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在第二届胡耀贞学术思想研讨会阐发“依靠内在卫生资源,告别药片和医院”
曹东义 发表于:2019-12-12 11:10:2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3772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12-19 08:50 编辑 - J6 L  F) W0 Z  L- C0 X9 @/ {

# z+ S; o$ o. ?& d- w
第二届胡耀贞学术思想研讨会
暨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耀贞分会2019学术年会
会议议程
时间:2019年12月15日
地点:河北中医学院(橘泉校区)报告厅
上午8:30—9:00  会场报到
一、9:00—9:40开幕式
(一)主持人(张超中,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宣布研讨会开幕,介绍嘉宾。
(二)领导嘉宾讲话:
1、河北中医学院方朝义副院长致欢迎辞
2、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耀贞分会会长胡丽娟女士致辞
3、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薛伯寿先生致辞
4、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原副院长曹东义教授致辞
5、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耀贞分会总顾问、留苏博士王沪生先生致辞
二、9:40—10:00  集体合影
三、10:00—11:00专题报告
    主持人:翟金录(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创会秘书长)
     1、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耀贞分会会长胡丽娟女士
    2、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薛伯寿先生
四、11:00—12:00论文报告
    主持人:茹凯(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耀贞分会秘书长
    报告人:王沪生、曹一民、曹东义、李翼然、闫军、张超中
五、12:00午餐
六、14:00—15:00 论文报告
    主持人: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原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
    报告人:关永年、翟金录、茹凯、杨秀峰、刘恒聚
七、功法展示和专家点评会
  第一场15:00—15:40
   主持人:李翼然(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耀贞分会副会长、河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胡耀贞研究会会长)
1、关永年   太极拳
2、邱延田   混元太极拳
3、茹  凯   胡耀贞静动内功
4、石家庄团队  内功五十四势太极拳
第二场15:40—16:20
主持人:邱延田(天津市滨海新区太极拳协会会长、大港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1、晋州团队 内功八段锦
2、石景沛  太极内功双刀
3、景县团队  吴氏太极拳
4、李翼然  齐立全 太极内功推手
第三场16:20—17:00
胡丽娟会长带领练习自然拳
; t7 S/ X3 B. J! q" A& I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12 11:12:35 | 阅读全部
找回中医药本色重读胡耀贞
1 @; `! u  m. i3 S- u  R, u时间:2018-12-0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张超中) L* u, ]6 a& u& W9 T7 b
' r  |4 i* t- b& n2 V9 Z
  □ 张超中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P, p; V: [: J
  •近现代以来,中医药界的主要精力大多用在了阐明自己的“科学特色”上,而对自己的文化特色则不甚了了。从胡耀贞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中医药文化真正的底色,而这是当代中医药界所缺少和不熟悉的。
6 C5 R% t. D# Q( r  •胡耀贞坚持了“气功”的医学本色而不是其他,进而还原了中医药学兼容并蓄、融合发展的文化和方法上的特性。这种坚持和认识对中医药以及中国文化的原创发展具有路标性的价值。
+ o3 a- s* o' U; @- m  •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背景下重读胡耀贞,将使我们看到中医药楷模的多样性,而恢复和促进中医药的多样性发展,必将有助于中医药传承和创新重现勃勃生机。  P7 h, c* o; m" Q5 P
  胡耀贞(1897—1973),山西榆次人,是我国现代中医、内功和武术集大成者之一,自幼习医、拳、道(道家的练功方法),拜医家、拳家、道家和佛家等17位名师,对内家武术和中医针灸都有独到的认识和领悟,开创了符合先天内气生成规律的静动内功,为提升针灸和太极水平奠定了基础,著有《气功及保健功》《无极针灸》等书。
, x# ]4 \' [2 o5 m1 A  胡耀贞是我国现代卫生健康领域一位标志性人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曾经受当时的卫生部之托收徒授课,担任北京气功考试主考官,主持北京市针灸门诊部的业务工作,可以说是为中医学的现代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并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影响广泛的专业人才。但是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胡耀贞的影响主要在民间,而且主要分布于国内外的武术界,而他对于中医学的贡献还没有受到国家各级卫生和健康主管部门的重视。因此,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莫大的缺憾。
. P+ B* J8 t  k. A' P6 J  回顾胡耀贞的一生,虽然他因内功的高超而誉满天下,但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主要身份是医生,兼用针灸和内功造福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在他离开我们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背景下重读胡耀贞先生,将使我们看到中医药楷模的多样性,而恢复和促进中医药的多样性发展,必将有助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创新,使之重现勃勃生机。/ K9 l6 U, N( p; ~2 E/ H
  关于中医本色问题的讨论) Q4 J: d$ F3 _. u) r
  中医药属于国学的范畴,这是从历史、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对中医药性质的界定。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发展,上述结论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也正是由于看到了这一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成立了国学院。开始时人们对此颇多质疑,认为中医药大学办国学院,很难办出特色。当征求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的看法时,他认为这不是能不能办出特色的问题,而是能否促使中医药恢复本色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医药本来就是国学,目前的中医药教育需要补课,在中医药院校成立国学院,可促进已经偏离的教育方向回归传统。
$ G4 R0 E& Z8 C1 A# l5 E+ ]  2007年1月,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在此之后,中医学与儒释道一起成为中国文化“四大金刚”的说法逐渐流行。随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医疗、科研、教育、保健、产业和文化“六位一体”发展格局的确立,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逐步迈入快车道。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8年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与以前单纯强调“科普”不同,“文化建设”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反映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到了“精神觉醒”的新阶段。为了进一步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我国有关部门分三次评选出90位国医大师,他们都是中医、中药和民族医药的杰出代表人物,精于临证,深谙药理,熟知传统,不拘一法。, H8 Z& f; G  l: r8 A) F
  虽然,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但是其中也有不太为人所注意的偏向,这种偏向就是过于强调主流中医药的体制性,而对中医药与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相联系的边际领域重视不够。
5 r1 Q: F3 T5 M1 I' L  例如,如何看待道医就成为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问题。尽管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医道同源的事实,而且这确实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人们还是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问题,不予深究。且不说中医典籍所记载的祝由等技术,即便是为屠呦呦教授获诺奖带来灵感的《肘后备急方》,人们对其作者葛洪是岭南道士的身份也知之甚少。与此相关,《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及其是如何成文的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当今学术界对中医原创思维的研究也仍待深入。其实这些问题既是医学问题,同时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问题。而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这些问题,需要触及知其所以然的文化体系,亦即自古就盛行且代代承续的修道传统。
) m+ J* G: i5 |) z& `  近现代以来,中医药界的主要精力大多用在了阐明自己的“科学特色”上,而对自己的文化特色则不甚了了。楼宇烈点明国学就是中医药的本色,如果用本色的视域重新看待中医药界,那么原来不易为人所注意的诸多现象就可以显现出本有的价值。比如说如邓铁涛、裘沛然、朱良春、路志正等国医大师,他们的高寿显然和深厚的文化修养有关,可以说是“内功”精湛。而比他们更资深的许多中医药界前辈,则往往是集中医、内功(内丹)和太极(武术)于一身,以医为业,以内功和武术养身。( Y4 J+ v& A5 Y! R) k+ `. B# B; c+ ~6 y
  相比之下,如今的中医药界在强调“辨证施治”的同时,对养生之道则重视不够,而内功的训练只存在于推拿和正骨等必须以之作为基本功的职业。我们都很推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对他阐述的经络与“内景隧道”的关系则相对隔膜。胡耀贞则不然,他在《气功及保健功》的序言中说过,“四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医工作,业余时间就练拳、练气功,从未间断过。实践证明,拳功和内功特别是华佗五禽术,对我的帮助很大。”而这得益于他的中医启蒙老师。他的老师吕应绍告诉他,要学习针灸,应当先练习打坐。换句话说,没有内功,指下无力,技法则名存实亡。推而论之,没有内功,太极、八卦等内家拳法也难臻神妙之境。从他的经历和典范中,我们看到了中医药文化真正的底色,而这是当代中医药界所缺少和不熟悉的。联系到2011年过世的李少波先生,如果用上述这种中医药本色的标准来判断,他是应当进入国医大师候选人之列的。相反的是,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提出的“打通任督二脉”成为非主流的“怪谈”,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这充分说明了一种强大的阻碍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力量仍然存在。3 a: U/ n( c3 g: M+ s1 _$ j4 Z- h
  中医药主导治未病的落实
* `$ Y8 ~% L. a* }7 c  也是从2007年开始,中医治未病逐渐进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议程。2016年10月,在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成为中医药“独特优势”的最好阐释。从字义来解释,“独特优势”应当理解为“独一无二”从而“与生俱来”的优势。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专家贾谦在生前极力推崇中医药非药物疗法,而与治未病相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理论、方法体系大多属于非药物范畴,其中又多与“气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中国成立之后,气功热起起落落,其养生功能被各种杂音所淹没,至今让人非常惋惜。如果对其兴废的原因作不出深刻的反思,那么不仅中医药的“主导作用”有可能再次落空,而且还将形成对健康中国建设进程的强大干扰,造成有好牌却烂在手里的局面。
: F% u$ k; ]# G2 i7 ?. J  其实这个问题仍然是中医药本色问题的继续,只是变成了气功的本色问题。追溯刘贵珍关于气功实践的本原,他的老师刘渡舟所传授的内养功也是来源于道家的吐纳方法。我们看到,气功的功理功法是对儒、释、道、医、武等炼养体系的抽象概括,表面上提升了它们的现代发展水平,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割裂了各自与母体文化的联系,使得人们只知道有气功,而忘记了其在原创文化体系中的功用和价值。这种现象与美国科学史家萨顿(George Sarton)所指出的科学与文化的割裂和价值的二元背离是一致的,科学发展一旦离开文化则是盲目的。
5 ^5 A: v* i. N  气功实践表明,离开文化母体的现代创新也将自己创造出新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有可能背离原来的文化价值。有了气功发展的经验教训,我们再重新考察胡耀贞先生的著作,就会有新的发现。在由他讲述、北京市针灸门诊部整理的《气功及保健功》这本小册子中,无论是治疗功还是保健功,也无论是其来源于佛家道家还是医家武家,胡耀贞先生皆从医学遗产的角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记述和介绍。也就是说,他坚持了“气功”的医学本色而不是其他,这种坚持和认识对中医药以及中国文化的原创发展具有路标性的价值。
! u- S/ H2 a0 d" S  首先,只有坚持医学本位才能再度促进中医药的包容性发展。在历史上,中医药学的知识包容性特别强大,故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之说,而这种包容性使得中医药事实上成为一种终极性的学问。一般来说,中医药学的这种性质不易为人所认识,而通过哲学、文化特别是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才得以窥见其底蕴。如果单纯从气功的角度来看,医家也只是各家之一,胡耀贞先生也指出了这个事实。他在序言中说:“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历代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气功方面,医学家、拳家和儒、释、道三家,都各有一套养生方法。”
5 L# ?# r, D% I8 S9 l! O( |  而一旦强调了气功的医学本色,原来作为抽象的概念则展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真实,进而还原了中医药学兼容并蓄、融合发展的文化和方法上的特性。因此,我们重读胡耀贞先生的文章,就会感到当时他并没有刻意强调中医药的这种性质,他只是如实讲述了他所了解的传统,而在这种传统中则蕴涵着中医药原创发展的根本动力。胡耀贞说:“气功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它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祛病、防病、健身、延年的作用。过去佛、道两家称它为‘静功’,拳家称它为‘内功’。在《内经》里即有‘导引’及其他养生益寿的方法,实际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气功。”
( f2 k% \& r: A$ j+ q( D& |! J" i  在今天的学术和文化语境中,胡耀贞的上述说法可以反过来,即可以表述为“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医学实际上包含与气功相联系的儒家、佛家、道家和拳家的有关传统”,从而在新的时代重新打开中医学的包容性,显示其作为终极性学问的特性。从现实来看,中医学的这种兼顾包容性和终极性的特征一旦被广泛认识和接受,那么不仅会对我国,而且会对世界医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而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一方面,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医学院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而我国中医药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与清华北大等高校相比明显偏低,这将直接导致中医药在未来竞争中输在人才方面。另一方面,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则越来越向中医学靠近,多位著名医学家都认为中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这也促进我国重新思考中医学的人才培养问题。事实上,中医学不仅是一种医学,更是一种整体方法,是它的整体性质赋予其兼具包容性和终极性,而这给我们一种启示,即只有站在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才能坚持和恢复中医学的本体思维。没有本体思维,根本谈不上中医药的包容性发展,而这也是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c" f* ^' ~5 ?2 u4 M  其次,只有全面继承才有可能创造出中医药的新典范。现在看来,胡耀贞先生已经成为一位我国中医药领域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他的著作虽然不多,篇幅也不大,但是这些文字都是活生生的经验总结。按照传统,各家炼养方法的核心部分皆属于秘传,不仅需要老师的口传心授,而且也需要自己的深刻体会才能明白。为了融会贯通,根本掌握这门属于中国文化内核的绝学,胡耀贞先后跟随过17位老师,其中包括年龄比他小,但太极功夫独树一帜的张钦霖先生。正是因为他在炼养方面的深厚造诣,他在出席1959年10月份在北戴河举办的气功经验交流大会之时,受到了大会党组织和与会同志们的一致认可,甚至“爱戴”。出于真诚地对社会的回报,他把自己平生所学的卓有成效的理论、方法和经验集腋成裘,全部贡献出来,其中也包括他自己总结和体会出来的练功规律,终成一代典范。
# ]/ o) x$ ]+ h5 R8 p/ `0 Z  胡耀贞把他自己创立的新典范称为“静动相兼”的气功,现在一般称为“胡耀贞静动气功”。2017年,经其长女、胡耀贞学术传承人胡丽娟的同意,河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成立了胡耀贞无极静动功研究会。虽然功法的名字又有新叫法,但无论怎样称呼,其核心在于“静动”二字。目前经同道商议,以后将统一以“静动内功”来称谓这个来之不易的新典范。胡耀贞先生曾简要介绍过其功法的创立过程:“我练功学拳,曾经走过许多弯路。如上各家的练功法,我先后都练过,虽然还没有练好。通过一些曲折的认识过程,我开始找到了一些练功的规律,特别是静和动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又结合拳的内功,综合了一套‘静动相兼’的气功。”他又进一步指出,“外动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阳气发达之后,在身上窜动的缘故。至于如何能发动起来,这就是练功的方法问题了。”我们看到,胡耀贞特别强调他找到了“静和动的规律”,而这种规律则是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在练功中的体现。也就是说,新典范没有丢开中医学而自谋出路,而恰恰体现了中医学“简便验廉”的总体特点。
9 J" i. b9 t& F6 Y( ^  最后,只有执简驭繁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主导作用。当前,在我国治未病的政策体系、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治已病的惯性仍然在发挥“主导作用”,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从疾病医学的体系特别是其人才体系中寻找突破,而没有意识到治未病所要求的完全是一种新的典范,亦即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的健康医学。近年来,国医大师陆广莘以“生生之道”来抓总构建其健康医学思想体系,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先例,亦即改变了用科学研究中医药的习惯性路径,返回到中国文化的本源来阐释中医药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当我们重读《黄帝内经》关于“治未病”的论述,才恍然发现忽略了其中最关键的主语词“圣人”,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而所谓“圣人”,其实就是遵从“阴阳之道”,“苛疾不起”的“得道者”。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得道者”不能独享其用,必须与社会共同分享,这才有“上古圣人之教下”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当把治未病主导作用的落实看成一个医疗技术问题,而应当看成一个中国文化的教化问题,这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关键问题。5 A1 r! M; S5 P1 [  y
  从中华文化的传统来讲,阴阳很复杂,但阴阳之道很简易,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掌握和实践,得到其健康身心的效用。这就是圣人之心,德比天地。由此来看,胡耀贞探索出内功的“静动之道”,明白地讲出其中的规律性,可以说是不仅为中医药治未病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一条简易之路,而且也为中医的创新发展和未来中医人才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9 U6 b! G( R! c' t% r4 ?3 z2 T, ?; b  l  继承和发扬胡耀贞学术思想9 [8 a. H+ b/ z- U5 p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曾经让胡耀贞承担了带徒和医疗的重任。由于各种原因,他的内功传承在我国武术界特别是太极拳界比较成功,经过李经梧、冯志强等胡耀贞入室弟子的努力,其影响已经遍布海内外。相比之下,由于焦国瑞、赵光等原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的他的学生相继离世,加上气功也不是我国医学的主流,致使胡耀贞先生的医学思想少人关注,与我国当代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复兴热潮相比显得寥落。值得庆幸的是,2016年3月,在胡丽娟的努力下,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耀贞分会在京成立,奠定了胡耀贞学术思想研究、继承和发扬的组织基础。( P9 G2 q$ \: c* L; I8 W
  笔者曾于2005年参加了在南通举办的全国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这是以邓铁涛、朱良春等为首的中医药学家倡议召开的,目的就是要呼吁解决我国中医药院校教育对传统传承的缺失问题。仅仅过了十多年,中医药师承教育从几乎空白到遍地开花,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继承和发扬胡耀贞的学术思想对中医药的主体建设、医养结合和体养结合都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张超中)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12 11:11:36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12-12 11:35 编辑
% Z4 y& ]6 I& |. c  u  ~- c
9 z. S6 f, u4 r! Y" T" q& Y这是一场令人期待的学术盛会,很多住著名专家出席,见解不同一般!
7 N  S# ~- b, ~6 w6 F+ J. B8 j8 Y! _/ j- k. j7 }
第二届胡耀贞学术思想研讨会暨
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耀贞分会2019学术年会
(第一轮通知)
第二届胡耀贞学术思想研讨会暨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耀贞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将于12月15日在河北中医学院举行。会议由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耀贞分会和河北中医学院燕赵医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河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胡耀贞静动内功委员会、石家庄市中医院东院区治未病中心协办,河北温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承办。
有关会议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和地点
2019年12月15日。
中国·河北石家庄市河北中医学院。
二、会议议程
14日:全天报到。
15日:全天学术交流。
三、会议主题
中医治未病与胡耀贞内功学术思想。
四、征文内容                                                
1、胡耀贞内功的道学、医学与武学内涵研究;
2、胡耀贞内功学术思想与当代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研究;
3、研习胡耀贞内功功法和治未病相关的体会和经验交流。
五、征文要求
1、内容祥实,文字规范。稿件格式,尽量同国家核心期刊论文。
2、投稿时请提供作者详细信息(包括姓名、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和E-mail);
3、文稿在1000-6000字之内,请用Word文档格式排版;投稿邮箱:zhangcz@istic.ac.cn1085104384@qq.com。邮件名称格式:年会投稿-作者姓名-论文题目。
4、征文截止日期:2019年12月8日。
六、会务费
600元/人。参会人员食宿自理。会议特约专家,另行安排。
七、联系方式
会务联系: 杨秀峰  17731111538
           刘洪特  13021890655
           闫  军  13303236869
刘东江  13701153362
报名交费:1、银行卡转账:户名:刘洪特,卡号:6226191003353093开户行:中国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新华西路支行。
         2、微信转账:微信号:18032235043
附件:会议回执。

