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576|回复: 5

隆尧县“唐祖陵”资料介绍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38
发表于 2024-5-5 13: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超赞景点>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旅游景点* ~) U- Z3 K5 |! k
隆尧唐祖陵
! A# H1 |6 V$ {: ?) ?隆尧唐祖陵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 ]% `# T6 ]# h/ B, W

8 x* `' h4 |/ l3 T7 ?7 f& O隆尧唐祖陵旅游景点介绍
6 \/ _' |3 N3 }, I, V( w4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 d$ f* @! B! M2 N* X: g+ z
  隆尧唐祖陵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南6公里魏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始建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南北长2030米,东西长2204米,总面积4.47平方公里,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陵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地上基本被耕地覆盖。' r! R' I9 J' X( [2 r, Z; r  c" i, b( ]
& H$ @7 w& K/ s
  隆尧唐祖陵陵墓外围分为三圈:内垣为正方形,外垣为长方形,最外圈由若干夯土台组成,陵园整个布局与唐代长安城布局相似,规制为帝王规格。陵墓附属建筑光业寺出土的碑文详细记载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实,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权威的实物证据。由此确认隆尧唐祖陵是大唐皇室祖籍所在地。
- P1 [( i) S& s4 ?) e9 S5 S# r; l9 m2 h% D. ?2 w" G
  2006年,隆尧唐祖陵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F2 H$ S) N3 ~9 z
2 B1 J, E& u" G隆尧唐祖陵历史沿革
* ?" q2 @& T; Y1 P; Q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以后,举行了隆重的追封祖先仪式,李渊追封四世祖先,即四代祖李熙为宣简公,三代祖李天赐为懿王,二代祖李虎为景皇帝,一代祖李昞为元皇帝,确立隆尧的李熙和李天赐为李唐始祖。* }7 u- Z) D- h; Y

2 w- z5 \) f: |2 u  r3 Z# K" [* F% y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于今邢台市隆尧县修建祖陵,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建成。宰相魏徵等为唐祖陵的2位皇帝作享太庙乐章,其中皇祖宣简公李熙酌献用《长发》无射宫,皇祖懿王李天赐酌献用《长发》。4 O0 B6 I' N4 P. Q- {: @

8 _0 B# y" ~! Y& _8 k  唐仪凤二年(677年),唐高宗李治下诏,追封李熙为宣皇帝,李天赐为光皇帝,并将祖陵扩大到帝陵级规模。诏令州县官员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同时规定祭祀音乐,祭祀献祖宣皇帝酌献用《光大》之舞,懿祖光皇帝酌献用《长发》之舞。7 _0 J3 R% T4 h3 Z! i/ ?
* t% v9 B2 _  N  Z+ x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李隆基诏令扩建唐祖陵及附属建筑光业寺,改延昌陵为建初陵,延光陵为启运陵。赵州刺史上柱国田再思,象城县令宋文素率邢、赵二州之象城县、任县、柏仁县三县土民将光业寺扩建。每年一祭升格为“每年四时八节陵区所在地官员、百姓一同祭祀、进食”。并规定祭祀音乐,皇祖宣皇帝酌献用《光大》无射宫,旧乐章宣、光二宫同用《长发》,其词亦同。# ]2 {* H: ?8 ^- V+ X
. a% k7 d' u; ^4 E0 r8 ?) E& G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之前,光业寺轮廓尚在。其山门在正南,门前有白塔一座,寺内中轴线上有三殿,前、中殿早废,当时后殿尚存,壁画精美,佛像众多。殿内座下原有地道,通向西北,正好与唐陵墓室成一直线。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像全部被砸毁埋掉,原有20余通碑刻小部分被破坏,大部分被用作房基石,寺院遗址已成耕地。5 B# ~, S' Z6 L( _
; @. t7 X5 c5 x# U, Z) h  z
  1984年,遗址所在地区地表下发现大型砖墓室券形墓顶,方知陵墓位置。; z' r/ I4 C6 x. Z! d
$ r( Q2 o) V) O8 s
  2006年,陵墓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命名为隆尧唐祖陵。
$ [0 F1 I8 K8 Z+ d) j* H9 e4 p( d: j9 [% E& b" R
隆尧唐祖陵文化活动8 p" S; K7 L6 _! r
隆尧唐祖陵活动建设
! s  Q& ~! M- y' u0 l, M4 E  2017年4月1日,来自北京、广东、江苏等10个省市的100多名李氏企业家,齐聚河北隆尧唐祖陵,举行祭祖仪式。
7 [% w/ U6 F% r& J! C# Q& ~
9 i4 S( h, U% d" @1 \, |  2018年10月18日至20日,2018全球李氏恳亲大会在隆尧唐祖陵举行,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88个代表团、1268名李氏宗亲聚首河北隆尧,恳亲联谊,寻根祭祖。本次全球李氏恳亲大会是一次全球性李氏宗亲联谊交流的盛会,首次在中国北方、李氏故里举办。( i* ^; X( R; S$ S& F& C) U

