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长沙国对日本工匠文明的影响
杜钢建
8 p S8 G2 N2 x7 i7 e
日本的工匠文明起源于吴氏长沙国人的大规模东渡移民。吴氏长沙国的贵族豪族和百业工匠们移民日本,把工匠文明带到日本。由吴氏长沙国人到刘氏长沙国人开启的移民活动持续得到日本政府的欢迎和政策鼓励。因此,从汉代到隋唐,在吴氏长沙国人东渡路线的引领下,大陆人移居日本的移民潮一浪高过一浪。由于长沙国人移民日本带去了文字文化和工匠技艺,也引起日本国人开始学习中国文化。
+ G6 t2 f ]0 ^1 T( D b% n
在吴氏长沙国人跟随徐福移民日本的影响下,公元283年秦始皇后裔127县近万人移民日本。《日本书纪》应神天皇十四年(公元283年)条记载:秦始皇后裔的“弓月君”从朝鲜的百济来归时,上奏请示说:“臣领己国之人夫百二十县而归化,然因新罗人之拒,皆留加罗国。”秦始皇后裔族群大规模移居日本,但是被新罗人拒绝而逗留在加罗国。这在当时属于重大移民事件。应神天皇得到派兵营救的请求后,两次派兵方始救出所有人夫。
) K2 a4 Z' Q3 G4 p- {& A
根据《新撰姓氏录》的记载,在仁德天皇时期,127县秦氏分置诸郡。根据《日本书纪》及《新撰姓氏录》的记载,“秦氏”是日本早期移民中最大的豪族,他们传播去“养蚕织绢”的技术、农田水利技术、造酒技术等领域的工匠技艺。
# g7 T7 d3 |* a5 }. k0 A吴氏长沙国人东渡日本的路线直接由刘氏长沙国人所继承。在天武天皇时期,长沙王刘发的后裔刘阿知家族从倭汉直等获赐贵族姓氏连姓。在公元5世纪至7世纪前期,连姓和臣姓是级别最高的姓氏。大臣和大连是最高执政官。大臣由臣姓家族担任。臣姓主要有平群、许势、苏我等武内宿祢的后裔氏族。大连由连姓家族担任。连姓主要有大伴和物部两氏。大臣和大连的任命具有世袭制的特点。《日本书纪》天皇十四年(685年)六月条载:“乙亥朔甲午,……倭汉连……书连兵十一氏赐姓曰忌寸。”忌寸姓氏是汉连氏族的一支。连姓家族的姓氏赐给倭汉直等家族,表明日本皇室对汉人移民家族的重视。
) ?( h3 X* Y( `2 g" s9 F% {
在日本,秦人和汉人的后裔被混合赐姓始于大藏的设立。根据大藏令,大陆移民的后裔苏我麻智宿祢负责捡教三藏,即斋藏、内藏和大藏。秦氏出纳其物,由东西文氏勘录其簿。由于秦人出物,汉人勘录,汉氏获赐姓“内藏”和“大藏”。这是后来秦汉二氏为内藏、外藏、主钥、藏部等的缘起。
% H' Q& w" ]1 A3 s7 S0 ~4 a
在刘氏长沙国人开始东渡日本以后,公元284年汉高祖后裔王仁率领的王姓家族(西文首氏)移民日本。日本应神天皇十五年(公元284年)秋八月壬戍朔丁卯,百济王遣阿直岐贡良马二匹,即养于轻坂上厩,因以阿直歧令掌饲,故号其养马之处曰厩坂。阿直歧亦能读经典,担任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师。于是日本天皇问阿直歧,还有没有比阿直歧博士优秀的人物。阿直歧告诉天皇,王仁更优秀。于是遣上毛野君祖荒田别巫别于百济,乃征王仁。阿直歧是日本阿直歧家族的始祖。在阿直歧荐举下,王仁应召来至日本,同时携带《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
