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日本竟然占据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令人尴尬的是,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今天中国大陆拿到的份额,只是世界草药销量的2%,曾获得日本医师会授予“最高功勋奖”的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1980年去世前,曾叮嘱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不幸言中。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但学习模仿的对象基本只限于强者。这也是中医药在日本发展的逻辑
但权威期刊《中草药》最近透露:日本占据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看到这个消息后,不禁让人感到尴尬。
' ]6 m* i+ @) p- H1 w" Y
日本人曾说: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0 q6 E7 s' R6 m9 L知耻而后勇。
- C, _+ D5 R' h/ h2 Q, y6 ?只有详细了解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特别是日本中药的长处,再加以借鉴,我们才真正有可能守护好中药这个中国人的传家宝。
1 ^! x0 S* P8 d. s" r日本街景
5 N+ C/ j1 ]5 P& F日本也曾抛弃中医药
D: [& K9 L& p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但学习模仿的对象基本只限于强者。这也是中医药在日本命运的逻辑。
4 @( [4 e8 ?% z% {% c- N
南北朝末期,中医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等到唐代,日本开始全面学习中国文化。中医学也被日本全盘吸收,并在后世发展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医学”。
0 ~3 N: b9 p1 D3 j日本汉方医学和中国中医是同根同源、同根异枝。
' r" [& `0 s+ O) @; K- E; F
( F7 K, x& H/ J2 y( J' Q# w日本遣唐使
- v! t- r# Z/ |虽然在近1000年的时间里汉方医药保护了日本人的健康,但近代以来却受到极大挑战,甚至一度被抛弃。
2 k( i* S0 M3 e8 r7 s大航海时代到来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等相继来到日本。日本起初还把他们称为“蛮人”。但有些具有探索精神的日本医生发现,和粗糙的中医人体图谱相比,即使看不懂“蛮人”的文字,他们的人体解剖图却更为精准。中医不再是绝对的权威。
9 G7 A- W- u5 U5 A
2 X9 q) f& x1 J* U一场战争更是动摇了政府对中医的态度。
) e6 A/ p1 M0 u0 K
1853年、1854年美国佩里舰队两次“叩关”,砸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开明派也逐渐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6 y! Z' h8 k! u+ Z
明治天皇即位后力推改革,在1868—1869年“戊辰战争”中打败幕府军队。这时的战争已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大刀长矛,而是用上了火枪火炮,死伤规模更大。随军的老中医束手无策,但从英国使馆招聘来的西医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很多人很快恢复,又投入战斗。
& M" J: W' V) C4 U6 j, n% d7 `1 ~% e& r G# c
18世纪中后期日本人所著《红毛杂话》中的显微镜
9 ]+ l8 d; ]* b
明治维新,可以说就是日本抛弃源于中国的文明,全面拥抱西方文明的过程。
# ?8 f. A9 m! y9 q& S ~- t4 o西医“理所应当”地取代了中医。
" z$ R- a1 P+ I. w/ d3 ?! D0 z
日本政府“封杀”中医:师资格考试科目都是西医内容,废止汉方药馆,禁止汉方自由买卖,只有持有西医执照的医生才能开中药…
" m. N* y- G/ g o/ H7 T中医药在日本复兴
" Q! E9 T! n5 H2 B) P1 o
3 V# Y5 c) G, F; k/ L( @* B
明治维新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学校不再教汉方医学。
- D* T e6 G& ~) N9 ~到20世纪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8 h. ~$ L- ^/ Z2 B% p) Q
随着日本经济快速现代化,患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国民人数迅速增长,特别是老龄化带来了大量的老年病。西医对此常常无法解决,而中医药(汉方医学)却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 W" D* r9 ]. x/ t- E% y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国中医药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绍到日本。
9 ]: ~6 b" R8 F3 O8 f5 l日本政府也给予了大量支持。根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个处方受到普遍应用。1976年,厚生省正式将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把主要的210个有效方剂及140种生药列为医疗用药,可以进入医疗保险,这样患者个人就只需要承担10%—30%的费用,大大鼓励了汉方药的应用。
* X* |# }6 g9 z) S. s8 Q
随即,中医在日本实现复兴,特别是汉方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 O4 `$ ]& }* [) O) V# q4 H+ i; z9 }7 @
日本一处汉方药店
7 R& h% w, B, S
日本汉方药厂有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多达2000多种。
7 z3 B$ y; @1 X, d89%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 J# L$ i4 m- x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
% E( D' G& X3 A, x: t' V. l& F7 x6 j2 ?5 B6 _: F+ _! P
一家汉方药店的宣传画
# U- v6 _' O( P* K, Z% y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汉方药,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长寿。
" z/ i! K: R6 Q/ ^; V& M$ L6 Z- V一位长期关注中药海外市场的业内人士告诉编者,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津村药业,是我国中成药国际化最大的竞争对手。这家企业在2001年成立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2005年大规模进行美国FDA申请,无论是在日本国内市场,还是在美国市场,津村都奠定了极其稳固的市场地位。对于津村药业,国内中药企业并不陌生,其汉方药中的草药,大约80%需从我国进口,津村药业已先后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
4 @4 y/ A7 C" S' z7 N
在基础研究方面,津村药业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药理、毒理、剂型成分分析的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津村药业在全面传承了中医药的精髓之后,又科学化地将其与西方医药学接轨。
2 ~& h o/ z% ^
反观国内中药企业,首先在中药材基地的源头方面,就远不如津村药业的布局。同仁堂十几年前进行了药材种植基地的布局,目前同仁堂在国内拥有8个GAP基地,是我国拥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药企业,但较之于津村药业70多个基地,可谓悬殊。
# a( W+ m$ _* t( j; h" b' p
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Animals 的缩写)是从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材各生产环节乃至全过程,以达到药材“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
E9 O4 s8 Z0 k在日本,超市药店中卖得最火的,莫过于汉方药,甚至中国游客来此都会大买特买,带回去分赠亲友。
: s; T. m0 }" @
一杯喝下去,不一会儿就舒服多了。现在已经好几年过去,没有再复发过。”一位在日本常年出差的中国工程师告诉记者。
O5 b; e1 o* d$ I# r4 Z
日本人为什么走在了前面?