0 ?  Q4 ]* u1 _/ x$ `' ^( Q, }2 Z隆尧唐祖陵出版书籍
7 I5 b8 e, D# n; q  隆尧县被确定为2018年“全球李氏恳亲大会”首选举办地后,出版了《隆尧县历史文化丛书》第三辑《李唐祖籍》。
' s3 H0 Q9 V3 i0 y9 {) }- D$ S  s) r2 t) K* Z- B4 F
隆尧唐祖陵文物特点
+ N% _7 R* N0 r隆尧唐祖陵结构3 p% W. a, i4 F7 H4 {
  隆尧唐祖陵布局由内垣、外垣和兆域封堠界组成。内垣呈正方形,夯土围墙,四角有曲尺形角台;外垣在内垣周围,平面呈长方形,夯土围墙;兆域界平面近正方形。陵园整个布局与唐代长安城布局相似,陵园规制为帝王规格。并且与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陵园大小一样。
/ f7 _( R0 p8 g+ n6 T3 C8 D3 i) s
  在隆尧唐祖陵东500米处,建有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其寺名为御赐。寺内曾建有宝塔、珠台、前湖、仙馆、佛星宫宇、灵帝观楼、银函藏经以及塑像和壁画等。
) o+ j6 t! D2 O  o( c  ^
, `/ Z' b. l) l隆尧唐祖陵特点+ Q( F3 i, l  ^: k# S1 Z* B
  隆尧唐祖陵是唐代封土帝陵规制的典型代表,其构成包括陵园、封土、地宫以及光业寺、陪葬墓等陵寝附属文物,且双陵紧邻,同茔不同穴。
$ m$ q; m: _, c7 v& [  G8 h" }  W1 F7 K7 Y0 Q* B0 K; \
隆尧唐祖陵所获荣誉- D' q; P1 }5 h9 y) r# i$ r
  2021年12月,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Q! u9 [" q/ h- Q2 I

1 x& i9 I/ j. ]3 v+ Q隆尧唐祖陵其他介绍
/ a- E! }8 P4 e/ F0 r; L  大唐帝陵位于隆尧县正南6公里的魏家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的大唐西陵,为唐高祖李渊-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唐高祖时始建。唐太宗贞观廿年(647年),累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派上柱国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陵、碑皆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3 {! X6 [; {9 d6 O/ w

, t& N' z! K) u- Z5 w" e  唐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不仅封土已平,而且整个陵区由于长期用土,形成一片低于周围1—2米的洼地。直到1984年,在地表下1.5米处发现大型砖墓室券形墓顶,方知陵墓位置。
1 a* [9 d2 x: B" }0 D% ^# v* s8 q! J7 m+ N  E
  唐陵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间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两边分列。其南,两旁墩立欲吼石狮。再南,六匹石马两厢并列,每马左侧站有马夫一人。最南,二石华表东西相对。遥望唐陵遗址,昔日气势雄伟、巍巍壮观之气势犹存。
# R& h# h# ~, n7 Q9 J3 @8 K1 n; F2 p- ~
  隆尧唐祖陵为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两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唐高祖时始建。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物。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多次派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无忌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着手规划修建祖陵。664年,祖陵修建完工,历时十八年。唐高宗特敕二祖陵墓“各宜配守卫户三十人”,并诏令州县-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677年,诏令追封二祖为宣皇帝、光皇帝。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派赵州刺史、上柱国田再思,象城县令宗文素率象城、柏人、任县三县民众维修、扩建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725年完工后,刻立《光业寺碑》。/ u% j: J( Y2 O& Q- \8 V2 F; f3 y