0 }) p. c* [9 `9 G# S6 \
            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耀贞分会
               2019年11月7日
  
姓名
  

& {" S; u9 d! s! s
年龄

& t9 W9 V7 X$ u+ d" z
性别
' m/ z2 z" `1 h  h7 u& X; \. k" ]
民族
, C( K7 K- D* J2 `0 D! u6 m0 l
工作单位
, H4 {, H) k+ ]1 m
职务

2 H' t2 d1 X6 [- i$ p  M
职称
! @7 i& \# u# n  g+ B' T
手    机

" p8 `5 ^6 S3 p7 {3 E1 t
邮    箱

  M' ?( v8 ~  X0 n; T# F# i
通讯地址

8 }- {! [# M5 ]- p
备    注
! C! F9 Z, T) k
会议回执
参会人员,请务必于2019年12月1日前,将会议回执和论文发送相关邮箱,并与会务人员确认。

" c( x* @9 J+ B6 ~/ k% R% g# f1 F&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17 18:06:46 | 阅读全部
曹一民专述:太极拳优化生命质量的奥秘
5 p3 N+ d4 y5 o# w7 ?" H太极疗07-24 18:01
) h( \. a+ C2 @/ [* R! I关注, h+ h& [6 B5 s; ?2 Y! {
疗金句
1 ]# M: \9 f- C6 P: f
2 ^1 W# {4 s) O$ }8 F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q& |) S, {* C
9 i) T) d+ t: q
——《老老恒言》
' w4 E2 K: {2 `, A
  v  R9 Q+ }/ Q8 e* k8 [6 @1 F: q3 w  I; C, `5 w. g' Y6 \, B
引言:7月14日,90岁高龄的原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曹一民老先生受邀来太极疗接受专访。来访中,曹老特意带来他早年对太极拳科学论证的论文作品,小编整理其中一篇文章供大家研究探讨。% q. I5 w% \' C5 E7 U4 H
, Z- q  k5 m3 d  ]
来源:办公自动化杂志  \. U3 Y8 l3 G+ H- _+ n
  N. F* t2 Q) h8 ^- |
作者:曹一民 高丹阳(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
6 I: ]7 c% y6 r7 Q3 c4 f6 Y9 x
, p* H. r4 k* g% o* ~6 k原文如下:
4 x0 }: J' y$ R" f# K# o8 Y( J
- ]" @2 e  |; n  e( f. {  G太极拳优化生命质量的奥秘
; d5 m$ C: `0 A6 X% V" z: M  k5 A' G+ |* e1 M- J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健身瑰宝,蕴涵丰富哲理、实践效果显著,享誉海内外。0 P* ?- _/ Y, K1 y6 y4 P6 t& ]
3 n1 @& m9 y% I2 x; j4 D' H! C
本文从科学健身,通过心电、脑电,血脂、微循环、植物神经、生理、心理等因素,说明太极拳具有:挑战人类的”头号杀手"一一心血管病;调动“第二心脏”一一微循环;増强“脑电α波”一一清醒波;提升“一对神经”一一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激发“两个大脑"一一颅脑和腹脑;促进“身心调适”等健身作用。
+ f. K  h4 ~  O( S6 e* ]: J0 F; s( p0 e
结合科学测试,得出太极拳锻炼对心脑机能状态得到改善;显著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原因;调节人体微循环;促进心肺功能及能量代谢;平衡经络;改进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与动作稳定性;提升植物神经系统,増进内脏功能;増强大脑清醒波、激发“β-内啡呔”;启动腹部神经系统等等功能,充分显示“太极拳好”!9 Y0 {1 Y* b, ]