* H' k& ?, R7 A8 P7 b9 G+ {
, T0 x4 l, m `据说,日本医学权威大肪敬节在弥留之际曾激励弟子们: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 V( H( i% {$ Z9 J+ x; m9 n
核心期刊《中草药》于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
/ h- G/ g2 b8 M" r- V; }
日本汉方药如何实现了逆袭?
. N3 }) ~: V& e/ z4 A
, G' j# K( B8 `$ y. V+ C中国引进的大塚敬节所著《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研究》
, _/ @% ?8 x$ S4 C1、政府支持
5 v% j8 v5 t! `6 I8 Z+ p除了将汉方药纳入医保体系,减轻患者采用汉方药的药费负担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汉方医学教育。明治政府曾颁布法律废止汉方医学,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综合大学医学部、医科大学、药科大学、齿科大学可开设传统医学教育课程。
6 [' ?( n4 D' W9 E i$ f; I% [& W* G" G
2001年3月,文部科学省发布《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汉方医学教育被纳入其中。到2004年,80所医科大学全部开展了汉方医学的教育。
4 C4 D9 D! l( I' ~& V0 w
政府还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汉方医药研究机构,比如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
8 v5 m& h) J, M8 j8 P3 k8 B
2 g0 s7 ~2 o$ s! V$ u6 i* |. a面向大众的读物
, A. @1 a1 F0 v; Q& l2、重视创新
日本的创新主体是企业。
% v" x% f$ U5 N, K) L) a0 o. v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的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
T" Y" @! W6 {* ?9 j日本汉方药大多采取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摆脱了水煎火熬的传统中药服用方法。为最大限度保留药效,药物提取过程采取温浸提取、减压浓缩、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和设备。
: L3 v' n' U. q' R" h
9 O* L1 W1 B- M日本“小林制药”
" a9 j$ K6 E/ _( H; z d" {8 d剂型创新,让服用汉方药更加方便,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8 n9 x; N: X" j
在制剂外观和口感上日本企业也进行积极创新:颗粒美观、包装精致、口感好。一些汉方药颗粒剂能直接口服,都不需要水送服,一改中药粗糙、苦涩的观感。
$ k5 K/ ^* V. @6 u# J3 ~
企业最能贴近市场,也最有活力。比如,日本“小林制药”(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编者注)瞅准“雾霾商机”研制出“清肺汤DUSMOCK”,大力向中国游客推销。因为中国游客爆买,“小林制药”计划2017年把“清肺汤”的产量增加30%,达到约110万包。
' C, m% O. c% _; @
清肺汤DUSMOCK
' Q* Y+ k' I) {2 x) a% x3 p* [2 Q日本在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加入人参、沉香研制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过1亿美元。
& Y8 v% z! ? @/ H8 [0 ^3、严苛的质量控制
7 L% J+ ?) g: Y/ q$ u
中医给人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随意”。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邀请十六位资深中医教授进行诊断,结果判断舌质淡红、脉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 ~7 T3 w0 k1 v; O日本在汉方药的生产过程中,就极力压缩这种“人为”因素。
8 S! n ? s- ]1 h( H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颁布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汉方药都按这个标准生产。
L5 s$ c; v7 c8 \改源感冒药生产线
1 t0 M: C* p+ g; g2 c6 [, Q) V. |1 z日本还专门出台了药材种植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对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 U( s4 T3 c; ~+ D
除了检测性状、干燥减重等项目外,日本对于汉方药中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的监控非常严格。而且日本汉方药对于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国中药标准更为严格。
! h+ y) \( G9 _3 g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显然也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接受。
$ L" {# c* D5 y8 J) B比如,津村制药的“六君子汤”就被西方医学界用来进行辅助抗癌治疗。
# F) u- W1 D7 [+ W: w% ^; m* q3 Z汉方生姜湯
& b& t* |8 I8 B# y6 F7 H
4、重视传承
+ k9 T; @0 T5 ?( U2 ` s* P中药原料、中医典籍,是中医药的两大法宝。
, [6 L' o) P- I' L+ \" H4 c
