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医治疗发烧、瘟疫的智慧
曹东义 发表于:2020-1-21 14:14:4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4304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0-1-22 08:01 编辑 " f8 n8 N# {4 F* `* h+ m

* K) [' X! h5 C$ m, O
中医治疗发烧、瘟疫的智慧
河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武宁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导师:曹东义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还在延续,新认定的确诊病例不断增加,国内一些城市陆续报告确诊病例,日本、泰国等也有了确诊病例。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批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新华社1月20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电话会议,部署属地防控责任,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0 a8 C3 e  @# x
一场战胜新瘟疫的斗争已经揭开了序幕,中医药如何发挥作用?
( [# r9 ~' m; L2 i0 u& l
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曹东义是邓铁涛国医大师的徒弟,他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曾上书卫生部提出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回函很重视他的建言献策。他先后主持河北省和国家局“中医诊治外感热病规律的研究”课题,主编和出版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史》、《瘟疫论校释》、《中医群英战SARS》、《中医热病新论》、《寒温统一辨治外感病》、《中医热毒理论研究》等。因此,2018年曹东义教授指导我研究“外感热病诊疗路径”,撰写有关论文,并指导他的高徒们在微信群讲述上述相关的学术著作。昨天,他发出一篇《病毒流感中医应该首选必选》的文章,受到相关专家和领导的重视。
下面,结合导师与我的研究,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4 g8 s; {. F% J/ Q
一、中医应对传染病历史经验丰富
中医几千年的历史,是从与传染病斗争之中逐渐发展壮大的。甲骨文就有相关知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宋金元医家与明清温病学家都有突出成就,并逐渐向世界贡献了免疫思想与免疫技术,传播到世界之后逐渐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面貌。
可以说,中医在建国后治疗乙脑、流行性出血热、麻疹肺炎、非典(SARS)等疫情之中成就卓著,是有历史依据的当代呈现,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了中医药的现实作用。

8 X  {# h4 f, z+ v8 R
二、中医内部有不同学派“和而不同”
中医历史上存在着热病、伤寒、温病、瘟疫诊治体系,伤寒在张仲景的指导下分为六经辨证,温病在叶天士、吴鞠通等医家的倡导下分为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吴又可说瘟邪潜伏膜原有九种传变。不同学派的医学家之间,互相争鸣虽然繁荣了学术,但是不利于统一认识,甚至使当事人有“临门一脚难踢”的困惑。
当面临一个发热的病人,或者新出现传染病的时候,如何选择方药进行治疗?走什么样的临床路径?是使用辛温解表,或者辛凉解表?每出现一个新的传染病,就有专家提出几个证型的方药,然后进入临床分组对照观察。这样的科研设计,与传统中医指导理论的辨证论治存在明显差异。
基于解决上述问题,导师曹东义指导我选择“外感热病诊疗路径研究”这个课题。
% ^, F# U# Z: }1 I/ d0 ~* H
三、西医分类不分层,中医分层不分类
为了解决中医临床医生的困惑,为专家提供诊治参考,与西医一起在临床过程中更好地结合,以及向世界医学界和科学界介绍中医诊疗思路与路径,进一步为统一中医的伤寒与温病之间的学术争鸣,探索其共同病机,建立包容古今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开始了艰苦的研究工作。
西医按照致病微生物,诊断为某种传染病之后,主要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隔离)”的措施进行应对。在没有疫苗、没有特异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只能这样才能发挥作用。
中医有独特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在整体观、联系观、恒动观指导下,揭示疾病动态、发展、变化的规律,认为传染病的过程如同河流一样是流动不居、发展变化的,也是有规律可循,有措施可以发挥的。
外感传染病虽然致病微生物不一样,但是都有发烧,以及相似的由开始到终结的过程描述,其中间的发展、变化、转归迅速而复杂。《素问》用“日传一经”来描述,张仲景不同意这样表述,产生了自己的六经辨证体系,后世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也属于过程描述,都是探索热病共同的发展变化规律。所以,以伤寒、温病为代表的外感热病辨证论治体系,都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治疗、愈后整个过程的规律探索。
临床上,中医诊断说“这是伤寒病”,这还不够准确,也不能据此开出方药来,必须继续“往下说”。因为伤寒病之下,还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太阳病或六经病下边,还有经证病、腑证病,太阳经证病(表证)之下还有表虚证、表实证的区别,不能混淆,否则,就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也是这样一个类似“俄罗斯套娃”一样的逐渐分层的过程。
这是中医明显不同于西医的地方,不懂这些道理,就不能发挥中医大智慧。
: x+ O" x! S/ b! H
四、分型治疗与辨证论治不同
很多中医同道习惯了“分型治疗”,每一个疾病下边分几个类型,然后选择病人“随机入组”进行观察,然后总结疗效,以为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方法,这样的“临床路径”虽然勉强可以用于慢性病,但是绝对不适合发烧之类的传染病。
中医需要学习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动态调整治疗方法,属于“移动靶射击”方法,不是“固定靶”的道理。“固定靶”思维,是西医疾病观的“靶点治疗”、“终身服药”。
因此,即使是专家组提出来的应对传染病流行的几个方剂,也都是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体质、不同病情的方剂,不是像买彩票那样凭几率中标,而是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药。也就是说,所有一线中医人员,必须都熟读经典,灵活掌握治疗方药,才能呈现中医智慧。
2 E$ L- w) a" U7 N) B: o9 y# \
五、“河舟码头”学说指导病证结合分层诊治
曹东义导师通过研究万友生主张的八纲统寒温杨麦青先生的伤寒统温病,邓铁涛先生的寒温统一辨证,提出了“河舟码头”学说:“病像河流,证似舟,系列方药如码头”。也就是说,外感热病是一个过程,像河流那样有源头,有末流,有阶段,不是一成不变。证候就像河里的小船,随时会顺流而下,也可以逆流而上,或者原地不动,或者船破沉没。如何让船上的患者尽快上岸?就要看沿河的码头(方剂)在哪里?
就近上岸,脱离苦恼,是医生的责任,也是患者的期望。
曹东义导师探索寒温争论几十年,逐渐形成了这一学说,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热病统寒温的分级诊治体系,逐步实现热病诊治的新模式。更好解决影响外感热病的诊断问题,规范临床治疗,是他指导我进行有关研究的初心。
给临床中医武器、揭示复杂的临床路径问题,破除千百年来中医的困惑。在中西医并重的当代,积极应对各种传染病的挑战,发展中医事业,造福人类健康。
我们一起期待着《病毒流感中医应该首选必选》的早日实现,因为中医有独特的优秀特质,就如同2003年邓铁涛先生大声疾呼的那样“战胜非典,我们有一个武器库!”但愿“历经突发的SARS之战后,世人开始正确认识中医”早日实现,和氏璧的真价值广泛传播。
2020-1-21
, o* v- Q' V  b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1 14:21:00 | 阅读全部
《热病新论》
5 o( Z* m% i# M2 @6 h& `+ Y——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 l& @3 \$ o- r8 `* F- t
200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_" f2 _# Q. B, f# G
6 K5 ~) s( s5 r1 K6 v' `9 u
5 r. \& X" a2 B9 _
( Y7 K$ C1 {! [

  T1 K4 m7 @/ P; i1 W5 {' O! w5 P& P; X4 F1 y
顾问:邓铁涛  朱良春5 W, s* U$ w; _

! j+ r8 V; q: i4 n主编:曹东义! w1 g* r3 c$ B. q
/ S& |, T+ T; i# p/ N7 Y
副主编:王生茂、郭双庚、王  丽
. ~: K2 H; h% B$ G  k) y! z7 r7 }; o, _! L; i1 [5 ~  K- a! S7 V
编  委:曹东义、王生茂、郭双庚、王  丽、# t7 b2 T8 V# {0 j8 e( C3 p
朱胜君  杜省乾、齐建兴、刘桂缺. _$ m) `, u+ ~0 U9 A. o
4 `: y' X2 t6 f+ N9 {) I

9 A  g% h4 {1 m5 J1 e* E( m
2 I4 D/ l- ^4 a% i1 @7 [
; z  r! E" Q. O# H0 F  c+ d0 }" O& M
) M8 U' q$ n  F9 z3 M3 Q
完成单位: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Z- j# T; ?' `% i! E/ }

  q# O" |$ N* y6 Q% x- t2007、9、20
% m/ m, q( K4 G. o7 X$ p
- {* U  Y9 y- N5 C' B. Y  `/ F5 G5 y目录% [* r0 z1 z3 t
0 o* H7 ^/ p9 @. g) l3 S1 ^8 A% d