4 J% \0 K: K5 Y1 {( t内容提要:
0 C, a) M3 E! B& q+ y0 x2 e( ?
; v* y% T& s( o, I: P1 E0 b+ ^, s一、前言:科学健身, L' h+ J  S$ u- H) n0 {

5 {. E" b( |6 r3 o5 J* z& ]二、挑战“头号杀手
$ P; W/ ~& m- X8 g" {/ N7 f- l2 ^' F& z$ k# \- M
三、提升“一对神经”
" R' D' W- w) M$ J
& |: N$ j) e$ x. L四、调动“第二心脏”
, Z, M0 q- ^. [, D; Z/ B; p) F+ f. H' y& r) a" m& i  D6 Q- e
五、激发“两个大脑”
! ~# R$ l8 k/ g3 Q* L1 C$ i! F* e5 e2 l+ y. P% W
六、增强“脑电α波”
2 j( \! `# a* I2 k" q* ^& K/ t) l: \
七、促进“身心调适”. ^+ `  X9 \1 ^6 [4 R* z

2 _+ A4 K. A( G八、结论:“太极拳好”% Y/ |$ S/ C$ {* G, X$ d: N
6 z) ]8 p) l6 V3 t8 E
0 `: U9 P5 u% {! ^! N+ d" [
% ?- n. x' E! _" F- t* W+ J& t, w* @
前言:科学健身
* Z9 ~5 x9 a% s4 U3 @& n. C: C+ L4 k' y3 }: ?
太极拳文化是中华传统的科学哲理和健身瑰宝,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深入而蓬勃发展,已驰名世界。在中关村科学城,太极拳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每日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中关村从1975年开始建站,1985年成立武术协会,曾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为国争光"的称号,学员达四万人次,并发挥科学城的科技优势,对太极拳练习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测试和探索,多次在国际武术节、老年学会和东方健身术国际研讨会上作有关论文报告,曾享誉中外。2000年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院为表彰在武术科研工作所作出突出成绩特授予“全国武术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  q/ v# Z$ `% _/ ^3 z

% W) i9 F4 K  K; z0 v2 x9 f
: K0 F3 G  J# {/ v/ ~图1:这是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太极拳群众场面
/ N) y# d, x* p
2 J4 |6 u# h; S. _, W* R时间: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4 ~2 W1 F5 r' @% r, J# N) h
) G6 o( X3 B% d% G% a7 h1 u1 e
地点:北京天坛祁年殿前 人数:500多人
4 ]. e& X# g: s( g2 @; `; d3 e" U# T" B) c; N$ c- G
为揭开生命科学之迷,弄清楚太极拳抗衰老的作用和机理,我们系统地对人体心电、血脂、微循环、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脑电、液态智能、心理、经络等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研究,并对人体微量元素、内分泌、松果体、免疫系统、人体冷光等继续进行探索,用现代科学实验阐明东方古老的文化哲理,揭开生命的奥秘,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S3 \, Q/ i5 |

0 v6 j9 n) Q+ C8 ~太极拳运动之所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知识分子参加是有其深刻原因的。我国知识分子,身负社会和家庭重担,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之中,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运动不足,营养过剩,免疫力下降,产生代谢障碍,使之未老先衰,难以担负社会栋梁的重任,英年早逝,悲剧不断发生。9 w. R/ \$ k/ N/ c

0 `1 d. r1 b% G8 @# s: }据1983-1986年对知识分子1万多人的调査,发现:(1)、在职的病患人数占61%;(2)、平均寿命为58岁,比当时我国的平均寿命低10岁左右;而90年代中期所做的几次抽样调査,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进一步下降为53岁,而同期我国人均寿命为73岁,差距拉得更大了。, d6 g9 _/ c6 G+ w4 f, F
8 y2 m7 j1 m1 a' X  [
“生命在于自身节律的调节平衡”,太极拳要求“松、静、柔、匀”,它调节精神,增强体质,解除疾病、恢复健康,且效果显著,符合知识分子和中老年人的健身需要。
3 Z5 X! M: \4 ?2 E. d& q% l# h$ N7 C) U( }/ q5 v

6 ~& V3 N# @! E2 y1 ~0 x' C/ w" ^, |; G& N% y7 I% X/ n
挑战头号杀手; d  u$ \+ N- \9 N
& q) `$ y7 O4 q5 ~" U" A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肆虑人类:
, a  h( y  {7 Q* V- \/ o. b; a4 {# I) N# u4 |2 A, U
1、心血管病每年夺走1,250万人的生命。占世界人口总死亡的1/4,居各种死因首位,成为人类生命头号杀手。
$ }+ c, k1 E0 g2 O5 s6 J, }8 H! i; _8 {6 N7 F
2、中国高血压患者达1.2亿,每年新増人数超过300万人。成为当前最主要、最常见的心血管病。4 R! L! w% i9 `1 t! \

/ A' @4 X- N' o" a% g8 X2 F; x: I3、我国现有600万脑卒中者,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
9 {6 G' J2 Q3 p- f% O1 `( \7 F
: f6 u# F5 c- p, k4 ^4、我国冠心病患者1,000万人,心肌梗塞达200万人。& R; [0 _& z1 F& Q

3 R1 k0 e4 T3 S4 T! g1 B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正一次次将人类宝贵的生命损于掌股之间,一次次将越来越多的健康美梦撕成碎片。不仅让我们经受失去亲人的悲痛,整个社会也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带来无限的苦难。' d" K3 W9 p% g1 F7 r, ~) n  C: S
- l* d( M) L2 H! y
高血脂、冠心病、血管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的三大基础病因。) B0 D$ y! g% H( H: W# _' f

9 p; o. q/ I7 ^0 i% i8 S3 ~血脂是血液中脂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等。高血脂症是人体脂肪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是高血脂,即血液中总胆固醇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
& w2 O5 ~. |, w' M5 G# G
$ q# v) p3 r7 {1 H高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血压升高与冠心病,肾功能障碍,高血压心脏病及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7 h$ z% W/ S6 x2 ?! X
% h" Z7 Z. H. @- V' Y' b" d) D4 t
通过人体心电测试研究得出:练太级拳30分钟后心脏机动改进有效率达86.6%,长期坚持的效果显著。初学练拳者也有改善,达62.5%。此外,练太极拳对功能性病变、传导功能、供血及代偿功能、心律都有改进;对器质性病变有心脏损伤史的也有好转,供血明显改进,心脏功能、功率谱得到改进,具体表现为呼吸深匀,心跳平稳,毛细血管血液流量增加,微循环改进。
& }6 {, G- N( X. h$ p; L8 V, w: n# f7 x* ]! i3 l( m9 b9 i2 j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症患者也越来越多,引发脑血栓和心肌梗塞。通过有关调查,我国科技人员中高血脂症的占69.9%,高于其他人员的平均水平48.4%;而练太级拳的科技人员中有高血脂症的仅占25%。这是由于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大脑经常进入觉醒状态,容易消除精神紧张状态,直接影响血液中有关激素水平的改变,并且控制在正常水平,使血脂水平降低,减缓了低密度脂蛋自在动脉壁上的沉积,防止了动脉粥样硬化。
2 W# N5 @; H0 D" \% T# @9 `
! H5 _% O- \7 [5 A0 p( K9 L. p1 M& @$ [' d7 }3 [

* M9 W/ p& W. |1 I# I2 |7 R' z提升“一对神经”
" I% |7 c1 I* B1 t& @+ h
# K# k0 z; s5 ^' t一对神经,指的是人体植物神经即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不同于手脚运动,心脏的跳动、肺的呼吸、肝及胃的活动不受人主观因素控制,服从于植物神经系统的指挥。内脏器官的工作节律是这一系统负责的,它专门控制着人体心率、血压和呼吸的功能,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又叫迷走神经)其作用与分工是:7 H+ _" l8 t8 [! p# i( m
9 t2 ]) j5 j  v1 S  U$ w- u9 I
这个系统共同指挥着人体内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 |+ M( Q  |, `; [; ]1 w
; I7 `) m& e7 g: e' O4 z4 W按照常人在静态状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体质的下降,LF/HF也相应发生变化,对应中国人的情况,得出统计数值如下:
( ?6 \+ T4 Z$ L) {: n" }1 g- O. j0 `9 b# c$ Q* s7 @# }5 f# f4 h
青年人 LF/HF在0.2-0.4
% C& x) g# @3 {: t+ V+ L3 v
+ {! b1 @1 J7 \/ L) K1 Y$ _7 j/ p中年人 LF/HF在0.5-0.7
7 ]( _! q6 S2 A# A( A6 [- }% `0 c+ E7 T
老年人 LF/HF在0.8-1.0
. ?. S% {6 s8 e- r; F! c5 E9 E3 A# |) W1 Q- Q7 V6 N
通过初步科学测试,武术太极拳锻炼者,其心律变异(体现上述两个系统功能运作的比值)较一般其他运动者得到良好比值,甚至达到“七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脏”。显然,这与太极拳“意、气、神”的锻炼密不可分,也与医学上的“情致”攸然有关。紧张、焦虑、抑郁、恐惧这些不良情绪持续发展,就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处于紧张状态,形成紊乱,最终失调;功能的改变,导致严重疾病,引发甲亢、糖尿糖、神经性皮炎、溃疡等不同症状。; Z" k5 z5 r) A8 w
7 s9 Q; ?' a8 j( C. c1 \; r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生命结构中相辅相成而又相克相生的“阴”和“阳”,太极拳“阴平阳秘”的锻炼要领既强化了交感神经、第一心脏的主循环,也调动了迷走神经,致使肢体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每个细胞营养丰富、排泄顺畅、气血调和、生态旺盛,使生命生生不息、頤养天年。
. R* U+ \) e) Q
+ K, z+ [7 T; _6 Y& h1 o) g# W
: n! K/ h8 i+ V7 }! _* b
) G% v, H4 s: ~- g调动“第二心脏”. K) J3 v+ |0 H- J6 s' M

& I, [# z! \# Q9 ~' A人体是一个复杂又奇妙的机体,我们知道血液遍布全身是从心脏通过舒张、收缩到动脉中去,然后再从静脉回流到心脏,这就叫主循环。可是怎么从动脉过渡到静脉,而又如何使血液将养料和氧气带到每个细胞,并将CO2和废料带出来的呢?这就要说到微循环了。所谓微循环也就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循环,它实现着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一方面给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另一方面排出废物,这也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内环境,是生命机体最基本的保证,因此被誉为生命的源泉。9 ?# f9 A) h% _! u1 }. Q5 P7 f