: z6 m2 X2 _5 f  建初陵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间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两边分列。其南,两旁墩立欲吼石狮。再南,六匹石马两厢并列,每马左侧站有马夫一人。最南,二石华表东西相对。遥望唐陵遗址,昔日气势雄伟、巍巍壮观之气势犹存。
8 y. Z* P$ \" a7 u% M3 v" o1 P' C5 q- |, S  E0 B
  唐祖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陵墓封土已平,整个陵区形成一片低于周围地面的洼地。陵区南北长约350余米,东西宽约80余米,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陵区南部神道长100米,宽40米,两侧原存唐代石刻自南向北依次有:石华表1对、翼马1对、鞍马及控马人各2对、文武侍臣3对、镇陵石狮1对,共20件,现存17件,毁失3件。) L2 [0 K8 R7 ^8 p% @" v
" n) N2 {3 t& [$ s' z5 H: {
  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是护陵行宫,属皇家级著名寺院,规模雄伟宏大,坐落于唐祖陵东(现赵孟村西)500米处,寺内曾建有三大宝殿及钟鼓楼、宝塔、珠台、仙馆、碑林等。现仅存寺中“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简称“光业寺碑”)一通,高4.3米,宽1.1米,刻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碑文3000余字,象城县尉杨晋撰文,详细记载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实,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最权威的实物证据,是隆尧县历史价值最大的碑刻。
6 x! M# G* ~/ o: @- v4 {! s- T7 Y
  建初陵遗存的这一对石狮高1.5米,有两层座,是陵墓石刻中的代表,也是河北省唯一一组唐代帝陵级石刻,。第一层座与狮为整石雕成。石狮昂首挺胸,后蹲作雄踞之势,其形态怒目前视,张口欲吼。颌下透雕三绺胡须,脑后毛发卷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前肢后侧各有一排卷曲的细毛;石狮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唐陵石狮雕刻艺术精湛,形象逼真,其结构准确,夸张适度而不俗套。充分体现了初唐匠师在写实基础上追求内在神韵和气势的艺术匠心。石狮曾先后遭遇1926年被外国人买下,中途被追回;“文革”中险被砸毁,因及时埋掉而幸免的两大劫难而幸存至今,倍显珍贵。5 T& O6 t8 E& y

4 Y( ?# @* T5 y0 v  2006年隆尧唐祖陵作为唐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 |* G+ Q* w8 `
+ g" W. W+ @$ K# @3 Y0 _, k6 A6 S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隆尧唐祖陵”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 l& q: P$ c3 V1 r% q8 u1 j5 ~4 Y5 m) O0 ^0 X0 C& Q
  魏家庄镇——位于县之南端,镇政府驻地魏家庄在县城南偏西7.8公里,总面积43.5平方公里。辖20个自然村,25个村民委员会。南与任县接镶,北与柏舍乡相连,东与莲子镇乡相接,西与北楼乡为邻。1953年设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1年由城关析出设魏家庄人民公社,1984年废社为乡,1987年改乡为镇。魏家庄所属行政村:魏家庄、郭贾、李贾、孟贾、王贯庄、王尹、南丈、赵孟、角城、西魏、东魏、肖庄、西庄头、张汪、公子村、多稼庄、. d$ R- A% s6 o2 V+ O

0 l& z& C8 g' y2 [" e" F. W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38
 楼主| 发表于 2024-5-5 13: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祖陵(建初陵,启运陵)
9 F# D# u& A3 l. O# g) c8 X8 ? 木香草堂 2021-02-23   |  292阅读  |  3转藏3 x$ W- ]% c2 O