8 _) {3 w: y# |& y& `# B引言        4# v2 |( A* S4 A$ e- [0 T
第一章        中医外感热病的历史与现实创新        54 l+ r2 K9 ]$ u5 c9 c  ?4 ?
第一节  中医诊治模式转化与学术创新        5# |: V/ J! V+ H' T
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        6
& ]2 Q6 i4 n4 L. E9 ]# ~9 R$ T原理和方**的创新最为重要        7
% B  }' e2 k) X* @0 B中医药如何引领中国科学        8
% S( k* S& X. o0 Y! J3 \& X我们经常说模式,何谓模式        9
5 E' B# p8 z  S2 {模式形成之后为何必须转化        10
- [+ V' _- |/ \+ n/ S+ E中医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11
- \, ]$ s& |0 o$ m, W7 ^“热病统寒温”模式大挪移        12' H" C* A' m$ ?3 O, z& T, I; n
第二节 以原始创新破解李约瑟难题        137 t8 W( m$ P! S6 O5 B( r5 }
中医学牵动李约瑟中国情缘        14
( q8 ]8 n3 s% [2 s6 ~$ O# R“李约瑟难题”牵动了世界        15; K( [( `5 [5 d1 D8 r$ O
种痘“嫁接”震惊了玛丽        17* v) G- v1 S+ [5 Q$ a
接种人痘来到英国的坎坷        19
$ q3 a. M% h+ ~" b) C种牛痘在英国为何有曲折        20; l3 i! R2 y& S4 o
中医如何萌生了免疫思想        21, i* R. a: i. T8 _' ^2 V7 ^/ X
中医免疫技术如何创造的        24
& z$ t$ J! e$ n2 c8 D免疫技术造福于整个世界        26
: R) O2 ~9 r# m, s, W; y众多中医原始创新等待发扬        27" U5 T4 |+ T6 `1 H# T9 ?. b( U
第三节  中医可以吸纳、包容西医知识        28
0 A1 v0 [6 D: Y6 D5 H8 m/ p中西医起点不同碰到一起        284 `$ v0 b! D/ H
四元素学说倡导分析构成        30
5 v3 I5 R; m& |8 ^7 D3 H2 f五行生克注重关系的和谐        31) h! H8 y3 t+ [
干湿冷热不同于寒热温凉        32
  a; T' q" M; c* a. r' q* k阴阳学说来源于测量实验        33- b/ X& @5 h- c+ l
“四体液”倡导放血两千年        36
7 J7 \4 G6 p7 b- G1 K; E6 C中西汇通、参西丢了自己        38
' V" A6 k% P8 p废医存药科学化是为归西        40& U0 z( q8 ~: q
为何说中医能够包容西医        41
' N4 d0 a/ Y. t- {1 {/ @论中医如何吸纳西医知识        421 w) f; d1 @! f0 }8 I' }: r
第四节  外感热病学说的历史创新        43
* l( P# Q1 k1 \. s( B对史前时代热病知识的猜想        452 r$ h+ M) M5 N" o6 N4 ?* {
甲骨文对于疫和热病的认识        46. t8 o7 r3 F* i1 d9 f: E
春秋时代的外感热病学说        46! p0 O- V( v' _. q, z$ L# R
出土脉经对于热病的论述        47
3 m+ N# v& }6 h# S皮肤进化与烤火发汗方法        492 j% a, p& a2 P" M8 u
《素问》《灵枢》的热病成就        493 B3 l# q0 @" _& p. N7 z
《素问》《灵枢》热病之缺陷        54* w% R; @% I. p( h
伤寒学派的崛起与繁荣        572 R5 C! H" _1 M) {2 m" s' g( v
伤寒学说的主要成就        62
4 n0 J' D+ b4 M- t9 }) |8 I伤寒学说的某些不足        66! i# Y( W4 h+ q
温病概念的转化与变迁        67
2 r( g: }- Y8 H8 J) D/ p温病学派的主要成就        72
2 M; l3 {* u$ [) e$ w温病学派的某些不足        753 h+ r# h: h# ^; I
第五节  外感热病学说的现代创新        75
! p/ C8 C  Q# q6 [郭可明创造乙脑治疗奇迹        76
/ m! r( M. l. C- w# Z, c卫生部两派专家小心认定        77
5 C$ P( A+ I3 l2 _) \蒲辅周再次创新依靠辨证        78
) \4 }! }6 t6 ?! k: N5 w流行性出血热中医显神威        814 G' X, |. h1 B8 ]  W2 ^, b& j
非典偷袭老专家出谋献策        86
/ ^5 r9 q9 ?  D7 u/ }% J燎原北上邓铁涛上书中央        88
! Q+ o" C' q( q获全胜世卫专家称赞中医        93
7 a; ]* W/ K) V$ I1 M$ ~/ _/ a! [论寒温统一的现实必要性        1019 S8 L/ l  \2 G; \4 H) U
热病理论具有临床优势        103& ~7 |: U6 {0 r+ S1 |
热病与伤寒温病的关系        1042 `4 t# I* o$ n
万友生主张八纲统寒温        105/ h7 G$ y% z0 F3 D( b) G; j8 E
杨麦青希望伤寒统温病        106& \. P3 \5 c  b7 W% U; }) f" a$ X
邓铁涛倡寒温统一辨证        107' J; Y) R, J6 \; W% g
试说五级病证诊治体系        109
8 T7 {$ N6 g" L6 y6 Y$ v: ^第二章  热病统辖伤寒与温病的理论阐释        113
2 F# i6 O, B/ f# h$ Q3 ]5 {第一节  统一热病的病因应该如何求        113
9 F5 ?$ O/ |$ W9 N疫气只说明热病的流行性        113
( C4 U3 Q' N5 l6 r伤于寒邪只是热病的诱因        114
* i/ H$ I+ J" T, c  }温热邪气说源于辛温方难用        1153 I$ p' _5 ]. N
毒疫之气共同构成热病病因        117* N" t; E2 o* b1 f5 F
第二节  热病按什么规律传变        119
, k1 A2 X" D6 e9 `仲景六经分证综括证候演变        1208 u- }6 ^4 V+ r/ J" B- c
后世论传经现象的不同学说        121& m) |! N& ?- m9 R$ |
明代吴又可论疫有九种传变        1222 o. m  I- q4 |! `% [: a) \& F
温病学派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        1232 p% x8 G$ @* u" i- ^3 P, K  t
第三节  阳郁为热是热病的共同病机        126
1 r& }; a, c( Y' o外感热病包含的病种多而复杂        126
1 h/ ~9 }# o, B3 }8 V/ s. p伤寒与温病是病种还是证候之差        128
/ m- b' f3 j" f0 u郁阳为热是伤寒温病的共同病机        1294 H# N. W% h$ a6 u3 @8 u- a
炎症反应是热病共同的病理基础        1301 ?! c( s& L' ?+ C' ~. K% R
中医治疗热病主要靠宣泻郁热        1314 k" g, Z0 X" k& r0 a! Q! n
第四节  统一热病应如何治疗        132
1 K: x1 S$ f6 C: H4 F《素问》汗泄两法治热病        133
; N8 K9 ?& V  E* K华佗“六部三法”治伤寒        133. f( L7 R, z/ F" M1 B' F6 y
仲景时代没有辛凉解表法        134
( P, O) i. h3 [. T8 e4 h历代医家论辛温解表难用        135
4 n2 ~% v# A. H/ Q使用达原饮希望直达膜原        136  \. j2 Z0 J7 |, [
倡辛凉解表催生温病学派        138
; f8 ]4 v! }3 w第三章        建立热病统寒温的分级诊治体系        1399 U- b+ Z2 ]2 r9 O: J5 a6 O$ U1 B- ?
外感热病统一辨证的第一级图示        141% y6 J( c) }: y8 r8 t' {6 T$ R
(一)第一级图设计构想说明:        142, H9 i3 q. ?& w% N
(二)为何建议采用 “三纲辨证”?        143
' H* i/ k2 O1 b4 ?  m6 ?(三)“三纲辨证”与传统的关系        1458 Z4 H: K1 ]9 Y/ H
第二级辨证框图及其图说        146
! ]+ f2 O! M7 g" t' p/ D(一)卫表证框图及图说        146
, m. l% f* j! ?(二)半表半里证框图及图说        1475 `7 a/ Q1 |, |" }
(三)里证示意图及其图说        148
' c8 [5 p: Q+ @8 m(四)热在营分图及其图说        149
0 T, ^8 I3 z  ~  m! H5 R(五)热在血分图及其图说        150
0 |& N1 H* x$ W5 {3 Q4 Z- F) W  N4 A(六)突变虚寒图及其图说        151
3 B" ]# Q, j) a) j2 F(七)阴伤邪恋图及其图说        151
% N: f2 o) x) K(八)湿热郁蒸图及其图说        152& P: M& Q3 c8 K! i7 ~
课题总结报告        152
9 d* ]) A6 w0 X5 o* \一、创新在外感热病领域里的体现        153
1 V7 N" P$ J' E+ [% P二、由热病到伤寒的历史创新        154
4 E5 p$ F3 Q. V/ s! J5 U9 ~% `1 \3 S! C三、温病学家的再创新过程        158
! Z# S. t7 S8 Z' O/ C2 m四、中医外感热病学说的现实创新        1609 }1 P# Z( T: m: r5 B( s# j
五、外感热病寒温统一的再创新        165
! a1 b/ r, C+ [) K% {6 T+ m7 D  }
$ A9 x* c2 \0 E. t: G2 p* n1 @* O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1 14:16:47 | 阅读全部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 k& Z6 Z( v; b! v; W- }
曹东义著% Z/ T5 r" A6 E4 h* |& N
2004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B  j  q/ W7 z
目   录
' ^- \7 O9 H* u8 q引        言        14 m- M( l: x" z# i0 L- M
第一章  汉代以前的外感热病学说        35 B8 E6 `1 e' f: i% Q
第一节  《素问》《灵枢》伤寒只云热病        4
$ \  o' E, [8 X/ ^- r; `' ]. a, r第二节  《难经》“伤寒有五”的广义学说        13
  B) Q% ~5 W/ Q! F0 c4 G* c- f6 I第三节  《伤寒例》与“伤寒有十”        17- P) V+ w8 M" F
第四节    《伤寒论》如何处理伤寒与温病        236 k4 l1 S4 g: i
第五节  华佗的伤寒“六部传变”学说        29
: d  P1 z) d+ P: F( T% a  p第二章  晋唐时期的寒温论争        33
" e1 \9 i* s. |4 W) P1 M8 c第一节   王叔和与外感热病        336 o4 O& J$ d$ h" `, c) r
第二节  《肘后方》与《小品方》的争论        37" g" ]3 H2 I& u6 c; M# u8 h
第三节  孙思邈与外感热病学说        39
/ V1 Z) n& Q( A$ s: V! y& j& p第四节  《外台》《医心方》按病日列方        432 {- X5 I# b- N' W: x8 K6 k$ F
第五节  《诸病源候论》演绎温病        46
' r# I1 ~: b* Z6 w- F9 o第三章  宋元温病概念的演化与争鸣        48. |6 c" E) j, y+ n3 O/ K
第一节   韩祗和解表不用仲景方        50
; o; f: D& ?: y: y1 G* U$ o+ i第二节  庞安常辛温发汗加凉药        523 t" e9 k  i4 G; W2 S  X3 Q
第三节  朱肱等探讨六经实质        55: b7 `, F/ c" v
第四节  郭雍认为发于春季皆温病        59
* Y3 Y6 y" I. H7 S! T) U; p第五节  刘河间、张子和创论辛凉解表        61! R: K" z/ f+ n+ m) V
第六节   许叔微、尚从善八纲辨伤寒        62
) i$ J$ i. V' b$ d第七节  王好古对外感热病的贡献        64/ s- k* f) z7 w2 ^
第四章  寒温论争引发金元医学争鸣        66
4 q7 J# C, w3 z! _  b' H: c' j第一节  金元之前详于外感略于杂病        67  M: g% u) E) G! ]! n
第二节  河间从外邪立论治多寒凉祛邪        70: |0 _& [* u4 K+ ^( g
