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弘章
改编 | 拨开迷雾兮看世界
& V( ^' s( K3 H h医生不是万能的,而医闹自古就有。
/ J( E; v( S7 g在过去,很多情况下不能明说。因为如果当面说出垂危病人必死,那么医生就要挨一顿臭骂,甚至要挨一顿老拳;尤其是到病人家里出诊,挨打也是白挨,因此医生必须有自我保护的方法。
0 w, ?- L: i- `3 q. Y6 t* [这时候怎么办呢?
9 d# b" | j0 J# X7 V5 R7 i" V旧时的医生是用开处方的方式隐晦地说明无药可治:例如在处方中写出蛐蟀一对(原配)、山参一两(千年)、龟板半斤(万年)等等。
) D; u9 |6 Q9 B% @$ @# ^+ z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病是无药可治了,因为这种药是不存在的,于是就会连声谢谢告别医生;双方心知肚明,死在不言中。
; ~2 \3 R' q+ A9 k2 T但是偏偏有一些肤浅的酸腐文人(例如鲁迅),大骂特骂:“哪有原配一对的蛐蟀?哪有千年的山参?哪有万年的龟板?”
1 A0 Y1 K3 m! h6 N* J O/ c4 f他们不懂中医文化的内涵,于是就说中医瞎胡闹。
9 A6 j3 ?7 o' Z3 F( y/ e( ]
中医文化的内涵很深,隐情都在不言中,许多人不懂。- O/ y6 k' p( |$ M$ V
5 U( }6 p' C. m/ I9 b7 Y u$ o1 w古人会用中药名字传情,诸如妻子赠给远方的丈夫一味“当归”,丈夫回赠在家的妻子一味“相思子”,表达彼此的爱情;
* _1 N. n7 U0 [5 w
即便是密探也会书写一个中药处方:“余粮石一两,车前子一两,八月扎一两,三七一两,乱发一两。”发出:“粮车八月三日出发”的情报;
: X! J1 v6 G1 L& x4 j6 h F- S
而太医也会出示一味药材“没药”向询问皇帝病情的权贵,发出皇帝死期临近的信号。
3 G+ d' o" }4 E: c7 Y- ~& {& M! m2 n
不过,旧时医生这种无药可治的表达方式,在目前是行不通的;一是垂危病人已经不懂这是无药可治的意思;二是药舖老板会拍着胸脯说:“经过专家用科学仪器鉴定,这对蛐蟀是原配的、这个山参是千年的、这块龟板是万年的;这些东西很贵,您带了多少钱?”8 X$ ?" p' C4 s. j2 P: `
/ s" U! k, @/ m# ]( z而自从现代医学使用ICU监护室抢救病人之后,这种极其昂贵的抢救垂危病人的方法,就被医生广泛地滥用。
8 \. o7 I) x% |: N; R垂危病人被医院滥用ICU监护室的现像十分普遍;这就使得医院趁火打劫,也令家属叫苦不迭。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的监护费,确实令家属胆寒。因此有些家属大骂医院是土匪绑架。
g! t- V$ k8 T: g( W
错了,你怎么骂医院是土匪呢?因为土匪与医院有三个不同:
* n3 B4 e6 U+ {
①土匪是悄悄地绑架你的亲人;而病人是被你亲自送到医院ICU监护室去的,并且签字画押。
/ y; f8 T$ t; S: e$ i0 @
②土匪绑架亲人之后,一般要求家属一次性赎金;但是医院把病危的慢性病人关在ICU监护室里,是要求家属不断地交费。
; Y/ d. Y+ n2 X. H③土匪收到赎金之后,就会立刻放人;但是医院不断地收费之后,却放出一个尸体。
- x7 v1 T* }. F5 J4 t7 s% N1 G
要知道,土匪收到赎金之后,一般是不会撕票的;但是医院收钱之后,为什么要给家属一个尸体呢?这就是医院的不对了。也就是说,医院不如土匪;当然,我不是夸奖土匪讲信用,而是说医院更不是东西。
# m( Q% J) N+ k9 c9 P垂危的病人,他们处于生不如死的状态,他们是十分痛苦的,他们希望快一点儿解脱。但是家属与医生却不让他们解脱,这就叫活受罪。
- N+ J% {! u# \' R* N$ `/ `家属为什么让病人活受罪呢?据说,病人活一天就是家属的福气;其实不然,这是把福气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 l: R9 m3 _, Q2 G医生为什么让病人活受罪呢?道理很简单,这就是趁火打劫;医生把病人放在ICU监护室里,每天收着高额费用,并且胡乱用药。