# ~6 i- V: ]  x# D
0 z+ {  y3 v% e: V7 z为了保证微循环实现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 Z4 o5 \7 L1 l" x! ^. n$ ?# d) x; G2 w; y: g9 \/ ^0 Q
1、体液的流动;5 t1 e6 j; E  ^+ c9 B, s2 [; q! t

: f: E$ \$ a6 E7 j% d/ C2、微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对交换物质的通透性;7 }& A/ w; s8 Z) @5 S
" D: ~0 r* O* X/ n# t
3、微血管的数量和管径。  Z; C4 I) l6 Q5 _

7 e- c! y( r& _. F$ L全身微血管长度达96,555公里,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半,仅靠心脏的收缩力难以将血液输送到每个细胞组织,还必须靠微血管自身的节律运动。这种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起到了第二项调节供血的辅助作用,成为“第二心脏”。, Q3 M! `" @7 W" U; ^; q

( b# }: H6 d3 U# f$ G! S" r/ Y; Q( C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就健康长寿。微循环功能如果发生障碍,就难以满足组织氧化代谢的需要,造成组织器官功能的不全或衰竭,这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证明,人体的衰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密切关系。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
0 ?% R) E$ [" C- {* N! d0 X4 ]" ~+ z
$ i3 y3 j; Q+ G+ s; }0 D) E从临床观察中有许多部位、多系列的测试办法,其中常用的是甲襞微循环观察法和多点温度测量法,手指甲襞是观察微循环的良好部位,通过40~100倍的显微镜,观测从微血管形态、血流动态及血管周围状态三方面进行。! M, G* Y( T" B9 W( s  j

4 G* b5 R1 a7 x! e以下是对两位太级拳锻炼者的甲襞微循环的检査情况:其中一位是练拳20年的老者,他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1)竟相当于年轻人水平;其图形清晰各参数均属正常范围;管绊个数/每平方毫米比较多;管绊直而长,没有畸形;管绊排列有序,序头平直;而另一位学练太级拳时间不长的人,其图形不清晰、畸形化、无序化、管绊短而乱。另外,通过对练拳20年的老者进行太极拳练习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变化的情况检査,发现,练前:流态为粒线流;练后:流态为线粒流,回流速度明显增快,即甲襞部分参数有明显的变化。# E- Q2 f9 `# d2 {+ K8 Z2 y

4 I- }1 b7 m* r7 L2 d) I  _% N3 ?4 C& c5 A8 J6 c
体温是人体重要指标,反映整体的机能状态以及细动脉供血状态与静脉流出量,通过改变微循环状态而引起局部组织脏器乃至全身温度变化。我们采用无名指端及印堂穴的温度表征测定太极拳锻炼对人体末端微循环的影响效果。
1 Q0 _3 `1 I& c0 S% U* }# B: R9 O7 y
研究的结果表示:太极拳的短期(30分钟)运动,对人体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影响,无名指端的温度平均升高7℃,比平常人高出4℃。1 t' N# }' N' q9 I. d
8 U" E9 g- [5 K9 L" Y) F- u
对于老年太极拳习练者(55岁以上)不同种类的太极拳的短期锻炼,对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改善效果;
5 w  W- b- I( V( v' y* }! N6 f" Y/ G( `3 E1 Y
长期太极拳锻炼,有效地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提高人体对于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9 x8 @0 B& L& a) ?+ r- x; ?) l7 f

7 z9 e3 m9 }; @正确应用和把握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才能有效地改善人体不同部位的微循环状态,以致于影响到人体主要的生理指标;
9 ^2 h" _) O+ K% O5 q5 r7 X7 K7 @# z* f  F6 t% q6 S
太极拳演练的熟练、放松和安定对于健身效果有重要影响,所谓“松静平和”、“意念导引气血”起到了调动微循环的作用。
! u" j9 A+ e7 H, J" l  K  e$ _, V. f8 m% v

+ }- d  u3 g1 G! ~) y, P- G* Y- T
6 @# _0 `: C, z( s9 _激发“两个大脑”- @# v2 n7 F) j. r( `7 |! a) ]

: ~3 J! Q( v+ j) x3 ^人体有两个大脑:一个在颅内,另一个却在肚子里,又被称为“腹部神经系统”,是原始的神经系统的直接产物,只在物种进行的最初阶段出现过,但腹部神经系统并没有消失,留存在某些哺乳动物体内,以帮助母体中胚胎的发育,在某一发育阶段,胚胎中会出现两个脑。起初,两者的发育是完全独立的,到后来它们通过独特的缆索一一迷走神经相连。观察到两个脑子在节奏上存在相似之处,一个出了毛病,另一个就受到影响,也跟着出现问题,成相互因果。对于两神经系统间相互关联的研究,促成了一门新兴学科“神经元胃肠学科”的产生,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头部大脑遇到危急时,迅速分泌激素,使人体作好应战或回避的准备,胃部的敏感神经也随着兴奋起来,神经与肠道之间存在特殊的联系,因而有时食不甘味,惊吓过度或激动万分时,腹部容易产生痉挛,这个内在联系即两个脑子在节奏上存在相似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因果,就像一对连体婴儿。
& k6 m1 [. ^6 z+ G) I
4 {3 R4 B8 z& S6 ^武术太极拳锻炼和传统医学中所说的上丹田(在胪内)和下丹田(在腹内),即“神"与“气"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因果关系。拳论上有"气沉丹田”、“气宜鼓荡“、“尾闾中正神贯顶”、“腹内松净气腾然”,对头部和腹部的要求,为两个脑子的沟通与反馈创造了条件,使大脑对腹脑产生了有效的调节;腹脑也对大脑起到一种功能的反馈,消除了逆向效果:即肠胃部位的不适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减弱和影响睡眠,使大脑处于更加发挥优勢的地位。可以设想,通过传统医学的脏腑学说、经络理论和武术太极挙意、精、气、神的锻炼,培养脑的思维能力,使之人类具有两套思维器官,产生第二智慧,“肚子一鼓,计上心来”,将是对人类智慧的重大突破和飞跃,使中华民族领先进人一个高度智能的新时代。1 L- e6 z3 {! p3 Z3 h3 s$ N" p
, I  E) m+ G: C# _) E+ q
; `) [" Z, \3 e" }

/ Q& @1 |7 ~2 f+ k增强“脑电α波”+ P1 h$ q& U5 T( ~) E& D1 U
1 Z  x& k0 ~9 m
人脑活动时产生脑电被,脑电波有四类,即:清醒波(a波,8-13Hz);睡眠波(δ波,1-3.5Hz);兴奋波(β波,14-30Hz)和抑制波(θ波,4-7Hz)。各波段代表四种不同的功能状态。
8 |6 P& C5 ]- ?- I' P
7 o4 A. ^' ~' d% y) d; p神经生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表明,舒松愉悦的心境能使脑波a频谱能量增大,而当处于a波优势时,则能促进脑内啡呔等神经介质的分泌,其结果使身心更加和谐,增大抵抗疾病、保持健康的能力。相反,衰老、疾病、疲劳以及紧张,抑制的心境会增大患病机率。太极拳讲究松、静、柔、匀、阴阳转化,虚实分明,将身心置于安宁、舒适状态,身体放松,心旷神怡。
0 |% u+ M/ z6 b) Q) S- Z
( R0 r& E8 I! V. h' b众所周知,正确的健身锻炼,其要领是松柔运动,是有氧的有效运动。心理健康促成了生理健康,大脑会产生一种持久快乐的“内啡呔”物质,即脑内吗啡样物质,其有效的物质即 β一内啡呔,即可使人脑进入a波状态。
- Z' }! E- b3 [7 t- w2 V2 w0 @- Q/ g7 e
% e" c& T) s2 y( i' _

. J( B' w4 ]- u" j我们已从长期坚持太极拳者测出:其脑电波中清醒波(a波)占明显主导地位,α波频率增加,主峰突出,波幅增宽,α波进入同步、有序化状态,功率谱增大1-2倍,甚至高至20倍,幅值增宽40-150%,大脑进入良好觉醒状态。/ F- }/ J# e$ {  j: Q0 G
2 i8 B1 T% r- [* k/ B
这种大脑的生理状态与受试者的自我感觉的“恬静舒适”“神志清晰”“精神集中”“记忆力有所恢复和增强”是相对应的。从现代医学观点来说,这种状态将极大地调节增强人体内脏功能及免疫功能,中和活性氧毒素,促成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强肌肉,消除脂肪,增进身心健康的生理作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动作,即所谓“神为主帅”“意动身随”,只有达到这种要求,人体脑波活动才有可能进入以a波为主导的同步、有序化状态,能有效地解除人体因高节奏工作所引起的紧张情绪和生理无序状态,体内代谢的各种激素会大量分泌,血流量增多,新陈代谢的渗透更旺盛,皮肤营养更加改善,更具弹性、红润和光泽,更富气质和魅力。- A" k' R9 `' ]+ S
" s6 J6 T* H* }- x
人脑有运行逻辑思维的左脑和发展形象思维的右脑,近年来,右脑功能的研究有力匡正了左脑优势的传统观念,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不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开始受到老年学研究的关注。并且也已意识到经常使用右脑的人比较长寿。太极拳的练功,反复出现的形象教育训练,脑子里描绘着有条不紊的判断处理的全过程,开发右脑产生B-内啡呔的荷尔蒙,可以说,决定脑细胞生死存亡的是脑内吗啡,“征服脑内吗啡的人就能征服人生”看来此言并不为过。
- R; ?! M5 _5 f" z3 s! U/ k! t5 `+ {/ n+ M7 }
太极拳轻、柔、圆、匀的运动,突出意识引导,追求“虚”、“无”意境,长时间地一边保持正常舒畅的呼吸一一腹式呼吸,一边轻松愉快地运动,氧气充足,脂肪不断消耗,炎症消除,NK( NATURAL KILLER)自然杀伤细胞是著名的抗癌细胞,脑内吗啡接触这种细胞,使其变得年轻具有活力,“还老返童”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老化,产生自然治愈力。
$ z  J: Z, s. C( ^6 @, \  y% x! L
1 P/ Y0 @# D/ F, w% {. m6 n# f: s
3 M  W$ N' V0 ?) v- D# Z9 S$ d3 a6 p( `
促进“身心调适”
5 G( U0 V; ]( S7 F
) U& }- g; N6 i$ g1 [' O" `3 \" r2 {太极拳锻炼,从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健康要素看,符合科学概念,改善“亚健康”状态,从而调适身心,延缓衰老。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1995~2020年全球由5.4亿增至10亿,到2050年全球将达20亿。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从10%增至20%。  ]; m- z: X/ x( c# L  R
- S. \" n+ j7 L" j" s
人口老龄化引发世界经济陷入困境,《全球人口老龄化危机》美国外交双月刊称:“这种经济危机将使最近在亚洲和俄罗斯发生的灾难显得微不足道。”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重大负担。慢性非传染病成为主要病因和死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我国痴呆老人600万以上)骨质疏松症(我国老年骨质发生率6.3-24.4%尤以高龄女性为甚)成为人生晚年的凶神恶煞。; p5 P# T" Q; p+ p

