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5 07: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大流行会有多少人离世?, v2 i6 s8 L1 f. _
2023-01-15 00:03:35 来源: 肖走教授 河北 举报6 G0 v' \" C2 ~4 v k+ {& |* L
01 \' \/ s4 E$ E: `: R! W7 [
分享至* i4 o+ G, [1 G7 r- u
新冠大流行会有多少人离世?
5 g# S0 a L; M1 ^
( {; p" N/ B# L7 k) m: p" w0 d) r0 ^ C5 ? ]
' X3 E' Z3 {; Y' t# d
% ^/ W& s- ^: I& L7 X在我们这里,最简单的事情是数字的公布,最复杂深不可测的,也是公布数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原因那么多,所有了解国情的人都知道,我就不多啰嗦了,我们现在说下面两组数据,及它们的出处和产生过程。
, f- _1 H, d# F R. X/ k# N
9 G7 p9 e6 |" T第一组官方报道的相关数字4 N. r1 U) }! @. ?$ w$ e
& Y4 k. z& r9 L" D
4 t- {9 p" A) P! v: w1 K
7 e' o. a2 f) a$ }! U9 D- L! T# U7 m; I9 f6 u1 d! ]' |
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 z$ h7 ^+ r2 l/ K% J8 `
% n4 d6 s/ K5 ?
! ?0 s L# A# V# w A3 ]* B1 A+ Q5 r& p& R- P- p8 H, A7 s4 I; S" B
5 y, _# C/ _: e8 Q6 `2 r- h第二组,自媒体根据新冠病死规律,推断本次疫情大流行可能会死多少人
2 j! `/ _- z. r _2 k
1 A) p7 }" R& B4 A. G& \! P从去年12月开始的这场席卷全国的千年未见的新冠大海啸,已经持续了1个多月,感染了超过10亿人,如今正处于重症死亡高峰期,全国各大医院急诊重症科爆满、殡仪馆预约排队的现象尚未缓解,许多人都在生死线上挣扎,与病毒和死神抗争!每天都有不少人因奥密克戎病毒的侵害而离世!病毒猛于虎,抗疫形势沉重而惨烈!! f' }8 \4 J) k, X1 g
; X! L- C) ^# S' b9 b- b8 k* g( U在这次大疫情中政府没有像2003年非典抗疫、2020年的武汉新冠抗疫那样每天公布重症和死亡数据,信息不透明,民众对疫情的信息了解很少,感到有些迷茫和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民众最希望了解疫情暴发至今究竟有多少住院重症病人、死了多少人、未来还会死多少人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应对这场大疫情,尽量减少疫情对健康和生活的危害!# Y' G3 w* ^# \+ s
) Z- I1 u, a! b( I& m# N
" `, ^; E6 p% r& y7 _3 `9 C2 x4 Q7 ~) D
% K: F8 I* d5 h" j& ]9 V# T本文通过总结3年来全球新冠疫情发展规律,对我国这次新冠大疫情究竟可能会导致多少人死亡,做一个粗略的评估,供大家参考。
* |2 v8 X' y7 g4 X" A# e4 {* E4 G% m
从全球新冠感染死亡人数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新冠病毒的总的病死率,这是反映新冠病死的基本规律,以此来对某次疫情可能的死亡人数进行评估,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7 H0 _ g; F9 [( j0 R, _6 i% S! x& l5 d: p( j( Y
目前的统计数据是,全球感染6.59亿,感染率为8%;死亡668万,死亡率约为1.1%。由于受各国统计差异的影响,这个数据不能说很准确,感染和死亡人数都显然被低估。# m' W8 p- S, j$ c0 G- U
( t' l; L3 d. L5 {+ |! Q R5 N
2022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全球新冠相关超额死亡人数评估数据,认为全球由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数被严重低估,2020年和2021年全球因新冠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死亡人数约为1500万,这是世界各国报告的死亡人数的近3倍。