9 C' ^; e5 o1 @, K: N/ [3 S
据说,有ICU病人每个月要用1吨血液输血;病人每天要用500多瓶生理盐水输液;甚至病人死了之后,还要做200多次血、尿、便化验(550万天价医疗费事件)。
* m) `6 y0 o, F) P* @
倘若家属提出异议,那么医生就会斥责家属:“病人都这样了,你们还舍不得掏钱!”但是如果家属咨询:“大夫,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那么医生就会说:“也许、可能、说不准,你就把钱准备好吧!”听这口气好像是绑架;其实,这就是变相的绑架。
( v$ P4 H( l1 s
然而这种文明的绑架案,警察是不管的。那么,家属如何摆脱这些医院绑匪呢?很简单,告知无钱。你看,医生一听说没钱,就会立刻失去斯文;他们就会气得脸红脖子粗。
h1 g4 h6 N& G2 P [) _
垂危的慢性病人,需要抢救吗?
( m2 M; M1 f' z" R刘纯在《误治余论》里特别强调:“人无胃气不治。”。
# f {! X+ J4 l9 y6 p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老百姓,也适用于皇帝。因为慢性病人出现了病危,往往是胃气已绝;人无胃气必死,因此抢救是徒劳的。
% O; Q0 B4 @9 l3 e* H9 v" M3 [因此当皇帝长期吃炼丹而发生病危之后,太医会理直气壮地拒绝抢救;而皇帝死后,太医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 ~* i. [. F: n% h4 f3 D- i+ u例如:明朝泰昌皇帝朱常洛,生于1582年;1620年8月1日当了皇帝。但是在一个月以后,即同年9月1日病死。
5 r5 k5 n* j4 C- U* `% h# W
这是一个长期吃炼丹而引发病危的案例;也是在历史上,太医辞不治的典型案例。
9 ^9 f5 ^5 ~! F& I朱常洛本来有8个妻子,当了皇帝之后马上又娶8个妻子,由于宣淫而身体虚弱,一口饭也吃不下去,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 J h! T+ R0 k' k5 I当时的太医是刘沰,字广明,号可久老人,是刘纯的第8代承袭人,他生于1562年,卒于1669,享年107岁。刘沰诊视皇帝病情之后,认为胃气已绝,不会生存,因此拒绝治疗;在皇帝的母妃的坚持下,刘沰开了养生的开胃汤,并且让皇帝喝肉汤、喝果汁。
8 L e7 c- t8 d0 A
但是皇帝的母妃认为刘沰的方案太缓而不用;竟然让宠信太监崔文升给予泻药,使得皇帝从1620年8月14日开始,每天腹泻三四十次。
/ S6 n# u! o+ c: N* a# i# c0 n8月31日下午,怕死的皇帝,又不顾太医刘沰的反对,坚持要吃鸿胪寺丞李可灼晋献的丹药红丸;于是在第二天凌晨6点左右,朱常洛就大口吐血而死。享年只有38岁。
; f+ {, [% d2 _4 i# u0 |
然而泰昌皇帝的死,与太医刘沰没有一点儿关系。
. ~+ Q: y' _% H+ ?) O为什么我知道这事呢?因为刘纯的第7代后裔——刘樯,享年92岁,当时是太医院惠民药局的付使,十分详细地记录在案。
( ]' `% I3 p' \" V% P# K8 B8 {然而新皇帝朱由校上台之后,却要追查父皇的死因;于是太监崔文升被发配到南京、寺丞李可灼被流放到辽东。但是太医刘沰,却被提升为明朝天启太医院院使。
2 M$ X% B- Q; ?) B) p" e% T虽然新皇帝朱由校是非常愚蠢的,他宠信太监魏忠贤,造成了民不聊生;但是他始终痛恨太监医工崔文升、寺丞李可灼。因为朱由校认为即便父皇该死,也不应当在痛苦中死去;而这两个人却加重了父皇的痛苦。如果采纳太医刘沰的方法,那么父皇就会多活一些日子。
5 B: K4 o$ a* i: [
你想古代的皇帝都是如此明白,为什么有些现代人却如此糊涂呢?