! o6 f( z% i! J. m1 K( w老,并不可怕,老是自然规律,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不老药方”吗?历代帝王都梦想“万岁”,通过求方士,上仙岛寻求灵丹妙药以长生不老,结果绝对没有成功的。不老药其实来自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身心调适!5 i' l8 {/ m8 k. }5 k! k$ _! F

! N0 Z6 s' E* l# H& D- S3 K: A$ T现代医学认为:人们要活到九十甚至百岁,并不是梦想,事实上科学家推算出人的自然寿命应是120-150岁,60岁不过是人生的开始,而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活到自然寿命,最主要原因是"过早衰老",有些人甚至到了中年就患上多种慢性疾病,其实只要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防备,人人都活过百岁。
& O  h, h+ _6 N1 Z
/ ~/ I7 u  c! ?/ o2 e1、从生理上讲,目前医学界最受关注的老化理论是“自由基理论”,认为人体摄取过多热量,因新陈代谢所产生的自由基会不断攻击细胞导致细胞损伤,长久下去,细胞无法修复,就会出现老化现象,看来过多地吸收营养不是一个好办法。
0 c9 G: S- q# ^' s9 u: \6 `+ ]" i5 W- g) ?  |
人过中年,体内制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功能逐新减低,体内活性氧的弊害日益明显增大,于是运动过量比不运动的反而老得快,原因是剧烈运动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中和不了,而与脂肪结合生成衰老物质一一过氧化脂质,影响微循环作用,使血压升高。正常情况下,抗氧化海(SOD)和抗氧化剂能消除自由基。当人体SOD和抗氧化剂减少或活性降低时,机体内的自由基便导致细胞衰老,组织器官损伤,还使基因突变致畸,形成致癌的重要原因,也与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有密切关系。因此,寻求适宜有效的身体锻炼模式最有利于中年保健,使得成年人能保持充沛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外界压力,预防各种疾病发生,从而延缓推退中年人的衰老过程,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这里可以看重提出的是,太极拳动作柔和心率在120-160之间,属于有氧运动,不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不失为一项绝妙的锻炼项目。5 P0 k- U: @& t, z# r3 W/ M8 C
' K7 p2 g0 `* {4 m+ _+ j4 `
2、从心理说,要延缓和对抗老化,除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运动健身外,还应从自身节律的调节平衡关注身心调适。
. Y' c: j5 g1 x
' c+ t$ h! V0 n8 P& ^' s# V现代医学认为情绪能通过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神经中枢的活动引起身体各器官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消极情绪容易致病,积极情绪能防病延年。尤其年过40,由于生理上的退化,社会地位和交往的改变,经济的得失,以及心理机能的衰退面产生消极情绪(冷落感、孤独感、抑郁感等)睡眠时间缩短,入睡困难,易醒,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心理功能影响很大,对负性情绪的产生也有一定作用,而A型行为类型的负性情绪(急燥、心烦、好发脾气、容易激动等)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成为这类人员的常见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加动作稳定性也渐差,知觉运动和认知过程也有减慢倾向。
8 }; g+ H, ^. W
4 i9 W. P" r1 E' q* V  \7 L0 g由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疾病发展迅速,世界上有4亿人患各种精神和神经性疾病。下面是一些不寒而栗数字:世界上每年100万人自杀,4500万人精神分裂;5000万人患癫痫;3000万人痴呆症,1.4亿人酒精麻痹自己;3.4亿人患忧郁症。专家认为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第二大疾病。故WHO决定将它定为2002年世界卫生运动的中心议题。8 |1 K% V  l  q4 A, |2 L8 g9 x

% g' `6 K& R' }9 R) P8 n6 e从我们对心理的研究测试揭示:太极拳对年过四十、走向衰老的人,其情绪的改变,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有明显效果,从而延缓生理、心理的衰老速度,改变精神质这一维度的性格特征有良好作用,并随着练拳年限增长而有显著差异,即长期练习太极拳对性格中的不良方面有较好的改变作用,这无疑对增进健康能起到积极作用。
* H' c# u. z; f" |  |6 K- O0 o: G& F7 @; ]+ w# G( B
从心理测试得知:5 P, h' J2 x! A# v
% {* m6 |0 |6 c" h! I; U8 o
" Z* `5 V2 o" m# h% I
随着增龄记忆和脑内信息加工速度下降,注意力衰退,神经系统机能也逐渐减退,导致动作稳定性下降,试验证明:太极拳对延缓记忆力、注意力的衰退,改善信息加工速度,调节运动抑制,提高稳定性有良好影响,起到保持和促进作用。8 E% }' f, b0 `2 a0 S+ F# F

0 y- D1 Z8 P; t, A太极拳讲究“舍己从人”忘记自我,考虑他人,凡事从客观事物出发,去掉个人意识,实事求是,心平气和,柔化矛盾。对知识分子的心理测定充分说明:
7 N2 a' r$ l9 W6 N( E. d( {4 h0 X2 S* v- b& K3 {1 C
通过大脑皮层及皮层神经中枢的活动,引起身体各器官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
( F. Z8 m0 s4 d% e  B# V2 ?
& a/ c* s4 T' d! X此外,由实验得知:有抱负、有成就的科学家,太极拳的锻炼对发挥正面A型性格(积极进取,认真负责,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等)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有明显效果。更使事业有成而心理健康;积极进取而情绪稳定,充分考虑和照顾周围人群意愿和环境因素,谦逊随和,加之太极拳运动群体身心调试的相互作用,从而延缓生理、心理的衰老速度,改善人际关系,使社会安定。- Q3 Q. N) x$ D3 v( E8 T; Y  a6 W
, y1 K% P1 b# h. n% S' [$ c

! y& o8 W. b# J7 b负面情绪:急燥、心烦、好发脾气、容易激动、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成为此类人员的常见病和主要死因。1 E! p) P0 S! ^6 y

) K4 ~. D8 Q/ L7 _2 ]7 A
/ n1 [$ i, E- t; O! \5 T
: @' ~& h. C+ E& U+ V结论:太极拳好
  K" v! f& Y+ Q4 Y; n! |
5 i( R. M, W" m" c从一系列的科学测试得出结果:
/ M9 Y; X# N/ @9 h* k: [2 @: F. R/ X
1、太极拳锻炼对心脑机能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e9 U' O' z8 p

* b& l& J7 L7 w2、显著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原因;$ ^: \' _6 ^7 u

& }; f+ T6 p% X. C% _; t# {4 u3、对人体末端微循环得到改善;; K( Z& `' D8 D1 z: q
# i. G  q4 _1 z; L! T
4、促进心肺功能及能量代谢、平衡经络;
  @3 h! C1 s% J' D: h6 S; h2 S+ V, O! J' y" S/ l$ X
5、改善老年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与动作稳定性;
7 G! e* ^7 e4 q5 \7 R2 P6 s6 {8 R. J# K8 U2 L
6、提升植物神经系统,增进人体内脏功能;
8 w1 Q: V' p4 l- Z" v
8 G3 y) X" G5 ?/ L: `3 X7、激发大脑清醒波,增进“B-内啡呔”,启动腹部神经系统。
* U8 z: ^/ J  H; H5 r. x
# P! Y; k% _3 v与不锻炼人群相比,坚持太极拳锻炼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效果。运用阴阳运化,承盾对立的统一;主循环与微循环,(使肢体每个细胞营养丰富、排泄顺畅、生态旺盛)清醒波与睡眠波(极大地调节、增强人体内脏功能和免疫功能)。A型性格的正、负情绪(调整心理因素)等等,均为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生命结构中相辅相成而又相克相生的,太极拳强调意识指导形态运动,促使各器官协调配合,以求达到导引经络,通畅气血。所谓“以意领络”、“气贯全身”、“心静体舒”。有意识地能动地控制、调节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种种练拳要领的综合作用,解除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这种“神舒体静”、“气血通畅”、"阴平阳秘”的良好平衡机能状态,即“太极态”。这种状态的持续长期、多次的积累,促进了人体各系统的器官机能开始由量变到质变,最终达到健身祛病、抗衰老的效果。- J7 x6 g; {2 k# Q3 i' ]+ p
; `' X; a6 q; v8 B
太极拳论:"恬淡虚无,正气从之,精神内收,病从安来,活百岁乃去”。防病于未然,立足于全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面向21世纪解决人类一大困境,以少资金、少费劲,出大成果,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
" Y5 P7 E, {4 O# Q( K0 u; H
, h( h, b. P2 i为了人们能够健康、长寿和幸福地活着,为社会建设多作贡献,为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愿更多的人们积极投人太极拳运动。愿太极拳更大地造福大众,并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17 18:09:53 | 阅读全部
薛伯寿国医大师致辞:8 b3 T# L! ?( x. X: u2 S5 N+ n6 x

1 `9 p' R% s" C3 n首先热烈祝贺第二届胡耀贞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先生分会学术年会,在石家庄市隆重召开!
% M% x8 Z( h# d# Q" R习主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国哲学智慧之魂为道;健康养生,防患于未然,则以“上工治未病”为核心。自古以来中医悬壶济世,而非治病济世。我认为通过这次盛会,研讨胡先生学术成就奉献,必然体悟习主席指示论断无比英明、无比正确,激励我们对大道、医道、丹道、拳道交融传承发扬、开拓创新,造福于人民。7 V" o4 K7 v3 M2 l$ K
胡耀贞先生的文化修养境界,以道学为核心,涵盖儒佛文化,可达道之仙,他以医道为业,有“无极神针”美誉,他殚精竭虑研究践行丹道各派武术,追求继承绝学,其功勋甚大,先后真诚拜十七位老师,践行艰辛性命双修,融会贯通各种武术精华,他的内功、拳功深厚莫测,有“一指震乾坤”、“盖世豪杰”、“传奇大师”之称颂,其所创自发自动自控拳,为武术界最高拳术境界,著千金宝书《胡耀贞静动气功》为其博大精深传世学术结晶,珍贵非凡,启发推动后学!广泛倡导中国古文化修养,广泛倡导内丹修炼,广泛倡导武道拳不离手,既可强身又可益智,更可防治疾病,方可落实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8 i+ P4 S7 k0 f, m  |$ V! }我有幸参加胡先生首届学术思想研讨会,收益甚多,一年来一直研究学习胡耀贞先生内丹武道修炼精要,我已成为其私塾弟子,我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盛会,给我第二次向传承弟子胡丽娟、关永年等所有师傅学习机会,并带三位门弟子前来聆听,其中肖战说,从小爱好武术,而特招纳为我的博士生,希望他真诚走胡耀贞大师之路,在大道、医道、丹道、武道,交融继承发扬中开拓创新!
8 @( y3 |: F6 g" C;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19 09:31:34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12-19 09:39 编辑 # Y6 v& n7 j$ H. a
2 C' z3 Z" u0 {9 j! J* n4 `
曹东义参加这次会议,在开幕式上发表谈话说:
  L: v# z) Y1 d3 A, y# F5 J3 E
3 K* U1 \5 o& ]! I) d' i我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很感谢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胡先生分会,去年的第一次年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今年把第二次学术年会放在河北中医学院召开,带来了丰厚的学术内涵。4 o" g0 F' `0 p
我是带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这次会议的,我虽然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的会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产业分会的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农工党河北省委文史理论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但是,对于胡耀真先生的无极静动功还是不太了解,因此,抱着学习的态度参加这次会议。! q; D0 |" U4 U8 B. S, {
钱学森先生当年把中医、气功、特异功能一起称为人体科学。" V1 f" }0 z" g3 r/ b. W3 V