- U* V6 E. w( ?: j$ H: Z! h/ Z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 d% ~7 L- \; K% b5 R展开全文
) k; B5 B3 u- u- \3 h2 ^& d3 w: e; L: Z0 U3 Z6 q8 u
: Y+ Z+ f( G5 b; v. J  \7 }
       大唐王朝开疆扩土建立李唐王朝两百九十余年,堪称中国最大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大一统王朝,其中共历二十一帝,但是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有皇帝陵号的却不止这些了。目前能确定的只能追随到唐献祖李熙(宣皇帝)和 唐懿祖李天锡(光皇帝)两位。而且两人都是高祖李渊追崇,重要的是时至今日竟然都有陵墓留存,这样就不难看出,唐朝的李家祖籍是现今的河北省隆尧县无疑,河北自古多为汉民族居住地。所以唐朝是汉民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8 L' m: \# ^4 C; `( A& B# r
       从早期唐朝的陵墓壁画来看,唐初人物大多留有大胡子的,所以很多人认为唐朝和胡人有血统关系,这个说法也是有其道理的,但是是汉人的可能性应该更大,唐朝思想开放,尤其是女权,所以也只有唐朝才能造就出武侧天,上官婉儿等等一批女政治家,但是女性当政的缺点也明显的被后世所体现出来,所以自宋以后开始女人的政治地位逐步消退。纵观大唐300年,唐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未修建长城的中原王朝,因为对外的开放和社会交流,也是自此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的起源。' ~. W5 M5 t+ V5 u  Z6 z" G
- ?8 E5 C4 i1 ?9 l- i
        今天我去的就是唐朝有载最早的两座帝王陵墓,它就是唐宣皇帝献祖李熙的建初陵,唐光皇帝懿祖李天锡的启运陵。两处皇陵都是高祖李渊追崇的。当然在同时期李渊追崇的还有;兴圣皇帝李暠,陵号为建世陵,今墓存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城西,不过当时李暠是西凉王,到是和李家拉的上关系的,在向上其实还有三位唐朝追崇的皇帝,已经和李唐王朝挨不上边了。圣祖玄元帝李耳(即老子。墓存陕西周至),先天太上皇李敬(据说是个神仙,墓无考)。 德明帝皋陶(即皋陶,墓存安徽六和)。这样看来唐朝的这三位皇帝纯粹就是为了自抬身份而硬给加上的了。
% Z% v7 f0 R6 s8 |' g) |* L. K        我从西安火车站到邢台站下。然后倒车去隆尧县,再城东坐公交到魏家庄王伊村站下,穿过村子就是唐祖陵的所在了。唐祖陵是唐朝早期李家的祖陵,自李渊当政,建立国家,随后多次改建。从目前神道遗留下的石刻来看,其风格最少要推后到唐高宗李治手里。当然唐祖陵石刻的修建和定型应该晚于唐太祖李虎永康陵的修建,最有可能的是李治或者李显时期修建。石刻相对唐早期作品较小,但是雕刻精美。作风已经脱离南北朝时期的风格。; Q8 X/ }' Z; I8 V

; [8 k1 m0 \" L( d* ~       唐祖陵是二陵共用一个神道,应该是早期的李家祖茔在原陵墓遗址上进行了扩建,和完善了陵墓规制而形成,陵墓坐北朝南,从目前开挖的情况看当时应该是有陵墙的,因为时间久远,三重阙台,四角阙今一个都没有保存下来。进陵园就是两节断了的石柱残柱。其中一个离土尚有1米左右高,另一个几乎和地面持平,翼马对,头部残缺,仗马两对,均残,其中所有石刻翼马和仗马都有明显的生殖器官,南朝风格显现,显得阳刚之气十足,也能看出修建该陵的时候武则天并未当政,其中一对石马的牵马石人优在,西侧一个保存还算完整,已经和陕西唐陵很接近了,无头。
* X0 B6 U+ K$ q6 X       仗马后应该是文武大臣翁仲各两对或者三对,可惜今原地以无保存,具体还有没有或者再存文管所,已经无从考起,唐祖陵献殿已经被挖。文物部门考古也挖过,可是考古以后并没有复原。把一些烂砖破瓦堆在原址,每有走陵者或者当地村民小孩一通乱翻。地上到处丢的都是,献殿门前原有石狮一对,早期被盗。随后追回,现存隆尧文管所。我去的时候听说这对石狮已经外借展览,故而并没能一睹为快了。. X7 A; x* Y- C