8 t! s6 r x0 y0 [ w这是因为许多人认为医生应当抢救垂危病人,但是他们却忘记了抢救的目的是什么。要知道,抢救的目的是为了保住性命,而不是为了多活几天。而为了多活几天,可以采用其它的办法;不能傻子认一门。
- ]1 \; w2 p* B, x4 |% Z
实际上,在ICU监护室里,医生把病危的慢性病人身体按装几个导管,不许病人与家属接触;病人的心态与身体是十分痛苦的,他欲哭无泪;而且死去的时候,身边无人送终,他是死不瞑目的。
2 u% p& j+ c, v5 U% U" c为什么让病人带着伤口走呢?为什么让病人不留遗言就走呢?为什么让病人身边无人守候走呢?这就违反了人伦。
) \" k1 b- g# Q! _) G当然太医也不能明说垂危病人该死,而是让病人使用七分养,过百日再看;然而这不是把病人拖死,而是拖延死期临近。
+ t9 s( P: U% M- M7 n/ [实际上,许多垂危病人就是在七分养百日左右死去的;当然明白人会感谢没有人财两空,而糊涂人就会大骂七分养骗人。
* f4 R0 u% h$ c6 C. X$ v; j& S5 o% x
这就是我强调七分养必需三个月之后,再考虑三分治的隐衷。
9 a2 w) l6 m3 q3 Q5 g( p七不治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理念。
6 Z" k% j; M4 E
七不治的产生基础就是病是自家生;其中心思想是说,病人因为糊涂而生病,而医生不能跟着糊涂;过去的不良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严重中毒的病人,是无法挽救的。
! j4 k" e4 C! B: m( q刘纯在《误治余论》里说:“医工并非万能。”
/ N+ E# O1 B! ~! c' `) `8 @. Z0 ?也就是说,医生有选择病人的权力;进一步说,医生要有自知之明;医生不是土地爷,不能有求必应。
5 z' C5 \' C- v医生也是如此,对于一些不可救药的病人,只能婉转而坚决地谢绝治疗;遗憾的是,无论是中医教学,还是中医临床,谁都不谈这个问题。
1 a5 N' S! }. S% _5 K现代中医之所以处境很难,就是因为经常收治已经被西医治得病情垂危的病人;这些病人快死了,谁接诊谁就是找麻烦;因此现代中医总是受到攻击。
" |& [) M3 k9 U6 u0 g8 M- Q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名医秦越人、即扁鹊,就说医生应当有六不治:
4 d! W6 [( Q$ ~8 |% j5 G①“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就是对于蛮横无理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8 H" i' n$ f( ^) Y5 z( a②“轻身重财。二不治也。”就是对于要财不要命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5 @. @( p3 [# C, B- Q6 N0 k# R
③“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就是对于饮食无常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9 A+ u: l1 D/ M4 p8 X④“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就是对于病情危重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6 y8 G# D# Q+ V3 N3 v9 o; M⑤“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就是对于身体极度瘦弱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2 H( N M; s1 e
⑥“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就是对于相信鬼神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 k: r2 J. W7 @/ v; k8 e⑦六不治的理念在传承了1800多年之后,到了公元15世纪,太医刘纯又增加了一条:“人无胃气不治”。