: o; s! P( v* [- p+ R张超中博士几年前提出“走向中国文化的医学时代”,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战略。
) J2 }  W7 M! {5 I2 J8 _6 d$ _8 q4 |国家卫健委、中医局、食品药品管理局,今年联合出台文件,让西医经过一年以上的系统学习才能开中成药,这就宣告了“废医存药”时代的结束,开启了“遵医用药”的现时代。6 g0 q- e) B; W' x; h5 y
一个“西医中国化,中医世界化”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 y! J: m+ L, Y% C3 v+ C
3 e2 ~0 C* W: x0 V0 t- ?: i我们很多专家教授应该补课,补上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课。% W5 v0 u% G7 X, m% j/ l- Y
我有资格代表这几个学会来向经典致敬、向先贤学习。
6 L$ r9 v4 e  C  V; I- i& J7 _' W  b, i. ?" H2 w3 n+ Q% W9 \
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黄帝内经》说“上守神,粗守形”,很重视心神、肾精、肺气在人身体里的重要作用。
- d$ Y; Z( ^/ |孟子说“我善养我浩然之气”,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没进过医院,没吃过药片,不是他们不懂医学、不懂养生,而是他们的生活完全符合养生之道。
5 H: W9 p% L! ^) }# A/ ]! C几年前,我和孙士江书记主编了两本书《颐养天年》和《外求内养找健康》。
7 Y5 Z+ k+ d7 g- M: T' C% N“内养”,向内求是基础,是根本,向外求帮助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 f$ }, K$ y: F0 L每个人的内在卫生资源“百药都能治”,自己不能生产降压药、降糖药的时候才需要到医院、到药店去买,如果自己百药都可以自制,就不需要到外边去买。- {% O+ x# w( z  w/ J/ A* P
因此,通过锻炼,把自己内在的卫生资源调整好,“百药自制”就可以远离药片和医院。1 q  V  S' _) `" q' S; S1 ~, K

, A' h* s  n  d西方化学制药,大多都是人工合成的,属于大自然的异物,也是人体的异物,生产的时候污染环境,吃进去污染身体,因此,必须排泄出去。
7 z8 w! V! p( ^8 y% Z# C$ l( t' I4 G; n5 ~5 p+ ~- R$ q: M
中医药不是这样。
+ w9 A$ v* R  J- q; x9 M《黄帝内经》主张“圣人杂合以治”,还有内病外治、身心同治、活法巧治、健身助治、药食同源、辨证论治等等,充满大智慧。
0 E+ |) g1 x4 Y6 K5 C7 [西方医学从抗生素开始,步入“现代医学”境界,虽然带来了很多进步,但是,也产生了“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世界性难题,需要中医智慧救世。8 O# j7 n8 Q8 L) j2 a) c. {

9 b5 U/ P' @  }/ A' Y. i
% T) X0 S; I1 T4 L在学术讲座的环节,
% H# X* K$ p5 o8 e+ N曹东义讲座的题目《中医根脉在燕赵,继往开来靠文化》,这些丰富的内容,引起与会代表的共鸣与欢迎。
4 g5 w6 f& |4 c' q1 R3 I& 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19 09:44:54 | 阅读全部
各位同道好,我把自己的大会发言,进行整理,摘要表达了一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曹东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19 11:03:44 | 阅读全部
陈其广,社科院:
2 J2 W2 n  m$ W/ f作为非中医药界人士,我对西医开中成药一事始终心存疑惑。很多中医药老师认同中医的基本功法是辨证施治,中药的基本原理是四气五味,性味归经。西医学一年就把中医要苦读勤练多年的看家本领学会了?或者,中成药可以当西药用,只要有西医病名就可以用?最根本的问题是:如果中成药不给医生回扣,西医中还有多少人愿意花一年时间来学中成药?当然,也许是我多虑了,现在收钱办班走形式的事多了去了。求解!
% y$ Y2 G5 h1 e& z) a8 U& g4 T; W8 e5 [  t6 p
陈家功:1 r) G; F6 _- s/ k1 g6 T! o
潘晓川先生说:人的生命“精气神”三位一体,“气”,是中医的重心,也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精”,是道家的重心;“神”,是宗教的重心,当然,“精气神”不可分割。中医的生命观是“心物一元”,古今中外任何人,是否掌握了中医理论,是否走进中医大门,其标志,是否建立“心物一元”生命观,与是否持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无关,与国家评选的“国医大师”、“名医”称号无关。西医生命观是“实体”观,将“身心”割裂开来,只认识生命之“身”,西方文化以生命“心”为对象,另外建立的是心理学。西方文化认识人的生命——西医学、心理学,都存在先天性的缺陷。西医学中医,不只是学习中医的技能方法,而是重新建立中医“心物一元”生命观。主张培训西医一年“开中成药”,是严重亵渎中医的独特性,属于典型的话语权推销“无知”行为。陈家功
* Y/ i: Z( `  S$ q- f; }1 ~ 2019.12.19
" y( H" `9 o/ B' @: J4 U' I" u
% z; N: }  i' Q  X, N张胜兵中医鬼谷子:3 ^  f8 E" z5 O7 H
[链接], P& k( V6 ^5 n9 y7 o2 T* w

! h3 f( N. ?1 }1 T, N5 l+ r- F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5 N) v: I) o( P/ A# H8 J
佛教中国化经历了几百年,有了禅宗、密宗等形式上的变化。& P) n! ~1 ^/ u: B
在内容上,中国人信佛教,有几个人到庙里去“求来世?”% A6 v8 m. W1 S
大家求的都是“当下”,不是“来世”,这样的“务实精神”,极大地改造了佛教的教义,因此,其在印度灭绝之后,能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有几个皇帝出来灭佛,也没能阻挡民众的信仰,很多文化名山基本上是佛教的圣山。! S; X* f! q) F" |6 K
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读书人,有很多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习佛教,甚至“出家当和尚”,这说明了什么?
- F* Z6 G% i5 O. U$ Y' y6 n2 f佛教可以中国化,! F7 g' T( A# |, o4 [4 o. q
西方传入的西医,
2 E% l+ ]  A( B9 O6 |能不发生中国化?
6 Y; ]4 W' H1 E9 z- F能够永远是西医?# [# b% o- m) T* x  g- u& `
中国一直存在“纯”西医,是福,是祸?6 _2 s' O% X-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19 16:41:01 | 阅读全部
对生命的追问与回答,是人类文化永恒的主题,以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和佛家文化为代表,都没有例外。文化对人类真正意义和最终价值,是认知生命,尤其是认知“人”的生命。以人的生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认识文化,才可能理解佛家文化中国化的现象。关于人的生命本体的认知,佛家文化与东方文化尤其是道家观念,具有相当大的共通性;关于人伦的观念,佛家文化又与儒家观念,具有相当大的共通性。佛家文化中国化,是因为关于“人”的观念,佛家与儒道存在广泛的交集,同远远大于异。尽管如此,佛家文化中国化还是经历了从汉到宋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再看西方文化关于“人”的生命观,只是以“身心”之“身”(实体)为对象,与儒道——中医“心物一元”生命观,相去甚远,其共性仅仅局限于有形之“身”。理论上,西医中国化将是十分困难的。西医中国化的前提,是改变“实体”生命观,但是,西医一旦改变了“实体”生命观,汇集到中医“心物一元”生命观,西医则不复存在了。以集合观念作理解,佛家文化与儒道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交集部分是主体,而西方文化与儒道释交集部分很小,非交集部分是主体。不论是佛家文化中国化,还是西方文化中国化,都是人的事儿,并非文化自身的事儿,因为文化无足而不能自行,需要依存于人而流传。简括地说,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就有所谓的“中医人”和“西医人”之分别,如此来看,即使西医“中国化”,那是“西医人”的本份,不关“中医人”的事儿,否则,“中医人”属于“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即便西医中国化,也需要回答以下五个基本问题,何谓西医?能否中国化?为何中国化?如何中国化?中国化得怎样了?陈家功" O, Z  Y# H2 ]1 k
2019.12.193 }- A( |3 ]; z6 I( z4 n8 ~. R
. \$ A, x- Q& A: `' P% h) O
曹东义:3 M- v6 `, k7 w1 J  N5 w. y6 E+ c
西医也是医,占据大部分世界地盘,它擅长研究结构,对于非结构的物质发现一个承认一个,发现不了不承认,这是它的优点也是缺点。( m8 M9 e7 W, e8 s
$ _1 i, r2 r6 D7 H
西医“以有为本”。. X: \6 d7 }- h$ o

- m+ V# `) {) M中医从有无相生出发,善于研究生成的过程,当然也研究死亡的过程,看重状态,看重精神,主张“形神一体”,这是它的长处,它的短处是对结构的细微处不清晰。
/ u- _, l$ I8 ?) n6 U' |/ N/ v) B9 w2 o! }
中医“以无为本”,是生成论。2 i$ x7 }( F+ x& L2 h% q
+ k& e/ u% n( n5 U
生成的生命有结构,所以生成可以包容构成。. X# m9 e, p5 u

, T" s9 \( v7 k  F8 U8 x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4 Z; i* ]$ [9 F( ~' H
! @" J5 e% d- j2 x/ C" [3 E
0 w9 [  X8 T1 F8 S$ f+ w
强行割裂生成与构成,
$ d  q, e. O3 E: i! R1 a$ U9 v不是好的方法。2 K+ `0 X$ P* A! Y* Z: `$ f! P4 I' Z
有容乃大。9 O! Z: e( l6 U$ N0 E1 C7 \
& b, a  w: H4 ~; k# H* s
, Q* W4 m' t1 p. T/ L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言,处世人之所恶,几近于道。! f- x* O# Z7 s$ i+ `( o

0 s: E& R- L) K# i( N* U
$ X3 g! \5 F+ e% T小白兔:  R& Z7 w* d5 I( U
俺说的“灭国”是“消灭家庭”开始的,看看现在的医院有多少“尿毒症”、“癌症”、“白血病”、“糖尿病”、“心脏病”等等等等。这种行为不单是使患者“妄世生命”,还在于人财两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让大量的人们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 ]! A. g% V5 [* E这就是当下的“医疗市场”现状。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利益集团(包括西方国家)惹的祸。
0 f% N; f- r9 K3 @6 ?# O, S( c6 A7 E. E# W& v$ N$ W
曹东义:8 d- u+ J/ B  S1 l
# Y# p6 u9 S/ g0 `4 m" [
市场医疗,是现实,不该有,不代表永远不变。
4 c. z. g2 L3 X$ ?
) V- d3 J$ J+ M4 G社会发展很快,% t, P; ~. n- Y6 V, n) a, p9 E4 e
未来难以预期。
7 C& n: @! L7 O& k, I1 _, X$ D+ q5 |' b% a: V, o
" `/ Y! C9 o6 S4 o3 `; D" i
人为在中医与西医之间画一条界限,修一个篱笆墙,既不现实,也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E8 r5 \) U5 p
2 ?* l# P6 R" B6 F# |1 \
陈家功:* [4 A6 I  H  q$ m