: x- ?# _, y! I5 |1 p! D+ Q据《续日本书纪》记载,王仁是汉高祖的后裔,亦称和迩吉师,东渡朝鲜半岛时方改姓。王仁源于乐浪郡的大家族。该家族原是山东半岛的巨族大姓,因避战乱迁至乐浪郡。王仁家族有人作过乐浪郡郡守。其后裔中担任过历代乐浪郡的各种官职。在公元313年乐浪郡灭亡后,其中一部分人移居于百济。其后裔从百济再迁移至日本。因所居之地靠近河道,因而和船运、物资的收藏、管理、搬运等工作发生联系。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一族也形成拥有氏姓的地方豪族。为和东汉直归化汉人相区别,且居于大和的西部,遂称为西文首氏。
, u9 S! j F; ~& A2 f5 V3 i大约于公元300年,秦汉人造酒人等移民日本。日本应神天皇时期,有秦造之祖,汉直之祖,及知酿酒人,名仁番亦名须须许理等参渡归化日本。造酒工匠大师须须许理,酿大御酒以献天皇。天皇酣饮其所献之大御酒而作歌曰:须须许里所酿酒,吾饮此兮真酩醉,因此酒者能消灾,心生愉悦欲之饮,是以全然酣醉倒。传说应神天皇吟此歌幸行,以御杖打大坂连中的石头,其石走避。于是有谚云:坚石避醉人。应神天皇醉酒打石,石头走避,从而在日本饮酒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人类造酒工艺源于黄帝时期湘西地区酉水和澧水流域的杜康家族。
5 v2 x, @/ m: Q( z6 C
在吴氏长沙国人移居日本后,吴人移民日本的事件不断发生。公元306年吴人移民日本又带去制衣工匠技艺等。日本应神天皇三十七年(公元306年)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于吴,令求缝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丽国,欲达于吴。则至高丽,更不知道路,乞知道于高丽。高丽王乃副久礼波、久礼志二人为导者,由是得通吴。吴王于是与工女兄媛、弟媛、吴织、穴织四妇女。
4 \% n& h# c1 |$ X# b% D- H
值得注意的是,仅应神天皇时期(270-310年)大陆移民达几万人。《古语拾遗》应神天皇段记载:“至于轻岛丰明朝,百济王贡博士王仁,是河内文首始祖也,秦公祖弓月,率百廿县民而归化矣。汉直祖阿知使主,率十七县民而来朝焉。秦、汉、百济内附之民,各以万计,足可褒赏。”应神天皇时期中央政府开始设立海部,山部,山守部,伊势部等部门,这些部门主要由大陆移民组成。长沙国人东渡日本还将蚩尤神社的社门文化传播到日本。日本神社建筑的工匠文化源于古长沙国人的东渡移民。
; P& R, G& e* h# G0 _7 ^/ b公元463年新汉人等由百济移民日本。“新汉人”最早出现在《日本书纪》雄略天皇七年(463年)条。“新”训读为“いまき”(今来),是相对于先前到达日本的大陆移民的称呼。雄略天皇七年(463年)百济所贡今来才伎病死者众。于是天皇诏大伴大连室屋,命东汉直掬以新汉人陶部高贵、鞍部坚贵、画部因斯罗我等,迁居于上桃原、下桃原、真神原三所。雄略天皇执政至二十三年(479年)崩于大殿。遗诏大伴室屋大速与东汉掬直,托付后事。
! R3 J+ B0 w* z) ]公元470年吴国孙权后裔等移民日本。公元470年(雄略天皇)十四春正月丙寅朔戊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将吴所献手末、才伎、汉织、吴织及衣缝兄媛、弟媛等泊于住吉津。是月,为吴客道通矶齿津路,名吴坂。三月,命臣连迎吴使,即安置吴人于桧隈野,因名吴原。以衣缝吴媛奉大三轮神,以弟媛为汉衣缝部。汉织吴织衣缝是飞鸟衣缝部、伊势衣缝之先贤。夏四月甲午朔,天皇欲设吴人历问群臣曰:其共食者谁好乎?群臣佥口:根使主可。天皇即命根使主为共食者,遂于石上高拔原飨吴人。身狭村、牟佐村等的村主和村民都是吴国人。
