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0-1-22 08:01 编辑 " f8 n8 N# {4 F* `* h+ m
* K) [' X! h5 C$ m, O中医治疗发烧、瘟疫的智慧 河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武宁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导师:曹东义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还在延续,新认定的确诊病例不断增加,国内一些城市陆续报告确诊病例,日本、泰国等也有了确诊病例。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批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新华社1月20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电话会议,部署属地防控责任,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0 a8 C3 e @# x
一场战胜新瘟疫的斗争已经揭开了序幕,中医药如何发挥作用? ( [# r9 ~' m; L2 i0 u& l
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曹东义是邓铁涛国医大师的徒弟,他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曾上书卫生部提出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回函很重视他的建言献策。他先后主持河北省和国家局“中医诊治外感热病规律的研究”课题,主编和出版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史》、《瘟疫论校释》、《中医群英战SARS》、《中医热病新论》、《寒温统一辨治外感病》、《中医热毒理论研究》等。因此,2018年曹东义教授指导我研究“外感热病诊疗路径”,撰写有关论文,并指导他的高徒们在微信群讲述上述相关的学术著作。昨天,他发出一篇《病毒流感中医应该首选必选》的文章,受到相关专家和领导的重视。 下面,结合导师与我的研究,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4 g8 s; {. F% J/ Q
一、中医应对传染病历史经验丰富 中医几千年的历史,是从与传染病斗争之中逐渐发展壮大的。甲骨文就有相关知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宋金元医家与明清温病学家都有突出成就,并逐渐向世界贡献了免疫思想与免疫技术,传播到世界之后逐渐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面貌。 可以说,中医在建国后治疗乙脑、流行性出血热、麻疹肺炎、非典(SARS)等疫情之中成就卓著,是有历史依据的当代呈现,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了中医药的现实作用。
8 X {# h4 f, z+ v8 R二、中医内部有不同学派“和而不同” 中医历史上存在着热病、伤寒、温病、瘟疫诊治体系,伤寒在张仲景的指导下分为六经辨证,温病在叶天士、吴鞠通等医家的倡导下分为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吴又可说瘟邪潜伏膜原有九种传变。不同学派的医学家之间,互相争鸣虽然繁荣了学术,但是不利于统一认识,甚至使当事人有“临门一脚难踢”的困惑。 当面临一个发热的病人,或者新出现传染病的时候,如何选择方药进行治疗?走什么样的临床路径?是使用辛温解表,或者辛凉解表?每出现一个新的传染病,就有专家提出几个证型的方药,然后进入临床分组对照观察。这样的科研设计,与传统中医指导理论的辨证论治存在明显差异。 基于解决上述问题,导师曹东义指导我选择“外感热病诊疗路径研究”这个课题。 % ^, F# U# Z: }1 I/ d0 ~* H
三、西医分类不分层,中医分层不分类 为了解决中医临床医生的困惑,为专家提供诊治参考,与西医一起在临床过程中更好地结合,以及向世界医学界和科学界介绍中医诊疗思路与路径,进一步为统一中医的伤寒与温病之间的学术争鸣,探索其共同病机,建立包容古今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开始了艰苦的研究工作。 西医按照致病微生物,诊断为某种传染病之后,主要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隔离)”的措施进行应对。在没有疫苗、没有特异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只能这样才能发挥作用。 中医有独特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在整体观、联系观、恒动观指导下,揭示疾病动态、发展、变化的规律,认为传染病的过程如同河流一样是流动不居、发展变化的,也是有规律可循,有措施可以发挥的。 外感传染病虽然致病微生物不一样,但是都有发烧,以及相似的由开始到终结的过程描述,其中间的发展、变化、转归迅速而复杂。《素问》用“日传一经”来描述,张仲景不同意这样表述,产生了自己的六经辨证体系,后世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也属于过程描述,都是探索热病共同的发展变化规律。所以,以伤寒、温病为代表的外感热病辨证论治体系,都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治疗、愈后整个过程的规律探索。 临床上,中医诊断说“这是伤寒病”,这还不够准确,也不能据此开出方药来,必须继续“往下说”。因为伤寒病之下,还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太阳病或六经病下边,还有经证病、腑证病,太阳经证病(表证)之下还有表虚证、表实证的区别,不能混淆,否则,就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也是这样一个类似“俄罗斯套娃”一样的逐渐分层的过程。 这是中医明显不同于西医的地方,不懂这些道理,就不能发挥中医大智慧。 : x+ O" x! S/ b! H
四、分型治疗与辨证论治不同 很多中医同道习惯了“分型治疗”,每一个疾病下边分几个类型,然后选择病人“随机入组”进行观察,然后总结疗效,以为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方法,这样的“临床路径”虽然勉强可以用于慢性病,但是绝对不适合发烧之类的传染病。 中医需要学习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动态调整治疗方法,属于“移动靶射击”方法,不是“固定靶”的道理。“固定靶”思维,是西医疾病观的“靶点治疗”、“终身服药”。 因此,即使是专家组提出来的应对传染病流行的几个方剂,也都是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体质、不同病情的方剂,不是像买彩票那样凭几率中标,而是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药。也就是说,所有一线中医人员,必须都熟读经典,灵活掌握治疗方药,才能呈现中医智慧。 2 E$ L- w) a" U7 N) B: o9 y# \
五、“河舟码头”学说指导病证结合分层诊治 曹东义导师通过研究 万友生主张的八纲统寒温; 杨麦青先生的伤寒统温病,邓铁涛先生的寒温统一辨证,提出了“河舟码头”学说:“病像河流,证似舟,系列方药如码头”。也就是说,外感热病是一个过程,像河流那样有源头,有末流,有阶段,不是一成不变。证候就像河里的小船,随时会顺流而下,也可以逆流而上,或者原地不动,或者船破沉没。如何让船上的患者尽快上岸?就要看沿河的码头(方剂)在哪里? 就近上岸,脱离苦恼,是医生的责任,也是患者的期望。 曹东义导师探索寒温争论几十年,逐渐形成了这一学说,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热病统寒温的分级诊治体系,逐步实现热病诊治的新模式。更好解决影响外感热病的诊断问题,规范临床治疗,是他指导我进行有关研究的初心。 给临床中医武器、揭示复杂的临床路径问题,破除千百年来中医的困惑。在中西医并重的当代,积极应对各种传染病的挑战,发展中医事业,造福人类健康。 我们一起期待着《病毒流感中医应该首选必选》的早日实现,因为中医有独特的优秀特质,就如同2003年邓铁涛先生大声疾呼的那样“战胜非典,我们有一个武器库!”但愿“历经突发的SARS之战后,世人开始正确认识中医”早日实现,和氏璧的真价值广泛传播。 2020-1-21 , o* v- Q' V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