" `! l. g: v- j3 T" m5 U* h
( y! s* i$ @ Q i主要原因是很多国家缺乏新冠的检测和死亡证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评估结果认为,全球新冠相关死亡人数为1260万至2100万。而美国西雅图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在《柳叶刀》发表文章认为,全球新冠相关死亡人数约为1710万至1960万。如果取WHO的评估数据,那么目前的新冠死亡人数应该上升到了2000万。1 i: V" q) k2 X( i
2 \" D5 P& `' r3 r9 l( }
如果以这个评估数为依据,那意味着全球新冠死亡率为3%,显然高了。实际上8%的新冠感染率也同样被严重低估了。不仅在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是如此,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因为并未进行全员检测和统计。如果将感染人数也乘以3,那全球新冠感染率将为24%,感染人数为20亿,这个数据看起来比较合理。
! W* u$ H! _8 t" S; {/ e9 y) ~9 T. E! }8 g2 B
这样修正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全球新冠感染人数20亿,死亡人数2000万,新冠病死率变化不大,仍为1%左右。& k) U$ } V% ]8 x
* R0 s; e; t& _: K- @/ y这个病死率看起来似乎偏高,但对比一下美国的数据,就会发现并非那么不合理。目前美国的确诊病例1.13亿,感染率34%,累计死亡病例110万人,死亡率为0.97%。英国病死率为0.88%,与美国相近。英美两国在发达国家中比较高,两国的疫情统计数据比较透明,比较而言更可信。9 ?% N1 m! }3 @8 P' d9 J
: h3 d; }( e- d) R# m( \
除了统计之外,新冠死亡人数最重要的还是判断死亡的标准问题。目前全球对新冠死亡的判定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死亡标准,或者叫窄口径死亡标准:即感染新冠病毒后核酸阳性,由新冠病毒引发肺炎、呼吸衰竭直接导致死亡,判定为新冠死亡;8 J; Y. p: Z2 h% ?; u" Q) e' E0 m7 M4 l
! ^3 i9 g, A5 F5 S( ?9 j* X
二是直接、间接死亡都算的全口径死亡标准。即只要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导致的死亡,不管是直接导致呼吸衰竭死亡,还是间接诱发病人的基础病如冠心病、心脏病、脑卒中等加重导致的死亡,甚至新冠感染后出车祸、跳楼自杀的人,都统计为新冠死亡病例。英国将新冠感染后28天以内的死亡,都计入新冠死亡。
/ c: G0 A f5 ?
$ b: a' m. S( M; _7 q, C英美国家都采用全口径死亡标准,所以统计显示的死亡率高,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通常采用直接死亡标准,所以统计的死亡率很低。根据医学界的经验,新冠直接死亡的人很少,诱发老人基础病导致的间接死亡占死亡人数的90%左右。5 |# I4 \0 c) s; @7 H0 R
: G# p: w9 P- I. R0 D1 f实际上,就是采用全口径死亡标准,也不能完全反映新冠疫情导致的最终死亡人数。因为有些人在家里或养老院死了但没有被统计,还有由于疫情导致医院耽误或延迟了对其他危重病人的救治而导致的死亡,也没有统计为新冠死亡。
u. C8 h, S$ {
- x( \, V# ^) t$ b+ J6 ^所以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疫情3年来所导致的超过疫情前正常死亡的人数,即“超额死亡”人数,才是衡量新冠死亡人数的最客观全面的指标。欧美国家的全口径标准统计的新冠死亡率较高,但也和超额死亡人数有差距,如美国现在统计的累计新冠死亡约为110万人,但美国3年来超额死亡150万人;英国2022年统计3.8万人死于新冠,但超额死亡6万人。- D* C8 I( g2 }0 x, |- f; \
- M+ |4 g3 b* \& I因此,从统计标准来看,直接死亡是新冠死亡的最低标准,全口径死亡是中间标准,超额死亡是最全面的高位标准。) \) K) m' r E