  y. N5 K2 Y& K1 f. Y. R5 J3 `       献殿正后方大约100米的地方就是初建陵,在初建陵东侧,献殿东侧向北50就是起运陵。目前两座陵墓均以被考古挖掘,该陵早期肯定被盗。最后搞农业会战在挖。到了考古手里,基本也就所剩无几了。估计考古的挖开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文物出土了。目前这里就是一个长方形大坑。封土早无,在两座陵墓封土处到还是能够看的出不少碎砖烂瓦。夯土也很明显,应该早期的陵墓埋葬并不深。' K# ?( P6 e( B" U% U; v: L
       从村子东侧就修建有道路,一色的沥青路,两侧载有柏树,一直到陵前,目前陵墓四周有铁丝网拉的保护围墙,在正门修有铁门和铁栏杆,以及门房和一所平房。平房对面空地上紧临石柱处是两块国保文保碑,中间空地上乱七八糟的放置了大量的石碑,明清的很多,且字迹清楚,可惜没有妥善摆放,基本是全部都已经被踩断,参杂在众多石构建当中。是本就已经烂了的石牌坊更加难辨好坏,在这样下去,也就会被破殆尽。" R1 u7 ?! d$ @% ]) T
        从唐祖陵南侧穿过村子就是公路,在这里等候返程汽车,这时候来了一个当地朋友,一眼就能够认出就是刚才也和我一起再哪里看陵的朋友。他骑的是个摩托车,无疑就是当地人了。当看我一个人在等车已经走了很运的他又返回路边,问我是不是要去隆尧汽车站的。我说是,他毫不迟疑的就让我坐它的车走。路上几句话就聊的很熟悉了。他说他也很爱这个,就是没有时间。我也热诚欢迎他有机会来陕西游玩,摩托管得严,自然是不敢去长途车站的,他在把我送到一个公交车站的时候,就放我下来,告诉了我怎么赶车,我拿出20快钱表示给点油钱。可是这个朋友坚决不收,连说举手之劳,可以看出山西人也同山东人一样,好客大方多有豪气,是值得一交的朋友。今天在这里也特别感谢他。当时留有电话的,可惜现在弄不清楚那个是他的电话了。微信号网名;蕾蕾。只是回来已经好久没有联系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见面,这里也特别感谢蕾蕾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38
 楼主| 发表于 2024-5-5 14: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4-5-5 14:17 编辑
8 P; ~2 L+ ^5 ~/ [; p! J" y! {/ C2 A
唐祖陵记
9 m% R) i$ m, ?+ H* a  O2018-10-19 07:040 A7 n' w- y( b$ L# R
   【文史遗痕】2 m- B( z4 q. S" Z! X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9日 15版)
0 G$ y' g: ?( ]% c
- b( l: @7 X: S作者:尧山壁
: `9 g4 J2 @, f! t9 g9 ~5 d(尧山壁(1939-),原名秦桃彬。河北隆尧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曾在邢台县文化馆工作,历任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河北文学》编辑,河北省作协常务副主席、主席,兼任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尧山壁文学馆2023年在河北省隆尧县开馆。9 N6 |1 [1 N8 G5 v. q- t/ {
尧山壁,系“尧山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 _: f+ q. ?, y/ j/ P
; Z% {/ T% I5 s3 G6 H7 t1 x+ W7 Q" j3 p* q6 B- d! p
我是在河北隆尧魏家庄舅舅家长大的,隔一条汦河故道,王尹村有唐祖陵,赵孟村有光业寺。周围村庄都很小,唯有魏家庄是个集镇,东西四里,南北三里,街道整齐,商铺林立。历来一村分两县,东部归隆平(曾名广阿、象城、昭庆),西部属尧山(曾名柏仁、柏人、唐山)。两县又分属两个地区,隆平属真定府,尧山归顺德府,都以靠近龙脉为荣,互不相让。1947年合并为隆尧县,问题就不存在了。
3 z2 j3 w% B3 f- R6 p
- ]2 y2 Y- ]8 S: L1 w0 c1 L1 U舅舅家在王尹道上有一块地,与唐陵的石马坑毗邻。这里原是陵前神道,后来塌陷成洼地,然而夏天下多大雨也不存水,不知道渗到哪里去了。洼地长方形,一百多米长,前边一对八角形华表,早已折断。其后两排八对石像生,黄土埋了半截,石人石马都被砍了头。残马两米长,一米多高,头马前腿有浮雕云纹羽翼,后边的有鞍鞯、笼缰、鞅鞧,体态肥硕。一对石人,一个戎装按剑,一个拱手执笏。
! W0 w5 r) w2 U/ F) u  ^
" W3 b! M* y: G% i4 l  F听大人们说,原来还有一对石狮,昂首雄踞,怒目远视,张口欲吼,颌下三绺胡须,脑后鬣毛卷曲,肌腱暴突,利爪入地,雕刻精美,弥足珍贵。1935年,石狮曾被劣绅卖与美国商人,王尹村的朱林森发动群众,连夜追至内丘火车站截回,安放在隆平县衙保护起来。朱林森在保定二师入党,1925年暑假回乡,在魏家庄建立了冀南平原第一个党支部,成为中共隆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o) p; q  E* ]3 B3 @" H2 n8 m8 ^; \. l# n3 V+ e% m0 A
小时候我常年在王尹道上干活儿,休息时就到石马坑玩耍。一次正以鞍马为滑梯,不防汪老师突然出现在面前,罚我立正谢罪。汪老师名介甫,肖庄人,省立四师(邢台)毕业,一方名宿,在魏家庄高小教历史、地理。他周末不直接回家,总要绕道唐陵、光业寺,每次逮住我顽皮,都要我随他多走几里,重温一下唐史。
3 G) v$ G, i  S2 ^; d3 K0 m$ R. U( J. X- C7 ?2 m+ o
当地称石马坑为李渊坟,还流传着几个歇后语:“李渊的老婆——就是(窦氏)”“李渊的爷爷——唬(虎)人”(李渊妻窦氏,李渊祖父李虎)。其实这里葬的不是李渊,而是他的四代祖李熙、三代祖李天赐,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兴建,历时18年建成,兆域4.47平方公里,与咸阳的李渊献陵同等规模。史书上说是长孙无忌考察的,老百姓传说是魏征、徐茂公看的风水,唐陵呈西北—东南向,头枕尧山,脚蹬大陆泽。
/ t! ?2 l" v* ?) g2 S# z! u$ E
0 F9 L( p0 P$ ]. P: K光业寺在陵东一里,是一座行宫,皇家寺院。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兴建,曾经也是皇家气派、富丽堂皇。寺中特塑二代祖李虎和梁夫人“玉石真容”,供奉于大佛堂。李家世代从军,李熙是北魏金门镇守将,李天赐官至司空,李虎是西魏太尉,宇文泰创建北周的第一功臣,因其故里是唐尧之乡(帝尧建都柏人,就在尧山一带,号陶唐氏,史称唐尧),死后追封为唐国公。这就是唐朝的来由。& T) q2 {1 u7 p  ^4 n9 r' [! A
/ l: o2 o" |1 Q$ Y. C! K. D
汪老师儿时见到的光业寺,山门南开,白塔一座,中轴线三大殿之后殿尚存,殿内壁画精美,佛像众多,佛座下的地道直通唐陵。民国以后,先后遭奉军、日寇抢掠,土改拆庙建校,断壁残垣,轮廓尚存,还留下一通《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立于中殿东侧,青色石料,首身一体,连龟座高5.5米。碑首四龙盘绕,有的双角长目,有的独角圆眼,眼瞳分明,獠牙翘出。鳞片半圆,花瓣叠压,四肢火焰纹,双爪戏珠。珠下圭形佛龛,弥勒跏趺,袈裟袒右,足踏莲台,两侧有“皇帝供养”“皇后供养”字样。
7 n, L# f+ X! D/ ?  x; k( c. Q. Y& t7 B& O. l
碑身四角八棱,阴刻2959字。汪老师曾饱含感情,抑扬顿挫地读道:“光业寺者,盖开元八代祖宣皇帝、七代祖光皇帝陵园之福田也。总章二年,奉敕置是额,曰光业焉……”碑的一侧刻象城、任、柏仁三县官员、主僧、施生姓名。文中提到三县三十五个村名,对比1200年后的今天,有的没改,只是张村扩大为东张、西张,贾村增加到范贾、辛贾、李贾;有的略有不同,崇贤演变为重贤,彪冢演变为虎中。碑上找不到魏家庄,汪老师说魏家庄是后来接待祭祀官员、来往香客而逐渐形成的。' e- b; M3 a5 }% ~