8 J( P2 u  A) B0 q' f& I- R“生成论”与“构成论”,是西方文化语境的思想性名词,如同“系统论”一样,所表达的思想本体论都是“实体”观。其适用范围,只能是西方文化语境。东方文化观念,不存在“生成论”与“构成论”思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各自独立的两种文化体系,二者既具有“类别”的本质不同,又存在“层次”的境界差异,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不承认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或者试图合二为一,其思想观念最终指向,是对事实的否定。
2 \6 H) q& h( ?/ j
2 l: \# i( w8 u) B曹东义:8 j  g; @1 w) `% w4 R
只要说得符合道理,不论是否属于原创,都可以用。
7 L+ y* R" k# L
( M/ G" `. K! d0 ?' y西方语境,不等于一无是处,也不等于都不可接受。. r2 g4 O3 I2 Y/ I1 T. w

! B0 m$ m7 a7 m  e- \# R. ^5 ?构成论与生成论,给中医说话的机会,是可以利用的强大武器。
+ r8 h& F) x" z- U) |放弃不用,
' b, [$ W3 A% D7 H等于自废武功。
6 p) Z! O  [/ N0 }7 h$ m《黄帝内经》有“五脏生成篇”,没有构成论,但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个腧穴,都是用了构成的方法谈论问题。
& ~3 X: V+ F0 z2 _( V4 n- O! A' }0 _  m& b2 o; G2 Z: c; ]% L
生成,
! n3 C3 C% A( x“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是中华文化原创,为何说它是西方的产物?
+ ]0 G1 F( x" F( n, @) M) }" v9 }5 m, b9 z- h
陈家功:6 h$ U; L% a' v: s% i! P7 L7 g9 v
, @8 O" q& }# o( [
对任何人而言,只要独立走进东方文化、走进中医理论,就不再需要“生成论”与“构成论”提供帮助。需要“生成论”与“构成论”帮助者,前提是只具有西方文化思想观念,缺乏东方文化思想观念,但同时还得清楚何谓“生成论”与“构成论”。一种文化的主体是由“物质性名词”与“思想性名词”建构(可以参见: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高玉,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 F, \6 G% `; A6 o. G3 x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两套语言系统
% n* K4 i! Q# P                   ——以“科学”为例
! k* S" b& |. s* X( m& ]- ~                              高玉' W7 t0 c# F% R( k6 ^. V3 z. \; J
$ C2 a# ~) G! }  O: r$ U
        汉语的“词”是由“字”组合的。表面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是同一个文字系统,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那些“字”,现代汉语的词汇很多都是直接从古代汉语而来,但在思想体系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两套语言系统。9 F+ Y3 n: Q5 ~: u( I  ]
         词语的确是区分语言作为思想体系的最重要的因素。语言之间的区别最根本的不是单个词语之间的不同,而是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不同,即内在的区别而不是外表的差别。单独地把两套语言系统中的个别思想性词汇拿来比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思想性词汇必须置放于语言系统的背景中其思想意义才是完整的。
5 ], V# G! G; H/ n         从思想的角度来看,语音、语法、词法结构、句法结构对语言系统并不构成绝对的影响。影响语言作为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是名词,更准确地说,是思想名词而不是物质名词。: p* r5 E  V7 ^5 P0 o
        思想无形,是虚的,它不是指向实物,而是指向关系等人的抽象的文化意识和思维活动,它的意义不在实物而在语言本身,知道了词也就知道了思想。从思想上,构成语言系统之间根本差别的是这些思想词汇,虽然在整个语言系统词汇中,这些词汇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它却构成了一种语言的“主题词”,正是这些“主题词”构成了不同语言系统的民族在思想、民族精神、思维方式上的根本不同。
' b# E+ V& P3 I! L- s         现代汉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思维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作为类型的深层的基础。现代文学研究必须回到语言本体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识论问题。' K* s! y, D4 Y6 \" \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从根本上是两套语言系统。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演化、发展、变革而衍生出来的一套语言系统,是同一文字系统但不是同一语言系统。现代汉语在词汇上大量借用西方的词汇,这是现代汉语从根本上——在思想上——不同于古代汉语的最根本的原因。
$ [: M: I% x. u2 e- a        这里关键是“欧化词汇”。欧化词汇本质上是为翻译西方概念而造出来的,其不论是新创造的,还是借用古代白话词汇和文言文词汇。虽然是汉语方式,但本质上却是西方的。比如本文所讲的“文化”就是一个典型的的例子。从思想的角度看,“欧化词汇”其实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划分,即物质性名词和思想性名词。如“科学”、“民主”、“自由”、“平等”、“逻辑”、“理性”等,是文化思想层面的。这些词汇虽然不是很多,但它对中国现代思想以至整个现代历史的影响却非常大。正是在思想的层面上,西方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巨大并最终造成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作为语言体系的分道扬镳。( Z) i' D* C7 A: u/ b" l. L) w
        从词汇上说,现代汉语包括三个方面的思想来源,首先是西方的,其次是中国古代的,第三是按正常的规律增生的。2 o8 A4 {8 e1 l3 \% r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白话与文言之间大致可以说是这样一种关系:古代汉语包括文言文和古代白话文,文言文最初也是口语,后来作为书面语而定型下来就成为文言文。古代白话和文言在思想上并没有根本的差别,主要是工具层面的不同,文言主要在上层使用,白话则主要在下层使用,文言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而白话主要运用于日常生活,其使用的范围和人员决定了白话一般不使用文言中的思想词汇,或者至少文言文中的思想词汇不构成白话词汇的主体。相反,文言则比较多地吸收白话中的思想词汇,所以,从工具和思想两个方面来看,文言文比白话文更具有包容性。: q- d4 Y7 @& `+ S' b
        现代汉语在形式上是白话,但它和古代汉语中的白话是有本质区别的,古代白话主要在工具层面上,而现代白话作为现代汉语的主体,具有强烈的现代思想性。比如“科学”、“民主”这些概念就是典型的白话词语,但我们显然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一种单纯的词语的增加,它显然表现出了一种思想观念的变化。现代汉语表面上是话语方式的变化,实际上是思想观念的变化。* u2 w# y5 k/ h8 V  ^
        语言即思想、思维、文化和精神,新的语言系统的最终形成就标志着新的文化类型的最终形成。
: f# [5 U& @! H6 i0 {9 t7 d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在具体问题上接受了新的语言体系,最根本的是接受了新的术语、概念、范畴和话语方式的情况下,才从总体上接受新文化从而改变思想和思维方式的。接受了新的概念、术语、范畴和话语方式就是接受了新的文化本身。# W& J1 h, W4 _3 Q7 T1 E. m
        单从文化上看,不论从哪一个角度,都不能说西方文化比东方文化优越,中西文化有如人的性格,只有喜欢与不喜欢的问题,没有优劣之分。  Q8 {$ x. b! ?8 Y0 C* O' f+ w! G
        从思想的层面来说,现代汉语的最大特点是现代性,表现在术语、概念、范畴和话语方式上就是西方的“科学”、“民主”、“理性”、“自由”、“人权”、“哲学”、“文化”等具有特定内涵的词汇构成了现代汉语的“主题词”。正是这些术语、概念、范畴和话语方式改变了汉语的言说方式并从而改变了汉语的语言体系。
# v4 U0 x1 R. S         以“科学”为例。古汉语中无“科学”一词,与“科学”一词意思比较接近的是“格致”。所谓的“格致”,即“格物致知”,亦即穷究物理的意思,《礼记·大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但“格致”和“科学”在内涵上显然相距甚远。现代汉语中的“科学”一词是从日本语中借来的,而日语的“科学”则是译自英语science,所以“科学”一词本质上是从西方语言中来,它作为语言的术语或概念或范畴,绝不是古已有之,而是五四时才从西方引进的,它本质上属于现代汉语而不属于古代汉语。但“科学”作为现象却不是在五四时才开始的,古代“格致”属于宽泛的科学,近代的广泛的学习西方的物理、化学、数学、地理等理论以及广泛的引进西方的器械和技术更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洋务运动实际上是科学技术运动。古代汉语实际上把科学作为事物严格地定位在一定的范围内,当人们说“天不变,道亦不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时候,这种言说本身其实已经先在性地规定了“科学”的性质。中国传统的“格致”和近代从西方输入的实用科学要得到解放,要真正从物质形态向精神形态,向意识、方法论转化,必须置换语境,必须更换术语和概念,必须从总体上改变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从“格致”、“西学”、“奇技淫巧”等术语向“科学”这一术语转变,也是向概念的转变,概念的转变其实也是观念的转变。同时,“科学”本身又是一个话语体系,“科学”作为概念的确立同时还会带来一系列新的术语和概念,现代汉语正是在这种概念的转变中完成思想的转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语言体系的。
# h- i1 o  \3 B$ y# s         “科学”作为概念是在五四时确立的,“科学”概念的确立关键在于科学作为方法和意识观念的确立。我们说中国古代和近代没有“科学”的概念,并不完全因为没有“科学”这词,而是在没有科学意识、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意义上而言的。所谓科学观念的确立,主要是方法的确立和意识、精神的确立,也即不仅承认科学作为物质实在,同时也承认科学作为思想形态。
0 `+ k% f0 I1 g% w6 E- I8 J; M         “科学”是现代汉语的“主题词”之一,从语言的思想层面上来说,正是“科学”以及相关的“理性”、“知识”、“感性”、“逻辑”、“实践”、“证明”、“术语”、“概念”、“范畴”等构成了现代汉语的现代思想性的一个方面。不管承认与不承认科学,只要是用现代汉语来言说,用现代汉语写作,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科学思想的影响,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 S. Q6 b( }' \4 @( {! y6 ]% ~# \$ l5 I9 v
说明:$ x7 h: |0 w. y7 P
本文摘编自:高玉,《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77~89页。题目摘编者所加,摘编者:陈家功,2019年6月27日
. `& V" Y3 ~: r" g$ ]
, `5 [" l" R( [( r7 x
. V  L6 x( l& {6 k曹东义:
) j; V+ X9 G1 x, o& Q( a+ q% c/ a1 X' m" I# @1 `( h8 r
生成与构成,是看世界的基本方法,古已有之,. [7 {, e7 o5 g6 s2 G; r, C
也是中华文化的法宝。
8 q. Y& G0 P0 A  g. |, n) Y$ _0 b! j$ Z) `! K
不了解,) E8 y5 c! Z/ l0 q& ^' T5 y
或者“日用而不知”,
! Y) G- x& h% O; c不代表它不存在。
! b/ I# \6 j- ?. j把它强行判给西方,
4 z* _+ W8 S2 ]# f+ b& c+ c) n, M是不可取的。
# p, m4 ?; H  ]0 H; o( o3 u3 s; R' @' }
一篮子把“科学”判给西方,说“中国古代无科学”,看似维护中华,也是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而已。( h& |& d( X" T7 o! w6 G% w: Q
有些人仍然希望骑着毛驴进北京,可是,7 k+ N+ c- ~0 ?. i+ w. I4 L2 {