第三节  易水创论内伤杂病功在补益        73+ r: Y6 W4 G: d/ j
第四节 后世遥承易水创肾命水火之论        80; f( J- n$ E" R" ^1 d# f! A
第五章  错简与补亡论下的寒温论争        83
9 p: Y8 Y8 F4 C/ c+ W. Y第一节  王安道在寒温论争中的地位        84! R* f: I& _7 ]' ~7 C; Q0 s
第二节   陶华论温病不可作寒医        90
* R5 R% p$ g& Q4 p第三节    吴又可著成《瘟疫论》        93" B* G8 f( D2 H" X
第四节  方有执、喻嘉言以错简改《伤寒》        97! Q5 z7 z. h9 z  z
第五节  柯韵伯将《伤寒论》引向杂病证治        102, a* Q( }3 a4 j% m: C, c
第六章  现代广义温病向广义伤寒回归        104
' R$ ~+ m# z. p& S第一节  明末清初温病学说勃兴并发        105
0 t3 b7 b3 k4 P; _6 W8 F第二节  清代温病不取仲景定义        1114 B" L& C) g" R2 L' R
第三节  寒温论争的关键在于解表        1154 Z" _% ?( X" Q5 [! X
第四节  伤于寒与感于温病因说的优劣        118
) F5 p! q) ]7 C- g第五节  热病证治的进步与寒温学说互补        122& r, M3 H: m$ a8 n6 F& F1 o: I' s( v
第七章  中西医结合背景下的外感热病学说        1256 _! ^8 H. O9 G" c
第一节  中西医论争下的外感热病学说        125
& g( V/ @/ p. [& t0 Y第二节  中西医团结时期的外感热病学说        128+ H5 M. d( s" N' r. f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时期的外感热病学说        134
8 U+ s1 c! K$ t% u第四节   缚住“瘟神”之后        1456 l3 t, r9 @' a6 {; D) s
附:试论中医基本理论内核的合理性        150: D8 l+ d. ], ?, Y
% Z0 V( V5 o: E1 Z" X$ c! T% I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1 14:17:24 | 阅读全部
《温疫论译注》
$ l: t  x; W+ T3 d+ P曹东义  杜省乾" m- [; M0 q& p# G2 W( O7 F
2004年9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b1 W* Z$ Y; E1 P8 E# I0 Z3 J
目  录+ y; V( V$ ~& W4 u) ^- S/ M
前  言        5+ x7 A" F! x2 C5 b
《温疫论》对热病、伤寒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5
% z, @! y" g( E/ r& f  ]吴又可《温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影响        11; ~5 F- ~. h$ j" l
《温疫论》的版本体系与研究著作        15  ?8 |- ?7 N+ g
吴又可自序        17
! W, {3 x" v# c2 C年希尧序        18
! c) K) F2 Q9 L- i9 b上卷        19. J$ k1 G. T% F$ r7 M3 w1 O- H
原病        19
  J/ s, U  @. {/ q温疫初起        30
9 ^0 _2 S" Q+ ~( J传变不常        36, Z+ Y9 r3 l: r# I- O
急证急攻        38
1 Y% w3 e9 B" ]' V( ~表里分传        40& ^( U% G, F. n' ~& I* e4 P0 y
热邪散漫        415 T% _  e6 S; a4 O
内壅不汗        43
9 l% w8 v9 a# U* {5 w下后脉浮        45
8 r& ~7 d1 g. b. m; H! {+ x3 d下后脉复沉        46' b7 H7 q% r/ \
邪气复聚        478 u+ d/ v7 t5 A- i- _3 k& r
下后身反热        48
: j$ N$ i" A0 q& N, h下后脉反数        49
! Z3 \3 I# Y+ ~因证数攻        50, \) C8 h1 J  X6 A% N/ s9 R
病愈结存        53
& z. t7 E' ^' D: ~下格        54
: ~  K5 N' g1 E7 V9 V$ K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55% a5 q$ C( X% M" @
蓄血        60  L7 O* J1 Y% m  i3 \( z
发黄        65
) h0 t; T4 Y- _邪在胸膈        66
1 p8 e% o: z$ [: L9 r( g# \4 d辨明伤寒时疫        67
, ?0 o) ?5 y7 d! {. L7 z发斑战汗合论        72
8 ~7 P! {8 R& G* [战汗        74
/ t/ Q) s% E3 }% x8 ^自汗        76
* g- m! ]6 [& b0 h2 P$ }0 q& V盗汗        787 Z' U0 L* E& n
狂汗        805 L1 g4 ~7 o: m  p- G
发斑        81
+ V$ Q# H+ H2 f1 p" c# P数下亡阴        83
( t7 q) p0 n0 ^& \) G; J: W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        84
$ k: t, R( Y- _; R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        87
, d( O. S2 J$ U! @. ?. u4 c5 q2 A下后间服缓剂        91
2 a2 m7 q; v7 s( y$ W下后反痞        92
  q  @, [* o" L下后反呕        94* _5 _9 e' T& g
夺液无汗        95
% D6 v, [" i8 u7 n补泻兼施        97
0 ?4 z7 ^; P4 ^1 {! a& G药烦        101
. \6 S/ B8 M. H+ S3 a1 W1 r. h停药        1022 g" H4 n: F6 T  n
虚烦似狂        103
  ~- `% D* P! _( V( L( N1 h神虚谵语        105$ d8 r7 V6 v" ]( O2 g7 q& f
夺气不语        106; S: F$ t! d( }# f( A; G
老少异治论        107
( \4 k! z+ e* s6 q% q0 z妄投破气药论        1080 Y- C* U4 M5 G
妄投补剂论        111
* a+ E- W5 ]  N- p7 A妄投寒凉药论        112
; B" u1 N6 R5 ]- j( V大便        1177 q* q7 @- T1 w6 A
小便        121
8 ]" X& |- `0 s3 {9 c前后虚实        123
1 g" j) |% A% ?: A脉厥        125  P  `% u  ^9 ?- H
脉证不应        126
8 L& K7 ]0 e' r; o( ?* j! F) G8 s体厥        128
$ R) {/ r0 s0 E) _3 G8 H乘除        131& I6 s3 l* V5 l/ k/ n- Z1 u
下卷        135
5 l% i& ]* Y5 k. c8 h% x7 z7 v杂气论        135" m1 D8 l+ X9 r+ ?1 M3 {. V2 V
论气盛衰        139. o7 Y6 Z$ [9 L& \9 V1 ~# }, \3 D
论气所伤不同        141, g" R( u: x* L5 ]) g/ ^( I
蛔厥        143+ X+ W; T- O, O# d, h
呃逆        144& u& z, D- a: T! i
似表非表似里非里        145( F! p: X6 ]; `( I# P
论食        148( X# g. v1 O  _) H# R
论饮        149
4 K: {- F& @  y; `" \0 S损复        150
3 C: @9 T; }' _7 j  K标本        152/ F( s5 J, A8 [( @
行邪伏邪之别        153
$ n  x" F6 b/ V7 b5 r2 Y应下诸证        155+ q' |2 L. K9 N' c
舌白苔,渐变黄苔        1550 J7 U. o: }+ e: M- Q
舌黑苔        156
( O$ W: O" g. `, [( Z6 J舌裂        157
& e/ l4 ^7 b# @' K4 {; V9 w白砂苔        158
. \  {; t1 c* D' @9 \) @! y: i唇燥裂,唇焦色,唇口皮起,口臭,鼻孔如烟煤        159
0 @& A! M& U6 r' D" Z) s5 _, Y口燥渴        159
# K' ]% E( D: W4 Q4 U$ x) {5 x潮热,谵语        160
3 z* ~  ?' J6 V& K头胀痛        161" t1 {2 ?1 a2 ?: E. w
小便闭        162
3 Z* ^  U# y' x/ N7 u大便闭,转屎气极臭        162
7 P6 v; {9 }! Z发狂        1646 S8 q- |+ r3 ^5 v6 Z. V4 [
应补诸证        164
9 {/ T$ U) b/ g# [论阴证世间罕有        165
, g$ R+ g7 @2 z& h0 Y9 o论阳证似阴        167
  T- i0 c2 w& J/ d% k! W% v舍病治弊        168
" l  a+ t6 h" g' {0 ^5 H3 o- j1 z舍病治药        169! O: t' V& |0 Q
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        170# D5 `: J6 s0 W5 `/ {* P( b
肢体浮肿        1721 {% C. g" T# `  }9 v* n9 B/ g4 u/ I
服寒剂反热        1745 R/ D! Z+ Q" Z* k. h
知一        176
6 [6 w8 F* x: V/ h# Q四损不可正治        179/ h  S( X( f$ T/ @) f& ^
劳复、食复、自复        181% E: Y( r. z1 R1 o0 I, H9 o4 c' n+ v* N
感冒兼疫        183& v! x5 @% m& o: S
疟疫兼证        184
9 C* R# c+ ?- [9 Z/ O# H; z9 v- N4 R& e温疟        185% ~2 Z8 ]$ d& `7 w$ R8 W( |+ f
疫痢兼证        186
% _2 g6 w% R7 d  a5 F" Q妇人时疫        188
9 a$ N1 a" |  n- S妊娠时疫        1890 c) R# _6 x, j6 G% ?- ^
小儿时疫        191
& g- o- S5 p! w' i* A! ?主客交        1940 O0 d1 t- N1 f, t# o& B" |3 r9 [* K
调理法        197/ s- h: l' O. J. N& Z7 ?
统论疫有九传治法        198$ g+ w& r( @" H! u
正名        205/ `6 i6 y4 m0 h( _
《伤寒例》正误        207
6 L- ^7 K/ o! W" a2 W. r: ^诸家温疫正误        221
2 I0 n2 ]- v, H" P9 {+ Y( W附  录        232; S) @1 n: I& ~! M
一、SARS的中医病因应当如何求        232
. f6 w& v  k+ I, J3 @疫气只说明热病的流行性        233
& ]2 g/ n0 L3 p2 b7 d伤于寒只是热病的诱因        2349 O. |( q  R9 o% h/ j  B2 r
温热邪气说源于辛温解表方的难用        235: }* h; \! Y- d' f$ L
毒疫之气共同构成热病病因        237* ?! _$ s0 S1 J5 B
二、 SARS按什么规律传变        239) ~$ a( I2 A; b5 ?; ?8 Y- Z+ A
六经分证及其演变        2390 \$ A1 y, N, B# |$ `
传经现象的不同学说        241  Y4 B7 ?. N! a2 T
吴又可论疫有九传        242
! w# Z* J" k0 c* o1 r( w: b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        2436 W$ r  E; N/ ~# l$ Q
三、SARS应如何治疗        2466 P' m; W+ P3 c- b6 \
《素问》汗泄两法治热病        2476 Q# @: U% E) }5 z1 _: w
华佗“六部三法”治伤寒        247; {2 x3 ^. \' {# o: }2 z7 k
仲景未谋辛凉解表面        2489 o: ]* j2 X3 T) d! M% e6 _  i
都说辛温解表难用        249
4 {9 a+ _0 Y+ n/ T: l达原饮试图直达膜原        251' E3 X! I4 g1 P
辛凉解表催生温病学派        2525 b5 H8 J1 J9 Y, e, `

