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大范围感染过后,病毒会逐渐钝化了
5 ]$ n! f5 h' |" A3 \7 L% L/ R3 t' u0 `9 T
6 K2 a1 S2 J# L2 W
H5 Y0 P$ Y7 y) Y- U7 d 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今天(2022.12.6)在清华大学的讲座内容
1 L0 }( @! C }- e0 g 1、这个病毒要阻隔传播,只能采取对民众生活非常有影响的静默这些手段;
) W. s2 P) |+ r5 m+ v/ t5 r
2、现在各地都放大了20条的要求,抢跑的多;
# a+ @; x v6 ^, |, i# G* J
3、后面政策会有非常大的放开,原打算靠疫苗等等加强了身体抵抗病毒能力再放开,现在看不太行,只好放了
9 H1 u+ j! w$ f7 D9 p
4、疫苗防感染非常差,几乎不防感染,打疫苗跟感染过一次获得的免疫能力差不多;但对重症保护很好
+ x" c6 k' Q* F& N* D! x* x
5、会经历大范围的温和的加强的感染,也就是打过疫苗的也会得,得过以后免疫就加强了
* {5 O% g } O$ F$ ]- d& Z
6、目前要给3岁以下、80岁以上加强接种疫苗力度
; W( {) u# ^7 c: h% U( P& q 7、大范围感染过后,病毒会逐渐钝化了,经历广泛流行后变成常见疾病,至于流行高峰会怎么分布,每年一次还是每年几次,地区性还是全国性,都无从预料,但肯定是要做适应性的共存
$ L) R. d! D- F: e0 L
8、政策不管是小步走还是做更大幅度调整,一定难以避免的经历一次很强的疫情的过程,放开后第一波疫情冲击一定会到来,到来的速度和政策调整前所在地区感染者人数、即种子人数有很大关系
" ^8 ^3 P& Q. z- o6 p" K+ X
9、每个地区都会或早或晚的经历,春节人口流动可能会加快传播速度;
; F; X( O0 Y+ k: O
10、60%左右的人会被感染,累计感染率,疫情回落后可能80-90%都会感染,我们要面对这样的现实
7 H( Q$ t+ e1 o6 B- M 11、这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不想感染规模这么快发生,可能会采取压制措施,不能采取封控或隔离,做不到也没必要,采取的压峰措施主要是增加距离,减少人员聚集性和流动,比如减少堂食、娱乐活动、会议会展,鼓励居家办公,大型商业设施限流或关闭,必要时会采取,一周两周的,不会太久,减轻对医疗系统压力
4 O8 i+ y$ `, _; W, X% z% f 12、要把医疗系统的医疗秩序准备和运筹好,疾控就没啥压力了。要做医疗服务流程等等的准备,培训医护人员快速甄别诊断和治疗,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造成的压力
# K i7 b* F: K# G/ x9 y- } 13、要加快接种进程,还没接种的赶快,非常紧迫的事项,特别是高龄老人,慢性病和严重慢性病的老年人,尽快接种,对于降低高危老人发生严重疾病风险的效果非常显著,2针或3针后,感染后需要住院的风险降低10倍
1 L: ^2 ?" W9 G+ ]9 d3 \, [ 14、政策不会回到原来,因为希望疫情高峰快点来,战线不要太长,避免医疗系统持续过载,快速过峰和医疗过载要求得一个平衡
6 O( u5 W; ]6 ?/ S) }* b 15、这个过程中使自己不被感染难度很大,更长时间看,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感染的;接种疫苗和自己防控措施做得好,使得感染推后是可能的
$ w6 ~, ?. f' r' o W, T6 q6 B: C8 b, l
16、传播非常容易,飞沫,物品接触的间接感染,气溶胶,幼儿机构粪口传播都特别快,但不要担心,无症状是50%以上,完全感受不到就过去了,40%有症状比较轻微,咳嗽、咽痛、头痛、流涕,百分之几十会发烧,发烧也没有很高,中低度,不太超过39度
: f* @) B' E1 u |, o2 g
17、要保持礼节,如果感染了,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跟同学老师保持距离,感染发生后几天内,还是要戴口罩保护别人,是对别人的礼貌勤洗手、消毒液擦拭等,不会保护自己不感染但会推迟感染时间;对疫情防控措施还是要支持配合,是压低疫情冲击的措施
- h$ w3 L$ y$ }" S 18、教育部、卫生部还没出对学生校园的相应政策,但会跟社会面一般管理不同的,因为人员密集,会相应制定政策
% @ r. |. D: J) I( C2 i 19、常备药,感冒和流感的药,减轻症状的药都可以用,止咳药、退烧药(发烧比较高的时候用),其他保健预防的用药对年轻人来说大可不必,多喝水,喝点维生素泡腾片比乱吃药好,保持合理睡眠、好的心态,要快乐,这个也很重要
( i1 y; S. ]5 o% ~ R 20、最后重要的推荐,有疫苗接种程序,一定要去接种。最近会有针对老人的补种,如果有扩大年龄的接种程序推出,推荐大家去。
, ?3 q. G9 I3 |/ @/ z/ O+ `
- ?/ d* Q; L" y8 u- L问答:
* @+ J P/ v$ l 1、多次重复感染
( [) j- O% }; y5 I: w( O 2、吸入式和喷鼻式疫苗
% h5 f5 j) K# [. o" ~6 x r 3、器官损伤等后遗症风险,变异毒株的问题
/ @9 o+ b2 ]: @, u
4、感染峰值和回到正常状态的时间
2 D8 l( r1 R2 P f 回答1:目前没有可互相验证的结果说重复感染会有器官损伤等后遗症,大家不必为此担心,即便个别的,比例也非常低。
+ ]9 C, K/ D; [0 Z: s
回答2: 疫苗看第二加强针的政策什么时候推出,以便确定接种年龄范围,涉及谁来支付,国家正在紧急协调,主要是出资政策。能不能接种到跟地区采购有关,如果国家接种政策出台后,新的政策应该是推荐异种接种,含有奥秘可容的以及跟过往技术路线不同的疫苗是优先的,推荐是什么苗可获得就接种什么,比等待更合理。
3 T2 C/ k# j! ]. j3 _
回答3:病毒会不会越来越毒很难说,毒力无法预测,越来越弱也是符合病毒进化选择的优势,但是否继续减弱不是可以预料的。流感是一直存在的,有的年份会遇到强的,有的年份会遇到弱的,新冠也难料。好在全球已经有了系统可以严密检测和很好的评估毒力变化,政府会根据新的毒力变化采取措施。
, a$ u( Z9 S" o6 ~: x) }7 h. T3 E
回答4:最终政策调整的时间和所在城市感染者人数是最重要的变量,数学模型来看,1个种子开始传播,达峰需要四五十天,也取决于人口结构、密度、流动性和过程中是否采取降低流动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