民警,交警都不同意。2 e5 ]' K5 o: h! Y7 W+ r  [/ u: m$ m
没了大车店了。5 [' d7 _  O( o
草料场也不见了。. p" [6 p& R& |1 H) C. ~
$ N$ k; k. u( R, K2 [3 t
呜呼,1 O- _5 X$ G3 m2 W7 d, u
换了人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12-19 17:29:29 | 阅读全部
《回归中医》1 D1 M8 x+ r  l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院、曹东义7 ?! \! A5 S( r; m- e: H+ _  @
2007年 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 {9 ?: Q1 `- J" w4 Y/ Q目  录
( t# \# R  w, }% c2 F序  言        3- C( f7 n; I8 u) j9 }3 i4 B* F! j+ d
引  言        4/ u2 y7 |. X: y; p( _
1、清醒地看待中医的现在与未来        6
# N8 @' `. R# J3 `如何看待中医未来事关战略        7
) `% N, m9 r. s5 a  y5 {1 ^. l辨证地认识中医的现在与未来        7
  b( O9 d. `& q中西医的疾病观不同        9
+ G! D9 a' \6 @8 @* i; j# g应当体系完整地发展中医        9
8 X/ e& G( ]; V( C2、深泉活水育杏林        10
% I; U, C$ G; |. d中医界曾经的辉煌与无奈        118 m6 _8 [* D/ v" X+ c
中医药为何能够卓然自立        12
# Y! U+ s3 S# d$ D中医人宽阔的胸怀        13" l; _* C! T) \
不仅十三亿人需要中医        14& T2 O; C- k1 ^7 Z  G: N0 Y
3、为中医学完整体系而守侯        17
5 s. x# ]9 H3 f4、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20
  x% @% M3 c" n6 i6 \0 U. _& v$ ]传统文化植根于唯物辨证观        20
5 X" N0 J1 f: V# }还原论方法难以阐明复杂世界        21
& J) r& d& p# c5 M" i/ }: `中医学滋养于传统文化        22- z% k8 o  l. H( ?$ U
5、背弃传统就只能跟着老鼠跑        23
: T8 f9 e+ M" U2 m, o- D6 L传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依据        242 M5 O: J% Z, M$ G& c+ T1 S' ?. ~
中医的病名不重病灶重状态        25
) b) t; n# U$ q5 j坚持中医病证结合才能卓然自立        26
& c* I, e4 V; H& B3 K% ]2 p( \6、冲出西医病名围城中医才能卓然自立        277 `: _+ ?1 y& ]- o* [
在西医的病名之下中医易成聋瞽        272 f! l8 I+ V* q/ C% F& C0 W; @
形态疾病观已经落后于状态疾病观        28
$ U2 f  g0 T: p. \' L冲出围城能发现西医发现不了的疾病        29
7 d  Z: i# y' x7 G- z; V) c7、中医是善于改变微观的医学        309 n( a1 o- j# L2 p3 q
流动的物质维系着生命        308 |( [' `1 z, \4 }% Q- u
生理病理的精确度不可穷尽        31, r5 k% u9 z$ Z6 y
科学探索会有失误        327 M  p, i4 d: m1 t  c( ]: s
器官病理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34
' K. U9 u( i/ y8、坚持传统正是基于对微观的认识        35
" x# D3 n0 U5 q4 c2 k. t结构功能方法应当与时俱进        358 R/ q, \% A) T- i
层层“黑箱”之下中医如何辨证        36/ R7 }1 B, d+ y
证候反映的是复杂分子机制        37- V7 y6 {5 _/ V8 p5 K1 _; V
9、四诊基于生物进化的最高成就        389 Z( |) @' K  ]
诊治依赖“裸虫”的皮肤        39
3 P7 m% o  f4 S9 t( S$ B证候是复杂微观变化的整合        401 W9 U9 F" ^, ^
切诊是最早的客观检查        42
' Q/ F' y2 \9 ?/ a10、重新认识审因论治        42
: j$ v* d; t/ x+ S5 f2 u) k; y病因已成既往,推求未必恰当        43
. x) X/ P; M% j" c% q病证才是现实,治疗必须随机        44$ X6 {% f  Q# H1 a
评价依靠四诊,有时衷中纳西        46
. w9 B6 E0 ?( o* G3 B11、重新认识辨证论治        47+ i) I+ v! [! ~5 L6 U; Y. }0 Z7 L+ A
辨证论治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478 q6 O7 T- d4 [! J3 h7 L* |
坚持理法方药完整体系意义重大        48
0 Q* q  q$ x2 w. L6 J论中医理法内核的合理性        498 k- Z' e5 ]$ x- e
12、勿忘与邪气“讲和”        50
' h* W' g) ]3 p0 ]' l3 R- c失正即成邪,邪就是不正        50. c4 Y0 y; o* E6 f
“正气”与“邪气”的互相转化        51
% n  w- |% g4 G& u与邪气讲和的度就是和        52) O  |; b3 E" s, K; W- M& U
13、中医为何能认识西医发现不了的疾病        535 k3 r& M0 a! V, U9 d/ D
中西医的不同疾病观        54+ V# Q3 D( D: c3 H6 b3 V: P/ J
病灶与证候分别构成客观依据        55' v$ q" Y/ q2 C% K8 b3 n6 j2 d
证型是证候的特殊表现        56$ f) q: U* g- g$ B' L5 v" r
14、病人的主观感觉是医生的客观依据        577 ~( \- b, L7 }+ S; o
中医紧抓证候西医逐渐放弃        57
  U: H& |4 x& \( Y( T病灶之下还有微观的复杂变化        57
! H, I" S. h9 r% F: S4 J证候是肌体最高层次的整合        59
9 g, W3 c5 w+ a1 U5 n7 e攻其一点与“一揽子解决”        59
4 |0 J8 R9 v0 Z% y6 Y% }2 C# F“体系完整”地衷中纳西        60) q) ~/ u+ i& J: z
15、论不能用管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        61$ O" Q% z% b0 T+ e/ m- ~' l
什么是中药        61
( ~) `# V$ c0 u9 B. i1 s3 l中医如何驾驭中药        61
" v! C8 {6 c9 b( W' `0 }& i正确认识药物的精粗与纯杂        62( j, D- G) {$ _" q% v8 c
尽快“解放”中药,恢复中医创新能力        63
# ]9 n/ N6 d( W% ?16、莫让中医因优秀而被淘汰        64* i. O# t! f  _
“科学主义”使中医已无谈病能力        642 g# J, b+ q, a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使中医不能姓中        65
2 l3 @; X- W' o, {% u5 m不规范的市场淘汰中医特色        66
0 L* E6 k6 U) b: l( l17、五行是改良的八卦        67* r  M% }1 N4 V1 `
八卦之物质构成人体的生态环境        671 Q1 B$ M; ?( E! P7 N
阴阳学说给了中医自立的理论武器        69) A6 s: ^8 l5 n
五行学说改良了八卦理论        70
6 Q& Y) A; F, _18、前人留下了什么中医特色        71
5 l5 T: p( W% v' ~% B0 R“尽见五脏证结”与神圣工巧        71$ t" Z, V7 @; t- K% L, ^0 O! V- E
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        73
5 z3 U( d6 L( u) X5 l$ z个案研究的深化与个性化医疗        74
: G4 e) d% S9 l6 Q  B4 {19、请换一个角度看中医        754 @  V8 J1 }' e
病灶的疾病观落后于动态的疾病观        75
$ [) T7 f# X+ \4 |病人的主观感觉就是医生的客观依据        76
  Y1 U4 r  u9 r3 O! K: ]6 y# g人体生理病理的精确度是不可穷尽的        76
, f- n& [7 j, F$ n中医的危机来源于人们的错误认识        77
. j* ~" v& l7 W9 A20、中医是生态医学“一揽子解决”        78
) G- d- R( u$ J% i* Y2 d: h21、病灶与证候分别构成客观依据        80
8 ~( l2 v3 v5 {22、春秋四个医学家的启示        82' I% r  F' ?. L% O" o  T/ D
医缓诊断膏肓之病        82
% [5 c2 p: y2 d/ [% W: F$ g医和论贪恋女色之害        83
+ Z* |3 g3 B/ Y! W6 i最早的诊脉记录        85
3 w- K! b3 g! Y( ]扁鹊学医十年乃成并非神授        86
  t6 y( \: i+ _/ b- Q' d! n扁鹊诊赵简子可考可证        888 E' ^4 Z- e1 i% w
23、史学重真实,文化求发展        89) ^4 r0 U9 x: H4 {: p! Y+ z: |
24、“医经七家”考        93
: c; @3 q. F0 b: V3 ]4 l25、也谈“《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        97
$ h. G9 J8 l# f4 E) x仲景何不自言撰用《汤液经法》        97
1 J) C6 }* K  [, k3 e& m, W仲景到底撰用了什么古训        98! e  g/ i6 ~+ U' t+ J
不应忽视《伤寒论》的理论传承        99
2 X7 Q& T: V( v: f26、SARS过去,中医收获了什么        99
0 }# h* }$ U9 y7 c& v1 I$ j展示了中医界群英荟萃、并非慢郎中的时代形象        100
* m1 j4 e# Z# L* F再次突显了外感热病辨证治疗的特色        102
4 {7 y6 k# }  P" B; _% G收获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科学精神        103
  I( |" z2 ]4 j% l蕴育着外感热病理论寒温统一的重大突破        106
6 _2 n% P8 ^0 M6 A27、SARS促使外感学说应与时俱进        109
# Y, h/ i9 j$ C) g; P《素问》热病是最古雅的名称        110
. Z2 p2 A- `/ }3 u; C) Q广义伤寒学说的优劣        111* \! w9 |8 Q, U
温病概念的演变        112
# T. U: o" K7 M5 x  N寒温论争的关键在解表        113
; W- p5 x- A5 @) N6 G2 c: _28、SARS折射中医历史地位        114
, y, v' {7 s+ W! V4 b' i历史的经验没有被很好的借鉴        115% ]7 A( D* n8 x4 F6 Q( c
用什么思想指导我们的治疗        1170 ~; l0 u5 [1 F( }0 h
靠什么提高我们的疗效        118
) v  ]% E' q* t* v: U* P29、SARS三周年祭        1214 j  b) g! a( \; a
30、“仲景立法考”的历史问题        122, F! o) M: x8 P' \  ]
“仲景立法考”误出谬说        1237 j7 J: v; b) q8 h  F
王安道之说源于辛温解表难用        124
* S! y! H  i# [- [% e“立法考”未能全面理解仲景学术        126* G2 @# J; V9 |3 Q1 n7 D
温暑也会有三阴死证        128/ y0 x; X5 {; W
首倡错简影响深远        128! e2 Z4 U. {$ f* a) s, \1 ?
“三百九十七法辨”确有见地        129: V# I& R  ~+ @. ^* r5 Z3 Z
31、吴又可的特殊贡献        130
8 ]1 M! }5 I( i! S# f《温疫论》对热病、伤寒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130: |  f7 S/ h" ]( ^& P
吴又可《温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影响        135: h8 y$ h/ V3 T4 W% w9 J
4 I( ]$ L0 N9 a( P. `2 J; d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12下一页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