0 r, ]5 ~9 p5 n. h3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1 14:19:10 | 阅读全部
《中医群英战SARS》
6 E: b  O! f) Y1 [6 K) G9 H
2 I; p" ]1 R; u——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
( {+ ~1 ^$ p( M0 A, n
8 p# _3 E- P$ O2006年1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8 u$ r: I' B# |: L  c/ j" k3 U
; O- Q+ V4 P/ K2 N: o: O9 L& I" y, L' N0 V

! A8 ?5 Q9 B# I' v* S顾问审阅: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李经纬、. \0 I4 {5 s" t" S
余瀛鳌、贾  谦、李  浩、李  恩1 H  ^! f5 J' M( J7 s1 x! b
1 V7 o8 M: Z/ ^. ?0 P

6 Y& D) r& A# {$ p" C& |9 h& A5 V+ H4 R4 `8 {. `1 L7 r9 @
. k5 C! R( _- `  N
名誉主编:王玉梅
- s. ?1 [, S5 Y7 O  j5 }  j9 i! d% X) M+ t/ c7 h7 N4 s
名誉副主编:孙万珍、王振邦、陈振山、段云波
' k; |* H1 {; X9 s; S, t# p8 O' k0 A. ]% {+ v- n0 s
名誉编委:王培芝、韩同彪、姜建明、李  玲、李延昌、裴  林、 贾晓明、
8 K% L  G5 q! ?          武  智、董淑萍、郑书深、张国恩、石艺杰、赵艳红
, K; L; d' U% X
& w$ t4 H& v/ k# x, Y4 w+ B2 g! c
, a& K' f7 C/ m, I9 }* C; j9 }8 g+ o/ i; C