7 f- s  ]0 q* E9 U汪老师经常站在这里自豪地说,尧山泜水好风光,大唐帝国从这里走来,文治武功,中国历史的巅峰;大宋王朝也从这里走来,科技文化,又一座历史的高峰——西北五公里的山南村出了个柴荣,创建后周,打下多半个中国,人称小尧舜,可惜英年早逝,功败垂成,被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去了天下。% X9 T; ^0 L+ {% o, X, Y8 I: t
% l4 R: _% Z3 [6 A" A4 @/ F1 m% ]$ X
汪老师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感染了我,我时常把唐尧故里挂在嘴上,人前夸耀。1958年我上河北大学,在一次座谈会上与老作家李满天争执起来,他说李唐出自陇西,史书有载,现在叫临洮,是他的家乡,城南有陇西太守李崇墓。我憋了一肚子气,回去钻了一天图书馆,还真找到了,《旧唐书》说“出自陕西狄道”,《新唐书》上说“陕西成纪人”。一瓢冷水泼来,几天抬不起头。
5 M0 a$ s& L+ q! F/ J1 U; R9 C4 z& b+ ^! i
心犹不甘,去问中文系詹锳教授,他讲唐诗,所著《李白诗文系年》,学术界评价甚高。先生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三言两语就让我冷静下来,然后讲,李唐祖籍赵郡、陇西之争,笔墨官司打了上千年,最近总算有了结论,拍板的是国学大师陈寅恪。陈寅恪研究了大量史籍,《光业寺碑》更是重要证据,“维王桑梓,本际城池”“桑梓旧国,须筑法宫”“天下文明,宗礼复礼,丰沛故事,俯遂有司”,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陈寅恪为此写过三篇论文,收入《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先生很熟悉地翻给我看:“李熙、天赐父子共茔而葬,即祖葬之一证。”“李氏累代所葬之地即其家世居之地绝无疑义,而唐皇帝自称其祖留居武川之说可不攻自破矣。”
$ `3 \7 S% G2 X4 d' E& P! W
3 Q# d; h. U2 a0 K/ z! ?% s解放初期一度讲出身,以穷为荣,地主成分的想改贫农。封建社会论门第,唐玄宗明知自己祖籍昭庆,为了虚荣攀高枝,贴陇西李氏名门望族,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下诏改认李暠为始祖。李暠成纪人,汉李广十六世孙,曾任敦煌太守,后自立为西凉国武昭王。当时许多大臣反对,太常博士张齐贤说,“殊为不可”,“当时不立者,心有不可立之故也”。礼部员外郎薛昭伟说,“非所宜立”,“迨于兴至,是非有据”。他们的奏折都收在《旧唐书·礼仪五》里。这个李隆基并没有弄清自己的根基,后来《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称他的先祖是赵国战将李昙,“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卒葬柏人西”。李昙生四子,一子李崇西征,官居陇西太守,为陇西李始祖,就是李满天说的那位。一子李玑,玑子李牧为赵将,封武安君,繁衍为柏人著姓。这个风流皇帝,被杨贵妃弄得神魂颠倒,连祖宗都认错了。
8 n! o( f1 T* |- ~3 L0 i
5 x& ]6 A* t" @0 ^7 m! R. G那年寒假,顾不上回家,先奔南羊村张稼农家,他在文物保管所工作。我这里欣喜若狂,他那里高兴不起来,人民公社大跃进,拆光了光业寺的石料修邢湾大桥了,只留下一个光业寺碑,这是冒死力争才保下来的。可是几年后“文革”兴起,没人能保了。光业寺碑被砸,断为十块,九块砌进牲口棚,一块投进井里。县政府大院的一对唐狮,危在旦夕。县委书记张彪组织几名干部连夜挖坑,埋入地下,上面移植了花草,免遭一劫,十几年后才重见天日。光业寺残碑经过精心拼对修复,尚缺55字,幸有重贤村张子敬先生曾于1951年在武昌购得原拓一帧,从而保存了历史的全貌。2 Q2 b9 a2 n+ e; M8 p/ x" p
/ J6 B: k. W2 _- D% h
今年回乡,去到王尹道上,儿时耕种的那块庄稼地已经几易其主,而石马坑面貌依旧。正值春夏之交,站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祖陵遗址前,麦浪绿油油,菜花金灿灿;不久后的六七月,这里将是高粱晒米,棉桃喷雪,玉米吐着红线线;八九月家家房顶上堆起“黄金塔”,铺上“红地毯”。千古兴亡凭吊意,幻想出千年前的琼楼玉宇、蓝墙朱门,金碧辉煌,美轮美奂,与眼前热烈而静谧的田园风光叠印着,是那么炫目。
' V' N" c: j9 a) O1 ?& Z, P: r
' k5 r6 D$ H- o5 a《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9日 15版)
% j5 J+ c) _* k8 v" y1 j" O- F! K+ z9 o( k: ^, d' Y&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4