6 g' @+ ]9 f) [: Q G公元522年工匠大师司马达等携家人移居日本。司马达等移居日本后安置在河内国涉川郡鞍作村,现为大阪市东住吉区加美鞍作町。司马达等是中国南朝梁时人。于日本继体天皇(507-531)十六年(522年,梁武帝普通三年)至日本弘传佛法。其时,日本民间未知有佛,遂称此佛为异域之神。其后,司马氏获赐姓鞍部。
& ^- O C5 E( \( p5 B
司马氏即鞍部氏奉苏我马子之命,前往四方求请修行者。后于播磨国(兵库县)求得高丽还俗者惠便。其子鞍部多须奈与女鞍部岛皆出家,号为德齐、善信尼;孙为鞍作鸟,乃著名的佛师。为飞鸟佛像的制作人之一。此外,曾献佛舍利予马子,马子乃分别以铁锤锤打及投入水中试验,舍利既未被摧毁,亦能随其心愿浮沉,马子因此笃信佛法,修行不懈。
2 q) v% o0 t5 k9 Q6 K4 _3 s) g/ r
根据延历寺僧禅岑记的记载,第27代继体天皇即位16年(522年)壬寅,大唐汉人鞍部村主司马达止,此年春二月入朝。即结草堂于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安置本尊,归依礼拜。举世皆云,是大唐神之,此乃日本佛教缘起。
- i4 A7 V- x$ Q% Z, r工匠大师司马达等的后裔在日本政府中获赐姓鞍部鞍作。司马家族以“鞍作”为姓,擅长金工雕镂的工匠技术。司马达等的裔孙司马止利更是造佛工匠大师。崇峻天皇元年(588)献佛像模型,深得朝廷赞赏,受命制造铜绣丈六佛像,于推古天皇十四年(606年)完工。此即供奉于法兴寺的金铜释迦如来坐像。该佛像风格自成一体,后人尊称为“止利样式”。推古天皇十五年(607年),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鞍作福利前往隋朝,时当隋大业三年,也是司马止利造像竣工的翌年。
日本人口到唐朝时期则达五百四十万人左右。人类学家埴原和郎运用人口增殖模式演算法,参照小山修三的绳纹人口表数据,推算出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700年的千年间,日本“外来移民”人口高达一百五十万人左右。到唐朝时日本人口中有相当部分是大陆移民。
+ C: W$ C( `) G. G& o上述著名的移民活动属于在历史上或因规模大或因名人后代等原因而有影响的事件。此外,大量小规模、人数少、影响小的移民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仅《日本书纪》记载的还有推古26年(618年)高丽献俘虏贞公普通二人。天智天皇2年百济佐平福信上送唐俘续守言等。天智天皇10年唐使等2000人到达日本。推古26年(618年)高丽隋炀帝大军,向日本天皇献俘虏。朱鸟元年12月筑紫大宰献三国高丽、百济、新罗百姓男女62人等等。
* s' f9 A6 V, R% p日本朝廷赐姓的政策不仅鼓励了大陆人移居日本,而且也用于鼓励与大陆交往有功的日本人士。据《日本书纪》卷二十五、白雉五年(654)七月条载,褒美西海使等奉对唐国天子,多得文书宝物。授小山上大使吉士长丹以小华下,赐封二百户,赐姓为吴氏。授小乙上副使吉士驹以小山上。把大陆吴姓赐给遣唐使的做法表明白雉天皇时的多民族政策的包容性。
2 G* A4 c ~3 t5 V0 O% I7 Z. F; F古代日本对大规模的大陆移民采取安置居地的政策也对吸引大陆移民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陆移民之所以能够在日本发挥巨大的作用,除了因为他们拥有先进的文化和工匠技术,还在于日本官方的安置居地的政策使得他们能够普遍存在集中居住,形成相对独立的移民社会或移民社区。