1 d! `2 W1 T# T- L0 d0 ~主编:曹东义
' Z! C0 \0 G& ^* Z; U' b. w副主编:王生茂、郭双庚、王振瑞、王  丽0 v1 N! P/ {, n5 ^# `/ R& a
编委:曹东义、王生茂、郭双庚、王振瑞、王  丽、赵世通
, e6 R/ d$ p2 m, k# A王  焱、杜省乾、齐建兴、李永新、耿广信、刘桂缺/ }/ R9 V, }- h/ r1 Q  ^

; @4 w/ L/ q* O% h: r3 h! `
# q4 ]8 t/ V! r4 u/ n$ B9 c序        3
1 k. t% H5 H, B. @- E3 g名家点评        4
1 f/ z1 {, G3 W; \2 Y引   言        10; c/ \, m+ T' h) ^) G
史实篇        12
) k% l) P" y- U  t序幕:瘟神与人类的战争        13
. p$ \" ~  }2 l3 P/ l$ _第一章:瘟神偷袭广东        18
1 ?4 f* h* t2 o: P0 b5 C* c瘟神发难十面埋伏起烽烟        186 r" @; ]' [9 }1 g7 `& \
吕玉波说最难忘怀属当初        26: a; ]: Q9 k( {, M3 \5 n
广东经验促成中医介入        319 V' o& l! V2 K# z/ K! r1 v" ~% `
第二章:高高挺立的中医        39
# a! u0 y. E0 e% x0 G8 O$ A$ i中医的一段屈辱历史        40' J6 ]0 j0 R; y8 U
禁用词语大笔一挥救中医        46
8 K( k9 n5 n; l& o6 e邓铁涛论正确看待中医        52
0 g- w( ~- M; ^; b; L9 `7 @" r为中医完整体系而守侯        582 S& O6 l' s$ d! y. ]% B" x" I
向中央为中医参与请战        62
. }" R& k! |( k  ~+ }0 }8 ?' c可资借鉴的石家庄经验        701 G* n6 J* K6 R( b
第三章:燎原北上        76
2 x' V0 v8 v0 f; f# Q9 B疫情如火考验疾控能力        76: X+ U) C6 X" r% X- s: C  q1 _
张文康根据什么断疫情        93: t# k8 P8 X- J
新一届政府的快速反应        113
, t5 y& L! }, [5 Z第四章:奋起反击        1232 \3 ]  u: a, }1 T% W! t# ^9 z- Y
中医药进军主战场        123" Z. c  U- h& V; k
紧急启动中医科研        1324 P; S) l1 i+ m: k$ y
中医群英献方献策        144( q6 K. ?5 T: t, u( ]
挺起胸膛保卫心脏        215+ |7 P; r4 z/ N
第五章:胜利会师        222
9 N3 G$ `3 P/ g1 Y! Q三军会战小汤山        222/ r1 f$ j1 A7 J: C" P% ~
流调与出师香港        230# c, g7 @+ C  F! [9 O( ~
中医会师京东宾馆        239* h' K2 b5 h4 X; l8 h
收获香山科学会议        268: Q. i' ]8 B+ |+ n/ w
反思篇        277
' H, A  r: ?* {6 Y) e& Z第一章:SARS过去,中医收获了什么        277
1 K3 C) k. x0 s. e" L展示了中医界群英荟萃时代形象        278
. J1 K# H3 N( r( v( s- ^& Q  l2 l0 T! n  @再次突显中医热病辨证治疗特色        280
8 B* g! O' s9 o9 L收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科学精神        282- l! ~6 [5 q2 {4 T
蕴育外感热病理论寒温统一的突破        287
9 e9 j$ b9 n/ M/ _" M0 e第二章:SARS促使伤寒温病统一        290
4 q. k5 r: n7 v% f6 q* P- ]' {《素问》热病是最古雅的名称        291
* ^" @6 X9 |$ l5 m广义伤寒学说的历史价值        292  t& F3 _' W/ [2 r; L
温病概念广义狭义的演变        293
6 B1 j" F( b# g  a寒温论争的关键在于解表        294
1 q. M+ u+ y8 ?& u统一热病学说是我们的任务        295, t, \; j7 q" G: p$ z; e5 n5 b8 j
第三章:SARS的中医病因如何求        297
' \! v  Y3 ^5 t- t% G1 P% X; W疫气只说明热病的流行性        297+ I# n* T# ^" A' j- C9 I% j/ Q
伤于寒只是热病的诱因        298
- f% i; v: b, r" i" O# ]. v温热邪气说源于辛温方难用        299
/ p" x- A% @6 J: j( [) @毒疫之气共同构成热病病因        3016 c( C& l; H. s; H$ ~
第四章:SARS按什么规律传变        303
5 ~6 Q4 b1 i2 U/ F5 y) B& P张仲景六经分证及其演变        303
; l) Q4 B9 ^  Y5 m# u/ X后世论传经现象的不同学说        305" W$ P5 P  g+ I" Q  u
明代吴又可论疫有九种传变        306! K/ Y0 ~( |1 }% D
温病学派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        307
; c% O9 |9 A+ x. c0 c第五章:阳郁为热是热病的共同病机        310
" X5 y7 U2 v( g) P, c# o  n! Q外感热病包含的病种多而复杂        310
8 o5 K$ Y$ d" h. a6 q# y0 w- H伤寒与温病是病种还是证候之差        3112 c9 c$ r7 q; i7 \, E0 Z% T. @
郁阳为热是伤寒温病的共同病机        313) [1 l8 i( X4 J6 F& o' a1 j# R
炎症反应是热病共同的病理基础        314
& _( n& N! p) h$ L7 g$ \5 h/ ~中医治疗热病主要靠宣泻郁热        315
+ @$ l. i- D/ F7 o, S/ n第六章:SARS应如何辨证        3161 e# g/ X! N  k
万友生八纲统寒温        316
% D: ?+ i" E7 a  ?7 e8 z杨麦青以伤寒统温病        317* B; u% ^1 b% B# q& O, l  d- h: R
邓铁涛寒温统一辨证        318- S: W- z7 I- [9 c) @! I0 V' h
试说五级病证诊治体系        320  w0 y( H' p- c' y# w6 R% O! }3 i
第七章:SARS应如何治疗        324
( M: Y' M& V/ {6 P% I《素问》汗泄两法治热病        325
; U; L9 k% P  S1 |2 z& a5 G华佗“六部三法”治伤寒        325
$ d6 Z- P2 C- |: x仲景未谋辛凉解表面        326
( N+ i) P& ?8 D- r3 n8 m历代都说辛温解表难用        327
0 z! p$ ?* P) {达原饮试图直达膜原        328
- N8 c0 N- [& ]辛凉解表催生温病学派        3306 u9 T* A7 r: b% e1 f
! f" K9 b' C8 {2 e
- w. G& U  r" H3 E% T

" _! b# O# b* ?6 p3 S* a; v
9 v* Z9 }, v- ~7 p#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1 16:46:45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0-1-22 09:10 编辑
* a3 v# H, j' ^. ^/ N) Z, q
! s" R- f& j( w' J( Y- |5 @" a# @+ A9 D4 f
治疗少谈五运六气,主要依靠“辨证论治”。" p: Y. w2 u4 _
因为,遇到病人,不可能去查黄历,也不可能按照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去开药,不要陷于玄虚之中,那不是张仲景的思想。  Q0 s& h1 l# @! k4 i# P
张仲景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9 z3 S! i3 v( h2 p7 ]6 }" {- W
同一天,不是所有的人病情一样,都用相同的药,而是因人而异。/ u! B, k, m4 F0 C, |
因此说,五运六气不具备治疗的普适性。7 m8 |* {" |! x