主题

69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38
 楼主| 发表于 2024-5-5 14: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5-5 13:441 u& Y3 Q% F7 w0 S: {- s
唐祖陵(建初陵,启运陵)% P4 t! A, x1 [8 j, x6 m2 o
 木香草堂 2021-02-23   |  292阅读  |&#1 ...

: C3 `/ Q1 z0 n" S! N4 a李唐祖籍——邢台大唐帝陵
6 m8 f/ z; `) n2012-9-25
& a" `0 y* {! T. D4 _
2 u1 [+ A7 S: y+ h4 ~  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的大唐帝陵,那是李渊花费十几年时间为他的父亲和爷爷修建的皇陵,李渊出自昭庆(今邢台隆尧),隆尧古称唐山县,为唐尧采封故里。在这里唐尧禅让给了舜的帝位,这里的尧山临浩淼之大陆泽而矗立,是尧当年查看天下水势的地方,这也是李渊定国号为唐的原因之一。
$ M( e; z2 O. ]) h% E3 Z) t& |2 ^+ [) ?2 {- |
  已故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早在50年前即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中,论证了李渊祖籍是今邢台隆尧县,今邢台隆尧所存的大唐帝陵和《光业寺碑》的记载,也可以得出邢台隆尧即李唐祖籍的结论。5 R' {1 m1 F& r2 `% S
1 J1 G" Q, d; e+ X2 d2 c+ n
  邢台大唐帝陵1300年之沧桑% O3 r3 B, f6 N$ k/ T, G1 K