2 C$ P1 H, R+ [
日本佐糜邑的汉人居住在大和国葛上郡以及河内国石川郡佐备乡。佐糜邑的汉人中著名的有擅长制作铁剑的工匠大师佐备大麻吕。日本地方考古发现铁剑的制造工艺以及当代铸剑工艺都在不同程度是受到古代铸剑工匠大师佐备大麻吕的影响。
2 @: W6 ]# a5 h* n7 S
日本忍海邑的汉人住在大和国忍海郡。忍海邑的汉人中许多是世袭的技术工匠族群。根据《职员令集解》的记载,在朝廷的品部杂户中有忍海人五户。养老年间杂户有忍海手人广道。在金作和韩锻冶的71户杂户中有忍海汉人安得(伊势国)、麻吕(播磨国)、忍海部乎太须(近江国)等。《续纪》大宝元年八月条记载,大和国忍海郡人三田首五濑被派遣去对马冶成黄金。归化汉人后裔的金属冶炼工匠大师三田首五濑在日本冶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9 {1 i6 k' M. r. L! z* z古代日本对于大陆移民分别根据才能任用为各部门官员。法令对各种人才在不同部门中的配置有明确规定。大陆移民在陶部、鞍部、画部、锦部、译语等部门工作的居多。在日本法制史上鞍部是根据令制设置的。根据《职员令集解》,由移民司马氏族负责的鞍部属于大藏省的品部,桉作共计72户。
& { a: y2 B! s! B在令制下,画部属于中务省画工司,由画师4人、画部60人编成。根据姓氏的分布,书纪天武6年5月条、续纪天平17年4月条记载的画师有倭画师。姓氏录记载的河内诸蕃的河内画师,正仓院文书记载的有山背画师、樽画师、黄文画师、箦秦画师等。
- T3 M( G& ]- L/ J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工匠制品的生产,制定政策,鼓励发展。在令制下,锦部属于大藏省织部司。根据《职员令集解》,锦绫织百十户。年料一人锦一匹、绫一匹令织。锦部为品部,取调免徭税。根据姓氏录山城诸蕃记载,锦部村主和锦织村主同祖,乃波能志之后。根据姓氏录河内诸蕃记载,锦部连、三善宿祢同祖,乃百济国速古大王之后。锦部移民多居住在河内国锦部郡或若江郡锦部乡。
, D* @* [5 F, P7 R
日本的译语一职在推古天皇期间为通事。作为移民姓氏的曰佐和纪朝臣同祖,都是武内宿祢的后裔。钦明天皇期间率同族45人归化。天皇敕珍勋臣,为39人之译。时人号曰“译氏”。男诸石臣、次麻奈臣是近江国野洲郡曰佐、山代国相乐郡山村曰佐、大和国添上郡曰佐等祖也。
, S& [ Y V8 m- r' r2 U% ^) [( I阿智使主家族负责财政部门工作。根据《日本书纪》履中天皇六年(405)春正月条的记载,辛亥始建藏职,因定藏部。所谓藏部,即类似于现在的国家财政部。据《古语拾遗》记载,阿知使主与王仁主持其事。更建内藏,分收官物,仍令阿智使主与百济王仁记其出纳,始更定藏部。
; x u w" f0 C5 w% Y0 S% q8 o6 E
阿知使主之子都加使主于雄略天皇十六年(472)从“使主”升为“直”。是以西民造宫,东民作寺,以书直县为大匠。大匠是负责各种工匠工程的指挥官职。皇极天皇元年(642),舒明天皇死后,百济遣吊使,天皇遣倭汉书直县等人至百济吊使所探望。孝德天皇白雉元年(650),遣倭汉直县、白发部连镫、难波吉士胡麻于安艺国,使造百济舶二只。大化元年(645)七月条所载的工匠大山位倭汉直比罗夫、孝德天皇白雉五年(654)二月条所载的入唐判官大乙上书直麻吕,也当为阿知使主的后裔。阿知使主家族中的东文氏(即书直),还有人从事史职工作。