" `& E1 }5 _5 k1 {, T& [0 r) a% U至于预防、预测瘟疫的流行性,有24节气学说,也和五运六气一样,并且有“至而未至”、“至而太过”等不正常的预测,远比拘泥于天干地支的数字计算灵活准确。" t: l5 f* F* j, J( Y
比如现在的疫情,按照五运六气推算,由于属于己亥年,可是再过两天,就到了庚子年,其司天在泉、主客加临都要发生巨大变化,真能“如期而至”吗?5 ]3 R7 ^' ]3 j$ }
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C1 t. b. k& R7 J" e5 ^0 m
因此,我不主张用五运六气说治疗,其预测群体疫情走向,也是很不准确的。
+ S, z. H6 V) v* ?1 v五运六气唯一有价值的地方,是《内经》关于气候异常,会引起生物变化,这些变化与人的健康有关系。
) I$ H4 m1 T9 c, ~& V/ u& K2 P" `正所谓“可以予人规矩,不能使人必巧”。
5 d% _' S; @' F6 ~% o不能拘泥于干支推算,主客加临来指导当下的治疗,也不能千篇一律让人无病服药,更不能依据五运六气武断地不管病人的具体情况说必须吃什么药。
6 J/ _6 E9 Q9 q- I; e% ~(曹东义2020-1-22)
# q& P! c6 j. P$ H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张国芳健康_JLEW 发表于 2020-1-21 18:49:26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都是冠状病毒,中医能治SARS,一定能治新型冠状病毒!呼吁国家卫健委请中医介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2 08:50:05 | 阅读全部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x: R; Q" I! }8 ^) A
[链接]
: H+ N4 ^9 ^: i' J( n
) Z6 R( Y) r$ \) d0 r; Z  Z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l; K3 e0 O8 P# O- x7 s9 n4 D
[链接]
) F4 V( b$ U: e' q1 z
7 |5 f* f& _0 F& v& G1 }金教授:8 o$ ^4 C+ O( Q- C: G. c3 `
各位群友,前两天我同大家说根据《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为治邪气(病毒)帶耒的疫病,如用当代科学语境耒解读所用的中药方子,那么至少应具备下列四条原则:一是中药的阴阳源精的通天气K/r1xr2尽可能大,越要超过病毒RNA的阴阳通天气,有可能加大白血球的功能,以破碎RNA基因结构。# ?1 g2 W4 }  E% ]: X% E
二是中药的K(r1+r2)值越大,造成病毒RNA无法呆的生物电磁场环境,赶走病毒RNA,; o# o! N( F, U+ `4 n& `3 G& i
三,中药中要有阴阳标度值K平方xr1/r2,尽可能接近肺的,以便使中药归经。
+ O3 W" ?' ?" ~1 R7 I0 w四是在药方中,要有对脾胃具有扶持作用的中药。
' p, v) \: U% r) D, y# x6 z# V从目前武汉病毒对肺的损伤作用耒看,用中药应比西药具有更良好的抗击作用。8 T* e0 t- c# e7 l6 e
前两天我给大家示范地说了生姜的K/r1xr2很高,而薄菏的K(r1+r2)很大,值得大家用这两种中药,可作喷水预防或可饮治疗。后耒群里昊医也提出更好的配方:生姜汁30mI) O% d) C+ b! C% G
薄荷30克
, ?; I! w: X7 |6 `- k$ f0 R! `蒲公英30克) U- k( O0 g! m
丁香10克/ _  v# j" b4 E  n( m
花椒10克  I8 }' g# G0 q  r
熬成水作喷到脸手消毒之用,甚至可以饮用,早治。这里前两种药的K、r1、r2已给大家说了。其它三种也有象征性的数据可作参考!蒲公英:K=4.27;r1=0.92;r2=0.008。) c0 D3 b, W! C& B$ {3 q
丁香:K=3.16;r1=0.349;r2=0.3997 I! j4 t; w! O3 |: F# s0 T$ F
花椒:K=4.23;r1=0.19;r2=0.183
/ N* K& ~7 R, M7 p  L, `+ J, A我觉得大家可以试试用用。
2 `) c' Z) c0 D( B各位还可以提出各种配方,但国内尚无5+11的当代科学语境标准,故配方的肓目性就大了!  q; h8 D1 z! Y. u; x; {! i; H
6 [% r6 N# N& K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U: h. `8 k. P; E
回归中医原创精神,不乱吃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 v8 u) ~  D" W; i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2 10:26:35 | 阅读全部
吸取非典教训:中医是否介入将决定冠状病毒治疗成败
4 [5 W6 h/ {$ U0 u
$ r; C( B7 _7 _* `( U岐黄学宫  今天
" i) ~; g9 \% r" a, |截至2020年1月20日18时,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报告224例,已经确诊 217 例。
; g) Y" h+ D7 \+ i# L) |
9 C* d2 _5 c% J# s0 O, }# T' W& J3 d

; ^; g8 A: d) W/ g/ D7 ~. E从发病的时间、症状、病原来看,这次的肺炎和2003年的非典高度相似。
5 a( R8 ^' W/ M6 s$ {. `( ~$ u) B! f, I/ q$ o, r* E% [$ M
在文章《非典真相:在良知和利益之间挣扎的钟南山》中,我们详细讲解过,当年战胜非典的功臣是中医,而钟南山贪天之功窃为己有。$ R0 D. V  L# F3 E' t

+ P1 y" v& Q$ i5 e! k# k2 i0 C- n详细证据请看上述文章,我们这里简要说一下重点。
  n" Z' f4 j9 `- E# q) x  B/ @  `7 O& J) ~$ {
很多人一定记得当年非典刚发生的时候,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研究所的钟南山振臂一呼:“把病人送到我这里来!”从而一举成名。4 H1 b2 h9 R6 V6 ]$ Q5 _: K

& A% c; ^& L. `那么,钟南山的真实治疗效果怎么样呢?*2 r& d* _" {, H6 D: p

3 ?* H" y! `; e, s7 l6 f1 h各地给钟南山送来了91位病人,钟南山由于不注意防护又有26名医护人员感染,所以他们医院一共治疗了117位SARS病人。0 K2 A0 M% s* k8 l4 H" u

3 E' T7 f1 a8 e. z尴尬的是,钟南山采用纯西医治疗的46例,死亡9例,死亡率几乎20%。
/ M+ d8 v6 s9 x1 p: _4 H" G0 r* p. n* g  j
而他所在医院中医科介入中西医治疗的71例,死亡1例,死亡率1.4%。
! |0 b/ k( X" h, Y: s
/ C: J( F6 C: i这就太令人尴尬了。
! K& R4 J  d; m7 R4 h  A
- o% o/ k1 Y: F" B7 r因此,钟南山所在医院的中医科发表了论文,而钟南山只能屈居第8作者。! Y. _* Z$ I$ ^+ N8 w
& \! H' {! R' `# W; }$ M6 i
! l$ q8 a4 P- y& y
《71例SARS患者中医药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钟南山是第8作者。
+ ^* Q- k1 @) k- Q3 Y$ V2 l' P4 s& J5 a
论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改善显著,且时间较早,重症患者病死率低。这个病死率低,显然就是相对钟南山的治疗方法的。
8 C* M: I" E: A* r( w5 |# ~) V3 O
更令钟南山尴尬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73例非典全部治愈,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且患者没有后遗症。
9 O- y6 f; c1 d- F, L4 `, k4 v* i' |# m. W; [5 a
因此一开始,钟南山不得不实事求是,把中医治疗的效果,放在广东经验的首位。# S9 p) l& n- P
9 c0 d2 o* i& y2 Q8 \: p: ?  G! m
' P  R% y7 r. G& x( D
然而到钟南山功成名就之后,就完全不提中医的作用,而改称是激素用的好:
6 \8 L7 p! [) A. j7 C! f$ y, E7 P6 y: ?
* t# J4 G: R' A+ o
事实上,在钟南山发明的治疗方法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大剂量激素治疗方法和抗病毒治疗方法,此外还试用了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还有免疫抑制免疫增强如胸腺肽和免疫球蛋白等。
( T: @' D! M+ W: I4 m# l3 N
1 G1 L: T1 d# i* d为了总结非典期间的治疗方法,我国卫生部上报了这些治疗方法,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结果认为无效,有的还有害,全盘否定了钟南山的非典治疗方法:无法得出结论支持对SARS患者的治疗益处,其中有些方法甚至可能有害。
9 e4 x6 E4 D4 w# Z6 w # ^3 X8 P! m+ V" e: \( G6 E2 i
1 ~2 J& b: r; T9 {
+ f' w' F6 z+ i2 w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年10期论文《185例SARS死亡病例分析及原因探讨》的结论为:除了年龄和身体因素,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是SARS患者死亡主要原因:& B/ x7 d: Q2 c1 n# f) `

$ A- k! H( j7 l. c8 ^“激素应用的后果存在免疫麻痹以及抑制肾上腺皮质,使危重患者病死率增加的现象,并使血糖升高,与抗生素共同导致菌群失调,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而增加病死率。”# s$ b! X6 ^- S. r" b/ w