! \& i+ \6 }+ @6 F5 t- u* ?  唐陵位于邢台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家庄镇王尹村村北200米处。为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祖陵”或“唐陵”。1982年7月23日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9月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东500米的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已废,仅存立刻于唐开元十三年的《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简称光业寺碑),修复后置于隆尧碑刻馆内。
! y# D9 q1 T; v) _  o& b8 q* D3 T0 N5 b1 k# y" \  [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追尊李熙为宣皇帝,夫人张氏为宣庄皇后;李天赐为光皇帝,夫人贾氏为光懿皇后,定陵名为“建昌”、“延光”陵,开元二十八年诏改为“建初”、“启运”陵。《元和郡县志》载,当时二陵封土各高四丈,周回一百五十六步。终唐一代,陵区保护完好。
3 i6 V- z8 z, g! g# |( W4 ^4 e; [
0 s% y- ^$ V: t) R) ]0 ~' k  唐陵经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不仅封土无存,由于长期用土,整个陵区形成一个低于周围地面1-2米的洼地,自1984年在神道以北120米处发现大型砖室墓后,方知墓区位置,唐陵规模也初具轮廓,从神道南端到墓区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南部神道长100米,原有石刻20件,现仅存7件。在神道两侧分东西两排,呈对称排列。
0 [7 o; G% }, l. w( I9 |* T5 A* z' K: q+ `7 s5 n* U. y
  光业寺在陵东偏南500米处,东距赵孟村60米,是唐陵的附属建筑,建于总章年间(668-670年),开元十二年(724年)。象城县令宗文素,率领象城(今隆尧县)、任(今任县)、柏仁(今隆尧县)三县士民将光业寺整修扩建为皇家规格,进入其极盛时期,以后该寺屡经兴废,仅从明清两代碑刻看,重修即达七、八次之多。2 j% V& M- v% H4 |3 \" I

2 i  c4 R/ \' T) k6 K  K9 K  《旧唐书·礼乐五》记载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确立宣简公李熙为始祖。《光业寺碑》又详细记载了高宗亲敕修建祖陵、追封二祖帝号的史实。而攀附陇西李高为祖是建国120年后的天宝二年所为,故两唐书的“陇西李”均为后人伪托。
7 |0 o) [7 ?- G: r
4 q. @7 o3 O1 f: H3 s% z  唐陵、《光业寺碑》是证实李唐祖籍、正经补史最权威的实物见证,对解决“李唐祖籍”这一千古历史悬案、修正历史教科书,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其历史、学术价值是极其重要的。
1 i: H/ r+ U. u# t# W
  }$ M6 \, y- D6 o" D  v& p  邢台的《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下简称《光业寺碑》)记载,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李世民多次派遣使臣勘察茔城,规划着手建陵事宜并亲自过问。7 L/ T4 r& s  \7 ^+ B* v7 j
" O9 ]. K8 d) W8 F3 G' H
  《光业寺碑》记载,仪凤二年(676年),唐高宗李治追尊李熙为献祖宣皇帝,夫人张氏为宣庄皇后,陵名延昌,追尊李天赐为懿祖光皇帝,夫人贾氏为光懿宣皇后,陵名延光。唐高宗李治说,宣简公、懿王陵墓,应该配备守陵的卫队各三十人,由陵墓所在地象城县令专项负责,定期检查工作。由于国都长安远在千里之外,皇帝不可能每年来这里祭祀祖先,因此指示当地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代表皇帝每年巡视祭祀一次。
) q% c9 |) \4 K% |" f9 x
$ w. K3 _: v. v9 J6 D  唐玄宗李隆基对原籍祖陵非常重视,诏令改象城为昭庆县,诏令大规模整修光业寺,并诏改延昌陵为建初陵,延光陵为启运陵,感恩祖先给大唐李家带来了好运。《元和郡县图志》载:“皇十三代祖宣皇帝建初陵,高四丈,周回八十步;皇十二代祖光皇帝启运陵,高四丈,周回六十步。二陵共茔,周回一百五十六步,在县(旧城)西南二十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