2 G- T6 {( W$ d! F2 Y4 d' a; \在参与政务的政策方面,古代日本天皇敢于重用移民后裔担任重要官职。大陆移民及其后裔被鼓励参与创建国家机构,协助制定国家政策,编制法典,推行屯仓、户籍和班田等制度,担任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甚至担任最高阶层的将相职务,参加管理国家。
$ ^" b! \& W1 u" M在日本令制时期,大夫是对五位阶以上官员的敬称。在十二阶冠位中相当于大德和小德的地位。在被称为大夫的姓氏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大陆移民的后裔。宣化元年二月条记载,阿倍大麻吕臣为大夫。历届天皇统治时期被称为大夫的姓氏有阿倍臣、中臣连、大伴连、采女臣、高向臣、难波吉士、许势臣、佐伯连、纪臣、苏我仓臣、河边臣、小垦田臣、三轮君、物部连、膳臣、葛城臣、平群臣、坂本臣、田中臣、阿昙连、穗积臣、羽田臣、田口臣、大市连等。
3 j) [& Y( Y1 e; O' d* p' [
大化改革以后的中央官制在律令下大夫作为官职的实际意义逐渐取消,主要是敬称。相当于天武天皇持统朝二十六阶冠位中的锦冠、四十八阶冠位中的直冠以上。无论如何,仅从大夫中就可以看出在古代日本的中央政府中,大陆移民中的优秀人物的确普遍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5 O4 y% r7 S# q% W! y吴氏和刘氏长沙国人及其他大陆移民的后裔还被鼓励参与外交的政策制定,担任外交使节,撰写外交文书,迎送外国使节,从事翻译工作。留学归国人员中的南渊汉人请安、高向汉人玄理、新汉人日文(旻)等这些汉人移民的后裔,回国成为推动大化革新的中坚力量。南渊汉人请安是大化革新的核心人物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鎌足的儒学老师,诛伐苏我氏大事就在其处商议。高向汉人玄理和新汉人日文(旻)在大化革新后担任国博士。圣德太子特派到今湖南衡山取经的日本遣隋团和遣唐团中的成员中,大部分都是汉人移民的后裔。有一些人担任翻译。
# d2 o% W' o/ c7 M" k7 }天武天皇13年大唐人、百济人、高丽人,并147人赐爵位。大三轮君等52氏获得赐姓曰朝臣。大倭连等11氏获得赐姓曰忌寸。天武天皇朱鸟元年大唐学生、阴阳师、工匠等34人授爵位。持统7年以务广四等位授7人与肃慎2人。
+ |2 z7 B6 O5 }: t长沙国人及其他大陆移民的后裔还被鼓励参与军事的政策制定,其中不少移民成为军将卫士,参加筑城等军事工事,经略镇抚东北的虾夷地区。在传播学艺的政策方面,大陆移民及其后裔还被鼓励传入汉字、诗文、儒学、天文、历法、阴阳学、医药、数学、音乐和杂伎等。
( S( w. e9 }' u% ~
在普及教育的政策方面,大陆移民及其后裔还被鼓励在中央官学担任主要教职,教授学生,传播和普及大陆文化。在发展科技的政策方面,大陆移民及其后裔还被鼓励传入并从事冶炼、金工、织染、皮革、土木、漆画、酿造、各类器具和笔墨纸砚等工匠制作工艺。大陆移民及其后裔还被鼓励从事地区开发,兴建水利事业,传入新的作物品种,牧马养蚕等。
2 i2 Q) D' ^6 o; B7 F( Y3 J
吴氏长沙国人移民日本后带动的移民潮一波又一波。大陆移民将文字文化和工匠技艺传播到日本,直接催生了日本工匠文明的历史进步。日本的移民政策为日本的近代化奠定了文化、制度、工艺、产品等领域发展的基础。古长沙国对日本工匠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