% B% ^5 x7 P) ^# b而且,激素造成了大量病人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等后遗症。
9 D' z# Q6 }+ W4 R1 B/ N4 N7 G, ~8 `
非典发源地是广东,但由于中医的介入,广东的疫情并不严重,病死率全世界最低。
: }( P/ ?7 S5 c7 ?0 K; w5 W. Y3 V  K' D* P- v
但是卫生部领导依然千方百计排挤中医,以非典为传染病为由,禁止中医插手北京的非典治疗,以抗生素和激素为非典的主要治疗方案,造成了北京治疗非典的大失败。
3 |8 q9 [) ~  B2 m5 }" G
0 d6 ~7 O3 O2 `; K危急关头,邓铁涛、吕炳奎等中医权威给中央领导写信。
+ o7 {, h6 d6 d. ?! l
2 S- j. f4 R( S3 P: f3 s+ Z  |& e( N) T$ S
1 c1 e, w4 T6 M: I9 j
中医药专家林中鹏为新华社起草《内参大清样》,报告了中医在广东攻克“非典”的成功经验。温总理作出批示,吴仪部署,中医才进入主战场。
8 K! h( T/ _1 @
( P0 A& |9 J1 `% e ! H  _1 A5 J, p8 H' g/ \
小汤山医院治愈率高主要原因也是中医。
6 U) y& ~* R' z: T- G% ^3 b: z
/ ]' U) E8 C: l6 E+ J5 Z- {, Y北京小汤山医院共收治680名非典患者,672名痊愈出院,8人死亡,死亡率1.2%。/ O! r, \" L  h9 u# X7 T% T
- P) i/ t9 l! J8 d: l+ G
! G; K  l/ O7 I3 g; g% N
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周先志介绍说,治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专家组有效指导,重视心理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疗法。& V* g* g4 [  o' D

' {2 x* ^- \0 J8 U事实告诉我们:, ?, ]! X$ ~* G9 B4 u4 d

1 ^. Y3 f% B$ u! M: ]6 O1、抗击非典的胜利,是以中医为首、西医为辅达成的。! P* y; w$ P9 E! ?; x3 s. f

9 h  I0 v( H1 X9 I7 t- g' S  R) Y2、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是非典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a+ Y% W# d9 y$ c  ]: O

5 U% i9 {$ @. N我们不是和钟南山有私仇,而是不说出真相,继续滥用抗生素和激素,还将造成新的悲剧。6 e; z9 X5 M8 K0 u. r% Z
- h8 v6 s4 Q( e
只有中医及早介入,才能战胜所谓的新型冠状病毒。& `, ?6 v& @9 k# K7 B: w( `

8 p& o. q  N2 |: w+ z' b. N) b6 o经方派中医如何治疗
& P# U' c3 U$ E% U
( t* v. ^1 @1 `中医的思维方式和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
  s8 N+ r5 m$ _; F  e2 p
  m1 g2 n6 D/ M5 w* c% w2 I* 西医关注细菌,病毒,癌细胞等等,它一定要找出一个敌人,然后杀杀杀,以为杀死敌人,病就好了。
7 ]$ h& s" V! m$ A4 F% z9 J
2 F, l" w6 R& p3 d) J3 s2 T' D' t* 中医关注人体的功能,使用药物或外治的方法,纠正人体功能的偏差,最终通过人体的免疫系**胜疾病。+ W2 R+ S# M2 Y. K( I) \! e( E

, l; h+ I* a/ b$ v+ J4 T9 u也就是说,中医采用了化繁为简的方法,不管你病原体是什么,只关心它对人体的机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然后纠正这种影响就可以了。- j2 C( X3 \8 s& ^
/ ?. t4 T; o" J3 }+ h$ n7 G2 x& j: f
庸医的标准就是按照玄幻的理论开药,而好中医的标准就是紧密配合人体的生理功能看病开药。按照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的指导,平均每方用药4.7味,药精力专,紧密配合人体的生理功能开药,效果很好。
" z8 R8 i  V2 U* v& O& I" f5 O
9 X  u4 v; W; w  r! e! @看了几个病例,所谓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很像,其实并不可怕,死亡主要就是滥用抗生素损伤了人体正气造成的。# f$ @* q4 w1 A  ?: G  q
, F$ t8 z  r$ ]. r+ t
病邪入侵。一开始的时候,是表症,主要表现是脉浮,怕冷。根据出不出汗,分两种情况:. q. @3 A  F/ T/ U0 B& y( w4 p
1 _+ M3 Y; S* v/ @( L9 G: n
1、发热汗出,用桂枝汤1 I/ M/ r; m4 ]4 n# |  B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3 [3 @; m, w. n+ D2 B- ]# t: Q! J8 ?# u( U- H& T0 l9 a
2、无汗,用麻黄汤。
% Y5 t2 p3 ]/ f( ], x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O4 A' C$ n% o4 Y8 f% M

- G( t' m" I! A' D0 l- y4 R
4 ^7 C2 [1 D( a( S2 t& I! O3 d' G3 c$ d4 Z% j& l- M8 K  I
3、根据上面描述的症状,可以考虑用麻杏石甘汤:
8 g; [) ]! d. r. Q$ K8 ~; R1 i/ |$ e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9 F' ~9 S  F# N; q) M$ _5 [

2 V9 Z3 e5 C2 e+ p  B4 F根据病情,这里还可能有些变化:" `+ P: k8 r$ P
% U" G4 D( U, p* d
4、大青龙汤,针对表寒、里热,所以有石膏;痰是黄的就转为里热,用大青龙汤。
! b- r  Y+ U! r2 v) y/ ^# u0 c4 y
( e+ M" C5 n# E7 ^5、小青龙汤,针对表寒、里寒,所以有干姜细辛,痰是白的就是里寒,用小青龙汤。
1 v  P9 U6 K6 f; i, g; s3 J: S  [7 K; l: `$ `, O+ Y  N7 a
只要辩证准确,就是一副药几个小时退烧。效果之好常常令我惊讶。
% |8 e2 J6 e; K. A$ A' ^/ G5 a! Z' q7 _6 L+ q7 h2 ]2 M+ Y7 x5 Y
所谓新型冠状病毒,并不是现在突然才有的,很可能是早就有了,只是现在才发现。这种病就是中医说的时疫,和非典类似,是寒湿型,喜欢寒冷和潮湿,因此等到气候转暖,春暖花开之时就会自然消失。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2 17:35:11 | 阅读全部
【佳作重读】回顾SARS,中医药收获了什么?
9 T. V" I. T2 r" p4 Z0 u曹东义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昨天7 l8 N3 b; A: B9 {! Y9 k/ V1 \+ M

7 K) q3 D+ o; L# p
2 x) T9 I0 K, x- B+ s2 D, [: k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 S2 Q, {1 I- d" I, v: a
; R2 o. N5 s/ ]8 H. ]- o/ F据文献报道,2002年的11月16日广东佛山出现第一名非典(SARS)回顾性病例,到2003年6月结束这次疫情,我们追忆这段历史,不禁要问:中医收获了什么?) q$ ]* ~; W+ y+ p" c4 {' K
* j4 N) D7 \1 \+ \
  K- ^: j4 q* v, Q
  与时俱进 改写“华佗无奈小虫何”3 F% j- z* D: }6 d3 Z+ M) U

% i2 f5 n5 z! T3 H% A+ {  w0 ?5 R半个世纪之前,江西余江县控制住了血吸虫病的流行,毛泽东读罢新闻报道,夜不能寐,感慨万千,他写下了著名的《送瘟神》诗二首,表达快意的心情。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否知道,路志正先生在卫生部的血吸虫防治领导小组里,提出的“西医杀虫,中医治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的诗里说:“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肃鬼唱歌。”对于毛泽东的这句诗应该如何解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 ?$ j) P, d8 a4 z$ }1 ?- X0 `1 D/ ?) H- B

6 U5 [) i9 z* T: E9 R5 o+ E% P) a* E) T- c3 M
反中医的人说:毛泽东在批评华佗,说他无能,说中医无能。
7 H3 }6 K  ]* {7 p& p$ z7 N9 T! Q. \
' ~) _+ v& X, |+ Q, D) @  \7 ]1 L7 a
7 }& C% u# p4 H7 \7 S# S
捍卫中医的人说:毛泽东不是批评华佗,更不是批评中医,而是说再高明的医学家,在那个社会条件下,也不可能控制住疫病的流行。疫病的防治主要是社会的责任,而不是哪个医学家个人所能胜任的。: w: \& \% N! s" @