中药强调“道地药材”。“津村药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国内拥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个。中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进行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
# F9 G' ~+ }2 H; Z4 g
但是近年来日本汉方药企开始加速中药材国产化。比如,津村用青森县八户市的废弃小学,进行药用人参栽培国产化种植,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吨,是2016年的3倍。
% i. y) d& g3 e& ~: A+ J. L
汉方药原料展示
2 b: D4 H1 d8 y
重视中医古籍的传承。不同于西医,中医的智慧植根于中国传统古籍之中。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100多种。不仅注重古代书籍,日本还特别关注大陆和港台地区最新的中医药研究动态,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设立专门机构,收集所有中医药出版物,为其所用。
, l; q7 b; O7 N6 p+ H, X
汉方药原料
# l- S4 t# R" ?4 ]. A# F* s5 F其他国家也在学习中药
5 C0 O% o/ U* u+ m. z& N0 a% ~美国方面也不乏“卧底”。一位药界人士告诉记者,几年前美国人曾以旅行团的方式到山西运城来治疗结核病,当地有一位老中医有独门绝技。他曾公开打擂台:“你们哪家医院说治不好,最后发了病危通知的,都可以送到我这里。我保证一个月好转,三个月出院。”而美国病人来此,正是为了拿到他那张治疗结核病的方子。
再比如冠心病,现在是人类的头号杀手,现况是国人现在把国外的支架当宝贝,要知道,支架只是暂时的解决了狭窄问题,后续支架更容易造成血栓。殊不知,我们老祖宗给我们丢下来的绝技中,就有治疗冠心病的绝技,只可惜我们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7 M( ]/ a/ k L2 v& A7 {) n2008年,美国有关部门又拨款500万元给北京协和医院,委托该院帮其了解我国中药材资源和开发利用情况。
) u, E) C( n+ U+ R. R
如今中国六七十岁的老中医,到美国去就有可能享受“敞开绿卡”的特殊优待。
' N7 L! U$ J P. c, T% n& U
一位中医学教授,在国内开不了药店,更开不起医院——他是老师 ,没有办法考执业医师,没有处方权。开医院则必须有100平方米的地方,配上检验员、药师,以及5名以上的医生。63岁那年,他远赴重洋。在美国,直接住在儿子家里坐诊。
7 z _* T: b2 |! q, `' r
为了给其他医生也留点饭吃,他的规矩是一天只看30个病人。为了避免低劣药材之祸,特意从香港进口药材。一个月收入9万多美元,交完税还有6万多。在美国,10万美元就可以买一栋房了。“在美国开诊所什么都不要,但是就一条,每隔一天卫生部门会来检查处方,他们想学东西。”
2 q8 b0 R# o( z8 ?/ A
湖南中医学院一位副教授将自己在美国的考察,写成了《美国市场中草药的热销,对我国的中草药研究的反思与建议》一文。他在文中谈道:“1994年美国已经通过一条法规,中草药这样的补充品,不经FDA批准,就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市场,在有机食品专卖店销售。看见美国有机食品专门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中草药制剂,真是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中草药制剂在美国这么受欢迎,中医药发展有望。惭愧的是在琳琅满目的中草药制剂中,没有一种是中国制造的产品。”
' O i" M: H/ `1 ~4 n韩国的称中医为韩医,所设的中医文化展馆
5 |6 ^- b4 j, U
婴儿使用尿不湿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很容易患尿布炎。将美国加州宝宝公司生产的一种纯中药软膏抹上去,10分钟内红色炎症就会消失。
- B, ]0 n& R: i2 G O我国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后,开发出“救心丹”,曾一度风靡全球,被誉为“救命神药”,年销售额1亿多美元。日本老牌的汉方药“正露丸”,也已经返销中国。在向中国申请中药专利的国家里,以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最热衷。2006年底,葡萄牙国立波尔图大学正式开设中医专业,并招收了首批27名学生。来中国研读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人数位居第一。
/ P' ^' ^5 U+ q, w- y1 s
8 i. Y& k5 w$ y3 a1 _3 q# ^9 ]1 j中医药在全世界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这一切,都与中国无关。我国的贡献,仅在于为日韩等国的汉方药提供原材料。
+ c. P! J; H2 S& \4 Q! y
而国内,我们已经习惯了“三素一汤”。所谓的三素一汤指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三素一汤”已经成为不少医院治病的“常方”,其后果就是造成细菌耐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并且国人的体质越来越差。
7 R" s+ i# O% y( l& S5 a
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看完不知道您有什么感受?估计心里都不是滋味!那么谁来挽救我们自己呢?答案就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自己可以挽救自己。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国人以启示,也希望更多的国人可以看到它。
0 W, o _1 T9 s3 N+ o4 R$ Z推荐企业家继续阅读▼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
. ]9 H4 A' p/ H( g; V4 N' A* p
资本经济时代的股权;
中国股权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
; d0 K$ d! C* Q6 c3 ^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