他,一概而论;不能因为某些人有缺陷,而否定整个“中医”。
. M n( s) O x+ x$ v
中医是国宝,是被迫害,被伤害了一百年的,打而不倒,残而不死的一支队伍,我们要用敬仰的目光看待这群“伤兵”,而不是嘲笑污蔑他们。
0 Z' {- L9 C% w% k我认为,这才是大家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 X/ f' V- R. d& A9 i! @# v
8 |* u$ g* X2 {; L) ?3 F0 C _( F) j
. C4 r- W* s6 s! _
$ i: O5 o- J; F# }8 D& r

平心论
微信:junpinglun
5 x3 R4 c9 N" P' N" A点评健康事件 传递人文情怀长按二维码关注
' ^! X! u3 O) K
% g( t9 X* c0 m! p7 V* i.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