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0-8-7 16:45 编辑
, |2 B' c/ T* o4 m3 {( i; W& f' q
人民日报:唤醒沉睡的中药经典名方 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color=rgba(0, 0, 0, 0.298)]王君平
; \" a6 q8 x' ^' |) V/ D5 a5 w( K7 L6 t1 e2 v5 e
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 ' U) \0 W X/ t6 _1 d6 Q8 N' [% t9 I2 S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意见》第一批7首方剂,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 N4 }5 d4 |, t& z( G2 @
2008年,原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提出“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并直接申报生产”。 & m4 `7 B) o5 d
从“方”变成“药”,需要迈过多少道坎?记者对此进行采访调查。
! V# M7 ]7 p7 U挖掘古籍精华 从百余部有代表性的古医籍所载10万余方剂中遴选经典名方,逐层筛选,真正做到百里挑一
" ~, B6 A. v; c% O9 w! d3 ^5 {# c2 j3 H9 z* r# A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积极用中医药参与患者诊治。图为药房工作人员正在根据中药处方抓药。新华社记者 刘 磊摄 ! N& z5 y+ Y% {3 G2 m
最近,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收到一张洋娃娃的照片,这是拉脱维亚留学生安妮塔的第二个宝宝。生宝宝曾经是安妮塔的奢望,在本国求医无效,来到中国留学后,经人推荐,她慕名找到黄煌。 ) n4 V7 a4 @: j6 r. z/ ]% [$ H
黄煌为安妮塔做了诊断。安妮塔第一次吃中药,并不觉得有多苦,连续服药27天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这让安妮塔兴奋不已,她当年就回国结婚,婚后生育一个男孩。如今,安妮塔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说:“是中国古代经方让我当上了妈妈。” 8 C: y% h# s, a+ B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研究员张华敏介绍,古代经典名方是指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这些方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如果严格按照一般药品生产的规定进行临床试验后再审批,耗时长,费用高,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 e0 s' {3 }: V; k# w- Q/ A' ]& B2 I
2017年7月1日实施的《中医药法》规定,“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这部中医药领域的基本法为古代经典名方的研发提供了法律保障。 3 z+ U; e5 T/ L0 T
编制《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为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开启方便之门。根据《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历代代表性医籍,结合医史文献学专家推荐,确定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官修方书和历代有代表性的古医籍作为重点遴选文献,以103种代表性医籍所载10万余首方剂作为古代经典名方遴选范围。经多学科专家多轮论证、广泛征求意见、逐层筛选,真正做到百里挑一,最终形成100首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2018年4月16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 m1 L$ d+ P/ x! \2 D9 v1 L9 u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组建由行业内权威专家组成的古代经典名方专家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担任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担任副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设立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课题,选择部分方剂进行系统考证和梳理研究,制定了考证总原则及细则,明确了所选方剂的关键信息结果,并多次征求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 U. @6 A9 w2 A
张华敏说,来源于古籍的经典名方,有着上千年的人用经验,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领域广泛适用,其开发利用可填补我国部分疾病的医疗药物空白,有效缓解我国老龄化、慢性病“井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带来的日益严峻的医疗需求。
7 |" F4 c5 B2 ]- W0 U0 x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说,遵循中医药规律,简化审批程序,深化中药注册领域改革,将古代经典名方发扬光大,造福广大公众,是新时期传承创新中医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 ^$ d9 }2 K2 D3 I; K2 O
考证关键信息2 }0 N# m/ K& B3 q- |, ]9 H
既要“尊古”,确保经典名方的临床疗效,又要“崇今”,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
( n/ J: s" K7 \3 F# G近日,江苏省南通市汉药中医医院的中药调剂师们忙着按方抓药、打粉、包装,制作中药驱蚊香囊。许丛军摄 ( E9 Z( d% u- P$ @/ g+ x0 C: G- n
81岁的陈婆婆家住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最近,她不饥不食,没有吃饭的欲望,于是找到了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连建伟。
U% N$ g" S; A0 z; E3 w) i把脉、看舌苔之后,连建伟问她:“背部是不是有手掌大的痛感区?”陈婆婆说:“背部确实有一块。”是不是头昏?胸部胀吗?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答。 6 A j8 Y G% l$ y! d# h! n3 C
陈婆婆笑言,不是医生问,她都想不起来有这些症状。连建伟说,她的症状是典型症状,在中医的典籍上有记载。陈婆婆吃了3周的药,所有的症状都消除了。
, f' G6 x7 c; h; L. t! m- [连建伟开出的药方是苓桂术甘汤,这一方剂出自《金匮要略》,处方、制法及用法为: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4 |( Z/ ~7 {2 i1 h
连建伟说,古方今用不能简单地按古籍记载直接使用。古籍中剂量若按度量衡原方折算,与当今主流用量严重不符。他建议,系统研究古代度量衡与现代的对应关系,探索估量单位的折算方法,明确古方计量单位折算现代剂量方法,明确相关剂量,让古代经典名方走进现代生活。
+ w% _, I5 c, l2 @+ I2 f5 E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陈榕虎说,经典名方应用历史久远,在不同历史时期变革中,涉及中药材基原变迁、度量衡换算、古法炮制现代工艺转化等难点问题,而药材基原、炮制技术、剂量换算、煎煮方法等关键信息的模糊性,直接阻碍了药物研制进程,成为古代经典名方制剂注册审评工作中的瓶颈问题。 # l( ]- z6 R; }5 {0 ?! E