( O# N5 s, A% ]# f3 n: V( a合起来总共是七不治。
: d; {. S3 b6 w f
对于已经丧失胃气的病人,医生应当拒绝治疗吗?是的, 医生必需辞不治。
5 M+ o8 k2 p8 G% D! O8 d% l
这是因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没有饥饿感的人超过百日就会濒临无法挽回的死亡;下一步就会出现蹭步的症状,再下一步就会出现地陷的症状。
: d8 x5 f- h' l% B" h所谓蹭步就是此人用脚后跟挪动走路;而地陷则是此人只要闭上眼睛,就会感觉大地向下沉降,因此就会出现循衣摸床的举动。
" E9 C8 N! V- ~8 Y循衣摸床就是此人躺在床上,由于感觉大地在向下沉降,于是他的双手就会不自觉地沿着衣服找床铺,这是要离开床铺躲避的意思;甚至会死命地抓住护理人不放。
" c0 l% c% e3 H/ S; t
请注意,地陷不是做梦而是一种感觉;据说,日本医生发现许多过劳死的年青人,在生前就医的时候,经常叙述刚躺在床上闭着眼,就感觉床铺向下沉降,于是就急忙睁开眼睛;这种感觉持续不了几个月,于是年青人就过劳死了。
4 H* ^5 x1 ~' k2 g* O1 s地陷更多的情况是出现于没有饥饿感的人,他们可能是小孩子、年青人、老年人,在平常可能没有所谓的慢性病。
- x" m1 K3 i1 j; [ I之所以出现地陷的感觉,是因为此人已经不能摄入足够的营养而筋疲力尽,无法支撑自己的身体。
1 k. [4 G6 t5 H5 N- a( z( j% Y( x$ W.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猝死、累死了、油灯耗尽、无疾而终、心脏骤停。
5 M; `" d3 U7 s4 J: ?8 b* i
因此《黄帝内经》说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太医刘纯说的:“胃气者知饥也。”更是一个形象的注解。因此平常不养生,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怪事。
( @7 v5 A! _/ J
然而人不出现尸斑,就不能断言死亡。
& x# a: w( E% C; P5 A0 J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心电图出现直线、瞳孔散大、停止呼吸的人宣布死亡,并且立即堵塞口、鼻、肛门、阴道,然后冰冻起来,那么这是不明智的;
3 L4 }& c8 [; K- t8 |
如果我们把失去自主呼吸、失去自主心跳、处于昏迷壮态的人,宣布是脑死亡,而在麻醉下取走他的器官,那么也是缺了八辈子大德。
1 ~, q( o1 F* @1 m! b) \/ a8 F实际上,许多被宣布是脑死亡的人又慢慢地复活了;这就是古人要停灵七天再埋的道理。
3 D3 a: c, \) Y/ q! Q: F
顺便说一句,古人在停灵七天的时候,不给死人睡枕头,而是把枕头垫在脖子下面,其目的就是让喉舌处于拉伸状态,不阻碍呼吸。
" Y$ S' {. Q3 _& d, `这个细节很微妙,有的假死之人,竟然恢复了自主呼吸。
8 u+ m N7 y E8 w# f
总之,七不治就是不给蛮横无理、要财不要命、饮食无常、病情垂危、身体极度瘦弱、相信鬼神、丧失胃气等七种人看病。
3 i! V; c5 F3 g如何一个医生不懂七不治,那么就是一个糊涂人、就会麻烦不断、就会自毁前程;说白了,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 X; r/ X. _& d, ~0 O8 W有些人说:“医者父母心,”;错了,这是半句话。全文应是:“医者父母心,病家儿女情。”
! B/ N2 D+ Q2 b2 w也就是说,医生要把病人当成儿女一样去慈爱,病人要把医生当成父母一样去孝敬;这才是理想的医患关系。
Y' v" R7 @- `, U7 O参考文章:《病是自家生》二十一、当个医生要明智,自古就有七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