& r1 s* _8 Z( u: A: ^5 F% I9 [
& f9 F- p; T8 W0 K! A3 }, `! P" D( X0 Y7 ]* p; t. N1 N
在防治SARS的时候,流行病学调查帮助大家认清了它的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喷洒消毒剂,有利于控制疫情的传播。
3 p2 Z( ]: z/ G' L( U  j- A0 z+ z" t

/ v! N- K, Q0 L8 i) T6 T% s* B- x% R- m, o7 h/ i1 y4 e% m0 s
尽管中国的历史上,或者经典文献里也有过“疫室”的设置,也有“燎于室”的卫生措施,或者像孔夫子探望伯牛那样不进门,在窗户里握手慰问。但是,没有形成固定的隔离制度,没有把隔离的技术、措施作为行为规范进行推广,这就削弱了医学家的影响力。3 n+ Q3 P" q6 o- ^/ ]

, r" R7 u& ^) G+ b9 k2 D& f$ B7 W* b
! v, v2 v5 Q5 _3 `, _
在全国内地5326例非典型肺炎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确诊病例累积总数达3104例。每一个病例,从发病到确诊都有详细的流调资料;中医药在何时应用,效果如何都有详细的记录,是一个可信而难忘的真实历史过程。
" e0 C& C/ l: e. c2 x" M
! b! A. O9 X5 t5 w  [* n7 g
3 S3 Z; K: i- o6 q1 m: J: w' `( _6 m# X彰显特色 中医防治疫病依靠传统+ w' P6 Z! @0 Q, q5 B4 h
2 X+ {8 y0 Z( @! X/ U
现代医学把消灭病原微生物作为传染病防治的出发点,因此,研发抗生素、研制疫苗,都必须从实验室出发,先动物实验,然后进行临床验证,再大面积推广,一切都需要有数据说明、支撑。
/ V- R: K6 V: y2 u  |, F
+ x* R6 u9 S: r( N( z7 j/ d7 F$ w) t2 D
; L( S6 O# o$ ?; K7 n& m: @! T4 j, w
中医的诊治方法源自临床,经过理论思考、概括、提高之后,再回到临床去。《内经》如此,张仲景如此,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都如此。
- y$ Z( K: D7 G* I
+ ?; X) _) e2 d, Q% U1 `  k& f5 k4 h8 [5 v4 M4 S6 K
! e) G6 n# q( f% w, ]- E
中医防治传染病,除了“避其邪气,如避矢石”之外,主要强调强身健体,有邪无伤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疗不是必须把邪气赶走,而是把表里内外、气血阴阳、脏腑经络之间关系协调好,达到“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 I8 v% @: V  [1 K3 w! C+ E  e  Y$ B  f  c5 ^) C# I$ B2 b5 s9 t
( A6 x, E" D1 Q' I2 K! |; C* f! h( z
- R, J4 F4 D7 A& H" `5 t  L' B
中医药防治SARS的过程,众多中医学家建言献策,小汤山医院里的病员人人喝汤药,预防感染,这些都是在传统的伤寒、瘟疫、温病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没有哪一个药方是事先在实验室里筛选出“抗SARS病毒有效成分”之后才拿到临床上去的。- F0 F5 f7 q) R4 `, I# I  f3 q6 K
8 J. i0 n' Y; t% v
4 w6 @7 p8 @, E1 C& m6 r
面临挑战 理论创新未得到应有重视
" r) Y5 x5 C4 T; ~$ S  c
- ?+ A! S& r; E( r  S毫无疑问,中医药在防治SARS的过程之中,临床表现是优秀的,成就很突出,但是在解释中医药依靠什么战胜SARS?用什么理论指导临床医生等方面,是存在缺憾的,而且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对于今后再次面临新疫情时如何应对,仍然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
0 B  T3 R3 {$ I. U( z0 |) S% U
! J4 s+ I  g$ f3 \* W! m# Y9 g% h; y* a. n& R0 ], [5 \* J

1 i" R7 z* v- e$ d8 L% b首先,SARS属于伤寒,还是属于温病、瘟疫?应该如何诊治?中医界的认识并不统一。在中西医共存的时代背景之下,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是不同传染病之间的“病种区别”,还是同类疾病“发病类型”的差异?这个基本概念没有得到深刻的认识。
2 h) N- z! p9 F, Q/ I4 \' H
- W6 G9 @1 [- x7 Q) r' u7 ^; }. W* e( a7 [: ]" y7 E4 {+ _

, b* K! ]  |5 N% ~% y, v' t按照现在教材的说法,伤寒与温病是不同的疾病,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它们都是完全不同的两大学科,这虽然有利于学科分化,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会增加临床医生思想混乱。比如,有人说SARS是温病,那么伤寒学派的人就无法参与诊治了;治疗上也就因此不能用辛温解表,也不需要考虑用四逆汤之类的回阳救逆治法了。但是,真实的临床过程并非如此绝对地界限分明。再有,伤寒对应的是哪些西医的传染病?温病对应的是哪一些传染病?能截然分别清楚、一一对应吗?是“合二而一”、寒温统一有利于临床治疗,还是“一分为二”、伤寒温病经纬分明,分别应对传染病有利于发挥中医优势?2 ~) f; g% {  |9 X; v; h7 N' F

0 q, O" S, R' I9 F, }7 Q
, t( t$ `& I7 I" R* D4 X寒温统一 有利于临床诊治- F* C0 k' h! D7 x* c( [2 ~! p
  k% x' V- D, l; S1 p+ L
很多人意识到几千年的寒温论争,已经妨碍了中医临床思维,主张寒温统一。但是,如何统一,很难达成共识。“不破不立”,一个新学说的创立,必然会与传统的观点不尽一致。那么,放弃哪些观点,创立哪些新学说才能达到寒温统一?这在中医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共识。, g& @! }8 E& |* ?
- Z: f; S9 p# u5 s
. v3 I+ \; q  q
$ K# n' ]/ A* S
笔者建议,淡化寒温病因学说,升级为热病统一病名,以病统证,分级诊疗,达到用寒温统一观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目的。/ t8 v& P; ]) g/ K9 q  ~$ K4 \/ n* i
/ z+ c; N% |* q

  N0 k  P! x$ }
; g6 @0 {3 ^% A0 ?: q  g. r9 z, {3 x具体地说,所谓“淡化病因”,就是只把传统的伤于寒、感于温热的病因学说,作为治疗的一个参考因素,不作为划分疾病的依据;“升级病名”就是先把伤寒与温病降级为二级名称,再为它们设立一个上位的第一级病名,共同归纳为“热病”之下。热病是《内经》对传染病的概括,它依据的是临床发热的证候,也是医生的客观依据。伤于寒、感于温热,都是医生依据症状思辨的结果,是主观判断,而不是客观依据。
4 C( x. ^# o  c$ w0 b- t" \
) p8 |% b" ]7 ]' y, W  [  Y8 M3 K+ S
' _0 L4 t% J6 z3 c9 h% T; r' G2 r2 g3 j! `
《伤寒论》就是分级诊治外感热病的:伤寒是一级病名,太阳病、阳明病是二级病名;温病也有分级诊疗思想:温病是病名,卫分、气分、血分也可以作为病名看待,因为它们下边还有不同的“证”,证是与治法方药相一致的对应关系。
! g. i! \5 P% @" x. q0 d* C) P$ U5 B+ D
5 ?' u. t/ D- `

7 G. Y+ E, F. F- M' R, b病分三级,病下设证,以证统方。证与方药相对应,确定了证,才能确定方药,随之就有了治疗的具体措施。这就是“分级治疗”,或叫辨证论治的“层级治疗”。. o) s, k7 N1 J/ b3 L2 B) y

* B; o0 d4 `# ?6 E' p7 e( {6 L/ [, _+ e& W  P
1 g7 w$ Q0 z/ D! E3 e1 e
以上浅见,继承了众多前辈的学术经验,虽然千虑得之,仍恐有不妥,请各位同道不吝指教。8 \+ J, `5 {0 B
- t! e7 m! g0 w
/ d' t# r$ s1 ~) N% X" z5 l
( |7 i5 z3 R+ V# r7 G+ Q

' L, _6 J. a) ~) S编辑|徐婧  B. }: w5 y- K0 P( s

, A+ O& h* z+ G" ]1 m5 y审核|马骏 吴潇湘
9 K6 M% M' @7 ?* P0 P
4 _) ^7 K+ }( e+ x  K" e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12下一页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