经典名方关键信息的考证,不能仅着眼于某一处方时代。以枳实为例,原料用酸橙还是用甜橙?黄璐琦介绍,宋代以前的基原主流是芸香科枸橘。宋代以来医家认为,具有“翻肚如盆口唇状”的酸橙品质更佳,并认为枸橘“不堪用”,基原转为酸橙。《中国药典》规定枳实的来源尚有甜橙,其品质不及酸橙,因此宜选择酸橙。 6 d$ X- ?+ l. u( l& d
如何将传统用药方法转化成现代生产工艺,并保持二者质量属性的一致性,是经典名方研发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明代《证治准绳》养胃汤中的苍术,原方明确其炮制方法为“以米泔浸洗”,其炮制目的是为了去其油,减少其燥性,与现代麸炒苍术的目的一致,综合现代炮制方法,建议炮制规格为“麸炒苍术”。 3 p" D/ b5 ^0 t
张华敏表示,在尊崇古方原义的基础上,以现行标准规范为参照,衔接古籍记载和现行规范,基于现行《中国药典》及相关炮制规范,选择最接近原方出处的品种和炮制规格。
- X" v$ h0 u" N$ j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制定《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征求意见稿)》,包括苓桂术甘汤、温经汤等7个古代经典名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组织专家对关键信息进行论证和完善,作为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的重要依据。 3 t& {1 ?/ F8 ^$ D
王永炎认为,在关键信息考证中,尊重历史演变规律,传承不泥古,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关键共性问题。既要“尊古”,确保经典名方的临床疗效,又要“崇今”,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
3 M' |- N5 W8 b$ p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说,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及示范方剂关键信息的发布,旨在破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注册审评的技术问题,为药监部门确定审评标准提供参考,推动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政策真正落地实施。
$ M! {, ?4 n' G" o1 {改革审评机制
' x4 T, k, G8 E6 a9 O( W$ X1 T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保障经典名方转化成高质量好药,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2 U; ?- t$ x5 v- W! m; f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是《伤寒杂病论》里的经典处方。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葛又文将这4个方剂有机组合在一起,化裁为一个新的方剂——清肺排毒汤。 $ K4 `, a' H: u. j
葛又文说:“这个方剂不以药为单位,而以方剂为单位,方与方协同配合,使其在同等药量的情况下产生几倍量的效果。”
+ |! O+ J w6 i% ~8 g- \' g清肺排毒汤是此次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特效药,也是临床救治中使用面最广、使用量最大的中药方剂。3月26日,国家药监部门为清肺排毒汤发放临床批件。按照已有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清肺排毒汤由方变成药尚需时日。中药经典名方转化需要另辟蹊径,关键是改革中药审评审批机制。 3 w; Q2 [; @; _( F7 J5 K0 x
5 X3 \8 V* L# v* ^$ o6 g. T% r' D0 _2 C1 @5 F0 M5 q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建议,基于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的人用经验,加快清肺排毒汤的注册审批,尽快实现清肺排毒汤的量产,推动古代经典名方落地,服务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E7 R# m& S3 X# S$ a& @: D- W% I2008年,原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十余年来,改革中药审评审批机制的呼声不断。原国家食药监局、2018年新组建的国家药监局对《补充规定》不断进行修改。 9 F# m4 } f0 m) @( {# u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出台,为中药注册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确保中药姓“中”。
" P g2 c; K3 X4 r3 g, v/ k今年4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新的中药注册分类,包括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明确建立基于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增加了适合中药情形的简化审批、优先审批、附条件审批、特别审批的相应规定,推出一系列简化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 W+ }1 k3 ?1 J. R9 d- N9 j: M
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专门规定》将已有的中药人用经验整合入中药的审评证据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是业界的呼声,也是药品监管部门积极探索、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技术评价体系的切入点。
1 h( q! W/ Q2 q/ G专家介绍,《专门规定》设立专章,对中药人用经验的证据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根据中药人用经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的支持程度,合理减免相应的注册申报资料。以临床为导向,要贯彻到中药优先审评的监管决策中,贯穿到中医药理论—中药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审评证据构建当中,落实到中药的临床价值评估中。
+ k$ Q8 {9 @& [' d- G《专门规定》明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运用中药人用经验对已上市中药增加功能主治实施特别审批。对纳入特别审批程序的药品,经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组织专家审评认定,可以根据疾病防控的特定需要,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使用。 * I! g& q. S& Z5 ~: F8 `0 P( {# a8 l
目前来看,清肺排毒汤的审批出现重大转机。近日,国家药监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密携手,正在加快清肺排毒汤等有效抗疫方药成果转化。一方面加快药物生产批件审批,积极应对秋冬季可能的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另一方面也以本次中医药大规模临床实践为范例,科学总结中医疗效证据,客观评价中药安全性,遵循传统规律、总结现代方法,为古代经典名方化裁运用开启创新路径。
+ _2 I! H9 `# o, @王志勇说,当前,抗疫方药成果转化和经典名方研制的开发面临一次历史性的交汇,备受百姓关注、业界期待。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恰逢其时,要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促进并保障经典名方转化成高质量好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彰显中医药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 j3 Z% g$ e3 a6 Z5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