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3312|回复: 1

《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出版了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4
发表于 2017-4-30 11: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em]: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
" B0 `/ i( Y$ F) T, e7 w! O[size=1em]开本:16

0 N; o# o0 c6 K4 ]/ o) r+ @% Z, ?[size=1em]装帧:精装
; c% |7 Q: ~  v- E0 W" y
/ ]% C0 l, B6 u1 V% ?* d8 a
3 q$ ?% {% p$ O% `0 a内容简介
; Q+ m% X  O9 [& Y+ `2 |
" J$ M' a% D1 ~" z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创造出的有关医药健康智慧和医药科技文化的知识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药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在组织 “中医文化蓝皮书”的研发中,发现了不少具有史料价值的现代中医药文化文稿,由此组织汇编了这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史料收藏价值的文献集。

% a3 F9 B& T* h5 h3 }

- S7 o6 a3 O5 V& O
5 [# d6 Y: ]- F4 A作者简介
$ v/ f* S  ^  ~/ L+ e6 ~, K1 o
+ w: z3 a% a: r1 ?# ^+ M

毛嘉陵,著名中医评论员,中医文化传播学者,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等。

) g+ X$ k( S4 u# `

% h/ W6 l& v" M# w
( B) p3 ]; }+ q: ^目录
5 r( K( x8 W4 C$ b0 {[size=1em]

总 论

中医药学术发展模式的“创造性转化”

  ——基于中医药学术文献信息数据与知识进步的综合分析

    【毛嘉陵 李婧昳 王 晨 梁叔弘】/003


- P( N( }4 ?8 w6 R5 |% I# k+ b

文化篇

正确认识中医【邓铁涛】/067

从文化角度定义中医【毛嘉陵】/072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曹洪欣】/077

略论构筑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张雷平】/079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初探

  【郑晓红 王 雷 李开颜 徐建云 王旭东 张宗明 骆 殊】/087

中医文化研究的时代思考【郑晓红】/096

论中医的原创特色与当代传承【曹东义】/102

儒家的价值取向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影响【贾成祥】/113

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与文化解读【高思华】/118

《本草纲目》象思维研究概况【李梦漪 张瑞贤】/129

中医学以时间为认知本位【刘长林】/134

王琦“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中的思维要素【靳 琦】/139

浅论中医文化的“神、精、魄、魂、意”及中医成才的“三高一低”

  【李昀泽 李建军】/144

有关扁鹊研究的几大问题【曹东义】/149

自认只有中国文化是“道”愚昧可笑【毛嘉陵】/164

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张宗明 申 宁】/167

中医药现代教育的三大突破口【毛嘉陵】/171

北京市中医药专业人员文化素养的调研【王 晨 李婧昳】/176


$ h6 a& @- g, F0 W

科学篇

东方科学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性【姜 岩】/195

东方科学迎奥运宣言——人类认识观念的一次革命性回归【毛嘉陵】/199

中医是复杂性科学【朱清时】/201

中医学——象科学的代表【刘长林】/207

中医药是独具魅力的“人学”【黎 鸣】/214

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与现代化【杨玉辉】/217

中医是东方科学【毛嘉陵】/222

关于科学与中医药学的几个问题【吾敬东】/227

要振兴中医首先要批判科学主义【宋正海】/231

科学是中医的“紧箍咒”吗?——中医与科学相关问题的思考【荆志伟】/234

试论近百年疾病医学模式对中医学发展的困扰

  ——兼论回归健康医学—中医学之本质属性的必要性【刘理想 李海玉】/240

老子宇宙生成思想指导现代科学发展【姜 岩】/249

中医科学理论范畴的六大论【彭燕韩】/253


8 @' ^. b# t4 |& }7 s: ]

传播篇

新世纪中医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的分析(2000~2013年)【刘彦臣】/259

多媒体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温长路】/271

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困境和出路【许 蕾】/275

中医药科普作品的评价标准【毛嘉陵】/279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软权力实现途径的视角【赵海滨】/283