8 P1 Z5 n; o6 z: X: X2 N" t& W* y2 V目前这场大疫情全球感染率已经超过70%、感染人数超过10亿。按感染人数10亿计,如果按照全球1%死亡率的平均标准来推算,这次疫情可能导致的死亡人数为1000万。如果以直接死亡标准来算,也就是按照死亡率0.1%的标准来估算,死亡人数则为100万。7 K0 U$ ]! A4 J, H& g. d
$ a# f+ h5 K. ~
在发达国家中,德国的新冠死亡率为0.43%,法国的死亡率为0.41%,意大利的死亡率为0.73%,比英美要低。我国香港地区也是按全口径标准统计新冠死亡的,目前死亡人数为1.16万人,死亡率为0.46%,与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死亡率相近。
7 w" f! ?& @" f
) f3 }, v: k8 b! g+ I# d$ j5 k考虑到香港人都是黄种人,生活居住方式与大陆相似,也是22年春天1月到3月的奥密克戎大爆发导致了死亡人数猛增,在疫情爆发前也是一直严控,当时新冠死亡人数只有200多人,经过2个月的大疫情就增长到9000多人,引起全球关注。; Q. Q4 h2 A1 P3 ^: l0 Y0 t6 H
) R8 p- O/ k8 o- i现在看来,香港去年的疫情与本次国内大疫情比较相似,加之香港处于热带地区、温度高,也没有出现像本次这样严重的药物短缺、医院爆满的,感染速度也没有这么迅猛(香港目前感染率为36%,约252万人)。因此本次大疫情的死亡率应该不会比香港低,以香港疫情来估算本次疫情是最合适的。
/ f+ u" i$ X4 Y4 I; y3 c3 e- ^2 F" {4 h( k8 a5 W/ \
香港疫情高峰阶段新冠死亡率为0.75%,目前为0.46%。以0.5%来算,本次疫情死亡人数约为500万。/ L: q0 ?+ o3 `( ?8 Y
3 t4 y7 A( I' r/ k,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都使用直接死亡标准,所以统计死亡数据严重偏低。目前日本的新冠确诊病例2932万,感染率为23%,死亡病例5.98万,死亡率为0.2%;韩国确诊病例2914万,感染率56%,死亡病例3.26万,死亡率为0.1%;新加坡确诊病例221万,感染率为40%,死亡1717人,死亡率为0.078%,全球最低。但新加坡的超额死亡人数是新冠死亡人数的3倍。不过即使以超额死亡人数来计算,新加坡的新冠死亡率也就0.24%,不能不说确实优秀。/ d* Y0 }3 p* u/ q' s2 n6 E' t, S
% j& i5 R4 p2 L |, ~6 M4 I" d
如果在亚洲国家中取中位数,以韩国的01%的低死亡标准计算,那么中国本次大疫情的最低死亡人数将是100万人。, a6 v0 M1 Y$ l! G( ]0 M* h4 Q) I/ r) c
5 }# n6 u9 b2 t综合以上分析,从全球新冠病死率的统计规律来看,本次中国奥密克戎大海啸疫情的死亡人数,将会在100万到1000万之间,即使按我国采用的直接死亡标准计算,死亡人数也不太可能低于100万。# L9 `; Z0 N& i! {
5 ~% y' e, I8 v$ V+ H# `/ }$ k对比香港疫情,如果以全口径标准估算,本次大疫情死亡人数将在500万左右。8 K; F' z7 J; S( _7 W
3 R' H& P6 J/ @7 i
& L, T2 }8 h8 @* A; _9 r
2 ` m8 D# O( o3 j7 E$ C, l8 ?8 v
7 ?0 s9 p7 a; `8 E& z6 y但这个数字背后还存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场疫情感染者们,是不是有留有后遗症?有后遗症者的比例在整个染病者当中有多大?这些后遗症会不会影响人的寿命?会不会较大幅度的减低染病者的寿命?会减低多少?占整个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占染病者的比例是多少?等等等等。! o, s1 g4 T- N0 K0 G
6 n7 a" i& @" d- R; {3 |
这些问题,仍然是谜,留待时间慢慢统计和揭秘吧。
( N, |$ A3 A5 j0 N$ {4 R8 v+ w# O1 ~8 T7 Z; ~3 B/ A
" Y. _) p" X& z/ K
, l: g/ ?9 Z/ q* m. E' c. o' p, e* H
(本文的绝大部分内容来源于新思潮)
" B- G& _4 @) G6 i9 n% P& v }9 y: N, j5 m- E" X, M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