依托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医文化传播研究【刘 洪】/288

语言,当代社会理解和发展中医学的关键【黄建华】/294

中美中药概念差与译差【王伊明】/303

居民中医养生指数构建及实证分析研究【余曙光 卞金辉】/312

肿瘤防治中的文化思考【毛嘉陵】/321

临床实践转变了我对中医的认识【贾海忠】/327

北京市中医“治未病”文化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柴 玉 王 宁】/330


7 ]& b+ E5 T$ f) c! I

战略篇

把发展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的四个指向和建议【王淑军】/341

中医与未来医学【邓铁涛】/348

新形势下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构想

  【李振吉 黄建银 徐春波 姜再增 常文佐 朱晓磊 王 奎 张相勇】/352

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左言富】/365

中医文化传播须处理好“十个关系”【温长路】/375

发展中医不容任何置疑

  ——对百年反中医思潮和事件的深度剖析【毛嘉陵】/384

中医药学科发展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战略选择

  【郑晓红 黄成惠 段金廒 王中越】/389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战略思考

  【李振吉 贺兴东 王思成 徐春波】/397

中医未来发展要体现“生生之道”【张维波 马晓彤】/404

未来中医发展途径的双向性探讨【叶 放】/410

中医学的传统与现代【刘宏岩】/414

比较中西医学的优势与趋势【左占国 高翠枝】/419

从文化安全角度探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赵海滨】/427

中医药科学文化传播的战略分析【毛嘉陵】/434


7 {" l. F1 `! K. g' _, U
4 p) s  k0 T' k: ]

展开∨


+ ~& a, C; t% H1 T4 @. g( T# `

; ?# @$ h+ l0 Q/ s0 n7 A; j9 K6 g4 `. A& b: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4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1: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3月31日,由和易坤健康公益平台资助、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出品、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策划,北京中医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主任、和易坤集团中医文化顾问毛嘉陵教授主编的又一中医药文化传播巨著《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2000-2016)》正式出版。: T/ N9 D3 Z/ j1 z' F' L2 J

/ u8 k3 G/ M8 R7 \' z) ~
9 ]  h! F' [3 P4 ?  M1 p0 ~' o' a" c- r% D7 g! H( l" M
该文献集是和易坤集团中医文化顾问毛嘉陵教授继主编2016版“中医文化蓝皮书”之后的又一力作,该文献集的选编,也正是源自毛嘉陵教授在组织2016版“中医文化蓝皮书”的研发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具有史料价值的现代中医药文化文稿,由此认为有必要编汇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史料收藏价值的文献集,以方便集中研究和学术传播,因而启动了本文献集的选编工作。( e) Y4 f3 G7 W; e8 v8 s% \+ y

2 o9 S: k6 q* N2000年以来中医药专家在中医药专业学术图书报刊发表过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传播和发展战略等相关方面的大批论文与文稿,《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2000-2016)》精选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独家观点的数十篇文章,整理分类,划分成总片、文化篇、科学篇、传播篇、战略篇,最后形成这本文献集。可以说,它是“中医文化蓝皮书”研发中延伸出的学术成果。* _% }! Y2 R: X( V1 V
+ V+ R( b* q4 b# b5 M7 L
) U7 ]) `; T/ Z+ Q0 P

0 B5 [$ e2 g: I1 T! x  F和易坤集团董事长 岳永平先生
' O& |3 q9 h- a1 `+ t9 u; d/ r- v+ \: o1 h+ S
; ]/ m9 ]- j3 g
3 t! ]7 f1 [8 C& g! s! |1 P
( x) k0 b; K$ d' K3 w
和易坤集团执行总裁 蔡宁蕊女士
- O- q4 Z# u% v/ Q& y) Z+ @% V0 U4 X' k. l  s
( @! b6 i& m7 j2 D% h7 ]
得益于和易坤健康公益平台及岳永平先生、蔡宁蕊女士和北京金匮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等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2000-2016)》正式出版,相信它将有益于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导向作用,促进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有益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医药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新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